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超话]#轉發法鼓山傳燈院
「無我」是要放下主觀,不計較自我的價值,但隨因緣的運作。如此,我們自然就會捨己從人,不堅持自我的立場,但求有利於他人;不會考慮自我的安危,但願有助於他人。最後,就可以達到賓主皆無的無我境界。

我們可以念佛、禪坐及修定,使我們的心理愈來愈平衡,愈來愈平靜,愈能省思及意識到自我存在的價值。一個沒有修行的人,往往不知其存在意義為何,會充滿煩惱及憂慮;而一個有修行的人,一有煩惱憂慮的念頭時,就會去尋找煩惱的根源並進而對治、化解它。
----------------------------------------------------------
摘錄自《禪門》自私與無我(下)
文/聖嚴法師 圖/Joyce Yang

五、從「有我」到「無我」

既然我們知道自私的層次意義並非都是不好的,接下來我們要談從有我到無我的修行境界。首先要探討的是,自私的我究竟是由什麼所構成的?除了剛才講過的「五蘊」之外,構成自私的我主要有二個條件:一個是「因果」,一個是「因緣」。

什麼是「因果」呢?它表示自私的我是由因果的時間前後所構成的,現在的我是過去的繼續,未來的我是現在的延伸,凡有行為的因,便有事實的果。但是,有因未必有果,有果必有其因,所以,因果便是自我。是以,肉體價值的自我,屬於身體及身體之所有物,而觀念價值的自我,則是思想及思想的內容。

而什麼是「因緣」呢?它表示自私的我是由因緣的空間聚散所構成的。肉體的自我是由地、水、火、風等四大元素所構成,因為這四大元素不斷地此消彼長、新陳代謝,所以有生存的自我。而心理的自我則是由貪瞋癡慢及喜怒哀樂等的心理反映所構成,因為心理的念頭起伏不已,所以產生了生命的自我。

因此,眾生都是平等的。由五蘊假合的生理、心理的種種因素聚集的自私的我,是隨時都可以改變的。離開時空的移動,根本沒有自我,更不會有自私之存在。

那麼,難道自私的我一定是不好的嗎?其實也未必如此。當然,如果自私自利而不顧及相關的全體大眾,那自然是不好的,它的結果往往是害人害己。然而,如果自私自利而不傷害他人的話,那便不算是不好,甚至我們可以說他是好人呢!自私的目的如果是為了利益他人、自利他利,這樣的人應該可以說是善人。舉例而言,佛教徒先自我進修,再奉獻自身,為了自己成佛道,先去聽聞佛法、淨化身心,然後再以所知所學,教導他人,救濟眾生,像這樣的「自私」有什麼不好呢?

六、放下主觀,隨緣運作

從自私到無我是人生修行的境界。那麼,什麼是「無我」呢?所謂「無我」是要放下主觀,不計較自我的價值,但隨因緣的運作。如此,我們自然就會捨己從人,不堅持自我的立場,但求有利於他人;不會考慮自我的安危,但願有助於他人。最後,就可以達到賓主皆無的無我境界。

《金剛經》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就是無我的境界。所謂的我相,就是自我意識的存在,而人相是對象意識的存在,至於眾生相,則是指意識到自我及許多對象的存在,而所謂的「壽者相」就是指主觀的我以及客觀的所有其他眾生的活動,他們在時間的關係上持續不斷地活動。

因此,「無我」就是沒有主觀的我,也沒有客觀的對象,既沒有你我、眾生的空間,也沒有壽者的時間。推究此理,佛度一切眾生,乃是眾生自度,佛卻未度任何眾生。既然無我了,哪會有什麼我相、人相、你度我、我度你?

從自私到無我,並非一蹴可幾,很多人天天講「無我、無我」,然而,他們的我執自私卻是最深的。因此要達到無我的修行境界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七、省思自我,消融自我

首先,我們要發現自私的我並認清自私的我。如果我們能經常自我反省,就會逐漸發現及認清自私的我。而在自我省思的方法上,我們可以念佛、禪坐及修定,使我們的心理愈來愈平衡,愈來愈平靜。當我們的心愈趨穩定平靜的時候,我們就愈能省思及意識到自我存在的價值。一個沒有修行的人,往往不知其存在意義為何,所以會充滿了煩惱及憂慮;而一個有修行的人,當他一有煩惱憂慮的念頭時,他就會去尋找煩惱的根源並進而對治、化解它。經由這樣的步驟,一個修行者將更能了解到自私的我,並認清自私的意涵。

其次,我們必須要化解、消融自私的我。就好像是在一個大水缸裡,原本它的水是很混濁的,然而,經過一再地沉澱及滌清過濾之後,就愈來愈清澈。這裡滌清過濾的過程,就是發現並認清自私的我之後,所要做的第二步工夫。

當然,一般人是很難了解無我的意義的。我們可以這樣比喻,所謂的無我就是讓自私的、煩惱的我沉澱,進而提昇慈悲、智慧的我,而這個智慧、慈悲的我就是「無我」。智慧的我將不會有煩惱,慈悲的我將一切奉獻給眾生而不求回報,而這正是我們學佛的目的。

從自私到無我,我們將會活得更有智慧、更有慈悲心,若得無我智慧,心不生煩惱,慈悲的我,奉獻一切而不求回饋,這就是佛的最高目的「悲智雙運」。無我的展現,將帶給人生更大的幸福及更多的喜樂,它是我們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

如是三障,其体是何?
--------略谈三障

薄伽梵说:重障有三,谓业障、烦恼障、异熟障。这句话是说:佛说了,重的障碍有三种即业障、烦恼障、异熟障。人活在世上,所遭受到的一切灾难困苦,心内各种各样的无名烦恼,都是由三障带来的。没解脱的众生均在三障中。这些障碍我们得解脱道成佛,障碍修菩萨道,障碍成佛之道。障碍智慧和慈悲心,也障碍禅定,顺缘具足、障碍消除,就能够成就。只有破了三障,才能度一切苦厄。

如是三障,其体是何?颂曰:三障无间业,及数行烦恼,并一切恶趣,北洲无想天。论曰:言无间业者,谓五无间业。 一者害母,二者杀父,三者害阿罗汉,四者破和合僧,五者出佛身血,如是五种名为业障。造了这五种业是要到无间地狱去受苦的,重业先牵,五逆甚重,能遮止其他业先成熟。一个人六根健全,如果犯下五逆罪,纵然信佛修行也不能证果。一个没有造五无间业的人证果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更何况造无间业的人。每个人都免不了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阻力、挫折。生活在社会上的任何人,包括出家人,都是要做事的。出家人要修道、助道、弘法利生。在家人要工作。因此,无论你做什么,只要对大众有利,就要尽心尽力,好好地做,尽量把事办好、办圆满,这就是善。反之,如果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事情没办好,还出了错误,甚至做损人利己的事,则是恶。所谓人道者,就是过去世做了善事,也做了恶事,善恶混杂。因为他贪嗔痴俱全,只是份量少些,所以他因中有善有恶,以致于办事时,不免会碰到棘手的问题,这就是业障。

因有前面的报障、业障存在,人在立身处世时,就难免有不如意、不顺心的时候。一旦不能称心如意,就妄想纷飞、胡思乱想、烦恼丛生、苦不堪言,这就是烦恼障。烦恼障者,谓猛利烦恼、长时烦恼。由此烦恼于现法中,以其种种净行所缘,不能令净,是名烦恼障。烦恼障:即是第二类的三障,亦即贪欲、嗔恚、不正见。唯识中所说的烦恼有六种根本烦恼,现在说明如下:根本烦恼分为贪、嗔、痴(不正见)、无漏的空慧相应,才能够消除贪嗔痴等的烦恼诸毒。何谓无漏呢?是无着、无染的空慧,是从缘起法而知道一切法,自性本空,一切法因缘起因缘灭,本身的自性本是空的,谛观一切法自性空,实证一切法自性空,修行但为除执,不期待世间果报回馈。修有为的无漏功德,不求回报,没有条件,没有希求。一切是缘起而自性空,修持戒定慧的目的,便是实证无漏的空慧,本身功德也是自性空。了解这个道理,则修一切法门均能断烦恼。因此从听闻缘起性空的佛法,而能深信不疑,则可以断见惑烦恼,修持戒定慧三无漏学,则渐渐能伏能断思惑烦恼了。

然后下边还有,“全三恶趣、人趣北洲,及无想天,名异熟障。”这是说三恶趣全部的生命,都是“异熟障”。“异熟”,就是身体或者说生命形态。它的这种身体、生命形态,导致它无法修道,不能够听闻佛法,不能够修学佛法,没办法解脱,没有解脱的机会。异熟障者:谓若生处,圣道依彼不生不长,于是生处异熟果生。异熟障就是受生的地方对于修行造成障碍。受生的地方、得果报的地方,或者在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里面得果报,或者到长寿天,到北俱卢州去。或有生处,圣道依彼虽得生长;而于其中异熟果生,聋呆愚钝,盲瞽瘖哑,以手代言,无有力能解了善说恶说法义。是名异熟障。这是“根有缺”。受生的地方,有佛法可为依止,在这地方得到受生的时候,这个人是“聋”,耳朵听不见声音;“呆”,就是愚钝。“盲瞽瘖哑”:聋呆愚钝是说耳识和意识,“盲”:眼睛盲;“瞽”:形容眼睛像瞽似的,目失明,也不能看见东西了;“瘖哑”:是舌根有问题,不能说话;“以手代言”:要用手的动作代表言语。“无有力能解了善说恶说法义”:这是意识愚钝,表示第六意识没有力量、没有智慧鉴别善说的法义,恶说的法义。这样子的果报体,纵使生存在有佛法的地方,也不能修行圣道。

惟愿大众三障诸烦恼都消除,得到真实的智慧,一切的罪障悉消除,生生世世常行菩萨道。

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有言:“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可见净土法门,能否往生西方,关键在于是否有真信切愿。印光大师也说:“念佛法门,以信愿为先锋,若无真信切愿,勿道不相应不能往生,即相应亦不能决定往生。一心不乱,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有真信切愿,未得相应,亦可往生,况已相应乎。”信愿行三者,是西方净土之生因,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三资粮。“盖净土法门,不出信、行、愿三。”这三者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对净土三资粮,净土宗历代祖师大德多有开示、说明,多位祖师留下著作造福后世、当今。如十一祖省庵大师写《劝发菩提心文》,作《西方发愿文注》,著《涅槃会发愿文》。其净土思想中立愿指向明确,发愿理论丰富。省庵大师把发愿作为修学净土法门的第一要务,认为立愿是具该信、行的资粮枢纽,彰显、重视立愿的重要性。

一、发愿的重要性

净土三资粮中,发愿是生信之后的必然步骤。对西方净土要有信有仰,信者相信也,仰者乐求也,也就是欣然愿往生到净土。愿就是心愿,是从自己内心发心立愿,是发自肺腑的誓愿。净土法门的修行重在立愿,愿是净土得生与否的关键,如蕅益大师所言:“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又云:“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

省庵大师秉承净土法门有关发愿的思想理论,对净土立愿的重要性给予多次论证、说明和劝导。他在《劝发菩提心文》中殷殷嘱托道:“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修学佛法之入门要道,不在他处,首在发菩提心。佛法修行最紧急的要事,首先是立愿,行无愿不成,无愿必至退转。发心立愿,是佛法修行的根本,是上求下化的必然条件。如果不能发平等慈悲的广大之心,立下坚固不退之愿,则纵使经历尘点劫数,依然不能了脱生死,还在六道轮回。所谓的修行,只是徒劳。《华严经》上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有一菩萨,往昔遇佛,发菩提心。后在世间修行,将前所发菩提心忘失,结果所修无论世间善,还是出世间善,都成了魔业。忘失菩提心尚如此,何况未发?所谓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发愿是修行不可缓之事,欲修学佛法必先立愿。普贤菩萨发十大愿王,观音菩萨发十二大愿,阿弥陀佛因地所发四十八愿等等,都是后世修学的模范,也昭示了修行以立愿为本的道理。

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开示:“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虚空非大,心王为大;金刚非坚,愿力最坚。大众诚能不弃我语,则菩提眷属,从此联姻,莲社宗盟自今缔好。所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正觉,则安知未来三十二相,百福庄严,不从今日发心立愿而始也。”不要认为一念轻微,虚愿无益。能发一念西方愿,即播将来净土种。依真心修行,心真则事也真实;依大愿精进,愿广则行深。世间至大者无非虚空,然而与心想比,虚空非大,还是心为大。此心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包太虚,周沙界。世间至坚者无非金刚,然而与愿力相比,金刚非坚,还是愿力最坚。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为此苦,退失西方愿。与会大众,近日结成莲社,发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正觉,那么我们未来成就果觉圆满三十二相,百福庄严,就是以今天的发愿为起点。净土十祖行策大师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说:“然选佛场开,是处可入。无论深山净刹世路风尘,要须心作南车,愿为前导,苟所向不乖。”往生西方净土,必须以发心立愿为导向。否则,就会发生方向性的错误。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列举了十大愿王的神妙德能,描述其在行者临命终时所显发的力用。经云:“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经文描述了一个临终者,哪怕是国王这样的世间最至尊至贵的人,在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他的大臣辅相、象马车乘以及一切珍宝财物、妻妾奴婢、尊贵荣誉等等有形的和无相的一切,都不能随他而去。十大愿王内含了引导行人往生西方之功德,在临命终时,显发无作妙用,引导行人往生西方。以此类推,我们净业行人平时立愿往生西方,精进修行,是植愿力之因,而临命终时乘愿往生极乐,即是兑现愿力之殊胜果报。

所以说,信愿行净土三资粮中,愿起着决定性作用。省庵大师在《劝修净土诗》的序言中说:“有行无愿,终不往生。”没有生到西方净土的愿力,纵使念佛念得一心不乱,也不会生到西方。在《西方发愿文注》中,省庵大师论述了信愿行净土三资粮的关系:“又愿之一字,具该信、行。信则自、他、因、果、事、理不虚(信得自心是佛,他人亦然。念佛为因,往生作佛为果实也。西方是事,唯心本性是理。一一真实,故云不虚) 。行则专事持名, 不杂不散。愿则心心好乐,念念希求。如此三事,缺一不可。有信、行而无愿者有矣,未有有愿而无信、行者也。”

净土法门的发愿,本身就包含了信、行。信即蕅益大师所说的深信自、他、因、果、事、理都真实不虚(即相信自心本来是佛,别人也如此。相信念佛为因,必会成就往生净土和最终成佛的果报。相信事相上的西方极乐世界真实存在,而理体上的西方极乐世界为自心所具、所现。这些一一都是真实的,因此说不虚)。行则是专一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不杂不散。愿则是心里时时都怀着喜乐,念念都期盼往生。信、愿、行三者缺一不可。有的人对西方净土有信有行,但仍可能不愿往生。但是,已发下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誓愿,却仍然对净土无信,并没有念佛的行持,这样的事是没有的。

省庵大师作有一首论述净土信愿行三资粮的诗,诗中写道:“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信根先向心田种,行足还加愿力坚。路乏资粮终不到(有信愿无行),马无缰御孰能前(有信行无愿) 。但将三事为符契, 携手同登九品莲。”有信愿无念佛的行持,往生不了西方净土。有信有行却没有往生的誓愿,这就像马没有缰绳而不能驾驭前行一样,是不能生到西方净土的。

有人对往生净土需要发愿心有疑问,省庵大师在《西方发愿文注》中作了假设性的问答,对发愿的疑问进行了解疑答惑:“又问:为善生天,作恶入地狱,本不发愿。念佛往生,亦复如是,何须待愿而后生耶?答:三界因果,随业所感,固不待愿而成。求生西方,出世正因,若无大愿要期,纵然念佛,决不成就。譬如牛行熟路,虽无御者,亦知归宿。如行生路,决无趋向,必须御者手执绳头,复加鞭策,然后方行。众生心性如牛,三界如熟路,西方如生路,愿如御者,信如手,念似绳头,誓如鞭策。往生如行路,无愿不生,如牛无御。故必以发愿为要也。”

有人问道:行善者生天,作恶者堕入地狱,并不需要发愿。念佛往生,也应如此,何必非要发愿后才能往生呢?省庵大师解释道:三界内的因果报应,都是随众生各自的业力所感,自然不用发愿便会如此。求生西方净土乃是横超三界、出离生死的出世间大事因缘,如果不发大愿激励、约束自己,纵然念佛,也决不可能成功。譬如牛在熟路上,虽然无人驾御,也能回家。如若在陌生的路上,它肯定会搞不清方向,必须由御者手执缰绳,再加以鞭策,然后才能前行。众生的心性如牛,三界如熟路,西方净土如生路,愿如御者,信如手,念佛如缰绳,四弘誓如鞭策。往生西方净土犹如行路,无愿便不能往生,就像牛无人驾御不能前行一样。所以往生净土的事业,必须用发愿来激励自己、约束自己、引导自己。

省庵大师“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广则行深”、“有行无愿,终不往生”、“愿之一字,具该信、行”、“未有有愿而无信行者”、“往生如行路,无愿不生”、净土法门“以发愿为要”等有关净土立愿的观点,既继承了以前净土祖师大德有关净土立愿的思想,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更把立愿摆到了修学净土法门的首要位置,作为念佛行持的动力源泉,具该信、行的资粮枢纽,成办往生事业的第一要务,充分彰显了立愿的重要性和在往生西方净土中的关键作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赵本山还以为对方没听清楚,又重复了一遍“这可是春晚的舞台”。”赵本山还以为对方没听清楚,又重复了一遍“这可是春晚的舞台”。
  • 正一傻仔,呢個世界99%嘅人係註定要輸㗎,睇個奧運都知啦,淨係憑努力就攞到金牌?呢啲片段對社會無價值,但自己會記一世,而且我敢肯定,人生,到老死個一刻,最最珍惜
  • 羡慕别人就直说,有意思吗?下回换个话题吧,不觉得幼稚吗?
  • 秦王嬴驷也不是那种执着于让嫡子继承王位的人,更何况,他的嫡子也就是芈姝的儿子嬴荡一看就不是明君的料,若是嬴华真的适合,秦王嬴驷选择嬴华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也许魏琰
  • 有小朋友会自己坐近两个小时的地铁来找我,只希望我给她讲讲考试卷子;有小朋友起床气特别大,但是只要说等下亮亮老师要来,就立刻起床、洗漱、吃早饭;有小朋友进入青春期
  • #找不到资源# #免费资源分享# 疯狂动物城+ • Zootopia+ 动画/喜剧家庭 美国 2022.11.09 本剧集带观众回到了快节奏的哺乳动物都会—
  • 而真正的八字命理俗语其实是“千金难买子时命”因为子时正处于阴阳交界处,所以说此时生人就会具体区分出两种命格,而在其之前的亥时生人则不会如此,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多多
  •   家财万贯的八字  辰戌丑未全  八字辰戌未全的人财运十分旺盛,因为辰戌丑是八字中的财库,如果一个人八字同时出现了辰戌丑的话,那么这个人自然就会可以积累起很多
  • 2、路人期:后来陆续知道很多关于她和她妹妹的消息,又蓝正龙啊,又仔仔啊又逼婚啊,又汪晓菲闪婚,然后那个安以轩吧说是抢她的怎么样的,总之挺乱套的,说不清的感觉,而
  • 美國加息步伐一如市場所料,本港地產界人士紛表示,有關消息早已被市場消化,由於本港銀行「水浸」未有顯著加息壓力,對本港樓市心理影響大於實際,但相信會令部分投資者卻
  • 简单干净的文案 1.“生活不论好坏,每一天都是限量版” —(配自拍照) 2.“简单点,糊涂点,开心点” —(配自拍照) 3.“别说以前,別想也许,
  • 而萧定权这个角色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他的矛盾感,矛盾感很多时候都是美感的来源:一方面他始终未泯卢尚书要全的那颗天真的赤子之心,另一方面,他是斡旋于权术的阴鸷少年。
  • ”还有的网友说:“这个老 板太死板了,这样一来,谁还会去吃饭,为了10元钱真的不值。摊主狮子大开口,跟他要了两万块,但赵忠祥却对他说:“我兜里只有一百块,你多要
  • ”鲁世宝兴奋地说,盘锦地理位置好,交通便捷,原本需要往返北京的交易,这回在盘锦都将得以实现,东北客户将大大降低时间、交通运输等环节上的成本。配偶星为喜用,能够合
  •   腐烂成泥,也要成就一场惊喜  林深时见鹿 海蓝时见鲸 梦醒时见你#刘宇宁没那么难# [太阳]#刘宇宁代言露华浓# [太阳]#摩登兄弟[超话]#♡⃛ Lᵒᵛ
  • 毕竟……就哪怕是那些所谓的“养肤型底妆”也只是给底妆产品中添加了更多的保湿剂和抗氧化剂等成分,并不是真的意味着化妆还能让皮肤从底层变好……这个真不能,最多就是减
  • 因此,我们不要追求做个完美无缺的人,有时犯点无伤大雅的小错误,反而更显可爱,会让他人更加喜欢你,更加信任你。意思是指优秀的人不经意间犯点小错误,不仅不影响他的优
  • 海潮起起落落,所以小岛随着潮水而旋转,但是这种推测不能说明其真相,因为别的是冰山的小岛也都“浮”在海上,为什么就不能自行旋转?海潮起起落落,所以小岛随着潮水而旋
  • 作为网红博主,为了尽可能地赚热度,虞恬静曾经在视频中大炫车技,表演过很多高难度工作,为了表演效果甚至无视规则,在10月4日,虞恬静分享的视频中就能看到,当时
  • 不记得什么时候,生活在这里的人不再提起“半城葡萄半城钢”的说词,也不记得什么时候“牛奶葡萄”又成了这里新的名片。回忆的港湾,等待每一艘捧着真心的小船返航[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