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去世# 【越剧金派创始人金采风:电台唱出来的"越剧超女"】2012年9月,钱江晚报记者曾采访过金采风,并发表《越剧金派创始人金采风:电台唱出来的"越剧超女"》一稿。

原文如下:

此次采访,是在“活兰贞”的闺房里进行的。

不过,这位“大家闺秀”的生活相当节俭,房间里只有写字台、梳妆台几样古朴的家具。

只有床头挂着的《盘夫索夫》的剧照,透露女主人曾经红极一时的身份与地位。

金采风是越剧“金派”创始人,她主演的《盘夫索夫》《碧玉簪》等众多剧目,已经成为越剧艺术的经典;她所塑造的严兰贞、李秀英等艺术形象,被誉为“活兰贞”、“神秀英”。

眼前的金采风已经82岁高龄了,但嗓子依然响亮,比个兰花指,模样俏得很。提到越剧,就越发神采飞扬了。

记者去的时候,客厅里放着两个大箱子,敞开着,里面全是各种制作精美的珠钗、头饰,“这几天天气好,拿出来晒晒,不然会坏的。”

尽管已经许久没有登上越剧舞台,但金采风还是很爱这些伴随她一辈子的行头。金采风说,对戏曲演员来说,行头是天大的事。

料子、绣花、颜色的搭配……在那个年代,剧团都不管,都要自己动脑子折腾的,“每个戏最起码要6套行头,同一场戏不能穿一样的,观众记得很牢的。”

回忆起那三十多年的舞台生涯,金采风说,苦啊。学戏学到皮包骨,眼睛还充血生了麦粒肿。不过,“幸福”二字,才是她回忆的主旋律。因为,遇见了黄沙——她的爱人,也是著名戏剧导演。

在越剧界,他俩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最有名的“越剧伉俪”。他们珠联璧合,在艺术和生活上朝夕相伴。

金采风说,黄沙在艺术上带给她的最大的影响,就是老伴毕生追求的“老戏一定要新演”。就是在老伴影响下,她才既尊重传统又不墨守成规。

而现在,黄沙已经不在了,金采风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给他搞一个个人艺术展。

“你就是唱戏不会忘记,其他都不晓得。”这是女儿对金采风的抱怨。

对金采风来说,越剧真的陪伴了她一生,是生命中不能抹去的痕迹。

殊不知,刚登台的金采风,哪怕是跑个龙套,只有一句唱词,她就慌得神都飞走了。

于是,她有了一条不同于他人的“电台成名”之路,直到有了那些个经典的“活兰贞”“神秀英”。

从大导演小明星到恩爱伉俪,丈夫黄沙一直是金采风不曾忘记的思念。哪怕是出书,若不拉上黄沙先生,她便断然不肯。

(以下记者简称“记”,金采风简称“金”)

【梁祝】 电台成名

在所有老一辈的越剧表演艺术家中,金采风的艺术道路是最与众不同的。

她既非科班出身,也没有进戏校专门训练过。她是唯一一个从纯粹的越剧爱好者,成长为一代越剧名家的演员。

记:听说您从小是个戏迷,看过很多名角的戏?

金:小时候,我常去马路对面的戏院看越剧。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邢竹琴……都是我迷恋的对象。

有一次看了《梁祝》,回到家里,脑子里满是小生花旦哥哥妹妹的动人情景,想啊想的,实在熬不住了,就拿起床单,披在身上,在我家那张雕花的红木床上,模仿着刚才看到的动作,像发疯似的,一个人唱了好一会儿。

记:后来您怎么会去学越剧的呢?

金:父亲去世后,家庭经济发生了困难。15岁那年,我考进了雪声剧团越剧训练班,拜师学艺。

但是老师们为生活所迫,整日忙着排练演出,根本没时间辅导我,训练班开了几次课就停掉了。

后来,二十多个同学陆陆续续都走了,只剩下我和另外两位同学,留在剧团当龙套演员。给我们的报酬是在日夜场之间吃一顿 “堂中饭”,当时,我也动摇过,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记:一开始,您演的都是太监、士兵这些跑龙套的角色吗?

金:是啊,我天生胆子小,怕难为情,上了台,灯光一照,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连步子都迈不出去了。一旦要开口,哪怕只是一两句话也要了我的命。

记得头一次开口,演的是清装戏《月光曲》。

演出前我横背竖背,已经滚瓜烂熟了,可一出场,真见鬼,唱词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一句都记不得了。

我愣在台上,胡编了几句,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词……

还有一次,是演《女儿国》,我扮演向袁老师(袁雪芬)饰演的国王报告军情的小兵,虽然只有一句台词,我也不敢小看。

早也背,晚也背,走路背,吃饭背,连倒背也背得出来,这样肯定没有问题了吧。

可一上台,风风火火地喊了一声“报”,袁老师询问“所报何来”,我一面对她那严峻的目光就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

亏得袁老师舞台经验丰富,急中生智地马上朝我叱了声:“下去!”我也响亮地回了一声“喳”,逃到后台。

我这一声“喳”,后来成为大家打趣模仿的笑料。

记:所以你的成名特别不一样,是在电台里唱出名的?

金:早先上海有很多家私营电台,经常请演员去唱戏。我很喜欢电台,因为面对的只是一个话筒,但电台外面却有无数听众。所以,只要轮到我唱,唱什么我都愿意。

有时我还一人唱两个角色。譬如唱《梁祝》“楼台会”,我既学范瑞娟老师唱梁山伯,也学傅全香老师唱祝英台。听众打电话到电台问,播音员说是一个叫“金采风”的小姑娘唱的。

日子一久,他们就记住了“金采风”的名字,常常点名要我唱。

【红楼梦】 改工花旦

金采风那时特别用心,对许多重要场子的唱段一字一腔,一板一眼都记下来,回去后再一一记到自己的小唱本上。她常常一人唱几个角色,还可以同时兼唱8种流派。

最早唱小生的她,因为经常在电台“顶唱”逐渐崭露头角后,进入了东山越艺社改演旦角。

记:您刚开始是演小生的,后来怎么改了花旦?

金:因为我的身材比较高,面架比较大,所以刚进雪声剧团时,老师认为我唱小生比较合适。

当听众熟悉了电台上的金采风,也开始注意起舞台上的金采风。一看,是个高瘦个,演的又是男角,不舒服,不适应。

这时我已经在范瑞娟、傅全香老师的东山越艺社,观众纷纷写信给剧团,建议我唱花旦。就我个人而言,我也想唱花旦,我喜欢旦角戏。

不过,各个行当都是一个栗子顶一个壳的。恰好花旦张云霞要结婚了,就让我顶替了她的角色,观众反应也不错。后来,我又在《红楼梦》中担当了袭人一角。

自此,我从生角改旦角算是改定了。范老师说:“你人瘦,改花旦蛮好。”

记:改了花旦之后,行头怎么办?

金:傅全香老师特别热心,当时团里没有适合我穿的行头,我自己又做不起,傅老师看我的个子跟她差不多,便把她的私房行头借给我。

但我的个子比傅老师还要高一些,裙子系上去有点短,只好系低一点。我的脚也比傅老师大,彩鞋穿上去有点紧,脚痛得要命,只好忍一忍,熬一熬,穿了几次也穿松了。

记:一提到你,大家就想到“活兰贞”和“神秀英”。

金:什么“活兰贞”“神秀英”,不过是角色比较对我的戏路,尤其是《碧玉簪》,似乎给观众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连我的家人,比如我妹妹金采凌,也认为我《碧玉簪》演得最好,似乎我本人也有点像李秀英。

【芦花记】 “黄金”伉俪

已故著名戏剧导演黄沙是金采风的爱人, 《梁祝》《西厢记》《追鱼》《碧玉簪》等经典剧目,均出自他手。金采风与黄沙相濡以沫的家庭与艺术生活经历,被许多人津津乐道。

记:您和黄沙先生怎么认识的?

金:我们相识时,他已经是一位在戏曲界颇有知名度的导演了,而我还是个不起眼的小演员,又是上下级关系,平时很少接触。

对他的第一印象,我觉得他蛮帅,蛮正派的。身材高挑,面容清瘦。穿得干干净净,袜子永远是白色的,对人也很和气,标准的绅士风度。

记:那什么时候开始有感情的?

金:在我们第一次合作排传统小戏《芦花记》的时候,当时我要演一个狠毒的继母,但我一点都没有感觉,他给了我很多建议。

我就觉得这个导演很聪明,有想法,而且还挺帅的,所以就对他很有好感。后来,我们自然而然地就走到了一起。

记:你们平时在一起聊的都是戏吧?

进:我们喜欢一起去看戏。吃夜宵的时候,就说这个戏怎么怎么样,睡觉的时候也讲。

遇到琢磨不准的角色,我会先唱给他听听,因为夫妻关系近,也好提意见,(我唱得)高了低了,好听不好听,他都会帮我指出来。

他一直追求“老戏新演”,他说哪怕一个动作,一个地位的改进,就是在变。老戏出新才能有生命力。

从一桌二椅发展到布景、服装改进等,只要不伤害传统,观众是会满意的。

记:现在的许多越剧也在尝试创新,你怎么看?

金:创新是好的,但我现在还是挺忧愁的,青年演员诱惑太多了。有多少青年演员愿意为越剧做到底,有多少人在练功?有多少人在努力?

我觉得搞艺术工作的人,一定要专心致志。我当年就是人家练一遍,我练一百遍,只有我喜欢我痴迷,才能做好艺术,演员,就是要有“痴”。

【每一个你,都是最亮的“星”!全城大筛首日感受津城速度与温度】小寒刚过,津城气温降至零下。而一场全员核酸检测的战“疫”,就在这样的天气中打响了。

1月9日凌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9日7时起天津全员核酸检测!

闻令而动、听令而行。通告发布后,我市广大医护人员、机关干部、(村)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迅速行动,广大市民积极响应。呵气成冰的深夜,一个个核酸检测采样点被快速搭建,灯火下,忙碌的工作人员,成了夜里最亮的“光”。

河西区友谊路街道组织人员前往养老院,为入住老人上门进行核酸检测。

津南区

津南区全力以赴对重点小区、封控区等居民进行全员核酸检测。

9日8时,在津南区双新街香雪苑小区核酸检测采样点,6名穿着防护服的医务人员在采集咽拭子,一旁的志愿者引导群众有序保持一米距离排队,提醒群众戴好口罩,并解答市民疑问。

“社区工作真的贴心,为了让我们少等待,不聚集,都是快到检测时间了,志愿者和网格员逐层敲门通知下楼。”社区居民说。

双新街处于防范区。8日,津南区出现新冠阳性病例,街道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全员到岗,第一时间安排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储备全员核酸检测采样所需的各类物资,一切准备工作从严从紧、迅速有序。

双新街党工委书记程俊敏告诉记者,目前双新街共设置18个采样场所,37条检测通道。天寒地冻,为确保居民群众方便高效采样,各社区网格员和志愿者提前在微信群内通知居民准备,临近检测时间,再通知居民依次下楼采样。

战“疫”在持续,爱心在接续。对于行动不方便的老年居民,双新街各社区还成立了流动检测采样队上门服务。

“我这腿脚不方便,正犯愁怎么下楼,志愿者孩子们,你们太周到了!”9日一早,新景家园社区两名网格员和医务人员就赶到了28号楼97岁孙奶奶的家中,上门采样,让孙奶奶倍感温暖。

有一种速度叫争分夺秒,有一种担当叫彻夜不眠。

“小伙子,你这戴着胶皮手套,还一直得用消毒液消毒,手都冻僵了吧,太辛苦了。”“虽然看不清脸,但这些可爱的大白让我们很安心。”“爷爷奶奶,您年龄大了,先采吧,我不着急。”

扫码、登记、排队,9日凌晨,辛庄镇首创光合城社区采样现场秩序井然,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社区居民戴口罩、扫码、有序排队。57岁的党员志愿者陈杰已经坚守了一夜,他告诉记者,津南区疫情发生后,他主动向社区请缨,参与志愿服务。“抗击疫情,人人有责。只要有居民来测核酸,我就在这里坚守到最后一刻。”

被划为管控区的首创光合城社区是辛庄镇人口数量较为庞大的社区,共有4000余户,是此次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

瑟瑟寒风中,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通过电话询问、微信群宣传、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指导居民核酸检测采样预约,对于行动不便的人员、空巢老人一对一指导,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核酸检测采样工作有序推进。

采访中,暖心一幕时常涌现,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顾不上吃饭,紧张忙碌,不少社区居民都将热乎乎的面汤、饺子送到居委会,此刻,所有人都充满力量、倍感温暖。

战“疫”是一场大考,也见证着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的力量和温情。

据介绍,津南区在1月8日已经设置的77个核酸检测采样点位和389个采样通道基础上,又新增核酸检测采样点位175个、采样通道722个,保障全员核酸检测顺利。全区1900余名机关干部下沉社区,全面参与开展人员信息核查、日常健康监测、环境清整、后勤保障、人员转运、宣传引导等各项服务。

南开区 

南开区万兴街道万德社区党委书记郑桂雯在东方小学核酸检测点指挥。

“一下就行,您张大嘴巴,啊……”昨天9时30分,南开区中营小学核酸检测采样点,市民戴着口罩排队等候。来自鼓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身着统一防护服,动作娴熟地采样,现场秩序井然。

采样点负责人马绍梅告诉记者,核酸检测采样工作是从7时开始的,一上午时间已经完成了1万人的采集工作。“目前,采集工作进展顺利,主要是居民配合得好,工作人员各负其责。”马绍梅说。

记者在采样点等候区看到,间隔1米以上的队伍整齐有序,居民们用手机扫码登记信息。队伍外面,每隔一段就有一名身穿蓝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不时提醒排队者注意脚下的安全距离,并实行限流,10人一组,进行检测采样。

“医生阿姨特别温柔,一下就检测好了。”刚刚做完咽拭子检测采样的女孩然然在妈妈的帮助下迅速戴好口罩。然然妈妈告诉记者,她们在凌晨接到居委会的电话通知,一早就来到指定地点排队,没想到现场秩序这么好。“一个小时不到就走完了全部流程,我们娘儿俩回家吃饭一点都不耽误。”

据了解,此次全员核酸检测南开区共设置113个检测采样点位,全区医疗系统派出2100余名医务人员参与。同时,检测采用10混1的方式,加快检测速度、提升检测效率。

西青区

“请后面10位居民提前准备好身份证、拿好手里的号码,到这边排队……”昨天7时30分,在西青区中北镇溪秀苑社区核酸检测采样点,公安民警和志愿者正在有序地组织居民每10人一组到相应通道进行采样。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条采样通道至少安排了2名工作人员和1名公安民警负责维护秩序。

中北镇居住人口密集,此次检测开设了104个采样通道,是全区采样通道和采样点位最多的街镇之一。为此,西青区400名机关党员下沉到社区,助力检测工作有序进行。

居民李先生一大早就接到了社区微信群的通知,“群里发了最近的采样点,还特意嘱咐大伙儿,分时段下楼。现场有什么问题就问志愿者,耐心地给我们解答,感觉挺方便的。”

医务人员方晓娜曾多次参与大规模核酸检测筛查。在轮值休息期间,她告诉记者:“这次准备速度比之前更快了。从搭建采样通道到居民入场检测采样,大家忙而不乱,配合十分默契。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们有信心战胜奥密克戎。”

据了解,此次全员核酸检测,西青区迅速启动区、街镇、采样点、村居四级指挥体系,集结2512余名医务人员、2610名下沉机关党员志愿者。连夜搭建327个核酸检测采样点位。同时,为确保检测工作不落一户一人,各点位还根据现场情况,不定时组织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入户登记。

东丽区

东丽区4212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服务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核酸检测采样安排周到、迅速,让我觉得特别放心、踏实。医务人员、工作人员非常不容易,他们的付出换来市民的便捷。”9日9时,在东丽区张贵庄街道东丽广场核酸检测采样点,居民杨宽接到通知后来到广场,正准备采样。他的不远处,一位身穿红色马甲的工作人员不停地提醒着排队的居民:“请大家保持距离,提前打开手机核酸检测信息二维码,有序检测。”

搭帐篷、摆桌子、贴标识……为做好东丽区全员核酸检测工作,9日凌晨5时刚过,东丽广场上便出现了忙碌的身影。他们当中有医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公安民警、环卫工人、志愿者等,大家按照各自分工,以最快的速度将核酸采集场所设置完毕,等待着居民的到来。

“张贵庄街道一共有5个社区居委会,按照提前的工作安排,我们一共开通了6个核酸采样的点位,17条核酸采样通道,保障核酸检测有序进行。”张贵庄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可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向记者介绍。

15时,家住金桥街道景云轩社区的田子淇接到通知后,和爱人、孩子来到核酸检测采样现场。因为孩子小,现场的工作人员为他们开通了绿色通道。“孩子刚一岁多,工作人员怕把孩子冻感冒,给予特殊照顾,让我们先做。”田子淇说,“工作人员的用心用情用力,让疫情防控有力度更有温度。”

“我们早已做好了从白天‘战斗’到黑夜的准备!”听到居民的称赞,多位医务人员表示。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东丽区出动医务人员1080人,蓟州区协助医务人员300人,设置155个核酸检测采样场所,约330余个核酸采样点位。同时,4212名机关党员干部第一时间下沉社区,做到“应沉尽沉、应入尽入”,全力配合做好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人人都是防线,战‘疫’有你有我,能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非常有意义。”正在帮助老年人登记的东丽区委区级机关工委四级主任科员魏颖说。

滨海新区

“请大家排好队,听工作人员指挥,有序参与核酸检测……”“滨城”大筛首日早上7时,高新区(华苑、渤龙湖)、保税区空港区域、经开区西青微电子工业园等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样点位全部就绪,在现场大喇叭的广播声中,筛查启动。

等待进行核酸检测的市民戴着口罩排起了长队,严格保持“一米线”安全距离。志愿者和医务人员在寒风中坚守,相互配合,确保每个环节紧密衔接,尽量减少市民等候时间,用行动展现“滨城”抗疫的速度和温度……

13顶帐篷、10个核酸检测台,还有200多名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在高新区海泰发展大厦点位,这里的检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高新区此次在华苑科技园安排了海泰大厦、海泰发展大厦、枫叶国际学校3个核酸检测点,渤龙湖科技园设有高新区第一学校核酸检测点,服务周边居民和企业职工。考虑到室外气温低,高新区专门为老幼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开设了绿色通道,缩短等待时长。

“社区常住人口在3200人左右,我们凌晨接到指令后,马上组织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和在职党员,一共30名工作人员,用微信、电话‘点对点’通知居民。”保税区岭尚家园社区居委会主任张洛铭说。记者了解到,保税区空港区域设置了53个采样场所、120个采样点位。在岭尚家园社区复地温莎堡小区,核酸采样开始后,居民都十分配合,现场秩序井然。

经开区西青微电子工业园点位主要面向园区的企业员工,同时也承担周边社区部分居民的采样工作。现场开辟10条采样通道,每10人一组进入检测。企业员工乘班车分批前来,扫码、登记、检测,随后有序离场。

昨天下午,东疆保税港区、新港街、大港街、古林街、中塘镇、新城镇的市民也展开大规模核酸检测筛查。其中,大港街15个核酸检测点全部开启,在大港世纪广场,地面贴上了安全距离标识;大港大剧院检测点的工作人员将二维码直接贴在了身后,方便大家扫码登记注册。

截至记者昨晚发稿时,相关点位的核酸检测还在有序进行中。滨海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滨海新区安排下沉干部3000人次到场支援,保障大数据快速精准、保障网络和平台顺畅,公安部门及各开发区、各街镇增派人员,全力维护现场秩序。
https://t.cn/A6J4eVXm

【西安经开“抗疫”故事 |无情疫情下的温情】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寒冬中的疫情让城市变得萧瑟
然而却有一个个满怀希望
又勇担职责的人奔赴抗疫一线
医务工作者、民警
志愿者、社区工作者……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做力所能及的事
关爱需要帮助的人
他们让这个冬天变得充满温情
也赋予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他们的故事
让经开君为您一一讲起

特殊时期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2021年12月31日,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夜幕降临,一辆救护车驶入雅荷电信小区门口,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匆匆上了车,在车门关闭的一刻,只听到一声:“李文洋,谢谢你!”

李文洋,经劲实业公司一名普通员工、经开区防疫七组成员,疫情暴发后,被分配到雅荷电信小区驻点,身兼监管人员和信息员双重身份。

在紧张的防疫工作中,她认识了一位年轻妈妈——居家隔离,孩子6个月大,家里还有婆婆,老公被隔离在小区外。

平日帮忙买菜、买药、买尿不湿,一来二去,李文洋成了这位妈妈的贴心助手,也是特殊时期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她也竭尽所能为年轻妈妈提供帮助。

22号,孩子拉肚子了,她协调物业帮忙买药。
29号,孩子发烧了,她帮忙联系做核酸、买退烧药,孩子退烧了。
30号,孩子开始便血。

31日下午四点,孩子病情加重,她又接到了年轻妈妈的电话,细心善解人意的她能听出电话那头的紧张、无助,甚至总麻烦她帮忙的内疚情绪。但她还是第一时间安慰年轻妈妈的情绪、并明确了对方的需求——帮忙联系医院。

挂断电话,李文洋立刻联系防疫组、说明情况,申请外出就医,并争分夺秒按照隔离人员就医的流程执行整套手续——写情况说明、协调物业做转运消杀、沟通医院,终于在下午六点半,医院的救护车赶到,将孩子送上车后,她终于舒了一口气,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身边最美的“逆行者”

“妈妈,你是要去工作了吗?”
“对,雁塔区、高新区防疫形势紧张,我们单位组织400名志愿者火速驰援,我报名了。”
“什么时候回来呢?”
“听组织统一安排。”
这是经开第一小学四年级的王盼蒙与妈妈的对话。

当时正是半夜时分,王妈妈临时接到志愿者集结通知,忙着打点行装即刻出发,尽管动作很轻很小心,却还是吵醒了孩子。孩子泪眼婆娑,言语中充满了不舍,她却不能临阵退缩。

此前,奋战在一线的她从未停下战疫的脚步,不是去地铁车站进行消杀督导,便是去单位发放防疫物资,这次,她更是挺身而出,自愿去往各个中高风险地区开展防疫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无畏气概。

经开第一小学二年级的冯靖珊也有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妈妈,她的妈妈是一名医护工作者,因为每天穿着防护服,在寒冬中坚守岗位,她成了孩子心目中的大白英雄。

冯靖珊许久未见妈妈,她在电话里问:“妈妈,你每天过得好吗?冷不冷、饿不饿、渴不渴呀?”虽然很为妈妈骄傲,但她也生怕妈妈受冻挨饿。
“妈妈一切都非常好,你不要担心。”冯妈妈安慰孩子。
“我好想念你呀,你什么时候回家?”冯靖珊的语气中透着对妈妈满满的思念之情。
冯妈妈坚定地说:“等我们把病毒打败了,就回家!”

冯靖珊希望病毒快快消失,让大白英雄们早早回家,和家人团聚。当然,这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

人民安全的守护者

“你不是说今年忙完全运会就能轻松点?怎么天天不回家?”
“哈哈,等到年底任务完成就轻松了,陪你和孩子过元旦。”
这是尚稷路派出所副所长宁旭和爱人十几天前的对话。

其实他知道这次又要食言了,可也没想到,期望“破灭”得这么快……临近年关,突然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打破了这个城市的宁静。

宁旭脸色黝黑,看起来精干利索,年龄不大,却是地道的“老警察”,分管刑侦业务的他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是解决问题的行家里手。从一警区警长生病住院开始,分管一警区工作的他就以单位为家了,所以就有了开头的对话。他开玩笑说:“没有媳妇挣的多,一天天不着家,还给孩子说抓病毒呢!”“情怀”才是人民警察冲锋向前的真正动力,除暴安良、为民守护才是人民警察真正的血脉基因。

不论是“老警察”,还是“新警员”,他们都怀着一片赤诚,以守护的心,做为民的事。

2021年12月底,市公安局经开分局开始了混检复核转运工作,此项工作强度大、风险高,后期还可能需要隔离。正在公安检查站执勤的分局环食药侦大队民警甘源得知这一任务后,主动向组织请缨要求参加。

他说:“大队就我一个人没有结婚,我也最年轻,我主动请战,领导一定要同意。”

综合考虑到甘源平时的表现,大队领导认为他虽然来队不到半年,但无论是政治表现还是业务能力都非常优秀,这个任务交给他,组织放心,百姓放心。

当天下午4点,甘源按照组织安排,从公安检查站撤岗,来不及休息,就开始准备防护服、面罩、口罩以及消杀用品。凌晨2点,接到命令的他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混检复核工作。凌晨的西安,伴随着雨雪,一整夜的工作,是这个年轻民警的坚守和执着。

贴心服务的社区工作者

“我是小区租户,现在怀了身孕,孩子是试管婴儿,今早起床后突然感觉身体不舒服,胎儿心率过低,休息后仍然没有好转,需要马上去医院。”2021年12月30日下午,经开区草滩佳苑社区来了一位情绪激动的女子,她边哭边说道。

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该女子丈夫目前在重庆,无法返回,她独自一人在家,无奈之下只能到社区求助。

工作人员一面安抚孕妇情绪,让她不要太着急,一面将情况上报,迅速联系可接收的医疗机构、救护车等。

社区的两名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送孕妇回到家中,帮助她继续吸氧、监护胎心,同时与她拉家常,询问独自一人生活中有无困难,有代买代办的事情可以和社区联系……渐渐地,她的情绪有了好转,脸上浮起了笑容。

经过多方协调后,救护车终于抵达。社区工作者护送孕妇上救护车,与医护人员沟通孕妇的身体情况,将她顺利送至医院。

“谢谢社区的贴心服务,如果没有你们,在这个特殊时期,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位准妈妈发出了由衷的感谢。

“爱管闲事”的汉中医生

“多亏王医生给我的腿拆线,解决我的大问题,这不是人家的分内事儿,防疫工作又这么繁忙辛苦,真是太感谢了!”经开区首创国际城小区居民杨建峰提及汉中支援西安防疫工作的医生,充满感激之情。

这位“爱管闲事”的医生是汉中市汉台区驰援西安抗疫队的临时党支部书记、副队长王勇。当天,正在准备社区核酸筛查工作的王勇听到志愿者说有居民需要帮助,安排完工作后,立刻赶到这位居民身边。

通过了解王勇得知,居民杨先生因为膝关节半月板撕裂,刚做完手术急需拆线,由于小区封闭出入手续繁琐,本不想麻烦别人,准备了纱布碘酒打算自己处理。“刚好看到小区在做核酸检测的准备,有医护人员在场,我就想问问自己拆线后的注意事项,没想到志愿者叫来了王医生,干净利落地帮我处理好了!”王勇熟练地对镊子、剪刀等工具进行消毒,快速帮助杨先生拆线,并告诉他后期的注意事项。

王勇说:“抗疫本来就是医生的职责,遇到群众需要帮忙时,我义不容辞,帮忙拆线只是一件小事,患者能平安健康我就很高兴。”

感谢这些一线美丽的身影
散发着人性最温暖的光亮
坚冰可被融化
疫情终将散去
因为有你!有我!有他!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是黄泉路上唯一的金光大道,使曾经活着的人跟你向西看齐…你让极乐世界增添了万分色彩,释迦牟尼成佛之际你落花如雨。聆听菩提音,是尘世最玄妙的事,花开无言,叶落无语
  • 整理一下今天太平鸟家的几个好价活动,男女款都有[ok]这些都是可以用300-30的满减,所以不用管领券页面显示的价格!【139起】太平鸟 连衣裙【69】太平鸟
  • 王博难得没有多余精力来哄他的小奶糖,脸色臭的像要揍人,被罪魁祸首摄影师指着鼻子走来走去也就算了,还被摄影师当众点破,对着王博鼓起的胯下问,“新郎能不能克制一下?
  • 美国对抗了四年,中国不仅仅没有倒下,反而更加地坚定自信,在各种场所都展现了大国的责任担当。美国对抗了四年,中国不仅仅没有倒下,反而更加地坚定自信,在各种场所都展
  • ” 福贵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喜欢回想过去,喜欢讲述自己,似乎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 这位老人是我最初遇到的,那时候我刚刚开始那段漫游的生活,
  • !!
  • [案例一] 台湾天价号码:09188888888   630万竞标 不良后果:此号用到40多岁,出现心脏问题。[案例一]台湾天价号码:09188888888 
  • 是不是很热呀”她的回答是热死了balabala,可能是我多心了,但觉得作为车主还是要负责一点点,她说现在这个号是朋友,反正我跟她说一句话被系统警告八百回的那种程
  • 【台湾现役“宪兵”酒醉竟踹飞骑车女童 妈妈护女也被暴揍】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台南市南区1名小学女童26日上午8时许骑脚踏车经过文南路与建南路口时,突遭1名
  • 微信懒得分组可见 只能回归围脖了[并不简单]今年动荡太多 祈盼一切顺遂~[微风]以前总想着改变别人 发现做不到后来又想改变自己 结果验证更行不通慢慢才学会
  • 一位在海岸城做生意的老板介绍,数字人民币收款在深圳的推广普及很快,而工商银行等机构主动上门,对开通数字人民币收款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助商户快速了解各种操作,熟悉数
  • 扎乐今天接受罗马的官方的一个频道的节目时谈到自己,他说:为了留在这里,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我仍然还有很多可以向大家证明的东西,我感觉我不是一名老将,我也不会在季
  • ❤️5月13号pm 7:00 娜漾新生活❤️这次的生活品和食品全部按照大家留言要求招的有很多新鲜品哦[打call]harborhouse的四件套、小仙炖即食燕
  • 謝安琪親身探訪 宣揚「以家庭為本」服務全力支持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獎券義賣活動2022為患病兒童提供支援 攜手同行以愛建家【2022年7月8日,香港】一年
  • #黄景瑜王牌部队演技#讲真 这两集的泪点真的太多了 高粱出身穷苦又没有亲人 不过他热爱生活 勇敢又社牛的性格真的太拉好感 一路走来看到了慢慢变得更成熟更优秀的高
  • 因为丁元英知道除了他自己,没有第二个人了解芮晓丹,但凡有了解芮晓丹的人,他们就不会质问丁元英为什么不去阻止了。所以,他之所以不去争论,不去辩论,那是因为他知道低
  • #帮助者THEHELPERS[超话]##帮助者·医疗人士共创沙龙‮知不‬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再听到:‮疾无‬而终‮患人‬重‮疾大‬病‮几的‬率达到78%在「
  • 佛陀不能改变你,佛陀是出世说法,他创造一个让你改变的因缘,他把道理告诉你,但是还得要你自己吸收以后,你发自你内心的觉悟。佛陀出世对你也没有用,那是一个助缘而已。
  • 记者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近两个月以来,该院接诊了3名热射病患者,其中2人为青壮年,目前仍在昏迷中。(来源:广州日报)#粤姐姐话你知# #粤姐姐说健康#
  • 6月23日,洪峰平稳过境清城,各种地质灾害险情和疫情传播的风险仍较高,区财政局争做灾后复产的“排头兵”党员干部职工迅速转换深度参与清淤、消毒等工作;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