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兵:大众时代的小众读书法】
治学首要在于读书,不要以找材料的态度读书,而应以读书的态度看各种类型的材料。

所谓以读书的态度看各类材料,首先,治学必须经过放眼读书的阶段,不预设藩篱,尽量不受现在分科的局限以及后人成见的制约,不以分科的眼光看待所谓专门史的界域,不以后出的观念生出专题的问题意识,努力把握学问的基本和大体及其渊源流变。

不读书而治专题研究的流弊之一,就是专而偏,误以当时的系统为历来的系统。所谓研究历史学术文化,实际上是按照后来的架构重新条理解读。抗战结束后,有学人针对当时学界的流弊指出:“晚近治史者,喜称专家。凡治某朝者,即只知某朝之一二事物,而不识某朝一代制度所以损益及其演变之故,其著述论证,多所附会穿凿”。后来钱穆进一步批评道:“民国以来,中国学术界分门别类,务为专家,与中国传统通人通儒之学大相违异。循至返读古籍,格不相入。此其影响将来学术之发展实大。”主张以既有的分科门类,参融旧籍,求其会通。时过境迁,风气流转,专家先是成为学界的尊称,继而畸变为坊间的调侃,影响学术事业何止是大而已。分科教育之下,未经放眼读书,则起步阶段已经偏于一端。不要说放不进学科体系的经学无从解读(望文生义的门外文谈不在考虑之列),即使近代经过对应重新条理的文史哲等科,若是按照今日通行的分界观念,不仅所读之书大为局限,解读之法更是格义附会,越有条理,去古人真相越远。

“学问必先通晓前人之大体,必当知前人所已知,必先对此门类之知识有宽博成系统之认识。然后可以进而为窄而深之研讨,可以继续发现前人所未知”。而要做到这一层,必须放眼读书。这虽然与现时的教育体制及知识系统不无矛盾,很难在上学阶段实现,至少应在毕业之后努力设法弥补。否则终身参野狐禅,很难踏上正轨,登堂入室。治学不读书而一味找材料,只由教科书接受一些常识套话,就进入细小的专题研究,不知前人大体和已知,守成尚且力有不逮,又迫于环境,急于创新超越,凭借翻译介绍的域外义理或讲座讲坛等耳学零碎,追逐新奇,道听途说,横逸斜出。所谓创新,难免无知者无畏。如果只是为了写书而翻书,等于不读书一味找材料。而做什么只看什么,所写不出所读范围,著书不是所知的冰山一角,而将内囊尽了上来,犹如日暮时分盲人骑瞎马行险道,实在是万分危险的事。

其次,应读书以发现问题,不要悬问题以觅材料。否则先入为主,难免偏蔽。不读书而做学问,所研究的问题只能依靠后来预设,治学的顺序前后颠倒,先有论点,再找论据。不仅问题本身或非前人所有,或为自己生造,挑选、取舍和使用材料往往演变成为预设的观念填充作注,而不会从文献中读出历史本相,用事实说话,顺时序地重现史事的发生、联系及其演化。由于读不懂前人著述的意思,便以为前人无意思,总是要将各种文本史事原有的时空联系割裂,打乱成为任意取舍的材料,以便纳入后设的框架,曲解附会。如果遵循固有联系,则反而无法连缀,不能通解。就所撰写的文字看,似乎前后照应,自圆其说,实则断章取义,削足适履。即使稍高明者,能够言出有据,面对材料史事的繁杂,也很难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容易误入前人所设陷阱而不自知。如此这般被构建出来的历史,自然不可能呈现历史的本相,只能流于作者自己的思想史。所以王国维说:“宜由细心苦读以发现问题,不宜悬问题以觅材料”。

读书以发现问题,所要发现的主要不是书的问题,而是研究对象的事实问题。不要仅仅限于读书得间,一味找漏洞钻空子,而应关注历史发展变化的枢纽大节和线索脉络。最好同时关注多个问题,不要终生固守一个方面甚至孤立的一点。

不读书而只是找材料,必然有材料范围难以捉摸的问题,细分化并不能解决史料边际无从把握的困惑,再小的题目,也很难穷尽史料。以索引找资料,则会遗漏大量从题目、关键词不可见的重要史料。况且关键与否,也要出自泛读博览,而不能单凭后设。因为不知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就难以把握所治专题的史料边际及其关联度究竟何在。由此出现相反相同的两种情形,或是动手动脚找不到材料(实则往往视而不见),或材料太多而不能驾驭。犹如秉烛夜行,灯下黑与不远见均不可免。于是研究一个题目究竟要掌握材料到何种程度方可出手,而且能够保证大体不错,将来材料进一步发掘披露,可以补充,可以局部调整,甚至可以个别细节正误,但基本的判断和用力的方向大致正确,后续研究只是加强,而不至于颠覆已有结论,而且所论不仅仅是发表见仁见智的议论,便成为难以拿捏捉摸的普遍难题,也是史学艺术一面的奥妙所在。不能掌握书的规模条理脉络而专题治学,无异于学术上的冒险赌博,成败只能听天由命。

其三,熟读基本书,熟悉旧材料,才能有效运用新材料。近代以来,提倡扩张史料而不读书的流弊之一,是人所共知的书都不看,一心只找前人未见书。殊不知不熟悉旧材料,则不可能恰当地利用新材料。结果往往问题和材料就在眼前,却视而不见,就算找到前人未见的材料,因为不知大体全局,也无法认识得当,只能望文生义、穿凿附会,导致研究流于凿空蹈隙。虽然看似有扩张领域之利,其实不过是图立说容易之便。

片面强调以新材料研究新问题,不读书而一味扩张材料,造成对资料的迷信和垄断,产生两种看似相反而实相同的偏颇,一是不看身边易见书,专找人所不见的材料,不知历史的大体已在一般书中,熟悉旧材料,才能恰当解读新材料;二是过度依赖材料的独占,只看自己拥有的秘笈,不与其他资料比勘互证。如果研究某人某事只看直接资料,以其人的所见所知为全部事实,等于以其是非为是非。或以某一类资料为直接可信,以为材料即事实,于是只看这类材料,甚至排斥其他资料,不能相互参证,非但事倍功半,也容易错解误判。而在打洞式的专题研究之下,学术成果很难被重新验证,使得不读书但找材料,用看得到来掩饰读不懂的偏向不断加剧。今人能够看到的文献远过于前人,而读懂文献的能力则远不及前人。于是价值越高的史料,因为愈是难读,利用者反而愈少,即使查阅,也只是从中挑选自以为“看懂”的东西。正因为找不到看不全弄不懂,研究者干脆不顾史料的全体、异例及反证,敢于断章取义,强材料以就我,以举例为归纳,凿空逞臆,轻率立论。不读书而只是动手动脚找材料,“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结果,自然是“两处茫茫皆不见”。

其四,应如严耕望所说,治学要读人人常见之书,说人人不常说的话。此意与黄侃所说发现与发明有异曲同工之妙。1930年,留学北京大学的吉川幸次郎专程到金陵拜访黄侃,后者针对学界的时趋,“诰以治学之法曰:‘所贵乎学者,在乎发明,不在乎发见。今发见之学行,而发明之学替矣。”此说可以吉川本人的亲身经历为证。吉川在北京期间,对于《经典释文》中“释旧作某”的含义百思不得其解,先后请教过包括章门弟子在内的诸多先生,均不得要领。而与黄侃见面时,一提及此,黄侃便立即指示此处是夹入了宋人的校语。闻言之下豁然开朗的吉川觉得第一次遇到真正的学者。对于一味追求发现新材料的学术趋向,哪怕是各方一致赞誉有加的王国维,黄侃也予以尖锐批评。1928年6月18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国维少不好读注疏,中年乃治经,仓皇立说,挟其辩给,以眩耀后生,非独一事之误而已。始西域出汉晋简纸,鸣沙石室发得臧书,洹上掊获龟甲有文字,清亡而内阁档案散落于外,诸言小学、校勘、地理、近世史事者,以为忽得异境,可陵傲前人,辐辏于斯,而国维幸得先见。……要之经史正文忽略不讲,而希冀发见新知以掩前古儒先,自矜曰:我不为古人奴,六经注我。此近日风气所趋,世或以整理国故之名予之,悬牛头,卖马脯,举秀才,不知书,信在于今矣。”并进而评判道:“近世之学,沟沈优而释滞拙,翻案出奇更拙。”发明是接着说,发现则容易流于对着干,温故知新与不破不立,虽然在近代学术发展史上都有所贡献,毕竟高下有别。

将重心由找材料转向读书,由看得到转向读得懂,改变以外国义理为准则的趋向,由借助外力条理材料转向理解文本史事的本意本相,通过比较而近真并得其头绪,透过表象探究史事背后的内在联系,以免进一步误读错解前人言行。如此,解读文本,重现史事,才能领会本意,查知本相,得其所哉,立于不败之地,从而改善提升近代中国研究的格局与水准。

本文原载于《学术研究》2013年第11期,转引自“墨香学术”公众号,旨在知识分享,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转引自:墨香学术 春雨经典

#遇见艺术##这就是中国风# 10年前的今天,我已在书法中慢慢悟道,请观【禅墨释字】之《慧》字。上面的两个“丰”字分别代表国事和天下事,中间的“彐”字代表家事。从字面上看,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放在心上,称之为慧。明白一切事相叫做智;了解一切事理叫做慧。“照见名智,解了称慧,此二各别。知世谛者,名之为智,照第一义者,说以为慧,通则义齐。

#道释画#【 明 吴彬 《洗象图》 】立轴,纸本没色,123×45cm,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万历二十年(1592)四月八日,画家吴彬(约活动于1591-1644)在北京完成了这幅《洗象图》。如果以吴氏晚年成熟的“变形”作风来衡量,那么,这件传世纪年的较早之作,并没有给观者带来奇幻之感。画面上半部的远景高山,无论是造型还是笔墨都透露出画家试图重现自然真实的努力,这明显区别于他最藉以著名的巨幛仙山;画面近景中的人物也少有怪诞之态,而竟朴素得像是一个真实场景:红衣僧人持锡杖而立,三位侍者环绕,水中有白象,一人居象身之上清扫,一人则站在水中用力擦拭。

画家署款中的“清和八日”是解读这幅《洗象图》的关键所在。四月八日为佛祖诞辰,有“浴佛”仪式,所以又称“浴佛节”。吴彬曾经描绘过浴佛场景: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岁华纪胜图册》中的第四开,众僧人聚于寺院大殿之前,居中的一位正在礼拜婴儿佛像,并准备以水冲洗,但是整个画面中并没有出现“洗象”的场景,因此有学者猜测,吴彬作于浴佛节的《洗象图》实际上是以大象之“象”暗喻佛像之“像”。

款识:万历二十年清和八日画于长安燕邸,吴彬。钤印二:吴彬之印(朱文)、文中氏(白文)。鉴藏印:墨缘秘藏、名凯真赏、高名凯陈师兰同赏。

#这就是中国风# #遇见艺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走呀走呀,他拐过一弯又一弯,翻过一山又一山,攀上了十八层陡壁,越过了十九道悬崖,荆棘把他的棉袄扯成布条,刺柴在他身上划了许多血口,棉袄越来越破,天气越来越冷,一
  • 能不能让我去趟大连蹦一蹦 治愈我的选择性健忘症……(该忘记的念念不忘,不该忘记的眨眼就忘,[捂脸][捂脸][捂脸]) 治愈一下我这一身的好脾气……() 治
  • 6、浴室柜直接买岩板浴室柜,好看又耐用,真不贵,出厂价也就五六百,还能搭配智能镜,那些卖你四五千的,理都不要理7、窗帘客厅选择遮光65%以上,涤纶或者棉麻的都行
  • 冷静过后想想,身为‘大白’的丈夫在严峻的疫情面前都没有退缩,我应该为他感到骄傲,全力的支持他。符华珍说:“我想对在一线工作的丈夫说你也辛苦了,要注意防护,我和孩
  • #洞见计划##考生因戴金属牙套不能进考场# (综合大象新闻、沸点视频、潇湘晨报)#高考生因衣服拉链不能进考场# 【郑州一高考生因衣服拉链不能进考场,还有考生因戴
  •   近年来,榆社县围绕云簇湖旅游的开发与建设,做足“水文章”蓄积城市魅力。  郭静的脱贫致富经历,是榆社县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 #GR战队[超话]#马上要期末考试了[泪]因为喜欢的老师可能会带重点班所以特别想冲冲重点班[泪]奈何自己成绩目前大概只跟重点班擦边的样子特别不稳定[泪]所以今天
  • “曾经有一段很难熬的时光,各种压力袭来,让我心神难安。尽管那段时光很难捱,但让我彻悟了很多。
  • 这就好比我喜欢蛋糕,又喜欢喝可乐,我说可口可乐比百事可乐好喝,结果百事党去骂蛋糕。我说:这不关蛋糕的事,咱们就可乐论可乐。
  • 我就喜欢做资源整合的事情[呲牙][呲牙]这就是为啥我当年书读的好好的,生意也做的好好的原因[捂脸][捂脸]我能躺的绝对不站着,我的时间得精准的打在别人替不了的事
  • [太开心][耶]作为LPL的两支种子队伍,却在进入到八强赛之后,IG和FPX是一同被淘汰,LGD和SN是进行一个资格的争夺,理所当然两支八强队伍IG和FPX是进
  • 跟朋友说笑的时候,朋友最爽气了,说,你没有不是正常嘛,你算啥啊。就是可能平时没觉得吧,是我高估了[允悲]嗯,什么定位办什么事。
  • 本周更新后,天机阁也针对“江南新生专用地皮”新增了复制功能,少侠可在他人允许的情况下得一份可自由编辑的同款宅邸方案!#游戏王cross duel##天生游才#
  • 17.47路(小马厂-花园路北口), ,小马厂发至天宁寺桥西,绕行西便门外大街、南礼士路、广宁伯街,甩长椿街路口北至辟才胡同4站;19时30分至7月1日活动结束
  • 问及患者是什么原因引起爆炸,张某松讲:房间有天然气管道,肯定是天然气泄露,房间里面如果有危险报警器并发出报警提示音,自己可能也就没有这一劫。 据张某松所述:1
  • !!
  • 也很感谢各位老师给她很多的机会,让她得到更多的锻炼,能力提升昨晚她去英语课,回家快八点了,写作业。优秀中队长……其实,真的很欣慰,因为小妞所取得的成绩,完全都靠
  • ”杨学成指出,实现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解决了设备“上网”的问题,而区块链技术则通过破解信息不对称和实现数据可靠性,解决了数据的“信用”问题。“通过构建‘工业信用
  • 反正我会一直惦记,网络这么发达,我还不信找不到来[加油][加油],在网上逛了好几天,功夫不负有心人,找到了,立马下单,买回来了,哈哈哈哈,心情真的是好极了,我是
  • 常常我只看见了她在一些方面上的笨手笨脚,但我自己却连做都没去做,也没及时看见她在自己“做错事情”后对我的小心翼翼,她对我那么小心翼翼,可能是我近几天真的让她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