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道教真正的食养之法#
整体营养观
道教的营养观是一种,重外养,更重“内养”:“养德”、“养气”、“养精”和“养神”的整体营养观。《长生诠经》:“去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絶嗜欲以养精。”去除狂暴愤怒可以修养心性,不过妄的思虑可以修养心神,简练语言可以修养心气,杜绝过度的嗜好和欲望可以修养精神。只有内外养结合,我们才能身心通泰,祛病延年。

饮食的利弊
俗语:“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营养是身健体康的根本,所以我们道教在养生方面认为人的机体需要得到补益、精气需要获得充实。
蒲虔贯《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

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营养的来源,可以滋养我们的血气,血可以滋养我们的形体,气可以护卫我们的四肢;髓和精是人体中的精华,其次是人体中的肌肉。

孙思邈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篇记载:“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
饮食是安顿身体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适宜地饮食的人,是不足以合理的养生的。此外,孙思邈还认为食物带来的营养能够排邪、安腑脏、悦性爽志、调理气血,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病功能。

另一方面,道教对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损害,也具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

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痛陈:“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踰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

人们得得各种疾病,大多是由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纵情声色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声色的欲望会降低,但饮食确实每天都需要的;饮食合理的话,久而久之,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合理的话,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具体而言,饮食损害功能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导致丹田元气的散失。《云笈七签》:“始生之后则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人出生之后需要开始饮食,但饮食也会致使腑脏充塞,丹田之气仅在脏腑和心胸之间短短几寸的狭窄空间往来运行,这样一来,人不可避免地因元气的不足而加速衰老。

2.饮食滋养人的同时也在滋养体内的“三尸九虫”。“三尸九虫”有人认为是指体内的各种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体内的各种,导致人走向毁灭的负面因素,包括贪欲、邪淫、不良的情绪等等。《云笈七签》称:“贪于饮食,尸(指三尸)乃千变万化,随欲而归,令人世患日深,多愚早亡。”对饮食有过多贪欲的人,身体内的三尸会跟随人们的各种欲望而千变万化,危害人们的健康,让人们的各种祸患日益加深,让人愚钝,甚至过早的死亡。

内养的重要性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饮食》里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擅长养生的人以“养内”为主,不擅长养生的人则以滋养形体为主;“养内”的人擅长使各脏腑大道和谐,使血脉顺畅,让一身的卫气营血的流行自然和谐,依此能百病不生。只知道“养外”的人,其实难免只是纵口腹之欲,贪恋各种滋味,追求饮食带来的身体愉悦;这样虽然能使得肌肤、形体丰腴,脸色光润、悦泽,其实在身体里面,酷烈之气灼伤、侵蚀着人的脏腑,使其精神虚弱。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保全人们本来的和谐状态的,又何谈祛病延年呢。

“外养”和“内养”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外养”主要滋养肌和肉,不合理地偏重外形的滋养;“内养”则主要是填精补髓,使五脏盈溢,髓实血满,万神具足。

道教饮食“内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德
首先,道教的饮食不能伤害其他生命,强调“养德”。所以道教的饮食也是遵循着慈心于物、积善立功的教导的。《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以饶一身。”第一条诫命是,不得故意追求美味去杀生,去割断其它动物的生命,用各种方式来烹煮成美味,来满足自己对味道的贪求。《抱朴子·内篇》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追求长生久视的人,必须要有志于积善立功,要能慈心爱物,宽以待人,保护生态和谐。其次,道教还主张少食为佳,强调“养气”、“养精”和“养神”。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也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

养气
《云笈七签》中说:“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意思是说,人的情性形命出自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所以,修炼培养元气,就是道教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道教所说的“气”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它的理论直接源自于博大精深的“精气”学说:首先是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这称为“清气”;其次是指先天父母雄精时的元气,这称为“先天之精气”;其三是指通过饮食物质所产生的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精气”。在道教看来,人的活力源泉在于体内之气,因此,通过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的“养气之道”,就能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养精
《随机应化录》记载:“养精者,少淫寡听”,保养精气,需要减少不合适的欲望,降低不合适的声音的影响。《云笈七签》记载:“含气养精,血脉丰盈,骨濡筋强,润滋皮肤”,涵养精气,可以使得血脉丰盈,胫骨强劲,皮肤细腻滋润。

养神
《淮南子》:“心者,神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心是精神的主宰,精神是心的,形体长时间的劳作而不休息,则会枯竭,精神长久的消耗而不停止则会竭尽,对作为生命之根的精神,不要让其过度劳碌,不过度劳碌的最好方法就是节制嗜欲,清静无过分的作为,克制欲念,只有这种以中致外的内修的养生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教饮食思想的基本理论
饮食自然
道教思想家并不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活动境域中来谈“饮食”,而是把它归置在一个整体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来加以审视和认识。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少胜于多:这是道教对饮食的量的基本规定。所谓“少胜于多”,并非是禁欲式的节制饮食,而是“节量饮食”,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状况,按一定的量和程序来合理地摄取饮食。

2.熟胜于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皆熟,胜于生”,这里的“熟”,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本身要烹制成熟;二是指作为食物的动植物资源,应是已经“成熟”的个体。

3、素胜于荤:总体来说,道教提倡以素食为主,慎用荤腥食物。道教对于饮食结构选择的倾向性:一是尽量降低自身的能量需求,从而减低饮食用量;二是在饮食过程中,尽量不伤及其他生命。
根据自然饮食的观念,道教饮食还提倡“三因制宜”,即因事因地因人制宜。

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五行的观念也是我们道教饮食理论的渊源之一。《保生要录》论述五行、五味、五脏六腑调和论:“天有五行,人有五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王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王之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应该多挑选与当时的季节的“五行”相生的属性的的食物,这样可以达到按时节养生的效果。为使阴阳平衡,则饮食上就需要“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藏气不均。”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太过偏食,否则会产生疾病;所讨厌的食物也不能全然的不吃,否则身体所藏的五行之气会配属不均匀。因此,在挑选食物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时节挑选之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五脏学说
精气学说、四气五味学说、辨证论治、五脏六腑补养论,皆可从阴阳五行学说追溯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奠定的五脏六腑食疗理论主要包括:饮食偏倚害五脏与五脏所欲五味理论;五味各归所喜理论;生、克、制、化关系与对应的补、泄、散、收、软、缓等食疗法;五脏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理论。我们在选择食物的配属的时候可以多参照这样的配属体系。
此外,孙思邀还系统地归纳了“五味动病法”、“五味所配法”等有关饮食法则。各位在日常的食材挑选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加参照。

四气、五味与季节摄养论
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或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则是指辛、甘、酸、咸、苦。四气、五味搭配不同的季节,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饮食养生系统,这样的摄养系统可以非常精致地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食材的挑选,具体烹饪方法的择取,等等。



九法界的众生,都在颠倒,只有佛得到究竟觉,没有一切的颠倒

十法界不离一念心

四圣法界: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

六凡法界:天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九法界的众生,都在颠倒,只有佛得到究竟觉,没有一切的颠倒。

什么是颠倒?

就是以苦为乐,以是为非,以无常为有常。又可以说,心思不定,乱转念头,见义不为,见利而为。总之,黑白不分,真假不明,皆为颠倒。所谓“起惑、造业、受报”,这是因果的定律。

一开始就疑惑,起惑之后,就去造业,造了业就要受果报,这是自然的法则。这种果报是不可思议的,众生所造的业,也是不可思议的。一开始所生的疑惑,也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各种事物,都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把众生弄得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无所适从。

在九法界 (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天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的众生,有的聪明,有的愚痴。唯独佛有大圆境智,只有聪明智慧,没有愚痴无明。

在佛法界分上看菩萨法界的众生,是很颠倒的。菩萨所行所作,自己认为是对的,可在佛来看还是颠倒。

在菩萨法界看缘觉法界的众生,好像小孩子似的,没有做过正正经经的事,在那儿很颠倒。可是菩萨法界不知佛法界是怎么回事,只知缘觉法界的一切情形。

所谓“初地不知二地,十地不知等觉”,比他高一级就不知道了。就算知道,也不过是大概的情形。详细的情形,还是不知道。

在缘觉法界看声闻法界的众生,也是在颠倒。至于佛法界和菩萨法界的情形,他们一概不知道。为什么?因为定力不够。在定中只能观察八万大劫以内的因缘,八万大劫以外的因缘,他们是毫无办法。

在声闻法界看天法界的众生,在那儿颠倒。虽然享天福,也是做颠倒事。

在天法界看阿修罗法界的众生,在那儿颠倒。天天不修德行,只知斗争,这不是颠倒是什么?

阿修罗法界,对天法界不太明了,可是对人法界的众生,非常了解,看人在那儿颠倒。人流浪生死,不知是苦,染苦为乐,贪恋不舍,实在可怜。

在人法界的众生,不知阿修罗法界是怎回事?更不知天法界是怎回事?对于上边四圣法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概不知道。可是对畜生法界,知道得清清楚楚。该法界的众生,都在那里迷迷糊糊、颠颠倒倒,无所事事,终日尽打食与欲的妄想。

在畜生法界见饿鬼法界的众生,在那儿颠倒。为寻食而苦恼,可是见食成火,不能下咽。在饿鬼法界看地狱法界的众生,在那儿颠倒。地狱众生造恶业受恶报,还不知改恶向善。

在地狱法界的众生,什么也不知道,在那儿醉生梦死。只知有自己,不知有他人。地狱是长城苦海,失去光明的道路。

九法界的众生,都在颠倒,只有佛得到究竟觉,成就佛果,而没有一切的颠倒。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们要学佛,要证得真正的智慧,不在九法界中来回地转,要超出九法界之外,也就是到常寂光净土去,与佛同住。

在地狱法界的众生,一天有万生万死、万颠万倒,苦不堪言。为什么?因为万恶滔天,应受其罪。在万分颠倒中,没有半分不颠倒的,故很难出离此法界。

在饿鬼法界的众生,虽然吃不饱,只有饿一点,可是没有地狱那么苦。在万分颠倒中,或有半分,或有一分不颠倒成分在内。(这是比喻法,并不是绝对的)

在畜生法界的众生,在万分颠倒中或有一分,或有一分半不颠倒。好像羔羊有跪乳之情,乌鸦有反哺之义,虽然为畜生,犹懂得孝道。或怀十分不颠倒的畜生,它们便有上升善道的机会。

再有犬守夜、鸡司晨、蚕吐丝、蜂酿蜜、马拉车、牛耕田,对人类有所贡献,能立一点功,将来就有出离畜生道的可能。

人法界的众生,在万分颠倒中,或有十分,或有五十分,最多不超过一百分的不颠倒。

不颠倒时,便做功德事,不是拜佛,就是念佛;颠倒时,妄想纷飞,贪名夺利,斗争坚固。

为什么在万分颠倒中,只有百分不颠倒?好像在拜佛的时候,这是不颠倒。可是有时候,身在拜菩萨,心想求菩萨保佑,保佑我中马票,保佑我平安;甚至有人不读书,就祈求观世音菩萨加被,中头名状元,这就颠倒。

在阿修罗法界的众生,也许有百分不颠倒,或者多一点,或者少一点。因为他们虽有天福的享受,可是不知足。因为贪心,常起斗争,妨碍他人的自由。

在天法界的众生,可能有千分不颠倒。他们禅定的功夫,直线上升,思食食至、思衣衣至,想什么有什么,故很少颠倒。

在声闻法界的众生,在万分颠倒中,能有两千分不颠倒。因为修苦、集、灭、道四谛法,明白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很少颠倒。

在缘觉法界的众生,在万分颠倒中,能有三千分的不颠倒。因为观十二因缘而悟道,晓得一切如幻如化,所以不执着一切。

在菩萨法界的众生,在万分颠倒中,能有五千分不颠倒,还有五千分颠倒的行为。因为勤修六度万行,但是还有一分生相无明还没有破除,所以没有到究竟处。

在佛法界的众生,把万分的颠倒,完全消灭了。因为佛三觉圆,万德备;没有妄想,没有颠倒,成为无上正等正觉。

各位要研究研究!我们在这世界上,为什么头脑不清楚,在这里混吃等死?出家人不像出家人的样子,在家人也不知修行,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才修行?在这五浊恶世中,留恋生死,有什么用处?

各位要痛念生死,赶快发菩提心,不要再做那么多的颠倒事。应该回头啦!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共勉之。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https://t.cn/R2WxaNQ

#公司组织员工拓展训练致3死1伤#九法界的众生,都在颠倒,只有佛得到究竟觉,没有一切的颠倒

十法界不离一念心

四圣法界: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

六凡法界:天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

慈悲开示:

九法界的众生,都在颠倒,只有佛得到究竟觉,没有一切的颠倒。

什么是颠倒?

就是以苦为乐,以是为非,以无常为有常。又可以说,心思不定,乱转念头,见义不为,见利而为。总之,黑白不分,真假不明,皆为颠倒。所谓“起惑、造业、受报”,这是因果的定律。

一开始就疑惑,起惑之后,就去造业,造了业就要受果报,这是自然的法则。这种果报是不可思议的,众生所造的业,也是不可思议的。一开始所生的疑惑,也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各种事物,都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把众生弄得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无所适从。

在九法界 (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天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的众生,有的聪明,有的愚痴。唯独佛有大圆境智,只有聪明智慧,没有愚痴无明。

在佛法界分上看菩萨法界的众生,是很颠倒的。菩萨所行所作,自己认为是对的,可在佛来看还是颠倒。

在菩萨法界看缘觉法界的众生,好像小孩子似的,没有做过正正经经的事,在那儿很颠倒。可是菩萨法界不知佛法界是怎么回事,只知缘觉法界的一切情形。

所谓“初地不知二地,十地不知等觉”,比他高一级就不知道了。就算知道,也不过是大概的情形。详细的情形,还是不知道。

在缘觉法界看声闻法界的众生,也是在颠倒。至于佛法界和菩萨法界的情形,他们一概不知道。为什么?因为定力不够。在定中只能观察八万大劫以内的因缘,八万大劫以外的因缘,他们是毫无办法。

在声闻法界看天法界的众生,在那儿颠倒。虽然享天福,也是做颠倒事。

在天法界看阿修罗法界的众生,在那儿颠倒。天天不修德行,只知斗争,这不是颠倒是什么?

阿修罗法界,对天法界不太明了,可是对人法界的众生,非常了解,看人在那儿颠倒。人流浪生死,不知是苦,染苦为乐,贪恋不舍,实在可怜。

在人法界的众生,不知阿修罗法界是怎回事?更不知天法界是怎回事?对于上边四圣法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概不知道。可是对畜生法界,知道得清清楚楚。该法界的众生,都在那里迷迷糊糊、颠颠倒倒,无所事事,终日尽打食与欲的妄想。

在畜生法界见饿鬼法界的众生,在那儿颠倒。为寻食而苦恼,可是见食成火,不能下咽。在饿鬼法界看地狱法界的众生,在那儿颠倒。地狱众生造恶业受恶报,还不知改恶向善。

在地狱法界的众生,什么也不知道,在那儿醉生梦死。只知有自己,不知有他人。地狱是长城苦海,失去光明的道路。

九法界的众生,都在颠倒,只有佛得到究竟觉,成就佛果,而没有一切的颠倒。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们要学佛,要证得真正的智慧,不在九法界中来回地转,要超出九法界之外,也就是到常寂光净土去,与佛同住。

在地狱法界的众生,一天有万生万死、万颠万倒,苦不堪言。为什么?因为万恶滔天,应受其罪。在万分颠倒中,没有半分不颠倒的,故很难出离此法界。

在饿鬼法界的众生,虽然吃不饱,只有饿一点,可是没有地狱那么苦。在万分颠倒中,或有半分,或有一分不颠倒成分在内。(这是比喻法,并不是绝对的)

在畜生法界的众生,在万分颠倒中或有一分,或有一分半不颠倒。好像羔羊有跪乳之情,乌鸦有反哺之义,虽然为畜生,犹懂得孝道。或怀十分不颠倒的畜生,它们便有上升善道的机会。

再有犬守夜、鸡司晨、蚕吐丝、蜂酿蜜、马拉车、牛耕田,对人类有所贡献,能立一点功,将来就有出离畜生道的可能。

人法界的众生,在万分颠倒中,或有十分,或有五十分,最多不超过一百分的不颠倒。

不颠倒时,便做功德事,不是拜佛,就是念佛;颠倒时,妄想纷飞,贪名夺利,斗争坚固。

为什么在万分颠倒中,只有百分不颠倒?好像在拜佛的时候,这是不颠倒。可是有时候,身在拜菩萨,心想求菩萨保佑,保佑我中马票,保佑我平安;甚至有人不读书,就祈求观世音菩萨加被,中头名状元,这就颠倒。

在阿修罗法界的众生,也许有百分不颠倒,或者多一点,或者少一点。因为他们虽有天福的享受,可是不知足。因为贪心,常起斗争,妨碍他人的自由。

在天法界的众生,可能有千分不颠倒。他们禅定的功夫,直线上升,思食食至、思衣衣至,想什么有什么,故很少颠倒。

在声闻法界的众生,在万分颠倒中,能有两千分不颠倒。因为修苦、集、灭、道四谛法,明白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很少颠倒。

在缘觉法界的众生,在万分颠倒中,能有三千分的不颠倒。因为观十二因缘而悟道,晓得一切如幻如化,所以不执着一切。

在菩萨法界的众生,在万分颠倒中,能有五千分不颠倒,还有五千分颠倒的行为。因为勤修六度万行,但是还有一分生相无明还没有破除,所以没有到究竟处。

在佛法界的众生,把万分的颠倒,完全消灭了。因为佛三觉圆,万德备;没有妄想,没有颠倒,成为无上正等正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美方一再声称希望与中国保持军事沟通,并寻求为中美关系加装“护栏”需要向美方强调的是,任何时候,美方对华军事冒险和挑衅行为都是决不可能有“护栏”的,这是不系安全绳
  • 也和你一样都是大个子,身材却都比你迷人(不是马桶盖)一个匀称骨感,一个圆润丰满。也和你一样都是大个子,身材却都比你迷人(不是马桶盖)一个匀称骨感,一个圆润丰满。
  • #十个勤天 十八个机位# 大家都说三子颠哈哈哈哈哈哈,可能孤狼本身就是这样,因为彼此足够熟悉,才心甘情愿地,无所顾忌地,把自己全盘托出,不仅对另外九个人,也对屏
  • 它是“对立统一的量”与“买卖平衡的价”在某一时段的“暂时”体现,这里的暂时平衡,蕴藏着新的倾斜,蕴含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随时可能打破既成的平衡,向新的平衡转移。特
  • 你的眉毛是一只骄傲的鸟 我的心随你而飞忽低忽高~,让心跳停了 时间就会暂停,淼淼早上好最近在听光良的都是你,嗯。,我知道你离我不远——陈楚生,很喜欢一首歌 是温
  • 好像我的生命中有一样很重要的东西流走了,一下子就懂了别人文章中的那种感觉了……回到家中,我找出红线重新把辫子的两端系好,闻了闻,还是我喜欢的洗发水味道。 我觉得
  •   我以为他真心后悔,想和我复婚,哪怕我不接受,可是心里总有一些痛快,所以当我听到他和星彩公司合作,看到小猫落在游戏室的围巾时,那种像是被人耍了的感觉,又冒了
  • 书中有云“信中微微散发着惠理子的香水味,这刺痛了我的心,要是再打开几次这信封,这香水味就会消失,没有比这更叫人难受的事了”。“厨房”是女主最爱待着的地方,不仅因
  • 我是学生,学生在这里!我是学生,学生在这里!
  • #快来团团吧#保暖打底合集!天冷了,快来挑挑看吧!
  • 人生无常,没有谁的人生路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都是在坎坎坷坷,起起伏伏,跌跌撞撞中走过,当我们受了伤,也就懂了一些道理,人要懂得知足常乐,就会拥有幸福,只有看淡一切
  • 因为不管怎么样,我都不想要遗憾,因为我不想老了之后回想起来,没有一个回忆起来能让我嘴角上扬的青春。因为不管怎么样,我都不想要遗憾,因为我不想老了之后回想起来,没
  •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古城遗址的“狮子门”在当年也是御敌的要塞,门楣上无头的动物蹲坐的姿势,考古学家一致认为是两头雄狮,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浮雕。在古希腊神话里,传说巨大的石块是帕
  •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2018年、2021年:俄罗斯2018年10月17日,一名18岁的枪手在他就读的克里米亚一所技术学院杀害了包括9名儿童在内的20人,打伤数十人,随后自杀。(编
  • #小羊碎碎念吧# 昨晚上一场奇妙的际遇八点五十还在吃火锅 九点打车狂奔到电影院 检票姐姐告诉我别着急 于是卡点坐到位置上我当时买票也很奇妙我想买6.6 但是刚好
  • 21岁的文字为什么充满了十三岁的幼稚味道,可惜犯花痴就是这么不分年龄不分智商呢,又不是不知道我感情用事对吧……小知,前段时间我很忙很苦你也看见了吧,今天发了疯一
  • 还有胡吃海塞,天天牛奶雪糕面包,餐餐配冰水,4天8颗榴莲,回家当天嘴巴长泡,上巴冒痘3颗…以下看图说话: P1-3:考证的那两天天气不好,海面风浪大,海底能见度
  • 在我们平凡的生命中,最美的事情,或许不是繁花似锦,而是平安健康,不是留住时光里所有的美好,而是以一颗乐观豁达的心享受当下的生活。人生或许就是一场悲喜交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