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 服务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小康
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交通要先行。中国将交通扶贫作为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支撑,全力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坚实保障。

》坚决打赢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战
把扶贫作为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使命,完善扶贫规划政策体系,创新扶贫工作模式,做到“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工作优先对接、扶贫措施优先落实”,以超常规的举措和力度,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加强交通扶贫规划设计。完善交通扶贫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制定交通扶贫规划、实施方案、行动计划,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规划纲要(2011-2020)》《“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关于进一步发挥交通扶贫脱贫攻坚基础支撑作用的实施意见》等规划和政策文件,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1177个县(市、区)全部纳入支持范围。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加快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改造建设,打造“康庄大道路”“幸福小康路”“平安放心路”“特色致富路”,推动交通建设项目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
创新精准交通脱贫模式。加强统筹设计,建立健全五年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年度计划相互衔接的规划计划体系,分省细化年度计划,建立台账,压茬推进。加大“扶志”“扶智”工作力度,做好对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科技推广,动员鼓励贫困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参与护路等工作。
持续加大交通扶贫资金投入。大幅提高贫困地区交通建设中央投资补助标准,2012年至2020年安排贫困地区公路建设的车购税资金超过1.46万亿元,占同期全国公路建设车购税资金的61.3%,带动全社会投入超过5.13万亿元。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道补助标准分别由“十二五”时期平均占项目总投资的15%、30%,提高到“十三五”时期的30%、50%左右。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补助标准提高到平均工程造价的70%以上。通过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车购税等资金支出结构,统筹加大各级各类资金倾斜力度,确保政策落地、资金到位、项目实施。
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发挥交通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当好先行、做好支撑。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新增资金、新增项目、新增举措进一步向“三区三州”(注1)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2016年至2020年,安排车购税资金2746亿元支持“三区三州”交通项目建设,其中农村公路资金781亿元。
》“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贫困地区交通高质量发展
道路通,百业兴。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简称“四好农村路”)为牵引,积极推进贫困地区建设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大力提升城乡客货运输服务水平,贫困地区交通落后面貌发生根本改变。
贫困地区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形成。缺少足够的交通基础设施是贫困地区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2016年至2019年,国家支持贫困地区改造建设了国家高速公路1.7万公里、普通国道5.3万公里,建成内河航道约2365公里。贫困地区县城基本实现了二级及以上公路覆盖,许多贫困县通了高速公路,不少地方还通了铁路、建了机场,干支衔接的高等级内河航道网络不断完善。贫困地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形成,曾经“山里山外两重天”的局面彻底改变。
“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以200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为引领,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落实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注2)制度,强化贫困地区交通建设管理和质量控制,优化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大力推进“路长制”,健全“四好农村路”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和落实省、市、县、乡镇、村五级责任,清晰界定工作职责,结合事业单位和乡镇机构改革,完善县乡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推动农村公路“满意工程”建设,推广建养一体化等建设养护模式。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开展路域环境整治。统筹城乡客运资源,创新农村客运发展模式,整合交通、邮政、供销、电商等资源,推进了贫困地区农村物流发展。“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
“出行难”得到有效解决。农村公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为历史。截至2019年底,全国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截至2020年9月,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客车。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乡村之间、城乡之间连接更加紧密,6亿农民“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交通助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破解了长期以来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村公路助力广大农民奔小康。农村公路发展,重点在“建”,目标在“通”。2012年至2019年,中国新改建农村公路208.6万公里(其中贫困地区约110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20.1万公里,贫困地区新增5.1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2016年至2019年,贫困地区建设约9.6万公里通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的硬化路,建设45.8万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农村公路运行安全条件全面改善。出台《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加快推进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制修订工作。出台《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及相关配套制度,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2012年至2019年,通行客车的建制村新增5.4万个。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节点体系建设,推进农村物流发展,2019年农村地区收投快件超150亿件,工业品下乡、农产品出村、快递服务入户等运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铁路扶贫助力全面小康。持续提升贫困地区铁路网覆盖通达水平,加快连接贫困地区铁路规划建设,完善贫困地区铁路网络。截至2019年底,国家向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累计投入3.3万亿元,占铁路基建总投资的78%。新投产铁路覆盖了274个国家级贫困县,助力融入“高铁经济圈”。运用大数据分析,优化贫困地区旅客列车开行方案,2019年日均开行途经贫困地区的旅客列车2328列,开行旅游扶贫专列594列,带动了沿线旅游、商贸、餐饮等产业发展和消费升级。精准开行农产品“点对点”运输专列、集装箱快运班列和高铁快运等,2018年以来累计运送贫困地区货物17.1亿吨。
“交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积极推动“交通+‘旅游’‘产业’‘扶贫’”等发展新模式,推动贫困地区交通与产业深度融合。2012年至2019年,贫困地区新改建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约5.9万公里。大力推进“交通+快递”扶贫工程,整合交通运输、供销、商贸、电商、邮政快递等资源,开展无人机物流配送应用试点,2018年全国邮政企业累计实现农村电商交易额1.4万亿元。“交通+特色农业+电商”“交通+文化+旅游”“交通+就业+公益岗”等扶贫模式不断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因路而起、因路而兴,为广大农民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
农村交通有力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同步开展公路沿线绿化以及沿途村镇的美化建设,将农村公路打造成一道道靓丽的乡村风景线。农村公路的畅达,带动了农村人居环境同步改善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同步提升,推动了城乡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广大农村因路而富、因路而美。
注1:“三区三州”是中国国家层面的深度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都较差。其中:“三区”是指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四省涉藏州县及南疆的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四地区;“三州”是指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注2:“七公开”为:建设计划公开、补助政策公开、招标过程公开、施工管理公开、质量监管公开、资金使用公开和竣(交)工验收公开。

【喜迎党代会】会宁:栽下苹果“摇钱树” 百姓奔上小康路

农民要想致富
必须要有产业来支撑
“十三五”以来
会宁县抢抓有利机遇
依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把苹果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发展
通过政府主导、群众主体
公司带动、协会推动的措施
大力推行“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
以土地流转和老百姓在合作社务工的方式
有力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苹果产业已成为会宁县
北部地区群众增加收入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秋天
是丰收的季节
苹果红了,百姓乐了
会宁县头寨子镇是苹果产出大镇
靠着引来的洮河水
村民们种上了苹果树
走上了致富路
走进头寨子镇的苹果园
树枝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
像挂着满树的红灯笼
果农们欢笑着把苹果从树上小心地摘下来
放进筐子里

会宁县头寨子镇牛家河村村民 牛伟彪:从去年开始挂果,今年几乎进入盛产期了,这个树苗是由政府提供,现在有了洮河水之后,地方产业可以说是已经发展起来了。

头寨子镇通过川区苹果种植的带动
让农户充分认识到
“一亩园胜过十亩田”
引导农户主动发展苹果产业
走进头寨子成牟村村民的果园里
满树沉甸甸、红彤彤的苹果
看一眼就让人满心欢喜

会宁县头寨子镇成牟村村民 刘应梅:收入一般是一亩地10000元左右,收入可以,跟其他农作物相比较收入还是好着呢,种苹果树虽然比较辛苦,但农民也不怕辛苦,就是为了赚钱,赚了钱也就有信心种,这个苹果树种植已经带我们走上了小康。

会宁县头寨子镇牛家河村村民 牛焕鹏:树现在种好了,苹果也挂上了,这个树今年已经七年了,去年第一年挂果,大概摘了6000多斤,去年果子价格好,卖了20000多块钱,今年500棵树十亩苹果园,估计能摘20000斤左右。

随着各项惠农政策落实
以及越来越便捷的线上线下销售方式
村民把苹果寄到了北上广
旺季一天能邮寄一吨多到两吨
苹果产业已成为这里
老百姓增收的“摇钱树”
致富的“甜心果”

会宁县头寨子镇牛家河村村民 牛伟彪:现在咱们这个苹果园的苹果可以说是已经进入成熟期了,就等上色,等客商来收购,目前在网上星星点点的下单的,就采摘树梢,向阳的地方,光照好的地方提前采摘一点,给原来的老客户,吃过咱们苹果的人,知道的人销售。

会宁县头寨子镇成牟村电子商务服务点负责人 侯新丽:我们头寨子镇的苹果,现在网上已经以电商的形式对外销售了,现在是淡季,一天能收200箱左右,再过十天左右,红富士上市的时候,一天能收四五百箱,对外销售的情况还是挺好的。

苹果熟,销路通
百姓乐呵呵
每年的苹果采摘期
除了老百姓通过自己的
微信朋友圈的订单销售外
在头寨子镇还分布着几个苹果代收点
畅通苹果销路
帮助果农实现苹果“走出大山”的梦想

会宁县头寨子镇成牟村苹果代收点负责人 刘志强:老百姓的新红星苹果已经到尾声了,我的代收点收的品种多,有早熟富士,套袋的,品种多价钱不一,套袋的价钱高,大数的马上就开始收了,收了之后大概就走向各大超市,南方的大城市,各处的超市都发出去了。

苹果代收点不仅解决了老百姓的销路问题
还让他们实现了在家门口挣钱的梦想
在头寨子镇各个苹果代收点
工人们正在进行分拣工作
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
这对住在附近的老百姓来说
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会宁县头寨子镇成牟村村民 牟爱琴:头寨子镇的苹果都开始摘了,我把自己家的庄稼都收拾完了,过来在这儿拣苹果挣点零花钱,一天100块钱,好着呢。

十三五以来,会宁县坚持“小苹果、大产业,小苹果、大民生”的发展理念,把苹果产业作为北部地区产业扶贫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积极探索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构建强化联农带贫机制,有力推动苹果种植由传统分散小规模种植户向专业化、规模化、商业化的生产主体过渡,苹果生产经营规模化程度和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

全县现有苹果种植面积十万余亩

而头寨子镇作为中心产区

全镇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

苹果产业已成为全镇带动效益最好的

特色优势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会宁县头寨子镇牛家河村村民 牛焕鹏:现在政府提倡的调整产业结构,果树是种好了,前景也好着呢,洮河水也有了,这跟玉米相比好多了,玉米原来一斤八九角钱,价格最好的是一元五,一斤一元五,一亩2000斤玉米最多也能卖3000块钱,但是这个苹果像去年一斤三块钱卖的话,一亩果园跟一亩玉米的经济价值就差的多了,一个是政府有眼光,一个是有了洮河水。

“十四五”时期,会宁县将紧盯“六大”特色产业,着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发展农业优先型经济,提高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组织化、市场化和品牌化水平,打造马铃薯、肉牛、肉羊、生猪、蔬菜、中药材、苹果产业10亿级全产业链,特别是将围绕苹果产、贮、加、销及生产资料加工环节,落实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县内外企业,进一步拓宽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产业配套体系,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在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努力实现果业强、果乡美、果农富的奋斗目标,让小康之光在这块曾经贫瘠的黄土地熠熠生辉。

会宁县头寨子镇党建办主任 孙向娥:我镇坚持把林果产业作为全镇的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全力打造关川河流域苹果产业基地,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20年以来,我镇又发展苹果种植2000亩,同时,在品种改良、技术培训、政府引导、示范带动等方面又提出苹果业发展的最新“升级蓝图”,现在,苹果树已成为改善头寨子人居环境的“生态树”、带动农民致富的“摇钱树”、发展当地经济的“常青树”。

(会宁融媒记者 牛丽娜)

#2021双创在郑州# 【“众”智汇聚激活引擎 “国际郑”迸发无限活力】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人才强、创新强,城市才会强。近年来,郑州实施系列“人才新政”,高标准谋划建设中原科技城,“真金白银”广邀四海英才来郑创新创业,使人才充分感受到国际郑尊重人才、依靠人才、爱惜人才的满满诚意,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智力引擎”。

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郑州要聚焦聚力科技创新,加快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要素集聚发展,打造高水平的科创平台,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育高能级创新主体,营造最优创新生态,厚植沃土,打好人才“王牌”,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智力支撑。

政策“引才” 诚意满满厚待人才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成事之要,在于得人。

近年来,郑州始终把人才工作作为战略工程来抓,大力推行人才强市战略,高标准谋划建设中原科技城,出台实施“黄河人才计划”,推动人才工作水平、人才集聚效果有了新的提升,形成了人才集聚的“洼地效应”。
站在新的起点,郑州提出要努力打造“四个高地”,站稳国家队、实现国际化。其中,创新高地是引领,先进制造业高地是基石,开放高地是条件,人才高地是支撑。面向未来发展,郑州更加需要厚植创新创业沃土,激发奋斗者的精气神、展现追梦人的新作为。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为广聚天下英才,郑州实施了3.0版本人才新政,锁定“数字文创、信息技术、前沿科技、生命科技、人才教育”五大核心产业,科技创新,政策创新,金融创新高度协同先行先试。同时聚焦“海内外高端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产业骨干人才、青年人才、名医名师名家”五大群体,子女上学、医疗保健、住房保障等家庭“琐事”悉数涵盖。新政指向更精准,突出务实管用,让企业能够快速享受到政策红利。导向更鲜明,探索建立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模式,持续做优人才承载平台。机制更灵活,对标国内最优标准给予资助,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热情。保障更贴心,提供高质量门诊、住院、专家会诊等绿色通道服务,最大限度让各类人才子女享受“美好教育”,构建“购房补贴+免租住房+人才公寓”的住房保障体系,让广大人才在郑安居乐业。

第三批郑州市国家级领军人才(B类)、创远科技团队带头人赵章红认为,他所在的企业之所以发展这么快,很大层面得益于郑州实施的系列人才政策,他们公司入选了“第四批”创新团队人才计划,通过人才政策顺利引进了高层次复合型人才9名,充实了虚拟现实创新团队,增强了研发能力。用赵章红的话:“我们就是郑州人才政策的受益者。”

今年以来,郑州围绕人才认定奖励、项目资助、公共服务、资金管理等重点事项,按照简洁明了、便于操作的原则,制定了多个配套政策措施,统筹各开发区、区(县)市分头制定差异化支持措施,与市级政策错位支持、梯次激励、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了人才引育、支持服务、管理激励、成果转化的全流程、全要素闭环管控,构建了“精准有效、务实管用”的“1+N”人才政策体系,想来愿来、来对来准、舒适安心的人才环境日益浓厚。

平台“聚才” 让人才来郑投资兴业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郑州要打造高水平的科创平台,加快构建“一带引领、四区支撑、多点联动”的科技创新布局,协同推进科技创新、政策创新、金融创新、资本创新,建设一批科创策源能力强、高端产业发展快、示范带动效应好的区域创新载体,打造科技人才高度集聚、创新要素高度整合、科创活动高度活跃的国家创新高地。

山河祖国,风华“郑”茂。3.0版的郑州系列人才新政以“一城、一策、一事”为关键词,锁定“数字文创、信息技术、前沿科技、生命科技、人才教育”五大核心产业,科技创新,政策创新,金融创新高度协同先行先试;聚焦“海内外高端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产业骨干人才、青年人才、名医名师名家”五大群体,子女上学、医疗保健、住房保障等家庭“琐事”悉数涵盖,掀开了营造生态、平台引领求贤纳才的新篇章。

“一城”即中原科技城,着力打造为中部地区重要创新基地、人才高地。聚焦人工智能、信创科技等前沿产业,科学规划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推进举措和愿景蓝图,为人才集聚和产业发展提供行动指南。营造最优创新环境,依托河南省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平台优势和辖区23所高校50万高等人才基础优势,量身制定《关于在中原科技城建设河南省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的实施意见》《龙腾十条》等专属政策,提供高层次人才引进、创业、安居、教育、医疗等全方位支持。围绕国内高科技头部企业、省内外科技型企业研发中心、大院名所、创新团队等创新要素,加大创新人才汇聚力度,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公共实验室、智联网数据实验室等公共实验室,为人才创新创业营造浓厚的科创氛围。数字郑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郝亮认为,“中原科技城集合了郑州最优质的资源和最优厚的政策,为打造全省人才最密集、产出最高、最有活力的人才特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近日举行的中原科技城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中,华为河南区域总部、阿里云中原研发交付中心、百度自动驾驶基地、嵩山实验室、欧盟项目创新中心等30个高质量重点产业项目正式签约入驻中原科技城,将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此次签约后,中原科技城自2020年9月15日揭牌以来,已引进项目达到143个,认定各类高层次人才900余名,计划总投资超1600亿元。

郑州人才集聚平台作用愈加明显。按照部署,郑州坚持以中原科技城为重点,省市区三级联动、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努力打造“一廊、两翼、四区、多点”人才引进大平台。尤其是中原科技城,聚焦人工智能、5G通信、生物医药、信息安全等产业方向,盯牢“四类项目”,实施“双招双引”,确保引进一批标志性项目、取得标志性成果,切实发挥好中原科技城河南省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品牌作用,率先形成创新生态、打造人才高地。

服务“留才” 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推动创新创业,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郑州提出,要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用好河南省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政策,实行更加开放、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一件事”,健全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就人才”为导向的大院名所合作共建机制,健全“人才+资本+场景”的科创项目服务保障机制,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推广“十万码农”培养模式,让高素质劳动力优势成为郑州发展的一张“王牌”。要营造最优创新生态,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让创新活力充分激发。

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必须从涵养人才生态上综合施策,为人才提供全链条服务。郑州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上线人才工作“一件事”,狠抓服务保障,着力打造优质生态,提升人才的获得感、满意度。其中,人才工作“一件事”是指郑州围绕人才补贴、人才认定奖励、人才发展激励、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生活服务、平台奖补六大主题,依托城市大脑和政务服务改革,梳理的人才工作“一件事”,涵盖教育、医疗、交通出行等领域,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互联为各类人才提供便捷高效、舒心顺心的“全链条”服务。

手机登陆“郑好办”APP,子女来郑如何上学、来郑如何落户、住房就医如何保障……只要进入人才工作“一件事”专区,青年人才、高层次人才就可线上办理补贴、认定、奖励、服务等事项。人才工作“一件事”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联通,聚焦人才办事难点堵点,最大限度减少跑动次数、简化办事环节、缩短办理时限、减少办理材料,提档升级人才新政“软设施”,使人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办事效率更加高效。

作为郑州市首批高层次人才认定对象,现任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过程所郑州分所)常务副院长聂毅说:“作为郑州市首批高层次人才认定对象,我感到非常荣幸。通过高层次人才项目,我深切感受到郑州对于人才引进的殷切重视,对科技发展的大力支持。郑州的人才政策从经费、安家、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给予了我们全面的帮助,解决了很多安家难题、后顾之忧,营造了重视人才、便利人才的良好氛围。研究人员可全身心投入科研攻关。这些政策不仅是帮助了个人,更是对研究院的鼎力支持,为研究院留住了人才骨干,增强核心研发力量。”

郑州还将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唯职称、唯名气,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政府资助体系,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激励、入股分红、收益分配的有效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加快人才工作数字化转型,持续完善“一件事”改革,用好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落实高层次人才奖励补贴、医疗社保、子女入学和配偶就业等优惠待遇,加快形成标准化、规范化、公开透明可预期的科创环境和人才服务体系,为所有愿意来郑创新创业的国内外人才搭建最广阔的舞台、创造最优越的环境、提供最温情的服务,让八方英才尽展才华、追逐梦想、实现抱负。(正观新闻记者 董艳竹 文 丁友明 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看了四位太太年轻时候的照片,单就颜值而论,很多人都觉得三太是最好看的一个,还有人表示被三太惊艳到了,或许是因多年的低调才让大家都没怎么注意到三太,但是三太的
  • 请,允许我封你为偶像,我要像你一样,即使,风吹断了腰,雨打歪了头,依旧,积极向上,努力活出最好的模样。孩子的快乐如此简单,扔鞋垫,自己能笑出猪叫[允悲]七宝看着
  • #狼队第五人格[超话]# #FPX.ZQ对战Wolves#IVL夏季常规赛第三局上半场,地图选择唐人街MRC:蜘蛛;ban掉昆虫学者,祭司,前锋,先知,邮差GG
  • 22.快乐分享错了人,就成了显摆。28.温柔永远都不会是群发的,更不会人手一份29.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 답변도 끝났습니다. 기쁨 반, 슬픔 반. 그 동안 도움과 지적을 많이 주신 교수님들께 진심으로 감사 드립니다. 또 가족처럼 항상 내 곁에 있
  • 我跟大家说一下,萱娃娃草本修复精华液又叫龙血,麒麟竭提取物,称为云南红药,经过国家41种激素验证 ,柔软角质,缩水保湿,改善细纹,延缓皮肤衰老,延缓黑色素生
  • 3.你最愿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3.你最愿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
  • ”禅师笑道:“连待客,倒水也做不好,又怎能成为大禅师?七月,人生顺逆,皆是馈赠;愿你我,物随物蔽,尘随尘交。
  • 想陪你,是在垂垂暮年时不忘爱你的初心。余生,愿你我都能养好自己的心性,从容地面对生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过好每一天。
  • 此外,“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方剂配伍宜加入麦冬、五味子、玄参等滋补心阴之品;肝肾不足加杜仲15g,桑寄生15g,牛膝15g,黄柏6g以益肝补肾和引热下行;阴虚加
  • #好运连连# 整体运:★★★☆☆ 一般爱情运:★★★☆☆ 一般事业运:★★★☆☆ 一般财富运:★★★★☆ 很好健康运:★★★★☆ 很好幸运数字:0贵人星座:白羊
  • 对于缩减紧凑型车产品线、专注于利润率更高的更大、更昂贵车型的计划,梅赛德斯一直直言不讳。一方面说明新能源车的技术普及化程度很高,但是头部企业比较集中,比亚迪有三
  • 赵姐值得[泪][泪][泪]@赵露思的微博#赵露思[超话]# 刚加进超话不久,但希望跟大家一起为赵姐打榜做数据,搞事业。(个人一些想法,不喜勿喷,共同喜欢爱护赵姐
  • #上海# 2000元的费用,哪怕上海人,对于普通工薪族也是不小的支出了。2000元的费用,哪怕上海人,对于普通工薪族也是不小的支出了。
  • ~酒店环境:我主要是喜欢酒店的环境吧,酒店还挺大的,维护的不错,没啥玩的,就是看看海,发发呆吧,我每次想要发呆都会去这里。平时也会比较宅,周末也会和同事朋友出去
  • 周三加油✊✊#2021考研[超话]##安倍给每个国民发10万日元现金# 大家最关心的10万日元现金「特別定額給付金」的申请流程及领取细则终于出来了!从六点摆摊到
  • 我爱C罗!昨晚有世界上最厉害的的门将和前锋看到了C罗的进球和他的标志性庆祝动作也看到了42岁的妖将布冯六次方向扑对,三次点球扑出也听说这场创造了南京奥体中心建成
  • #海南今年首个台风要来了#【#海南省提升防汛防风应急响应至Ⅱ级#】根据气象预报,今年第3号台风“暹芭”(强热带风暴级) 7月1日21时其中心位于北纬19.3度,
  •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到钦州市开展农资价格情况调研2022年6月28-29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调控处调研组到钦州市开展农资价格情况调研,钦州市发展改革委向自治
  • 聆听菩提音,是尘世最玄妙的事,花开无言,叶落无语,风声不惧,影动不惊。繁华三千终归零,人世安得假作真,淡到极致是朴素,方可以修得一颗本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