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芙花园[超话]#
出 走平台 多收包u
专卡
怜20r/张(红1黑2)
安30r/张(比三安 比一安 红2黑1)
秋30r/张(比八秋 红2)
圆40r/张(黑手套圆 黑1)
Id卡5r/张
圆2 秋5 栗1 安1
海报5r/张
栗3 圆5 秋1
特典卡(sw2.0) 40r/张
圆2(红黑各1) 安1 秋1
拍立得 10r/张 (不单出跟sw2.0特典卡一起出)
安1 怜1
(预出一套瑞sw2.0,100 2卡1拍)

搜索用ive 芙 eleven 张元英wonyoung 安宥真yujin 金秋天gaeul 直井怜rei 栗子liz

“守正创新,争创一流”
南宁高新区2021年绩效展示之六

【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
查看原文→https://t.cn/A66AxlUW

持续营造安心放心食品药品安全环境

2021年,南宁高新区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地域,突击打击食用农产品、食品、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违法行为。共抽检食品药品794批次、重点领域现场快速检测974批次,阳性样品8批次;完成食品安全配套抽检项目896批次;完成药品质量监督抽检10批次;完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21例;完成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26例。共对食品药品违法行为立案101个,结案29个,累计罚没金额2.8万元。开展打击活牛走私专项行动,共出动人员15人次,5车次,检查经营户16户次。全面启用“八桂冷链通”“广西餐安”“食安八桂”“农村50人以上集体聚餐风险防控平台”等智慧监管APP和平台。辖区38家冷库均已开通并使用“八桂冷链通”APP;餐饮食品安全从业人员互联网培训考核平台“广西餐安”注册率、培训率、考核率分别为86.79%、84.91%、80.19%,目前“三率”均排名南宁市第一;餐饮、食品经营单位风险等级评定率均已达到100%,日常监管覆盖率分别为67.56%,73.99%,日常监管覆盖率排名分别为南宁市第三、第四。

扎实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2021年“3.15”期间,南宁高新区共组织开展“3.15”线下现场宣讲活动6场次、线下体验活动2场次。多次开展消费知识讲解和“邕”有诚信消费无忧主题宣讲活动,向社区群众讲解消费陷阱知识,引导社区居民理性消费。活动累计开展30场次,讲解1200人次,发放宣传册20000余份。

2021年以来南宁高新区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国12315平台接到各类投诉举报共计2657件,其中投诉1583件,举报1074件,同比增长40%。投诉举报处置率100%,投诉调解成功率68%,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累计82.1万余元,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佳绩

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服务能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1年9月,南宁高新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累计达4444件,全市排名第一,占全市比重达45%。同年6月,南宁高新区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开展的“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项目代表南宁高新区参加南宁市年度优秀改革创新项目评选,成功入围,并获得中共南宁市委、市政府的通报表扬。

培育优势企业,不断提高园区知识产权建设核心竞争力
南宁高新区拥有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累计达18家,占南宁市的39.1%;自治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40家;121家企业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6家企业获批自治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单位;1家企业拥有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称号,占南宁市的33.3%;基于优势企业集聚的良好基础,广西交科集团获得一项国际发明专利,广西曼彻彼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获得一项中国专利优秀奖。同时,2家企业申报的两项专利获自治区局推荐参评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

改革创新,积极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员实践基地
广西市场监管局推荐南宁高新区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员实践基地,这是继柳州高新区之后,广西第2家高新区申报“国字号”的知识产权审查员实践基地。南宁高新区将借助实践基地这一平台,充分利用优质审查资源,对接辖区企业需求,加大企业专利挖掘力度,优化全区企业专利布局和专利质量,实现实践基地品牌效应由“点到点”向“点到面”的深度发展,使实践基地成为知识产权强区建设的重要资源。同时,发挥审查员自身专业优势,结合南宁高新区产业最新发展趋势,对企业进行专业指导,切实提高企业的专利检索、专利申请水平,建立高质量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改进企业登记流程 助力营造营商环境
持续做好企业开办。南宁高新区在“企业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的基础上,新设企业的信息通过“多证合一”途径同步推送到社会保险登记、住房公积金缴存开户登记部门,同步完成登记,同时推进企业银行基本账户开户和企业开办环节无缝对接,实现0.5个工作日办结。全力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引导企业网上申办业务,减少企业往返奔波,实现“最多跑一次”或“一次不用跑”。尤其是在疫情期间,通过“网上办、掌上办、寄递办、预约办”等有效手段,进一步压减登记注册环节、时间和成本。同时,对园区重点招商项目及相关企业,采取提前介入服务,实行专人负责,从名称登记到领取营业执照进行全程跟踪服务。

截至2021年9月30日,南宁高新区市场主体存量57822户,其中内资私营企业31427户,个体工商户26230户,外资企业14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7户,总注册资本2940.65亿元。市场主体存量和总注册资本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3.3%和14.9%。
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8961户,总注册资金35.6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5.1%和20.2%。其中,新设立内资私营企业3978户,个体工商户4983户,外资企业16户,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8.1%、43.3%和60%。

惠企便民“微改革” 优化服务“暖民心”

聚焦企业和群众期盼,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南宁高新区推出一系列政务服务惠企便民改革举措。努力让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得更舒心,让来办事的群众感到更方便,让企业和群众感到更满意,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企业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指数”,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荣获全区数字广西建设和政务服务工作突出贡献奖,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新成效,助力南宁高新区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对外开放发展引领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高质量完成各项审批任务。2021年,南宁高新区完成各类审批14868件,项目建设类审批3967件,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111本,办理预售许可59本,预售面积约135万㎡,总建筑面积约416.7万㎡,服务重大项目重点企业104家,助推园区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开工建设;社会事务类审批10901件,外出现场踏勘2799件(次)。

进一步深化社会民生领域审批改革,创新推出“一窗综合服务区”“5+9”审批服务模式。南宁高新区以“一窗通办”综合服务模式深化“简易办”改革,编撰《高新区“一窗通办”收件审查要点手册》,努力将“一窗综合服务区”打造成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该项改革举措获各级媒体持续关注报道,多次在南宁电视台《南宁新闻》、南宁晚报、今日头条中刊播。

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南宁高新区社会类投资项目4个阶段审批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政府投资类项目4个阶段审批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社会投资低风险产业类项目施工许可阶段消防设计审查可同步办理,办理时限为2个自然日。

进一步优化服务企业措施,开辟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高新绿色通道”。南宁高新区已在综保区、中关村科技园开展地质灾害、节能审查、水土保持、地震安全性、环境评价等事项区域评估,实现区域整体评价评估成果由区域内建设项目共享共用,助企降本减负。

进一步推进“减证便民”改革,解决群众办事难点。南宁高新区及时梳理动态调整容缺受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并在南宁高新区电子政务网上公布《高新区本级容缺受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

高站位统筹协调优化营商环境。南宁高新区统筹协调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对标对表,狠抓《2021年南宁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特别是《2021年高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1年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清单》等方案确定的30项重点任务,176项考核指标细则的逐项落实,确保做一项成一项巩固一项。组织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座谈会(综保区专场)等多场政企互动恳谈会,及时解决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开展营商环境系列专题辅导,持续加强纵向沟通横向协调,不断提升各成员单位业务骨干的综合业务水平。

畅通自贸区综合专窗政策渠道。南宁高新区印发《关于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综合保税区内)开展惠企政策兑现“免申即办”服务工作方案》,通过“政策找人、奖励找企、政府全程代办”的惠企政策兑现方式,让企业“坐享”政策红利,让“一次不用跑”“免申即办”成为常态。协调承接122项自治区及市级委托或下放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审批事项。开通“自贸区南宁片区综合服务大厅高新分厅”端口,整合高新区本级涉及自贸区(综保区)区域内的审批事项纳入综合服务窗。(绩效督查局)

图片:2021年南宁高新区行政审批局获得2020年度全区数字广西建设和政务服务工作突出贡献奖

【京津冀协同发展8周年 | 国之方略 厚泽津沽】 PM2.5年均浓度 降至39微克/立方米 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202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 占全市规上工业 比重达到72.7%

  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 铁路1.5小时通达 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

  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 已注册用户4836家 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 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

  天津市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全部开通 异地就医结算

  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 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 实施帮扶项目415个

  环保协同 绘就生态最美画卷

  京津冀山水相连、自然相近,因此生态环保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提升京津冀三地民生福祉的最直接体现。

  8年来,京津冀三地不断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壁垒,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不久,环保部在2014年7月份就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同年8月,北京与天津、河北及时跟进,分别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议》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将生态环境保护提上了协同发展的日程。

  在此期间,京津冀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健全协同机制,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推动危险废物联防联控联治,强化环境执法联动,推进法规标准协同。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降至30—40微克/立方米范围内,其中,我市PM2.5年均浓度由“十二五”末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39微克/立方米,协同治霾成效显著。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为推动林地、湿地、海岸线系统保护,加快构筑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天津大力实施“871”生态工程,包括875平方公里湿地升级保护、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53公里海岸线严格保护。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达到18.6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接近25%,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5%。随着工程推进,在“津城”“滨城”之间成长出一片城市绿洲。

  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王会芝对记者表示:“‘871’重大生态工程让天津北部同北京通州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接,南部与雄安新区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连,全面融入京津冀生态环境体系,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产业协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产业协同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局上的关键一招,既是“当头炮”,也是“晴雨表”。

  8年来,天津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除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吸纳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还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同时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

  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天宫空间站,被国人称为天空中最亮的“星”,其核心舱就是京津两地产业协同创新的成果。北京为核心舱提供研发设计等技术支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津基地负责制造和总装,这样的协同成果“圈粉”无数。

  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在大数据产业链上也在深度合作。作为国内核心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的中科曙光,是国内服务器、存储、大数据一体机等计算设备的重要生产者,其大多数产品均由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基地制造。曙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研发中心在北京,生产制造、物流在天津,在河北落地多个项目,我们是京津冀产业协同的受益者。”

  近年来,天津立足自身优势,抓住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契机,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潜力。统计显示,天津在2021年集中攻坚信创、高端装备等12条重点产业链,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2.7%。其中,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石化、航空航天、轻工、信创、集成电路等8条产业链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面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取得的累累硕果,未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如何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京津冀产业协同规划(建议稿)》已经编制完成,天津将在探索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模式、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业态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围绕北京创新链布局天津产业链,携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布局优化和上下游协同。

  引进来,落地生金;走出去,开花结果。随着产业协同不断深入,京津冀三地产业正在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交通协同 “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新速度

  初春,潮白河上的冰刚刚开化,北京通州和河北三河市燕郊隔河相望。多年来,住在燕郊的数十万北京上班族,每天都要“跋山涉水”。一条因行政区划藩篱,曾被期盼多年而无法对接的“断头路”,伴随着2019年跨越潮白河的燕潮大桥通车,终于被打通。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之一,交通一体化是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是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8年来,一条又一条这样的路被打通,京津冀居民共同的感受是──路好走了、通道多了、出行效率提高了。

  “从天津到北京30分钟,从天津到保定1小时,从北京到天津滨海新区1小时以内,从前开着车在三地跑,现在我更喜欢在轨道上坐车飞驰的感觉。”常年因工作奔走在京津冀三地的王明哲,拿出手机展示着自己的购票记录。

  8年来,在京津冀版图上,轨道网、公路网建设如火如荼,从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区域国家干线铁路建设持续完善,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津石高速通车,天津和石家庄之间结束“折线跑”历史,在张家口,京张高铁将冬奥小城崇礼拉入首都1小时通勤圈,“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京津冀综合运输服务示范成果突出,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快速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高,通达能力和便捷程度显著增强,区域交通基本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交通一体化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京津冀作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引领示范区,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实现了“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为交通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实现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必须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骨干路网,打通交通经络,得益于京津冀三地的统筹协调、通力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开路先锋”率先突破,三地“手牵手”驶上新的“快车道”,跑出新速度。

  创新协同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天津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清科环保”)的展览大厅,一瓶不起眼的“小氯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说起这款自主研发生产的“二氧化氯空气净化凝胶”,清科环保副总经理任立表示,这瓶小小“凝胶”背后串联起了京津冀三地一整套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2015年成立的清科环保几乎是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8年一路走来的。“我们按照‘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顶层设计,让市场需求和高校科研在这里‘握手’。”任立说,目前,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的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有30多家研究所、10多个产业化公司。“企业出题、研究所接单、高校支撑”,以市场驱动创新的“反向模式”形成了产学研链条的“双向促进闭环”,也促进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天津诞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资源的协同。8年来,天津不断加大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力度,创新协同发展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等创新平台陆续建成,聚集了一批国家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

  截至目前,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已注册用户4836家,其中京冀地区注册用户407家,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与此同时,三地创新创业资源也在进一步互通共享。天津市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开通了“京津冀协同”专栏,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河北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建立链接,逐步实现三地网内资源同步。

  随着科技企业纷纷落户、高校院所联手创新、科技平台相继搭建,愈加完善的科技金融也在加速成果转化。据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吕云飞介绍,“国投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目前已完成23个投资项目,投资额9.43亿元,撬动投融资7.2亿元。与此同时,注册资本11亿元的“京津冀(天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也已完成设立。一个创新的京津冀,正加速成型。

  共建共享 打通公共服务壁垒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后是人与生活的“一体化”。无论是政务服务、教育、医疗、人才还是养老,这些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步伐加快,也让三地群众感受到“一体化”的便利。

  在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4台看似普通却“内心”强大的机器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尽管去年5月才投入使用,但自助终端能办理的事项可不少。其中,临时身份证明开具、驾驶证查询、不动产登记查询、社保查询打印、智能报税成为群众查询办理的热门服务。

  “随着北京、河北在天津落户的企业逐渐增加,跨省办事的问题愈发凸显。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我们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便利化。”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工作人员说,首个“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投用后,179项北京政务服务事项和200项天津政务服务事项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同时,在滨海新区各街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开设“跨省通办”专窗,300个政务事项实现京津冀“跨省通办”。

  京津冀协同发展8年来,教育、医疗、人才、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效显著,一批重点公共服务工程项目陆续落地──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训基地”近日正式启动,总建筑面积9.59万平方米,预计明年3月投入使用;三地合作成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北方联盟,天津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约共建2个协同创新中心;天津9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与河北省40多家医院和北京市5家医院分别建立医学合作联盟;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门诊联网直接结算覆盖天津市各级各类医院1013家,全市有住院结算的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了异地就医结算。同时,在人才、养老领域,全面落实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高端外国人才办理来华就业手续和审查结果互认;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开展跨区域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8年来,三地公共服务合作像涟漪一样,在协同发展的洪流中泛开波纹,把成千上万的个体纳入同心圆,互融、互通、普惠民生。

  对口帮扶 探索职教扶贫多元模式

  2021年6月,井月终于回到天津,这时距离他援派承德已近两年。赴承德前,井月担任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处宿管科科长。之后,他成为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的一员。结束对口帮扶工作时,井月已获得“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扶贫先扶教,扶教先扶师。就在井月前往承德的2019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项目师资班也在继续开班。2017年至2019年,这所大学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216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培训。

  近些年,在支援建设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过程中,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探索出“理念输出、标准建设、分段培养、就业脱贫”的职教扶贫多元模式。这当中,以“1+1+9+N”为核心的“职教智志双扶”新理论则进一步丰富了脱贫攻坚的内涵。

  职教援建只是天津市对口帮扶河北省承德市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以来,天津市全面落实“1+4”框架协议,不仅创造出“智志双扶”“鱼渔兼授”等具有天津特色的帮扶模式,还走出了一条“广泛发动、整合资源、内增动力、外输外联、产业牵引、多层覆盖”的特色帮扶之路,为助力承德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获悉,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15个;选派帮扶干部人才382人次;引进产业合作企业41家,帮助17.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打造出“生态小滦河”“百万只肉羊基地”“水培蔬菜”“幽谷稻米”“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一批品牌项目,助推天津市对口帮扶承德贫困县(市)全部提前摘帽。(记者 郝一萍 张兆瑞 孙翼飞 宁广靖 袁诚 韩启 照片由本报视觉部提供 区域交通圈示意图由市交通运输委提供)https://t.cn/A667BN5B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报告》分析认为,部分城市的核心商圈已出现以沉浸式剧本娱乐行业为主的集群,产生了“集群效应”培育了特色鲜明的消费文化,同时也拉动了周边区域的其它消费。今年4月,
  • 巴菲特早期运用的就是安全边际原则,也就是偏差理论,就是寻找市场错误定价的股票,四毛买一块,赚低估到合理的钱,也就是市盈率提升的钱,达到合理价格他就卖出,持有时间
  • 佩戴 “သူရဿတီမယ်တော်” 蘇拉薜鐵女神紅藥聖物,功效可吸引世間所有財富到來,世間的金銀財寶就像甘露雨水般湧向佩戴者,走的每一步路、都是黃金鋪滿的路
  • ——《长江七号》我没什么能耐,不能给你们更好的生活,唯一能做的,是挡在你们前边。因此,尼莫点成了世界上最孤独的地方尼莫是一只猫。
  • 通过神灵的信仰,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神密的世界,同时在神灵赐予的世界里拥有着数不尽的福缘,有各种各样的仙兽和神兽,以及仙果神丹,这些是每个修行者所拥有的必不可
  • 眼看赵女士一口咬定自己没有被骗,民警急了,几句大实话脱口而出,“给你打电话你不信,觉得耽误你赚钱,我们现在到现场来了,你还不相信我们的话只会被骗更多!大舅说小表
  • ”(图源:影片《在路上》)昨天去看日出 时间没到先去了西湖边坐了会 P1 朋友问我在拍什么 我说 那盏灯 很孤独 又很执着 它见证着来来往往的人 年轻人 流浪者
  • #东京卍复仇者# -终于看到了最新漫画进度,虽然我早都被剧透完了,但是Mikey坠楼说“救救我”的时候我竟然哭了(?千冬冬小天使狂化了……好像总是能看到千冬的战
  • ’ 我的孩子,当你知晓,降生于世,一切皆苦,生者当知痛苦,知灾难,知绝望,尝遍世间千苦,感尽凡尘万伤,生乃一条无尽危路,唯有死在尽头停驻,一路所见所闻,唯有悲叹
  • #星野源新垣结衣在家唱卡拉ok6小时# 顺便附带《日常》歌词:我觉得没用,但我还是这样做了 無駄なことだと思いながらも それでもやるのよ 就算说没意义,我还是会
  • 真爱是什么样子的我觉得真爱就是哪怕我跟你吵了八百次却还是想要跟你共度余生。感情里最遗憾的就是从来没有感受过被对方坚定地选择如果他真的爱你,就会愿意多了解你想要跟
  • 醒来之后就一直游荡,然后就认识了我的父亲,是我父亲收留了她,我母亲30岁的时候去商店里买鞋子了,当时她在那个家庭好像是弹棉花的地方,她在那边儿生育了一个女儿。现
  • 全市200位食品界、餐饮界企业家品牌创始人及文化名人共同见证这一年一度的美味盛宴超过30万网友通过大连好生活抖音号同步观看盛况“连品佳选”诞生大连新增城市公共品
  • 随记 晚飯后至睡‭‮觉‬‬前,这是一段‭‮静宁‬‬的、慵懒的时光,‭微醉或微累可以使身心彻底放松,虚荣心、物质‬‬欲都会在此刻的宁静中按下暂停,对生存的无奈也
  •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做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每个人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以
  • “诚赫宝贝”婴幼儿无添加辅食和零食,是我家宝贝从小就吃的产品,也考察许久才决定把它带到大家身边,我是一位宝妈,对宝宝入口的东西格外重视,“诚赫宝贝”可以满足我和
  • 兰恩——虽然表示家里烧了饭但是最后还是带你去吃了,并支支吾吾的希望你把快乐儿童餐里的玩具送给他。为什么要有断奶这一关啊~关键你马上睡着了,半夜醒来哭闹那一下,可
  • 只是如今也二十岁了,她在小美好播出后,就没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最主要的还是气场,沈月给人的感觉还是邻家女孩,而陈都灵却发生了变化。
  • 【转+关】 假如有个人在你家院子里捡到一颗世间罕见的大钻石,她把钻石带回家了,镶嵌在她的皇冠和权杖上,并且用你家的名字来命名这颗钻石,以展现她对你家的成功治理,
  • 补了点前几天的图(我自己昨天没拍)图源东莞卫健委,还有地方还是白色防护服但是不少是蓝色防护服了。昨天5点左右去验核酸地是湿透的(人工冲地降温)#上海租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