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述评 | 禾下乘凉梦 一梦逐一生——怀念袁隆平

5月22日,一位91岁的老人走了。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楼前,三捧青翠的稻束静静矗立。不知是谁,采下老人毕生为之奋斗的梦,向他祭献。
灵车过处,人们夹道相送;
汽笛声声,祝他一路走好。
一颗稻种,填得满天下粮仓。
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生故事。
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老百姓把袁隆平刻进自己心里。

(一)君似雁随阳,为民谋稻粱
袁隆平逝世后,人们悼念的文辞中有这样一个热词——国士。何为国士?谓其“才德盖一国”,抑或“一国勇力之士”?用在袁老身上恐怕都不能概其全貌。因为还有对人民、家国、民族的责任和爱。
2019年9月17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当天,他还在试验田里查看杂交水稻生长情况。行动不便后,湖南省农科院在他的住宅旁辟出一块试验田,他在家里就能看见水稻。
当双脚无法再踏入稻田中,他的心,仍时刻扎在广袤田野里。
是什么让他对稻田如此眷恋?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1956年上映的电影《上甘岭》中,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在异国他乡的坑道里,唱起《我的祖国》。
稻浪飘香,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思恋,对温暖的念想,对和平的向往。
那一年,26岁的袁隆平开始了农学试验。不久后,他的研究从红薯育种转向水稻育种。这一转身,改变了他的一生,也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生存境遇。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忆。新中国成立前,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而立志学农。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
“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立下誓言。蓬勃向上的新中国给袁隆平提供了践行农业报国誓言的广阔舞台。日益强盛的祖国就是他躬耕科研的沃土。1984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国家下拨的第一笔经费就高达500万元。”袁隆平回忆,中心因此迅速建起了温室和气候室,配置了200多台仪器。
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
这是一条艰辛求索的路。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
他默不作声,背上腊肉,转乘几日火车,去云南、海南、广东,重复一场又一场试验。
为稻种追寻温度与阳光,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粮稳,则天下安。水稻种植是应用科学。对科学家袁隆平而言,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无上——技术手段不断更迭,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是丰收。
近年,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年增产水稻约250万吨。中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界证明,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养活14亿人民。
“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二)“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5月22日下午,灵车缓缓驶出医院。长沙宽阔的主干道上,许多车停下来鸣笛致意,人们涌上街头,齐声呼喊:“袁老,一路走好!”
此时此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网络上写下:“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
反饥饿,不仅是中国人的斗争,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在55个国家/地区内至少有1.55亿人陷入“危机”级别或更为严重的突发粮食不安全状况。
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们无法置身事外,不能无动于衷。
海外人士说,这位老人研究的,是根除饥饿的“东方魔稻”。
如今,“东方魔稻”,在全球40余个国家种植超过800万公顷。
2010年,时任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乔塞特·希兰写道:人们问我为什么如此有信心可以在我们这一代消除饥饿,中国就是我的回答。
2017年2月,《自然·植物》杂志发文认为,中国的水稻生物学、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引领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
一位科研工作者,为何有超越国界的魅力、领先世界的技艺?
当你看见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的新版货币,你会更加理解——货币图案是杂交水稻,它让这个曾有200万人面临饥荒的国家,结束了进口大米的历史。
杂交水稻,成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中国方案”。让全世界吃饱饭,是中国农业科学家科学精神的诠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注解。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毕生的夙愿。
他说:“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他,做到了!

(三)真如少年
5月23日上午,长沙明阳山殡仪馆。细雨霏霏,祭奠者排起长队。
人潮中,有许多手持鲜花、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莘莘学子。他们面庞青涩,神情肃穆,安静有序地跟着队伍一步步前移,然后,深深鞠躬。
一天前,当灵车驶过长沙街头,许多青年齐声呼喊:“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同一时间,无数人在网络上默契地传递同一句话,“袁爷爷,我一定好好吃饭。”
一群年轻人,以纯真的承诺,告慰一位老人至诚的梦想。
袁隆平生前,每一次在青年人中公开亮相,都堪比“大型追星现场”。尖叫、鲜花、掌声……在“95后”“00后”眼中,他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偶像、顶流明星。
“我与他好像有过一面之缘,在饭桌上,在课本里。”“明明素未谋面,我却泪流满面,像失去了爷爷一样”……一位91岁的老人,为何成为中国青年热爱如斯的“网红”?
没有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更踏实的安全感,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最直白的表达。
没有比“喜看稻菽千重浪”更持久的喜悦感,这是最生机勃勃的画面,最扣人心弦的憧憬。
那些身处大千世界、见识五彩斑斓的年轻人,总是被袁隆平人格中最朴素的力量击中——那就是“真”,真如少年。
他倔强,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依然坚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
他坦诚,功成名就后,面对测产失败全无包袱,“跌跤就跌跤,再爬起来就是了”;
他幽默,步入鲐背之年,总是自称“90后”,笑言要和青年研究者比比脑瓜子;
他活跃,过了80岁,还能在气排球比赛中打满全场,而且担任主攻手;
他浪漫,工作至深夜,会心血来潮拉着夫人的手奔到河边,跃入水里畅游;
……
“你们正值如花的年龄,也正是充满梦想的时候。但是,仅仅停留于做梦是不够的,我希望你们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这句对大学新生的寄语,敲响了无数中国青年的心房。

(四)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
时针拨回5月22日上午,弥留之际,亲友围在袁隆平床边,唱起他最喜欢的歌。
他走得安详,嘴角带着笑。有人说,袁老那么思念母亲,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还有人说,他一定是进入了梦乡。梦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袁老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这是袁隆平的梦,也是后来者的梦。
他没有留下最后的话语。可他想说的,人们却能看见——
从云贵高原到华北平原,从洞庭湖区到江南水乡,无数农民还在等待第三代杂交水稻从试验田走向生产田;在新疆、山东、黑龙江等地,已有超过10万亩海水稻试验田丰产,许多角落还在等待“再造亿亩良田”的理想步步实现……
未竟的事业,科学的价值,正待我们去坚守,拼搏,开掘。
“书本里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才长得出水稻。”这是袁隆平送给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成长秘诀——唯有实践,方不辜负真理。
即使身处重病之中,袁隆平最牵挂的还是科研。
入院之初,他每天都问医务人员:“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有一次,护士回答28℃。袁隆平急了:“这对第三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
他病重时念念不忘的,是叮嘱学生们要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
这是一位科学家的本色——爱国为民、刻苦钻研、全心奉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袁隆平仍在奋力燃烧自己,烛照后学。
生命有尽头,科学无止境。
一代科学巨擘陨落,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激励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你听!
传承的决心,如稻穗饱满——
“我追的星陨落了,会有更多的星亮起……”
青春的誓言,如稻苗蓬勃——
“请放心,您这位‘90后’没有完成的,还有其他‘90后’顶上!”
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记者袁汝婷、刘良恒、周勉)

来源:新华社

【新华述评 | 禾下乘凉梦 一梦逐一生——怀念袁隆平】5月22日,一位91岁的老人走了。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楼前,三捧青翠的稻束静静矗立。不知是谁,采下老人毕生为之奋斗的梦,向他祭献。

灵车过处,人们夹道相送;汽笛声声,祝他一路走好。一颗稻种,填得满天下粮仓。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生故事。

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老百姓把袁隆平刻进自己心里。

(一)君似雁随阳,为民谋稻粱

袁隆平逝世后,人们悼念的文辞中有这样一个热词——国士。何为国士?谓其“才德盖一国”,抑或“一国勇力之士”?用在袁老身上恐怕都不能概其全貌。因为还有对人民、家国、民族的责任和爱。

2019年9月17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当天,他还在试验田里查看杂交水稻生长情况。行动不便后,湖南省农科院在他的住宅旁辟出一块试验田,他在家里就能看见水稻。

当双脚无法再踏入稻田中,他的心,仍时刻扎在广袤田野里。

是什么让他对稻田如此眷恋?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1956年上映的电影《上甘岭》中,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在异国他乡的坑道里,唱起《我的祖国》。

稻浪飘香,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思恋,对温暖的念想,对和平的向往。

那一年,26岁的袁隆平开始了农学试验。不久后,他的研究从红薯育种转向水稻育种。这一转身,改变了他的一生,也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生存境遇。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忆。新中国成立前,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而立志学农。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

“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立下誓言。蓬勃向上的新中国给袁隆平提供了践行农业报国誓言的广阔舞台。日益强盛的祖国就是他躬耕科研的沃土。1984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国家下拨的第一笔经费就高达500万元。”袁隆平回忆,中心因此迅速建起了温室和气候室,配置了200多台仪器。

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

这是一条艰辛求索的路。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

他默不作声,背上腊肉,转乘几日火车,去云南、海南、广东,重复一场又一场试验。

为稻种追寻温度与阳光,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粮稳,则天下安。水稻种植是应用科学。对科学家袁隆平而言,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无上——技术手段不断更迭,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是丰收。

近年,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年增产水稻约250万吨。中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界证明,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养活14亿人民。

“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二)“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5月22日下午,灵车缓缓驶出医院。长沙宽阔的主干道上,许多车停下来鸣笛致意,人们涌上街头,齐声呼喊:“袁老,一路走好!”

此时此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网络上写下:“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

反饥饿,不仅是中国人的斗争,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在55个国家/地区内至少有1.55亿人陷入“危机”级别或更为严重的突发粮食不安全状况。

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们无法置身事外,不能无动于衷。

海外人士说,这位老人研究的,是根除饥饿的“东方魔稻”。

如今,“东方魔稻”,在全球40余个国家种植超过800万公顷。

2010年,时任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乔塞特·希兰写道:人们问我为什么如此有信心可以在我们这一代消除饥饿,中国就是我的回答。

2017年2月,《自然·植物》杂志发文认为,中国的水稻生物学、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引领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

一位科研工作者,为何有超越国界的魅力、领先世界的技艺?

当你看见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的新版货币,你会更加理解——货币图案是杂交水稻,它让这个曾有200万人面临饥荒的国家,结束了进口大米的历史。

杂交水稻,成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中国方案”。让全世界吃饱饭,是中国农业科学家科学精神的诠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注解。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毕生的夙愿。

他说:“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他,做到了!

(三)真如少年

5月23日上午,长沙明阳山殡仪馆。细雨霏霏,祭奠者排起长队。

人潮中,有许多手持鲜花、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莘莘学子。他们面庞青涩,神情肃穆,安静有序地跟着队伍一步步前移,然后,深深鞠躬。

一天前,当灵车驶过长沙街头,许多青年齐声呼喊:“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同一时间,无数人在网络上默契地传递同一句话,“袁爷爷,我一定好好吃饭。”

一群年轻人,以纯真的承诺,告慰一位老人至诚的梦想。

袁隆平生前,每一次在青年人中公开亮相,都堪比“大型追星现场”。尖叫、鲜花、掌声……在“95后”“00后”眼中,他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偶像、顶流明星。

“我与他好像有过一面之缘,在饭桌上,在课本里。”“明明素未谋面,我却泪流满面,像失去了爷爷一样”……一位91岁的老人,为何成为中国青年热爱如斯的“网红”?

没有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更踏实的安全感,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最直白的表达。

没有比“喜看稻菽千重浪”更持久的喜悦感,这是最生机勃勃的画面,最扣人心弦的憧憬。

那些身处大千世界、见识五彩斑斓的年轻人,总是被袁隆平人格中最朴素的力量击中——那就是“真”,真如少年。

他倔强,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依然坚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

他坦诚,功成名就后,面对测产失败全无包袱,“跌跤就跌跤,再爬起来就是了”;

他幽默,步入鲐背之年,总是自称“90后”,笑言要和青年研究者比比脑瓜子;

他活跃,过了80岁,还能在气排球比赛中打满全场,而且担任主攻手;

他浪漫,工作至深夜,会心血来潮拉着夫人的手奔到河边,跃入水里畅游;

……

“你们正值如花的年龄,也正是充满梦想的时候。但是,仅仅停留于做梦是不够的,我希望你们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这句对大学新生的寄语,敲响了无数中国青年的心房。

(四)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

时针拨回5月22日上午,弥留之际,亲友围在袁隆平床边,唱起他最喜欢的歌。

他走得安详,嘴角带着笑。有人说,袁老那么思念母亲,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还有人说,他一定是进入了梦乡。梦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袁老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这是袁隆平的梦,也是后来者的梦。

他没有留下最后的话语。可他想说的,人们却能看见——

从云贵高原到华北平原,从洞庭湖区到江南水乡,无数农民还在等待第三代杂交水稻从试验田走向生产田;在新疆、山东、黑龙江等地,已有超过10万亩海水稻试验田丰产,许多角落还在等待“再造亿亩良田”的理想步步实现……

未竟的事业,科学的价值,正待我们去坚守,拼搏,开掘。

“书本里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才长得出水稻。”这是袁隆平送给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成长秘诀——唯有实践,方不辜负真理。

即使身处重病之中,袁隆平最牵挂的还是科研。

入院之初,他每天都问医务人员:“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有一次,护士回答28℃。袁隆平急了:“这对第三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

他病重时念念不忘的,是叮嘱学生们要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

这是一位科学家的本色——爱国为民、刻苦钻研、全心奉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袁隆平仍在奋力燃烧自己,烛照后学。

生命有尽头,科学无止境。

一代科学巨擘陨落,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激励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你听!

传承的决心,如稻穗饱满——

“我追的星陨落了,会有更多的星亮起……”

青春的誓言,如稻苗蓬勃——

“请放心,您这位‘90后’没有完成的,还有其他‘90后’顶上!”

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

(记者袁汝婷、刘良恒、周勉)
https://t.cn/A6VIm6oa

【倘若繁华不在,就请于落寞之中学会等待......】

叹世间,繁华又当何物,总叫人穷其一生所来追逐;问尘世,落寞又为何物,多少人倾其一生之归宿。或应为,时间煮雨之物,所谓反反复复,又奈何繁花总趋于落寞,落寞过后又许是繁花,二者辗转反复,此所谓人生!

佛曰:“要拥有一颗安闲自由的心,统统随缘,顺其天然,不怨怒,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不悲观,不刻板,不慌张,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所谓,心中无尘,心自安!心心念念反不如随缘而去,努力过是根,看淡过是心,踏踏实实才是真!倒不是众人之谓,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而是做我该做,却不妄想所谓得抑或失!

有人说:“人生宛如一次旅行,对未来的展望与最初的呈现是大相径庭的”。在这场旅行之中,会出现种种意外,天时、地利、人和,若想走到终点,皆须考虑其中。若是在这一长途之中,心心念念之物皆为此,岂不累哉?倒不如一起沿途看风景,看枫林叶落,听林涧鸟鸣,闻袭人花香,感天籁之音,享世间绝唱,岂不快哉又妙哉?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世间一世的繁华总归是表象,人生总是于轮回之中度过的,红尘之人总是会有点私欲的,而命运又往往是那个掌舵之人,先让你品三分甜头,回头又赠你七分苦头;先助你登上山巅,再转身把你送入山谷;先赠你鸿鹄之志,再甩你俗世燕雀之势;最终看你是否有凤凰涅之力,再决定渡你对岸与否!世间之名、之利,之权,之贵,皆为三月之繁花,于一时绚烂盛开,芬芳四溢,在于美好与赞词之中归于落寞!繁花,一时之间再美,终会凋零;名利权贵一时再盛,终于平淡流年之中不复,或被命运转赠他人,或于自身再不重要。所谓美好之物,荣华也好,青春年华也罢,终于时光之间散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于不知不觉之间转瞬即逝,无影无踪!

罗曼·罗兰曾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不是人人都有一颗逐梦赤子心,也不是所有怀揣追梦赤子心的人都能真正做到不求任何人满意只求对得起自己,但总应于热爱之中仍怀揣希望,倘若不迎着冷眼和嘲笑继续向前奔跑,又怎能见到生命的广阔!或许人人都应有一个所真挚热爱之物,它或许不能带来所谓的权势,所谓的利禄,但是却能在你伤心之时给予鼓舞,悲痛之时给予安慰,孤独之时给予陪伴,落寞之时给予治愈,成为心灵上的那朵太阳之花,为你一人盛开,为你一人绽放!

人生如茶,粗品是苦的,细品是甜的,回味却是甘的,愿你能从白驹过隙的岁月之中,寻得独属于你的那杯茶,于滚滚红尘之中寻找前世的羁绊与当下的人生,不悲不喜,不弃不馁,愿你的人生若如初相见,高山流水觅知音,拂琴弄茶仍不弃!

高处很美,但是高处却不胜寒;繁花虽美,但若能让你奢求永远不败,便请学会放下。人生在世,最不该高估的便是人性,于丹说过:“有一种人只做两件事,你成功了,他妒忌你,你失败了,他笑话你”,尘世之中,又有谁能只做两件事,别人的事和自己的事,有多少人历经千辛万苦之后,虽然登上山巅,却抵挡不住世人的谩骂与讥讽,即便,自己的成功与他人毫无瓜葛,讥讽和谩骂却来自他人,即便,这是自己的事,又有多少人能够高处不胜寒?抑或也不该忽视人性的贪婪。《伊索寓言》中提到,有些人因为贪婪,想要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殊不知“鱼为诱饵而吞钩,人为贪婪而落网”的道理!外因也好,内因也罢,若再继续,便只会跌落万丈深渊!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余生不求无欲无求,但求看淡名利,于繁华之中学会放下,寻得一世安然,携一壶酒,邀两三友人,坐四五板凳,谈其过往,笑看人生!

人生会经历三次成长,第一次是你明白了你不是世界的中心;第二次是懂得所有的事情都要经过努力,第三次是知道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结果”。人之谓:“一忧一喜皆心火,一荣一枯皆眼尘,静心看透炎凉事,千古不做梦里人”。毕竟不是所有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会有答案,不是所有的等待都会有结果,只愿此生,所欲,所求,所归,所属,但凡尘缘,皆看淡一点,于落寞之中学会等待,于不甘之中学会修炼,有时候遗憾并不可怕,只怕当初直至最后都没有选择的余地,莫把大好年华浪费在无谓的幻想与得失之中。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等待来!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才是强者的谦词。愿所有的遗憾,都会变成余生惊喜的铺垫,愿所有的等待都于荏苒时光中皆有意义。倘若繁华不在,就请于落寞之中学会等待!

要想远离车马的喧嚣,不如在心里修篱养菊,人生短暂不过数百年,于滚滚红尘之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又何其艰难。不求你的惊鸿一瞥与倾世容颜,但求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佳话;不求做到极致步步生莲,但求尝遍人生归老山川;不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但求于匆匆流年之中,心怀赤子梦,余生有热爱之物;不求鲜衣怒马,但求初心不忘,于繁华中学会放下,于落寞中学会等待。毕竟繁华总趋于落寞,落寞过后又许是繁华!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刘耀文秋日两宫格随拍# #刘耀文 时代少年团唯一主舞# ❷❼‘现‮回在‬到了北京,虽然‮有没‬爸爸妈妈的照‮,顾‬但我还是会‮了为‬梦想拼搏。爸爸会在有限的时
  • 但是这ฅ۶•ﻌ•♡位嘬嘬猛壮 猛壮嘬嘬 猛男壮汉猛熊重庆第一猛壮猛熊嘬嘬航 一但可ฅ۶•ﻌ•♡爱起来那别人的都拿走,全拿走,他ฅ۶•ﻌ•♡的得给他留着,他的留
  • 比如这次旅行是丈夫出资的,那么就提供丈夫的收入来源说明。一个家庭每年省几千,就算只有自己一个人也能在日用品上省不少。
  • (截图源于中南置地西南区域公司官微)据了解,中南置地2...【台湾教授与刺梨的奇遇之旅】还有三年,中国刺梨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余严尊就将年满六十岁,为了能尽快将贵州
  • 也许他们的爱情来的太晚了,但人人都知道刘十三爱程霜。刘十三一直认为王莺莺生机勃勃,能追他半个云边镇,能长命百岁,直到她倒下的那天,刘十三都没有缓过来。
  • 目前EDG官方也尚未对此事进行官方回应#EDG多名成员均在起诉公司侵权#多家企业被EDG选手起诉,Flandre、Meiko均在列,原因包括肖像侵权、网络侵权就
  • 一切艺术皆源于情感,内心中有了情感,随即产生创作的需要,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动力;其次,从艺术门类上看,艺术的情感表现力也有所区分:从文学到音乐再到舞蹈,艺术的情感
  • 很多照片并不像其他国内超模一样很有国际大牌的感觉,可能是因为要进军演艺圈,为了亲近关注才这样的吧。#刘宇宁唱异想世界主题曲#[打call]#刘宇宁宁远舟#[打c
  • #⭐碎片# 哈哈,开学了(虽然也有没开学前的这两天真的晚上大家都在互相卷哈哈哈哈我们四六级一定都会过过过!开学了东西收好立刻去接叽子入住小屋太可爱了,谁能不爱白
  • 谢谢老妈从大连给我邮的药和苹果咱也不知道为啥学校附近苹果六块钱一斤[摊手]谢谢老妈买的一千五的羽绒服[awsl]我室友说你妈和我妈一样 两年以内在不能给你买羽绒
  • 带话题#三岁不乖没有错# 转发此条博文,也有机会获得萌童洗护套装一份哦~详情请戳下图↓#鄂图晨读# [心]早~上~好[心]【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
  • 白色是很干净,优雅的颜色,十分符合赵雅芝的气质,这款白色的长款大衣非常适合她穿着,袖口采用宽松的设计,舒适大方,穿上完全不会有束缚感,黑色的线条作为装饰也给大衣
  • 双方在法庭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邹某家属认为该赔偿的理由如下:1、车子电路有问题,邹某还把车开出来停在路边害人,没有考虑到有人会坐上车,所以要赔偿!对于邹某家属的
  • 本来我们可以各自安好的过好这几个小时,但结局是你打牌老分心,我也没看成小说也没坐成你的车[允悲][允悲][允悲](所以你为什么要帮我打伞呢,我本来就是会淋雨的,
  • 高一上册古文1篇 赤壁赋 苏轼 〔宋代〕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
  • 这个世界上有两个我,一个心怀理想,一个接纳现实。这个世界上有两个我,一个假装快乐 一个真心难过。
  • 《幼学琼林.文事》9江淹梦笔生花,文思大进;扬雄梦吐白凤,词赋愈奇。《幼学琼林.文事》9江淹梦笔生花,文思大进;扬雄梦吐白凤,词赋愈奇。
  • 她仰头看着久违的蓝天,眸中尽是苍凉。她仰头看着久违的蓝天,眸中尽是苍凉。
  • 但见老妈总用不上这伞,几乎后来就都是我们用它。但见老妈总用不上这伞,几乎后来就都是我们用它。
  • #南柯堂##汉服配饰##上新#樱漫天系列上新~p1p2单簪,背面是一朵小贝壳花和一颗贝壳珍珠,近几天会补背面图,发钗和发夹默认带图上的可拆卸流苏,发夹流苏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