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阳:“大数据+”赋能助力智能制造跑出发展“加速度”】
印刷、SPI检查、贴装、回流焊接、AOI检查……走进贵阳臻芯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制作中心,车间内的各条智能化生产线运转有条不紊,所有原材物料从印制、贴标到封装等每个流程精准衔接,一气呵成。

“我们的每一块集成电路板上会有成百上千个元件,为了让这些元件实现精准贴装,公司从国外引进了六条高精密SMT贴片生产线,让所有的贴装流程更加精准可靠。”贵阳臻芯科技有限公司厂长杨进说。通过全新智能化设备引进,目前工厂日均可生产高质量集成电路板4万片,2021年实现生产总值1.7亿余元,产品远销韩国、日本、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贵阳臻芯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智能化工厂是贵阳市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的生动实践之一。为进一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和突破,近年来,贵阳市以工业互联网为抓手,不断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贵州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建设“智能化新厂房” 角逐智能制造新赛道

据了解,贵阳臻芯科技有限公司是贵阳市南明区重点引进的国家高科技企业,主要深耕于超高清显示技术、AI人工智能等领域,以研发、定制、批量逻辑板和提供板卡系统解决方案为主。截至目前,公司自主研发了通用型TCON板、超高清超高刷新率8K smart TCON板等多款行业首创产品,研发生产的液晶电视Tcon板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家电、户外等液晶显示领域,产品遍布全国并广泛出口到世界各地。

“我们是一家高科技企业,依托‘大数据+’推进智能制造是公司发展最重要的举措。”杨进告诉记者,自2020年公司正式落户南明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以来,为了对产品进行全过程数据化和智能化监测和把控,公司在建立之初就引进了MES和ERP系统,致力打造全新的全系统智能化新厂房。

在两大智能系统的“加持”下,不仅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对市场预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有效减少了工作流程周期、供应链成本等,还有效提高了公司的发货供货能力,进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生产速度和产能产量,目前公司已经建设了20余条生产线,拥有知识产权专利60余项。

随着新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公司将进一步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重点抓好超高清显示、5G高速数据传输等半导体技术研发,致力在贵阳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发中心及电子电路自动化加工制造工厂,形成电子信息产业生态集群,最终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图像芯片设计公司,不断角逐全球智能制造新赛道。

打造“数字化车间” 为传统制造业赋能添翼

新兴科技企业在不断突破,传统产业也在持续转型升级。作为贵阳市有着50多年的老字号国有企业,贵阳永青仪电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也和过去大不一样。

“过去我们的生产方式比较传统,企业产能也有限。近年来,公司通过实施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改造,产能得到有效释放、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成品率大幅度提高,各项生产指标和参数在行业均处于领先水平。”贵阳永青仪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周南说。

贵阳永青仪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工程机械监控系统、自动化仪表及低压电器成套、专用智能控制仪的产品研发、生产营销、技术推广及服务为一体的企业,深耕于智能电气控制术,专注于非道路机械电气控制系统、智慧配电及自动化控制系统两大领域。近年来,公司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和产品技术的深度融合,致力打造智能仓库和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车间,不仅成功打入了国际龙头企业配套供应链,扩大了产品的出口份额,还进行了多项产品的自主研发,解决了众多过去“卡脖子”的技术问题,获得了国家绿色工厂称号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2021年公司进一步推进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改造,投入了首条SMT无铅生产线及配套的仪表自动化测试组装生产线,使得我们的产品贴装达到微米级精度,成为当前行业内名副其实的高端生产线和数字化车间。”周南介绍。

SMT无铅生产线及配套的仪表自动化测试组装生产线主要用于生产外资企业、国内出口整机使用的智能仪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目前的日常生产能力达1000台(套),产品已配套于一些国际龙头企业,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000万元,预计在2022年企业整体营收将超过5亿元。

全面推进产教融合 强化智能化人才培养

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实现深度融合,推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随着工业 4.0 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将重点放在引进和改造方面,如何促进企业员工的能力提升,打造一支“带不走”的科技队伍,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以贵阳臻芯科技有限公司为例,为了持续提升创新科技人才的培养,公司先后与贵州省内多家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同时,在贵阳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开展专点课程,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和提前规划,清理专业核心能力和知识结构,形成与线下生产进行实践结合的“双模式”,同时建立相关实验室,达到岗位一对一式重点培养。与此同时,依托实践和行业基础,组建企业资深技术工程师团队;联合高校老师,组建分层能力度量和动态扩展的知识体系,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

贵阳永青仪电科技有限公司对人才培养同样重视。为了给企业引入高端大数据管理人才,公司围绕“混改上市、营收超10亿”的发展战略,不仅搭建了博士后工作站,还与贵州大学大数据管理学院形成战略合作,全面提升企业的科研能力,全面推进大数据+产品技术融合、大数据+业务融合、大数据+智能制造融合,力争实现营收从2020年的3.7亿元增长到2025年的10亿元发展目标。

推进产教融合,打造专业化、智能化人才培养基地。事实上,臻芯科技科技和永青仪电两家公司的人才培养策略,也成为了贵阳市很多智能制造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密码”。随着新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等方面有一揽子利好政策,为贵州闯出新的“黄金十年”给予了极大支持,也为贵阳市进入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机遇。

贵阳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贵阳市将继续坚定不移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坚持创新驱动,发挥省会城市人才集聚和数据中心建设带动作用,进一步壮大发展具有传统优势的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大力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与产业带动能力智能终端产业,着力推动产业集聚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为构建高质量发展工业产业体系、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提供重要支撑,力争到202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

来源:人民网

【述评③·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 发挥战略节点作用,激发活力增创优势】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越是形势复杂严峻,越要更加坚定地深化改革开放。

一直以来,青岛发展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此;面向未来,青岛要不断进阶、迈向更高能级,更离不开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为青岛擘画的蓝图中,“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作为今后五年全市上下全力抓好的十个方面工作之一,进一步明确着这座城市前行的路径、奋进的逻辑。

改革开放走过40多年,时至今日,青岛面对的是在“深水区”求突破、在“无人区”闯新路。如何更充分地发挥青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节点作用,如何通过更深层次改革激发新活力,如何用更高水平开放增创新优势……一道道全新的课题,需要青岛用果敢的探索不断给出“最优解”。

战略节点

开放是青岛最突出的比较优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地发挥青岛的战略节点作用,则是这一优势得以充分彰显最核心的战略选择。

过去的一年,青岛重要开放平台的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上合示范区完成进出口总额265亿元,同比增长61.8%,区内贸易主体累计集聚1700余家;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形成了一批覆盖广、收效好的制度性创新成果,29项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青岛市货物进出口总额首次跨越八千亿元大关,达到8498亿元,跃居全国城市第9位……

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在遭遇逆流,我国发展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于青岛而言,要发挥战略节点作用,就必须在新一轮的开放进程中不断创新思路、突出重点、系统推进。

推动上合示范区高质量发展。落实“一核引领、全域联动”工作机制,提升“四个中心”功能,争创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发挥好上合组织经贸学院、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作用,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

推动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每年推出30项含金量高的制度创新成果,做强大宗商品交易功能,推动航运、贸易、金融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

抓住RCEP生效实施等重大机遇。建设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推进贸易投资、产业发展等领域深度合作,提高对外投资发展水平。

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强力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滚动推出支持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着力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贸易主体突破2.5万家,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1.3万亿元。

持续放大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效应。提升重大展会平台国际影响力,争取更多国际组织和机构落户青岛。

沿着这些维度,持续不断地扩大开放,将有力地塑造青岛在新发展格局中不可替代的战略节点地位。

一个站位更高、视野更广的青岛,才能在开放的大棋局中不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国际门户

以国际视野创新谋划拓展国际开放通道、打造国际交通枢纽,是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的重要举措。

去年2月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赋予青岛“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发挥国际枢纽海港作用”等重任,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6主轴7走廊8通道”的“京津冀—长三角主轴”“京哈走廊”“京藏走廊”链接青岛,标志着青岛枢纽定位从全国枢纽向国际枢纽跨越提升。

“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是市党代会提出的更为明确的建设方向。

统筹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以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和国际航空枢纽为重点,建设多式联运组织中心。按照《青岛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我市将以“补短板、疏瓶颈、强骨干、优衔接”为重点,适度超前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22-2024三年间将集中攻坚重大交通建设项目21个。通过实施上述工程,青岛将加快构建北上融入京津冀、南下联通长三角、西进辐射沿黄流域、东出日韩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不断完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支持青岛港打造国际枢纽海港。2021年,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3亿吨,排名全国第四;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71万标箱,排名全国第五;海铁联运量连续7年稳居沿海港口城市首位。今后,将在沿黄流域布局更多内陆港,与日韩等境外港口“多港联动”,增强航运集疏运能力,大力发展国际货物中转、集拼等业务,加快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转型升级。

提升胶东国际机场门户枢纽功能。2021年8月,山东省内首个4F级国际机场胶东国际机场建成运营。乘势而上,要充分发挥胶东国际机场地处胶东半岛腹地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垂直零换乘”的交通枢纽优势,加强同铁路、公路、海港的战略协同、资本合作、平台对接、资源共享,提升对半岛区域客货源的虹吸效应,着力打造“陆海空铁邮”集成发展的多式联运中心。未来,将新开、加密国内外客货运航线,打造全国重要的国际中转口岸。完善“五纵五横六连”高速公路网,打造“四网五向”铁路交通网,推进胶东半岛铁路公交化运营。

着眼于全球互联互通水平和辐射能级,青岛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既是国家层面的枢纽蓝图,也是城市顶层空间规划推进的新战略,对今后产业发展布局、城市功能空间等都是一次新的机遇。

向深处改

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比以往更为复杂的问题和挑战,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形成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配套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尤为重要的是,优先推动那些有助于增长阶段转换、新动能加快形成的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过去一年,青岛完成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任务。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探索建立市属企业匹配城市发展战略机制。聚焦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难题,持续探索创新,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新登记市场主体30.1万户,入选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首批创建城市。推进金融综合改革,新增上市公司15 家,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600亿元,直接融资1317亿元。

眼下,青岛进一步明确,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加快形成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在产业集聚、招商引资、科技成果转化、数字青岛建设、城市建设管理等领域,推出一批高水平制度创新举措,构建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知识、数据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创建国家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营造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的浓厚氛围。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市与区(市)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机制。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放大国家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效应,加大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数字人民币等创新力度,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市党代会部署要求的这些重点领域改革,将有助于打通生产要素流动梗阻,提高供给侧与需求侧匹配的灵活性,创造一个更为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为青岛在城市经济“竞速”中赢得发展先机。

一流环境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座城市,高质量产业都是处在产业体系的顶部。“花落何处”,取决于所需要的地方性要素粘性在哪里形成。而这种要素粘性,就是通常所说的“投资环境”或“营商环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营商环境就是城市发展的“先手棋”、释放活力的“稳定器”,也是一场城市间持续进行的“同题考试”。

2020年,青岛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第11位,较上年提升8个位次;2021年末,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95.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8.2%,市场活力稳步增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着眼未来,市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青岛要“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精准服务企业、自然人、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四个全生命周期”,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和谐稳定的人文环境、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优质温馨的服务环境。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码通城”,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快捷。强化政策服务供给,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滚动推出高质量发展政策包,升级“政策通”“融资通”平台,让企业享受到更多政策红利。

蓝图已经绘就,只有将各项工作抓在手上、干到实处,才能蹄疾步稳,擦亮青岛营商环境底色,为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提供坚实保障。

闯关夺隘拓新局,正是扬帆搏浪时。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改革开放带来澎湃动能,我们也一定能通过不断的改革开放为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注入不竭动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周建亮 余 博)

【8.96万元起售 “大码哥”远程星享V上市即获2.8万辆订单】

3月7日,吉利商用车纯电物流车远程星享V全国正式上市。

作为中国首个聚焦新能源领域的商用车集团,吉利商用车旗下的远程汽车以“创造智慧互联,引领绿色商用”为品牌愿景,以“1233”为市场生态战略,针对不同场景全面推进商用车新能源化,形成了吉利商用车的产品护城河。此次推出的星享V正是一款为城市配送、物流运输等多元化需求提供灵活高效解决方案的新能源产品。

打造绿色城配物流 远程星享V应时而生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速,居民消费升级以及新经济发展,绿色城配物流市场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越来越多的城市出台了对新能源物流车的路权,众多用户加入到选购队伍中。同城配送作为“最后一公里”物流,在整个供应链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新能源物流的微面车型,因具备零排放、转弯半径小、灵活度较高的优点,成为了“最后一公里”城配物流的主要运输力量。

极具前瞻意识的吉利商用车,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把绿色新能源的技术作为切入商用车领域的主导技术方向。2018年跨入新能源微面市场,数千名研发人员通过不断对市场大规模探索以及对客户需求的研究,立足城市物流使用场景及其痛点,精心打造出远程星享系列产品。至此,“远程星享”将成为继星智、锋锐之后补全远程汽车全系车型矩阵的“一块重要拼图”,实现远程汽车全系产品线全面迈入“2.0时代”。

吉利商用车集团副总裁、轻商事业部总经理 王彦彬

吉利商用车集团副总裁、轻商事业部总经理王彦彬介绍:“在城配物流市场,远程汽车针对快递物流、社区团购、货运平台同城配送等主要应用场景量身定制了细分市场产品,并且在持续进行产品迭代升级。此次带来的全新产品远程星享V,定位大空间中面引领者。采用全新正向开发,实现了产品技术的全面革新。”

走街串巷多拉快跑 远程星享V样样行

星享V作为一款全新的新能源商用车,面向的是城市物流配送的细分市场,主要以中短途为主的点对点运输。整车采用正向研发流程打造,具有超高性价比、超大空间及多元化舒适驾驶体验感,在续航里程、三电系统、高效承载、超大方量、安全可靠、舒适便利性及整车能耗控制方面优于同级别竞品。

超长续航,安全可靠:马不停蹄接单担心续航不够长?星享V标配远程智芯、中航锂电、宁德时代以及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品牌,续航里程超260公里,完全满足供应商-仓库-配送中心-门店的运输多元化需求。三电系统采用集成化设计,历经数万台市场检验,可享5年20万公里超长质保。此外,星享V采用的是纯电动车底盘和车架,比油改电类的车型有着先天优势,电池包离地高度大于200mm,加装防护板、侧面车身架构进行了加强设计,控制器底部加装了防护板,可有效防止石击和碰撞,多重防护更安全可靠。

超大空间,超强承载:一车拉不下两车拉不够,对消费者而言,多拉一趟划不来,会要求司机“往里塞一塞”,这就倒逼车主选择“加大码”的车。星享V通过正向研发全新轻量化笼式车身,为用户提供4.5米和4.8米两种长度选择,其中4.8米版产品长宽高为4845×1730×1985mm,1600mm货厢做到了同级最宽,内部容积达到6方,较同类车型提升10%。高强钢地板承重可达1.5T,比同级车多拉260Kg。如果星享V都装不了,别的车更没戏。

黄金比例,随心装卸:城配运输走街串巷逃不脱“犄角旮旯”,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的星享V前门开启角度65°,方便上下车的同时将“塑身”效果做到最佳,尾门采用180°对开门设计,货箱离地高度仅为650mm,装货完全不用弯腰,同时方便货台用叉车上下货,中、大件亦可轻松装卸。并标配侧滑门,轻松应对狭小空间里小件取放与停车问题!

智享互联,驾驶舒适:购车用户趋于年轻化再加上城配物流驾车时间较长的原因,星享V将座椅座垫宽度做到500mm,座椅靠背侧翼包裹感大幅提升,有效减少疲劳。前挡风玻璃视野更宽广,行驶更安全。整车设计了多处分区域储物空间,并随车配有专属多功能手机垫,储物空间比同类竞品多20%。此外,星享V引入了轿车级运动型三幅式方向盘,电动助力转向等乘用化设计,换挡模式更是商用车行业首创的“一键按钮式换挡”,简便更提效。用户可通过 “远程APP”实时了解车辆状态,包括当前剩余电量、续驶里程、充电状态、实时位置等信息,还可以查询就近服务站、经销商及故障检修全流程服务。

现场,吉利商用车轻商事业部副总经理、轻商营销公司总经理胡晓炜公布了远程星享V的售价,其中,远程星享V5E(国轩38.7/中航38.64)8.96万元,远程星享V6E(国轩38.7)9.46万元,远程星享V6E(国轩41.93/宁的时代38.64)9.66万元,远程星享V6E(宁德时代)9.98万元,多种公告也给了不同细分市场用户更多选择。现在下单还可以享受下定礼,金融礼和服务礼等多重好礼。

在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下,地上铁、京东、苏宁易购、陆金申华、时代智慧、八匹马六家行业大客户与远程星享V现场共签订了16000辆订单。从上市之前的盲订到正式发布,远程星享V共计收获28000的订单量。

在市场需求变化和行业升级的关口,远程星享V的出现,不仅完美应对了用户在转型阵痛期所面临的烦恼,更加速了新能源物流行业向前迈进的步伐,实现了用户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兼顾。毫无疑问,在VAN车新能源细分市场,吉利远程再次树立了一个新标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光与夜之恋[超话]##光与夜之恋##齐司礼[超话]##齐司礼#郭台銘谈两岸企业合作,演講內容全文如下:2021年對全球企業家而言都是一個充滿變局與嚴峻挑戰的
  • (04)栗柔——五经《尚书》:“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栗”字,代表栗子,所指一种坚果,其外表坚硬且有刺,故可延伸为坚强希望之义,而“柔”指柔软、温柔,与刚、
  • !!
  • 大家与社区工作者团结一心,迅速投入工作,有效保障了社区核酸检测工作安全、有序开展,他们的坚守,在春寒料峭中为百姓送去温暖。#泉州一线警事# 【老民警“硬核”担当
  • #王晨艺当燃是少年# wcy #野兽伴晨艺 未来皆可期# 我来嘚瑟一下,加入电力(用爱专为晨艺发电的官方数据群)不到两年第五次中奖[酷]晒一晒这次的奖品(图一)
  • [诵经保平安,消灾添福寿] [蜡烛]《心经》[蜡烛]全文 guān zì zài pú sà 。 观 自 在 菩 萨 。 xíng shēn bō rě
  • 一般情况下,地下室大面积渗漏水治理无法迎水面进行,只能在背水面处理,故在施工前,应进行引排水,以防止新做的防水面层被有压水冲坏。 操作程序为:根据渗漏水情况,查
  • 所以当人在衰运的时候无论什么号去,参加的都是那种掉落很差的团本,当运气好的时候,随便选一个团本都是红到发紫的团本!我们经常会说魔兽里面有“黑手”别的游戏也有“非
  • 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拾心话[超话]#·朋友圈文案句子|值得收藏的治愈风文案[心]❶太阳温暖早起的人 月亮陪伴熬夜的人❷任何一件事到最后都
  • Tree-hole:家教问题 然后从小培养好的孩子不会这样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到底是什么事情... 前段时间,一段来自湖北恩施一小区的电梯监控视频在网络上被大量
  • top12:摩羯座 很难重新爱上一个人top11:金牛座 抗拒绝开始新感情top10:天蝎座 恋爱考察期太久top9: 处女座 重新信任一个人很难top8: 水
  • 还记得第一次介绍“我是很久没有回家的Lay”还记得那个“长沙伢子”张艺兴还记得那个“长沙小骄傲”张艺兴也是因为你而让我对长沙这个城市充满向往我永远记得21岁
  •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给大家介绍一个超级爱睡觉的怪兽吧~#怪兽百科#催眠怪兽巴欧恩随陨石一起在古部村落下的怪兽,总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能发出将周围生物催眠的声
  • 全网整合营销其实并不简单,需要颜悦商标印刷王子花费大量时间来加持关键词排名一样,百度相关搜索、#百度热议#、百度SEO优化、论坛营销、博客营销、#问答营销#、百
  • 陈茂波:自疫情两年前发生后,我们总共动用的资金是6000多亿元,可以说在保护市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防控疫情、支援老百姓等,我们是尽所能去支持。陈茂波:这一波的疫情
  • 不必了 我只看风景 不下水写在草稿纸上和日记本上的名字都意义非凡偷偷浪漫吧 避开世俗的目光温柔的让步 会让很多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太多人不真诚 被爱好像中彩票去见
  • 其实她已经连续好几年出席bilibili的跨年演唱会了,其实她在三年之前的时候就已经来到了这一个平台,从她进入平台之后,每年跨年演唱会的时候她都没有缺席,每年的
  • ”……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17日,记者购买了一个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进行亲试。记者购买到的是万孚生产的胶体金法试剂盒,收到的试剂盒里面有一次性使用无菌采样拭子
  • 鼻直高有肉,贵而多寿:这一条主要是指鼻梁平直无弯曲缺陷的女子,往往在个人的发展中容易取得成功,从而可有名利双收之喜。「目下润泽」的女子主要属于「女贵子贵」的类型
  • 很困惑 真的不知道我白天做了什么了 可以轻轻松松 毫无防备的失眠一整夜我很久不失眠了 漫漫长夜 细想我这几次为数不太多失眠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 睡前开讲座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