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脫離地球”更精確地測量宇宙時間?】據國外媒體報導,出於某些原因,當我們談及恒星、星系和宇宙的年齡時,通常使用“年”進行測量和描述,我們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宇宙時間?

現今,我們可以追溯138億年前發生的大爆炸事件,觀測到宇宙體積延伸至461光年,但是像“年”和“光年”這樣的時間計算單位不僅是完全隨意、以地球為中心,並且從地球歷史上講,這些時間計算單位甚至沒有一致的定義。也許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時間,尤其是對宇宙而言,但每種方法都存在著缺點。

關於宇宙,我們可以提出許多宏觀的問題,但這是人類歷史上最令人費解的謎團之一,例如:“宇宙是什麼?宇宙有多大?它是永恒不變的,還是突然形成的,如果是的話,是什麼時候誕生的?”這些問題曾是哲學謎團之一,但過去100年提供了堅定的科學答案。現今基於先進的天文勘測設備,我們知道宇宙是什麼,但迄今我們所觀測的僅是直徑922億光年宇宙的一小部分;我們知道大爆炸事件,這是宇宙開始的標誌性事件,大約發生在138億年前,但準確的發生時間仍有1%的不確定性。

然而,為什麼我們測量宇宙時間和距離的所有方法都使用以地球為中心的單位呢?例如:“年”和“光年”,難道沒有一種更好、更客觀、更普遍的方法來實現嗎?答案是肯定有的,至少科學家傑瑞·貝爾(Jerry Bear)是這樣認為的。

貝爾指出,為什麼宇宙學計算,例如:宇宙年齡和大小,要廣泛地使用狹隘的、與 “年”相關的參數呢?客觀地講,將地球一年的時間概唸作為一種宇宙衡量標準是較狹隘的,光年這個概念僅與宇宙區域測量有關。

以上測量標準都是很好的觀點,但我們需要進一步擴展和思考,尋找一些替代性標準,讓我們來看一下測量宇宙時間背後的科學吧!

在地球上,只有兩種方法來理解時間流逝的概念,這兩種方法都是利用定期重現的現象,這些現象不僅對人類活動至關重要,而且對所有生物活動都至關重要,在較短的時間尺度上,我們有“天”的概念,這是很重要的,原因如下:

一天標誌著日出和日落,大致與地球繞地軸一個完整自轉週期相對應,同時,一天的時間與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經曆晝夜活動和休眠的時間相對應,所有這些現象都在接下來的一天時間內重復出現,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或許會出現實質性差異,如果我們等待的時間足夠長,這些差異就會重復出現,在一年時間里,日子會以各種方式發生變化,其中包括:日出和日落的時間提前和延遲,白天時間的增加和減少,太陽在地平線之上的最大高度和最小高度,以及季節變化週期、植物和動物生活週期等。但從一年的時間角度來講,幾乎沒有變化,幾年內重複循環出現。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人們會提出一些基於“日”和“年”等概念的計時系統,因為我們在這顆星球上的活動與這些週期性循環密切相關。但通過仔細觀察,出於各種原因,我們在地球上所經曆的日和年的概念並不能很好地轉化為一組標記時間流逝的通用公式。

首先,在地球歷史上,一天的持續時間已經生了巨大變化,當月球、地球和太陽相互作用時,潮汐摩擦現象會導致一天的時間變長,月球會以螺旋方式逐漸遠離地球,大約40億年前,地球的“一天”時間僅持續6-8個小時,一年有1000多天。

然而,一年的變化,或者說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縱觀太陽系歷史僅存在少許變化。變化的最大因素是太陽質量改變,迄今為止,太陽已損失了相當於土星的質量,該變化將促使地球被推向距離太陽更遠的區域,並導致它的軌道運行速度隨著時間推移略慢一些,這將導致一年的時間變長,但僅是略微延長——大約延長萬分之二,這相當於從太陽系誕生至今,一年的時間延長了大約2個小時。

但是為什麼我們要將地球的計時概念延伸應用於整個宇宙,以及將其他星系中行星環繞主恒星的任意運動聯繫起來呢?這是不客觀的,也不是絕對的,而且除了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之外,再也沒什麼用。天和年都不是普遍適用宇宙的時間度量單位,光年和秒差距(或者相關單位,例如:千秒差距、百萬秒差距或者兆秒差距)都不是普遍適用的距離度量單位。

有趣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更客觀、理物理地定義時間,而且它們不會像以地球為中心的定義那樣存在缺陷,但是我們也有一些很好的理由不使用這些時間度量,因為每一個度量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如果你要對某種方法使用進行論證的話,以下有一些可以考慮的選擇,人們可以從太陽系歷史角度進行分析,判斷這些方法是否比現在以年為基礎(實際上是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的計時系統更好或者更差。

即使太陽系發生了複雜的天體物理變化,地球一年的持續時間仍可能是一種有效且穩定的衡量標準,我們可以使用該計時標準確定與地球相關的時間計數。由於光速是一個已知且可測量的常數,因此“光年”就作為一個推導出來的距離單位出現了,而且隨時間變化光年的計時標準僅發生很小變化,在過去數十億年的時間里,準確率一直保持在99.98%左右。

有時,我們會使用另一個重要計時定義,雖然它是間接的,但也是基於地球環繞太陽運行一年的定義——秒差距,它不是僅基於時間,而是基於天文角度和三角學原理。當地球環繞太陽運行,相對一顆“未移動恒星”的視位置,就出現了位置變化,人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測試——只睜開左眼,然後交替睜開右眼,就會發現較近的物體相對於較遠的背景物體會出現“位移”。

在天文學領域,我們稱該現象為“視差”,我們使用地球相對於太陽位置的最大距離來代替人類左右眼之間的距離,地日軌道直徑大約3億公里,一個天體相對於遙遠背景移動1弧秒(1/3600度),將被定義為一個秒差距:大約3.26光年。以下是“脫離地球”的幾種宇宙計時系統:

1、普朗克時間

你是在尋找一個除宇宙基本常數之外不依賴任何規律的時間定義嗎?如果取三個最基本、可測量的自然常數,你可能會考慮到普朗克時間。

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即簡化的普朗克常數)h,將它們結合起來,就可能得出一個基本的時間單位。雖然這對應於一個有趣的宇宙範圍,因為該等級的量子起伏不會形成粒子/反粒子成對化,但對於黑洞則不同,目前沒有相關的物理過程對應於黑洞的時間變化。普朗克時間非常小,這意味著我們甚至需要天文數字等級的普朗克時間來描述亞原子過程,例如:頂夸克,這是目前已知壽命最短的亞原子粒子,其衰變時間大約10^18普朗克時間,一年的時間相當於10^51普朗克時間,這一時間標準並沒有什麼“錯”,但它確實不符合直覺。

2、原子鐘

這是一個有趣、但令人不易接受的事實:所有關於時間、質量和距離的定義都是“非常隨意”的,1秒、1克、1公斤或者1米,都沒有實質意義,我們只是選擇這些價值標準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規範常數。然而,我們確實有一些方法可以將這些選擇的量聯繫起來——通過三個基本常數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h,我們用它來定義普朗克時間,如果你對時間或者距離進行定義,例如:光速可以作為另一種衡量單位。

那麼,為什麼不選擇一個特定的原子躍遷來定義時間和距離呢?在原子躍遷過程中,電子從一個能級降至另一個能級,並釋放特定頻率和波長的光線,以此來確定時間和距離範圍。頻率僅是一個反比延時概念,所以人們能通過測量一個波長光線經過的時間來獲得一個“時間”單位,同時,可以通過波長定義“距離”,這就是原子鐘的工作原理,它也可以用於定義秒和米。

但這是一個任意定義,許多時間變轉太快,其時間間隔太小,不適用於日常的計時標準。例如:現代科學界對秒的定義是:一個銫-133原子超精細結構釋放的光子在真空中9192631770個波長週期。

3、哈勃時間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而不是使用基於量子特性的更小常數,上升至宇宙尺度等級,將會怎樣呢?宇宙以特定的速率膨脹——宇宙膨脹率,該指數經常被稱為哈勃參數或者哈勃常數。雖然我們通常將它描述為一種速度-距離單位,例如:哈勃常數描述為“71 km/s/Mpc”,它也可以簡單地描述為一種逆比時間:2.3 × 10^-18逆秒,如果我們將其轉換為時間,就會得到一個計時單位——“哈勃時間”,相當於4.3 × 10^17秒,大約是宇宙自大爆炸以來的年齡。

如果我們使用光速來計算哈勃時間,就會得出“哈勃距離”為1.3 × 10^26米,或者說是137億光年。這是一種宇宙宏觀參數,我們可以使用距離單位和時間單位來研究真正意義上的宇宙尺度。

不幸的是,這樣存在一個大問題:哈勃常數並不是一個隨時間變化的常數,而是隨著宇宙年齡的增長,以一種複雜的方式不斷下降,具體取決於宇宙中所有不同成分的相對能量密度。

4、氫原子自旋翻轉躍遷

長期以來,我們試圖尋找一個更好的宇宙時間定義,有一種方法值得考慮:整個宇宙中最常見的量子躍遷。無論任何時候形成的中性氫,它的形成都是一個電子結合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幾乎總是一個單獨、裸露的質子,當電子到達基態時,相對於質子的構型將出現兩種可能性。

電子或者質子要麼反方向量子自旋,即其中一個自旋+ 1 / 2,另一個就是自旋-1 / 2;要麼就是同方向量子自旋,即電子和質子都是自旋+ 1 / 2或者自旋-1 / 2。如果自旋是反向排列,那麼就處於最低能態;如果自旋是正向排列,那麼電子旋轉就有一定概率是自發翻轉,釋放一個特定頻率的獨特光子,該頻率為1420405751.77赫茲。

有趣的是,氫原子自旋躍遷速率較慢,相當於2.9× 10^-15逆秒,如果我們將它轉換成宇宙時間和宇宙長度標準,就相當於1090萬年和1090萬光年,相當於大約330萬秒差距。 #媒体手记#

【如何“脫離地球”更精確地測量宇宙時間?】據國外媒體報導,出於某些原因,當我們談及恒星、星系和宇宙的年齡時,通常使用“年”進行測量和描述,我們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宇宙時間?

現今,我們可以追溯138億年前發生的大爆炸事件,觀測到宇宙體積延伸至461光年,但是像“年”和“光年”這樣的時間計算單位不僅是完全隨意、以地球為中心,並且從地球歷史上講,這些時間計算單位甚至沒有一致的定義。也許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時間,尤其是對宇宙而言,但每種方法都存在著缺點。

關於宇宙,我們可以提出許多宏觀的問題,但這是人類歷史上最令人費解的謎團之一,例如:“宇宙是什麼?宇宙有多大?它是永恒不變的,還是突然形成的,如果是的話,是什麼時候誕生的?”這些問題曾是哲學謎團之一,但過去100年提供了堅定的科學答案。現今基於先進的天文勘測設備,我們知道宇宙是什麼,但迄今我們所觀測的僅是直徑922億光年宇宙的一小部分;我們知道大爆炸事件,這是宇宙開始的標誌性事件,大約發生在138億年前,但準確的發生時間仍有1%的不確定性。

然而,為什麼我們測量宇宙時間和距離的所有方法都使用以地球為中心的單位呢?例如:“年”和“光年”,難道沒有一種更好、更客觀、更普遍的方法來實現嗎?答案是肯定有的,至少科學家傑瑞·貝爾(Jerry Bear)是這樣認為的。

貝爾指出,為什麼宇宙學計算,例如:宇宙年齡和大小,要廣泛地使用狹隘的、與 “年”相關的參數呢?客觀地講,將地球一年的時間概唸作為一種宇宙衡量標準是較狹隘的,光年這個概念僅與宇宙區域測量有關。

以上測量標準都是很好的觀點,但我們需要進一步擴展和思考,尋找一些替代性標準,讓我們來看一下測量宇宙時間背後的科學吧!

在地球上,只有兩種方法來理解時間流逝的概念,這兩種方法都是利用定期重現的現象,這些現象不僅對人類活動至關重要,而且對所有生物活動都至關重要,在較短的時間尺度上,我們有“天”的概念,這是很重要的,原因如下:

一天標誌著日出和日落,大致與地球繞地軸一個完整自轉週期相對應,同時,一天的時間與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經曆晝夜活動和休眠的時間相對應,所有這些現象都在接下來的一天時間內重復出現,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或許會出現實質性差異,如果我們等待的時間足夠長,這些差異就會重復出現,在一年時間里,日子會以各種方式發生變化,其中包括:日出和日落的時間提前和延遲,白天時間的增加和減少,太陽在地平線之上的最大高度和最小高度,以及季節變化週期、植物和動物生活週期等。但從一年的時間角度來講,幾乎沒有變化,幾年內重複循環出現。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人們會提出一些基於“日”和“年”等概念的計時系統,因為我們在這顆星球上的活動與這些週期性循環密切相關。但通過仔細觀察,出於各種原因,我們在地球上所經曆的日和年的概念並不能很好地轉化為一組標記時間流逝的通用公式。

首先,在地球歷史上,一天的持續時間已經生了巨大變化,當月球、地球和太陽相互作用時,潮汐摩擦現象會導致一天的時間變長,月球會以螺旋方式逐漸遠離地球,大約40億年前,地球的“一天”時間僅持續6-8個小時,一年有1000多天。

然而,一年的變化,或者說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縱觀太陽系歷史僅存在少許變化。變化的最大因素是太陽質量改變,迄今為止,太陽已損失了相當於土星的質量,該變化將促使地球被推向距離太陽更遠的區域,並導致它的軌道運行速度隨著時間推移略慢一些,這將導致一年的時間變長,但僅是略微延長——大約延長萬分之二,這相當於從太陽系誕生至今,一年的時間延長了大約2個小時。

但是為什麼我們要將地球的計時概念延伸應用於整個宇宙,以及將其他星系中行星環繞主恒星的任意運動聯繫起來呢?這是不客觀的,也不是絕對的,而且除了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之外,再也沒什麼用。天和年都不是普遍適用宇宙的時間度量單位,光年和秒差距(或者相關單位,例如:千秒差距、百萬秒差距或者兆秒差距)都不是普遍適用的距離度量單位。

有趣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更客觀、理物理地定義時間,而且它們不會像以地球為中心的定義那樣存在缺陷,但是我們也有一些很好的理由不使用這些時間度量,因為每一個度量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如果你要對某種方法使用進行論證的話,以下有一些可以考慮的選擇,人們可以從太陽系歷史角度進行分析,判斷這些方法是否比現在以年為基礎(實際上是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的計時系統更好或者更差。

即使太陽系發生了複雜的天體物理變化,地球一年的持續時間仍可能是一種有效且穩定的衡量標準,我們可以使用該計時標準確定與地球相關的時間計數。由於光速是一個已知且可測量的常數,因此“光年”就作為一個推導出來的距離單位出現了,而且隨時間變化光年的計時標準僅發生很小變化,在過去數十億年的時間里,準確率一直保持在99.98%左右。

有時,我們會使用另一個重要計時定義,雖然它是間接的,但也是基於地球環繞太陽運行一年的定義——秒差距,它不是僅基於時間,而是基於天文角度和三角學原理。當地球環繞太陽運行,相對一顆“未移動恒星”的視位置,就出現了位置變化,人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測試——只睜開左眼,然後交替睜開右眼,就會發現較近的物體相對於較遠的背景物體會出現“位移”。

在天文學領域,我們稱該現象為“視差”,我們使用地球相對於太陽位置的最大距離來代替人類左右眼之間的距離,地日軌道直徑大約3億公里,一個天體相對於遙遠背景移動1弧秒(1/3600度),將被定義為一個秒差距:大約3.26光年。以下是“脫離地球”的幾種宇宙計時系統:

1、普朗克時間

你是在尋找一個除宇宙基本常數之外不依賴任何規律的時間定義嗎?如果取三個最基本、可測量的自然常數,你可能會考慮到普朗克時間。

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即簡化的普朗克常數)h,將它們結合起來,就可能得出一個基本的時間單位。雖然這對應於一個有趣的宇宙範圍,因為該等級的量子起伏不會形成粒子/反粒子成對化,但對於黑洞則不同,目前沒有相關的物理過程對應於黑洞的時間變化。普朗克時間非常小,這意味著我們甚至需要天文數字等級的普朗克時間來描述亞原子過程,例如:頂夸克,這是目前已知壽命最短的亞原子粒子,其衰變時間大約10^18普朗克時間,一年的時間相當於10^51普朗克時間,這一時間標準並沒有什麼“錯”,但它確實不符合直覺。

2、原子鐘

這是一個有趣、但令人不易接受的事實:所有關於時間、質量和距離的定義都是“非常隨意”的,1秒、1克、1公斤或者1米,都沒有實質意義,我們只是選擇這些價值標準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規範常數。然而,我們確實有一些方法可以將這些選擇的量聯繫起來——通過三個基本常數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h,我們用它來定義普朗克時間,如果你對時間或者距離進行定義,例如:光速可以作為另一種衡量單位。

那麼,為什麼不選擇一個特定的原子躍遷來定義時間和距離呢?在原子躍遷過程中,電子從一個能級降至另一個能級,並釋放特定頻率和波長的光線,以此來確定時間和距離範圍。頻率僅是一個反比延時概念,所以人們能通過測量一個波長光線經過的時間來獲得一個“時間”單位,同時,可以通過波長定義“距離”,這就是原子鐘的工作原理,它也可以用於定義秒和米。

但這是一個任意定義,許多時間變轉太快,其時間間隔太小,不適用於日常的計時標準。例如:現代科學界對秒的定義是:一個銫-133原子超精細結構釋放的光子在真空中9192631770個波長週期。

3、哈勃時間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而不是使用基於量子特性的更小常數,上升至宇宙尺度等級,將會怎樣呢?宇宙以特定的速率膨脹——宇宙膨脹率,該指數經常被稱為哈勃參數或者哈勃常數。雖然我們通常將它描述為一種速度-距離單位,例如:哈勃常數描述為“71 km/s/Mpc”,它也可以簡單地描述為一種逆比時間:2.3 × 10^-18逆秒,如果我們將其轉換為時間,就會得到一個計時單位——“哈勃時間”,相當於4.3 × 10^17秒,大約是宇宙自大爆炸以來的年齡。

如果我們使用光速來計算哈勃時間,就會得出“哈勃距離”為1.3 × 10^26米,或者說是137億光年。這是一種宇宙宏觀參數,我們可以使用距離單位和時間單位來研究真正意義上的宇宙尺度。

不幸的是,這樣存在一個大問題:哈勃常數並不是一個隨時間變化的常數,而是隨著宇宙年齡的增長,以一種複雜的方式不斷下降,具體取決於宇宙中所有不同成分的相對能量密度。

4、氫原子自旋翻轉躍遷

長期以來,我們試圖尋找一個更好的宇宙時間定義,有一種方法值得考慮:整個宇宙中最常見的量子躍遷。無論任何時候形成的中性氫,它的形成都是一個電子結合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幾乎總是一個單獨、裸露的質子,當電子到達基態時,相對於質子的構型將出現兩種可能性。

電子或者質子要麼反方向量子自旋,即其中一個自旋+ 1 / 2,另一個就是自旋-1 / 2;要麼就是同方向量子自旋,即電子和質子都是自旋+ 1 / 2或者自旋-1 / 2。如果自旋是反向排列,那麼就處於最低能態;如果自旋是正向排列,那麼電子旋轉就有一定概率是自發翻轉,釋放一個特定頻率的獨特光子,該頻率為1420405751.77赫茲。

有趣的是,氫原子自旋躍遷速率較慢,相當於2.9× 10^-15逆秒,如果我們將它轉換成宇宙時間和宇宙長度標準,就相當於1090萬年和1090萬光年,相當於大約330萬秒差距。 #媒体手记#

#新浪看点##财经##今日看盘##股票##投资##A股##今日关注#

【基金经理调仓各显神通 有人“乾坤大腾挪” 有人“不变应万变”】

顶流基金大佬的一季报信息量十足。面对震荡调整的一季度行情,基金大佬应对姿势各异。有人积极调仓,也有人“不变应万变”,风格迥异的调仓思路让接下来的基金“更有看头”。与此同时,一季度行情让不少大佬直呼“看到了底部”,许多人为投资者做起“心理按摩”,强调面对调整需要保持耐心和定力。

基金经理调仓大相径庭

面对震荡调整的2022年一季度,顶流基金经理们应对姿势各异。有人加大防御,等待进攻时机;有人逆势加仓,力图抢占先机;有人积极调仓换股,想要抓住结构性机遇;有人坚守信仰,韬光养晦,蓄势待发。

丘栋荣是积极调仓换股的代表。相比于2021年年底,他在2022年一季度对所管理的四只产品进行了“乾坤大腾挪”。中庚价值领航混合前十大重仓股半数“换血”,新进美团、中国宏桥、快手、鲁西化工、中国海外发展,特别是港股持仓规模明显增加。中庚价值品质前十大重仓股新晋7只个股、中庚小盘价值前十大重仓股新晋3只个股、中庚价值灵动前十大重仓股新晋4只个股。此外,中庚小盘价值、中庚价值灵动灵活配置的股票仓位均有所上升。

一季度,嘉实基金洪流管理的多只基金股票仓位提高。以嘉实瑞熙三年为例,2021年年末该基金股票仓位为92.81%,一季度末基金股票仓位则达到95.46%。嘉实价值成长一季度末的股票仓位相较2021年年底也增加了0.52个百分点。洪流表示,尽管市场内外压力犹在,预期大概率在短期内具备修复的可能,所以在下跌中进行了加仓,并对调整时间与幅度较为充分且具备长期成长性的行业进行了一定的结构倾斜。

调仓动作频频的还有银华基金李晓星,其管理的基金半数重仓股“换血”,对于科技消费板块的配置更加均衡。银华心怡一季报显示,李晓星在一季度大举加仓贵州茅台近50万股,该股已进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2021年年底,银华心怡持有贵州茅台5.88万股,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1%;2022年一季度,银华心怡持有贵州茅台53万股,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8.15%。此外,汇川技术、东方雨虹、天赐材料、金山办公也在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现身。

一季度,有不少顶流基金经理选择“按兵不动”。“公募一哥”张坤管理基金的股票仓位基本稳定,仅对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医药、科技等行业的配置,降低了金融等行业的配置。以易方达蓝筹精选为例,2022年一季度末与去年年底相比,仅有平安银行退出前十大重仓股,美团进入前十大重仓股。易方达“同门”萧楠的调仓变化也不大,其管理的易方达消费行业前十大重仓股仅新晋一只个股,具体来看增持了家电板块,并对白酒股的配置结构进行调整,增加了高端和次高端白酒的配置。易方达科顺则持续降低投资组合整体的估值水平,增持了包括煤炭、白酒在内的部分板块,并适当增加了一些港股持仓。

刘格菘管理的广发小盘成长一季度末的前十大重仓股与去年年底相比变化不大,基金在一季度增持锦浪科技,该股成为广发小盘成长的第8大重仓股,普利特持股数量不变,为第10大重仓股,京东方A、高德红外则退出十大重仓股行列。

作为价值投资的代表,中欧基金曹名长管理基金的股票持仓基本平稳,前十大重仓股变化不大。以中欧价值发现为例,相比去年年底,前十大重仓股新增淮北矿业,曲美家居则退出前十。

赵蓓、蔡嵩松两位赛道型选手,在所管理基金的一季报中呈现出不同的调仓思路。

以赵蓓管理的工银前沿医疗为例,基金一季报表示:“CXO的基本面高景气趋势维持,医疗服务、药店和消费品受一定程度的疫情冲击,但整体影响可控,短期冲击并不影响长期经营趋势和竞争力。市场一度对地缘政治因素过度担忧也给以CXO为代表的医药成长股带来了有吸引力的低估值买点。”

在诺安创新驱动一季报中,可以明确看出,蔡嵩松进军“东数西算”领域。十大重仓股为卫士通、旗天科技、数字认证、京北方、新国都、浪潮软件、数据港、科蓝软件、普联软件、宝兰德。与2021年年末相比,十大重仓股“完全换血”。

蔡嵩松表示,从细分板块来看,东数西算、数字人民币、网络安全、信创等,都是可以“自上而下”把握的机会。行业估值较低,基本面出现拐点,就是最大的投资逻辑。另外,蔡嵩松的诺安成长一季度的十大重仓股依旧是清一色的半导体品种。

顶流齐声喊“底”

一向出言谨慎的朱少醒在富国天惠一季报中坦言,站在当前的时点去分析短期的市场环境,的确挺难给出乐观的结论。“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到更长的时间维度,对市场过度悲观已经没有意义。”

银华基金李晓星在一季报中用大量篇幅阐释:“我们总体上对于权益市场非常看好,并认为后面经济的增长会强于市场的预期。”对此,他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分析:从短期维度看,开年以来的估值收缩已经进入到结束阶段;从中长期维度来看,地缘局势或将影响全球化进程;从更长的维度来看,美元作为公认储备货币和硬通货的趋势,将逐渐终结。

刘格菘也发声:“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底部特征。从中长期的角度看,我们对未来的资本市场并不悲观。”他认为,从性价比角度看,经过一季度的调整,很多行业的估值水平回到了2018年年底的位置,从二季度开始,市场或将迎来结构性行情。

“短期看,我们认为沪指3000点为市场阶段性底部,国内的背景是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中邮基金国晓雯表示,对于成长股,只要标的业绩不大幅下修,年底大概率会有显著的绝对收益。

中欧基金周蔚文详述了“不悲观”的三大原因:首先,相当一部分赛道标的调整已基本完成,泡沫很小;其次,过去两三年不少板块优秀公司股价上涨幅度不大,行业景气度迎来好转,逐步出现投资机会;另外,我国央行的政策更具前瞻性,货币调控还有宽松的空间,相对有利于股市。

永赢基金常远认为,权益市场目前的估值已经回到了相对偏低的位置,未来基于疫情得到管控和地缘局势缓和的预期,可以对权益市场抱有更加乐观的态度。

景顺长城基金杨锐文表示,自他担任基金经理以来,经历过2015-2016年的市场异常波动,经受过2018年全年表现不佳,“每次到那种跌到市场自我怀疑的时候,这个市场就见底了”。就投资机会而言,杨锐文认为上半年是周期类占优,下半年将是科技成长类占优。

大佬上阵“心理按摩”

不同以往,在一季报中,不少基金经理在理性思考之外,多了一些感性的温度,不约而同为投资者做起了“心理按摩”。

张坤在一季报中表示:“在经历了上百万年的自然选择后,我们的大脑形成了最有利于生存的特点,但其中某些特性却是对投资不利的。”

在他看来,相比于感觉和情绪,理性分析在大脑中要弱小许多。但他表示,坦然接受这些特性可能是保持心态平和的前提,然后才能避免投资受到这些特性的伤害。他分析说,当股票下跌时,投资者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和克制力,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的恐惧,是来自于股价下跌,还是来自于基本面发生了负面变化?最初的投资理由不存在了吗?股价更低了,作为长期的净买入者,不应该更高兴才对吗?要判断某个事物的真伪,最可靠的方法是证明其错误性(证伪)。

最后他总结:“股票价格就像天气,永远都在变化且捉摸不定、难以把握,而企业价值就像气候,始终在缓慢而有规律的变化。就长期而言,真正决定一个地区环境的还是气候。”

“英国社会改革家塞缪尔·斯迈尔斯曾说过:寒冷是节俭之母。因此,北欧国家的人们把他们的繁荣部分归功于严酷的气候。寒冷迫使他们在夏天储备过冬的食物、煤和衣服,也促使他们修建房屋和勤勉持家。”这是广发基金傅友兴在一季报中写下的内容。他想借此说明,播种在前,收获在后。当下股市的低迷在短期内让投资人倍感艰难,但此时也是为未来进行储蓄和投资的有利窗口期。

刘格菘则表示,从产业发展以及中长期投资的角度思考,当前A股市场具备投资价值的行业非常多,希望基金投资人能够保持耐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但我也想 可以用自己的微薄之力 让我们同样年级的孩子 让我们的后代 看到更好的中国 MY川藏公益行整个318 都是这样的盘山公路 司机大哥说为了修这条路死了很多
  • 也希望未来,我能遇到真心对我好对我女儿好的人。真心希望能有一天 能有那么一天希望那些看得懂彤彤一切的人看不见我没有关系 不帮我也没有关系但、请能够把#丁昱彤
  • 今天是入秦霄贤小可爱坑的第一天! 让我明白原来真的有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身形欣长,风度翩翩,折扇手中握,秋波眼中传。愿你前程似锦,扶摇直上九万里。 但是要认
  • 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旅游景区将建立预约机制,推行分时段预约游览、实行限量开放。为全面
  • 我翻看以前的相册能清晰地记得某年某月某日我去了哪做了什么和谁一起,一切都恍如昨天,仿佛昨天的我也和今天校园里的他们一样年轻。和读诗人白百何、郭俊辰、江疏影、李易
  • 13年阿里的大举收购投资在今天来看非常成功!阿里这个战投部,是在2013年正式从财务投资转型的,这一年也是阿里战投部最疯狂,最关键的年份。
  • 奶奶一直以为我朋友圈背景的图片是我对象(我也想啊)还告诉了我爷爷和妈妈。我告诉奶奶他是一个明星的时候,奶奶就问他不认识你?我说不认识啊,人家是明星。
  • 目前在李现的代言中,还有两三年前就合作的品牌方,对李现有多满意就不用说了。这些都是基于他优质的个人形象和稳定的带货能力。
  • 的识佳人前世恩,幸留岁月乾坤震。我要笑死了 说非要让我试试什么叫做夺命乌苏 买不到真露 就用鸡尾酒来代替试试看 结果越喝越精神 最重要的是 我的天啦 简直太特
  • 它创建于1958年,首任校长是郭沫若。1988年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校长严济慈在学校演讲时,将《永恒的东风》歌词中的词语提炼成“红专并进,理实交融”
  • 寒假后返武汉的第38天我终于出(公司)门了虽然这阵子觉得三点一线好像也还适应了[二哈]今天天气怪好外面的人超多坐在喷泉旁边慢悠悠的喝了一杯葡萄柚茶有点苦[二哈]
  • 材料:1)面粉:325克2)水:260克3)葱:150克4)盐:5克5)黄油:45克6)白胡椒粉:适量7)麻油:适量8)橄榄油:适量配料集体照:做法:这个好吃的
  • 自分に優しくして、人に左右されない、人をも左右しない、自信が優雅です。もし一粒のほこりをするならば、舞って解釈して生命の内包;一滴の雨ならば、大地に優しく潤いを
  • 收集了一些有趣的个人简介:1.中国国籍美国作息非洲运气俄罗斯脾气2.当地话题终结者top13.祖安野区18级战士4.我的微博我做主 指手画脚妈入土5.不主动 不
  • [草泥马][哆啦A梦吃惊] 近期1.你不珍惜的总有人珍惜2.发觉别人对自己哪怕有一点点欺骗行为都想赶快收起自己所有的好3.你要知道 太阳不是突然下山的4.不想把
  • 幸福其实只是一种感觉,在乎的多,割舍就难,往往失去的也就越多;追求的苦,心事就重,往往美好的也就越少。幸福其实只是一种感觉,越聪明的人,其实越累。
  • @MD_摩登兄弟 ———————————-刘宇宁新歌一边刘宇宁没那么难刘宇宁黑夜一束光MV刘宇宁代言露华浓刘宇宁当遇见你刘宇宁凉州词刘宇宁不需要想念刘宇宁成
  • 王一博有翡 陪你到世界之巅 陈情令 闭嘴爱吧王一博人间至味是清欢 天天向上 极限青春 创造101 王一博谢允 蓝忘机 季向空 齐景轩 昌林 林佳一 王一博蔚逸晨
  • ”—— 鲁迅《且介亭杂文附集》 ​​​cr 水印✨✨一场疫情…把很多人憋的已经不再正常了…一场疫情…怎么没憋出一个像nd那样的人…做人要善良…不在别人有难时踩人
  • 这就是十二因缘}81 心 意 识 集合 思量 了别84 来无所从来 去无所从去随顺世缘无挂碍85 从地倒者还从地起 名利权情 第八识 去后来先五因 六入 12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