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寿命与慧命

一 、生命的组织

世间事物,
由无而有谓之生,
能令生起的事物不断生长,
得以延续的有机体谓之命。

所以,
生命不仅限于动物,
一切植物皆能生长,
皆有限期的延续,

所以,
一切植物皆有生命。

人之老死,
与值物的枯死,
同样是有生必有死。

今天,
我们讨论的,
不是值物的生命,

也不涉及其他动物的生命,
只限于人类的生命。

人类生命的组织,
不外物质与精神两大元素。

人的生命,
是否健康正常,
要视乎组织生命的两大元素能否获得平衡发展。

如果偏于物质,
或偏于精神,

人的生命,
必然毛病百出,
甚至走向死亡边缘。

佛经将构造人体的物质部份,
名为色蕴。

精神部份,
名受蕴,

想蕴、
行蕴、
识蕴、
合言之名为五蕴。

五蕴中的色蕴,
是指人体中的物质元素。

例如 :

人体中的骨骼,
是地的元素,
属于坚性;

人体中的水份,
是水的元素,
属于湿性;

人的体温,
是火的元素,
属于暖性;

人体可以俯仰屈伸,
行动进止,
是风的元素,
属于动性。

地水火风四种元素,
能构造万物,

因名四大,
有形色可见,
故名色蕴。

五蕴中的受,
指人体五官对外界环境的感受,
领纳于心,
引生情绪反应谓之受。

因外境有顺逆,
人的感受便有苦乐之分,

苦则憎,
憎则嗔,
嗔则烦恼无尽。

乐则爱,
爱则贪,
贪则欲望无穷。

人生于世,
生存于顺逆二境不断交替中,
憎爱贪嗔的心理亦恶性循环不已。

因而产生种种颠倒妄想谓之痴。

人的生命,
既充满贪嗔痴,
也就带来罪恶与苦恼的命运。

五蕴中的想,
指人类意识的想像力,
人因外境牵心,

故心取境,
构成概念,
安立名言,

分别是非好丑,
而产生喜怒哀乐种种意念,
谓之想。

五蕴中的行,
其定义是迁流造作。

人对外界之顺逆二境,
引生内心的反应,

经过思考、
判断,

而策动于语言行为,
心理学称为人的意志,
佛学名为思心所。

人类精神界,
除前之感受及想像外,
一切有关心理活动,
皆属于行蕴。

五蕴中的识,
定义是对境明了识别,
心理学名为认识,

但认识只限于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对外界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

生起见、闻、嗅、味、觉、知等识别作用。

佛学认为,
人除眼等生理器官,
对色等物质产生认识,

感受、
取舍,

以及意志活动等作用外,
还有微细的精神活动,
及精神的主体。

前者是唯识宗所立的第七末那识,
后者是唯识宗所说的第八阿赖耶识。

末那译名意。

因第七识缘第八识见分,
引生自我的观念与执著,
产生我见,

我慢、
我爱、
我痴等心理状态,

恒审思量,
因名意识。

以七识执我,
引起眼等六识的心理活动,
对色等六尘,

产生感受、
领纳、
占有等反应。

又名意根,
是我法二执的根本。

阿赖耶识译名含藏,
可分为能藏,
所藏及执藏。

因此识是人类生命的主体,
亦是宇宙万法的生因,
以其能接收眼等六识所传递的经验 ——

业种子,
妥为储藏,
为储藏业种子的仓库,
因名所藏;

以其能保持业力种子,
令其不失不坏,
作为开展未来一切现象的主因,
因名能藏;

以其是我执的发源地,
第七识依之坚执自我,
而产生我见,

我爱、
我慢、
我痴等心理病态,

因名执藏。

由精神与物质等五蕴所组成的人类生命,
是不断成长,
不停的衰老,
而终至于死,

所以说 :

有生必有死,
但死并不等如生命的完结。

而是此一生结束时,
又开展另一新的生命。

所谓 :

‘ 此死彼生,
彼死此生 ’,

彼此间似乎互不相关,
实际上彼此是继往开来的过程,

人的生命物质部份虽然死亡,
但精神部份却永恒不死,

特别是作为精神主体的八识心王,
含藏著人过去所造的业因,
引生现世的结果,

再由现世行为形成不可磨灭的业种子,
储藏放入识田中,
作为引生未来生命的主因,

遂成为过去、
现在、
未来三世生命的流传,

生生不已。

楞严经说 :

‘ 生死死生,
生生死死,
如旋火轮,
未有休息 ’。

此从不休息,
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

又因八识田中所含藏的业力种子有善恶好丑的关系,

而有六道苦乐天渊的结果。

虽然,
一般人仅凭眼见耳闻的官感知识,

无法理解此作为人类精神主体、
万物生因的八识心王,

所含藏善恶业种的微妙关系,
而不肯信受三世生命延续之说,

但三世生命的延续,
及六道因果轮回之理,
并不因一般人的不信受而不存在。

正如牛顿未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前,
地心吸引力已经存在一样,
可惜人没有先知先觉的智慧。

虽然先知先觉的佛陀,

把生命的原理、
识心的秘奥给人类说明,

但人仍然没有智慧接受。

即使中外古今的典籍,
很多记载著有关生死轮回的道理,
及生前死后的事实证明,

但人限于智慧,
仍然不肯相信,

宁可流浪在失望、
痛苦、
空虚的人生旅途中,

无依无归。

宇宙秘奥固无法揭开,
人生意义与理想,
也无法实现,
多么可惜。

事实上,
唯有佛教所说生命三世流转,
及六道因果轮回之理,
才符合现实,

人类才有希望,
有进步,
有前途。

因为依据生命三世因果轮回之理,
人的际遇随时可以改变,
而改变的主权,
又操纵在人类自己。

虽然,
人今生的遭遇多半由过去业因所招感,
但现在可从因缘方面寻求补救。

一方面停止坏的助缘,
冻结恶的种子,
使恶果不生;

一方面努力开发精神领域,
散播良善的种子。

由于理解业因所感不可避免,
则当逆境之来,
唯有逆来顺受,

不怨天,
不尤人,
才不会愤世嫉俗,
做出越轨行为,
自害害人。

即使顺境当前,
亦知世事无常,
好景不永,
不生贪恋以误前程。

如是不为物喜,
不为己悲,
不贪不嗔,
超然物外,

自然可以跳出物欲陷阱,
粉碎烦恼枷锁。

由于积极开发精神领域,
散播良善种子,
就可以取消妄想错觉,

驾驭意识野马,
纳入真理正轨;

以真理作为日常生活的指南,
也以真理作为人生旅途的依归,

使人性恢复清净光明,
使人的生命更健康,
更充实。

所以,
佛教的生命观,
是积极的,
向上的,

不但可以驱除人心的颓丧,
还可以扭转人恶劣的命运。

如果人能学佛,
彻底取消八识田中不良的种子,
洗刷人性污染的部份,

发挥人性光明至善的一面,
保证可以改善充满苦恼与缺憾的人生。

成为究竟圆满的正觉生命。

二 、寿命的长短

人的际遇,
幸与不幸,

皆是阿赖耶识中所含藏善恶业种子引生的结果,

而人的寿命长短亦然。

人的肉体 ——

物质部份,
由婴儿诞生开始,

接著是由幼年而少年、
而青年、
而壮年、
而老年,

念念不住,
刹那生灭。

今天之我,
已非昨日之我,
明天之我,
又非今天之我。

结果,
匆匆数十寒暑,
随其业力因缘,
寿命长短,
终归于尽,

所以佛说,
人的生命无常,
四大皆空,
五蕴无我。

可惜世人不知五蕴无我,
因而执我,
著我,
爱我,
为我。

在短暂生命中,
不但求财富积多,
还求寿命的延长。

讲到死字,
谁都害怕。

其实,
死只是生命的一个过程,
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死了又生,
此后生可能比今生更痛苦,

万一不幸投入牛胎马腹,
或走向地狱之门,
才是真正的可怕。

出现业障怎么办?

生活、工作或修学遇到阻碍,有人会说“业障现前了” 。生病或意外受伤,有人会宽慰自自己“算是消业了吧” 。那么,业,到底是怎么来的?怎么做,才能消除业障?

因果业力

“形形色色世间界,皆由众生业所生”。《俱舍论》中的这句偈颂,说的是世间一切,包括顺逆苦乐,都是由众生业力所感召而生的。因果,是这世间最宏大的规律。

1⃣️ “身语意”三业

一般而言,业分身、语、意等三业。内心生起想做某事的意志,称为意业;身体付诸行动和通过语言表现、落实了这种意志,即是身业和语业。

我们日常的所思所想、行动和语言,都不是想过就算、做过就完的,这些都会成为因缘中的一种,在现世或未来世的轮回中,促成某种结果。

前世、今生、未来,连续不断的身语意的行为,作用与反作用,无数因、缘、果的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因果业力的大网。其实,世上没有什么事是完全偶然发生的,都是被往昔造下的各种业力推动,因果前后相续而形成的强大势能,在某个时点被触发,从而显现出来的。所以,佛教中常说,“业力不可思议”。

业的规律是未造不遇,已造不坏失。就是说,自己没有造过的业,不会成熟在自己身上;造过的业,不论相隔多久,因缘具足时便会在自己身上成熟。

2⃣️ 善业 恶业 无记业

但是,业并非全是不好的。从长远来说,会带来快乐的行为,称为善业;即使眼前看着快乐,但会给未来长远造成痛苦的行为,称为恶业。还有一种非善非恶,比如在渴了在喝水、给自己修剪指甲,既没有起善念,也没有起恶念,不好不坏,算是无记业。

所以,相信因果的人,在考量一件事能不能做,重点并不在于眼前,而是看未来、看轮回中的长远影响。例如持戒和忍辱,肯定是要放弃掉一些世俗享乐的、刺激的,甚至是吃亏的,把来自他人的轻视、误解、毁谤自己消化掉,而不是当即以牙还牙,但从长远看,这些都可以直接减少恶业的形成、化解过去的违缘,甚至有助于解脱出这痛苦的轮回。

断恶修善,是每个人必修的功课。佛教中有“十善业”,指断除十种恶业并采取对治的行为,包括:不杀生,并放生、护生;不偷盗,不邪淫,并行持布施,这是身的善业;不恶口、不妄语,并说诚实语;不两舌,不绮语,并化解怨恨,这是语的善业;不起贪心,而修持舍心;不起害心,而修饶益心;不生邪见,而依正见等等,是意的善业。

3⃣️ 定业 不定业

简单地说,业的成熟有四种情况:一种是今生造业,今生受报;一种是极大的善业和极大的恶业,下一世一定会报应;第三种是肯定会报应,但也许是几世之后,也许更长时间。

第四种是不定业,有的本身即是不定业,有的则由定业转变为不定业——当业因在逐步成熟的过程中遇到强大的对治力,果报就有可能被削弱乃至消除。

4⃣️ 别业 共业

业又可以分为共业和别业。共业指一群众生共同的业力因果,别业指个体生命各自的业力因果。

每个人都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负荷者。这份负重感,这股无形的牵引力、推动力、压力,就是共业的表现。时代会变,社会在变,因为业处于动态变化中。

而别业,就是在这个大环境里,因为每个人自身不同的选择、所做所为而造作下的善业或恶业。

忏悔业障

尽管我们全然不记得过去世曾经做过什么,而业的规律又是已造不失,难道只能被动地接受果报,无计可施了吗?

有的人,若依然不信因果,不愿断恶行善,不能至诚忏悔罪障,还在重复自己过去的造业模式,那未来的果报基本上就是注定的。

但业报也并非完全一成不变的,通过忏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业报成熟的程度轻重、成熟的时间等等,例如重罪轻报、延迟受报等等。但其中涉及诸多因素,个人忏悔的力量也不一样,无法一概而论。

忏悔,包括忏和悔两方面。简单地说,忏,是请求原谅;悔,是不再继续犯错。如果将业力比作种子,本将发芽、生长、结果,但通过至诚忏悔(根据忏悔的方法和用心力量的不同程度有所区别),使业力停止增长,甚至就像以猛火沸汤煮过种子一样,使得业种无法成熟。

忏悔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忏悔的方法和力量。其中,忏悔方式包括作法忏、取生忏、无生忏等。通过诵读佛经、持念佛号,拜《八十八佛大忏悔文》,或持念《大悲咒》《楞严咒等》,以至诚求忏悔之心和佛菩萨的加持,以此减轻甚至消除业障。此外,还可修空观或实相观,将业种消融于实相的觉照力中。

除不同的忏悔方式外,忏悔时心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到忏悔的效果。佛教中说,“愿力大于业力”,不管是发愿还是忏悔,力量是可以超过业种子形成的力量。但如果只是心不在焉地念咒、诵经,或是抱着功利的心态,力量还是很微弱的。严重的业力,必须以猛利的手段和心力才能对治。

忏悔是对自我的反省,也就是“自觉”。佛,即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解铃还需系铃人,造下的业力最终还是要靠自己,通过忏悔、通过自觉,来化解一切的业障、烦恼和心结。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自觉能达到怎样的程度。#大乘佛教[超话]##大乘佛教[超话]#

#松林说史# 刘备病死白帝城那一刻,整个魏国都在欢呼,唯有一人流下了眼泪!

三国时期的许多英雄人物都各自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曹操以“狡诈和权谋”著称;刘备以“宽厚仁德”闻名于世;孙权则是一个有勇有谋的武将,后世也美赞他为“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人你来我往平分了中国的天下,成就历史上著名的“三国鼎立”之势。他们手底下的能人武将更是众多,在他们身上也展现出了什么叫君臣忠义。

刘备的仁德也是他人愿意追随他的一个重要原因,以至于他死后很多人都为他感到惋惜,其中还有一个曹魏的大臣,他叫黄权。因曾经追随过刘备而深感他的仁义美名。

黄权是巴西郡阆中县人,曾在益州刘璋麾下任职,后又归顺于刘备,最后投降于曹魏。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虽然多次易主,但他却是个有仁有义之士。

黄权年轻时候曾为巴西郡的守官,当时巴西郡隶属于益州,当地最高长官为刘璋。益州在三国时期是最大的州,囊括了今四川省、重庆全境和陕西南部以及云南北部等地。

赤壁之战后,刘备屯兵在荆州休养生息,虽然他兵力弱小,但却不曾放弃扩张领土的想法。公元211年,刘璋身边的官员张松谏言说要邀请刘备入益州共同讨伐张鲁。

张鲁是镇守在汉中一带的军阀,他与刘璋之间的仇怨已久。刘璋生性多疑,而张鲁却个性骄纵,一直不肯听从刘璋的号令。为了给张鲁教训,刘璋命人斩杀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两人从此结仇。

随后刘璋命人攻打张鲁,没想到战败。此时又恰逢益州内乱,旁边的曹操又蠢蠢欲动,三面受敌的刘璋一时间毫无头绪。最后张松才建议联合刘备一起去攻打张鲁,这样胜算就大很多。

此时黄权已经被刘璋招为主簿,即负责掌管文书的官吏。对于张松的意见,他一直持反对意见。他认为刘备兵力强盛可以与刘璋抗衡,如果轻易将他迎接进益州,恐怕有朝一日会取刘璋而代之。

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刘璋,但刘璋并没有听。他说刘备以仁爱著称,断然不会干出那种事情。随后他便派人去请刘备入蜀,然后把黄权外放到广汉任县令。

但事实证明黄权是很有先见之明的,就在刘备入蜀不到一年之后,他与刘璋就反目成仇了。随后刘备派兵攻打益州,他与法正里应外合,直取成都。随后刘璋为了全城百姓开城门投降。

刘璋投降后,被刘备封为振威将军迁居到荆州。黄权在刘备兴兵来犯之时一直关闭着城门坚守阵地,其他郡县已经纷纷投降,但他直到刘璋投降之后才开城门归顺刘备。

刘备也从黄权此举看出他为人忠义的一面,因此入住益州牧之后就将黄权提拔为偏将军。

辅佐刘备
就在刘备刚刚拿下蜀地的时候,旁边的曹操开始坐不住了,也开始盘算着关中地区。因此张鲁成为了曹操拿来开刀的第一人。

而曹魏大军奔赴关中的消息不胫而走,在民间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对于刚刚换了新主人的蜀地人民来说,这无疑又要进入一场恶战之中。

本来这事刘备可以先静观其变的,可这张鲁还真是不经打,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他给打败了。张鲁败逃到巴中地区,汉中岌岌可危。

黄权此时向刘备进言说:“如果我们失去汉中的话,就等于割掉了蜀地的大腿和臂膀,对巴蜀是个莫大的威胁”。刘备听从了黄权的话,随即任命黄权为护军,调兵前往巴中地区。

与此同时张鲁已经投降了曹操,对于刘备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他随即击败了西南倭人首领杜濩,发动了“汉中之战”。但后来曹操因为后方发生叛乱,不得不回去平叛,将夏侯渊留下镇守汉中。

这一仗一打就是两年,双方战力不分胜负。公元219年,定军山一战中刘备大将黄忠斩杀了曹魏的夏侯渊、赵颙之后,曹军中开始军心不稳,曹营损失惨重。

后来随着曹方将领王平投降刘备,汉中也正式纳入蜀汉之地。拿下汉中使得刘备的领土得以扩张,他随后自封为“汉中王”,并任命黄权为治中从事,即刘备的幕僚。

投降曹操
刘备称帝后不久准备走水路发兵攻打孙权,黄权说:“东吴人勇猛善战,水路易进难退,不如先带领小部队前去探探虚实”。

刘备应允,命黄权为镇北大将军率领江北防范曹魏的攻击,自己则前往江南的前线。

至此消停了多年的蜀汉和东吴正式开战,孙权派出吴国大都督陆逊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突破蜀汉的包围,刘备见势撤退。此时的黄权想要前往蜀地去支援刘备,但奈何道路已经被东吴给截断。

他过不去,同时曹魏大军又在眼前虎视眈眈,腹背受敌的黄权当即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即投降曹魏。蜀汉人知道黄权叛逃之后,将他在蜀地的家人都抓了起来,并上奏刘备要处死他的家人。

然而刘备却说:“黄权没有对不起我,是我对不起他”,于是命人将黄权的家人都释放了。本来黄权已经做好家人被处死的准备,没想到消息传来,知道刘备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让他心生内疚。

魏文帝曹丕也曾问他:“为何要顶着叛徒的罪名前来投降呢?”黄权说:“刘备有恩于我,我不能向东吴投降,但现在又回不去蜀地,只能投降于曹魏了。”曹丕很欣赏他的坦诚,于是任命他为镇南将军。

此时吃了败仗的刘备退居到白帝城之后就一病不起,临终之前将军国大事托付给了诸葛亮等人,让他们辅佐刘禅管理国家。

不久后,刘备病逝,整个蜀汉大为震动,但整个曹魏都在欢呼,唯独黄权留下了眼泪。

虽然他投降了曹魏,但心中对刘备的感激之情却未减分毫,不仅是因为在蜀地时刘备对他的重用,更是他叛逃之后刘备对他家人的优待,刘备的仁义之风让他铭记一生。

黄权与刘备、诸葛亮都是推心置腹之人,刘备死后,黄权被封为益州刺史进驻河南,并得到了司马懿的重用。司马懿在与诸葛亮的多次信件中还提及到黄权,说他是个心情耿直的人,经常赞美你。

虽然他们已经各为其主,但心中那份情义却一直没有改变。而黄权滞留在蜀地的儿子黄崇也一度得到重用,官拜尚书郎。这也许是三人最好的结局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喜欢蓝色,我喜欢天空的蓝色,所以我喜欢仰望天空,所以仰望天空时,我能够找到我的快乐。于是在我难过时仰望天空,尽管那时的天空很灰,我也会找到一种浩瀚的感觉,于是
  • 写完repo分享给了群里的留守儿童,一些剧透和辣菜的话都不方便在微博里讲[笑cry] 那就讲一点最俗气的吧,咱战的腿啊真的超级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医院病房里
  • #NeoPhuwin[超话]# Neo:ถ้าเป็นคนที่ใช่ ไม่ว่าจะทำอะไร นีโอก็จะชอบ ฮิ้วววววววววว 如果
  • 最近状态完全变成了不想出门不想和人交流 并不是那种抑郁的感觉 是觉得出门好麻烦和人说话好麻烦 自己在家看看动漫做做饭还是很快乐的 偶尔会有应该出去走走的想法 但
  • #XY_Daily# 糟心week14➡️2.5个due ➕ 打了场硬仗 /嚯嚯,我一个铁文科生,高中毕业就没学过数学的人,竟然在学标准差,方差,可歌可泣… /
  • #迷雾森林晋级赛# 今晚大魔王的直播都看了吗~是不是打了鸡血一样hhh,那我提前公布dlc小题目好了~ 邀请,所有完成打卡的同学(最好是完成了30天共90张图)
  • 明华诚信MHCX-752刷卡密码键盘 明华诚信MHCX-752刷卡密码键盘该款划卡(密码)键盘是北京明华诚信科技有限公司专业推出的一款集密码键盘和磁条卡读写器
  • 【 西安 | 空明反馈 】 第一次拍空明的个案,朋友帮约的,时隔2个月发来的反馈。变得开心啦~ ——空明会在生活里持续发酵。 这位个案朋友,自己感受过空明
  • 美国W+NMN安睡助手:nmn可以改善睡眠吗? 美国W+NMN安睡助手:nmn可以改善睡眠吗?为什么nmn能改善睡眠?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古以来,睡眠对于人们来
  • 图1,2去年买的皮皮狗,很厚实可外出也可内搭 图3,4今年买的兆君,看了一下双十一价格买贵好多,一次还没有穿。 图5,6是去年双十一给父母买的兆君,平时买很贵,
  • 早盘关注: 昨天大盘最后一小时缩量上涨,外围股市微涨微跌,消息面偏向平静。 今天大盘应该小幅低开或平开,下探时关注3543点附近的支撑,强支撑在3530点附
  • 作为一位创意兼造型画家不管去到哪里,无论是在大自然的山水风光中,还是来到城市工业化现代结构空间里,从审美上来讲,都先被那种人类进程文明的山环水转般轮换转显着的各
  • 同样书名都是丝绸之路,弗兰克写的内容很广阔、深度也很专业。波特完全就是旅游流水帐了!波特关于中国的书是空谷幽兰开头的,视角很独特,也能显示出来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 10月30日,奥迪携手马龙、孙一文、李琰等体坛名将,以“我们的主场,一起上场”为主题,为用户带来了一场燃情冰雪开板季,同时也拉开了属于奥迪的冰雪主场序幕。
  • 今天的快乐是一百六十块钱给的,钱包没了,但是快乐是无价的!!![打call][打call][打call] 好多好多猪哦,去到了杂物社,出了新的猪猪灯,好喜欢!还
  • #博君一肖# 亂葬崗-走戲 魏嬰墜下 魏無羨 過來吧 你轉組吧 謝謝各位老師 腰帶給替身(見原版) 魏嬰墜下亂葬崗受傷化妝 他:來 來 可以了 走了你們 來
  • ;名登仙籍,不可思议 首先,须知“布施”一词,虽为其他宗教所借,实际上乃是华夏文明的本土用语,典出《国语?周》:“则享祀时也,而布施尤裕也”,后有《南华经》引
  • 过去就过去了,有美好有疼痛有成长,以前的所有造就了现在的我,唯一不变的就是实在、没啥心眼,不管什么人什么事没有坏心眼,总想会不会造成→别人因为我→哪里感觉不好,
  • 一些高级文艺的短句子 1、想去快乐里躲一躲。 2、内不愧心,外不媚俗。 3、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4、隐藏野心,悄悄发光。 5、再见面时送我一束花吧。
  • 一个穷鬼暴富并善终的故事。 长山有个姓袁的老头,年轻时特别穷,就住在城外一间破屋里。 穷成什么样子呢?几乎到了要饭的地步。 一天,小袁实在是饿得没办法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