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初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初得道,在摩伽陀国伽耶山祠,与大比丘众千人俱。其先悉是结发仙人,皆阿罗汉,所作已办,心得自在,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解脱。菩萨万人,皆从十方世界来集,有大 威德,皆得诸忍、诸陀罗尼、诸深三昧,具诸神通。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香象菩萨、勇施菩萨、随智行菩萨以为上首。如是等菩萨大众百千万亿,其数无量。并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大众围绕。

尔时,世尊入诸佛甚深三昧,如实谛观诸法性相,而作是念:“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一切智慧;除诸重担,度三有险道;灭无明,得真明;拔邪箭,断渴爱;成法船,击法鼓,吹法螺,建法幢;转生死种,示涅槃性;闭塞邪道,开于正路;离诸恶业,示于福田。我今当观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何法得?何等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以身得?为以心得?若以身得,身则无知、无作,如草、木、瓦、石,四大所造,从父母生,以衣服、饮食、卧具、澡浴而得存立,必归败坏,无常磨灭。而是菩提,但有名字,世俗故说,无形无色,无定无相,无向无入无道,过诸言说,出于三界,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亦无所得,亦无戏论,无问无示,无有文字,无语言道。若以心得,心从众缘生,众缘生故空如幻,无处无相无性,亦无所有。于是中得菩提者,所用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法皆空,但有名字,以世俗故,而有言说。是皆忆想分别,实无所有,无有根本,亦无体相,无受无著,无染无离,一相所谓无相。是故,于此法中,无有得者,无所用法,亦无菩提。如是通达,是则名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会中,立佛右面,执大宝盖以覆佛上。时,文殊师利默知世尊所念如是,即白佛言:“世尊!若菩提如是相者,善男子善女人云何发心?”

佛告文殊师利:“善男子、善女人,当随菩提相而发其心。”

“世尊!菩提相者,当云何说?”

佛告文殊师利:“菩提相者,出于三界,过世俗法,语言道断,灭诸发无发是发菩提心。文殊师利,是故菩萨应灭诸发发菩提心,无发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者,如如法性相如实际,无分别,不缘身心,是发菩提心。不著诸法,不增不减,不异不一,是发菩提心。如镜中像,如热时焰,如影,如响,如水中月,应当如是发菩提心。”

尔时,会中有天子名月净光德,得阿惟越致,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言:“菩萨缘何事故行菩萨道?”

文殊师利言:“汝可于此问于世尊。”

佛即告文殊师利:“汝答月净光德天子所问菩萨行法。”

文殊师利谓天子言:“汝可善听,我今当说。天子当知,诸菩萨道以大悲为本,缘于众生。”

天子言:“菩萨大悲以何为本?”

文殊师利言:“以直心为本。”

又问:“直心以何为本?”

答言:“于一切众生以等心为本。”

又问:“等心以何为本?”

答言:“以无别异行为本。”

又问:“无别异行以何为本?”

答言:“以深净心为本。”

又问:“深净心以何为本?”

答言:“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本。”

又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何为本?”

答言:“以六波罗蜜为本。”

又问:“六波罗蜜以何为本?”

答言:“以方便慧为本。”

又问:“方便慧以何为本?”

答言:“以不放逸为本。”

又问:“不放逸以何为本?”

答言:“以三善行为本。”

又问:“三善行以何为本?”

答言:“以十善业道为本。”

又问:“十善业道以何为本?”

答言:“以摄六根为本。”

又问:“摄六根以何为本?”

答言:“以正忆念为本。”

又问:“正忆念以何为本?”

答言:“以正观为本。”

又问:“正观以何为本?”

答言:“以坚念不忘为本。”

天子言:“文殊师利,菩萨有几心能摄因、能摄果?”

文殊师利言:“天子,诸菩萨有四心能摄因、能摄果。何等为四?一者,初发心;二者,行道心;三者,不退转心;四者,一生补处心。初发心为行道心作因缘,行道心为不退转心作因缘,不退转心为一生补处心作因缘。复次,天子,当知初发心如种谷田中,行道心如谷子增长,不退转心如华果始成,补处心如华果有用。又,初发心如车匠集材,行道心如斫治材木,不退转心如安施材木,一生补处心如车成运致。又,初发心如月新生,行道心如月五日,不退转心如月十日,一生补处心如月十四日,如来智慧如月十五日。又,初发心能过声闻地,行道心能过辟支佛地,不退转心能过不定地,一生补处心安住定地。又初发心如学初章,行道心如学第二章,不退转心如能以章为用,一生补处心如通达深经。又,初发心从因生,行道心从智生,不退转心从断生,补处心从果生。又,初发心因势力,行道心智势力,不退转心断势力,补处心果势力。又,初发心如病者求药,行道心如分别药,不退转心如病服药,补处心如病得瘥。又,初发心法王家生,行道心学法王法,不退转心能具足学法王法,补处心学法王法能得自在。”

尔时,大众中有天子,名定光明主,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定光明主天子语文殊师利法王子言:“何等是菩萨摩诃萨略道,以是略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师利言:“天子,菩萨摩诃萨略道有二,以是略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方便;二者,慧。摄善法名为方便,分散诸法名为慧。又,方便名为随众生行,慧名不转一切法相;方便名待应众生心,慧名不待一切法;方便名和合诸法,慧名舍离诸法;方便名起因缘,慧名灭因缘;方便名知分别诸法,慧名不分别法性;方便名庄严佛土,慧名庄严佛土无所分别;方便名知众生诸根利钝,慧名不得众生;方便名能至道场,慧名能得一切佛法。天子,当知菩萨摩诃萨复有二道,以是二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助道;二者,断道。助道者,五波罗蜜;断道者,般若波罗蜜。复有二道,何等为二?一者,有系道;二者,无系道。有系道者,五波罗蜜;无系道者,般若波罗蜜。复有二道:一者,有量道;二者,无量道。有量道者,取相分别;无量道者,不取相分别。复有二道:一者,智道;二者断道。智道者,初地至七地;断道者,八地至十地。”

尔时,会中有菩萨名随智勇行,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言:“何谓为菩萨义?何谓为菩萨智?”

文殊师利言:“善男子,义名无用,智名有用。何谓义名无用?义是无为,无为法于法无用非用。又义者,非染相,非离相,是义于法无用非用。又义不增不减,于法无用非用。天子,何谓为智?智是忍道,道是心所用非无用,是故,智名有用非无用。智功归于断,是故,智名有用非无用;智名善知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是处非处,是故,智名有用非无用。

“复次,天子,诸菩萨有十智,何等为十?一者,因智;二者,果智;三者,义智;四者,方便智;五者,慧智;六者,摄智;七者,波罗蜜智;八者,大悲智;九者,成就众生智;十者,不著一切法智。

“复次,天子,诸菩萨有十发,何等为十?一者,身发,欲令众生身业清净故。二者,口发,欲令众生口业清净故;三者,意发,欲令众生意业清净故;四者,内发,一切内物不贪著故;五者,外发,欲令众生住正行故;六者,智发,具足佛智故;七者,慈发,示一切功德庄严故;八者,众生成熟发,守护智慧药故;九者,有为智发,具足定聚故;十者,无为智发,心不著三界故。

“复次,天子,诸菩萨有十行,何等为十?一者,波罗蜜行;二者,摄行;三者,慧行;四者,方便行;五者,大悲行;六者,求助慧法行;七者,求助智法行;八者,心清净行;九者,观诸谛行;十者,一切所爱无贪著行。

“复次,天子,诸菩萨有十思惟尽,何等为十?一者,思惟事尽;二者,思惟爱尽;三者,思惟法尽;四者,思惟烦恼尽;五者,思惟见尽;六者,思惟助道尽;七者,思惟受尽;八者,思惟不著尽;九者,思惟结使尽;十者,思惟助道场行尽。

“复次,天子,诸菩萨复有十治法,何等为十?一者,治悭贪心,雨布施雨故;二者,治破戒心,三法清净故;三者,治瞋恚心,修行慈忍故;四者,治懈怠心,求佛法无厌故;五者,治不善觉观心,得禅定解脱自在故;六者,治愚痴心,生助决定般若波罗蜜法故;七者,治诸烦恼心,生助道法故;八者,治颠倒道心,修助四谛法故;九者,治执著心,时非时自在行故;十者,治我,观无我法故。

“复次,天子,诸菩萨复有十善地,何等为十?一者,身善,离身三恶故。二者,口善,离口四恶故;三者,意善,离心三恶故;四者,内善,不著见身故;五者,外善,不著一切法故;六者,不著助智善,不贪助道法故;七者,不自高善,思惟圣道性故;八者,除身善,修集般若波罗蜜故;九者,离颠倒善,不诳一切众生故;十者,不惜身命善,以大悲化众生故。

“复次,天子,诸菩萨贵随法行者能得菩提,非不贵随法行。随法行者,如说能行;不随法行者,但有言说,不能如说修行。

“复次,天子,诸菩萨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行道;二者,行断。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身自修善;二者,教化众生。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行智行;二者,不行智行。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善知分别诸地;二者,不分别地非地。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知诸地过而能转进;二者,善知具足从一地至一地。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善知声闻、辟支佛道;二者,善知佛道不退转行。”

尔时,佛赞文殊师利法王子言:“善哉!善哉!汝能为诸菩萨摩诃萨说本业道,诚如所说。”说是法时,十千菩萨得无生法忍。文殊师利法王子等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欢喜信受。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卷终

碰巧看到的一篇古文,立意着实不错

意净无染,君子有终

俞净意公的前半生是“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他曾前后考试七次,都名落孙山;生了五个儿子,四个因病夭折;第三个儿子很聪明却忽然失踪,从此不知去向;生了四个女儿,也只剩一个……家中灾祸接踵而至,导致妻子因极度思念儿女而哭瞎了双眼。

俞净意公的后半生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被宰相聘请到京城做老师、乡试中举、巧遇失散的儿子、夫人双目复明、身享康寿活到八十八岁。

双目复明是这样描述的:公奔告夫人,夫人抚子大恸,血泪迸流。子亦啼,捧母之面而舐其目,其母双目复明。

《孝经》有云:“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孝悌之至”,不是有吃有喝、热不着冻不着就行的,当然了,这基本的孝顺在现代也很少有人能做到了。“孝悌之至”确实是有医学奇迹,用不药而愈的人性理疗胜过药到病除,如果能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到“止病”就更好了



#任嘉伦[超话]#
腊月…也会开花吗?[泪]
看取莲花净 应知不染心
因为一个任 恋上一池荷
初看不知莲之意 再见已是爱莲任
@任嘉伦Allen
如果一个妙龄少女
她的壁纸、桌面和花瓶里,
突然从卡通美女帅哥和玫瑰百合满天星等等
全都换成了荷花,莲花池,别担心,
她……可能只是意难平
#任嘉伦#
#无忧渡#
#嗨放派#
#任嘉伦请君#
#任嘉伦陆炎#
#周生如故#
#任嘉伦周生如故#
#任嘉伦周生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样一看他对队友的说唱理解真的好到位啊,我也觉得棍很适合抒情说唱这样一看前六配平竟然是我们顺航小家比较稳稳的幸福。现在三代主打的就是,每周挑一架,架架不一样[哆
  • 亲爱的崽崽,生日快乐哦…亲爱的崽崽,爸爸看你来了…亲爱的崽崽,对不起哦,已经有三个月没有来看宝贝了,直到宝贝五岁生日,这才再次来看宝贝…宝贝一定很想爸爸了吧,其
  • 而我在能且乐意陪一个人吃苦的年纪,却总遇到了荒废青春的人,我努力过吗,或许吧。我在想,我们以后会一直保持好朋友的感觉吗,我不知道,也许谁也没有刻意破坏,但就是远
  •  以前都是鼓励人们多做事情,到现在也一样,修行以后不是什么都不做了,儒家鼓励我们要去做事情,要去担当的,否则也不会讲“齐家,治国,平天下”要积极向上、积极努力地
  • 原来是被监护人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是个很好的笨比还以为总部也会来个观光旅游团咧,居然真的真的只有一个人,不可思议!#打工人的眼部冰美式# #HBN
  • #张艺兴超话[超话]##张艺兴[超话]##张艺兴新专辑将由华纳音乐发行# 【华纳音乐新闻稿】英翻@张艺兴 张艺兴凭借着超高的知名度和艺术成为中国最全能的艺人之一
  • 突然想起之前有个b在为情所困 我劝它别在高中浪费时间给没结果的爱情 何况人家根本不喜欢你它试图说服我 它问我:“这好比一个选择题,如果以后上班后有个好的工作机会
  • 人生就那么短,不要为了变成别人喜欢的样子,委屈了自己。在人生的旅程中,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因为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没有谁能够脱离
  • 不论你是“纠结症晚期”还是“厨房杀手”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答案可以一起就酱拌的#三养炸酱面# 大家都在吃,不要掉队哦~带话题#三养就酱拌# 评论区分享你的“知食”
  • 那就祝你勇敢且坚强,乐观并豁达吧,既能经住成长道路上的磕磕碰碰,也能面对人生旅途中的曲曲折折。日落是免费的,春夏秋冬也是,不要觉得人生无望,祝你快乐。
  • 如果我已经走了90步,你走了1步,那么我就会向你奔去,走剩下的路,但如果我走了90步,你无动于衷,那么我就会开始往回走)你对我是什么感情,上次为什么要抱我,他:
  • 《少帅宠妻,娇娇打脸熟能生巧了》颜今薏景闻赫(最新章节完整版)小说全文阅读笔趣阁 ‼书名:《少帅宠妻,娇娇打脸熟能生巧了》 ‼主角:颜今薏景闻赫 全文公/仲/号
  • #今日看盘[超话]#预判完全正确!A股两股力量角力开始!   上周直播,我把市场高度概括成了两股力量,对应了那句西方的谚语: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是却无法强迫马
  • 结节本是痰湿、淤血、细微物质堵塞当体检发现有结节时,好多人的第一个想法是手术切除,却不会去想自己的身体为什么会长结节。-1️⃣猫爪草➕山慈菇➕夏枯草:软坚散结2
  • 哈士奇的性格也是比较神经兮兮的,经常做出奇奇怪怪的事情,比如突然跳进家里的鱼缸,自己打自己等等。不管是哪个词,我都觉得哈士奇还是可以给我们带来无尽快乐的一个犬种
  • 同时,省科协积极推动各科技小院成立科技志愿服务队,建立起在农村开展科技志愿服务的长期阵地,利用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服务当地产业,助推农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成为服务乡
  • 西灣大橋下層行車道則於9月1日下午3時開放予輕型客車和特許車輛通行,基於安全理由,在九號及十號風球發出期間一度採取封閉措施,至9月2日上午6時,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 黑瞎子看到了他的动作,冲他挥挥手,让他过来,解雨臣走过去,问黑瞎子点了什么口味,好不好吃?[开学季])别把大伙儿的善良包容当做对你们无底线的溺爱[挖鼻]另外之前
  • 爱,很简单,只要每天都会彼此挂念,就是踏实的温暖。而假如过于使劲,闹得太凶,太幼稚,太没有经验,就哭啊,抓啊,拉啊,像一个小孩扯桌布,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只不过把
  • 佛曾说不精通佛法的人说法,唯有造业而已,如《龙王鼓声经》云:“愚人说法者,摧毁诸善法,甚多有情众,地狱受痛苦。若原来已进入了密乘的人,则违犯了密乘根本戒第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