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我希望删除和哈哈的所有记忆
因为我真的没有太多精力,不得不送到别人家寄养,他真的很乖,很听话,自己走进了笼子,我现在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眼泪止不住的流,觉得很对不起他,我知道他不会吃苦,不会受委屈,但是我就是很想他,觉得很对不起他,不能提起他,不能看见他,因为这样我更控制不住自己,哈哈乖乖的,等沐沐大一大,妈妈就接你回来

因为手机相册照片太多导致内存不足,我几乎全部传入QQ空间并删除了本地的照片。这个过程带我重历人生轨迹,再度感受到那些在平凡日子里触动过我的瞬间,雀跃或悲伤,高峰或谷底,甚至是深渊。或者可以统称为珍贵!
绝无仅有不可复刻的那些时刻,滴滴点点,如临他生。而他,或许我对他并未有多么深刻的感情,却注定要留下终生深刻的记忆。我拍过他一些视频和照片,视频很少,几乎没有正脸。得益于iPhone实况图,照片大部分都是会动的,有声音的,活生生的。最后的,会动的,活生生的——他。
从小就被他欺负,长大了也未被如何优待过,却还是因为这样一个人的离开而感受到人生震荡,地动山摇。
去年到现在,我始终无法理解,却仍是要保留着他仅剩的一切,往终点去。
如果可以,真希望把记忆中的这一段彻底清空,抹得干干净净,一丝痕迹也不要留下。

【桑兵:大众时代的小众读书法】
治学首要在于读书,不要以找材料的态度读书,而应以读书的态度看各种类型的材料。

所谓以读书的态度看各类材料,首先,治学必须经过放眼读书的阶段,不预设藩篱,尽量不受现在分科的局限以及后人成见的制约,不以分科的眼光看待所谓专门史的界域,不以后出的观念生出专题的问题意识,努力把握学问的基本和大体及其渊源流变。

不读书而治专题研究的流弊之一,就是专而偏,误以当时的系统为历来的系统。所谓研究历史学术文化,实际上是按照后来的架构重新条理解读。抗战结束后,有学人针对当时学界的流弊指出:“晚近治史者,喜称专家。凡治某朝者,即只知某朝之一二事物,而不识某朝一代制度所以损益及其演变之故,其著述论证,多所附会穿凿”。后来钱穆进一步批评道:“民国以来,中国学术界分门别类,务为专家,与中国传统通人通儒之学大相违异。循至返读古籍,格不相入。此其影响将来学术之发展实大。”主张以既有的分科门类,参融旧籍,求其会通。时过境迁,风气流转,专家先是成为学界的尊称,继而畸变为坊间的调侃,影响学术事业何止是大而已。分科教育之下,未经放眼读书,则起步阶段已经偏于一端。不要说放不进学科体系的经学无从解读(望文生义的门外文谈不在考虑之列),即使近代经过对应重新条理的文史哲等科,若是按照今日通行的分界观念,不仅所读之书大为局限,解读之法更是格义附会,越有条理,去古人真相越远。

“学问必先通晓前人之大体,必当知前人所已知,必先对此门类之知识有宽博成系统之认识。然后可以进而为窄而深之研讨,可以继续发现前人所未知”。而要做到这一层,必须放眼读书。这虽然与现时的教育体制及知识系统不无矛盾,很难在上学阶段实现,至少应在毕业之后努力设法弥补。否则终身参野狐禅,很难踏上正轨,登堂入室。治学不读书而一味找材料,只由教科书接受一些常识套话,就进入细小的专题研究,不知前人大体和已知,守成尚且力有不逮,又迫于环境,急于创新超越,凭借翻译介绍的域外义理或讲座讲坛等耳学零碎,追逐新奇,道听途说,横逸斜出。所谓创新,难免无知者无畏。如果只是为了写书而翻书,等于不读书一味找材料。而做什么只看什么,所写不出所读范围,著书不是所知的冰山一角,而将内囊尽了上来,犹如日暮时分盲人骑瞎马行险道,实在是万分危险的事。

其次,应读书以发现问题,不要悬问题以觅材料。否则先入为主,难免偏蔽。不读书而做学问,所研究的问题只能依靠后来预设,治学的顺序前后颠倒,先有论点,再找论据。不仅问题本身或非前人所有,或为自己生造,挑选、取舍和使用材料往往演变成为预设的观念填充作注,而不会从文献中读出历史本相,用事实说话,顺时序地重现史事的发生、联系及其演化。由于读不懂前人著述的意思,便以为前人无意思,总是要将各种文本史事原有的时空联系割裂,打乱成为任意取舍的材料,以便纳入后设的框架,曲解附会。如果遵循固有联系,则反而无法连缀,不能通解。就所撰写的文字看,似乎前后照应,自圆其说,实则断章取义,削足适履。即使稍高明者,能够言出有据,面对材料史事的繁杂,也很难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容易误入前人所设陷阱而不自知。如此这般被构建出来的历史,自然不可能呈现历史的本相,只能流于作者自己的思想史。所以王国维说:“宜由细心苦读以发现问题,不宜悬问题以觅材料”。

读书以发现问题,所要发现的主要不是书的问题,而是研究对象的事实问题。不要仅仅限于读书得间,一味找漏洞钻空子,而应关注历史发展变化的枢纽大节和线索脉络。最好同时关注多个问题,不要终生固守一个方面甚至孤立的一点。

不读书而只是找材料,必然有材料范围难以捉摸的问题,细分化并不能解决史料边际无从把握的困惑,再小的题目,也很难穷尽史料。以索引找资料,则会遗漏大量从题目、关键词不可见的重要史料。况且关键与否,也要出自泛读博览,而不能单凭后设。因为不知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就难以把握所治专题的史料边际及其关联度究竟何在。由此出现相反相同的两种情形,或是动手动脚找不到材料(实则往往视而不见),或材料太多而不能驾驭。犹如秉烛夜行,灯下黑与不远见均不可免。于是研究一个题目究竟要掌握材料到何种程度方可出手,而且能够保证大体不错,将来材料进一步发掘披露,可以补充,可以局部调整,甚至可以个别细节正误,但基本的判断和用力的方向大致正确,后续研究只是加强,而不至于颠覆已有结论,而且所论不仅仅是发表见仁见智的议论,便成为难以拿捏捉摸的普遍难题,也是史学艺术一面的奥妙所在。不能掌握书的规模条理脉络而专题治学,无异于学术上的冒险赌博,成败只能听天由命。

其三,熟读基本书,熟悉旧材料,才能有效运用新材料。近代以来,提倡扩张史料而不读书的流弊之一,是人所共知的书都不看,一心只找前人未见书。殊不知不熟悉旧材料,则不可能恰当地利用新材料。结果往往问题和材料就在眼前,却视而不见,就算找到前人未见的材料,因为不知大体全局,也无法认识得当,只能望文生义、穿凿附会,导致研究流于凿空蹈隙。虽然看似有扩张领域之利,其实不过是图立说容易之便。

片面强调以新材料研究新问题,不读书而一味扩张材料,造成对资料的迷信和垄断,产生两种看似相反而实相同的偏颇,一是不看身边易见书,专找人所不见的材料,不知历史的大体已在一般书中,熟悉旧材料,才能恰当解读新材料;二是过度依赖材料的独占,只看自己拥有的秘笈,不与其他资料比勘互证。如果研究某人某事只看直接资料,以其人的所见所知为全部事实,等于以其是非为是非。或以某一类资料为直接可信,以为材料即事实,于是只看这类材料,甚至排斥其他资料,不能相互参证,非但事倍功半,也容易错解误判。而在打洞式的专题研究之下,学术成果很难被重新验证,使得不读书但找材料,用看得到来掩饰读不懂的偏向不断加剧。今人能够看到的文献远过于前人,而读懂文献的能力则远不及前人。于是价值越高的史料,因为愈是难读,利用者反而愈少,即使查阅,也只是从中挑选自以为“看懂”的东西。正因为找不到看不全弄不懂,研究者干脆不顾史料的全体、异例及反证,敢于断章取义,强材料以就我,以举例为归纳,凿空逞臆,轻率立论。不读书而只是动手动脚找材料,“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结果,自然是“两处茫茫皆不见”。

其四,应如严耕望所说,治学要读人人常见之书,说人人不常说的话。此意与黄侃所说发现与发明有异曲同工之妙。1930年,留学北京大学的吉川幸次郎专程到金陵拜访黄侃,后者针对学界的时趋,“诰以治学之法曰:‘所贵乎学者,在乎发明,不在乎发见。今发见之学行,而发明之学替矣。”此说可以吉川本人的亲身经历为证。吉川在北京期间,对于《经典释文》中“释旧作某”的含义百思不得其解,先后请教过包括章门弟子在内的诸多先生,均不得要领。而与黄侃见面时,一提及此,黄侃便立即指示此处是夹入了宋人的校语。闻言之下豁然开朗的吉川觉得第一次遇到真正的学者。对于一味追求发现新材料的学术趋向,哪怕是各方一致赞誉有加的王国维,黄侃也予以尖锐批评。1928年6月18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国维少不好读注疏,中年乃治经,仓皇立说,挟其辩给,以眩耀后生,非独一事之误而已。始西域出汉晋简纸,鸣沙石室发得臧书,洹上掊获龟甲有文字,清亡而内阁档案散落于外,诸言小学、校勘、地理、近世史事者,以为忽得异境,可陵傲前人,辐辏于斯,而国维幸得先见。……要之经史正文忽略不讲,而希冀发见新知以掩前古儒先,自矜曰:我不为古人奴,六经注我。此近日风气所趋,世或以整理国故之名予之,悬牛头,卖马脯,举秀才,不知书,信在于今矣。”并进而评判道:“近世之学,沟沈优而释滞拙,翻案出奇更拙。”发明是接着说,发现则容易流于对着干,温故知新与不破不立,虽然在近代学术发展史上都有所贡献,毕竟高下有别。

将重心由找材料转向读书,由看得到转向读得懂,改变以外国义理为准则的趋向,由借助外力条理材料转向理解文本史事的本意本相,通过比较而近真并得其头绪,透过表象探究史事背后的内在联系,以免进一步误读错解前人言行。如此,解读文本,重现史事,才能领会本意,查知本相,得其所哉,立于不败之地,从而改善提升近代中国研究的格局与水准。

本文原载于《学术研究》2013年第11期,转引自“墨香学术”公众号,旨在知识分享,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转引自:墨香学术 春雨经典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会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是他们成就了你的人生。” 自助搜券: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即便给你整个世界,你也早晚毁掉一切。
  • 难熬的日子 总要自己一个人慢慢的去度过才能真正变好。 真的没想到有这么多童鞋给出了如此真挚用心的反馈和建议,问卷调查现在很少有人做,更很少有人填了[失望],不过
  • ?想起来一件非常搞笑的事情室友一直以为我放在化妆台上的雅顿金胶是我养的海洋宝宝我差点笑死,天呐,我都快30了,怎么可能还养海洋宝宝?
  • 好了我希望做一个适应能力超强 ,不嫌弃不娇生惯养的女孩纸,加油 ,希望自己努力一点一切事物能够顺心一点,不要再鲁莽哟,加油,希望自己能够美好一点吧,干巴得!还有
  • 店内还有二手车置换业务,更有专业的金牌销售顾问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同样品质看价格,同样店铺看服务,广汽丰田长信迎宾店值得您信赖!店内有多中业务:1.金融产品业务
  • 尝试给自己换一种生活的方式吧,你以为每天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就是所谓的幸福,只有等到人群散去繁华褪尽,才能感觉到内心的孤独。一个人精神上的虚空,又岂是能用物质能填
  • 花落宫廷错流年剧情讲述了大清第一才女年姝媛与四阿哥以及太子胤礽三人之间爱恨纠葛的情感故事。花落宫廷错流年剧情讲述了大清第一才女年姝媛与四阿哥以及太子胤礽三人之间
  • 难熬的日子 总要自己一个人慢慢的去度过才能真正变好。你总说某一个人给不了你想要的幸福,但你既然知道他给不了为什么不自己去努力呢?
  • 一个人必须有野心,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名牌大学硕士以上才有机会修故宫# 教你把握好时间,你就能一个人悠哉逛故宫!
  • 我觉得叭,我以后找男朋友他得是那种能照顾我照顾的特别好的包容我的脾气理解我的各种小情绪我说出问题,就可以给我一个建设性意见的出去玩不用我想去哪也不用我想吃什么有
  • 那么多爱他的人,为了他能回来,为了他能有个人刊,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和心血,顶着编辑部的压力,顶着不为主流群体接受的压力,为他洗刷污名,为他争取,你是什么东西,你有
  • 生活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转了风向,索性你就把梦想许的大一点,美一点。#情感依梦#我越来越发现,人和音乐,有时候是要靠缘分的。
  • 看到大博yxh发团 赶紧去空瓶点赞希望我们果仁姐妹能越来越好陪小豪走过风风雨雨在此谢过 共同努力#奕奕妈瞎叨叨#从奕大爷出生到现在的一年多时间里总共换了4.5个
  • 【Starnews】[确定将于7月26日首播!!]14日,Mnet相关人士表示"确定将于韩国时间7月26日晚11时首播."该节目作为韩国现存
  • 焖面有点像炒拉条的感觉,面很有嚼劲,味道不错,最后和粉丝娃娃菜拌一起消灭了还说减肥,我看了你们这个对视也真的是绝了[允悲][允悲] 属于金牛座的幸福----品尝
  • 白羊是属于回报型的恋爱星座,只要你对ta好,白羊可以为你放弃天使般的生活,白羊从不介意过着平淡的生活 ​​​爱情,那从来都是有的,只是没有永恒。叔本华说过:获取
  • 看过一篇小文章,文中说:“在她还年轻的时候她有资本可能玩,等以后老了,她不再年轻漂亮了,自然也就没有了玩的资本。我不敢回家,今天也不敢回家,被后怕笼罩的情绪一点
  • 《乡愁》文/诗梦瑶人的一生为生存远走却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多少个日日夜夜以为不再魂牵梦萦谁知思念更加浓烈看到的都是幻觉青春说走就走的潇洒随时间慢慢搁浅长到一定的年
  • 小伙伴本来只是想过来简单打卡一下网红店,没想到这家店的品质出乎了我们的意料,所以忍不住拍拍拍了2小时……❤推荐拍照地点:1、2层大幅毕加索同款作品《梦》适合定焦
  • 现在的努力都是为了给她一个幸福的未来,可是未来到来之时,你的身边已经换了人,物是人非……现在我也要为我的抉择负责任,选择一个你爱的,不如选择一个满眼都是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