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业 ”的
种类大全

在佛教典籍中,
为了阐释不同的教义,
业也有多种分类。

为了让读者在以后阅读经典过程中明了各种分类的含义,

在这里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掌管善恶业的阎罗王从业的性质来分,

有善业、
恶业和无记业三类。

在不同的民族、
文化背景下,
对善恶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有时候在A地区认为是善的事物,
但在B地区却被认定为恶,

那佛教是如何理解的呢?

佛陀以遍知一切的智慧观察到,
当某种业最终指向的结果是趋于快乐的,
那么就是善业;

反之,
如果某种业最终导致痛苦,
就是恶业。

那如何衡量导致苦乐的业呢?

佛陀在经典中把善恶业的重点作了揭示,
就是十业道。

虽然佛教内部学派对善恶的观念有所差别,
但十业道的善恶是佛教总体最基本的善恶定义。

无记业是那些不能加以记别的业,
比如单纯的行住坐卧,
这些业不能导致苦乐的结果,
所以无法记别善恶,
属于无记业。

善业在佛教中也称为白业,
恶业也称为黑业。

在五趣轮回图中从内向外第二圈所分的黑白两半,
就是象征恶善两种业。

从业的功能来分,
有引业和满业两类。

引业是指能牵引众生到六道中轮转的业,

概分两种:
一种是能引至善趣的善业,
一种是能引至恶趣的恶业。

一般是指十善业道或十恶业道。

如果造作了这些业,
按相应的业而转生于相应的善道或恶道。

这种业具备能牵引投生之处的力量,
所以称为引业。

满业是指能感得由引业所使而生至六道后所感受的各种快乐和不快乐的果报的业。

譬如相貌、
权利、
资财、
健康状况等。

由于各种满业的差别,

致使在善道中的生命也有贫穷、
残疾、
下贱、
丑陋等缺陷,

譬如乞丐等;

而在恶道中的生命也有具大福报等诸如意事,
譬如富贵人家的宠物狗。

同是人类,
但在苦乐贫富等差别上的区别,
就是满业的功能了。

从业是否一定感果的能力来分,
有定业和不定业二类。

定业也叫顺定受业,
是指一定要受报的业。
在《瑜伽师地论》中说:
“ 顺定受业者,
谓故思已,
若作若增长业。”

其中作已增长的业在
《 俱舍论 》中说
是指具备五种因的业:

一是审思的原因,
即不是偶然或无意所作。

二是圆满的原因,
无论是犯一恶业道或十恶业道,
只要能感堕恶道即是圆满。

三是造恶后不起追悔和对治,
任由增长。

四是造恶业时有其他恶业为其辅助和助伴。

五是所造之恶业必定能感异熟果。

具备这五个条件就是作已增长业。

不定受业是指不一定受报的业。

在《瑜伽师地论》中说:
“ 顺不定受业者,
谓故思已作而不增长业。”

如梦中所作、
狂乱所作、
自性无记、
对治所损等。

这些业的能力低劣,
所以将来不一定受报。

从业的受报时间来分,

有现世报业、
下世报业和后世报业三种。

现世报业是指能在当生就受报的业,
一般都是比较严重的业。

比如杀害父母等,
由于业的力量非常强大,
所以当世就会得到报应。

下世报业是指能在下世受报的业,
也属于偏重的业,
所以会在第二生马上受报。

后世报业是指下世以后受报的业,
或许在第三世后报,
也许在非常久的以后受报。

从业的三界系属来分,
有动业和不动业两种。

动业是指在欲界内成熟的善恶业,

因为行善作恶以及受报与否、
时间等方面都不确定,

所以称为动业。

不动业是指在色界和无色界成熟受报的业,
主要是指禅定的业。

修持初禅以上的四禅定、
四无色定的业,
如果能成就其中的任何一种定,

则下世必定生至相应的色界和无色界天。

譬如现生若得到了初禅的禅定,
那么下生一定会投生在初禅天,
不会改变。

由于禅定业的这种稳定性,
称为不动业。

从业的本身来分,

有身业、
口业和意业三类。

身业是指身体造作的业,

比如礼拜、
布施、
杀戮、
捶打、
偷盗、
淫欲等各种善恶业。

口业是指语言方面的业,

比如诵经、
赞美、
诋毁、
撒谎、
挑拨离间等善恶业。

意业是指思想上的业,

比如各种思想、
意志等精神活动。

经论中说,
业的主体核心就是意业,
身业和口业不过是意业的外在表现。

从业的造业者多寡来分,
有别业和共业两种。

别业是指自己独立造作的业,
后果也是自己承担。

比如自己杀鸡、
偷盗,

其苦报也是自己承受。

共业是指集体所造业,
其后果也是造业的集体承担。

比如集体去钓鱼,
团伙的偷盗,
以及团体的慈善等,
其后果也是集体承担。

在地震、
火灾等集体性灾难中,

大部分人死亡属于共业所致,
但险里逃生者,
则属于他自己的别业。

从业的隐显来分,
有表业和无表业两种。

表业是指能够表现出来,
让大家容易认知的业,
比如身体的捶打业,
语言的撒谎业等。

思考等意业虽然他人无法了知,
但也属于表业,
毕竟有思考的痕迹。

无表业是指表业结束后所残留的业,
是隐蔽而难以让人了知的业。

譬如捶打业结束后,
并不代表此业的完结,

而因此留下无表业,
这无表业也是以后捶打业受报的依据。

在佛教四大学派内部,
对无表业到底属于物质还是精神,
各有自己的认知,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作进一步的研讨。

顺带一提,
业是善恶业的一个总称,
本身并没有善恶的特征。

民间流传的
“ 造业 ”
观念,
是一种世俗化的认识,

往往用在某人受苦的时候,
他们似乎把
“ 造业 ”
行为定义为恶了。

但这并非佛教的观点,
单就造业来说,
我们无法衡量善恶的果报。

根据佛教,
受苦是因为造恶业,
享乐是源于造善业,
无论苦乐的果报,
都是造业的结果。

《法华经》中
最精彩的七个比喻
影响了整个东方文化

《妙法莲华经》
在大乘经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是因为它具有独特深远的哲理和文学艺术般的语言。

法华经中用了大量的比喻,
来阐明甚深难解的哲理,
被称为法华七喻。

《妙法莲华经》
在大乘经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是因为它具有独特深远的哲理和文学艺术般的语言。

法华经中用了大量的比喻,
来阐明甚深难解的哲理,
被称为法华七喻。

《法华经·方便品》中云:
佛所得法,
甚深难解,
有所言说,
意趣难知。

所以经中用了大量的比喻,
来阐明甚深难解的哲理,
被称为法华七喻。

这些比喻在经中的出现,
不仅体现出
《法华经》的文学性,

而且用这通俗易懂的故事,
来说明经中开权显实的思想。

一 、火宅喻

在《法华经》
第三品
《譬喻品》中,

佛陀讲到长者从火宅中救出众多孩子的故事。

佛陀在经中告诉舍利弗说,
诸佛经常以各种因缘,

譬喻言辞、
方便说法,

让所有佛子都能得到解脱。

接着,
佛陀便以国中有大长者,
因为年老体衰,
拥有无量财富和田宅,
以及僮仆。

他的家庭广大,
只有一个门,
家中人数众多。

一天突然大火从家宅四面燃起,
长者见大火起来,
很是惊恐,

自己虽能出逃,
但顾及长者诸子。

他知道诸子都贪图嬉戏,
没有出逃的意思。

为了让诸子逃到安全地带,
长者采用下面的技巧令诸子得出:

经云:
“ 尔时长者即作是念:
‘ 此舍已为大火所烧,
我及诸子若不时出,
必为所焚,

我今当设方便,
令诸子等得免斯害。’

父知诸子、
先心各有所好,

种种珍玩奇异之物,
情必乐著。

而告之言:
‘ 汝等所可玩好、
稀有难得,

汝若不取,
后必忧悔。

如此种种羊车、
鹿车、
牛车,

今在门外,
可以游戏。

汝等于此火宅、
宜速出来,

随汝所欲,
皆当与汝。’

尔时诸子闻父所说珍玩之物,
适其愿故,
心各勇锐,
互相推排,
竞共驰走,
争出火宅。

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稳得出,

皆于四衢道中、
露地而坐,

无复障碍,
其心泰然,
欢喜踊跃。”

长者就是通过允诺给予诸子各种娱乐设施的方法,

让诸子都逃离出火宅,
来到安全的地带。

长者喻我佛如来,
诸子喻苦难的众生;

火喻世间之苦,
宅子喻众生轮回的三界。

火宅喻告诉我们:
三界如火宅,
众生却贪图世间虚幻的快乐而不愿出离。

二 、穷子喻

穷子喻出自第四品
《信解品》。

讲走失在外的穷孩子,
面对所乞讨的长者的富裕之家却不知是自己的家。

穷子见到长者身上真珠璎珞充满,
价值千万,
庄严其身。

他身旁还有很多僮仆手执白拂侍立左右。

穷子见到长者如是威德庄严,
心生恐怖,
便快速离去。

长者见到穷子,
知道是自己的儿子,
便派人追赶,
将穷子追回。

穷子非常恐怖,
担心被处死,
长者令人以冷水洒面,
促其醒悟。

但穷子仍不醒悟,
长者便放其外出乞讨。

接着,
长者巧设方便,
使人请穷子来家里打杂做事,
逐渐使其渐悟自己就是长者儿子并最终继承了家产。

经中的穷子喻二乘之人,
长者喻佛陀,
佛陀巧设方便,
让穷子从小乘修起,
渐入大乘法门,
最后将佛子带入大乘境界。

三 、药草喻

药草喻出自第五品
《药草喻品》。

经云:
“ 迦叶,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
山川溪谷土地,

所生卉木丛林、
及诸药草,

种类若干,
名色各异。

密云弥布,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一时等澍,
其泽普洽。

卉木丛林、
及诸药草,

小根小茎、
小枝小叶,

中根中茎、
中枝中叶,

大根大茎、
大枝大叶,

诸树大小,

随上中下、
各有所受,

一云所雨,
称其种性而得生长,
花果敷实。

虽一地所生,
一雨所润,

而诸草木、
各有差别。”

本品中的众生喻药草
( 小药草、
中等药草、
大药草 )

或树木
( 小树、
大树 ),

但是法雨无差别,
雨落在地上,
药草和树木各取所需,
都能开花结果。

在下面经文中还多次提到草木、
云雨。

其中的三草二木喻受如来教化的众生,
下雨之云喻我佛如来,
大雨喻如来所说的一乘大法。

四 、化城喻

化城喻出自第七品
《化城喻品》,

经中以比喻的方式,
以众生经过险难之道为喻,
说明小乘贪图涅槃之境。

经中说众生经过五百由旬的险难之道,
路上没有人烟,
非常恐怖。

有一个聪明的导师,
为了让大众能够顺利走过险道,

于是对众人说,
你们不要害怕,
更不要后退,
前面有座大城,
可到里面休息,

如果能够进入这座城,
就能够安稳快乐。

这时众多疲劳之人,
心生欢喜,

感叹说:
“ 我们马上就可以远离恶道,
得到安稳快乐。”

这些人于是便进入化城,
想象着自己将得到安稳快乐,
感到无比喜悦。

导师知道众人已经得到止息,
不会疲倦,
就去除化城,

对众生说:
“ 你们今来,
宝处不远,
前面的化城,
是我变化而成,
为让你们休息一会儿。”

这段比喻主要针对小乘圣者而说。

小乘圣者贪图进入涅槃境界,
一旦进入后就不想离开。

岂知真正的宝藏还在遥远的地方,

而这座让休息者暂时歇脚的
“ 化城 ”
只是幻像,

休息完后还要继续赶路
( 指达到真正的涅槃 )。

五 、衣珠喻

衣珠喻出自第八品
《五百弟子受记品》。

经中说,
就好像有人来到亲友家中,
因喝酒而醉倒。

这时亲友便以无价宝珠系在其衣服里面,
送给其人。

这人醉卧在地竟然一点都不知道。

他后来游行到其他国家,
为了衣食之需,
到处求索,
过得很是艰难,

若是得到少许财物,
便感到十分满足。

后来,
亲友见到他便说:
“ 你怎么为了衣食竟然如此窘迫。

我过去为了让你安乐,
以无价宝珠,
系在你的衣服里面,
现在还在,

你竟然不知道,
还勤苦如此,
以求自活,
太愚痴了。

你现在可用这个宝珠,
换取所需之物,
你就会过得如意,
不会缺少东西了。”

这段经文讲穷困的愚夫被富有的朋友赠送宝珠,

而愚夫因醉酒不知,
仍到处奔波谋生。

愚夫喻声闻和缘觉,
朋友喻我佛如来,
愚夫的醉酒好比被种种烦恼困扰。

众生为小乘小果,
甚至世俗事务的

“ 衣食忙碌奔波,
却不知心里早有佛陀赠与的宝珠
—— 一乘佛法。”

六 、髻珠喻

髻珠喻出自第十四品
《安乐行品》。

经中说,
比如转轮圣王,
想以威力降伏众国,

而众小国王并不顺从,
这时转轮王便起兵前往讨伐。

王见到兵士中有战功之人,
心生欢喜,
论功行赏,

或给予田宅、
或城邑、或衣服、
或严身之具,

或种种金银珠宝。

但是,
只有发髻中有一明珠,
大王起初舍不得送人,
怕送人别人会吃惊。

但是,
转轮圣王见到众兵士立如此大功,
于是毫无吝啬地将发髻中的明珠赏赐将士。

经文中的轮王比喻如来,
髺喻二乘权教,
珠喻一乘实理。

珠在髺中,
就如实理为权所隐。

这就是说如来于法华会上开权显实,
授记二乘而得作佛,
就像轮王解髺中之珠以与功臣,

所以,
以此为喻也。

七 、医子喻

医子喻出自第十六品
《如来寿量品》。

经中说,
比如一个良医,
聪明智慧,
善于配制药方,
治疗众生之病。

这个良医有很多子女。

一次,
他因为有事到其他国家,
他的孩子因为不慎饮用了父亲配制的毒药而中毒。

不久,
医生回来,
众子见到心大欢喜,
请求父亲医治。

父亲见到孩子如此苦恼,
便按照药方,
以好医药,
色相美味,
捣筛和合,
让孩子服用。

孩子服用之后,
病即痊愈。

经文中的医生比喻如来,
众子比喻三乘人。

因为诸子无知,
饮用毒药,
心即狂乱,
父亲设方便,
让他们服用好药得以治愈。

这比喻三乘人,
信受权教,
不得正道。

如来施设各种方便,
让他们服用大乘法药,
迅速除去他们的苦恼,
不让他们有各种祸患,

所以,
以医生之子作为比喻。

《法华经》中经典的七个比喻,你知道几个?

一、火宅喻
在《法华经》第三品《譬喻品》中,佛陀讲到长者从火宅中救出众多孩子的故事。佛陀在经中告诉舍利弗说,诸佛经常以各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说法,让所有佛子都能得到解脱。
接着,佛陀便以国中有大长者,因为年老体衰,拥有无量财富和田宅,以及僮仆。他的家庭广大,只有一个门,家中人数众多。一天突然大火从家宅四面燃起,长者见大火起来,很是惊恐,自己虽能出逃,但顾及长者诸子。他知道诸子都贪图嬉戏,没有出逃的意思。为了让诸子逃到安全地带,长者采用下面的技巧令诸子得出:

经云:“尔时长者即作是念:‘此舍已为大火所烧,我及诸子若不时出,必为所焚,我今当设方便,令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种种珍玩奇异之物,情必乐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稀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如此种种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随汝所欲,皆当与汝。’
尔时诸子闻父所说珍玩之物,适其愿故,心各勇锐,互相推排,竞共驰走,争出火宅。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稳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复障碍,其心泰然,欢喜踊跃。”
长者就是通过允诺给予诸子各种娱乐设施的方法,让诸子都逃离出火宅,来到安全的地带。长者喻我佛如来,诸子喻苦难的众生;火喻世间之苦,宅子喻众生轮回的三界。火宅喻告诉我们:三界如火宅,众生却贪图世间虚幻的快乐而不愿出离。

二、穷子喻
穷子喻出自第四品《信解品》。讲走失在外的穷孩子,面对所乞讨的长者的富裕之家却不知是自己的家。穷子见到长者身上真珠璎珞充满,价值千万,庄严其身。他身旁还有很多僮仆手执白拂侍立左右。穷子见到长者如是威德庄严,心生恐怖,便快速离去。
长者见到穷子,知道是自己的儿子,便派人追赶,将穷子追回。穷子非常恐怖,担心被处死,长者令人以冷水洒面,促其醒悟。但穷子仍不醒悟,长者便放其外出乞讨。接着,长者巧设方便,使人请穷子来家里打杂做事,逐渐使其渐悟自己就是长者儿子并最终继承了家产。经中的穷子喻二乘之人,长者喻佛陀,佛陀巧设方便,让穷子从小乘修起,渐入大乘法门,最后将佛子带入大乘境界。

三、药草喻
药草喻出自第五品《药草喻品》。
经云:“迦叶,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丛林、及诸药草,种类若干,名色各异。密云弥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时等澍,其泽普洽。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小根小茎、小枝小叶,中根中茎、中枝中叶,大根大茎、大枝大叶,诸树大小,随上中下、各有所受,一云所雨,称其种性而得生长,花果敷实。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
本品中的众生喻药草(小药草、中等药草、大药草)或树木(小树、大树),但是法雨无差别,雨落在地上,药草和树木各取所需,都能开花结果。在下面经文中还多次提到草木、云雨。其中的三草二木喻受如来教化的众生,下雨之云喻我佛如来,大雨喻如来所说的一乘大法。

四、化城喻
化城喻出自第七品《化城喻品》,经中以比喻的方式,以众生经过险难之道为喻,说明小乘贪图涅槃之境。经中说众生经过五百由旬的险难之道,路上没有人烟,非常恐怖。有一个聪明的导师,为了让大众能够顺利走过险道,于是对众人说,你们不要害怕,更不要后退,前面有座大城,可到里面休息,如果能够进入这座城,就能够安稳快乐。这时众多疲劳之人,心生欢喜,感叹说:“我们马上就可以远离恶道,得到安稳快乐。”这些人于是便进入化城,想象着自己将得到安稳快乐,感到无比喜悦。
导师知道众人已经得到止息,不会疲倦,就去除化城,对众生说:“你们今来,宝处不远,前面的化城,是我变化而成,为让你们休息一会儿。”这段比喻主要针对小乘圣者而说。小乘圣者贪图进入涅槃境界,一旦进入后就不想离开。岂知真正的宝藏还在遥远的地方,而这座让休息者暂时歇脚的“化城”只是幻像,休息完后还要继续赶路(指达到真正的涅槃)。

五、衣珠喻
衣珠喻出自第八品《五百弟子受记品》。经中说,就好像有人来到亲友家中,因喝酒而醉倒。这时亲友便以无价宝珠系在其衣服里面,送给其人。这人醉卧在地竟然一点都不知道。他后来游行到其他国家,为了衣食之需,到处求索,过得很是艰难,若是得到少许财物,便感到十分满足。
后来,亲友见到他便说:“你怎么为了衣食竟然如此窘迫。我过去为了让你安乐,以无价宝珠,系在你的衣服里面,现在还在,你竟然不知道,还勤苦如此,以求自活,太愚痴了。你现在可用这个宝珠,换取所需之物,你就会过得如意,不会缺少东西了。”
这段经文讲穷困的愚夫被富有的朋友赠送宝珠,而愚夫因醉酒不知,仍到处奔波谋生。愚夫喻声闻和缘觉,朋友喻我佛如来,愚夫的醉酒好比被种种烦恼困扰。众生为小乘小果,甚至世俗事务的“衣食忙碌奔波,却不知心里早有佛陀赠与的宝珠——一乘佛法。”

六、髻珠喻
髻珠喻出自第十四品《安乐行品》。经中说,比如转轮圣王,想以威力降伏众国,而众小国王并不顺从,这时转轮王便起兵前往讨伐。王见到兵士中有战功之人,心生欢喜,论功行赏,或给予田宅、或城邑、或衣服、或严身之具,或种种金银珠宝。但是,只有发髻中有一明珠,大王起初舍不得送人,怕送人别人会吃惊。
但是,转轮圣王见到众兵士立如此大功,于是毫无吝啬地将发髻中的明珠赏赐将士。经文中的轮王比喻如来,髺喻二乘权教,珠喻一乘实理。珠在髺中,就如实理为权所隐。这就是说如来于法华会上开权显实,授记二乘而得作佛,就像轮王解髺中之珠以与功臣,所以,以此为喻也。

七、医子喻
医子喻出自第十六品《如来寿量品》。经中说,比如一个良医,聪明智慧,善于配制药方,治疗众生之病。这个良医有很多子女。一次,他因为有事到其他国家,他的孩子因为不慎饮用了父亲配制的毒药而中毒。
不久,医生回来,众子见到心大欢喜,请求父亲医治。父亲见到孩子如此苦恼,便按照药方,以好医药,色相美味,捣筛和合,让孩子服用。孩子服用之后,病即痊愈。经文中的医生比喻如来,众子比喻三乘人。
因为诸子无知,饮用毒药,心即狂乱,父亲设方便,让他们服用好药得以治愈。这比喻三乘人,信受权教,不得正道。如来施设各种方便,让他们服用大乘法药,迅速除去他们的苦恼,不让他们有各种祸患,所以,以医生之子作为比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就把我锁在家里帮我妈卖茶,天天那些人都问我怎么不去上班,说我年纪轻轻的就在这里卖茶。但这一次我只想做属于我们自己的神话英雄孙悟空,从高中毕业看第一部预告后到现在
  • #摩登兄弟[超话]##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刘宇宁南珩离十六#|#摩登兄弟[超话]#每一个瞬间的感动,都仿佛是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让人倍感温馨与惬意,愿你被这温暖
  • 霍栩捏了捏眉心,“倾心,我知道你不喜欢乐夏,但你不了解她的为人……。”姜倾心一把抹掉脸上的泪水,“我是个孕妇,为什么你就不能多给我一点安全感,你知道我看到那些照
  • 是纪念和妈妈相遇的日子 新的一岁 慎言慎行慎独 自省自律自信不用活的太明白 做个快乐自在的人看淡所有的人和事 惜我之我惜之 比皮囊更有杀伤力的是向上生命力 永远
  • #2024年看的小说# 第19本小说:霸总雇我对付他命定都小白花女主 启夫微安 3.69系统 爽文 he顾安安穿到《就宠你》这本毒瘤小说,力大无穷地把一个冲
  • #肖宇梁[超话]#xyl#肖宇梁旦脸武生# xyl#肖宇梁# 很喜欢肖宇梁,大概是那份独有清冷,大概是那颗有趣的灵魂,大概是那抠书式的演技,也大概是那由心而生的
  • 4.二手玫瑰牛死了我靠压轴,我宣布这是我继新裤子以后最爱蹦的现场!8.还有房东的猫唱云烟成雨还有逃跑计划都是很熟悉的流行,还不错。
  • 还有十余年间陪伴我走到这里的BTS亲故们,与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最贴近我的阿米,爱你们。以及在入伍前的1年半,一起渡过了、又或者是仅仅路过了我许多混乱的所有因缘们。
  • 为你迷失在爱的世界,想你朝朝暮暮,等你岁岁年年,希望有那么一天,你能跨越山河来到我身边,我能冲破一切羁绊去往你的世界。爱一个人,守一世情,如梦浮生,幸运的遇见你
  • #李羲承[超话]##李羲承全能ace# ❤#李羲承官方center# ❣️神颜ACE李羲承❣️VOGUE·GEN V单人照专赞评览藏第❶TikTok非官方150
  • 另外,根据资兴市亲子鉴定中心的收费标准,亲子鉴定的费用如下:- 个人鉴定单亲亲子鉴定(父、子二人):900元/人,特殊样本1600元/人。怀孕8~11周可以采集
  • #汪浚熙[超话]##汪浚熙 逐梦一载弦动未来# #汪浚熙 四代第一视觉中心# #汪浚熙 人间忘忧草##汪浚熙 弦动木心指尖流音# “镜头里的对视,哪怕是隔着屏幕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刘宇宁南珩离十六#|#摩登兄弟[超话]#我们不仅是听众,更是同行者,一起分享他的喜怒哀乐,一起见证他的辉煌时刻。@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开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微风]#刘宇宁南珩离十六#[微风]#摩登兄弟[超话]# 刘宇宁书卷一梦[给力]刘宇宁南珩离十六有没有哪一个人,哪一首歌,甚或哪一个瞬间,
  • 少女的梦里,筑起了一座小小的城,渴望着生命中的命中注定,渴望着一场烟火的盛会;渴望着那个可以为了自己倾尽天下的他;渴望着远方的天空,可以自由的飞翔;渴望着遇一人
  • 我坐上开往春天的列车,地铁穿梭在魔幻的山城间,渝中区、南岸区………我只需要闭上眼,感受山城少年留下的痕迹,走过闪烁着梦想的南滨路,吹着嘉陵江的晚风,看见长江国际
  • 然而,涉事烤肉店却以十分错误的方式区分,如此不仅让优惠活动失去了本该有的意义,店家也可能自己砸了招牌,并危害消费者的健康。这个消息对于银河战舰来说显然是一个利好
  • 总结:近代陀飞轮被大量制造,种类花样也越来越多,也高低不齐,有太多品牌投入生产,但往后的保养问题就很头疼,尤其是这种陀飞轮装置的手表,几乎瑞士所有品牌都要求送回
  • 这个8月,走进灿烂的泗洪,我们一起去感受天地大、心胸宽;一起去强身健体、保护自己;一起去享受美食、享受安宁:愿你来时生气勃勃,回时元气满满!”#这就是带小朋友旅
  • ②豆类杂豆类含有的蛋白质比大米高出2-3倍,而蛋白质在胃肠中消化速度比碳水化合物慢得多,可以更长时间地占据胃肠空间,从而增强饱腹感;另外其还富含谷物中所缺少的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