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记·序品第一》8.佛开示:从「摄、常、法」来解释这个「经」字

第二个字是「摄」。凡是佛法,一定能摄受众生。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但不知其所以然。因为万法都是一个本体,它没有办法不互相吸引。当年维摩诘居士助佛弘法,以种种开示教化佛的弟子们,要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机传不同的法,这是方便法中的「摄」。

当年文殊菩萨代众请法:「佛啊!您快要涅槃啦,能不能把四十九年所讲之法,给我们再讲一遍啊?」文殊菩萨是以方便的摄来向佛请法,佛眼睛一瞪:「我哪讲了一句法?」这个「我」字讲得特别重,佛的本义是,「哪有我?我就是你!哪有讲什么法?法就是你们!」佛是从根本上来讲这个「摄」。没有哪一法不是你,没有哪一法不是我。为什么我们能把佛法听懂?并不是因为有这个法,并不是因为佛会讲法,因为我们本来就是这个法。为什么佛讲法我们能听懂?因为「佛即是我,我即是佛」,要这样来观照。所以这里的「摄」跟前面的「贯」是同一个理啊!

我没有讲过一法,这本来是方便说,但有些人把它解释为「断灭空」,最多把它解释为禅宗的性空,而漏掉一切万有。

那么我们要破除一个顾虑,没有文化听经能不能听懂啊?告诉大家:只要你沉下心来,即使一个字不识都能把经听懂。因为你就是经,经就是你。如果你心地浮躁,以分别心、轻慢心、挑剔的心来听经闻法,你即使是大学生、即使是博士生、博士后,你也不能入道!因为佛不度无缘之人。你自己的邪知见已经把你与真理隔离开来。

第三个字,「常」。世间法来理解,你常回家看看,一个月来三次五次就叫常。佛法里的「常」,解释为时时事事处处,念念在道。「常」是表佛法之真理,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改动增减佛经的任何一段一句一个字,否则你是大逆不道!有些外道诽谤,佛经为后人所写,怎么可以相信啊?所以我们有必要把佛经的来龙去脉作一个说明。

首先要明白,以佛的智慧和神通道力,他完全可以把四十九年说法在一念之间就变出经本,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佛法不坏世间法。同时,以佛空口白牙说法,弟子们以文字表法,这本身就不可思议。佛不留经书表「空」,弟子们结集经典为「有」,空即是有,有即是空。要体

会佛的良苦用心!
那么,再来看佛的弟子们如何结集经典。当年由摩诃迦叶尊者带领五百大阿罗汉,组成一个非常严密的译经团体,由过目不忘、入耳成诵的阿难尊者登台,把佛在某年某月某日某处所讲之法一句一句地背诵出来……佛法大海水,阿难心中流。阿难每诵出一句,必须经五百阿罗汉全体举手表决,只要有一人有不同意见,那么这句话必须修改。古今中外有没有哪一个宗派的学术,像佛法这样慎之又慎?没有啊!

佛法传到中国,由梵文译为汉文又怎么样呢?同样如此。佛法的传承有别于其它宗派,它是封建帝王出于恭敬心礼请而来。经典的翻译往往由当朝宰相或者当朝状元组织全国进士以上学位的人,包含高僧大德,组成一个译经道场,一主两副。首先宣读梵文,大家表决没有错,然后再当场译为汉文,仍然是全体通过,最后经皇帝批准进入藏经阁。所以对于佛经,我们一定要倍加珍爱啊!

美中不足的是,经典的有些语言文字我们非常费解。这里有多种情况:有可能前人在刻版的过程中无意中造成错误;第二,古今语法以及文字表达的含义的差别所致。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佛法里允许「存疑」。也就是说,对于个别的章句,个别的文字,我们在解释的时候允许通融,但是你必须讲清楚;或者我们怀疑这个字可能是错误的,但不能改变。如果形成这个风气,你也改他也改,将来佛法面目全非。

「贯摄常法」最后一个是「法」,带有规范之义。凡是佛所制定的戒律,必须依教奉行。想成佛嘛,你要常随佛学。对于一些小法,在佛法里也允许通融。比如佛当年在印度规定出家人仅三衣。超过三衣,你必须把它布施出去,否则你是破戒。这个法在我们这里就没有办法实行,大陆的气候不同于当年印度。

禅宗第五祖弘忍大师剃度到四祖门下,是两世投胎。他的前生已经是八九十岁的老头子,叫栽松长老,双盘把腿也盘歪了,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然后请四祖给他剃度,四祖讲,「太老了,换个身」,他站在那里就投胎,到一个马姑娘肚子里,人家还没有结婚——没有结婚他就能投胎,有的人还不相信。

后来马姑娘被逐出家门,那么当五祖七岁时,又去请四祖剃度。他有宿命通,前世找他今世还找他,四祖讲了,「太小了」,这个时候他着急了,「我前世来你说我太老,我今世来你说我太小,我到底什么时候来啊?」四祖没有办法,给他剃度了。他修禅定功夫到这种程度都是一个外道,都没有成就,而是通过深入经藏才开悟。因为这个问题现在对我们修行界困惑太大,至于神通,连鬼都有五种。

许多在家修行的居士说:没有关系,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你赶快转变这种心态!人命无常,不要等待!何止是密宗?净土宗也好、禅宗也好……都有假净土、假密宗、假和尚、假居士,明白吗?那些嘴巴一天到晚念佛拜佛,想到的只是自己健康长寿、自己成佛……都是假的!我们一个街坊修净土,七十多岁了,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啊!我那个媳妇太坏了!让她早点死啊!把她的命给我啊!」这也是念佛?!这不也是假净土吗?是不是假念佛?

不管修净土也好、修禅宗也好、修密宗也好,你必须先受持《法华经》《楞严经》,你才能成就。因为《法华经》《楞严经》是基础课,是公共科。可见,贯、摄、常、法,统统圆融,统统包含。那么还有些经家呢,把这个「经」说为「径」,依着这条路我们就能成佛;也有把「经」说为门,不听经闻法你是门外汉,当然听经闻法一定要懂,懂了才叫「闻」;也有把「经」说为「泉」,从山泉水逆流而上可以找到泉水洞,以此表我们通过「经」而达到彻法源底,明心见性。也有人把「经」说为叫「绳墨」。过去木匠锯板,是用一个小木头盒子,里面装根绳,用黑墨汁染成黑色的,然后往板两边一挂,在板上拉弹出一条黑色的线,依着那个线来锯板,叫绳墨。这是表「规范」的意思,是讲我们按照佛的经教来规范「身、口、意」这三业。

「大乘妙法莲华经」这个经题呢,暂讲到这里。这七个字,没有哪一个字不是哪一个字。整部《法华经》几万字,没有哪一个字不是哪一个字,但是各段各句各字,它又都从不同的层面来说明这个真实的道理,由此扩大到三藏十二部经、扩大到宗教、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乃至整个的森罗万相,没有哪一个相不是哪一个相,没有谁不是谁。越是真理越简单啊!

《法华经讲记·序品第一》7.佛开示:从「摄、常、法」来解释这个「经」字。

第二个字是「摄」。凡是佛法,一定能摄受众生。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但不知其所以然。因为万法都是一个本体,它没有办法不互相吸引。当年维摩诘居士助佛弘法,以种种开示教化佛的弟子们,要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机传不同的法,这是方便法中的「摄」。

当年文殊菩萨代众请法:「佛啊!您快要涅槃啦,能不能把四十九年所讲之法,给我们再讲一遍啊?」文殊菩萨是以方便的摄来向佛请法,佛眼睛一瞪:「我哪讲了一句法?」这个「我」字讲得特别重,佛的本义是,「哪有我?我就是你!哪有讲什么法?法就是你们!」佛是从根本上来讲这个「摄」。没有哪一法不是你,没有哪一法不是我。为什么我们能把佛法听懂?并不是因为有这个法,并不是因为佛会讲法,因为我们本来就是这个法。为什么佛讲法我们能听懂?因为「佛即是我,我即是佛」,要这样来观照。所以这里的「摄」跟前面的「贯」是同一个理啊!

我没有讲过一法,这本来是方便说,但有些人把它解释为「断灭空」,最多把它解释为禅宗的性空,而漏掉一切万有。

那么我们要破除一个顾虑,没有文化听经能不能听懂啊?告诉大家:只要你沉下心来,即使一个字不识都能把经听懂。因为你就是经,经就是你。如果你心地浮躁,以分别心、轻慢心、挑剔的心来听经闻法,你即使是大学生、即使是博士生、博士后,你也不能入道!因为佛不度无缘之人。你自己的邪知见已经把你与真理隔离开来。

第三个字,「常」。世间法来理解,你常回家看看,一个月来三次五次就叫常。佛法里的「常」,解释为时时事事处处,念念在道。「常」是表佛法之真理,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改动增减佛经的任何一段一句一个字,否则你是大逆不道!有些外道诽谤,佛经为后人所写,怎么可以相信啊?所以我们有必要把佛经的来龙去脉作一个说明。

先要明白,以佛的智慧和神通道力,他完全可以把四十九年说法在一念之间就变出经本,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佛法不坏世间法。同时,以佛空口白牙说法,弟子们以文字表法,这本身就不可思议。佛不留经书表「空」,弟子们结集经典为「有」,空即是有,有即是空。要体会佛的良苦用心!

那么,再来看佛的弟子们如何结集经典。当年由摩诃迦叶尊者带领五百大阿罗汉,组成一个非常严密的译经团体,由过目不忘、入耳成诵的阿难尊者登台,把佛在某年某月某日某处所讲之法一句一句地背诵出来……佛法大海水,阿难心中流。阿难每诵出一句,必须经五百阿罗汉全体举手表决,只要有一人有不同意见,那么这句话必须修改。古今中外有没有哪一个宗派的学术,像佛法这样慎之又慎?没有啊!

佛法传到中国,由梵文译为汉文又怎么样呢?同样如此。佛法的传承有别于其它宗派,它是封建帝王出于恭敬心礼请而来。经典的翻译往往由当朝宰相或者当朝状元组织全国进士以上学位的人,包含高僧大德,组成一个译经道场,一主两副。首先宣读梵文,大家表决没有错,然后再当场译为汉文,仍然是全体通过,最后经皇帝批准进入藏经阁。所以对于佛经,我们一定要倍加珍爱啊!

美中不足的是,经典的有些语言文字我们非常费解。这里有多种情况:有可能前人在刻版的过程中无意中造成错误;第二,古今语法以及文字表达的含义的差别所致。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佛法里允许「存疑」。也就是说,对于个别的章句,个别的文字,我们在解释的时候允许通融,但是你必须讲清楚;或者我们怀疑这个字可能是错误的,但不能改变。如果形成这个风气,你也改他也改,将来佛法面目全非。

「贯摄常法」最后一个是「法」,带有规范之义。凡是佛所制定的戒律,必须依教奉行。想成佛嘛,你要常随佛学。对于一些小法,在佛法里也允许通融。比如佛当年在印度规定出家人仅三衣。超过三衣,你必须把它布施出去,否则你是破戒。这个法在我们这里就没有办法实行,大陆的气候不同于当年印度。

禅宗第五祖弘忍大师剃度到四祖门下,是两世投胎。他的前生已经是八九十岁的老头子,叫栽松长老,双盘把腿也盘歪了,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然后请四祖给他剃度,四祖讲,「太老了,换个身」,他站在那里就投胎,到一个马姑娘肚子里,人家还没有结婚——没有结婚他就能投胎,有的人还不相信。

后来马姑娘被逐出家门,那么当五祖七岁时,又去请四祖剃度。他有宿命通,前世找他今世还找他,四祖讲了,「太小了」,这个时候他着急了,「我前世来你说我太老,我今世来你说我太小,我到底什么时候来啊?」四祖没有办法,给他剃度了。他修禅定功夫到这种程度都是一个外道,都没有成就,而是通过深入经藏才开悟。因为这个问题现在对我们修行界困惑太大,至于神通,连鬼都有五种。

许多在家修行的居士说:没有关系,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你赶快转变这种心态!人命无常,不要等待!何止是密宗?净土宗也好、禅宗也好……都有假净土、假密宗、假和尚、假居士,明白吗?那些嘴巴一天到晚念佛拜佛,想到的只是自己健康长寿、自己成佛……都是假的!我们一个街坊修净土,七十多岁了,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啊!我那个媳妇太坏了!让她早点死啊!把她的命给我啊!」这也是念佛?!这不也是假净土吗?是不是假念佛?

不管修净土也好、修禅宗也好、修密宗也好,你必须先受持《法华经》《楞严经》,你才能成就。因为《法华经》《楞严经》是基础课,是公共科。可见,贯、摄、常、法,统统圆融,统统包含。那么还有些经家呢,把这个「经」说为「径」,依着这条路我们就能成佛;也有把「经」说为门,不听经闻法你是门外汉,当然听经闻法一定要懂,懂了才叫「闻」;也有把「经」说为「泉」,从山泉水逆流而上可以找到泉水洞,以此表我们通过「经」而达到彻法源底,明心见性。也有人把「经」说为叫「绳墨」。过去木匠锯板,是用一个小木头盒子,里面装根绳,用黑墨汁染成黑色的,然后往板两边一挂,在板上拉弹出一条黑色的线,依着那个线来锯板,叫绳墨。这是表「规范」的意思,是讲我们按照佛的经教来规范「身、口、意」这三业。

「大乘妙法莲华经」这个经题呢,暂讲到这里。这七个字,没有哪一个字不是哪一个字。整部《法华经》几万字,没有哪一个字不是哪一个字,但是各段各句各字,它又都从不同的层面来说明这个真实的道理,由此扩大到三藏十二部经、扩大到宗教、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乃至整个的森罗万相,没有哪一个相不是哪一个相,没有谁不是谁。越是真理越简单啊!

【槐文化拾零之八】枯树赋

枯树赋

南北朝

庾信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柢盘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声含嶰谷,曲抱《云门》。将雏集凤,比翼巢鸳。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熊彪顾盼,鱼龙起伏。节竖山连,文横水蹙。匠石惊视,公输眩目。雕镌始就,剞劂仍加。平鳞铲甲,落角摧牙。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槎枿千年。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火入空心,膏流断节。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千寻瓦裂。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乃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注释
1.殷仲文:字仲文,陈郡(今河南淮阳)人。东晋大臣、诗人。少有才藻,美容貌。为新安太守。东晋元兴元年(402年),桓玄入建康(今江苏南京),仲文弃郡投玄,被用为咨议参军。二年(403年),桓玄废晋安帝,立国号楚,仲文以佐命(辅政)亲贵。三年(404年),桓玄败,仲文随玄西走,至巴陵(今湖南岳阳),叛玄,因奉二后(永安皇后何氏、皇后王氏)投义军,而为镇军长史,转尚书。东晋义熙三年(407年),与桓胤、骆球等谋反,被刘裕所杀。《晋书》卷九十九有传。风流:英俊。儒雅:风度温文尔雅。
2.世异时移:桓玄称帝,以殷仲文为咨议将军。后桓玄为刘裕所败,晋安帝复位,仲文上表请罪。此句指此事。
3.东阳:郡名,在今浙江金华。
4.忽忽:恍惚,失意的样子。殷仲文复归晋朝,自认为素有名望,必当朝政,结果只做到大司马咨议,而且和他平日所看不起的谢混等人比肩同列,所以常感到怏怏不得志。后来又出为东阳太守,就更加怨愤。见《晋书》本传。
5.庭:院子。
6.婆娑(suō):本指舞蹈时婉转倾侧的样子,引申为人的偃息纵弛之貌,这里用来形容槐树枝干分散剥落。《世说新语·黜免》:”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反复无定),非复往日。大司马府听(厅)前有一老槐,甚扶疏(繁茂分披)。殷因月朔,与众在听(厅),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无复生意!’”
7.生意:生机。
8.至如:发语词。下文“乃有”、“若夫”、“若乃”同此。白鹿:指白鹿塞,在今甘肃敦煌。贞松:松历寒不凋,故喻其品格为坚贞。贞,坚。晋黄义仲《十三州记》载:“甘肃敦煌有白鹿塞,多古松,白鹿栖息于下。”
9.青牛文梓:唐徐坚等辑《初学记》引《录异传》载,春秋时秦文公砍伐雍州南山文梓树,断树,有一青牛从中出来,走入泮(pàn)水中。又古人以为树万岁化为青牛。
10.柢(dǐ):树木的本根。盘魄:同“磅(páng)礴(bó)”,盛大。
11.山崖表里:以山崖为表里,形容上句所说根柢的牢固。
12.桂:桂树。销亡:枯死。《汉书·外戚传》载:“李夫人死后,汉武帝思念不已,作《悼李夫人赋》说:‘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
13.桐:梧桐。半死:凋残。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生半死,冬则烈风、漂霰、飞雪之所激也,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14.三河:汉时称河东、河内、河南三郡为三河,相当于今河南西北部、山西南部地区。徙植:迁徙移植。
15.九:虚数,泛指多。畹(wǎn):古代三十亩为一畹。九畹,指大面积移植。《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16.建始:洛阳宫殿名,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为曹操所建。
17.睢(suī)阳之园:指汉梁孝王刘武所建的梁园,方三百里,在今河南商丘。
18.声:指树木在风雨中发出的声音。嶰(jiè)谷:传说在昆仑山北,黄帝曾派伶纶至此地取竹制作乐器。这里指乐曲。见《汉书·律历志》。
19.曲:指似乐曲的树中风声。抱:怀有。《云门》:黄帝时的舞曲。见《周礼·大司乐》。
20.将:带领。集:群鸟停落在树上。这句是说凤凰携幼鸟停落在树上。《礼瑞命记》云:“黄帝时,凤蔽日而来,止帝园,食常竹实,栖常梧桐,终不去。”乐府古辞《陇西行》:“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
21.巢:筑巢。鸳:鸳鸯。这句是说鸳鸯在树上筑巢双飞。《列异传》载:“宋康王欲夺韩凭妻,逼死韩凭,妻跳台自杀,分别埋之,两冢各生梓树,根交枝错,合为一体,有鸳鸯雌雄各一栖其上,晨夕不去。”
22.风亭:指风。唳(lì)鹤:鹤叫。这句是说鹤常立树上对风鸣叫。陆机、陆云兄弟被成都王司马颖杀害,遇害前陆机叹道:“华亭鹤唳(lì),有可复闻乎!”
23.月峡:明月峡,巴郡三峡(明月峡、广德峡、东突峡)之一,在今重庆市东北八十里,峡壁有圆孔,形如满月。这里指月。吟猿:巴东三峡水路艰险,行人至此往往起怀乡之感,有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见《水经注·江水》。
24.拳曲:即弯曲。拥肿:同“臃(yōng)肿(zhǒng)”,树木瘿(yǐng)节多而不平。《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chū),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拳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
25.盘坳(ào):盘曲扭结的样子。反覆:指缠绕交错。
26.彪:小虎。以上两句形容树木的曲肿盘绕之状。
27.节:树的枝干交接处。这句是说树节竖立多如山山相连。
28.文:花纹。蹙(cù):皱。这句是说树木的花纹横生,有如水面波纹。
29.匠石:古代有名的木匠,名石。《庄子·人间世》载,有个叫石的木匠到齐国去,路上见到一棵被奉为神树的大栎树,连看也不看,因为他知道栎树木质极差,没有大用途。这里反用其意。
30.公输:春秋时鲁国的能工巧匠,姓公输名班,也称鲁班。眩目:眼光惑乱。
31.雕镌:雕刻。就:成。
32.剞(jī)劂(jué):雕刻用的刀子。
33.平鳞铲甲,落角摧牙:平、铲、落、摧,义同,指砍掉,铲平。鳞、甲,指树皮。角、牙,指树干的疙瘩节杈。
34.纷披:散乱的样子。
35.以上八句是形容能工巧匠在木头上雕刻的生动图案。
36.松子:指松树,子可食。一说作“松梓”,松树与梓树。古度:树名,不华而实,子从皮中出,大如石榴。平仲:树名,实白如银。君迁:树名,实如瓠(hù)形。
37.森梢:指枝叶繁盛茂密。
38.槎(chá)枿(niè):树木砍后重生的枝条。斜砍为槎,砍而复生为枿。这句是说这些新芽也会生长千年。
39.大夫受职:受封大夫之职。《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到泰山封禅时,避雨于松树下,于是封其松为“五大夫”。后以“五大夫”为松树的别名。这里指松。
40.将军坐焉:《后汉书·冯异传》载,东汉将领冯异辅佐刘秀兴汉有功。诸将并坐立功,他常独坐树下,军中称其为“大树将军”。此句指树。
41.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指枯树埋没于青苔,上面寄生菌类,被飞鸟剥啄、蛀虫蠹(dù)穿。
42.撼顿:摇撼倒地。
43.东海:指东部沿海地区。白木之庙:相传为黄帝葬女处的天仙官,在今河南密县。此地有白皮松,称“白木之庙”。白木,指白皮松。
44.西河:西方黄河上游地区。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应劭《风俗通义》载,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南)人张助在干枯的空桑中种李,有患目疾者在树荫下休息,其目自愈,于是在此处设庙祭祀。
45.北陆:泛指北方地区。以杨叶为关:以“杨叶”为关卡之名。
46.南陵:泛指南方地区。梅根作冶:以梅树根作冶炼金属时用的燃料。以上四句统言东西南四方,有庙、社、关、冶,都是以木得名的。
47.小山:即淮南小山,汉淮南王刘安的门客,姓名不详,今存辞赋《招隐士》。丛桂留人:淮南小山《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48.扶风:指《扶风歌》,乐府诗篇名。长松系马:晋刘琨《扶风歌》:“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长松,高松。
49.岂独:难道只有。临:看。细柳:即细柳城,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渭河北岸,西汉周亚夫屯军于此,称细柳营。城临细柳,即临细柳城。
50.桃林:即桃林塞,约当今河南灵宝以西、陕西潼关以东地区,其地有函谷关古道。春秋时晋文公命詹嘉守桃林之塞,即指此地。塞落桃林,即落桃林塞。
51.若乃:至于。阻绝:阻断。
52.飘零:漂泊,流落。
53.拔本垂泪,伤根沥血:拔本、伤根,指拔掉树根,损伤树根。垂泪、泣血,指大树因受到损伤而痛哭流涕。《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注引《世说》及《曹瞒传》:曹操命花匠移植梨树,“掘之,根伤尽出血。”
54.火入空心:即空心入火,把干空心的树放入火中。入,放入。空心,树枯朽心空。
55.膏流断节:指树脂从断节处流出来。膏,树脂。
56.横:横放。敧(qī):倾斜。
57.顿:倒下。
58.文:同“纹”,指树纹。百围:形容树干粗大。围,两臂合抱的长度。冰碎:像冰一样被敲碎。
59.理:树的纹理。千寻:形容树木高大。寻,古代八尺为一寻。瓦裂:像瓦一样被吉裂。
60.瘿(yǐng)、瘤(liú):树木枝干上隆起似肿瘤的部分。
61.藏:指在树上的虫子。穿:咬穿。抱:环绕。代指整天环绕树木飞行的飞鸟。穴:作窝。藏穿,指虫穴。抱穴,指鸟窝。
62.木魅:树妖。《抱朴子·登涉》:“山中有大树,有能语者,非树能语也,其精名曰云阳,呼之则吉。”睒(shǎn)睗(shì):目光闪烁的样子。
63.山精:山妖。《玄中记》:“山精如人,头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妖孽:动词,为妖作孽,
64.风云:比喻社会局势。感:振奋。
65.羁(jī)旅:寄居作客。
66.采葛:完成使命。《诗经·王风·采葛》本是男女的爱情诗,汉代郑玄解作“以采葛喻臣以小事使出”。庾信是出使北朝时被迫留下的,以此典喻自己未能完成使命。
67.食薇:周武王灭殷,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野草)而食,有人告诉他们薇也属周朝所有,他们便宁肯饿死。见《史记·伯夷传》。这里指在北朝做官。
68.沉沦、芜没:指沦落潦倒。穷巷、荆扉:指平民百姓的住处。
69.摇落:喻衰老。《楚辞》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70.弥:更加。嗟(jiē):叹息。
71.《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等所写的杂家著作,主要阐述道家思想,间糅阴阳、儒、法诸家思想。“木叶落,长年悲“引自《淮南子·说山训》,今本作”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故桑叶落而长年悲也“。长年,指老年人。
72.建章:西汉宫殿名,汉武帝时修建。三月火:指东汉建武二年(26)建章宫被焚之事。语用《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引兵“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73.槎(chá):木筏。传说黄河与天河相通,有人乘浮槎上犯牵牛、织女星。晋张华《博物志》:”年年八月,有浮槎往来不失期。“此句是说,建章宫被焚烧时,灰烬在万里黄河中漂流,有如浮槎。
74.金谷:即金谷园。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为晋石崇所筑。石崇《思归引序》称园内有”柏木几于万株“。
75.河阳:晋河南孟州市西北。晋潘岳为河阳令,命满城栽桃树。
76.桓大司马:指东晋桓温,字元子,晋简文帝时任大司马。《晋书》卷九十八有传。按,桓温为桓玄父,死于宁康元年(373年),早在桓玄篡晋之前,与殷仲文顾槐而叹并非同时,庾信在这里对举殷、桓的话不过是假设之词。
77.依依:繁盛貌,又指杨柳随风飘扬,似有眷恋之意。汉南:汉水之南。
78.凄怆:凄惨悲伤。江潭:江水深处,此指江汉一带。
79.堪:忍受。《晋书·桓温传》载,桓温自江陵北伐,行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致大海 即使穷尽一生 我也无法抵达你的边际 更无从了解,那深不可测的深 隐藏了多少,惊天的秘密 苍天在上,苍天已和你 融为一体,涳濛中 分不清南北东西 从
  • #美琪成长记录# 美琪7周岁的生日,最后再和小朋友们玩几天,马上就要开学了,我终于解放了!其他的就交给学校的老师们了。美琪在镜头前总是一副安静的样子,我放下手机
  • 不知道咋写开头 就是感觉自己以前发wb和pyq都很在意点赞数 很羡慕美女们pyq wb点赞数很高 有人评论 现在反倒觉得释然了 虽然有时候p了很久的照片很少人点
  • 十月匆忙离去 我喜欢十月 以长假开始 以万圣节结束 十月拍了些喜欢的照片 买了喜欢的衣服 发生一些有趣搞笑的事情 也了解看透了一些不值得付出的人 十月是我本年
  • 吴亦凡都美事件真相逐渐明了,6个重要人物,5个关键细节,双方问题都不小。 6个重要人物: 1.吴亦凡经纪人冯某,正如很多女孩所言,她以挑选MV女主面试为由,
  • #美好辽宁欢迎您# 【我市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扩大)会议】 11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扩大)会议召开。 会议指出,过去的一年,各地区、各单位
  •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大街小巷的商铺倒闭,这三类店却越来越多 互联网大健康加分享经济成为一种趋势,如果你不甘于平庸想赚钱想成功,没有方向,请加我微信,让你在保证健
  • #菏泽身边事# 【防控措施升级!菏泽发布紧急通知!两图书馆闭馆公告!】8月15日,菏泽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关于严格防范疫
  • 这是一篇跟电动牙刷有关的软文。这个产品如何科学有效对牙齿好,也许大家已经看得有些腻了,所以今天稍微离开产品本身,想跟大家说说我和妈妈与牙刷的故事。 我妈妈的第
  • 【热门视频】精彩视频,尽在QQ浏览器 ——他山'正解 【产业改变人性…】 工业,使人面布愁云;农业,让人知足乐天。 尽管人们向往工业带来的物质丰厚,但人们还
  • 佛教的兩大定律 性空無我 與因果循環 研究一切思想和學說,都要掌握它的基本定律。 佛教的基本定律是什麼? 龍樹在《中論》裡已有答復: 「 諸佛依二諦,為
  • 《一大波知名机构遭罚:19家机构中明汯、少薮派、诚奇等百亿私募在列_手机搜狐网》 自2020年10月起,上交所已针对网下投资者报价违规问题开展3轮现场检查,1轮
  • 817我的生日 817我们的专属节日 817你的首专《十》黑椒预售 817此时此刻的我心情无与伦比的开心 817因为有你让它变得更加幸福和美好 未来的每一个8
  • #许凯的心动日记# xk#许凯爱的二八定律# — 想对许凯的角色说什么 — 想对白玦说: 瞭望山的梨花又开了,星空下还是那么漂亮。 娃娃们在等你回来继续
  • #怿涵[超话]# #怿涵0820生日快乐# 十九岁生日线下应援 海盐撞破雾岛赋予心动爱意 玻璃汽水酿造整个夏日的甜 少年努力冲破荆棘创造奇迹 纸飞机描绘
  • 极其恋旧的星座,分手再久都忘不掉对方! 水瓶座 水瓶座人的记性很好,对过去发生过的事总是能记得很清楚,他们非常的恋旧,喜欢回忆过去,想到过去发生的温馨的美好
  • 年轻人正在抛弃BBA? 2019年,有朋友向大米询问要不要买智能电动车,大米的反应基本都是:“别买!”“冷静!” 而到了今年,大米开始不停地向周围朋友安利
  • #櫻坂46[超话]# 【SSRシーンカードは1期生が登場!】 「5 SONGS COLLECTION 1st phase」をグループ別に開催 SSRは1期生の
  • ★解决问题的三个层次★ 最高层次的系统思考的智慧,是让问题不发生,防范于未然,是最持久最高的层级。 次一级的智慧是,提前预见并采取措施,将问题消除于萌芽状态。
  • 在说早C晚A之前,我们把概念先说清楚:“早C”指早上使用含有维C类成分的护肤品,比如原型VC、VC衍生物,起到美白、抗氧化和预防光损伤的作用; “晚A”指晚上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