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宗派传承考略及与正一道授箓的关系!
道教宗派的形成,始于宋元之间。在此之前,方仙道、五斗米道、南北天师道虽然也有师徒传承,但尚未形成有组织,有字辈的宗派。那时的“宗派”其实类似于战国时期的“学术流派”。唐宋时,由于全国性的修“宗谱”活动消然兴起,苏东坡、欧阳修发明了“字辈”传承谱系。这一方法也为道教所吸收。到宋、金、元时期,道教各宗枝及山、坛等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宗派。主要有五大教派,即:正一派、全真派、真大道派、太一道、净明道。以上五派、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兴起于北方;正一道,净明道则兴盛于南方。

正一派通称“符箓派”,有“三山符箓”之称,即龙虎山正一派,又称“天师道”、“龙虎宗”。尊张道陵为始祖,历代世袭传承;樟树阁皂山的开山始祖乃葛玄,传灵宝法箓。称“灵宝派”;江苏茅山上清派尊魏华存及三茅真君,其实际的开山祖师应为陶弘景。南昌西山净明派尊许旌阳为祖师。据考证,该派实际形成于南宋时期,实际开山祖师应为何真公。

全真派由王重阳于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在山东宁海立“全真庵”,创立全真教。全真派主张三教合一,其规戒类似佛教,不娶妻室。这一派主要活动于中国北方。而在此之前,有张伯端于北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在浙江天台山作《悟真篇》,先丹鼎之学,后发展成全真派南宗。

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宋理宗赐封35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符箓,至此江南三大符箓道派统归天师统领,史称“三山合一”。但其时各大道派仍各自授徒,有各自的“字辈”。全真、正一两大道派又衍生出很多的小宗派,据李养正先生考北京白云观《诸真宗派总簿》,共有86个有字辈传承的宗派。其实这86个字派都是由“五大教派”分化而成的,有的可能是同一道派师徒传承,但活动的区域不同的分支。比如混元派就有两支,字辈不相同;清徽派有七支,字辈也不相同。以张天师为始祖的正一派又派生出“正乙派”共九支,字辈也各不相同。清·嘉庆年间,娄近垣修《龙虎山志》,新定本宫字派“近远资元运……共60字”,说明在道教界所谓宗派之分,其实就是混乱的,正因如此,以后的许多小宗派,如“天心”、“随山”、“神霄”等,并未传承下去,其宗派也不复存在。

一、各宗字派
1、三山滴血字派
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志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冲汉通元韫,高宏鼎大罗,三山愈兴振,福海涌洪波。(原定40字)
清初,53代天师礼请苏州施道渊续增10字。“穹窿扬妙法,寰宇证仙都”。这10个字证明了神霄派完全融入了天师正一派。
三山滴血字派在武当山,将“三山”改为“武当”;也有传抄之误者,将“愈”写为“与”,将“福海”写“四海”,虽然只是小瑕疵,但有必要进行规范。

2、茅山《真人法脉》碑:
混靖希景 守汝玄志
宗道大天 得惟自尊
克崇祖德 光绍真应
师宝友嗣 永仁世昌
公存以敬 有子必承
能思继本 端拱一成

后又续四十八字,见于《续真人法脈》碑,即为:
元复其始,精清纯如
载启先觉,钦敬淡文
灏演精信,神涵湛持(时)
性定龙顺,念受明(敏)特(持)
懋嘉丙锡,福广春禔
云章缉叶,绪悉瑶芝
该派目前传承什么字派,与“三山滴血字派”的对应关系如何?不详。如有必要需实地调查。

3、南昌、西山净明派
天德高无量  照明自古今 
玄元闻见处  总合对贤心
道德宠清静  法源广大成 
东汉有章教  功果保忠祯
共40字,据说净明派目前传承已到:“法”字辈。净明派有一个与三山滴血字辈的对应关系,以:“清”字辈对应“大”字辈,依次类推:

大  罗  三  山  愈  兴  振
↓…↓  ↓  ↓  ↓  ↓  ↓
清  静  法  源  广  大  成…

4、阁皂山灵宝派
明代便完全融入到正一派。

5、武当山正一道派
称“玄武派”,其字派传承为:宣渊一道志,求德振常存,照应通玄理,微希大景成。目前已传到“理”字辈,与三山滴血派的对应关系。“通”字辈对应“大”字辈,“玄”字辈对应“罗”字辈。

二、字辈传承与授箓的关系
从理论上来讲,自三山滴血字辈出来以后,正一派各宗便不应该有各自的字辈,但从宋、元、明、清以来,各宗派仍然保留了各自的宗派。

如果各宗派自行传度,不按三山字辈,这也只能说是历史遗留,可以开展讨论。但如果是授箓,则必须是按三山字辈,因为自明朝以来,朝廷多次下诏,严禁私出符箓。如明天顺二年(1457),成化二年(1466),诏命宫观道士,务要各循礼法,如有私出符箓,一体治以重罪。“违者俱治以重罪不饶”。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
徐孙铭

一 、达摩禅之贡献

达摩禅对于早期中国禅宗建立的贡献,大体有三:

第一 ,以《楞伽经》和
“ 二人四行 ” 论为立宗之旨。 

《楞伽经》
以 “ 佛语心晶 ” 为篇名,
即以直指如来心地为宗旨。

苏轼《楞伽经后记》说: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先佛所说微妙第一真实了义,
故谓之佛语心晶。”

蒋之奇为苏拭书
《楞伽经》作序说: 
“ 昔达摩西来,
既已传心印于二祖,
且云吾有《楞伽经》四卷,

亦用付汝,
即是如来心地要门,
令诸众生开示悟人。

此亦佛与禅并传,
而玄与义俱付也。”

“ 佛与禅并传,
玄与义俱付 ”,

正是以
《楞伽》传宗的达摩禅之宗旨。

第二 ,以 “ 壁观 ” 为独特的修持法门。 

《景德传灯录》说:
达摩 “ 初居少林寺九年,为二祖说法,

只教曰:
外息诸缘,
内心无喘,
心如墙壁,
可以人道。”

这种
“ 面壁而坐,
终日默然,
人莫之测,
谓之壁观 ”,

即是达摩禅法之一大特色。

第三 ,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师徒口耳相传为传授方祛。 

“ 慧可种种说心性理道未契,
师只遮其非,
不为说无念心体。

慧可曰: 
‘ 我已息诸缘。’

师曰: 
‘ 莫不成断灭去否 ?’

曰: 
‘ 不成断灭。’

师曰: 
‘ 何以验之,
云不断灭 ?’

可曰: 
‘ 了了常知,
故言之不可及。’

师曰: 
‘ 此是诸佛所传心印,
更无疑也。’”
( 同上 )

这种师徒授受,
不依靠文字语言,
只凭自心 “ 了了常知 ” 的证悟,

就是达摩传宗的主要方法。

嵩山少林寺正以达摩祖师禅的诞生地为主要特色,

在中国禅宗史上写下最早、
且又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光辉一页。

二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异

达摩禅究竟

《般舟三昧经》的禅法有无联系?

笔者认为,
二者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且多相近、
相通之处。

《般舟三昧经》
又称
《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

异译为
《跋陂菩萨经》。

是阿弥陀经典中的最早文献, 
“ 净土三经 ” 的最早先驱。 

“ 般舟三昧 ”
作为禅定的一个法门,
主要讲在特定的时间内
( 七天七夜

九十天 )

经行不息,
除用食外,

步步声声念念唯在阿弥陀佛,
念佛而见十方现在佛站立面前。

这种以
《般舟三昧经》
为主要经典,

以口念阿弥陀佛而修禅定的法门,
即叫般舟三昧,
也可以叫念佛禅。

此经大约在公元1世纪前后左右编纂,
流行中土者,

前后有七个译本,
以支娄迦谶于后汉灵帝光和二年
( 179 )
10月8日于洛阳译出的
《般舟三昧经》
最有价值。

般舟三昧法门

达摩禅主要区别有三点:

第一 ,般舟三昧强调念佛而修禅定,

达摩禅则主张 “ 壁观 ” 而修定 

《般舟三昧经》说:
“ 是菩萨用是念佛故,
当得生阿弥陀佛国

…… 用念佛故得空三昧,
如是为念佛。”

以念佛作为
“ 得空三昧 ” 的助缘,
达到 “ 生阿弥陀佛国 ” 之目的。

而达摩禅则以 “ 壁观 ” 而修定,

即《景德传灯录》所载
“ 心如墙壁,
可以人道 ”。

达摩人嵩山少林寺,
终日面壁。

时人不解其意,
称其禅法为面壁婆罗门。

他通过 “ 凝住壁观 ”,
而悟凡圣等一、

与理冥符、
寂然无为,
证悟此心即佛。

虽然念佛三昧以念佛人定而见佛,

达摩禅以
‘‘ 壁观 ”
而悟自心是佛,

在根本目的上是一致的,

而悟人之途径则有区别。

第二 ,般舟三昧主张有相观想,

达摩禅主张 “ 四念处 ” 的无相观想   

《般舟三昧经》说:
“ 菩萨当作是念:
诸佛悉在前立,
当具足念诸佛端正,
悉欲逮见一一想

…… 复更作念:
佛亦不用心得,
亦不用身得,
亦不用心得佛,
亦不用色得佛。

何以故?

心者佛无心,
色者佛无色,
不用是心色,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念佛三昧必须从有相观想人手,
通过念佛观想诸佛立在面前,

见到诸佛妙相庄严,
同时又不执着于有相;

还说:
“ 一者自观身、
观他人身。

自观身、
观他人身者,
本无身;

二者自观痛痒,
观他人痛痒。

自观痛痒、
观他人痛痒者,
本无痛痒;

三者自观意、
观他人意。

自观意、
观他人意者,
本无意;

四者自观法、
观他人法。

自观法、
观他人法者,
本无法。”

这四种观法
( 观自身他人身、
自他痛痒、
自意他人意、
自法他人法 ),

即 “ 四念处 ”;

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

是以慧观的力量,
使心安住于道法上,
使正而不邪。

而达摩禅则注重
“ 四念处 ” 的无相观想,

尤其是通过会心、
悟心而求安心,

也就是 “ 觅心不可得 ”,

而悟无常、苦、无我、不净,
从而得到解脱。

第三 ,般舟三昧以见佛为最高境界,

达摩禅则以 “ 无所见 ” 为其精髓 

《般舟三昧经》说:

“ 菩萨如是持佛威神力,于三昧中立,

在所欲见何方佛,欲见即见。”

修此定而见佛是最高境界。

当然, 
《经》中也反复叮咛,
见佛也不应执着, 

“ 菩萨见佛不当着 ”。

而达摩禅更以
“ 无所见 ”
为见作为最高境界。 

《景德传灯录》载:
达摩 “ 欲西返天竺,

乃命门人曰: 
‘ 时将至矣,
汝等盍各言所得乎 ?’

时门人道副对曰: 
‘ 如我所见,
不执文字,
不离文字,
而为道用。’

师曰:
‘ 汝得吾皮。’

尼总持曰: 
‘ 我今所解,
如庆喜见阿佛国,
一见更不再见。’

师曰: 
‘ 汝得吾肉。’

道育曰: 
‘ 四大本空,
五阴非有,
而我见处,
无一法可得。’

师曰: 
‘ 汝得吾骨。’

最后慧可礼拜后依位而立。

师曰: 
‘ 汝得吾髓。’

乃顾慧可而告之曰: 
‘ 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
展转嘱累而至于我,

我今付汝,
汝当护持。’”

这个关于修禅境界对话的传说,

实际上把修祖师禅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对于文字不离不执;

第二层次,突破禅关而顿悟;

第三层次,无一法可得;

第四层次,会心微笑。

这显然是以
无所见、
无所得、
无所悟为顿悟的最高境界。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
在修禅定的途径和方法、

观想是否有相、

修定以什么境界为高这三个方面,

般舟三昧与达摩禅是有一定区别的。

正因为如此,

传为达摩所作的
《少室六门集》

第二《破相论》

即排斥称名念佛说: 
“ 诵之与念,
义理悬殊,
在口曰诵,
在心曰念。

…… 诵在口中,
即是音声之相,
执相求理,
终无是处。”

达摩之时念佛禅尚处于胚胎之中,

这不可能是达摩的思想,

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达摩禅与般舟三昧的差异,

它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三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同

然而,
从根本上讲达摩禅与般舟三昧
( 念佛禅 )
是一致的。

二者有不少相同、相通之处。

第一 ,达摩禅的 “ 理人 ”

念佛三昧的 “ 无所着 ” 之一致  “ 二人四行 ”,

被教内外公认为是达摩的正统思想。

其中二人的 “ 理人 ” 说:
“ 藉教悟宗,
深信众生同一真性,
客尘障故。

令舍伪归真,
凝住壁观,
无自无他,
凡圣等一,
坚住不移,
不随他教,
与道冥符,
寂然无为,
名理人也。”

达摩禅虽然不主张有相观想,
但也不排斥经教。

它借助经教,
通过一心专注地观想的
“ 凝住壁观 ”,

达到
“ 与道冥符,
寂然无为 ” 的境界,

这与般舟三昧
( 念佛禅 )
是殊途同归的。

般舟三昧虽然作 “ 有相观想 ”,
但经中反复强调不着于相: 

“ 菩萨见佛、
不当着,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当着。

何以故?

着者为烧身。

见佛但当念其功德,
当索摩诃衍。” 

“ 菩萨于三昧中不当有所着,
不着者疾得是三昧。”

之所以不应当执着于相,
是因为 “ 缘起性空 ” 之故:

“ 一切法本无所有,念有,因着;

无有,反言有,亦着。”

《佛印品》
第十六还连续以19个 “ 无 ” 的 “ 佛印 ” 来否定对于有相、有求的执着。 

“ 何等为佛印?

所识不当行,
无所念、
无所求、
无所想、
无所着、
无所愿、
无所向生、
无所适、
无所生、
无所有、
无所取、
无所顾、
无所往、
无所得、
无所有、
无所结、

所有尽、
所欲尽、

无所从生、
无所灭、
无所坏、
无所败,
道要道本是印中。”

可见,
达摩禅之
“ 寂然无为 ”

“ 理人 ”

与般舟三昧的
“ 无所着 ”
精神完全一致,

都是对观想的主体以及作为观想对象的客体之否定。

第二 ,达摩禅的“ 行人 ” 与般舟三昧 “ 修四事 ” 的一致性 

达摩 “ 二人四行 ” 论,
其中 “ 行人 ” 即 “ 四行 ”:

报冤行、
随缘行、
无所求行、
称法行。

报冤行,
又作报怨行,

即对于苦、穷、冤、害都能甘心忍受,无怨无悔。

随缘行,对于顺境、逆境、喜乐、得失,不喜不忧,随缘而行。

无所求行,
即舍弃一切,
无所执着,
包括舍弃自身,安心无为。

称法行,
即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自利利他。

这都是针对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等八苦而提出的修定解脱法门。

般舟三昧主张: 
“ 用念佛故得空三昧 ”, 

“ 持是行法故,
致三昧便得三昧,
现在诸佛悉在前立。”

又主张持 “ 四事 ” 疾得三昧: 
“ 菩萨有四事疾得是三昧。

何等为四?

一者不信余道;
二者断爱欲;
三者如法行;
四者无所贪生,
是为四。

菩萨疾得是三昧。”

这 “ 四事 ” 中, 
“ 如法行 ”
相当于达摩禅的 “ 称法行 ”;

“ 无所贪生 ”,
相当于
“ 无所求行 ”; 

“ 断爱欲 ”
相当于
“ 随缘行 ”; 

“ 不信余道 ” 以及 “
不自说身善,
亦不说他人恶,

若有骂者,
若有刑者,

亦不得恚,
亦不得恨,
亦不得懈 ”,

则与 “ 报怨行 ” 相近。

可见,
达摩
“ 四行 ”
与般舟三昧
“ 四事 ”
是大体一致,
非常相近的。

第三 ,达摩 “ 觅心了不可得 ”

般舟三昧
“ 是法无所有,本无 ” 相通 

何为佛性?(1)

何为佛性呢?我们用觉性来说清楚,一位修行人不认识觉性,不把觉性了解透彻,听法会忘记的,听了又记不住。我们听闻佛法为什么记不住?

因为他不理解!我们一问:“你懂吗?”“我懂了。”“你跟我讲讲?”“我还是记不住。”证明还是不懂,只有懂得运用觉性,明白以后会运用的人就是悟了、明白了,指的就是悟道了,其实是很容易悟道。只是我们不用心听,虽然听了,下课以后就东想西想,就没有把听课的时候,这些重要的部分做为忆念。

01

—我们这里讲一段历史,达摩是在公元500多年之时来到我们此土的,他对我们佛教的贡献比较大,达摩的时代其实是公元后的500多年,那佛陀的时代是公元前的600多年。公元前的600多年加上公元后的500多年,那是多少年?佛历都1100多年之久,才有达摩祖师的。

按传承达摩是排在第28代祖,佛陀的弟子排在第一代的是迦叶,第二代是阿难,第三代末田地,第四代商那和修,第五代是优波掘,其实叫优波掘多,印度话是带尾音的,就像我们说parami就是波罗蜜,印度话不这么说,paramita,它是带尾音的,“波罗蜜多”。“多”就是个尾音,不含任何意思的,就是到彼岸,最圆满的彼岸已就是佛陀,就是波罗蜜多,要应用什么?要应用般若。达摩祖师当时有一段话,是他的弟子与达摩的侄子——异见王的对话。

这一段话他说了觉性的,我们听听这一段话,听了以后还是觉得语言很好,缜密性应当是不错,可是应当不一定能听懂,反而我们的《阿含经》才把它说清楚的,它说的是觉性,也就是说的觉性。当时这个异见王问了很多的比丘,问很多佛教教中的四众弟子,都没有办法回答他的疑惑,他就开始毁坏寺庙,赶出家人还俗,正好遇到了婆罗提。婆罗提是达摩的弟子,就来阻止,因此有了这一段对话,因为婆罗提与异见王对话完以后,异见王就觉悟了,从此就护持佛法,证明婆罗提的功德很大,这段对话很重要,是专门说觉性的。

异见王问:“什么是佛?只要你今天把什么是佛告诉我,我听明白就继续护持,不然继续毁坏。”他是这样的一个思想,什么是佛?何者为佛?

婆罗提回答:“见性是佛!”就指的觉性,就是本自的觉性就是见性,见性是佛。

异见王接着问婆罗提:“你说见性是佛,你见性了吗?”

婆罗提回答:“我见佛性。”觉性跟佛性他已经合在一起了,我见佛性,就是我已经见到佛性了。

异见王接着问:“性在何处呀?在什么地方?”

婆罗提回答:“性在作用!”性是在起作用的,是时时在起作用的。

异见王就说:“是何作用我今不见?”到底是什么作用,我怎么不见呢?

婆罗提就回答:“王若作用,异见王假如说你都能起作用,都会用,那你何必问我,无有不是,处处都是。”意思就是说你异见王你不懂得用,体亦难现,它的力量就难以显现。证明就是说骑马找马,你本来就骑在马上,还要找马,骑牛找牛,你本身就有宝,你还要找宝,宝就在你身上,还要找宝,只是你不认识而已。

异见王接着问:“若当用时,几处出现?”他好像明白一点点了,意思就是说打你一拳你是觉知的,这就是觉性,放点盐到口里面,你就感觉到是咸的嘛。

他好像是明白这个道理了,是明白这个觉性是在当下,只是他没有体会过,他没有去冷静地认知过,不用去找的意思。他就明白了一点点。

异见王接着问:“假若当下起作用的时候,几处出现,在几处呀?”

婆罗提回答:“若出现时,当有其八”,就是有八处,八个地方在出现。

“在胎为身”,在胎的时候,一开始这个觉性就没离开过,在胎就是胎生,住胎这一段,哪怕是出胎,一般凡夫之人是混沌的。难道就没感觉吗?还是有感觉的,只是从当时到现在,我们都忘记掉了,觉性是时时,是暖识寿,那怕住胎、出生、深度睡眠都是在的,它从来就没离开过的,不用找,所以在胎为身叫胎生。

“处事为人”,我们跟人在沟通、协调,见面都说这是某某人,这是处事之道,就名为一个人,处事为人,这时候你时时都是我感觉的,我觉的是这样的,我觉的你会这么说,叫处事为人。这个人是错的,这个人是对的,我们这样去分辨叫处事为人。这人很坏,这人很善良,这人很孝顺,我们处事为人,这么来分辨的。

“在眼曰见”,在眼,我们看到的时候,说看到、看到,我看到了。你感觉如何?我感觉到了,他是一个人,我感觉它是一座山,都有觉性的,觉性都没离开过的,在眼的时候,曰见。

“在耳曰闻”,我听到了。

“在鼻辨香”,在鼻根的时候辨香。

“在口谈论”……你离不开觉性的,你离不开感知的。

“在手执捉”,执,就是手抓住了,抓取什么事物,抓取什么资具的意思,在手去拿、去执,手执火炬,就是拿的意思。捉,把它捉住的意思,在手执捉。

“在足奔跑”,我的脚很累,我的脚跑的很疼,在足的时候你就会注意,伸脚、提足、踏足都是有感觉的,在足是奔跑或者是行走,或者是在运奔(运行奔走)。

“所谓遍现俱该沙界”。遍,就是我们有时想的很开,心胸很开朗的时候,什么都可以,就指的都很欢喜,欢喜的时候心很开朗,他的心很宽大、很广大,他的包容心、布施都可以,一旦他恨一个人就不可以。遍,心就指他的这个觉性遍现的时候,就具足了遍法界的意思,心宽的时候,只要觉性你了知的时候,你知道、你明白的时候,就可以原谅别人、包容别人,遍至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度众生是无量的,,就叫我们的觉性,遍现的时候“俱该沙界”。

“收摄是在一微尘”。收摄时候、专注的时候就好像能够专注到小小的一个小范围,一微尘、一点上,收摄是在一微尘之中。认识者,清楚地如实知之,这个识者就知道是佛性了,佛性是无处不在,觉性是时时都在,它是不用修的。 https://t.cn/R2WxlG9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亦生亦世)寸寸相思】 一念起,天涯咫尺;一念灭,咫尺天涯 一念花开,一念花落,这山长水远的人世,终究是要自己走下去。 一念繁华一念灰,一念成悦,处处繁华
  • #北海# 【高手切磋,精彩!】 2月27日,2021年“全民健身·健康北海”体育系列活动之“南珠宫杯”智慧北海棋类比赛在北海南珠宫酒店举行,众多国内职业棋手与
  • 是真的爽! 刷到了图一图二看到了很爽了但是我还是感觉会不会有那么一点点点点的夸张然后就紧接着刷到了这样一位正儿八经的路人[嘻嘻][嘻嘻]超/话/微//博都没关注
  • 执子之手,共度此生——曾经以为所有的爱情都一定要惊天动地;曾经以为每个人的爱情都一定要轰轰烈烈;曾经以为所有的爱情都有花前月下,海誓山盟;曾经无限向往九千九百九
  • 肖战正直善良 肖战低调谦虚 肖战脚踏实地 肖战勇往直前 肖战又高又帅 肖战唱歌好听 肖战作品好看 肖战演技好 支持肖战代言 支持肖战影视综艺 斗
  • #读书[超话]# 2021年读书笔记 书名:《冬之旅》 作者: 万方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阅读完成时间: 02/19/2021 阅读指数:
  • 大家说的命越算越薄也是一样的,在人的心理上,是什么样的结果导致了什么样的过程。 所以传统玄学大致是经验和统计的总结,他对人是下结论式的,很多书上都写因为你的八
  • 今天下午和晚上的一些事及感想 1 搬行李到三楼 往里走的时候的画面 看着这个走廊和尽头 就好像平行世界的入口一样(bushi 突然就觉得有点儿好看就拍下来了 然
  • 以前一直没看过唐嫣的综艺,看了王牌才知道她是这么一个爱笑开朗的女孩。[思考] 王牌第六季第六期,不论是你划我猜,还是听歌说名,唐嫣都表现的特别活泼开朗,几乎每时
  • 『正畸案例』分享自@正畸界的小仙女 (是牙齿矫正5年工作经验,专业推荐美学正畸医生的博主)#北京牙齿矫正# 拍照从来不敢张大嘴巴露出牙,挣扎了很久还是选
  • 甜啦啦奶茶加盟店的产品有好的口感,给您不同的茶艺体验,奶茶以其浓郁的口感和丰富的品种。饮品受到顾客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甜啦啦奶茶不仅是
  • #宇宙真理[超话]#欲望最可怕 有一个人问一个禅师:“师父,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是什么?”这个法师告诉他说:“最可怕的那就是欲望。”“啊?欲望最可怕?!不是死最
  • 人倒霉的时候真的是干什么都会倒霉,发生什么事都不奇怪,喝凉水都会塞牙我信了[裂开]最近一连串的倒霉我也是服了,但是这个坏事呢还没有坏到顶儿,人家当事人也很宽容,
  • #彭冠英[超话]#pgy#彭冠英逆光者# [抱抱]#彭冠英婚姻的两种猜想# 【快转,快转拉黑❗️】 [自修•壁纸]—对比[羞嗒嗒] 初学p图提提建议方便改
  • #可是它只是一只小狐狸# 正准备睡,叩叩叩,门被敲响了。 谁啊? 开门一看,不等看清那物长相,黑影一闪,一把黑洞洞的枪已经指在了我脑门上。 好汉饶命!我举起手。
  • #海淀知事# 【为疫苗接种保驾护航,青年志愿者来助力】近日,曙光街道团工委携手区域化团建单位大唐环保科技研究院,开展“青春战疫”协助疫苗接种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现
  • 南部社区警务队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警务助理作用,及时排查化解辖区内矛盾纠纷,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解决烦心事、揪心事。 近日,小围寨辖区沙井街
  • #财经#【瑟瑟发抖!男子睡前玩手机胸以下瘫痪】成都40岁的王先生每天主要是站立工作,下班后睡前都会在床上侧卧着看2-3小时的手机。前几天他胸部以下突然没了知觉,
  • #易烊千玺电影世间有她##易烊千玺送你一朵小红花# 见 证 一滴眼泪の形成 一滴眼泪の落下 @TFBOYS-易烊千玺 4.30 电影《世间有她》易烊千玺
  • #黄金台[超话]##君有疾否[超话]##寅周[超话]##戏精宿舍[超话]##小蘑菇一十四洲[超话]##鼠苑[超话]##纸飞机[超话]##落不下[超话]# 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