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见到诸佛菩萨真如的妙用,所谓的法身、智身,第一种人是「依」止「分别事识」,这个「分别事识」就是我们的第六意识,依止我们的名言妄想所产生遍计所执的一个心识,叫分别心识,有各式各样的取着叫「分别事识」。「分别事识」包括谁呢?包括「凡夫」、包括「二乘」,凡夫是依止有相的取着,二乘依止无相的取着,「见」到的都是「应」化「身」。就是我们是依止现在的内心状态,假设我们生长在佛陀的世界,我们看到的佛陀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丈六老比丘相,这叫应化身。我们因为「不知」道我们所见到佛的身相,是我们自己第六意「识」的取相分别,所以我们「见从外来,取色分齐」,我们看到佛是由心外而来的,所以产生一种「取色分齐」,有一种自他的分别,佛跟我是有差别的,我们就「不能」够完全的「尽知」诸佛如来法身、智身的种种妙用。

  这个意思就是说,同样一个佛身,我们心中取着的心强,我们看到的佛陀会有衰老、会有病痛、会有死亡,其实这个是我们心中有所取着,所以我们看到佛陀会有老病死,这叫应化身。

  辰二、明报身

  这个是无量功德庄严的「报身」。

  二者、依于业识。谓诸菩萨,从初发意,乃至菩萨究竟地,心所见者,名为报身。

  前面是依止分别事识,是凡夫跟二乘人有所得的心所建立的;这个地方「依」止的是「业识」,「业识」是第八识,第八识当然是依他起性,没有第六意识的遍计执。这个「菩萨」是「初发意」菩萨,这个地方的初发意菩萨是初住,发心住以上的,包括三贤位,也包括十地,「初发意」是讲发心住,「乃至菩萨究竟地」,所「见者」的是佛的功德「报身」。这一段是总标,第二段把报身的内涵说出来。

  身有无量色,色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所住依果,亦有无量。种种庄严。随所示现,即无有边,不可穷尽,离分齐相。随其所应,常能住持,不毁不失。

  先说明报身正报的庄严。「身有无量色」,有各式各样美妙的颜色;每一个颜「色有无量」的「相」,不只是我们前面说的三十二相,他有无量的相;每一个「相有无量好」,不是只有八十种好:这个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个正报庄严。他的依报,「所住依果,亦有无量。种种庄严。」他所住的国土,我们看到佛陀住的茅蓬也是由泥土所做;但初发意以上的菩萨,看到佛陀是住在实报庄严土,七宝庄严的实报庄严土。这是讲到依正庄严;以下讲到这个庄严是没有时间、空间的障碍。先讲空间:「随所示现,即无有边,不可穷尽,离分齐相。」我们看到诸佛菩萨报身的依正庄严是没有穷尽的,因为他没有自他的分离。在时间上:「随其所应,常能住持,不毁不失」,他没有老病死的问题,他是无量寿。所以我们在拜佛的时候,我们说:「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有时候我们是拜佛陀那一期的个体生命,佛陀的出生、出家、成道乃至于说法度众生。当然应化身还是很重要,因为没有应化身说法,我们就不能听闻到佛法。但是有时候我们拜佛说「南无常住十方三宝」,就是没有老病死的那个佛,这个是报身佛,因为他这种佛是「常能住持,不毁不失」。第三段作一个总结:

  如是功德,皆因诸波罗蜜等无漏行熏,及不思议熏,之所成就。具足无量乐相,故说为报身。

  这种「功德」报身,它的成就有二种力量:第一种是外缘的力量,就是种种「波罗蜜」利他的因缘所成就的福德资粮;第二个是本觉内熏,我们依止我们内心的三空自调、正念真如、念念的随顺真如,一种本觉的内熏所成就的、悲智所「成就」的。这种报身有「无量」无边的安「乐」解脱之「相」,「故说为报身」。在《维摩诘经》上说:我们见到佛陀,如果你是见到应化身,你不一定会得到利益。你看外道他见到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他有时候也当面的诃责佛陀,造了罪业,所以应化身是我们凡夫有所得的心显现出来的。但是你要见到报身,你一定会得到利益,一定会灭恶生善,绝不空过。在《净土圣贤录》上说:慧远大师曾经念佛的时候见到佛的报身,那是遍虚空界,无量光明、无量相好。当然你能够见报身,那绝对是会灭恶生善的。就是说佛陀的功德法身、智身就像镜子一样,你用什么心态,你是一个各式各样的相貌在镜子上,你就见到自己的反射,见到自己相应的法身、智身,是这样子的。

  寅二、约机所见以判粗细

  前面是讲到二身,这个地方是讲到「粗细」,它不用二身来判断,以粗跟细。这当中有四段,先看第一段。

  又为凡夫所见者,是其粗色。随于六道,各见不同。种种异类,非受乐相。故说为应身。

  这个是最粗的,「凡夫所见」到的「粗」略的法身、智身,他是「随」顺「于」我们「六道」遍计执的心,「各见不同。种种异类」。就是说假设我们今天是一个三恶道的众生,比如说你现在是一只狗,或者是一条蛇,你看到的佛陀是一个黑象的脚,一个长长的黑色的柱子,没有光明相、没有庄严相。但你要是天人,你看到的佛身就像一个天神相,光明美妙。比如佛陀讲《阿弥陀经》的时候,有诸天、有人、有饿鬼道、阿修罗,每一个人所见各式各样不同,当然时间相也各式各样不同。总之,凡夫所见的这个「粗色」,简单的说就是「非受乐相」,它不是一个清净解脱之相,就是你看到了佛身,你看到的佛陀也生病了、也老了,他的色身也衰老了,身体出现了皱纹了,最后死掉了。这都是「随于六道,各见不同。种种异类,非受乐相」,这是我们看到最粗略的颜色。再看第二个:

  复次,初发意菩萨等所见者,以深信真如法故,少分而见。知彼色相庄严等事,无来无去,离于分齐。唯依心现,不离真如。然此菩萨,犹自分别,以未入法身位故。

  这个地方讲到三贤位的菩萨,「初发意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种位次的菩萨,他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功德──「深信真如法故」。就是说他内心在断恶修善的过程当中,他能够生起观照,说是「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他能够离诸有相、无相的对待,能够「深信真如」,这个「信」就是随顺忍可,他内心当中虽然没有真实的契入真如,但是他不断的往这个方向去随顺去忍可,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是「少分而见」,相似少分而见,所以他有真如的气氛。他见到的佛身,是「无来无去,离于分齐」,他看到的这个佛身,没有这个时间、空间的这种障碍,而且没有自他的「分齐」,知道这是一心真如所显现,而「不离」开「真如」。但是他的内心当中,还有微细的自他「分别」,没有完全契「入法身」的阶「位」。他虽然随顺真如,但是他有所得的心还存在。他所见到的佛身,比前面凡夫所见的更加殊胜。看第三:

  若得净心,所见微妙,其用转胜。乃至菩萨地尽,见之究竟。

  这个讲十地菩萨。十地菩萨从初心,初心就是欢喜地初地的菩萨,他「见」到佛的法身、智身是依正庄严、是不可思议的「微妙」。他的作「用」,佛陀对这个菩萨产生灭恶生善的功能,是地地「转胜」,说是「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佛陀教化十地菩萨,是先从他受用的报身,这样的报身对那个菩萨的加持就不可思议了,「地地转胜」,这个是讲到十地菩萨他在受用佛身时候的情况。我们最后会想:那佛跟佛接触的时候,会是怎么回事呢?看第四:

  若离业识,则无见相。以诸佛法身,无有彼此色相迭相见故。

  如果说一个人已经完全「离」开有所得的妄动「业识」,「则无见相」,因为「诸佛」如来「法身」,没有「彼此」对立的「相」貌可得。这个「则无见相」的意思就是说,假设有一天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见面,他们二个是怎么回事?在《成唯识论》上说:佛跟佛之间的相见,他这一念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只有见分没有相分,因为这个相分是有差别的。我今天看到这个瓶子的相分,跟昨天看到的相分会有所差别。所以他这种是能见、所见「唯是一心」,没有对立相,只有见分、没有相分。当然这样的意境也不可思议,就是有见分,但是没有相分。

  这个是讲到有四种的众生:凡夫、三贤、十地跟佛,

  在受用法身、智身的时候一个粗细的差别。看最后一段:

  子三、结示真如妙用

  这些种种的差别,其实都是诸佛如来从真如所显现的妙用。

  问曰:若诸佛法身,离于色相者,云何能现色相?

  这个「法身」是「离于色相」,那为什么「能」够「现色相」呢?看回答:

  答曰:即此法身是色体故,能现于色。所谓从本已来,色心不二。以色性即智故,色体无形,说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说名法身,遍一切处。所现之色,无有分齐。随心能示十方世界无量菩萨,无量报身,无量庄严,各各差别,皆无分齐,而不相妨。此非心识分别能知,以真如自在用义故。

  这个地方把前面佛陀所现的应身报身、粗色细色,会归到其实都没有离开真如,我们看它的回答。这个「法身是色体故」,是色的依止处,所以「能」够显「现色」。其实从因缘所生法,「色心」是不能分开的。就说十法界的众生一定有一个心,一个明了的心,这个心一定有个依止处,就是色法,这个物质的色法。当我们「色性即智故」,就是把色法会归到一心的时候,说万法唯是一心,把万法的差别会归到一心的时候,这个「色体」当然是不可得,所以这个「智身」是把色法会归到心法的时候,我们称为智身。当然这个智身是一个明了的心性,就无有少法可得;但是当我们「智性即色故」,当我们讲一心万法,把一心延伸万法的时候,「说名法身,遍一切处」,以一切法为色:看你是用什么角度。总之,这个色心是不分离的,只是在讲的时候有所偏重。我们所见到诸佛的「色」是没有差别「分齐」,「随」众生的心,显现十法界「菩萨」各式各样的「报身庄严」,但是他都没有自他的分别,而「不相妨」碍,这不是我们凡夫的「心」所「能」了「知」的。而这些身相都是一心「真如」,从「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乃至「常乐我净义故」显现的种种妙用,是这个意思。这个地方等于是把佛身相的问题作一个解释。

  当然你要不修念佛法门,可能对佛身就没有什么样的障碍,但是有些人对佛身有障碍。有些人说:我念阿弥陀佛,这个发音要怎么样才正确?美国人他念阿弥陀佛的发音跟我们台湾人的发音不一样,哪一个人才是真正的阿弥陀佛?就是说既然净土法门讲到感应道交,感应道交是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要感应,我们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哪一个代表阿弥陀佛呢?这个地方有些人会产生障碍,那么这个地方就给你答案了。其实是没有障碍,障碍是我自己的分别。敦珠仁波切说:你在修本尊相应的时候,你观想本尊的相貌,你喜欢他是男相也好、女相也好;你说我希望我的本尊是一道光明也可以;你说我连相都不要,我就听他的声「南无阿弥陀佛」也可以。就是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众生一切心想中」,诸佛菩萨的真如妙用,他的「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常乐我净义故」,他本身没有时空障碍;但是你要深信你心中所现的影像,不管是一个声音、是一道光明,是一个男众、女众,你要深信他就是总持本尊的功德,你要深信这件事情,你就能够感应道交。你要是起一念疑惑,这样子本尊的功德就消失了,你就活在自己的妄想当中,就这个意思。就是说诸佛如来的真如妙用,他的「大智慧光明义故」能够离一切时空的障碍,诸佛如来是法界身;但是你在忆念他的时候,你要相信「深信诸佛皆充满」:你这样子就能够得到诸佛如来的加持,不管你看到的是粗色、细色。其实这个地方讲「无量庄严,各各差别,皆无分齐,而不相妨」,都是成就诸佛的功德,重点是你要能够深信。前面的用是讲到修因,这个地方是讲到果地的功德。好,我们今天先讲到这个地方。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周末观影# #那些影视剧里感动过你的父亲#

父爱无声,却伴随我们生命的每个角落。我们在它的关怀下长大,却鲜能发现它的足迹。因为它是如此的沉默,又如此倔强。岁月的风雨在父亲的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他却只顾着弯腰,为我们撑起一片灿烂的晴空。

可在《大鱼》里面,似乎截然不同。在这场父与子的故事开端,我们看到的只是争吵、谎言和疏远。

由蒂姆.波顿执导的《大鱼》,是一部讲述父爱的奇幻电影。爱德华年轻时曾是一名优秀的推销员,走南闯北的拼搏不但让他轻松实现了购房自由,还积累了常人闻所未闻的精彩传说。这些故事温暖了儿子威廉的童年,却在长大后成为二人分道扬镳的导火索。在爱德华生命的最后时刻,威廉接到了母亲的电话。三年不曾与父亲见面的威廉,终于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故事从威廉的婚礼开始,长大以后的威廉早已不再对父亲的故事感兴趣。在内心深处,他认为这一切都是谎言。而父亲在自己婚礼上所讲述的金戒和大怪鱼的故事却惹得满堂喝彩,他成为了故事里一个无足轻重的注脚。在他生命最重要的一天,父亲仍然霸占着舞台的中央,他受不了这一切,最终和父亲在游艇边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我们对于父亲的情感,总是从无比的崇拜开始,羽翼渐丰之后,又发展成跃跃欲试的对抗。威廉对于父亲的不满,既是对于谎言的厌烦,又是对父权的挑战。就像弗洛伊德说的那样,“人类天生具有‘弑父情结’,从一出生,他就注定要和父亲展开斗争,以摆脱被统治,被支配的地位,争取独立自由的权利,进而掌握家庭和社会的主动权。”

在他的眼里,他并不熟悉眼前这个男人,他有太多故事,有太多谎言,他仿佛是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在他所不知的那部分里,他总觉得父亲还拥有另外一种生活,另外一个身份,甚至另外一个家庭。

裂缝早在它崩裂以前许久便已产生,正因为如此,一旦出现便再也难以轻易缝合。

那次的争吵之后,威廉成为了一名《合众国际社》的记者。为了对抗父亲的谎言,他远赴千里之外的纽约,成为揭露真相的记者。可这一切,却又正好说明他依然活在父亲的影响之下。

即将为人父的儿子与站在生命尽头的父亲就这样牵扯到了一起。威廉就像一个陌生人一样,在妻子的劝慰下,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父亲。

故事全片采用了冒险故事和现实生活交叉叙述,平行推进的手法,在一次又一次地闪回之中,爱德华的一生,被更加完整地展现出来。

年少时,胸怀大志与巨人一同离开故乡,在马戏团遇见此生挚爱,为了能和她在一起,甘愿在马戏团做苦力三年。而在拥抱爱情以后,他又踏上为国出征的旅途,在各种危险的任务里,九死一生,回到祖国。之后为了能够拥有一座有白色篱笆的房子,四处奔波,成为一名成功的推销员。其间,孤独的巨人卡尔,变身狼犬的马戏团长,歌唱的连体姐妹以及抢劫银行的诗人诺德,无不成为他冒险故事里面富有魅力的灵魂人物。

而之前将这些视作谎言的威廉,却在杂物间翻找出父亲当年的阵亡通知,以及收购安妮房间时的契约。

在童话中成为女巫的安妮那里,他看到了父亲生活的另一个剖面,一个为了家庭而努力奔波的男人,一个在诱惑面前忠贞不渝的丈夫,以及因缺席儿子的成长而内心充满愧疚的父亲。直到此刻,父亲的形象仿佛才健全清晰起来。他好像才真正理解到自己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我成长的每个阶段,父亲总以不同的形象出现,幼时,他就是无所不能的超人,能抵御一切危险。他也会讲一些精彩的故事,吓得那时的我惊叫连连,却也无比开心、快乐。少年时,却觉得父亲要求过于苛责,时不时顶嘴、争执,甚至还离家出走,直到夜色降临,肚子饿得咕咕叫,才灰头土脸地回家。真正长大以后,却发现父亲也只是一个平凡人,有他的脆弱和孤独,在生活面前不可避免地弯腰、白发,步伐也日渐迟缓。

威廉是幸福的。因为他的父亲用自己的天马行空,将平淡庸碌的生活拒之门外,给他的童年亲手绘上最美丽的色彩。就像班纳医生说的那样:

“如果让我选择是要真实版,还是里面大怪鱼加钻戒的夸张版,我可能会选后者。”
人生当中精彩只是一时的,平淡才是主旋律。威廉年轻的时候,没有懂得这个道理。在父亲的最后日子里,才恍然大悟。事实的真相,并不总是那么重要。偶尔掺入一丝润滑剂,生活才会变得有趣。

在爱德华用自己的人生故事为威廉构建一个奇幻世界的同时,我想他也用自己的方式教会了他人这一生该如何度过。

关于梦想,他说:“这里太小容不下我的雄心壮志!”

对于近乎天堂的丰都镇,他说:

“这个镇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我若落脚于此,定会觉得很幸运,但事实是我还没准备要落脚在任何地方。”

对于一见倾心的爱情,他说:

“我将以余生追寻她的芳踪,或者孤独地死去。”

爱德华用自己的故事为威廉做出了最好的示范,教会他如何踏上人生这条旅程。这些关于人生的信条将会在缓缓流淌的时间长河里,伴随威廉走过他的一生,成为他生命中最温暖却又最坚强的太阳。

心存梦想而活的人是幸福的,怀抱梦想而死的人是不朽的。

爱德华传奇的一生即将画上句点,可没有人知道,他从女巫眼里看到的生命的终点是何种图景。或许女巫的玻璃眼珠里,根本没有死亡的定数。在爱德华眼里,人或许不能改变如何降临在这个世界,却可以决定如何度过这一生以及如何跟这个世界告别。只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把讲述自己人生结局的权力交给了自己的儿子,而这时威廉早已对自己的父亲和他对自己的爱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不再觉得父亲的冒险故事只是谎言,他也变成了一个讲故事的人,用自己的想象为父亲的道出了最后的送别。他抱起父亲在众人的追赶下逃离医院,开着那辆古董小红车一路狂奔驶向河边。

在那里,父亲一生的朋友都在此为他送行。女巫、马戏团长、战友、丰都镇的人们,诗人诺德,所有人笑着和他打招呼,完全没有一点悲伤的氛围。河边的母亲身着一身红色长裙,正等待着自己和父亲,而在河中央,当威廉将父亲放入水中后,他立时变作了一条真正的大鱼,在众人的注视之下,摇弋着离开了。

在真实的葬礼中,爱德华的好友们也悉数到场,只不过连体姐妹不连体,是双胞胎,巨人卡尔也没有那么高大,一切并非臆想,皆来自于生活的土壤。

爱德华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从此那个善于吹牛,善于讲故事的男人,再也不能紧紧扣住听众的心弦,说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可是他却会伴随着他的故事一起活在每个人的心中。就像威廉说的那样,

“一个人不停地述说自己的故事,让他自己也成了故事的本身,故事在他死后继续流传,那样他也变得永恒不朽了。”

影片最后,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正毫不吝啬地洒在艾许河的河面上,突然,一条大鱼飞跃而出,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或许那正是爱德华在向我们打着招呼呢。在那个世界,我相信他找到了他一直所追寻的自由、浪漫和永恒!

《<大鱼>,讲故事的人成了故事》

文|读者:师一墨(本文系读者投稿,不代表本刊立场)

中企思智库,远征将军的思想家园

【什么是商业的本质?了解商业本质之后】

近日,《今日管理》专题发出后,得到部分企业家读者反馈,认为很有价值。今天我们就摘录部分……

商业的本质就是人性的本质,是人性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人类欲望无止境,商业创新就无止境。

比如吃穿住行,比如思想的交流与精神的丰富,都需要交换也就是商业来完成,所以追求商业就是追求本质,追求本质才能长久,才能永远……

人类的商业是从原始社会的“交换”开始的。一切商业活动都始于“交换”,有交换才有利润。所以,商业的本质是交易,是整个商业世界最底层的基石。

当领导者能够抛开现象看本质,从人性真实的需求出发,企业就有了把洞察转化为商业增长的契机。

一、商业的本质是交易

作为一名创业者、企业家,都想满足社会需要,就要卖出更多产品或者服务。可问题是你的竞争对手,其他创业者或者企业家也这么想,那我们凭什么会让消费者买我们的呢?

回答这个问题,要搞清楚,我们的产品或者服务和社会、消费者的关系到底是什么?答案就是交易,这是商业的本质,是整个商业世界最底层的基石。本质上就是用我们的产品和社会、用户达成交易,用我们的时间精力、潜力和公司达成交易。

商业的本质是交易,因为商品只有通过交易才会形成商业。你拿着你的玉米去换别人的大米,这就是交易,交易的人多了就是商业。

什么是商品?只用来交换的东西才叫商品。各自需求不同,拥有的资源不同,以前是非货币交换,后来是通过货币交换。

研究所有问题,其实本质上都是围绕着交易来展开。一旦有了物品的交换,我们也就有了商业。所以说,商业的本质是交易。

二、商业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性的需求

时代在变,那商业的本质是否也在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几千年来依然放诸四海皆准。商业起源于价值与物品交换,需求与动机也很简单,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化,欲望越来越多样化,商业活动也越来越丰富。然而长久以来,商业创造价值的规则并未改变,关键核心就是人类的根本消费动机。

换句话说,商业的本质就是人性的本质,是人性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人类欲望无止境,商业创新就无止境。

商业创新成功的关键是我们能否提出对的问题,然后在对的地方找到合适的答案。如果我们能理解人性本质,就能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洞察。

人性是什么?人有什么需求?举例来说,几百年来,人有很多东西是没有变过的,人的头、手、脚的形态没变过,人需要的帽子、衣服、鞋子除了材质与形式的变化,其实本质上也都没怎么变过,差别只是不同品牌跟功能的展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会买到有三个裤管的裤子,或是三根袖子的衣服,因为那是反人性的。

商业归根结底就是要满足人性的需求,哪怕只是满足部分群体的偏好,也一定会存利基市场。事实上,现在许多的商业模式、市场营销、产品设计、体验设计,多是基于人性中的某种特性来展开的,电商的崛起与时下盛行的懒经济就是最好的例子。

外部的环境变了,人与人交互的方式变了,但人性本质没变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很好的解释了人性的渴望。

商业活动的主体是“人 ”,连接起每个环节的也是“人”,一切商业模式、产品功能与服务体验的设计都必须遵循人性,只有深刻洞察人性并尽可能去满足人性需求的企业,才会有机会成为市场的赢家。因此,不管技术如何创新和突破,仅靠理性的技术思维很难在商业领域成功。相反,如果以人性为核心,技术创新便能为商业成功发挥出更高的价值。

当领导者能够抛开现象看本质,从人性真实的需求出发,企业就有了把洞察转化为商业增长的契机。

图片

三、“免费”可以创造需求

有一家新开业的串串香店,搞开业大促销——串免费,但酒水饮料谢绝自带,开业一个月之后,非但没有赔钱,反倒赚了几十万。为什么?

再看这个案例,以前有小商贩在戏院卖零食,顾客们都比较矜持,局面难以打开。但是,有的小商贩就比较聪明,他们先免费送大家花生米,因为这个花生米有点咸,所以,他们后面卖的饮料就比较容易卖出去。销路一下子打开了。

总的来看,花生米加饮料捆绑一起卖,花生米和饮料分开卖,都不及“花生米免费饮料收费”的模式。大家可以看出,免费的花生米是个“圈套”,但是,还是忍不住往里钻。

同样,免费的串串香也是圈套,因为串串香一般都很辣,所以顾客们总有动机点一些啤酒饮料。更何况这个圈套的成本并不高,一个人大概30元左右,所以,这家店串串香免费但仍然赚钱就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了。

这样的案例有很多。剃须刀架免费剃须刀收费,打印机免费墨收费,相机免费胶卷收费,饮水机免费滤芯收费。那些免费的东西都是圈套,它们让客户对自家的商品产生了很强的需求。

比如,“吉列之父”KingGillette对商业本质的理解就是让客户尽可能多地消耗。吉列卖给客户的剃须刀有一个使用周期,用一段时间,剃须刀会变得不锋利,需要更换刀片。即便是技术允许,吉列公司大概也不会卖给客户“不会变钝的刀片”。对商业而言,卖给客户永远不会坏的产品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可以卖客户耐用品,但得有办法合理合法地把他们毁掉)。

然而,有些企业似乎十分短视,他们让客户尽可能多地消费(把商品买回去并屯在家里),但却没能让客户进行有效的消耗(甚至抑制了客户的消耗)。

四、物联网时代为什么要回归商业本质?

商业要实现产品价值,而触达用户,获得用户的喜爱、信任以及用户忠诚则是商业的灵魂。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则将真实世界“拉平”,人们的社交方式、消费行为,也从线下趋于线上。线上支付、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软体的兴起,构建了更加立体、高效、优质和多样的生活场域。得益于此,商业世界的运营方式也随之带来改变和创新——组织、企业和个人实现了直接沟通与对话。

如今商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是“用户决定一切”的时代。传统时代用客户思维做生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传统的客户思维是告知思维。客户思维通过大量的广告和促销手段来告诉客户,我的产品怎样好,快来购买我的产品吧。这种告知的思维方式是以直接形成交易为目的,这样的方式促成的交易不仅缺少温情,而且存在着大量的欺骗性。

而在互联网时代做生意是“用户决定一切”,从客户思维过渡到用户思维,已经是当下发展的一种态势,用户思维是能够持续给顾客提供价值。

用户思维是站在客户的角度上去解决客户问题的,先给你免费体验,体验得不错,再心甘情愿使用、下单,有温度、有粘性。有社群运营模式,让流量变现。这时候就不再是赚差价的钱,而是先有了流量,赚钱只是顺带。

到了物联网时代用的是家人思维,什么是家人思维,最直白的说法就是当消费者当成家人看待,你会给家人吃地沟油吗?你会给家人有害物品吗?答案是:“一定不会”,用这样的思维做产品,家人般的对待,就不是做生意而是在做人,让产品灵魂化。

在经营商品的时代,我们考虑的是如何提高利润率,如何降低生存成本;在经营用户的时代,我们考虑的是人的需求,创造用户价值;在经营家人的时代,我们考虑的是给到消费者家的温暖、家人的健康。

站在企业家的高度来思考不仅让所有人享受到物超所值的产品与真诚服务,还要考虑不要破坏地球的环境,保护地球。让每个人享受到生态产品,生活在生态地球。这才是真正的商业升级。

当你参透商业的本质之后,你会发现获取财富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而关键是看你能否用到家人思维。

审校:孟丽
美编:晨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0月31日,7:00到福春六社区核酸采样点采集核酸,后返回家中;10:30从运管处站点乘坐128路公交车到爱民街烈士陵园站下车,步行到冠峰云鼎13号楼;13:
  • “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但四面八方赶来帮助我们的人,让我不觉得累”他们白天要负责社区6000多户业主的流调工作,守好社区4个核酸检测点、9个小区卡口和一个管控区
  • 种‎草推荐:mcm‎链条包‎‎ 日常‎出‎镜率超高,价‎格也不‎错,‎值得推荐入‎手的‎ 礼盒包‎装‎ 一只‎颜值和实‎用度极‎高的包包,‎也很‎好搭衣‎服,
  • 貌似每年年末两三个月都会有好事发生,今年年末要靠《Midnights》苟活了,三年前曾和朋友展开美好幻想(痴心妄想)什么时候会我们能有机会去一次泰勒的演唱会,朋
  • 【99】珂卡芙KKF PRO系列老爹鞋 不得不说现在国货品牌越来越卷了,一个比一个好看[舔屏]它家线下门店大大去逛过几次!时隔3个多月珂卡芙官骑又来活动啦[憧
  • 若是无法成为一支铅笔,去书写别人的快乐,那就你就尽力去变成一块橡皮,抹去他们的悲伤。若是无法成为一支铅笔,去书写别人的快乐,那就你就尽力去变成一块橡皮,抹去他们
  • 那3年大学,始终觉得让我怀念和回忆,是我的19岁到21岁,这个年龄段本身就是美好的,更在这三年,是无忧无虑的,基本没有什么大的烦恼,并且相对于现在的心理状态,当
  • 4. 路越走越窄的时候,心反而越来越宽,百分之九十的事都不重要了,听别人说的时候还能做一个旁观者分析他的目的,然后傻傻的回答他嗯嗯[允悲]。3. 辞职回家照顾她
  • 电影的开始,是儿时的艾米莉,我看到的,是一种深深的压抑和孤独。孤独的人似乎总是爱幻想,艾米莉对世间所有看似平淡的事都充满了独特的想法,她对生活的仪式感让她时时刻
  • 九鹭非香《护心》完结篇,11月5日预售,晚上18点,限量3000签名,关转评揪3位小可爱送【新书】pxx磨铁:磨铁:磨铁单本及套装赠品如图所示,qin签分配及其
  • 该预装的运动模式区分滑雪及爬升阶段,将显示特搭配HRM-Pro心率带(另售)通过滑雪功率指标监测越野滑雪时的实感受一下海浪的气息吧。时下热门的运动模式,搭配不同
  • 昨晚看了这本,长发美人攻嘿嘿[开学季](其实有一点被封面照骗了,不过内页的画风也不错)大概是讲攻是个小说家但是吃东西尝不出味道,受是个美食专栏作家,攻为了写小说
  • 7. 去别人家做客,对方主人的话不多不少,甚至总是提醒你喝水,或者建议看电视的时候,你就应该离开了,因为人总是在感到无话可说的时候,才提醒别人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
  • 3.最高院在私摘杨梅坠亡案中评论到,虽然承担着安全保障义务,但也不意味着对于任何的事物都要进行安全保障,也不代表这个安全保障义务的范围是无边无际的。”4.我们可
  • 人家都說當養起寵物時,就是為自己種下了一顆悲傷的種子,但至少在你們還在的這段時間我能夠一直陪伴你們,希望你們可以一直健康快樂就好。[抱一抱][抱一抱]感謝你們陪
  • 友邻送了我九月菊,扦插了月季小植株给我邀我届时携娃赏花摘果,说可以送我鲜切花真真是有触动到我这株废柴我是伪爱花人,更是伪热爱生活懒惰邋遢肥宅社恐,浑浑噩噩混吃等
  • #闪耀暖暖[超话]# 『闪耀暖暖 x Nanci诗词歌赋』 中国式的浪漫, 藏在一首首诗词歌赋里,隐喻在遣词造句的情怀里,暗含在修辞韵律里…深林人不知 @一
  • この後19時に公開です、#キミアト のあれ。 ​こんばんは!
  • #第五人格[超话]# 只能说6 我跟我朋友今天晚上是打算一起打双屠 轮流着来佛(就是一魔一佛)刚好这局是到我佛 所以刚开始遇到四个人我一刀都没打逛了整个地图 但
  • 那么再见┄┅┄┅┄♡『长期招新』♥「Twi/Ins→CSR_offcl」[220919] fan cafe大家好! 我是茱雅 大家都吃饭了吗?? 今天是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