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分组热议县政府工作报告】
12月27日,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后,出席大会的人大代表分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畅所欲言,谈认识,讲体会,说观点,话发展。

县委书记朱林在讨论中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鼓舞人心、激励斗志,擘画了全县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践性、可操作性。今年来,全县经济发展不断进步、社会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政治生态不断变好,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有今天的成绩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结果,这也反映了全县良好的精神风貌。今年我县综合实力实现了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转变,产业能级呈现突破性进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项目也顺利投产,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发生系统性蝶变。在疫情不断反复的情况下,我们社会安定有序,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稳定增长,取得这样的成果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也得益于各位代表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广大代表们特别是基层代表要牢固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好县委、县政府的广播员、宣传员,将政府工作报告传达好、宣传好,带领基层人民群众树立信心、下定决心,朝着既定的目标方向,不畏艰难、砥砺前行,让凤阳一年更比一年好、大家一年更比一年幸福。在今后的工作中,仍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担当、真抓实干,要稳步实施乡村振兴,全面加强生态治理。今后乡镇的主责工作就是要做好环境保护和提升群众满意度,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四化同步”为发展路径,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同时要做好要素保障,深化绿色发展,为新阶段现代化大美凤阳建设不懈奋斗。

在代表团审议中,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俊卿指出,过去五年,成就令人瞩目,来路洒满汗水。凤阳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在经济体量上、民生改善上、公共设施投入上等方面都可圈可点,尤其在“治水”民生方面,淮干工程圆满收官,濠河彻底疏浚,实现了大河安澜,变害为利。大家要抓住“十四五”良好开局之年发展势头,主动担当、真抓实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围绕“8818”目标,聚焦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继续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打造皖北“一极四区”凤阳样板,高水平建设“一城一地四区”,为全面开创新阶段现代化大美凤阳建设新局面贡献力量。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贾培洋指出,报告详实准确,成绩喜人、令人振奋。近年来,全县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攀升、排名全市第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园区提速扩容等显著增强,乡村振兴,百亿小岗蓬勃生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战略下,凤阳经济社会发展厚积薄发。广大代表要积极参政议政,提升能力、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候选人、党组副书记成学斌指出,在县委、县政府坚强有力带领下,全县取得生态环保、脱贫攻坚、大气污染、扫黑除恶等攻坚硬仗胜利,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未来发展,报告规划科学、措施切实可行。成学斌希望要进一步打造优良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三产结构,提高总量、提升质量,做优做精一产、做大做强二产,推动三产。

人大代表张金江表示,听取了县政府工作报告,可见这五年工作成效令人瞩目,我将忠诚尽职、奋勇争先,继续为凤阳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人大代表陈梅指出,报告中提到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释放改革发展活力,改革推动转型升级,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凤阳,凤阳发展势不可挡。

人大代表徐德明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客观地总结了过去五年工作,成效显著,特别是“十四五”规划的良好开局,振奋人心。

人大代表蒋玉说, 作为西泉镇文化站的一名基层人大代表,我今年带来的提案是《做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合格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主动参与了文明实践活动数十次,在亲身实践中我感触更多,感悟更深,也更加坚定了我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决心。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再出新成绩、再创新成果。

人大代表王从韵表示,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我们老师要改变思想观念,在改变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在提高教学效率上花力气,在提高学生成绩方面求实效,狠抓教学质量的管理。我们要把新的教学理念带进课堂,我们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我们要积极探讨出针对学生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要抓好学生管理,面对新形势下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共进,把我县的教育事业办的越来越好。

代表毛克周表示,希望县委县政府在招大引强的同时,多关注培育本地中小企业发展,在政策导向、融资、人才等方面提供保障,支持本土小企业成长壮大。

代表王承贤表示,希望政府优化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做好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对口支援工作;完善乡村教师队伍流动机制,加强人事管理;加强经费投入和基础施设建设,打造良好的基层教育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代表王梅指出,希望政府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产品深加工效益,打造农产品品牌。

代表团讨论中,代表们共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客观实在,描绘了凤阳发展的宏伟蓝图,令人振奋、鼓舞人心,既有前瞻性又有可行性,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报告,代表们还纷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千问千寻大运河|武清区田水铺村:萝卜大棚里,长出了一条致富路】https://t.cn/A6xFEDVu 12月下旬,沿着武香路一路向北,刚过廊良公路,就能看到道路两侧一排排的温室大棚,小货车变成临时销售点,稀疏的分散在东侧的路边,一个个立着的招牌上,打着“田水铺”、“萝卜”等关键词,过往的司机,不时会停下脚步,下车购买。

  现在,正是天津市武清区大良镇田水铺村青萝卜丰收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在自家的大棚中,忙着采摘、销售、打包……38年间,这个靠近北运河东岸,只有200多户的小村庄,靠着种植萝卜,迅速崛起,从一个人均年收入只有2千元左右的贫困村,一跃成为了人均年收入6万元的富裕村。

  2月19日,在天津武清大良镇田水铺村菠菜大棚内,农民戴着口罩菠菜幼苗间,有序的忙碌着。

  从武香路转向田营路,穿过“田水铺村”的铁牌坊,一条敢闯敢拼的致富路,也在一个个萝卜大棚间徐徐铺开。

  正在建设的大棚

  贫困村找到了致富经

  走进田水铺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纵横交错的柏油路,通入了挨家挨户,更一路绵延至田间地头。

  田水铺村

  冬日午后,村民们陆续骑着农用三轮车,拉着工具,穿过街巷,直奔自己的萝卜大棚,在很多村庄已经进入了农闲的时候,这里却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现在的田水铺村,因种植萝卜而远近闻名,但原来却是个贫困村。

  “我们村原来主要是种植大田,收益不高。”回想起过去的日子,60岁的村民屈凤霞说,“刚种萝卜那会,一口人一年差不多有2000块钱的收入,那都觉得不少了,能有现在这样的生活,真是不敢想。”

  田水铺村种植萝卜的历史,要从1983年说起。田水铺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张书义说,那一年,田水铺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村民尝试着种植萝卜,收益确实比大田要好一些,于是陆续有人加入到种植萝卜的队伍中。

  2003年,还是村民代表的张书义被选举为村长。那时候的他就在想,一定要为村民干点实事,“那会种萝卜没有大棚,都是露地萝卜,口味一般,收价4毛钱一斤,一亩地能有2000块钱的收入,我们村人均2亩地,村民们就很高兴很知足了。”

  2006年,村民们选举张书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同一年,田水铺村的萝卜搞起了创新。

  张书义提议建棚种萝卜,然后晚收延后上市,村民们开始心里打鼓,但事实证明,张书义的判断没有错,“萝卜收价一下从4毛变成了8毛,拿出去后,以2块5一斤的价格,全都卖了。”

  拔地而起的萝卜大棚

  2007年,村民们纷纷加入其中,延后上市的青萝卜,让村民们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也是2007年,国家农业部实施“一村一品”示范村工程,田水铺村被认定为“一村一品”青萝卜生产专业村,得到了资金和政策的支持。

  “有了这些资金,我们开始大面积的扣大棚,还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帮助村民们选种,帮他们提升技术、寻找销路。”张书义说,那之后,田水铺村的萝卜一路飘红。

  2009年,萝卜的收价涨到1.5元每斤,打包成箱后,售价能达到每斤7元钱。一直到2012年,田水铺村大棚的萝卜每斤收价达到了1.8元。

  但田水铺村并没有满足,村两委班子积极四处奔走考察,希望将萝卜做出更大的文章来。

  2015年,田水铺村与天津蔬菜研究所达成技术合作关系,成功引进了名为“七星”的新品种。

  “这个萝卜口感甜脆,品质好,产量也高,一下就打动了我们。”张书义说,当年,在党员们的带头种植下,田水铺村七星萝卜种植面积,达到了780余亩,“村民们看着销量好,单价高,也都开始陆续种植,到现在,我们村有1700亩地种植萝卜。周边的村,也都开始陆陆续续的跟着种起了萝卜。”

  2018年,武清召开“小兔拔拔”水果萝卜品牌发布会,品牌效应再一次为田水铺村青萝卜的身价加码。

  在田水铺村一条武香路之隔的南侧,整齐的排列着一排排,拥有着小型气象站、物联网监控、滴灌等设备的现代化智能大棚,这是“小兔拔拔”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占地1530亩。

  小兔拔拔示范基地

  现在,“小兔拔拔”水果萝卜,已经成功入驻超市近400家,其中包括盒马鲜生、京东7FRESH、物美超市,永旺超市等,线上线下的大型平台和连锁超市。

  站在基地的大棚里,张书义告诉记者,“‘小兔拔拔’品牌发布会之后,田水铺村连同周边其他村庄的萝卜,收价平均涨了1块钱,村民们都高兴极了。”

  如今,田水铺的萝卜,不仅在国内很多省市进行销售,还出口到了韩国、日本等国家。

  生活富裕的有了底气

  目前,田水铺村有246户村民,76%以上的村民家在城区买了楼房。

  屈凤霞家不仅买了新房,2019年还在村里的老房子前,新建了一处房。屈凤霞说,现在经济条件好了,精神头也特别足,忙的时候,她也会不管白天黑天的,跟着去大棚帮帮忙,虽然有时候会辛苦一些,但感觉每天都过得特别幸福、快乐。

  这个季节,田水铺村的大棚里,经常能够看到村民们忙碌的身影。

  12月23日,从早晨9点多,进入大棚坐定,打开3台手机,开始直播,一直到晚上4点多,28岁的丁淑曼跟10几万粉丝说再见后,关闭了直播间,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

  丁淑曼在直播销售萝卜

  这一天,她的直播销量有200多箱,“其实现在还不算忙,最忙的时候,是快过年的那些日子,有时候要直播到半夜,一天能卖600多箱,还得雇人帮着装箱打包。”丁淑曼笑着说,大学毕业后,她跟着爱人一起回到了田水铺村,开始种植萝卜。

  这是她做直播销售自家萝卜的第4年,萝卜每年可以从10月下旬,一直卖到春节之后。

  记者在丁淑曼的萝卜大棚里停留的1个小时里,丁淑曼的手机不时的响起,不是微信顾客的新订单,就是打电话询问地址,打算亲自来大棚采摘的顾客。

  2020年,丁淑曼家20多亩地的萝卜,纯利润达到了50万元左右,“我家还不是卖的最好的,比我们卖的还好的,有的是。”

  从大城市回到农村种地,在丁淑曼看来并非难事。丁淑曼说,现在农村发展的都特别好,给年轻人的机会也多,回村发展比在城市打拼赚得更多,虽然有时很辛苦,但却让她的生活更有底气。

  越来越好的乡村发展

  从2003年村集体收入只有三四万元,到2020年村集体收入30万元,30%以上的村民年收入超过10万元,全村人平均年收入6万元。田水铺村的村民们,走向了富裕。

  2014年,在帮扶组的支持下,村内硬化了胡同里巷及主干道路6500平方米,修建排污渠400余米,建设了1500平方米的多功能健身广场,还栽种了不同种类的观赏苗木。2020年,田水铺村又对村内的厕所、地下污水管网,进行了统一改造。

  “下一步,我们要对乡村进行更大的提升改造,让我们的村容村貌变得更好。”张书义说,未来,田水铺村要筹划做一些与萝卜有关的深加工产品,然后建造民宿,让旅游业与农业、产业相结合,增加村集体和村民们的收入,“我们的目标是,把田水铺村打造成集农业、产业、旅游业于一体的,新农村的典范,努力实现我们的乡村振兴梦。”(津云新闻记者 鲍燕)

沿河洪渡镇:一个库区移民集镇的华丽转身

清晨,冬日里的乌江,晨雾缭绕。

穿过乌江王沱大桥,笔者走进沿河自治县洪渡镇,真切感受了这个移民古镇日新月异的变化,新楼沿街整齐排列,店面商铺生意兴隆,搬迁移民安居乐业……到处呈现欣欣向荣奔小康的新气象。

洪渡镇位于沿河东北边陲乌江西岸,距沿河县城陆路138公里,水路76公里,东与重庆市酉阳自治县相接,北与重庆市彭水自治县毗邻,是贵州乌江水运进入重庆的桥头堡,素有“黔东北门户”之称。

近年来,一个通过水库移民新建起来的集镇,在当地党委政府加快发展和移民政策的后续扶持下,交通、城镇、产业、旅游、文化、生态等建设和发展均取得巨大成就。

一桥飞架黔渝,天堑变坦途

冬日暖阳,伫立乌江的王沱大桥,过往车辆不息,站在桥上,微风拂面而来,波光粼粼的江面,一改过去波涛汹涌的野性,变得更加宁静祥和。

陈超,是洪渡镇计生协会会长,地地道道的洪渡人,曾经多年从事镇移民搬迁工作,是洪渡变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陈超告诉记者,王沱大桥是乌江重庆彭水电站库区的移民基础设施,是连接黔渝两岸的主要通道,于2009年9月开工建设,2011年12月竣工通车,全长328米,其中主桥长240米,桥面宽8.5米,总投资7600多万元。

陈超说,过去由于乌江阻隔,沿江黔渝两岸人民来往就依靠摇橹划船,时间不仅慢,还不安全。王沱大桥的建成,不仅方便了两岸群众的往来,更加强黔渝两地间的交流与合作。

王沱大桥让洪渡镇与重庆东南的酉阳、彭水等地紧密相连,从地域、时空上直接拉近了沿河与重庆的距离,对沿河融入成渝经济圈,实现北部乡镇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拉动作用,通过大桥,洪渡发展的动脉快速延伸到成渝经济圈和大湘西地区。

“近年来,沿河北部乡镇依托重庆市场,规模化发展特色产业,洪渡的红苕粉、塘坝的千年古茶、后坪的蔬菜、客田的灰豆腐、新景的柑橘等农特产业如雨后春笋,逐步形成规模,通过便捷的交通运到重庆市场。”该县生态移民局局长黄勇说。

王沱大桥的修建,不仅方便了沿河洪渡、后坪、塘坝等北部乡镇的群众,也惠及了洪渡镇对岸重庆彭水、酉阳两地的群众,彭水至酉阳公路两旁店铺林立,两岸群众赶集办事直接从王沱大桥来来往往,不仅便捷、节约了时间,还增添了车来人往的热闹。

发源于贵州乌蒙山区的乌江,从潺潺溪流汇聚成磅礴大江,横贯贵州全境,素有“贵州母亲河”之称。

近日,因修建乌江梯级电站断航近20年的贵州乌江水运,首次全线复航。14艘500吨级货船运载6800吨磷矿石,从贵阳市开阳港洛旺河码头出发,沿乌江水路经余庆、石阡、思南、德江、沿河直下重庆涪陵入长江。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渝怀铁路建成通车,加之乌江流域多个梯级水电站开发,乌江干流航道一度处于分段通航状态,曾经的“通江达海”被中断。

二十年来,随着乌江多个梯级水电枢纽的建成,航道整治工程也同步开展,特别是构皮滩水电站通航设施建成投用,使乌江水运能力大幅提升,贵州北入长江的“黄金水道”得以恢复畅通。

通航船队进入沿河那天,洪渡镇61岁的田永会早早就等在乌江边,看着一艘艘轮船鸣笛通过,田永会又想起当年在乌江上开船的日子。

田永会的青春因乌江而精彩,从 16岁开始就在贵州乌江轮船公司沿河港工作,从一般的工作人员到轮船驾驶员,田永会大半辈子都在乌江上度过。当年洪渡码头的繁华,田永会至今仍记忆犹新。

“每天最少都有十几艘轮船从洪渡经过,只要货船汽笛一响,码头边就坐满了搬运货物的村民。”田永会告诉记者,那时江边村民的收入比较单一,因山里生产生存条件恶劣,周边很多村民都到洪渡码头做搬运工,大部分生活来源是靠在乌江上搬运货物,没建王沱大桥前,更多村民选择依江而活,靠船为生。

昔日旧貌不再 今朝华丽转身

冬日暖阳宾客至,高朋满座店似春。走进洪渡古镇,街道两边是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小楼房,临街餐馆旅店一家接着一家,老板们不时站在门口招揽生意,小镇的热闹尽现眼前。

“以前虽也热闹,但哪有现在好,搬迁到这里,很多村民已成了餐馆、宾馆老板了。”客运码头上,55岁的陈忠直告诉记者,十多年前,老洪渡街道狭窄,只有三五百米,到处坑坑洼洼,镇容镇貌很差。现在的洪渡街道长2000多米,宽20多米。当年由于城镇功能不足,很多村民想发展也难找空间。

陈忠直说,他在老洪渡集镇上做了12年的教师,现在已调到沿河县城工作,经常回洪渡走亲探戚。

看着美丽如画的新洪渡,陈忠直感慨:搬迁后变化太大了,街道宽阔干净,环境绿化漂亮,曾经杂草丛生的地方,如今小洋楼林立,依山傍水,环境宜人,很适合养老。

2007年,乌江彭水水电站蓄水发电,老洪渡面临整体搬迁,沿河县委政府抓住搬迁契机,高标准建设城镇供水、排水、硬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对集镇房屋实施亮化,将临江400多户居民楼,美化成具有汉唐风格的古式楼房,新建了客运码头广场、文化健身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

搬迁以来,在国家移民政策的扶持下,洪渡集镇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完善城镇配套功能的同时,商铺、餐馆、旅社等旅游基础设施也日趋完善,集镇上配有公安交巡警中队,建有沿河北部片区唯一一所高中学校,投资2000多万元的星级宾馆也正在建设中。

此外,洪渡还以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成功引进沿河三和医院、鲟鱼生态产业园、集镇污水处理厂、生态蛋鸡养殖场等项目,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洪渡镇还积极与周边重庆市的乡镇携手合作,共同提出边区“三联三互”发展措施,即组织联建、治安联防、生态联保,旅游互推、城镇互建、经济互助,以休闲度假型示范小城镇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集镇基础建设,充分发挥区位上的“桥头堡”作用,助推社会全面快速发展。

后续扶持助力 百姓富路渐宽

水库移民搬迁不等同于易地扶贫搬迁,易地扶贫搬迁是建成后拎包入住。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由于时间紧,当年洪渡搬迁时是边搬迁、边建设、边完善,除了对搬迁移民进行合理化补偿外,还开展后续扶持,扶持政策如今都还在延续。

“对水库搬迁移民子女的教育,安排有专项资金扶持,中职、高职、大专、本科等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资助。”黄勇表示,近年来,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除了教育方面,在道路建设、城镇绿化、产业项目等扶持上,投入力度也很大。

借风行船,借梯登高。在当地党委政府加快发展和移民部门的合力努力下,洪渡朝着小康方向快步发展,城镇功能不断完善、环境不断美化,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走进街道居民谢成福家,他正在招待着前来买酒的客人。没搬到新洪渡来之前,谢成福和父亲在老洪渡集镇做酿酒生意。

“以往在老洪渡卖酒,客人主要是码头上的搬运工人,虽然每天都有点生意,但都是零零碎碎地卖,而搬到新洪渡来后,交通方便了,销售面不断扩大,顾客比以前多得多,每年卖酒的量也比以前大。”谢成福说。

以前在老洪渡,人均不足1亩地,大多数居民的收入都靠在码头做搬运,住的也是破旧木房。搬迁后,不仅住得宽敞、住得干净,生活更舒心。

谢成福告诉记者,他的店里不仅卖酒还卖茶叶等产品,平时不忙时还可在周边找点活做,择业面广了,收入渠道也越来越宽。

搬迁前的老洪渡,早已淹没在滔滔乌江之下。新镇相比老镇,不仅仅是地理位置发生了变化,更多是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发生巨变。

作为乌江流经贵州的最后一个集镇,通过整体搬迁,加快发展,洪渡已从贵州的边缘,变为发展的前沿,又从前沿变为区域中心。

洪渡镇党委书记田茂安告诉记者,目前彭水至酉阳高速公路正在修建,通车后从洪渡上高速只需10分钟,从洪渡上高速到重庆主城230多公里,未来不管是西入成渝、北入长江还是东到湘西,都更方便更快捷。

“利用好洪渡的地理和区位优势,用好用活库区移民后续扶持政策,围绕‘四新’抓‘四化’,不断推动交通、城镇、工业、农业、旅游等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沿河北部片区物资集散地的功能作用,使周边的农特产品从洪渡源源不断地走出大山,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助推高质量发展。”田茂安说。

面向成渝,依托乌江,挤进长江。

千年古镇,风生水起,洪渡正以开放包容、奋力争先的姿态逐浪前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洛报融媒记者  郭旭光 白云飞】  #新浪看点##财经##今日看盘##股票##投资##A股##今日关注#【2023年元旦假期出游热情攀升 跨省游受追捧】202
  • ”三姨在病床上总是劝奶奶让她回去,担心她年纪大了劳累,但她一直说没有关系,同病房的病友都很羡慕三姨,说:“这么大年纪了身体不好了还有妈妈能来照顾,多幸福啊。”除
  • 1、不要去打赏主播,她比你更有钱。我是一个不管干什么事都入门超级慢的人就比如在工作中别人用三个月学会的新东西(当然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完全领略深意但我也许得半
  • 但是有一个弊端 有些题 真的不知道咋个写标题 有时候是用的特殊值 一些很奇怪的方式得出答案 就像行测的答案 一开始学 跟着粉笔老师上了两节数量的课 就没有听了
  • #健康科普汇#【#二次感染同一毒株概率有多大#?】感染目前国内流行的BF.7和BA.5.2的变异株,再次感染新毒株的几率有多高?儿童是龋齿的高危人群,更应该用含
  • #战双帕弥什凛冬祈愿#2023年,新的一年,要和战双一起快快乐乐的走下去,入坑一年多了,渐渐把战双的大家当成了现实中的挚友,会陪伴着我!就像是我与灰鸦小队,终将
  • 附不占内存配置也能畅玩的方法原神3.3卡池下半场陪跑角色解析A. 九条裟罗因为在《原神》3.3版本下半场卡池当中雷电将军迎来了复刻,所以说九条裟罗作为陪跑角色进
  • #2022最具影响力亚洲名人榜TOP20# 赵露思95唯一桃浦 入股不亏 内娱营业王者 出道三年三爆 95百指前五占四 百度指数女艺人断层【第一】海外卫视影视
  • 唯一的廁所在小樓對面,相隔一條鄉村公路,別說晚上,白天不走到路邊,你都看不見廁所在哪裏,於是乎,天坑星空,一直還活在我的夢中,縈繞在腦海裏久久不能離去。唯一的廁
  • #阳光信用[超话]##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善不可不弘,恶不可不去。 善心人人有,快乐你我他。 善念养善心,善心生善念。 德不积
  • 【韩国留学,申请3月和9月的有难度差异吗?】 3月和9月开学季其实是一样的,在申请难度上并没有差异。 对于入学来说,其实是没有区别的,韩国大部分的大学院是2
  • 她会在我要走的时候不放心我,让朋友把我送到家,这些以前我为朋友做的事,现在变成了她为我做,她和我说有一家很好吃的蛋糕,她想给我点,我没有放在心上,因为朋友嘴上的
  • 擦完后,他环顾四周,房间又脏又乱,他又开始想:“漂亮的玫瑰和干净的玻璃瓶,怎么能在这么脏乱差的房间?可他看到玻璃瓶很脏的时候,他开始想:“这么漂亮的玫瑰,怎么能
  • 这对她来说,意味着生命迈向了一个全新的里程,而对于该院血液科干细胞移植团队来说,意味着专科工作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不开心的20岁终于过去了 今天我21岁啦[彩虹屁
  • 希望2023年不再遇到垃圾人,和旧朋友们见面干饭拥抱,继续做一个很真的人。还希望自己可以勤奋点在b站多更新一些视频,让关注我的人可以和我一样看到这个世界的很多美
  • 一个人真正成熟的25条标志: 1. 你开始认识到他人不端的举止并非来自纯粹的愚蠢无知,而是源于内心的害怕和不安。你开始停止内心那些自以为是的想法,善恶的分界线
  • [裂开]他爹说在玩玩具…fine,结果今天一路给我飙英语,停不下来的那种,我都被他烦到坐副驾[裂开]结果回程是有点闹觉还是怎样,他一个劲儿在后排说为什么回去需要
  • 西班牙媒体relevo还对比了梅西和C罗的性格,表示梅西一直都知道需要跟队友分享伟大和进球,可是C罗却认为皇马的博物馆应该安排在自己家的客厅里。该西班牙媒体对梅
  • #风调禹顺[超话]##风调禹顺 世界第一puppy love# #风调禹顺 奔赴山海遇见你# “森林深处是绿色,我心深处是爱你” , .
  • 的都没删减,新加了一篇没公开的查乳番外,这篇经过精修和精校,感觉是重写了一遍……本篇在SY/嗷三/老福特都有(老福特夹没了快封面:@悠然见二蛋 卷头拉页:@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