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揽四海英才 聚创新动力—聚焦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②】当前,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发展机遇,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关键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这两年,我省对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增强,“双一流”高校优选生来鲁就业人员大幅增加,各类人才更加看好山东发展,齐鲁大地正成为人才翘楚施展才华、创新创造的沃土。

着眼未来,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如何以更大力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走好具有山东特点的人才发展之路?

2月7日,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十大创新”,其中第二项就是“加强人才引育创新”,明确要在招才引智上出新招,突出领军人才、“源头活水”、开放交流;在自主培养上出新招,用好高校、职教两个阵地;在人尽其才上出新招,给各类人才信任、机会、激励和舞台。

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筑巢引凤

强省之道,首在得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筑巢引凤,吸引更多智慧资源汇聚齐鲁,招才引智必须出新招。

领军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中流砥柱”,是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重大科技任务的骨干力量。近年来,我省不断健全完善梯次培养机制,加快引育集聚领军人才,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为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团队,近期山东一个值得关注的“大动作”,是启动了省首批国际顶尖科学家工作室组建工作。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龚文东介绍,突出“领军人才”,我省还将依托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国家和省实验室体系、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型企业,聚焦现代海洋、高效农业、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更加精准地培育壮大一流领军人才队伍,同时深入实施“筑峰计划”,培育更多顶尖人才和战略科学家。

青年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希望所在。我省把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青年人才汇聚山东的态势持续增强:2020年来鲁“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实现倍增,2021年通过“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吸引集聚青年人才80多万人,北大、清华知名高校毕业生来鲁人数再创新高。

突出这一“源头活水”,我省将深入实施“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建立青年人才成长全链条支持机制,引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

“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要在引才方式上探新路,在育才上落实招,在服务上用真情。”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梅建华透露,我省将设立“山东博士后科学基金”,力争实现每位来鲁博士后都能有一笔科研启动资金,还将统筹省市县人才培育资源,建立青年人才成长的接续培养机制。

突出“开放交流”是招才引智的方向所在。近3年,济南市走进沿黄省份,共组织220家知名企事业单位赴兰州、郑州等高校开展政策推介和人才对接21场(次),共引进青年人才2500余人。

“加强黄河流域人才合作,应在加强沿黄城市人才引进、加强沿黄城市校地校企合作等方面做文章,奏响人才工作的‘黄河大合唱’。”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王壮说。

用好“两个阵地”,在自主培养上出新招

做好人才工作,要引才更要育才。在自主培养上出新招,我省提出用好高校、职教“两个阵地”。

“山东的高等教育在校生全国第一,但高等教育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缺少竞争力、影响力。”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商志晓认为,全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切中了育才的关键。

目前,我省在数学、海洋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等国家一流学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优势学科数量不够充分。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表示,我省将创新“双高”建设机制,推动政策倾斜,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建强10个冲击“双一流”的潜力学科,培育10个左右后备力量学科,精准培育一批高水平学位授权点,打造学科发展的“尖刀班”和“突击队”。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山东不仅需要大批研究型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引领,还需要大规模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撑。作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山东出台一系列创新举措和行动,通过整省推进、提质培优推动职业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山东要用好这一‘金字招牌’,让职业教育更加紧密对接‘十强’优势产业,全面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吸引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之路。”

用好职教阵地,我省去年出台22条“硬核”措施,开展“技能兴鲁”行动,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2021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8万人,培训企业新型学徒3.7万人。

“深化‘技能兴鲁’行动需要更多的体制机制创新。”济宁技师学院党委书记贺永红说,学校联合企业、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创新组建了我省首家技工教育集团,两年多来培养了一大批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技工人才。“各地应充分发挥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的主体作用,坚持学制教育和技能培训并举,紧跟需求、精准对接,全方位承接社会化培训,培养更多本土人才。”

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才能让已来的人才心里踏实、高兴,让还未来的人心动、向往。

人尽其才,要赋予科学家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2020年,省科技厅、财政厅、教育厅联合推动实施省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包干项目不需要编制预算,不再分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这一为科研人员“松绑”的改革举措,被一线科研人员形象地描述为“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高雯,两度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没有包干制之前,经常为预算列支问题感到头疼,当时项目经费要分为设备费、耗材费、测试费、差旅费、劳务费等项目,每项经费都被条块分割、互不交叉,一些类别还有额度限制。”

“目前,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全部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占全部项目总量的95%以上。”省科技厅厅长唐波说。据了解,我省今年包干制还将进一步扩展到社科类和人才类创新项目中去。

我省还即将出台改革完善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意见,对竞争性科技创新工程,除50万元以上的设备费以外,不再要求提供经费明细,无需编制预算科目,这一放权力度走在全国前列。

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表示,加快出台自主权下放更多、激励力度更大、服务管理更优、让科研人员获得感更强的新举措,将持续释放改革红利,省财政厅将全面压实单位主体责任,确保改革落实落地。

创新不问出身,谁能干谁揭榜挂帅。“揭榜挂帅制”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机会。

去年,威海市以“英创会”为平台,在新材料领域“小试牛刀”,集中发布首批18项、总额6660万元的重大关键技术需求榜单,面向海内外优秀人才团队公开征集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已有13个发榜项目收到多家高校院所的积极响应,6个项目顺利揭榜,兑现项目研发经费1310万元。

“我省提出打造‘揭榜挂帅’升级版,既为广大企业跃迁升级提供了科技支撑,也为广大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空间。今年,我们计划将‘揭榜挂帅制’扩大到威海七大产业集群,与工信、科技等部门联合征集‘卡脖子’技术需求榜单,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需求,坚决破除‘四唯’,给各类人才平等竞争机会,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潜能。”威海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大众日报记者 赵洪杰 张春晓 赵 丰)

山东如何构建人才“引育用”创新生态圈,请看深度解读

2月7日,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在济南举行。与以往的“开年大会”比较,这次大会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要从巩固拓展比较优势上,强化创新、寻求突破。要通过创新,把短板补齐,把弱项变强。要把社会和市场的创新活力尽量多、尽量快地释放出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科技研发创新、人才引育创新、营商环境创新、数字变革创新、产业生态创新、要素保障创新、民生改善创新、风险防控创新、文化宣传创新、推进落实创新等“十大创新”。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十大创新”,大众日报将连续推出十组报道。今天刊发第二组报道,聚焦山东“人才引育创新”,请看全文——

揽四海英才 聚创新动力
——聚焦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②
□ 本报记者 赵洪杰 张春晓赵 丰
当前,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发展机遇,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关键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这两年,我省对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增强,“双一流”高校优选生来鲁就业人员大幅增加,各类人才更加看好山东发展,齐鲁大地正成为人才翘楚施展才华、创新创造的沃土。
着眼未来,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如何以更大力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走好具有山东特点的人才发展之路?
2月7日,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十大创新”,其中第二项就是“加强人才引育创新”,明确要在招才引智上出新招,突出领军人才、“源头活水”、开放交流;在自主培养上出新招,用好高校、职教两个阵地;在人尽其才上出新招,给各类人才信任、机会、激励和舞台。
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筑巢引凤
强省之道,首在得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筑巢引凤,吸引更多智慧资源汇聚齐鲁,招才引智必须出新招。
领军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中流砥柱”,是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重大科技任务的骨干力量。近年来,我省不断健全完善梯次培养机制,加快引育集聚领军人才,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为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团队,近期山东一个值得关注的“大动作”,是启动了省首批国际顶尖科学家工作室组建工作。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龚文东介绍,突出“领军人才”,我省还将依托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国家和省实验室体系、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型企业,聚焦现代海洋、高效农业、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更加精准地培育壮大一流领军人才队伍,同时深入实施“筑峰计划”,培育更多顶尖人才和战略科学家。
青年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希望所在。我省把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青年人才汇聚山东的态势持续增强:2020年来鲁“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实现倍增,2021年通过“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吸引集聚青年人才80多万人,北大、清华知名高校毕业生来鲁人数再创新高。

突出这一“源头活水”,我省将深入实施“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建立青年人才成长全链条支持机制,引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
“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要在引才方式上探新路,在育才上落实招,在服务上用真情。”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梅建华透露,我省将设立“山东博士后科学基金”,力争实现每位来鲁博士后都能有一笔科研启动资金,还将统筹省市县人才培育资源,建立青年人才成长的接续培养机制。
突出“开放交流”是招才引智的方向所在。近3年,济南市走进沿黄省份,共组织220家知名企事业单位赴兰州、郑州等高校开展政策推介和人才对接21场(次),共引进青年人才2500余人。
“加强黄河流域人才合作,应在加强沿黄城市人才引进、加强沿黄城市校地校企合作等方面做文章,奏响人才工作的‘黄河大合唱’。”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王壮说。
用好“两个阵地”,在自主培养上出新招
做好人才工作,要引才更要育才。在自主培养上出新招,我省提出用好高校、职教“两个阵地”。
“山东的高等教育在校生全国第一,但高等教育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缺少竞争力、影响力。”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商志晓认为,全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切中了育才的关键。
目前,我省在数学、海洋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等国家一流学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优势学科数量不够充分。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表示,我省将创新“双高”建设机制,推动政策倾斜,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建强10个冲击“双一流”的潜力学科,培育10个左右后备力量学科,精准培育一批高水平学位授权点,打造学科发展的“尖刀班”和“突击队”。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山东不仅需要大批研究型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引领,还需要大规模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撑。作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山东出台一系列创新举措和行动,通过整省推进、提质培优推动职业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山东要用好这一‘金字招牌’,让职业教育更加紧密对接‘十强’优势产业,全面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吸引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之路。”
用好职教阵地,我省去年出台22条“硬核”措施,开展“技能兴鲁”行动,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2021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8万人,培训企业新型学徒3.7万人。
“深化‘技能兴鲁’行动需要更多的体制机制创新。”济宁技师学院党委书记贺永红说,学校联合企业、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创新组建了我省首家技工教育集团,两年多来培养了一大批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技工人才。“各地应充分发挥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的主体作用,坚持学制教育和技能培训并举,紧跟需求、精准对接,全方位承接社会化培训,培养更多本土人才。”
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才能让已来的人才心里踏实、高兴,让还未来的人心动、向往。
人尽其才,要赋予科学家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2020年,省科技厅、财政厅、教育厅联合推动实施省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包干项目不需要编制预算,不再分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这一为科研人员“松绑”的改革举措,被一线科研人员形象地描述为“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高雯,两度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没有包干制之前,经常为预算列支问题感到头疼,当时项目经费要分为设备费、耗材费、测试费、差旅费、劳务费等项目,每项经费都被条块分割、互不交叉,一些类别还有额度限制。”
“目前,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全部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占全部项目总量的95%以上。”省科技厅厅长唐波说。据了解,我省今年包干制还将进一步扩展到社科类和人才类创新项目中去。
我省还即将出台改革完善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意见,对竞争性科技创新工程,除50万元以上的设备费以外,不再要求提供经费明细,无需编制预算科目,这一放权力度走在全国前列。
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表示,加快出台自主权下放更多、激励力度更大、服务管理更优、让科研人员获得感更强的新举措,将持续释放改革红利,省财政厅将全面压实单位主体责任,确保改革落实落地。
创新不问出身,谁能干谁揭榜,谁来挂帅。“揭榜挂帅制”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机会。
去年,威海市以“英创会”为平台,在新材料领域“小试牛刀”,集中发布首批18项、总额6660万元的重大关键技术需求榜单,面向海内外优秀人才团队公开征集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已有13个发榜项目收到多家高校院所的积极响应,6个项目顺利揭榜,兑现项目研发经费1310万元。
“我省提出打造‘揭榜挂帅’升级版,既为广大企业跃迁升级提供了科技支撑,也为广大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空间。今年,我们计划将‘揭榜挂帅制’扩大到威海七大产业集群,与工信、科技等部门联合征集‘卡脖子’技术需求榜单,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需求,坚决破除‘四唯’,给各类人才平等竞争机会,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潜能。”威海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天津迎战奥密克戎# 【生活物资、供水供气、交通运输……支持津南抗疫,国资系统做好这些事!】2022年1月20日,在第174场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焦文胜介绍了国资委做好保供应保运行各项工作,切实履行好国资国企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

  焦文胜介绍,1月8日,津南区发现奥密克戎病例后,市国资两委坚决做到“津南吹哨、部门报到”,迅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策部署,全力组织市管企业和广大党员干部闻哨而动、尽锐出战,在关键时刻发挥主力军、顶梁柱和压舱石作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围歼战、歼灭战。

  一是全力保障核酸检测和供餐服务。国资系统所属的永久医院和天拖医院,抽调医护人员和医务人员,奔赴津南区葛沽镇和南开区支援核酸采样任务,和各兄弟单位共同连续奋战圆满完成葛沽镇近万人核酸检测和南开区全员核酸检测任务。国资系统各单位提供自用办公点、酒店供各区作为医学观察隔离点使用。发挥自身场地优势,助力核酸筛查。国有的餐饮企业在做好日常餐饮服务的同时,全力调配力量为抗疫人员供餐,每餐提供600人份的抗疫保障餐。

  二是全力保障防疫物资生产和供给。纺织集团第一时间提供5万套医用防护服,目前存储防护服1.23万套、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15.46万只,N95口罩8.32万只,同时加大产能投入,口罩日产能10万只、防护服3700套,随时可调运至一线。渤化集团以无偿捐赠、送货上门方式向滨海新区、津南区、河西区、河东区、红桥区等政府和单位,提供84消毒液原液70吨。泰达控股所属泰达洁净公司熔喷布日产能7吨,N95口罩3万只,平面口罩10万只,现储备成品口罩18.5万只,其中包括医用N95口罩1.6万只、民用KN95口罩6.9万只,平面口罩10万只。各企业还将根据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确保随用随有、随调随到。

  三是全力保障运输运力。公交集团筹备车辆305部,驾驶员326名;交通集团筹备126部客货运输车辆及126名驾驶员;旅游集团安排车辆20辆和30名驾驶员,积极调配车辆,完成人员转运、运送物资等相关任务。1月8日至19日,已派出车辆4441车次,累计已转运9.51万人,运送蔬菜、水果等民生物资21.6万斤,运送各类防疫物资13.4万件。其中1月8日至19日,支援津南区指挥部车辆及区域内执行任务车辆2600台次,运送6.3万人,运送民生物资15.4万斤,各类防疫、生活物资3821件。

  四是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国资系统的民生企业,积极投放生活物资,统筹所有资源,做好运营生产,稳价保供惠民。北方国际集团储备罐头类产品3897箱,调味品类产品610箱,食用油及其他食品库存充足。食品集团储备稻谷1.3万吨,小麦60.65万吨,成品大米5万余吨,冷冻肉1.2万吨,高温杀菌奶50万公斤,原奶30万公斤,鸡蛋22万公斤,大白菜200万公斤。同时,食品集团全市线下1000余个销售网点不间断平价经营,生鲜类蔬菜更是低于周边商超、菜市场经营,带头平抑物价,保证市民就近购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

  五是全力保障金融服务和融资支持。渤海银行、天津银行、天津农商行、天津滨海农商行着力畅通金融服务渠道,组织符合条件的营业网点对外营业,利用银行相关链接的商户,为市民提供采买服务,解决市民购买需求。坚持特事特办,为抗疫企业完成贷款发放,确保防疫物资保障供应不间断,在抗疫时刻展现我市国有法人银行的速度效率。

  下一步,市国资系统将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统筹疫情防控、保供应保运行与生产经营,为打赢疫情防控围歼战、歼灭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城市平稳有序运行贡献国资国企力量。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津南区是天津市抗击疫情的重中之重,国资系统在津南区疫情防控中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

  焦文胜回答:正如您所说,津南胜则天津胜。天津市国资委党委统筹做好国资系统支援津南区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针对抗疫一线加强力量,近2000名国资国企党员干部驰援津南区,并成立了天津市国资委党委津南区抗疫一线前方指挥部和临时党委,由天津市国资两委有关领导和重点保障企业负责人组成,设有综合协调组、交通保障组、物资保障组、能源水务保障组、人员协调组等,就是要在一线全力落实天津市防控指挥部部署,重点协调保障天津市津南区群众生活物资供应、供水供气供热、人员服务和货物运输,协调指导天津市管、委管企业做好各项支持工作,组织引领天津国资系统抗疫一线人员履好职尽好责。

  指挥部和临时党委成立后,迅速开展工作,成效是明显的。比如,食品集团精心搭配了食材套餐,为重点社区设立了集团临时服务点,安排专人专车将订单产品点对点配送到社区居民手中,确保区域内居民能够快捷、安全地采购新鲜食材。还比如,津诚资本组建成立了防疫物资保障中心和生活物资保障中心,现已储备防护服、隔离衣、口罩等10余类防疫物资,同时保证每日蔬菜存量1.5万斤以上,肉类存量1万斤以上,水果存量2万斤以上,蛋类存量6000斤以上,米面粮油储量充沛,坚决守护好百姓特别是津南区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

  再比如,能源、水务等集团在保证全市供气、供水、供热的同时,启动津南区域应急响应,全面做好供气、供热、供水调度指挥,确保津南管区内26万燃气用户、1200公里燃气管网,2.96万户用热户、443.25万平方米供热区域稳定供应,居民用水、医院用水压足水好,让津南区市民安心在家、温暖抗疫。(津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35分钟,我方击杀了对方双酱油,凤凰和墨客买活,剑圣也被我方秒掉后火女进高地输出,击杀了买活的双酱油,但自己也被留下击杀。17分钟,我方在上路秒掉剑圣后,mar
  • 也正是因为上述各种因素的不稳定,带来了制造企业最头痛的问题——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即所谓的“波动”。 如今反而担忧孩子会在无形中吸收了我的对万事万物的不放松的底
  • 6⃣️煮排骨一半炖在了芸豆里 一半留出来单吃7⃣️虾仁韭菜猪肉水饺这个是周日做的 冷冻在冰箱里 味道丝毫没变✌8⃣️吊炉饼老爸知道我爱吃碳水 每餐都会给我准备很
  • 『实拍徐州观音国际机场,候机大厅空旷客流少,地图先生一脸疑惑』 ​​​【张氏简报】4月24日 星期日香港:香港疫情持续缓和,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今日(23日)下午
  • 封校最后的疯狂:多抓鱼买书送的花在北海公园吹晚风骑车去西单 到一半才发现全是小路小巷 加速飞冲看到老佛爷百货标志才发现吓了一身冷汗千万不要骑夜路就是说第一次见到
  • 30天的时间销售额突破百万元靠什么;从149名晋升到类目Top1需要多久;访客增速达30000%;一家传统食品工厂在数字化转型之后,增加出货需求可以在线直接下达
  • 如果你不知道主力成本价是多少,炒股是一件危险系数极大的事情,如果你不知道主升浪行情有没有过去,赚钱也会很慢。如果你不知道主力成本价是多少,炒股是一件危险系数极大
  • 3G、4G的超前建设,带来了互联网经济爆发式增长,移动支付、新零售、共享经济等蓬勃兴起,中美引领了过去20年全球互联网经济的大发展。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 所以,不加班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只是,以后六点钟以后再干活,就变成了自愿加班,公司不承认的那种,也就不需要付加班费,嘿嘿……#退款# ?#为什么停车
  • (将在此条wb卷发中抽十五个自带车马费领取一份随机小物) 21号周四9点55请+心bmgroup1直接购买非常方便!#Tt Premium# 钢影Toughpo
  • 于是佛告诉阿难说:你虽然博闻强记,但这只能增益你的见闻和学问,于“奢摩他”“微密观照”等实修实证法,心里还不明白。如佛世尊,为我辈众生宣讲因缘及自然,诸和合相与
  • 80后,9O后已经脱离农村,农业,不再考虑种地,7O后都五十左右了,没有能力种地了。孙俪对助理说:“我家的DVD机坏了,你去帮我买一个DVD机回来。
  • 泪花镜台,弦动风月瑟,约约神色人回眸,畔拂晓,霜走韵前,花流年渡叶,沧桑单薄,淋漓芳草寸梦雨,几何敲蜃楼,言语过却,不知何时断望,语来曾许人心系,话别再恋天下秋
  • 同事取笑我说平板是给另外一个同事买的,在她手上的时间比在我手上的都长,啊我也不想啊,这还是最近闲才有时间玩,不然白天都得在她那里:我画的VS她修改的哆啦A梦。最
  • (新华社)露营游火出圈:专业装备可达十几万元近两年,旅游景点遇冷,露营成了当下最潮流的方式。由于疫情关系,为减少主投票站人流,投票时间较过往选举延长30分钟。
  • 此外,国家大蒜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的上线,更是寓意深远。为何如此常见的农作物,在没有太多种植技术壁垒的前提下,成为金乡县藏富于民的特色大产业?
  • 除此之外,其他配置和豪华版一样,外观方面,配有全车LED灯加四透镜。内饰方面并没有特别大的改变,依然使用了家族式的设计风格,整个内饰设计得时尚大气,使用了不少银
  • #厦大嘉庚学院青春力量# 【我校举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国旗下的团课】为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坚定跟党走、建功新时代,5月4日上午,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在嘉庚广场开展“
  • 这次不是我抛弃游戏,是我被游戏抛弃了没注意是内测,不清楚会删档,还没来得及告别我早上还在努力让第三位小呜咚留在我的森林,下午打开游戏就变了样我辛辛苦苦打造的森林
  •   为了拉到青岛更多新老用户,橙心优选从0时起每天推六场秒杀,爆品以水果、蔬菜、鲜肉和一些品牌的标品;还包括一系列购物券、抽奖活动,最高可立减100元,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