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影渡游# 殷墟博物馆
殷墟考古自1928开始,史语所先后进行了十五次发掘,后因战争而停止。解放后发掘,始于1950年的武官村大墓。1976年发现妇好墓,1999年发现“洹北商城”。期间也对各遗址点进行了数十次发掘。博物馆建立在宫殿宗庙遗址区内,陈列解放后发掘的代表性文物,还有一部分精品调拨或借展到国博与河南省博。民国时期的发掘文物均在台北史语所。司母戊鼎因为个头大没能运走,原件在国博。 Auther:几苇渡

#始于涟漪,终成惊涛# 转发微博+关注官博,5月15日抽送BTR3一台。惊艳外表下,其实更强悍。FH7搭载楼氏四动铁单元组合,通过精妙的物理分频与涡轮增压技术覆盖完整的音域。高频采用SWFK-31736复合动铁单元,高频延展性更好,声音清澈明亮;中频采用定制的DFK复合单元,声场更宽广,人声饱满甜美;低频采用13.6mm铍振膜大动圈单元,低频下潜更深,爆发出震撼的低频质量。@微博抽奖平台

【人民日报:第37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4月盛装开幕《花开新时代 出彩新征程》】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第37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将于4月5日至5月5日在河南洛阳举办。届时,“花如海、车如龙、人如潮”,千年古都将以每年一度的节日盛景,喜迎八方宾客。

30多年长盛不衰,30多年常办常新,30多年精彩接力,洛阳“牡丹传奇”一脉相承、演绎精彩。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历史节点,“一朵花”“一个节”与“一座城”的故事,将开启“国色天香,献礼华诞”的全新叙事。

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景来。近年来,洛阳以花为媒,借助牡丹文化节舞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惠民之花、城建之花、生态之化、产业之花、创新之花、开放之花绽放全城,在中原更加出彩的新征程中,千年古都正奋力谱写浓墨重彩的洛阳篇章。

一朵花,带来满城“获得感”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洛阳牡丹以花大色艳、雍容华贵见长,牡丹种植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源远流长1500多年的牡丹文化,成就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佳话。近年来,洛阳立足群众所需所盼,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让“一朵花”真正成为人民的节日、百姓的盛会。

从2017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推出“旅游年票不受限、部分公园不收费、社会车辆不禁行、餐饮住宿控涨幅、环城高速豫C车辆免费通行”五项惠民举措,惠民力度创历年之最,到2018年又推出“文化消费有补贴”,实施“5+1”惠民政策,再到今年牡丹文化节惠民政策再升级,新推出“体育场馆限时免费开放”“市区景点和县(市、区)景点有折扣”等政策,洛阳利民惠民政策不断巩固、创新、提升。徜徉牡丹花海,市民和游客体味到的不仅仅是国色天香的雍容华贵,还有不断升级的惠民举措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惠民之花”越开越艳,“城建之花”同样令人瞩目。每年牡丹文化节,洛阳都要有一批道路桥梁和城市绿化、美化、亮化等城建项目建成投用,今年集中攻坚的5类182项城建项目,也将在牡丹文化节前后相继竣工,为城市强支撑、绘底色、增灵气、提颜值,让市民在洛阳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一幅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宜居宜业城市建设“大写意”正在向“工笔画”转变。

一个节,搭载城市“一齐飞”

以“中国”为姓,以“洛阳”为名,洛阳牡丹文化节既是一张金灿灿的“国字号”文化名片,也是一艘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航母”。1983年至今,从最开始单纯的赏花,到“以花为媒,经济唱戏”,再到如今的国家级经济文化盛会,牡丹文化节之于洛阳,已不再仅仅是一朵盛开的牡丹和一场洛阳人自己的节日,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平台、展示形象的窗口、利民惠民的载体、走向世界的桥梁。

30多年来,伴随着一次次花开,牡丹文化节不仅形成了“旅游黄金月”,也为洛阳打造了“以节促建、以节促管、以节推介、利民惠民”的重要平台,有力带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近年来,洛阳牡丹文化节每年接待游客保持在2000多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稳定在200亿元左右,像这样的“牡丹之旅”,已成国人熟知的“洛阳时间”,每一年都“不见不散”;牡丹文化节投洽会签约重点项目投资总额每每达到数百亿元,为洛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输入新鲜血液,像这样的“投资盛宴”,已成为牵动海内外的“牡丹之约”,每一年都“开花结果”。

以之为依托,洛阳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由“景区游”向“全域游”、“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型发展,打造文化旅游“升级版”,擦亮“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城市品牌。以之为平台,洛阳抓住机遇、捕捉商机,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让洛阳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洛阳”的大门越开越大。“一个节”,成为撬动古都发展的支点,让更多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点在河洛大地涌现。

一座城,向更高质量“加速跑”

“一朵花”的传奇背后,是一座城的蝶变。近年,洛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转型发展为路径,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围绕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打造河南新增长极,全面深化“9+2”工作布局,打好具有洛阳特色的“四张牌”,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产业转型在“加速跑”。投资200多亿元的洛阳银隆首台新能源整车下线,圆了洛阳人的汽车梦;格力中央空调及冰洗生产线开建,填补本地家电产业的空白;“一号工程”洛阳石化1000万吨炼油能力扩能改造,延伸高端石化产业链条。在产业转型提速中,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新芽成大树”,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等产业转型升级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

城市转型在“加速跑”。实施“一中心六组团”城市发展战略,四级联动现代城镇体系、30分钟快速交通圈经济圈加快形成,推动北部城市发展区和南部生态涵养区协同发展。150座小游园星罗棋布,让群众享受“开窗见绿、出门进园、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惬意;城区首条快速路古城快速路通车,让老百姓体验全程8分19秒的畅快;城区集中供暖率3年从40%大幅提升至80%,让老百姓感受冬日里的温暖;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博物馆之都”揭开了洛阳文化旅游的“新三篇”;遍布街头的111座城市书房,持续打造“书香洛阳”15分钟阅读圈。实施文明城市创建“五项治理”,城市转型提质提速,千年古都“颜值”“气质”被广泛点赞。

动能转型在“加速跑”。驻洛央企和省属企业“三供一业”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一网通办率达到95.1%,建立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朋友圈,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双自联动”“双区叠加”发展,洛阳“双创”闯出全国品牌,连续两年生产总值“三产超二产”、打破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二产独大”局面……改革、开放、创新“三力联动”激发发展新动能,洛阳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强、后劲更足。

……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春暖时节牡丹花开,花与城的故事,将在一条具有洛阳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继续精彩上演!

(洛阳日报记者 孙利华 戚帅华 曾宪平 文/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计较越多,失去的也越多
  • 人穷的时候该做什么?太经典了!
  • 儿子嫌弃父亲穷,父亲一封信,儿子直接跪了!
  • 这图上有条蛇,99.9%的人看不到,能看出来的不是一般人!
  • 这首歌,绝对值1个亿
  • 他才12岁,靠吃野草塘鱼生存6年的孩子,8亿人看完都哭了!
  • 这才是真正的“脱衣舞”,全场看傻眼了!
  • 女子每晚暴走2万步,现在她连小区门口都走不到,为了家人都看看吧!
  • 一个女人这么多老公,幸福死了!哈哈哈...
  • ღ32岁老光棍相亲,太现实
  • 这个喂奶的女人,今天刷爆了朋友圈~~
  • ◆真 照 片 !
  • 短短3分钟,我看了十遍!
  • ◆太全了,绝对是第一次见,赶紧收藏!
  • 几月出生的女人命最好!前五名,有你吗?
  • 37岁漂亮妈妈,不知道老公和孩子长什么样!(真相看哭全场)
  • 《韭菜饺子》一夜间传疯了
  • 小姑娘暴打一群黑社会,太猛了,吓尿了。
  • 《一辈子真的好难》,句句戳心!​
  • 这张图一夜之间传疯了,据说只有智商超120的人才能看到5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