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走靖安
 “靖”的意思是“安”,所以,“靖安”的名字很直白,就叫“靖安”。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然而无论人间组合出多少吉祥汉字,“靖安”二字却有着高级的贵气,让喜好漂泊的浮云也不由收住了放荡的脚步,停下来伏在靖安罗湾水库上不走了。
  天、地、山、水,四野一片寂静,罗湾水库上黛色的云,那是一种隐士的光泽,在日光和月光下变换着深浅。云是黑色山体的缝隙,日月让云透出一缕幽光,看云时,人是不能像谈论天气那样随意谈论白云的,不然,我们得一定让他去好好看看靖安的山水。
  靖安的山水概括了“靖安”风貌。
  千年古县,自有史籍记载以来,靖安虽历经了“里、乡、镇、场、县”五次演变,“靖安”其名却一直沿用未变。一方百姓喜欢这个名字,喜欢在山水间安于自己的本分,尽自己的本性,而本性既是人的自然属性,也是佛性。求“安”之心人皆有之。
  靖安,在江西的九岭之巅,潦水之源。涓涓细流从八亿年的九岭山脉析出,汇集成北潦河,蜿蜒贯穿冲积成一块块山间平地。一方水土养一方百姓,百姓将生活的希望寄托于冥冥之中支配万物的神秘,农耕践约、乡邻交接,让短暂的一生最大限度体验人生安好之快乐。
  若从九岭高处俯视,云端下,莽苍苍,九岭这道翠绿而蔚蓝的屏风,沉沉一线,更适合神游、栖止、安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是一种春雨润目、和风拂衣的认可和接受。盘桓云水,靖安承载着丰富灿烂的文明。6000多年前的大型宗教祭祀场老虎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在此深藏,2500多年前的李洲坳东周神秘王国有待撩开它的面纱,连绵不断的北河樟树林,星罗棋布的老村古寺,见证着悠远而灵动的故事。
  如果说靖安是最早被典籍记载下来的地名之一。那么靖安最初只是一个“里”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演变成县名。西汉初,靖安与周边地区同隶属于豫章郡海昏县,东汉永元十六年(104年),分海昏之地另设建昌县,靖安属建昌地。魏晋南北朝时期,靖安大概只是建昌县的一个里,很小的一个区域,到了隋唐,靖安才升格为乡(古代县下设乡、乡下设都、都下设里。靖安到明代,共设五乡二十八都三十ー里)。《靖安县志》(1989年版)载:唐广明中(880年-881年),草寇侵掠本州(指洪州),以建昌县之靖安、孝梯两乡去州稍远,乃置靖安镇,之后发展成靖安县至今。
  一个地名被千万家烟火叫响。
  靖安呵护了一方水土历史演变中的成败荣辱和曲折坎坷,看似两个字,却有其独有的历史与命运,“靖和安”便是“靖安”历史命运的容器。“里、乡、镇、场、县”五次演变,宛如一个人的成长。诗人北岛说:“在这个呈现的时代,恐怕没多少人懂得消失的含义。”消失是一息尚存的历史,它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横向地展示着人类更新换代宽广而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生存者独有的个性与身份。
  明代万历年间的《新修南昌府志》记载了靖安县地名的来历:“初靖安为里名,因里以名乡,因乡以名镇,因镇以名场,因场以名县”五转而成。
  靖安是有根的乡愁。
  即心非心的宝峰寺
  靖安有一座山,山上有水松、榕树、香樟,古树参天,浓荫蔽日。这座山峰叫宝珠峰,也有叫宝峰尖。翻阅1986年《靖安县地名志》:“其峰尖园,四面青翠,中间独黄,望如佛珠。”
  宝珠峰下有宝峰寺,是禅宗马祖道一圆寂之地。欲说江西丛林,江右禅宗,万不能越过宝峰寺。山不高而有灵,势不险却神奇。“天下名山僧占多”,此山此势,亦不例外。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无须寻找木鱼声的来处。我更喜欢宝峰寺带了勃发张力的老树,氤氲一脉心香,柔弱而刚强,宁静而致远。
穿透了时间的帷幕,瞥见了旷古未有的建设序幕“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虽为千家县,正在清华间。”在那白云深处,有新藤缠绕,有古石巉岩,有池鱼白鹭,有水满田畴。
  这正是我看见的罗湾水库。
  罗湾水库是靖安劳动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杰作。
  清风朗日下,灰白或稀薄叆叇的云罩在山色间,一时间,我感到天地万物生出无数口,大幅度地翕张,从隐处进入显处,人们酣畅的心情里大都因为这水而喜形于色,不费力地就能看见鸟和弧形的七彩光芒,总之,对于罗湾水库的第一次见面,我完成了一次从肉体到灵魂的水的洗礼。
  人类的文明同河流的文明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由于灵秀之美,舟楫之利,人们往往喜欢择水而居。所以,凡是有河流的地方,无论是大江还是小河,都是人烟稠密的地方,都是经济社会发达的地方,都是交通四通八达的地方,都是文明程度较高的地方。
  想起古人的一句话:“良田万倾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的浅显道理,自然灾害造成的灾难让这一浅显道理成为一个噩梦。
  水行山谷之中,河床坡度大,由于受咸潮的海洋气候影响,不但遍无灌溉之利,且经常泛滥成灾。每当汛期或台风季节,海潮上涨,引发天灾,山洪暴发,滚滚而来的河水,又滔滔而去,这一来一去,不知有多少土地和活着的生命被吞蚀。
  罗湾水库的由来,要追溯到1969年。这之前罗湾叫塘埠,塘埠地名的由来,旧时未有记载,只在当地流传着一个地名来历的传说。相传明朝皇帝在一次巡访中来到靖安,经过铁门堑到蔚云岭,见此崇山峻岭之中竟有一方平缓开阔之处,一条河流穿山而过,景色甚为美丽,地似平塘,不由感叹道:“此地可做埠头,就叫塘埠吧。”
  1856年,太平天国石达开部唐明远率兵三路,攻占塘埠,塘埠民团将士奋勇抵抗,终寡不敌众,死伤无数。梅花尖后有个杀人埚就是塘埠人当时遇难的证据。清政府为表彰塘埠人民忠烈,咸丰皇帝封塘埠为“小南京”,有功首领全部加封“云骑尉”官衔,余者每人抚恤银十二两,以告慰众将土英灵。经大家族和官府商议,特建“义烈祠”和殉难牌坊,以示纪念。义烈祠坐落于干上,向东南座西北,砖术结构,上三层下三层,左右厢房,三个天井,三个厅,左右横屋做耳房,共十八间。大门门额上镶嵌青石板,上书“义烈祠”三字。正厅上供奉曾献漠、罗凤嘴、陈梦松、黄皓翔等多位民团首领,左右厅供奉男女亡灵,可惜已毁。
  塘埠土地肥沃。明清时期发展较快,有四十八家半财主,居住着曾、罗、陈、黄等客家姓氏家族。
  国家在靖安要投资建设一个为电厂蓄能的中型水库,当时选择水库地点为靖安县的塘埠,水库坝体选地为塘埠这个小镇的东端峡谷处,此地名叫“小罗湾”,属一个小自然村,该自然村坐落背南朝北的山脚下,一幢土屋,住王姓人家,自西向东的北潦河上流经塘埠流过小罗湾,流经小罗湾峡谷地段有湾形石壁,水流漩涡,涡成深潭,潭中水流成螺形,故称螺湾。因此处近罗姓大家族,后来便叫小罗湾,久而久之,此地就叫罗湾了。
  当地人说,罗湾水库至少淹没了108户有钱人的房屋。
  从1969年动工,到1978年竣工,9年时间,由于是国家项目的“乐业之歌”,地处靖安中部山区的罗湾水库建成时,7500亩水面淹没了大量肥沃的农田和村庄。
  当时修水库的农民兄弟白天到山上割草,夜里铺在石板上便是“褥子”。民工住在山崖上,啃着冷馒头,喝着湖水,几天吃不上热饭,谁都没发牢骚,大家心里想的是修水库,为的是造福子孙后代。
  水库底跌落了多少当年建造水库运输石材的独轮车,三轮车,镢头、锄头、锤头、铁锨?此刻,看见的明镜一般的湖面,安静的水下却记录着那个年代的风云际会。
  夏阳暖暖,罗湾水库的水面上不知名的鸟起起落落,阳光照耀水面连颜色也像绸缎一样柔软无比。但是,罗湾水库的水下世界的从前不像现在这样保持着一种姿态,那是一个无法返回的时代,在苍茫的一瞬,我穿透了时间的帷幕,瞥见了旷古未有的建设序幕,内中所凸现出来的精神光华,与岁月同在。
  岁月把一切罩在记忆深处,望不到边的罗湾水库,又像时光的投影,从前的热火朝天似乎仍然在耳畔盘旋,可惜,时光的一半是恩赐,另一半却是降伏。
  此刻,罗湾水库是闲云野鹤仙梦之地,峡谷两岸绿树成荫,细细的枝条懒懒地垂在水面上,是那样的惬意。走过的大桥上,远眺水面,看云封雾锁,在这儿,可以释放最纯真的天性,吸天地之灵气而神清气爽。
  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顺着盘曲的山路而上,充足的负氧离子让每一寸空气,都如同吸氧洗肺,把一天的疲劳洗净。
  唯一遗憾的是,中国数千年历史的农耕文明,留下了大量的承载着传统文化,具有较长历史的村落,这些村落如同一颗颗宝石,散落在田野里。淹没在罗湾水库下面的村庄,我希望有一个博物馆,让为了国家舍弃小家的普通老百姓能够在图文中找到“乡愁”。 https://t.cn/8FR06b7

【涂山故事】宋濂游涂山

宋濂 (1310—1381),字景濓,号潜溪,浙江金华潜溪人,后举家迁居浦江。家境贫寒,聪慧勤奋,6岁读书,每天记诵2000多字文章,9岁能赋诗,有神童之称,“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至元二年 (1336年)应浦江义门郑氏之聘,讲学于浦江青萝山下。元至正九年(1349年)被荐为翰林院编修,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隐居龙门山修道著书讲学。文笔清新,写景状物生动,不事雕琢,风格似欧阳修。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开郡学,聘为五经师。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文学侍从之臣。洪武二年 (1369年),奉命任 《元史》 总裁官,很受朱元璋器重,书成升翰林学士。洪武四年 (1371年),调任国子司业,次年迁赞善大夫。洪武六年 (1373年),升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一代礼乐,多由其裁定。洪武十年 (1377年)正月,告老归里。作为一代文学、史学泰斗式的人物宋濂,朱元璋称其为 “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为 “当今文章第—”四方学者称为“太史公”。文章不仅风行国内,时在高丽、 安南、日本等地亦广为流传。洪武十三年 (1380年),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被流放茂州 (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明洪武十四年 (1381年),在流放途中病卒于夔州(重庆奉节),终年72岁。

《明史•宋濂传》载:“八年九月,从太子及秦、晋、楚、靖江四王讲武中都,帝得與图濠梁古迹一卷,遣使赐太子,题其外,令濂询访,随处言之。太子以示濂…...”这就是明洪武八年 (1375年)冬,时年65岁的宋濂陪太子朱标游怀远,并以游记体撰写《游涂荆二山记》。宋濂在游记中对涂荆二山的山水胜迹,对禹会诸侯的涂山,及卞和献玉的荆山的地望所在,进行考证表述的缘由。宋濂的《游涂荆二山记》,文风朴实,结构严谨,观点明了,用词精练,既是一篇好的山水游记,也是研究明初涂山荆山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其全文如下:

濂既游琅琊山,起行至池河驿,适邮卒递内使监公牒至。及开缄,中藏濠梁古迹一卷,宸翰亲题其外,令濂搜访与青官言之。源因启曰:“临濠古迹惟涂荆二山最著。按《图经》,涂山在昔钟离县西八十五里,荆山亦在县西八十三里,三山本相联属,而淮水绕荆山之背,神禹凿开,使水流二山间,其疏凿之迹故在,人思其功,讫今不能忘。”青宫曰:“至中都,当共往游焉,余将渡淮狩于王庄,先生宜溯流而上,届今怀远县治以俟。”濂奉敕行。洪武乙卯冬十一月己已发舟.庚午日曛,姑泊县西门,而青宫已驻跸于东门五里矣。辛未,濂上谒,青宫喜甚,下令以壬申游二山。濂至期约怀远文学掾王景彰宿舟中,黎明棹舟至涂山足,曳杖入山。山旁废址,旧皆民庐。前渡石梁,复斗折而北,累石为塘,多艺椒之园。行可三里余,视大盘石,青丝间错。颓然欹足,坐谛视文,干藓交封之耳。闻有草生石上,高一尺,其花可爱,不假士力,人取悬檐间,呼为石莲花。复行四里所,岩石荦确,插起道左,危倾欲飞坠。复二里所,从微径入灌莽,抵岩罅,储泉一泓,味甚甘,覆以生茨,曰圣水亭,取水以禜雨多验。复一里余,至山颠,禹庙在焉。庙已毁,惟颓垣破础存。游目四顾,长淮西来,涡河北汇。而寿春、临濠、宿州之境,皆在冥茫昏杳之中,缅想南北战争屯戍处,为惑慨者久之。山之下聚落甚盛,庙史云名禹会村,乃禹会诸侯之地,庐舍之比如栉。移踵入庙,庙前杏树一章,大可蔽十牛,二柏参差左右;树东置小翁,杏柯之水时津津滴其中。庙史云,当晨雾四集,水愈多,其来如泉,可代井汲。石碣二:一大书“有夏皇祖之庙”六字,下刻宋庆元初,州守刘仲光自造;“祷雨记”一,亦记祷雨事。皇甫斌绍熙庚戌来为郡,命钟离尉丁大荣作。石未剥泐,文尚可读。复从庙西循石坡而下,巨石危立如人形,遥望之,一妪俨然也,相传为启母石。庙史云:居人每刲羊豕祭之,至有粉黛饰其貌者,闻之不觉大笑。山半旧有僧房,今废。久俟鹤贺不来,忽使者至云,扈从士马多,无桥可以渡河,青宫不复至矣。言未既,但见旌旗如锦绣曳上荆山矣。濂亦下山麓,入鲧庙,见所题神号鄙俚,弃而不睨。出读祖无择所赋歌,京口孙临为书碑。盖无择谪守寿春过此而作也。复北经县治,折而东行三里所,至荆山。梁魏交斗时就山筑堰,以灌寿春,其遗迹犹斑斑可见。复行三十步,岩广如屋。侧身而入,石屏如床座,可坐人,号为卞和洞。自西上复一里所,过避雨石,石斜倚可避雨,故名。复六十步,至产玉坡。奇石骈列,(玄质而白,缘粲如雪),西有玉池,榛荆迷路不可寻。(景彰欲导游青峰庵,足倦遂止)。时青宫已猎远郊,濂因登舟先还中都云。

惟二山见诸载记者多殊。以涂山言之,春秋左氏传云:禹合诸侯于涂山。杜预注云:在寿春县东北。说者云:今之濠州是也。《国语》《史记》则又云:禹会诸侯于会稽,故会稽亦有涂山。《吴越春秋》 亦以涂山在会稽(又兼载涂山之歌)。应劭云:涂山在永兴北。说者云,今会稽萧山是也。是二说已不能归于一致矣。至于《苏鹗演义》又云:涂山有四,一会稽,二渝州,三濠州,四当涂。然其处皆有禹迹。或者遂谓禹文治水,固尝遍历宇内,而会诸候实在会稽之涂山。柳子厚《涂山铭》,苏子瞻、子由涂山诗,指在濠州者,皆非是。濂之存疑而未决者一也。

以荆山言之,荆山楚山也。楚之先王熊绎,僻在荆山,(荜路蓝缕,以处草莽,至成王始盛,又昭王有言曰:自吾先王受封,望不过江、汉、河,非所获罪⋯⋯则楚之封疆可知)。七传至昭王,始迁都郢。郢即今之江陵。其地有荆山,一名景山。荆故楚号也,有之诚宜。世则指为濠州。濠州古钟离子国,与寿春密迩。楚自昭王之后,历十一传,(至考烈王),始徙都寿春。

《韩非子》所载卞和献玉事,乃在历、武、文三王之际。昭王上接武王,已越十世。当三王时,钟离何尝属楚,而强谓卞和至此山耶!《新序》又谓抱玉而泣,在共王之时。《杂记》叉谓在怀王及其子平王之时。平王乃昭王之父,下距怀王九世。共王上至武王亦六世,何颠倒如是耶!濂之存疑未决者二也。

大抵山川遗迹,非本诸经史者多不可信。(如葛洪丹灶、郭景纯之墓,在在有之。纵有高世之智,将何以得辨其真份邪!)必欲可信,涂山当稽之左氏,以寿春为正;荆山当正诸史传,以江陵为正。有谓涂山氏乃古国名,禹曾娶其女者,别是一说,与此珠不相涉也。

濂耄矣,诸书遗忘欲尽,所记忆者,未必无舛讹,辄缘纪游,因挂漏书之,以发同游者一失。同游者盖太子正字桂彦良、 晋府长史朱伯言、楚府长史朱伯清、吴府伴读王致远及景彰云。后一月某日记。

节选自《魅力涂山》

来源:安徽涂山

#古装片中为何揭开瓦就能看到屋内#
【分析】
要搞清楚瓦片底下是啥东西,我们不得不探究传统建筑的屋顶的构成。传统建筑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特征之一,恐怕就是大屋顶了。屋顶的形式有很多,如硬山、歇山、庑殿、攒尖等等,不同结构的房子有不同的屋顶,不同级别的建筑有不同的屋顶,土财主再有钱也只能盖硬山顶的别墅,城门再破烂至少也能放歇山顶的门楼……但从共性上来说,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是依靠木质梁架结构将房子支撑起来。直接跟屋顶有关联的,由内而外大概可以分为这么三层:(详见图一)
一、最底下的是椽子。传统建筑用的是抬梁穿斗的结构,与屋面有直接关联的,主要是檩和椽。基础之上有柱子,柱子之上,在进深方向(垂直于大门)有粱、川、双步等等,在面宽方向(平行于大门)枋、檩、连机等等,这些大家搞不懂就不要搞懂,反正一堆木头七七八八搭上去后,到了最顶上的承力结构,就是平行于大门的檩条(也叫做桁)。
檩条之上,垂直于大门方向,从屋脊线两边发散开,像肋骨一样一条条排起来的,就是支撑起大屋顶的“龙骨”——椽子。和骨头相对于人体的作用一样,椽子的铺设方式直接决定着屋顶的基本轮廓。(详见图二)
二、在中间的是“中间层”。术语上叫做“屋面筑底”就是指椽子之上,瓦片之下的部分。要说清楚这件事比较麻烦,花样太多。我们选择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屋面类型。
(一)北方官制房屋经典的处理方法。以下两种方式,依据于宋《营造法式》和清《工程做法则例》,一般用于北方大型官宅或寺庙。
类型一:纤维薄板。大宋的住建部叫“将作监”,该部门曾编制过著名的《营造法式》,该书中将这个中间层的做法称之为“补衬”。《营造法式》卷三十瓦作部分叙述:“凡瓦下补衬,柴栈为上,版栈次之。”柴栈就是芦苇、柳支所编制的片状物,版栈则是用薄板、竹片制作的板状物。根据屋顶结构和等级,一层层叠铺于檩条之上,最后抹上胶泥、石灰膏就可以准备铺瓦了。
类型二:木质望板。这是一种更为精致的处理,就是在椽子上铺设一层木板。人如果站在屋子里,抬头望去,可以通过椽子间隙看见木板,故称望板。望板厚度一般是椽子直径的三分之一,根据清雍正年间《工程做法则例》规定,望板之上还要加上“苫背”工艺,通俗点说,就是在板子上抹上白灰浆混合麻纤维等材料,起到防水、隔温等作用。(详见图四)
(二)南方民间房屋典型的处理方法:南方气候潮湿多雨多台风,雨水很容易被风吹进瓦片缝隙,如果用望板和泥背,不但不能防水,反而会使中间层迅速腐朽。加上南方气候温暖,对于保温的要求较低,而瓦片的合理铺设完全可以解决防水问题。这样中间层的处理就出现了两种倾向:①不讲究密封性②不使用易腐烂材料。
类型三:望砖。望砖是铺设在椽子上一定规格的砖块,每条椽子隔一段距离有一个突出结构称为“勒望”,用以防止望砖在倾斜的屋面上下滑。按照三十年代成书的《营造法原》总结,望砖的铺设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作糙望。一般就是椽子上直接铺筑望砖,望砖之上盖瓦片,不做任何密封处理,纯粹搭积木方式。二是作细望。细望就是要在望砖和瓦片之间加材料了,就是在望砖和瓦片之间铺一层油毡,进一步强化密封性。宁波地区的明清建筑,普遍用望砖,而且基本上是糙望的做法。(详见图五)
类型四:不设中间层。说白了,就是彻底省略中间层,直接在椽子上面放瓦片。这在岭南民居、寺庙中也是非常普遍的。如果你们家老房子能直接从屋内看到屋顶瓦片的背面,就是属于这种做法了。(详见图六,再一次无耻地盗用了前面兄弟的图)
三、最外面是瓦片。中间层之外,就是直接接触外界的,当然就是瓦了。瓦片也是五花八门,我们不考虑材质问题(如琉璃瓦、青瓦等),也不考虑大小问题(如大瓦、小瓦等),按照《营造法原》的分类方式,基于瓦片铺设的位置,分为两种:“瓦之仰置相叠连接成沟者,称底瓦;复于两底瓦上者,称盖瓦”。
(一)底瓦。大家知道瓦片是弯曲的,弯曲部分凸向屋内,仰面朝天,从屋脊叠放着铺向屋檐的,就是底瓦。讲究一点的人家,在底瓦叠到檐口处放滴水,方便排水,防止水流腐蚀封檐板。在北方地区,因为雨水稀少,许多房子的瓦片甚至只有底瓦,在雨水极多的南方可不行,两列(楞)躺着的底瓦之间可是有一条缝隙的,必须盖住!于是就有了盖瓦或筒瓦。
(二)盖瓦或筒瓦。覆盖于并排两片底瓦之上,弯曲部分凸向天空,遮住两片底瓦之间缝隙(豁)的瓦片,叫做盖瓦。在普通民居里面,盖瓦的形状与底瓦差不多甚至一样,主要是放置位置、朝向不同;也有讲究一点的,把盖瓦的形状改成接近圆柱体的筒瓦,比如宫殿顶上多用琉璃材料的筒瓦。盖瓦也是一列一列叠放下去的,讲究一点的,叠到檐口处,加一个花边;如果是筒瓦类型的,就加勾头(南方也叫瓦当)。(详见图七、图八)
每一列底瓦、盖瓦在屋顶部分扣在屋脊内,在屋檐处塞碎瓦片加固;如果是筒瓦,在接近檐口处,还会用长钉从望板、望砖处钉入,并从筒瓦背部穿出,作为固定。反正无论那种瓦,除了屋脊和屋檐这一头一尾有一些加固手段,中间完全依靠相叠瓦片之间的摩擦力固定。因此,上房揭瓦,那是很方便的事情。有经验的老工人,甚至在起新房时故意加密瓦片的叠放密度,以后如有个别瓦片损坏,爬上去把坏掉的瓦片抽去,上面压一压,下面挤一挤,重新调整一下排列密度,就OK了!
【解答】
说了半天,基本上把传统建筑,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传统建筑的屋面结构说清楚了。那么
问:刺客一揭开瓦就能看到屋子里的情况么?
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可能:
1.不设中间层的屋面,揭开瓦片,刺客就能从椽子之间看到屋内。这是最简单的情况。
2.设置望砖的屋面,揭开瓦片,还必须想办法把望砖至少拿出一块来,不是不可能,难度略微增加了。宁波天一阁的屋顶就是典型的糙望做法,民国初年,薛继渭和冯德富带着一个木匠,正是通过揭开瓦片,取出望砖,锯掉椽子的方法进入天一阁偷书的。其实这个方法动静不小,只是当时范氏族人住在隔壁院子里,平时几乎不去书楼。
3.设置望板的屋面,揭开瓦片就可见望板,望板无论横排还是竖排,其每一块面积都大于瓦片,有些互相之间用榫口连接,常见望板厚度在2—3厘米之间,要干掉一整块望板动静太大,不过可以用把小刀子慢慢扣出一个洞,尽管难度增加,但是只要有耐心,还是可以办到的。
4.按照宋制,用“补衬”法搞出来的屋面是不是简单一点呢?其实也不然,《营造法式》规定,即便是小型的廊屋,也要铺设一层竹笆、三层韦箔。刺客掀开瓦片之后会发现,无论柴栈、版栈,都是分为好几层叠在椽子上的。以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为例,据测量版栈最厚处达到30公分以上。面对这种又软又厚的材料,钻孔机恐怕也没啥用处!
综上所述,以不被屋内人发现为前提,第1种情况实际可行;第2、3种相对于麻烦点,如果屋内无人,理论上也能办到;而第4种,要在不搞出大动静的情况下破坏中间层,几乎不可能,奉劝刺客们还是放弃吧!
【P.S.】
还有一位小兄弟问:如今的重新维修过的传统建筑呢?
那情况就更复杂了。这里,我们先把外面铺上砖瓦,内里全是钢筋水泥的建筑去除掉,因为这实际上就是现代建筑,不属于本文讨论范围。我们来看看,目前古建筑维修的“新方法”。
目前在宁波古建维修的工程中,在屋顶望砖与瓦片之间往往会铺设一层三元乙丙防水材料,加入这层材料之后,瓦片与屋面筑底之间传统的连接方式就丧失了,为了防止瓦片滑落,在铺设瓦片之前,又在防水材料上再加一层水泥砂浆,一来进一步起到保温作用,二来瓦片就可以“粘上去”。因此,这种维修方法的屋面有两个特点:(详见图九)
1.瓦的功能性作用消失。防水材料和水泥砂浆已经彻底解决了防水保温问题,功能上来说瓦片已毫无意义,此时仅具备装饰作用——告诉你,我有瓦片。
2.为防止三元乙丙材料上瓦片滑落和进一步保温,增加水泥砂浆,于是每一片瓦片都被固定在屋面上,而不是传统的可松动的情况了。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有一位古代刺客穿越到今天,看见一个按新方法修复的古建筑,跃上屋顶……咦?俺怎么连瓦片都揭不动了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佛 ”是觉悟的意思,有三个特点 :第一要“ 自觉 ”就是自身明白、洞悉宇宙人生的真理;第二是“ 觉他 ”像菩萨,不仅自觉,还能令众生觉悟;第三是“ 觉行圆满
  • 谢谢临走前王喆师兄的“上车饺子”、强哥的牛奶和香蕉以及敏慧宝贝的桃子,还有阿壮为我叫的车~谢谢你们,太多太多。你们是我毕业之后带的第一群学生,曾经特烦你们,拿着
  • 1.南方娃第一次在飞机上看到雪山,第一次看到地面都是沙土2.到了新疆一顿吃吃,待了七天,人长胖七斤,一点也不夸张。3.去了哈密瓜地看还没有长大的瓜,去了天山,去
  • 这时走来了一个疑是我闺蜜的漂亮姐姐,我心里知道她也钟情于他,赶紧大方官宣,这是我男朋友,刚拿下的。心里知道后面的那个酷酷帅男也仰慕这个漂亮姐姐,心里一顿释然,感
  • 经过多年的治理,甘南不仅成功创建了示范甘肃全省、领先全国的“全域无垃圾”示范州,还铺就了一条引导牧民群众奔小康的生态绿色发展路。“公路沿线的垃圾有环卫工清扫,我
  • 从大的方面讲,该矿的行为是对法律的挑战,从本矿内部来讲,由于没有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调查处理,不利于隐患的消除,为何矿难连连,又为何连连瞒报 。一个矿难事件的瞒
  • [虎爪比心]杨盼盼、林志颖:脸颊有一个浅浅的疤。#古龙[超话]#在群里聊各版小鱼儿的疤。
  • 自己除了那两大爱好也没有其他花钱的地方,平时自己出去吃一碗贵点的拉面都要心疼,车子这么多年全靠租,追星全靠白嫖,倒是让女儿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宠女狂魔!按照他那种
  • 这几天去了红星美凯龙还去了南京路上的宝大祥,销售比客户多,销售那种如狼似虎的感觉,令我感觉很凄凉,虽然以比较低的价格买了装修大件,我还是希望世界是疫情之前的样子
  • #阳光信用[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善良是一种传递,用言行把善传递给别人,让人感受并且放大,是最大的善 ,像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身上保有父母的心性特
  • 已故女导演诺拉·艾芙隆也一直关注着女性对爱与人生的细腻感悟和情思,【当哈利遇到莎莉】、【西雅图未眠夜】都是经典,到了本片,她也接地气地探讨了现代女性在工作、梦想
  • 超赞的小众短句文案 ❶吃饱喝足,才有力气做梦❷人和人之间,没感情的时候才讲理❸“我想在你身上钻木取火 点燃此生”❹知己一二抵得过所有泛泛之交❺你尽管善良,上天自
  • #棉花美娃娃[超话]# 【出棉花娃娃稿|撞私】间谍过家家阿尼亚一只贪吃的阿尼亚有木有咪带走[羞嗒嗒]收稿请 开团迈断优先 小改 (优先出开团买断 成团希望
  • 集美新城明珠小学在总体设计上充分考虑功能性和使用便利性,比如所有教学楼之间都有风雨连廊相连通,让师生在下雨天不需打伞即可到达教**的任意地点,打造便利、舒适的校
  • 我是商孝伟,常州斗罗机电创始人, 主要做小型柴油发电机(3-200kw)、柴油机水泵(2-6寸)和单缸柴油机(3-36马力)及配件产品,主要优势有3点:1、20
  • 此前保持全胜的海豚想必是带着雄心壮志来的福克斯堡,可是比赛的过程中,无论是战术的布置还是执行,和爱国者都不在一个层面。他的第一个抄截就是他和Dorsett的配合
  • 小倩被关在笼子里困住,燕赤霞被在控制在也被束缚,暴泪#黄山# 栖身在自由的云里雾里-黄山#黄山旅行# 6:00起床准备出门爬山去 迷迷糊糊化了妆 就出发了,
  • 2022.6.1周三老杨微博喊单记录:收益180点利润原油115.6位置多单,止盈40点利润黄金1949位置空单,止盈40点利润原油116.3位置空单,止盈10
  • 原本画面里的人,处于画面中心的事物,在他眼中杂乱的东西,都被修去,留下人为修理过的风景。虽然在大小和形状上与小蛇相似,但对其起源的主要解释是水流过岩石裂缝留下的
  • 今夏第一次吃杨梅,味道甜中带酸,好极了[馋嘴] 换了家品牌的贝果,厚度降低,口味增多,抹茶红豆味儿的简直啦[哇] 花儿的世界就是不一样,总孕育着一股向上的、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