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品⽆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告汝。若有善男⼦。善⼥⼈。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千世界。以⽤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善⼥⼈。于此经中。乃⾄受持四句偈等。为他⼈说。⽽此福德。胜前福德。

  第⼗⼆品尊重正教分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四句偈等。当知此处。⼀切世间天⼈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成就最上第⼀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

  第⼗三品如法受持分

  尔时。须菩提⽩佛⾔。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佛⾔。世尊。如来⽆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即⾮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相。即是⾮相。是名三⼗⼆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善⼥⼈。以恒河沙等⾝命布施。若复有⼈。于此经中。乃⾄受持四句偈等。为他⼈说。其福甚多。

  第⼗四品离相寂灭分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佛⾔。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得闻是经。信⼼清净。则⽣实相。当知是⼈。成就第⼀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则为第⼀希有。

  何以故。此⼈⽆我相。⽆⼈相。⽆众⽣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相。⼈相众⽣相寿者相即是⾮相。何以故。离⼀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波罗蜜。即⾮第⼀波罗蜜。是名第⼀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体。我于尔时。⽆我相。⽆⼈相。⽆众⽣相。⽆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解时。若有我相⼈相众⽣相寿者相。应⽣嗔恨。须菩提。⼜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于尔所世。⽆我相。⽆⼈相。⽆众⽣相。⽆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应住⾊⽣⼼。不应住声⾹味触法⽣⼼。应⽣⽆所住⼼。若⼼有住则为⾮住,是故佛说菩萨⼼不应住⾊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切众⽣。应如是布施。如来说⼀切诸相。即是⾮相。⼜说⼀切众⽣。即⾮众⽣。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实⽆虚。须菩提。若菩萨⼼。住于法⽽⾏布施。如⼈⼊暗,则⽆所见。若菩萨⼼不住法⽽⾏布施。如⼈有⽬。⽇光明照。见种种⾊。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善⼥⼈。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悉见是⼈。皆得成就⽆量⽆边功德。

  第⼗五品持经功德分

  须菩提。若有善男⼦。善⼥⼈。初⽇分。以恒河沙等⾝布施。中⽇分。复以恒河沙等⾝布施。后⽇分。亦以恒河沙等⾝布施。如是⽆量百千万亿劫。以⾝布施。若复有⼈,闻此经典。信⼼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解说。须菩提。以要⾔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边功德。如来为发⼤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能受持读诵。⼴为⼈说。如来悉知是⼈。悉见是⼈。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法者。著我见⼈见众⽣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切世间天⼈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散其处。

  第⼗六品能净业障分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善⼥⼈。受持读诵此经。若为⼈轻贱。是⼈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空过者。若复有⼈。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千万亿分乃⾄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善⼥⼈。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闻。⼼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第⼗七品究竟⽆我分

  尔时须菩提⽩佛⾔。世尊。善男⼦。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佛告须菩提。善男⼦。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如是⼼。我应灭度⼀切众⽣。灭度⼀切众⽣已。⽽⽆有⼀众⽣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相众⽣相寿者相,则⾮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实⽆虚。是故如来说⼀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切法者。即⾮⼀切法。是故名⼀切法。须菩提。譬如⼈⾝长⼤。须菩提⾔。世尊。如来说⼈⾝长⼤。即为⾮⼤⾝。是名⼤⾝。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我当灭度⽆量众⽣。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切法⽆我⽆⼈⽆众⽣⽆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我当庄严佛⼟。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者。即⾮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第⼗⼋品⼀体同观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中。所有众⽣,若⼲种⼼。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皆为⾮⼼。是名为⼼。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不可得。现在⼼不可得。未来⼼不可得。

  第⼗九品法界通化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满三千⼤千世界七宝。以⽤布施。是⼈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第⼆⼗品离⾊离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见。何以故。如来说。具⾜⾊⾝。即⾮具⾜⾊⾝。是名具⾜⾊⾝。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即⾮具⾜。是名诸相具⾜。

  第⼆⼗⼀品⾮说所说分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佛⾔。世尊。颇有众⽣。于未来世。闻说是法。⽣信⼼不。佛⾔。须菩提。彼⾮众⽣。⾮不众⽣。何以故。须菩提。众⽣众⽣者。如来说⾮众⽣。是名众⽣。

  第⼆⼗⼆品⽆法可得分

  须菩提⽩佛⾔。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所得耶。佛⾔。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三品净⼼⾏善分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有⾼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我⽆⼈⽆众⽣⽆寿者。修⼀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善法者。如来说即⾮善法。是名善法。

  第⼆⼗四品福智⽆⽐分

  须菩提。若三千⼤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王。如是等七宝聚。有⼈持⽤布施。若⼈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百千万亿分。乃⾄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第⼆⼗五品化⽆所化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有众⽣如来度者。若有众⽣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众⽣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有我。⽽凡夫之⼈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凡夫。是名凡夫。

  第⼆⼗六品法⾝⾮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相观如来不。须菩提⾔。如是如是以三⼗⼆相观如来。佛⾔。须菩提。若以三⼗⼆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佛⾔。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说偈⾔。若以⾊见我。以⾳声求我。是⼈⾏邪道。不能见如来。

  第⼆⼗七品⽆断⽆灭分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第⼆⼗⼋品不受不贪分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布施。若复有⼈知⼀切法⽆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佛⾔。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第⼆⼗九品威仪寂净分

  须菩提。若有⼈⾔。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所从来。亦⽆所去。故名如来。

  第三⼗品⼀合理相分

  须菩提。若善男⼦。善⼥⼈。以三千⼤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千世界。即⾮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即是⼀合相。如来说。⼀合相。即⾮⼀合相。是名⼀合相。须菩提。⼀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贪著其事。

  第三⼗⼀品知见不⽣分

  须菩提。若⼈⾔。佛说我见⼈见众⽣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见众⽣见寿者见,即⾮我见⼈见众⽣见寿者见,是名我见⼈见众⽣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于⼀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法相。须菩提。所⾔法相者。如来说即⾮法相。是名法相。

  第三⼗⼆品应化⾮真分

  须菩提。若有⼈以满⽆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布施。若有善男⼦。善⼥⼈发菩提⼼者。持于此经。乃⾄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须菩提。及诸⽐丘。⽐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切世间天⼈阿修罗。闻佛所说。皆⼤欢喜。信受奉⾏

所谓小乘、
大乘、
唯识家、
中观家说了千言万语,

说过来,
说过去,

横说、
竖说,

总之说的就是这个
‘ 缘起论 ’。

譬如什么叫无明,
先是简单的说,
无明就是认为事事物物都有个实在的东西,

然后就进行分析,
从这方面来说,
认为有个实在的东西就是人我;

从另一方面说,
认为有个实在的东西就是法我。

又人我就是烦恼障,
法我就是所知障,

然后将这两个东西拿缘起的道理一看,
没有自性 ──
‘ 空 ’。

只要这两个东西一空,
就可以断惑证真到最后成就佛果。

可是佛圆寂后,
各家各派演为无穷无尽的说法,

若把它收拢起来从本质上一看呢,
确实非常简单。

请问除了从缘起上指出自性空,
指出心识的作用而外,

究竟还有什么道理?

而这个道理早在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十二缘起之中就指出;

它不就是把这个道理加以扩充就是大乘中观派和唯识派。

小乘呢,
遗憾的是只把缘起的道理仅仅限于观察人生上面,

大乘呢,
它只是大踏了一步,
认为一切都是这个道理。

扩大此有彼有的相依相存所以无自性的道理,
这就是所谓的中观学派,

扩大无明爱取的业感缘起成立万法唯识,
这也就是所谓的唯识学派,

归根结底,
都是为了破除执有实体之物的错误的认识。

因为人们的认识自发性地总认为离开我们认识作用从外,

另外有个什么客观的实体存在,
这样一来就产生能所对立,

产生了人我执和法我执,
颠倒流浪于生死苦海之中。

佛就是看透了这一点而获得开悟,
由此所说的法无非针对这个实执,
彻底根绝,
以求得生命的解放。

此后大小乘的各色理论无非是把释迦牟尼佛原来的那些东西从不同的角度给以扩大和发挥。

照这样说法,
是否佛教就没有发展创新了呢?

是的,
在教言教,
既然承认了佛是觉悟最后的真理者,

应当强调,
在佛教里头,
只有发挥而已。

决没有任何超过释迦牟尼所见真理的新的发展。

涅磐寂静是最后的境界,
不能说比涅槃还有什么高的发展。

要是还有新的发展,
那就不能叫做最后,

既然是最后,
就不应该再有新的发展。

假使说释迦牟尼佛所证得的无上真理还有发展的话,
那不知道其他的人是怎么想的,
要是我就不皈依释迦牟尼佛。

反之,
如果说释迎牟尼佛的道理还有发展,
那这人就不是真正的佛教徒。

因为作为一个佛教徒。

还把自己的教主提到有发展的观念上看,
等于说释迦并没有见到绝对真理,

他还在前进中,
那实在是太可笑了。

说‘ 发挥 ’
是可以的;

因为真理的宣说是应当因人因地而采取不同方式的;

正因为承认了释迦已证得了最后的真理,

所以才称他为
‘ 释尊 ’、
‘ 两足尊 ’、
‘ 天人师 ’、
‘ 如来 ’,

所以才称他为众生的依估啊!
 

因为时间、
空间以及对机的不同,

讲法的方式,
也非固定。

对可以接受小乘法的就给讲小乘法,
对能接受大乘法的,
佛就给讲大乘法;

对可以接受显教的就给讲显教,
对能接受密教的就给讲密教。

随机而用,
对症下药,

都无非让众生随类得解,
各受其益。

所以佛法是立足于与现实生活相适应,
法无定法,
惟变是适,

但是佛法的根本道理,
那是不能随便更动的,

这一点特别是对于出家的同学要有确切的认识,
因为究竟的真理是不可变的。

就以
‘ 三法印 ’来说吧,
‘ 诸行无常 ’,
过去现在将来无不如此。

这种道理谁能把它推翻?

‘ 诸法无我 ’
谓一切法都是依藉种种的因素和条件所构成的,

过去、
现在、
未来的一切法绝无例外,

这个道理能变吗?

正因为它是始终不变的究竟道理,
才叫它做
‘ 法印 ’。

既然我们从上面两个法印看出真理的不变性,
而涅槃寂静正是这两种法印的显现。

它虽然不是普通的境界,
也不是因为我们可以想像得到的,

但是不能说这种境界没有,
这是释迦牟尼佛已为我们做了担保的。

可见三法印都是如此不易驳倒,
更何况谈到宇宙的最后真理,

还要想有什么新的发展,
这是不通的,
除非承认佛所见到的未必是最后的真理,

否则,
佛既见到最后的真理了,
就不能说还是在发展中了。

要想学禅宗,
也是非肯定这一点不可的。
 

让我再重覆一下,
就是以后的佛教各派无论是小乘,
还是大乘,

乃至中观、
唯识、
天台、
华严等等,

它们尽管从形式上来说,
当然比原始佛教要扩大得多,

不过要追根究底,
都是把释迦牟尼佛的说法本义加以发挥而已。

因为这个道理就是那么个道理,
佛自己也曾经这样说过嘛,

‘ 佛未出世,
法尔如是,
佛不出世,
法亦如是。’

如如不动,
非时空架构所能范围。

不变异尚且没有,

何得有变异呢?
 

以上说明,
佛教各教理的立宗辨义,

虽有大、小、显、密、中观、唯识、天台、华严等等的不同,

但已尽括于原始佛教教义中,
发挥则有之,

随时空形势的不同,
门庭施设,
详略轻重,
随机应变则有之。

但基本道理则古如是、
今如是、
未来如是。

又必须认识到原始佛教惟出于释迦牟尼一悟,
而此一悟,

释迦牟尼首先即宣布为
‘ 我法妙难思 ’,

那么,
他所宣布的
‘ 四谛 ’、
‘ 十二因缘 ’等等,

并不难思,
可知他的说法,
也只是以
‘ 不难思 ’而藉以说明其
‘ 妙难思 ’的东西于万一,

绝非文字语言所能尽情表达的,
表达出来的种种只是俗谛而已。
 

现在我给大家讲一段
‘ 拈花公案 ’。

这是禅宗的人经常喜欢说的,
并且这个公案也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语言。

特别是作诗填词的人每每喜欢借来增加他们作品的美的感染力。

据说当时释迦牟尼佛在灵山集会,
当人天百万众前,
大梵天王供养金毕钵罗花请为大众说法。

释迎牟尼佛在座上默然拈花示众。

大家莫名其妙,
唯有迦叶尊者在下面破颜微笑。

于是佛就对大众说 :

‘ 吾有正法眼藏,
涅磐妙心,
实相无相,
微妙法门,
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
付嘱摩诃迦叶。’

此中
‘ 正法眼 ’ 是说今天所提示的是正法中的
‘ 眼 ’,

我们知道,
眼睛在人身上是非常重要的。

东晋时代有个著名的画家顾恺之,
他善于画像,
据说他画人每每不画眼睛,

人间其故,
他说因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全表现于眼睛上,
不能轻易点出的,

还有说一位画家画龙的故事,
说他画了龙没有点眼睛,

有人请点一点看,
他就举笔点了两条龙的眼睛,
结果两条龙就破壁而飞。

从这两个小故事里可见眼睛的重要性。

以此来比喻佛法,
佛法如身,
也应当有
‘ 眼 ’。

佛法的正法眼是什么呢?

我认为就是
‘ 涅磐妙心 ’。

什么叫涅磐妙心呢?

即亲证法空寂灭的心。

一般讲,
凡夫的心是证不到涅磐的。

只有此心入微 ──
成为无分别智才能证得涅磐。

老实说,
所谓涅磐就是这个妙心。

如果说以妙心证涅磐,
这个说法有把本体打作两截之嫌。

应当是从这一方面来说就是
‘ 涅槃 ’,

从那一方面来说就是
‘ 妙心 ’。


‘ 心 ’字之前加个
‘ 妙 ’字,
‘ 妙 ’即涅槃。

‘ 实相无相 ’,

什么是实相呢?

就是诸法的本来面目。

我们之所以成为颠倒众生,
就是因为没有证到诸法实相。

但是这实相非文字语言所能表达,
所以实相只能是无相之谓也,
它非指世间上庸俗的有无之无,

这个无相的意思就是说,
假使你要从世间上任何的比喻,

任何的说法,
都不能把实相问题说清楚,
故强名无相,

但是你不要把实相当成什么都没有了,
实相是有的,

只是你想要以你现在的语言思想来把它描绘出来就成为没有,

而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说这个法实在是太微妙了,

故说为
‘ 微妙法门,
不立文字 ’。

‘ 教外别传 ’
就是说教外直接传授的东西,

以心传心,
传授给摩诃迦叶。

但是佛仅是把花拈了一下,
并没有说话的呀!

这究竟传授给迦叶的是什么呢?

而这里很奇怪的是,
旁人都不懂得,

只有迦叶一人懂得,
并且以破颜一笑作表示,

也同样没有说话,
所以这叫
‘ 拈花公案 ’。
 

在这个公案中讲的人就是这么讲,
讲而无讲,

受的人就是这么受,
受而无受。

中间根本不需通过任何语言文字,
只是一拈一笑,
彼此之间心心相印,
此时此景,

《一个能满愿的咒语》

佛教慧日 2022-04-27 00:00

Avalokiteshvara

Bodhisattva

如意轮陀罗尼咒

如意轮陀罗尼音频:00:0003:21

南谟佛驮耶 

南谟达摩耶 

南谟僧伽耶 

南谟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具大悲心者 

怛侄他 唵斫羯罗伐底 
震多末尼谟诃 钵蹬谜 

噜噜噜噜 底瑟他 

篅(入声)攞痾羯利沙也 

吽发莎诃

庵钵踏摩 震多末尼 篅(同前)攞吽

庵跋剌陀 钵亶谜吽

如意轮陀罗尼咒

的功德利益

此如意轮陀罗尼咒是观世音菩萨说的,出自于《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也是汉传佛教早课日诵里的十小咒之一。一心读此咒,能得到佛的智慧、妙法,明白佛法的道理,把烦恼转成菩提等等利益。

一心念咒,有求必应,临终时能亲见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率众来迎,当即往生极乐世界。上面是咒语的全文。“唵。钵蹋摩。震多末尼。篅啰吽。”此为大心咒。“唵。跋喇陀。钵亶谜吽。”此为随心咒。余者为根本咒。

(注:咒语虽然殊胜,但需要我们如理如法精进修持,我们的身语意若能与佛法相应,戒恶修善、帮助众生,才能与佛菩萨悲心传授的救度众生的咒语相应。佛菩萨满众生愿,但我们不能为满一己之私欲而希求咒语应验,作为佛子我们的愿是为了众生的利乐,这才与佛菩萨的悲心切愿相应)

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伽栗斯山。与大菩萨无量众俱。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来诣佛所顶礼双足。右绕三匝以膝著地。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今有大陀罗尼明咒大坛场法。名青莲华顶栴檀摩尼心金刚秘密常加护持。所谓无障碍观自在莲华如意宝轮王陀罗尼心咒第一希有。能于一切所求之事。随心饶益皆得成就。世尊大慈听我说者。我当承佛威力施与一切众生。世尊此陀罗尼有大神力大方便门。我今亲对佛前次第宣说。惟愿世尊垂哀加护。于我及一切持明咒者。雨妙珍宝犹如意树如意宝珠。于诸众生令其所有悕求应时果遂。尔时世尊赞观自在菩萨言。如是如是汝能悲愍诸有情类。我加护汝即对我前。令汝愿求一切满足。汝欲宣说无障碍观自在莲华如意宝轮王陀罗尼者。最极甚深隐密心咒随汝意说。时观自在菩萨。既蒙佛许悲愿盈怀。即于佛前以大悲心而说咒曰。

南谟佛驮耶 南谟达摩耶 南谟僧伽耶 南谟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具大悲心者 怛侄他 唵斫羯罗伐底 震多末尼谟诃 钵蹬谜 噜噜噜噜 底瑟他 篅(入声)攞痾羯利沙也 吽发莎诃

  次说大心咒。

  庵钵踏摩 震多末尼 篅(同前)攞吽

  次说随心咒。

  庵跋剌陀 钵亶谜吽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说是大轮陀罗尼咒王已。即时大地六种震动诸有天宫龙宫及药叉宫。健达婆阿苏罗紧奈罗等宫殿。亦皆旋转迷惑所依。一切恶魔为障碍者。见自宫殿皆悉焰起无不惊怖。恶心众生恶龙恶鬼。药叉罗刹皆悉颠坠。于地狱中受苦众生。皆悉离苦得生天上。于时会中于世尊前。天雨宝华宝庄严具。于虚空中奏天伎乐。出种种声广陈供养。尔时世尊以美妙音。赞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观自在。汝所宣说是大咒王实难逢遇。能令众生求愿满足获大果报。若诵此咒所有法式我今当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发心悕求此生现报者。应当一心受持此咒。欲受持时不问日月星辰吉凶并别修斋戒。亦不假洗浴及以净衣。但止摄心口诵不懈。百千种事所愿皆成。更无明咒能得与此如意咒王势力齐者。是故先当除诸罪障。次能成就一切事业。亦能销除受无间狱五逆重罪。亦能殄灭一切病苦皆得除差。一切重业悉能破坏。诸有热病或昼或夜。或一日疟乃至四日疟。风黄痰癊三集婴缠。如是病等诵咒便差。若有他人厌魅蛊毒。悉皆销灭无复遗余。假使一切痈瘿恶疮。疥癞疽癣周遍其身。并及眼耳鼻舌唇口牙齿咽喉顶脑胸胁心腹腰背脚手头面等痛。支节烦疼半身不随。腹胀块满饮食不销。从头至足但是疾苦无不痊除。若有药叉罗刹。毗那夜迦恶魔鬼神。诸行恶者皆不得便。亦无刀杖兵箭。水火恶毒恶风雨雹。怨贼劫盗能及其身。亦无王贼无有横死来相侵害。诸恶梦想蚖蛇蝮蝎。守宫百足及以蜘蛛。诸恶毒兽虎狼师子悉不能害。兵戈战阵皆得胜利。若有诤讼亦得和解。若诵一遍如上诸事悉皆遂意。若日日诵一百八遍。即见观自在菩萨告言。善男子汝等勿怖。欲求何愿一切施汝。阿弥陀佛自现其身。亦见极乐世界种种庄严如经广说。并见极乐世界诸菩萨众。亦见十方一切诸佛。亦见观自在菩萨所居之处补怛罗山。即得自身清净。常为诸王公卿宰辅恭敬供养众人。爱敬所生之处不入母胎。莲华化生诸相具足。在所生处常得宿命。始从今日乃至成佛。不堕恶道常生佛前。尔时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此栴檀心轮陀罗尼如我所说。若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若有至诚心所忆念。能受持者必得成就。惟须深信不得生疑(更有药法在本藏中此隐不出)尔时世尊赞观自在菩萨善哉善哉汝大慈无量。乃能说此微妙如意心轮陀罗尼法。于赡部洲有诸众生。发心口诵即得亲验。汝依我教于诸有情。数数勤加策励示诲。令得证验为现其身。莫违我敕我当随喜。时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于无量劫来。以慈悲心于受苦众生常作拥护惟愿证知。为众生故说此如意轮陀罗尼。若有受持常自作业。专心诵者所愿成办。我今承佛威力如是救苦。尔时观自在菩萨。说此如意轮罗尼经已。一切大众皆悉欢喜信受奉行。

——《乾隆大藏经》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319部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欢迎关注

 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智慧·福德·觉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小红花] 腾讯视频会员年卡 季卡~~[小红花]98 爱奇艺会员年卡~~[小红花]56 优酷视频会员年卡~~[小红花]123 京东plus年卡+爱奇艺vip会员
  • 关键是还幸运地得到了赠送的试卷,第一个答对题的奖励(人生中第一次中奖)[耶]中午吃了香辣烤肉饭,喝了蜜雪冰城的柠檬水。吃了锡纸金针菇 大鱿鱼 烤生蚝 腊肠炒饭
  • 随时可以看房 ​ ​有意向私 ​ 联系电话:19918184294同微 #西安租房[超话]#西安|精装公寓出租️月付️短租入住必选现代简约风的大平层能有多
  • #平顶山好网民# 【预警!预警!
  • 可以看我主页有别人的单子成图☺️☺️建议有点互动性的图片不要两个人呆呆站着的哦(还可以加点对话!可以看我主页有别人的单子成图☺️☺️建议有点互动性的图片不要两个
  • 痛苦,坎坷,雨雪纷飞,喜悦,快乐,阳光明媚,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有一个高度,有了高度,就有了视野,有了视野,就有了大的格局,格局大了,就有了好的心态,就会时时调
  • 第一次的工作机会[泪]还是和时装周相关的 虽然只有一天但也很开心果然有时候主动去争取才有机会 本来看到报名的全是学长学姐不敢填表格 后来看到几个同届的又有各自的
  • 平时开车我都很佛系,经常遇到加塞的、插队的、不打转向灯就变道的、嫌慢开远光灯闪的,各种暴躁司机,能让就让,但是再佛也有出事的一天反正挺烦这种的,把大马路当客厅影
  • 火车上是否应该售卖卫生巾,这个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不仅成为了问题,而且居然是热搜榜上的大问题。读书时期 政治书上教的都是人身权力不可侵犯现实中就是警察根本就不
  • 但对一个回避型人格的人来说,当他们说“想要休息”可能意味着他们“想要一个人待着”也许对他们来说,两人见面就已经是一件消耗精力的事情了。.️我们并不提倡一个人需要
  • 咀嚼乳鸽时,世界会颠倒下来,你飞速的坠向天空。当他再度站起来,那个坚毅的情*报*人*员消失了,他重新变成了一个沙县小吃的老板,微黑,沿海五官,漫不经心的收拾着碗
  • 日子还那么长 女生头像高冷不要遇到一点烦恼就觉得活不下去 手绘头像女不要因为有人离开就觉得孤单寂寞冷 谁说的准 以后会怎样 撑不过此时就不会有未来的美好 也许你
  • ”他又一溜烟跑了,拿了拖把回来,没拖两下,说:“妈来”我说:“我在刷锅手有点湿,现在不行啊”他朝阳台就开喊:“奶奶,来~~”被这位男歌手,笑到喷饭!”爱迪不紧不
  • #今天见丁程鑫马正元##丁程鑫[超话]#小丁同学,很高兴第一次在电影院的大荧幕见到你,灰扑扑的小枣糕太可爱了,我想说,你从来没有令粉丝失望过,我满怀期待的踏进影
  • “张杰是连小号都没有的人,怎么还会有另外一部手机,李诞你自己瞧瞧你这小心眼的样子,难怪你过得不幸福”。场面上坐着的这四个人,杨超越和白敬亭各种暧昧不断,张杰和大
  • 十三支曹操:我对我曾经的身份感到耻辱推曹操的朋友们:他要是出猫耳的谷我他妈买100个挂墙上歌王子Toki:我想放弃过去的身份重新开始喜欢toki的朋友们:你能不
  • 据悉,4名清洁员工负责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旅检大楼的一般清洁及消毒工作,均属夜班。据悉,4名清洁员工负责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旅检大楼的一般清洁及消毒工作,均属夜班。
  • #湖北新鲜事#【湖北疾控中心发布重要提醒:请以下有交集乘客主动报备[话筒]】#湖北昨日新增9例本土无症状# 因疫情防控需要,请9月16日、17日、18日在以下相
  • 最后yellow里的一句歌词:Look at the stars ,Look how they shine for you. 天上的星星全都为你而绽放光芒 很多
  • #张江企业##投融资# 【金浦投资的张江版图】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也是一座充满契约精神的城市,见证了无数投资与创业互相成就的故事。13年前,在一轮全球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