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稱念藥王藥上二菩薩名號功德

一、佛語寶積:未來眾生具五因緣,得聞藥王藥上二菩薩名。何謂為五?

一者慈心不殺,具佛禁戒,威儀不缺。

二者孝養父母,行世十善。

三者身心安寂,繫念不亂。

四者聞方等經,心不驚疑,不沒不退。

五者信佛不滅,於第一義,心如流水,念念不絕。

二、佛告寶積:若有眾生,具此五緣,生生之處,常得聞此二菩薩名,及聞十方諸佛菩薩名,聞方等經,心無疑慮。以得聞此二菩薩名,威神力故,生生之處,五百阿僧祇劫不墮惡道。

三、藥王菩薩承佛威神即說咒曰:

阿目佉 摩訶目佉 痤隸 摩訶痤隸 柁翅 摩訶柁翅
嘗求利 摩訶嘗求利 烏摩致 摩訶烏摩致柁翅柁翅
摩訶柁翅 兜帝兜帝 摩訶兜帝 阿偷阿偷 摩訶阿偷
樓遮迦 摩訶樓遮迦 陀賒寐摩訶陀賒寐 多兜多兜
摩訶多兜 迦留尼迦 陀奢羅莎呵 阿竹丘阿竹丘 摩瞪祇 波登雌 遮梯 遮樓迦梯 佛馱遮犁 迦留尼迦 莎呵

四、佛滅度後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聞此咒者、誦此咒者、持此咒者,淨諸業障、報障、煩惱障,速得除滅。

五、於現在身修諸三昧,念念之中見佛色身,終不忘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六、若夜叉、若富單那、若羅剎、鳩槃茶、若吉遮、若毘舍闍、噉人精氣一切惡鬼,能侵害者無有是處。命欲終時,十方諸佛皆悉來迎,隨意往生他方淨國。

七、爾時藥上菩薩亦於佛前而說咒曰:降煩惱海灌頂陀羅尼

難那牟 浮致浮 留浮丘留浮丘迦留尼迦
蠡牟蠡牟迦留尼迦 鞞梯鞞梯 迦留尼迦 阿毘梯他
阿便他阿便他 迦留尼迦 珊遮羅莎呵

八、此陀羅尼咒三世諸佛之所宣說,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聞此咒者、誦此咒者、持此咒者,得十功德利。何等為十?

一者,此咒威神力故。殺生之罪疾得清淨。

二者,毀禁惡名皆悉除滅。

三者,人若非人不得其便。

四者,凡所誦念憶持不忘,猶如阿難。

五者,釋梵護世諸天所敬。

六者,國王大臣之所敬重。

七者,九十五種諸邪論師不能屈伏。

八者,心遊禪定不樂世樂。

九者,十方諸佛及諸菩薩之所護念。及諸聲聞皆來諮受。

十者,臨命終時淨除業障,十方諸佛放金色光,皆來迎接為說妙法,隨意往生清淨佛國。

九、佛告阿難:佛滅度後若有四眾能如是觀藥王菩薩者、能持藥王菩薩名者,除卻八十萬劫生死之罪;若能稱是藥王菩薩名字,一心禮拜不遇禍對,終不橫死。

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餘一切眾生,得聞是五十三佛名者,是人於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不墮惡道。

十一、若復有人能稱是五十三佛名者,生生之處常得值遇十方諸佛。

十二、若復有人能至心敬禮五十三佛者,除滅四重五逆及謗方等皆悉清淨,以是諸佛本誓願故,於念念中即得除滅如上諸罪。

十三、尸棄如來、毘舍浮如來、拘留孫如來、拘那含牟尼如來、迦葉如來,亦讚是五十三佛名,亦復讚歎善男子善女人,能聞是五十三佛名者、能稱名者、能敬禮者,除滅罪障如上所說。

十四、若有眾生欲得除滅四重禁罪、欲得懺悔五逆十惡、欲得除滅無根謗法極重之罪,當勤誦上藥王藥上二菩薩咒,亦當敬禮上十方佛。

十五、復當敬禮過去七佛,復當敬禮五十三佛,亦當敬禮賢劫千佛,復當敬禮三十五佛,然後遍禮十方無量一切諸佛。

十六、藥王藥上二菩薩者乃是過去、現在、未來諸佛世尊灌頂法子。若有眾生聞此二菩薩名者,永度苦海不墮生死,恒得值遇諸佛菩薩,何況具足如說修行。

十七、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二菩薩所說神咒,若觀此二菩薩身相者,於現在世必得見藥王藥上及見於我賢劫千佛,於未來世見無數佛,一一世尊為其說法,生淨佛土其心堅固,終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十八、佛告大眾:佛滅度後若有眾生繫念思惟觀藥王菩薩者,當作五想:

一者,繫念數息想;
二者,安定心想;
三者,不出息想;
四者,念實相想;
五者,安住三昧想。

十九、佛告彌勒: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修此五想者,於一念中即便得見藥王菩薩。是藥王菩薩身長十二由旬,隨應眾生或十八丈或現八尺,身紫金色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如佛無異。

廿十、佛告彌勒:我滅度後若天、若神、若龍,若比丘、比丘尼、若優婆塞、若優婆夷,若欲見藥王菩薩、欲念藥王菩薩者,當修二種清淨之行。
一者:發菩提心,具菩薩戒威儀不缺,以得具足菩薩戒故,十方世界諸菩薩伴,一時來集住其人前,藥王菩薩為其和上,藥王菩薩為於行者,即說百千萬億旋陀羅尼門,以得聞此陀羅尼故,超越九十億劫生死之罪,應時即得無生法忍。
二者:佛滅度後一切凡夫具煩惱縛,若有欲見藥王菩薩,當修四法:

1、慈心不殺不犯十惡,常念大乘心不忘失,勤修精進如救頭然。

2、於師父母四事供養,蘇燈、油燈、須曼那華油燈,及竹木火以為照明。復以蘇燈、油燈、須曼那華油燈及諸照明,以供養佛及法、僧寶并說法者。

3、深修禪定樂遠離行,常樂塚間樹下阿練若處,獨處閑靜勤修甚深十二頭陀。

4、於身命財一切放捨不生戀著。

廿一、行此法者念念之中,得見藥王菩薩為其說法,或於夢中見藥王菩薩授其法藥。

廿二、寤已尋自憶識過去無量百生、千生宿命之事心大歡喜,即應入塔觀像禮拜,於像前得觀佛三昧海,及見無量諸菩薩眾,唯見藥王菩薩為其說法。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客厅:客餐厅和西厨南北通透,中间设计了一个玄关挂画,划分区域的同时又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入户走廊:入户左手边设鞋柜,右手边做设备间,满足客户对入户空间的功能需求,
  • 最近几年倒是出了一个浑身肌肉的所谓的韩国最后一个男人马东锡,背后,就是国运不再的心酸与愤懑;日本,早就没有国际明星了;毛熊还是世界两极的时候,作家,音乐家,舞蹈
  • ”哈哈哈哈哈哈哈[允悲][允悲]我说,“你也不在我家,我也要打你屁股。我问她在哪儿,她也回“我在自己家”哈哈哈哈。
  • 缘虽散,你虽远,爱的执念却还深深铭刻在我心间,与你相逢一场,为你情牵一生,始终相信,今世红尘,你来这人间一趟,只是为了与老爸邂逅这一世,真的好想你,好想好想你,
  •   投入: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2020年9月17日,全市首个智能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在我县建成投产。  创新:   培育科技创新主体
  • 农村家庭,没有底子,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自己没日没夜的干出来的。via 知乎~匿名#国家公务员考试[超话]##省考##公务员考试#听完文明史真的感觉自己在历史的长
  • 因此,语言服务是未来的发展方向,Day Translations天天翻译列出了以下原因: 1. 通过语言服务克服国际语言障碍 2. 拥有符合文化的沟通能
  • #庐山天下悠 奇观三叠泉# 盛夏热浪滚滚,最理想的做法是找一个清凉的地方避避暑。来翠峰山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灵秀】盛夏清晨,来一场忙中消闲的避暑乘凉吧!
  • 关于何,的分手,他们两人和他们的家人都守口如瓶,但根据网友的猜测,这多半是因为何猷君风情。情侣之间所拥有的戒指、合照更是频频晒出,并且在不久之后,何猷君还带着女
  • 最近一直坚持做这个舌头位置的纠正,似乎慢慢有点起色了,之前怕突嘴,都有刻意的把下排牙往后缩,不知道是不是也有这个原因导致后缩严重咸宁玻尿酸填充下巴能维持多长时间
  • 我爸妈都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啦,他们虽说养老金都不少,可我怎么能忍心要父母的钱呢,现在我住到父母家里已经快十天了,别说是老孙的人影居然连个电话都不给我打,这样绝情
  • 回望戛纳经典时刻,白色印象让人无法忘怀,不管放在谁身上也可以毫无违和感呢。#任嘉伦[超话]# rjl#任嘉伦陆炎# rjl#任嘉伦祁连山# rjl#任嘉伦etr
  • 新歌《思念的雪静悄悄》依然是一个凄美伤感的爱情故事;依然是一首伤感虐心的催泪情歌;依然是一首听了心痛心碎落泪的伤感情歌;感觉是《我是你的格桑花》的第三篇——你是
  • #流感病毒[超话]#“甲型流感”来势汹汹,初步辨认自己是否中招,要看这三点 六月以来,“龙舟水”来势汹汹,连日的下雨,湿度,温度的影响,使广州在6月进入流感流
  • 我们试想,如果职场中每一个人都是“高自我监控者”为了控制大家的印象,释放出的信息都是非常正面、积极、美好的,那不就变成了“朋友圈”了吗?“原则政治”则相反,如果
  • #临沂又一革命遗址揭牌#【临沂又一革命遗址揭牌】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6月27日,坊坞伏击战遗址在河东区举行揭牌仪式。#临沂又一革命遗址揭牌#【临沂又一
  • 夜深沉 ,白天忙了一天,晚上又接着守灵,儿子实在困了,上眼皮总耷拉下来怎么都睁不开,儿子头一低沉沉睡去。糟糕的是儿子尿急,从房间到公共厕所得经过一条长廊
  • 【王俊凯 wjk 王俊凯粉丝正能量 王俊凯粉丝公益 王俊凯控场王 三字带货 】【三字 帅】【三字 好听】【三字 情商高】【三字 live实力】【三字 圈粉】
  • 【欧元区6月通胀率飙升至创纪录的8.6%】Le taux d'inflation dans la zone euro a fait un bond et att
  • 8、没能遇见你,小裙子都觉得怀才不遇。8、没能遇见你,小裙子都觉得怀才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