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关于被开除出组,一直以来只有面方的说法,杂本人和父母从来没有解释过,只是说自己做得不够好。这次杂亲自解说是伤好第一天回去上课就被踢,归根结底还是过度训练才摔伤骨折,而面呢,以往就引导是杂懒散,要不就是杂妈的锅….

再品一品这句…
“正如 Eteri Georgievna 所说,我很懒惰。”

你说我懒,那就是懒咯[吃瓜]

真的,如果不是面嘴杂妈,杂根本不会自己回应[吃瓜]

吳曉樂知道,從今以後自己就是一個有筆的人了。
寫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後,她很有自覺地離開家教這份工作。有人問她會不會有第二集時,她毫無猶豫地否認。「妳知道再教下去,妳會歪掉。一開始無心的看,跟有心的看,那個差遠了。」
吳曉樂對自己異常嚴格,在寫第一本書時,她小心翼翼地詢問前輩到底該怎麼寫,就像作為家教時,她總掛在網路上求問資深老師——面對親子教養問題、斷翅受傷的小孩、以愛相逼的母親,自己應該站在什麼位置,眼光該怎麼擺⋯⋯她清楚知道,寫跟不寫都對不起她的家教學生。「決定寫,因為我沒辦法真的只是旁觀。」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她將家教個案高度地去辨識化,真實人事物在作品中只剩指涉模糊卻形象尖銳的身影。然而全本九個個案,最後一個是清楚自己。「前輩告訴我,一定要把自己推出來。」
只是書出版後的迴響,遠遠超過當時二十四歲的她想像所及。
「突然之間,妳要一直被罵。為什麼都在怪我?」網友的訊息頻頻落入視線,有的認為吳曉樂在消費親子議題,有的責難以家教職業揭人傷疤。有段時間,她放不下這本書。「我很納悶,到底這個社會禁止的是寫別人家的事,還是禁止寫別人家不好的事?」被罵當然苦,但當讀者在閱讀時感到不適,她願意背負風險,也期待讀者透過她的視野看見一些事情。「如果有人害怕我們這種有眼睛的人,那你會不會其實是在害怕自己被看穿?」
出版後,有小孩跑來跟吳曉樂說那個書裡的誰根本是自己的寫照。吳曉樂百感交集,因為她知道書裡的那個誰後來怎麼了。「但我只能問他,那你現在過得好嗎?」後來她理解到,作品跟道德應該鬆綁,那是她看《薩爾加多的凝視》的領悟。「任何一個藝術去介入生命都一定會挨罵。但那就是二十四歲的我所看到的一切了。」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後來改編成影集,懸疑感加劇。「我問編劇簡士耕說,為什麼要編得那麼鬼?」簡士耕說他有小孩,他知道什麼時候人會跨過線。影集上映後引起熱議,受傷的小獸,跨過線成為非人的成獸,很多人在影集中第一次看到自己面目全非的模樣。簡士耕告訴她,第一個跳出來指認的人是一定會被罵的。「謝謝他這樣跟我說,不然我很難原諒我自己。」
接下來,她開始寫小說,所見所聞以精巧的技法鋪排架構,層層堆疊,直到原型人物可被辨別的氣味消失,留下來的文字可以說已經是謊言,卻又句句屬實。《上流兒童》的女主角陳勻嫺也是如此誕生。
陳勻嫺的角色原型是吳曉樂認識的人,「她是一名很努力要讓下一代不一樣的母親。是一隻努力的變色龍,想要去一個更高的地方。」吳曉樂說角色原型曾跟她說過一個笑話,關於孩子問為什麼不能請同學來家裡玩,原因是家裡容不下所有的同學和他們的「阿姨」。阿姨指的是孩子們的褓母或陪讀。吳曉樂指了指自己的空間說:「十個小孩就要再加十個阿姨,二十張椅子的客廳。那也只是基礎。怎麼塞下啊?」為了寫這本書,吳曉樂採訪各種母親與她們的生活圈,沉潛各式教養團體。她發現對媽媽最苛刻的永遠是媽媽,「媽媽們互殺是很可怕的⋯⋯」吳曉樂看得好清楚,貧窮如何讓一個人羞愧到把自己縮小,階層又是如何使一個人彎腰到將自己對摺。
「因為我們家很窮啊!」第一次辨識階級的模樣,是讀台中女中的時候。先是父母職業,再來是寒暑假要去哪,兩個問題下來貧窮見光。「朋友問我:妳怎麼考上台大的?因為台大是學費最便宜的大學。每個學期三萬或五萬乘以八學期,二十四萬還是四十萬,那是妳二十三歲要背的債!」現在回頭看,吳曉樂說她很謝謝自己處在這樣的位置。「因為我往上看,我會知道上面是什麼,可是他們往下看,看不清楚的。沒有的人看有的人,看得比較透。」
只是看太深,也很可能會回不來。
「很像牽亡魂的時候港片裡師父會講,一炷香燒完你一定要回來這個世界。我就是忘記回來,下去太久。」
花了一年多寫《我們之間沒有秘密》,讓吳曉樂長出滿頭白髮。爬梳大量資料,尤其讀心理諮商的訪談資料,真實的紀錄文字使她陷入。「看完你會知道說,當一個人很小的時候被性侵,他就會失去語言,不曉得怎麼跟人類說話。」那段時間,吳曉樂的月經遲來了三個月,後來有前輩告訴她這是替代性創傷。寫一個故事,然後替角色負傷。
小說中傷痕累累,書中沒有一個人能夠真正的誠實,加害者和被害者都不是單純的極惡或極善,所有人都無法被分類。「人在受害之後,很容易長出再傷害別人的心,這很正常⋯⋯畢竟我是學法律出來的,對。所以我會比較相信這件事情。」
大學時期讀法律系是媽媽的盼望,她也曾為此與媽媽有過死結,沒想過法律系替她掙出一個獨特的觀看位置。「讀法律系時有一個訓練,你不能只站在哪一邊啊,所以兩邊都要想。」被吿或原告,被害或加害,吳曉樂可以上身兩邊,從兩處交換對看。而現在的交友圈也分野明確,使她站在一個有趣的中間。「法律圈的朋友說我是一個很會做夢的人,藝文工作的朋友又會說:喔妳好實際喔——但我想這就是我快樂的地方吧,我很容易是中間的人。」因為常站在中間,吳曉樂很厭煩那些急於分類的人們。
吳曉樂問我覺得《致命登入》裡面何青彥對陳信瀚是愛情嗎?我說那大概是一種沒有辦法被歸類的情感。「謝謝。」她鬆一口氣的樣子。「為什麼大家對於親密,只有愛情?因為不曉得那是什麼吧?不要這麼懶,你就是讓它在那邊,就算你不知道那是什麼,但你覺得還不錯,那就好啦!」
2021 年出版的《致命登入》談人的兩種「看」:天生看得見,像男主角陳信瀚,能夠看到將死之人的黑霧纏身;看不見但後天很努力地去看,像角色陽陽,非要把事情看清楚而奮力付出。「假設陳信瀚是天生視力1.2,陽陽就是要去找眼鏡的人,她很努力地去找她的眼鏡。」
「有些人天生,或可以理解為天賦,就可以看到比別人還多。」吳曉樂舉例和別人同看一本書,為什麼這個人可以想到這麼多,但那個人不行;或,她說家族中曾有人可以看出別人的命。問吳曉樂,覺得自己是不是也是天生看得見的人?她話接地很緊:「對,所以很煩。我很容易看穿別人。他們說話的方式、肢體都暴露太多訊息了。」例如情侶關係能不能長久,例如採訪對象願意或不願意。
看到了,然後呢?家族中那個看得到命的人。後來得了癌症。「看這個東西,會產生巨大的消耗。我知道我不能這樣消耗自己。」以及,吳曉樂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要承擔的,大多時候他人能做到最好的就是——聆聽。
「以前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學生都願意聽我上課。因為我會先聽他講五分鐘。」每次上課前一個問題,過得好嗎?聽學生聊一下跟朋友吵架的事,講完了,接下來的時間學生會比較甘願換他聽課。這一份聆聽在《致命登入》卻成為犯罪手法。
故事中少女夕梨被犯罪集團「學校」引誘,自願成為囊中物,甚至被救出後還是深深相信自己沒有被騙,犯人成功的關鍵是「耳朵」。吳曉樂聊起近年有一種慢火燉煮的詐騙手法,長時間在社交軟體上陪伴、聊天,「他們很會聽話喔,會一直聽你說話。」到了第八、九個月開始透露手頭有點緊的訊息。吳曉樂帶點狠勁地形容當一個人掏心掏肺,下一步就是掏錢了。「人很寂寞啊,很多時候我們付錢都是為了消除寂寞。」聆聽可以救人也可以毀人,吳曉樂以文字耐心鋪陳一線之隔的翻轉。
談詐騙,吳曉樂略顯得意地引用陳雪的話:所有作家都是被文學耽誤的詐騙集團。「我們都在創造一個世界,我們知道要怎麼樣讓一切符合邏輯⋯⋯可是我們沒有在騙錢,反而在寫不怎麼賺錢的小說。」聆聽、觀看以及創作都是中性的,取決於人如何使用這把利器。
「創作者最難最難的是,你要保養你的心。臉還可以用SK-II、鳳凰電波⋯⋯可是心是最難的,創作者是在用這顆心工作的。」吳曉樂在成為作家的路上也曾偏移,初期網友的讚美或批評使她的心高速運轉,「我會一直想要去反應,覺得心好像一直跑,一直在追一個不是自己的東西。」直到被編輯提點要與外在聲音保持安全距離,她才慢慢學會如何對待外界多一點開玩笑的彈性。「我現在都稱自己『阿姨』,網友對我實施的年齡霸凌就失效了,反而覺得啊好親切噢,我就是阿姨。」
吳曉樂的編輯還很常在說服她一件事——「就是,我是個作家。」吳曉樂苦甜地笑了一下,說自己真的是對自己很苛刻。直到此刻,對於自己是不是一個作家,她說:「每天都要問自己啊,今天我是一個作家嗎?」,很苛刻。吳曉樂所見的世界解析度之高,卻同時嚴格地不輕易固著,落入眼裡的一切都有複合多重面向,就連「作家」之於自己也是流動、可能改變的身份。
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一款從吳曉樂的視野看出去的濾鏡,那她希望對焦之物都被虛線匡起。靈感來自使她煩躁的打卡拍照景點,看著不同人在一樣的地點擺一樣的動作留念,「我都有點茫,想說到底是誰去過哪裡?」在她眼中,那些人爭相模仿想要拍下最好的自己,卻是彼此在取消彼此的存在。「那些虛線是要提醒你,在這裡,你其實可能是可被取代的喔!我覺得很有趣啊,大家可以被剪掉,然後有一個空洞,我可以貼上任何人⋯⋯」
可以想見,吳曉樂今天應該也有拿這款濾鏡看鏡子裡的自己,然後問:「今天我是一個作家嗎?」

#足球赛事前瞻##足球#关于汉堡?来看看聚勒的正面回应!

Q:有人说你有点懒,我很遗憾他们不知道你在康复期所做的事情。

聚勒:“如果我真的懒惰,我就不可能重伤后再度踏上欧冠决赛赛场。那些人只看见了那个坦率承认自己喜欢吃汉堡,喜欢喝啤酒的聚勒,但然后呢?那又如何?难道其他职业球员就不这么做吗?他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采访了1000个已婚女总结出来的婚前忠告 1.不要因为外貌、对你好等原因选择结婚。因为男的婚后就会发胖变成大爷。而他的对你好,婚后能剩20%,已经算他有良心了
  • 教师节,收到了很多很多快乐,人生中第一个超越校级的荣誉,还有很多小朋友的祝福,如此菜的我能获得你们的喜欢,真的很开心转圈圈啊,甚至告诉我依然很喜欢历史,希望现在
  • 备孕期间如何准备美国生子相关事宜? 首先,要去美国生子办理的是B1/B2类签证,有效期十年,而且可以在这十年之内多次往返,从属签证类的属性,包括但不限于旅游、
  •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 世人每天都在处埋解决着问题,可是同时又制造面临着新的问题.每个人都有相同或不同的问题,例如家庭、事业、社会等等问题
  • #读书[超话]#读余秋雨《门孔》 旅程中乘飞机是看书最好的时光,没人打搅,没事缠身,安静地读书是一种享受。比较喜欢余秋雨的文化系列作品,前期的《文化苦旅》《
  • #易灸灸[超话]# 秋云是她们那一届的高考女状元,智商很高的学霸 记得她第一次考察易灸灸时,想着,如果这些人晒钱狂语……绝对不做,也不用 没想到,接地气
  • 西江月•校池微雨 《这是我家孙女今天在学校里(预备班)写的她有生以来第一首词,笔名:橘色百合。词汇量不足,稚嫩难免,于是表扬是理所当然的。》 微雨水入池塘,水面
  • 今天去了动物园玩,我单独带他出去,包很重,天很热,十一很优秀。自己独立走,玩,跑,没有要我抱,我都做好了抱一路的准备,或者租个小推车,最后根本用不到,真心觉得长
  • 《因为一首歌引发的周(末)记》 看完我们仨的书评之后心中一滞 闷闷的 叹息一声继而继续进行刷温周视频这一睡前仪式 就听到这首歌 古早的记忆再次席卷而来 萧忆情
  • ​​​​今日份广州牙齿正畸的医院医生及问题整理: 广州口腔医院有:穗江口腔、广大口腔、圣贝口腔等等; 广州正畸医生有‍:艾婷婷、林炳鹏、陈文昌、何剑玲、廖文琴等
  • 推荐一套特别的书,关于儿童社交边界感的绘本《别摸我的头发6测》 适读年龄:3-6岁 孩子没有边界感,家里的小霸王,在外面喜欢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以为所有的东西
  • 摄影: 发掘每一个平凡人的美好 贴近生活的细腻光影 Mifengstudio&弥风 读书创造精神财富,精神变物质;实践创造 物质财富,物质变精神。 知识加实
  • 许多人都是很喜欢关注娱乐圈的明星的,当然明星并不是一出道就很受欢迎的,今天小编就跟大家来分享下“出道前嫌丑,如今叫老公”,一起去看看都是谁吧! 首先就是华晨宇了
  • 归因偏差:观察他人行为时,我们常会把他人行为归因于性格或忽略外部因素进行解释,对自己的行为分析则恰恰相反,常常归因为环境导致的。 比如情侣吵架,你往往会觉得自己
  • 自从我看了这个文件,就一直被这个“用户”所困扰,是在说“所有普通用户”吗?但我不敢问,怕显得我太傻。刚才鼓起勇气问了个好友,人家说对啊[费解][费解] 我不知道
  • #情感[超话]# 生命的本身就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值得细细品味~让我们当个文人雅士吧,请放慢速度欣赏自己的生命,每一个阶段都有那个阶段的美好与祝福,即使在这个极
  • 我每次出门旅行,总会随身携带一瓶故乡的水土,有时候在客域的旅店,把那瓶水土拿出来端详,就觉得那灰黑色的水土非常美丽,充满了力量。 故乡的水土生养我们,使我们长
  • 在B站上看到一个UP主解说吃个桃桃好凉凉的视频,被他的三观和针砭时弊的观点震撼到了!! 他说大多数人在抨击这所谓的娘炮文化的时候,他们并不是为了健康的审美,不是
  • 想拜托各位肖战王一博 赵丽颖 易烊千玺 王俊凯 王源 罗一舟 华晨宇 姚琛 陈立农 蔡徐坤 张颜齐 林彦俊 马嘉祺 丁程鑫 宋亚轩 刘耀文 张真源 严浩
  • 【瞭望丨唐风汉韵汇古今】“西安永远是中国文化魂魄所在地。” 这一自信,源于这里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源于其拥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