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美之四心态

追求心灵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一个社会风尚高低的重要标志,心灵美指的是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包括思想意识、道德情操、精神意志、智慧才能的美。

什么才是心灵之美,目前并没有一个权威的指标进行框定,多数时候表现的是一种人们自觉遵循的操守或潜意识,大抵说来,说一个人的心灵美,主要表现为以下四心:

敬畏之心。东汉时期的杨震有句千古名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这是杨震在拒绝王密送礼时说的一句话。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的品级就是:敬畏之心。我们敬畏天地,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规则和法治,敬畏一切应当敬畏的事情。一个人能够心有所敬,行有所止,守在道德底线,守住不可为的行为,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尽哉。大智慧的人知道适可而止,小聪明的人却不停地谋划,聪明有穷尽的时候,然而天道却没有尽头。人有千算莫如苍天一算。我们对自然的敬畏心,要如同信仰宗教,保持那份虔诚之心,任凭风推浪移,也不可动摇。以一颗敬畏之心,来面对我们生活和栖身的世界,守住心,闭住嘴,把握住做人的底线,“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在商言商,在位谋政,在情言忠。生命,因敬畏而更有情怀,因敬畏而使世界更加和谐美好。人,因敬畏而更能活出本性真我,因敬畏而更能活出姿态和风范。

谦卑之心。《尚书》中说:“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若是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就容易栽跟斗。常怀一颗谦卑的心,才能从中受益,成就更好的自己。一生一世,无论贫富贵贱,别高估自己,也别看轻别人。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完善自己的过程,永无穷尽。上善若水,人就应该像水一般,谦卑自守,方能抵达至善至美的境界。与人相处时,也要放低姿态,谦卑虚心,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了凡四训》有言:“惟谦受福。”做人,一定要有谦卑心,别自视甚高,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只有这样,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感恩之心。古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人生天地之间,戴天地之大恩,有一颗感恩的心最为可贵。山感地恩,才有它的高峻;海感溪恩,才有它的博大。人生世间,无论成败得失,总得到过太多的帮助。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配偶的关爱、朋友的帮助、大自然的恩赐、时光的赋予。我们的一生不能离开这些,所以要怀感恩的心。中国是一个最讲感恩的国家 ,“乌鸦反哺”,是感恩;羊羔跪乳,是感恩。心存感激,时时刻刻对自己的现状有一颗感恩的心,便能体会到世间的善意和温暖。懂得感恩的人,心地善良,心胸开阔,更容易与人和谐相处。养育你的人,给予了你生命;教育你的人,陶冶了你的心灵;关爱你的人,给了你温暖;启迪你的人,给了你智慧;批评你的人,使你成长;伤害你的人,磨砺了你的意志;欺骗你的人,使你强大;折磨你的人,给了你坚韧;放弃你的人,使你成熟。心存感恩,就是把自己的生命与另外一个值得报答的人或事物联系在一起,感受和感激他人的恩惠。同时,这也是一个人维护自己的内心安宁,提高幸福感的心理能力。

平常之心。有句话说:“无常,才是人生的常态。”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碰到变幻莫测的事。这些人,有人让你欢喜,有人让你忧愁;这些事,有的给你阅历,有的给你磨难。真正厉害的人,身处变乱,面对得失,波澜不惊。以平常心对无常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心灵的最高层次。哪怕世事纷纷扰扰,你自有“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从容;哪怕岁月不堪回首,你自有“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洒脱;哪怕人生起伏跌宕,你自有“笑观月圆日,淡看月缺时”的豁达。“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句话,出自洪应明《菜根谭》,收在陈继儒《幽窗小记》。平常心,其实就是“心常平”。

综上所述,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便不敢恣意妄为,从而正确的做正确的事;有了谦卑之心便知晓天外有天,从而不断使自己得到提高;有了感恩之心便懂得友善他人,从而和谐共生;有了平常之心,便看淡世间潮起潮落,平静地过好自己的每一天。这便是心灵美的四要素:坚守底线,谦虚待人,心怀感恩,彻悟得失。

放生,功德巨大,福报巨大。放生后请停留一会再离开

  放生,功德巨大,福报巨大。放生后请停留一会再离开。

  放生,功德巨大,福报巨大。很多有善心的人开始放生,既保护了动物生命,也为自己积累了福报。放生后,请停留一会再离开。大家放生乌龟、鳝鱼、青蛙、鸟类等生命后,最后停留现场一段时间。这样可以确保乌龟等爬出水面来表达感谢的时候,防止被人捕捉。阿弥陀佛。万物皆有灵性啊。

  大家知道吗?被放生的生命会像人那样感恩放生的恩人。

  有的乌龟会爬出水面来到放生者面前不走,看看恩人模样。有的乌龟会在水中探头表示感谢,看看恩人模样。有的鱼儿会在水中跳舞表示感谢。有的蛇会停留现场不走。有的鸟儿会在树上唱歌或者盘旋飞舞感谢。被救的牛、狗、羊羔会流眼泪。被救的娃娃鱼会发出声音表示感谢……这些都是被放生者一一验证的。也正因为他们感恩,所以放生有巨大福报、巨大功德。

  凡是持续放生的人,都会加持善心人身体健康、事业吉顺、家庭幸福如意!所以,大家放生后,最好现场停留一段时间,防止他们出来感谢你,你走了,他们失落的同时可能又被人捉走。当然,停留一会,也可以及时阻止、防止那些隐藏周围的偷鱼偷猎者再次捕捉他们。

  放生的几点建议:

  一、放生要符合仪轨,符合仪轨效果好。

  二、放生区域要选择远离人群的地方。避免他们被再次捕捉。

  三、放生后,最好现场停留十几分钟,多念一会佛号。建议大家:一边念佛号一边意念佛光普照自己、普照放生现场、普照放生生命。意念佛菩萨、善神保护放生现场,无人捕捉他们。

  四、注意提醒那些去捕捉的人。如果发现放生现场有人去捕捉,可以发挥自己的智慧,灵活机动的劝说,使他们不得捕捉。让他们不捕捉,也是为他们积累福报啊。

  五、劝说那些爬出来感谢乌龟等生灵不要出来。如果发现放生后乌龟、泥鳅、青蛙等爬出来表达感谢,要劝他们不要出来。有时候可以故意击打水面,使他们快速进入深水区。

  为什么放生能得富贵——因为放生中含有财布施,在您用钱买下物命将其放生的过程,就已完成财布施的因果程序。当您用欢喜心做这些时,一颗布施的心已为您种下了富贵的因,所以放生得富贵是理所当然的。

  为什么放生能长寿——生命被宰杀时,其苦无量,其悲无涯,苦苦挣扎,恐怖万分,其痛苦不可言说。您把它从生死线上解救出来,是何等慈悲的精神,使其远离生死的恐怖,使其从无助无奈的苦痛哀鸣中解脱,获得安乐幸福,给那些可怜众生消除生死恐惧的最大灾难,实是最大的善举,这就是无畏施。行无畏施者,消灾免难获得平安,自然得长寿健康的福报。

  为什么放生能得智慧——在放生时,虔诚的诵念放生仪规,将佛号经文的金刚种子,坚固的种在所放物命的八识田中,永不破灭,这就等于给所放众生种下了成佛之因,脱离六道轮回的殊胜因缘。所放众生闻法终会得度,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这就是法布施。法布施者自然得大智慧聪明之果报。

  放生还可以得到庄严的容貌,因为您放生时发的是善良的爱心,面色和悦,慈眼视众生,人见欢喜,相由心转,境由心造,发嗔心者感应相貌丑陋报,放生时发的是清净慈悲善良之心,久而久之自然感应举止高雅的威仪,美丽清秀的容颜。

  杀生是在造恶缘,放生是在结善缘,上天有好生之德,众生皆爱生而恶死,一切生命皆如此。所以护生放生自然会广结善缘。而且放生时祈请三宝加持,已与所放物命结下殊胜法缘,这就是将来解脱六道的因缘。十方诸佛如来视一切众生如儿女,行放生事无疑令十方诸佛如来生大欢喜,殊胜法缘无过如此。

  所以,放生加持家人长寿健康无病,平安消灾免难,智慧富贵庄严,法缘善缘殊胜,都是千真万确的因果规律,这是无须怀疑的。

  如法的放生会为这些生命播种下解脱的种子,可以说经过虔诚佛教徒如法放生后的生命,它的生命意义已经完全不同。

  其实人人都希望被“放生”,一切众生都希望被“放生”。不管你信仰哪种宗教,不管你是不是拥有信仰,都会希望被他人保护,不希望被别人伤害,这一点所有众生都是一样的,所以佛教提倡尊重生命不杀生,进而能够救护生命,于是也就有了放生的说法及行动。

  实际上,任何人都喜欢自己被放掉。生病的人,哪个不愿意被医生救活?医生救活你,让你恢复健康,就是在救生放生。

  当你遇到困难,一定希望别人能帮自己一把,当你遇到内心的烦恼,一定希望找个人倾诉,当你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身体的疾病,事业的障碍,家庭的不幸等等天灾人祸,一定希望自己尽快度过难关,希望能有人伸出援手,这就是希求“被放生”的心态。放生,用俗话来讲就是“放他一马”,让他能够继续延续生命。

  放生,可以是大呼“刀下留命!”从刀下把这些生命救下来放在适合他们生存的地方,这是无畏布施。

  最好的放生当然是不破坏当地环境,不破坏大自然的放生,让一切生命能够自由自在地生存。所以“被放生”,需要很多条件,并不是说我们愿意放就可以放,要天时、地利、人和等方方面面,因缘和福报都要具足,才能够有机会被放生。

  放生,己所欲,施于众生,践行佛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真正帮助到那些可怜的生命,我们自己也会因此而得到大利益。

第003集 四圣谛总说(下) +四圣谛—苦圣谛(一)正文老师
我们这一集要继续来跟各位分享上一集还没有结束的四圣谛的总说,我们要继续来说明何谓四圣谛。

  我们上一集有讲到,所谓四圣谛,就是苦谛、集谛、灭谛还有道谛;谛的意思,就是真义、实义、如义、不颠倒义、绝虚妄义;所谓的四圣谛,是圣者所见的真理的义理。四圣谛它的重要性,四圣谛有什么重要呢?四圣谛它是让我们修学解脱道,能够趣向于解脱、趣向于涅槃最主要的一个方法;所以《阿含经》里面才会说,世间一切善法,皆为四圣谛所摄。

  因为从二乘菩提来说,一切法都是摄入了四圣谛当中,一切法都不离开色受想行识五蕴,乃至于十二处、十八界诸法;如果离开了蕴处界诸法,就没有一切法可说。由蕴处界的具足而辗转出生了一切法,而二乘四圣谛中的苦圣谛,说的正是蕴处界的内容,不曾外于蕴处界等世俗法;所以,二乘四圣谛中的苦圣谛,正是由蕴处界的内容来开展出来的,所以从来没有外于蕴处界等这样子的一个世俗法。那也都是在说蕴处界是缘起法,五阴的自性都是生灭无常的,十二处跟十八界终归坏灭,其性本空,并没有一个常住的本性,所以无常住不坏的真实性。身心以外的一切法,则是缘于蕴处界而辗转生起的,而蕴处界正是使众苦具体实现的藉缘,这些都纳入了苦圣谛当中;所以,缘蕴处界而生的一切法,当然也得要摄入苦圣谛当中了。苦圣谛之上更有苦集谛,还有苦集灭谛,也就是说,苦圣谛上面有苦集谛,苦集谛之上更有苦灭谛与苦灭道谛;所以,二乘法当中说一切法都是摄入了苦圣谛当中,都是依苦圣谛而发展出苦集谛、苦灭谛、苦灭道谛。而世间最善之法,其实都不出苦圣谛、苦集谛、苦灭谛、苦灭道谛,所以说:“无量善法,彼一切法皆四圣谛所摄,来入四圣谛中,谓四圣谛于一切法最为第一。”(《中阿含经》卷七)

  二乘菩提还有大乘菩提当中的四圣谛有什么差异呢?我们在讲四圣谛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只是偏向于二乘菩提在谈四圣谛,但是大乘当中有没有说四圣谛呢?大乘法当中一样是说四圣谛,所以四圣谛并不是只有二乘菩提中才有的,其实四圣谛是贯通三乘菩提的。大乘法是依什么东西来讲四圣谛呢?大乘法是依实相法界,也就是依实相法的如来藏心为体,以如来藏心体为中心,依实相般若而说蕴处界缘起性空的四圣谛;并且进一步修学如来藏所含藏一切种子的智慧,而成就一切种智,而成就佛道。但是,二乘则只是依著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来说四圣谛,纯依世俗法的蕴处界来观察蕴处界的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无我故空。所以,二乘与大乘的四圣谛其实最主要的差别是:二乘的四圣谛是依于蕴处界的缘起性空,也就是依于世俗谛、依于俗谛来说明蕴处界诸法是无常,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无我故空的这样子的一个五蕴空相的道理;但是,大乘是依著法界实相,依著如来藏心,依著出生万法的本源的这一个心体来谈四圣谛,而且依著实相般若来说蕴处界缘起性空的四圣谛,透过依著如来藏心体为中心,依著如来藏心体为中心,去观蕴处界的缘起性空的四圣谛,透过这样子的一个过程,来修学佛菩提道所要完成的一切种智,完成的地地菩萨的道种智。这是大乘四圣谛与二乘四圣谛最主要的差异。

  四圣谛在二乘法当中,在大乘法当中,都是这么重要,所以四圣谛在佛法的修行过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法。我们现在就正式的进入说明四圣谛的一一谛的内涵。

  我们先来说明何谓苦圣谛。什么是苦圣谛呢?苦是三界中生灭的无常的有漏有为法。那为什么会称为圣谛呢?苦,每一个人都知道苦,有的人因为求不得苦,有的人因为生活困苦而感觉到苦,这个都同样都是苦,但是这个苦是不是圣谛呢?为什么佛弟子所认识到的这样子的苦才叫作圣谛?为什么一般的众生所知道的苦不是圣谛呢?这个苦对于众生来说的话,有对于苦不知不觉者,有的人根本不知道他是在苦里面,有的人在苦中作乐,根本他不知道他就是在苦里面;凡夫外道也有凡夫外道所知道的苦,凡夫外道所知道的苦,大部分都是不离于我所的苦,也就是离不开对于财色名食睡求不得的苦,大部分都是离不开这些苦。圣者有圣者所知的苦,圣者所知的苦,这个才是叫作圣谛。所以,如果不如实的了知苦的内涵,不能够如实的了知苦的生起的原因,不能够如实的了知如何的去灭这个苦,不如实的了知如何去修学灭苦的这样子的一个修行的道理,这样子就不是圣者所知;这样子所知的苦,是有苦而没有谛,有苦没有圣谛。所以,不是说知道苦就是圣谛,一般人所知道的苦,其实是知苦而没有圣谛。

  《瑜伽师地论》里面这么说:“唯诸圣者于是诸谛,同谓为谛,如实了知,如实观见。一切愚夫,不如实知,不如实见。是故诸谛唯名圣谛。”(《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七)弥勒菩萨在这边就讲得非常清楚了,说只有圣者在诸谛当中,只有诸圣者——诸修行的圣者,在四圣谛苦集灭道诸谛当中,如实的观见,如实的了知,这样子才能够同样成为是谛。是诸圣者在苦集灭道的修行过程里面,如实的了知苦,如实的了知了苦的内涵,如实的了知了苦生起的原因,如实的了知了这个苦生起的原因如何的去灭除,如实的了知如何的去修行;这样子的如实了知、如实的观见,这样子才能够成为谛。弥勒菩萨又说:“一切愚夫不如实知,不如实见,是故诸谛唯名圣谛。”所以,一切愚夫他是不如实知、不如实见的。诸谛之所以要名为圣谛,必须要如前面所说,是如圣者,是如实了知、如实观见的;所以,知道苦不一定是有圣谛。所以苦,有对于苦不知不觉者,有对于凡夫外道所知的这样子的苦;但是,四圣谛当中所说的圣谛是圣者所知的苦,是圣者所知的苦才叫作苦圣谛;如果不是圣者所知的苦,这个就不名为圣谛。

  所以,什么叫作苦圣谛呢?苦圣谛它就是四圣谛当中的第一圣谛。因为苦集灭道四圣谛,是必须要对于苦圣谛的如实了知,才有办法往前去探究这个苦所集起的一个原因,乃至于想到说如何的去灭苦,乃至于去探究如何的去修行;所以,苦圣谛是四圣谛的第一个圣谛。对于苦圣谛如实知、如实见三界六道的苦报,也就是说,必须要如实知、如实见三界六道的苦报的内涵;如果不是如实知、如实见三界六道的苦报的内涵,就不能够成为圣谛。那三界六道的苦报,就是有情世间和器世间,就是去了知我们这个三界六道的苦报,都是因为由于有情的这个世间还有器世间,都是由业烦恼的势力所生,因为业烦恼的势力所起;那这个世间就是受苦的地方,这个世间完全都是苦性,所以就叫作苦,就叫作苦谛。

  那苦圣谛的内涵有哪一些呢?这些因为三界六道,因为有情世间、器世间,由业烦恼所感生的六道的苦报,最主要有哪些内涵呢?这些苦圣谛的内涵,最主要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有这七种苦;生苦、老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所求不得苦这七种苦,这七种苦合起来而说,它的根源其实是因为五蕴而来的,是因为众生执著于五蕴,这个根源是因为五蕴炽盛来的,是因为五阴炽盛。所以,前面的七种苦,再加上因为执著于五阴的这个五阴炽盛苦,加起来就是所谓的“八苦”。这个就是众生轮回于六道当中所受的八种苦果。

  这八种苦果,我们从生苦开始来探讨,那什么叫作生苦呢?什么叫作生苦?什么是为生的这个苦所逼迫的?所以生苦,第一个,就是因为生为众苦所逼,也就是说,生这个法它是众苦所逼的;第二个,生这个法是余苦所依。出生的这个法,它是众苦所逼,它也是余苦所依。

  那何谓出生的这个法它是众苦所逼呢?因为我们在母胎当中,经过十个月的时间,在内热煎煮的状况之下身形渐成,而住在生脏的下面,熟脏的上面,受到生脏跟熟脏的夹压;这样子犹如夹压地狱,压入地狱一样,俱受种种不净物的逼迫,所以就犹如夹山地狱一样;所以在母胎当中,处于母胎当中,因为内热煎煮的关系,所以犹如处于狱中。这种状况,母亲只要喝一杯热食的话,灌注其身,就令胎儿就像入到热滚滚的汤锅里面去;那母亲只要喝一杯冷水的话,喝一杯冰冷的水,那胎儿的身体就犹如寒冰切体;当母亲饱食之时,迫逼身体痛不可言;母亲饥饿的时候,因为腹中了了空空,所以胎儿又像倒悬一样,像倒挂一样受苦无量;乃至于到满月的时候,要出生之时,因为业风催促,头下向产门,因为头往下向产门,如两石夹山,犹如夹山地狱;在出胎以后,因为冷风触身,苦痛甚于刀针刺灸,难以言喻。胎儿刚出生的时候,因为皮肤非常细嫩,只要有微细的这样子的冷风的接触身体,或是说有粗重的东西接触到身体的时候,就犹如刀针,刀刺、针灸刺痛著他的身体,是难以言喻的。

  第二个,生是余苦所依。生为什么是余苦所依呢?因为有了这个身体的出生以后,所有的其他的老苦、病苦、死苦都接踵而至;也就是说,老病死苦是因为我们有这个身体出生以后,所以才会紧接著有老苦、病苦还有死苦。所以,生苦不仅仅是说生的自体是苦。也就是说,生苦它的道理,不单单是说你出生的这个自体是苦;而且它也说,因为由生而引起的种种身心上的苦受,这个都叫作苦,这个都是属于生苦所摄。也就是说,除了你自体出生的这样子的苦以外,加上因为你出生了以后,所引生的这样子的老苦、病苦、死苦;因为这样子诸苦接踵而至,因为这样子的诸苦接踵而至,所以说它是余苦所依。所以,生苦是包括自己的苦,也包括引生其他的苦。

  我们再来说明一下:什么叫作老苦呢?老苦也是有两个道理:一个是增长的意思,一个是坏灭的意思。

  老苦的增长的意思是什么样的道理呢?也就是说,当我们众生由少至壮,也就是说当我们出生以后,从有生命开始,从少至壮,由壮至衰,气力渐渐地羸弱,举止动静不得安宁;举止动静不得安宁,所以让你这个老逐渐地慢慢地增长;因为你增长,而造成的这样子的一个老的这样子的一个苦,这个就是因为增长所得来这个老苦。

  第二个是坏灭。老苦的坏灭的义理是在什么地方呢?是因为我们由盛去衰来,精神耗减,所以生命的日渐短促,逐渐地到达毁坏的一个阶段。所以我们人从出生以后,经历了婴孩位,经历了幼童位,经历了少年位,乃至于中年位、老年位,乃至于到耄耋位,到耄熟位,这个色身由原来的强盛的这样子的一个阶段,一直到衰弱的阶段,慢慢地头发白了,牙齿也掉落了,由原来盛壮的色身,慢慢逐日地衰弱下来;身形也慢慢地变得弯曲了,双腿也变得慢慢地不听使唤了,身体也觉得粗重,而唿吸的气息也慢慢地急缓,慢慢地上扬,走路的时候,身体也慢慢地没有办法非常平稳,只能够靠著拄著拐杖来走路;逐渐地肌肉慢慢地萎缩,皮肤也慢慢地松垮了,不但皱了,而且全身老人斑也多得像麻子一样;这个时候五根渐渐地在毁坏,而且慢慢地趋于成熟烂坏,我们的颜面色泽也慢慢地变得丑恶,这就是老。

  也就是说,我们经过了这样子的一个增长,经过了这样子的一个坏灭的过程,让这个色身逐渐地趋向于熟烂,趋向于成熟、烂坏,这个就是老的一个过程。那在这个时候,我们全部的色身,都承受了老的痛苦,也觉知到这个老的这样子的痛苦,因为觉知心也跟著领受了老的痛苦,老的痛苦是色身跟心理同时在感受,而且是全面性的领受;乃至色身跟心理都共同生起了强烈的热恼,这个热恼、忧戚、忧悲恼苦,全面的领受著老的痛苦,这个就是老的最主要的一个现象。也就是说,老是因为我们烂坏以后,成熟烂坏,由我们的色身跟我们的心理,同时地在感受,同时地全面地领受了这样子的一个强烈的热恼;因为色身跟心理的坏灭,所以引起了忧悲恼苦,这个就是老的痛苦。

  今天我们先跟各位分享到这个地方,下一集我们继续再跟各位讲苦圣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小編就搵嚟近年人氣嘅8大本地婚攝studio,連同準新人分享嘅婚照,整個本地室內Prewedding攻略俾你~.即睇 @wedding_esdlife link
  • “秋千水,竹马道,一眼见你,万物不及。” 独自漫步在江边,抱着散散心的想法,就这么漫无目的走走也挺好。暮落时的余晖乃是秋日晚来的温柔,虽不复重演,但温存于世。
  • 这次表演又加了rap!!
  • 虽然看的时候经常不自觉发出的感叹是:“我靠”“这也可以”“也太麻烦了吧”“呃天呐”……以前总以为结婚是相爱的人一起生活,自己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就好了,我愿意承担
  • 那些喜欢的古诗词~ 1.“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 去年南京大雪时,刚好看到这句,心生欢喜。 2.“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朋
  • 【天蝎座vs双鱼座】即使别人都说他们是绝配,可是相处起来只有他们知道,太累了,真的太累了。【天秤座vs射手座】我一直都觉得只要在一起了,就可以过上甜蜜安稳的生活
  • 只是一个真情实感的暴力语言输出机器罢辽,特长阴阳怪气[跪了]我相信90%关注我的人都是因为看我骂人很爽,而不是觉得我骂人很对吧[跪了]我始终认为粉圈需要不同的声
  • 会议审议通过了《甘肃省网络文化协会章程(修订稿)》《常务理事会议事规则(试行)》吸收平凉市网络文化协会等4家网络社会组织、甘肃优米文创传媒有限公司等12家网信企
  • 13. 彼拉多传齐了祭司长和官府并百姓,14. 就对他们说:你们解这人到我这里,说他是诱惑百姓的,看哪,我也曾将你们告他的事,在你们面前审问他,并没有查出他什么
  • @Andy牌的棒棒 看见你,我觉得再没有什么是不美的,因为你用你的美,点缀了所有的一切。@7Mango7_Lu 你其实有点像天上的月亮,也像那闪烁的星星,可惜
  • 不过,现在不少上班族可以告别挤公交,坐上西旅共享巴士,打大巴上下班了。不过,现在不少上班族可以告别挤公交,坐上西旅共享巴士,打大巴上下班了。
  • 但是我自己知道我多么棒,我保住了CC的命,这可能是我这三年最值得骄傲的事了。可能在外人眼里现在的我很落魄潦倒。
  • 一直只会在纸上胡乱涂鸦的笑笑(班上最小的小朋友),昨天居然破天荒的独自画了一个豹子头,老师走到他旁边都震惊了,赶快拿出手机来抓拍一张(图一),下课后拉着我给我看
  • 奔波的人生,我们已经用力,尽心,何必还去耿耿于怀。奔波的人生,我们已经用力,尽心,何必还去耿耿于怀。
  • 1 八字眉、眉毛下垂这种男人没什么脾气,多半是个好好先生,不管是你对或他对,他总是第一个说“对不起”的人,同时他也没什么数字观念,赚来的钱都会交给你去管,掌握经
  • #国外设计案例[超话]##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超话]##建筑设计#日子过得忙忙碌碌恍恍惚惚看到关于演唱会的纪念才发现原来距离去年那场考试也一年了翻了翻相
  • #每日一善#[给你小心心]#阳光信用#“在我眼中,言语就是恶魔与天使,但又何必在乎别人的看法,本身格局不同,我的人生我自己说了算,不需要别人来界定。#日行一善[
  • 很多传统行业老板认为产品占据成功因素的比例最大,其实在社交新零售的操盘运营中,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根据我的长期操盘经验:其中产品体系占项目成功因素的比例为15%,
  • 凤爪我不爱吃所以没吃,但是同行的小伙伴特别爱吃,还强烈推荐,说又软又糯,她吃了四个说还想吃,喜欢凤爪的一定要点,因为很多地方凤爪又硬又小又干,这家的肉质饱满,也
  • 毫无担当的人再怎么修饰朋友圈也就那样有时候陌生人的一句人家带着娃呢你干嘛挤啊你一个人买菜带娃全包吃的上饭吗都会让我觉得泪流不止陌生人都比为他鬼门关走一遭的来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