近日,赵本山被女徒孙炮轰一事,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作为喜剧界的老前辈,退出舞台之后的他已经鲜少出现在镜头中。因为张玉娇这档子事,这个久违的名字也再度回归了大众视野。

知情人透露,张玉娇之所以与赵本山闹掰的起因,是觉得自己的前夫破产跟她分手,言外之意脱不了赵本山的关系,因为早些年自己的前夫是跟赵本山投资失败,亏了几千万之后才不堪重负,如今张玉娇只是想讨回曾经失去的一些东西。

近些年赵本山与徒弟们之间的矛盾,似乎从未停息,现如今张玉娇单刀直入,上了年纪的赵本山也比之前憔悴了很多。不过奇怪的是,该事件表面愈演愈烈,但背地里却在渐渐回暖,不知是何原因,张玉娇之前在网上炮轰赵本山的文案和视频接连被删,很难不让人怀疑其内容的真实性,至于后续会发生怎样的转折,我们拭目以待。

纵观赵本山的一票徒弟徒孙,要说其中最让他省心的,想必非杨树林莫属。事业上,他兢兢业业,乐此不疲地给喜欢他的观众带来了不少的笑料;生活中,他更是一个被外界津津乐道的“好男人”,在胖丫不听话后的3年里,杨树林便独自担起了家庭的重担,静候妻子的归来。这份对爱情的坚守,也常被外界津津乐道。

胖丫的年纪与杨树林相仿,难能可贵的是两人还是铁岭同乡,命运使然两人成了二人转搭档。就此,二人转舞台上便常常出现这样的一对身影:一胖一瘦一唱一和、女强男弱搞笑非常。在东北这个二人转的圈子里,仿佛两人走红是必然的。随着两人合作的场次的不断加码,两颗心也越靠越近。

在外人的眼中,胖丫是个230多斤的大胖子,虽说杨树林算不得帅,但也不至于非胖丫不娶。可以预见,杨树林的一双父母对儿子这段感情的反对态度,尽管如此,杨树林仍旧力排众议,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与其结婚的决心:“你们不必劝我,从我俩发现彼此喜欢那一刻,我俩的命运就被扣在了一起,再也分不开!”

没有浩大的婚礼,没有鸽子蛋钻戒,两人的婚礼一切从简。婚后,杨树林夫妻俩的事业也水涨船高,很快便成了铁岭当地名声鹊起的二人转演员。要说两人事业的最大转折,便是当年赵本山筹拍《马大帅3》,正在为“婷婷”一角一筹莫展之际,胖丫的出现解决了赵本山的燃眉之急。

两年之后,赵本山正式将这夫妻俩纳入了麾下。自打有了这层身份之后,杨树林与胖丫的事业才得以更上一层楼,尤其是天生自带喜感的杨树林,在赵本山的言传身教下,一跃成为内地数一数二的喜剧演员。相比宋小宝、小沈阳的一夜爆红,杨树林成名背后的艰辛,我们可想而知。

而作为杨树林妻子的胖丫,见自己的丈夫越爬越高,自然也不甘示弱。不过令人奇怪的是,虽说胖丫没少受赵本山和杨树林的照拂,也常常出现在赵家班的演出中,但终归是只能演演配角。后来胖丫怀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很少出现在杨树林的身侧,渐渐回归了家庭她安心做起了杨树林的贤内助。

但是就在杨树林迅速走红之时,胖丫却做出了一件令人戳脊梁骨的事情。伴随杨树林走红的,自然免不了外界对胖丫的讨论,很多人都说胖丫配不上风头正盛的杨树林,尽管丈夫从不言语,但胖丫心底的自卑感却在与日俱增,这才想到了要通过漂亮来减少外界的风言风语。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究是成功瘦了下来。.

按理说胖丫漂亮成功是件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但就在杨树林还沉浸在妻子变美的喜悦时,胖丫却一头扎进了出镜行列,很多人见胖丫漂亮效果显著,纷纷向她寻求漂亮方法和经验。很快,利用自己的明星效应,胖丫在网上开始浩浩荡荡地卖起了“高价漂亮药”。

怎奈没过多久,胖丫就被专案人员调查,以贩卖假药之名锒铛不听话。老话常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放在寻常百姓家恐怕这段感情也会穷途末路,更别提换做娱乐圈的明星夫妻。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杨树林会为了自己的前途与其撇清关系时,杨树林的选择却再度打脸了众人。

在胖丫不听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杨树林一边替妻子公开道歉希望能得到大众的原谅,另一边也不望隔三差五去看守所探望胖丫,安慰她好好改造争取能获得减刑。知道胖丫在吃的方面相对挑剔,杨树林每次去探望她,都会给她带很多她爱吃的东西。基于丈夫对婚姻的坚守,胖丫也在心底暗暗发誓此生定不负他。

自从胖丫出事之后,原本事业处在上升期的杨树林,为避风头不得已放缓了自己的脚步,将更多的心思与精力放在了家庭和女儿身上。直至胖丫出来之后,他才重新踏上了寻梦之旅,见丈夫这3年里憔悴了很多,胖丫看在眼里疼在心头,心底对丈夫杨树林的爱意也愈发浓厚。

世界上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但幸福的婚姻却几乎一模一样。于杨树林和胖丫而言,或许眼前的举案齐眉彼此携手,共同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风风雨雨。即使是在最平淡的生活中,两个人也能读懂对方的心思,在相互珍惜中将原本简单的生活,过得活色生香。你认为杨树林与胖丫到底有没有夫妻相?

【【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 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复兴水稻 立下“军令状”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全村上阵 一举成功
  说干就干,郑加林和大伙一起忙了起来。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小小一粒米 可做大文章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https://t.cn/A6az1baa

【【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津云新闻记者 陈庆璞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具体细则如下:受理范围:★计划进入宿迁境内高速公路、国省道等交通管控点的人员车辆,由所在单位提前预约登记(至少提前6工作时)。#泗洪头条##防控进行时,南充在行
  • 为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鼓励线索举报,现将浦北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举报奖励有关事项通令如下:一、受理的举报线索范围。(二)
  • 【山东16市公布疫情影响监护缺失儿童救助保护热线】据山东省民政厅消息,根据民政部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的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山东省16个
  • 连日来,在科学有序、有力有效地救援和防止发生次生灾害的基础上,市、县党委政府带领干群,把援建响水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对口援建单位和广大援建干部把它内化为义不容辞的
  • #抗击疫情山西在行动# #山西迎战疫情# 山西临汾一口罩生产项目试产成功 可日产6.5万只口罩 黄河新闻网临汾讯(记者 乔坤 通讯员 唐行军 董晓峰) 2月5日
  • 无锡别墅装饰|华府庄园350㎡简欧装修风格赏析本案别墅案例是简欧风格,设计师结合了业主的喜好和生活需要,打造高品质的家居生活。相对那华丽奢华的欧式风格,简欧风格
  •      说到测字,我自己亲身经历一个偶遇,也正是那段偶遇左右了我一生的命运,并且自己也与《易学》结缘,乃至现在在这个行业混出了一些名气。当你成名的时候我可能
  •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称,6名医务人员不幸死亡,占全国死亡病例的0.4%。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称,6名医务人员不幸死亡,占全国死亡病例的0.4%。
  • #八字算命、合婚# #八字算命、算卦# #八字算命# #星座命理# #风水# #星座# ​​​​【起名改名案例】一个有温度的命理师每对新晋父母都希望孩子一生平安
  • 嘉和高粘速溶玉米预糊化淀粉又称为(a-淀粉),是以山东优质高粘的玉米淀粉为原料经高温、高压改性而制取,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变性淀粉,应用时只要用冷水就可以调成糊,施
  • 我分享了【一对一设计排版展板/海报PS作品集代做/矢量图AI/CDR制作/宣传单页平面设计淘宝代运营网店托管店铺策划装修详情 页 - 字蓝商城-字蓝设计;商标设
  • 这样的命格,取象以强有力的行动力和领导能力,来确保官运的亨通。“印”是权利的基础,取象通过高职业素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从而能更好的把握“官运
  • 欢迎各位需要拓展企业品牌或产品知名度的老板联系,非诚勿扰!今天起新民晚报全媒体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合作推出“‘疫’起谈心”心理疏导系列短视频最扎心的提问、最宽心
  • 随着疫情变化,我们将随时对全市相关活动举办情况进行通报。最爱大北京 今天重磅昨天下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消『刚刚!
  • 据悉,2020年,武汉市继续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75%作为依法治国硬指标,对各区及市直部门进行考评计分的同时,定期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正职负责
  • 冀岩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市委、市政府连续14年将食品安全工作列为为民办的重要实事之一,今年以来,北京市健全了市、区、街乡三级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成立了市、区两级市
  • 同时,如您需要包机业务,可致电联系龙经理13765110435或凌经理0851-82598129进行咨询,我们期待您的来电[心]!我是盘龙区社保局的党员志愿者,
  • 附赠一句新年自己想对伯贤的祝福先给伯贤发压岁钱然后按要求艾特你想艾特的五个人出来接力1)金额随意2)艾特五个人3)被点到的要给伯贤发压岁钱4)新年愿望:solo
  • 2020年的一月和两月1月:和我妹见了一面 吃了凑凑 喝了喜茶 公司开了年会 读了挪威的森林 竟然也开始玩游戏生涯 也经历了一些以为一辈子都不会经历的事 懂得更
  • 气象台 诗琪 葫芦岛气象 2020.02.20昨日实况建昌5到-7.5度连山5.2到-5.4度绥中4.2到-4度兴城4.8到-5.5度“立春”过后我市上空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