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正确的八种发心

[ 然心愿差别,
其相乃多,
若不指陈,
如何趋向。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既不求利养名闻,
又不贪欲乐果报,
唯为生死,
为菩提。

如是发心,
名之为正。] ---

《 劝发菩提心文 》
  
大安法师讲解 :
  
好,
请看这一段。

上面把发菩提心立坚固愿的重要性作过阐释,
下面就从发心立愿的差别形相,
来标显出一个大乘行人修行的标准。

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常常谈发心,
发心的内涵非常广,
世间上也讲发心,

发求名的心,
求利的心,
求当官的心,
求做善事的心。

它也由这个心,
立种种的目标,
种种的愿。

即使修行也有种种不同的动机,
所以发心立愿的相状是很多的。
  
那么到底一个大乘的行人,

正确的发心和立愿是什么呢?

这就需要善知识给我们特别地开示出来,
才能令我们的发心趋向正确的目标。

否则我们对自己修行的这一念动机常常会迷惑颠倒,
常常会把错误的发心认为是正确的,

或者把正确的认为是不正确的,
迷惑颠倒。

所以省庵大师就特别地谈到这一点,
他了解到众生发心立愿的差别相很多,

如果不在这里加以指点,
陈述出来,
行人就不知道如何去趋向正确的发心。
  
所以就
“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就是现在在这里,
概略地陈述八种发心立愿的形相。

这就归纳为四对范畴 :

邪和正是一对,
真伪是一对,
大小是一对,
偏圆是一对。

在这四对中,
邪正和真伪这两对是对世间凡夫的发心而言,

大小和偏圆是对出世间圣贤的发心而言,

其目的都是为凡夫圣贤修行人指示发心修行的标准。
  
“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这就来设问,
有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来为下面阐述这八种发心的内涵作一个铺垫。

说明这八种发心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我们可以选择采取,
不正确的我们就得放弃。

这就是取舍。
  
下面就具体的对这八种发心,
四对范畴作一个非常精练的概述。

这种概述一方面是来自于佛典里面,

释迦牟尼佛对阎浮提众生的心理、
种性和好乐的把握,

另一方面也包含着省庵大师对那个时代我们中国众生的一些状况的把握。

这两种把握都对于我们众生有普遍的描述和指导意义,

乃至于现在我们看来都没有越出这八种发心的范围之外。
  
好,
我们来看第一种,

什么叫邪?

发邪心,
立邪愿的相状 :

“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这是第一种。

我们读这些文句,
都要把它作为一面镜子,
来照照自己,
我们自己的发心在这八种里面对号入座,

属于哪一类?

那么这第一种是邪心邪愿的相状。

世间有一类修行人,
他也知道修行很可贵,
也想走修行的道路,
所以他也发心修行。

但是他发心修行,

一向以来的修行是什么?

不了解佛法的真理。
  
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
要究明自心,
我们自心真如自性,
具足一切功德。

一切圣贤的学问都是在自心上,
在销归自性上下功夫。

儒家的学说如孔子也说 :

“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的学人,
都是为己,

为己不是说自己的己,
这个己就是自性的明德,

都是为了明明德,
做这样的学问。

孟子也讲做学问是
“ 求其放心 ”,

把放在外面的心求回来,
这是在做学问。

“ 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儒家的圣人都把学问放在自心上。

那么佛法更是心法,
如果不在心地上下功夫,
就偏离了佛法修行的轨道。
  
我们大小乘经典,
千经万论,

都是在
“ 悉明唯心 ”,
都是在究明我们的心地。

现在很多学佛人很可怜,
他都不了解自己的心,

自心是什么状况,
每天心猿意马,
没有办法去控制。

自己每天打的什么妄想,
一概不知道,
没有在心性上下过功夫。

为什么我们要大家念佛,
念佛就是在究明自心。

我们的自心无形无相,
但如何了解我们的心 ——
你去念佛。
  
佛号就是实相,
借托万德洪名,
来显我们的自性,
单刀直入,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开佛知见,
这就在究明自心。

但你如果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就凭着与生俱来的我执,
去追逐外界的事情。

我们的心无量劫以来都是奔驰在外面的五欲六尘上的,

我们没有一刻的回光返照,
安住在我们的自性里面。

所以有这么一种修行人,
他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只知道驰骋在外面,
跟没有学佛的人没有多少差别。
  
所以
“ 但知外务。”

外务有几种呢?

这里列出了四个对象 :

第一是
“ 或求利养 ”,
财利的供养。

一切众生都以财物作为他的外务,
这是众生贪欲的一个重要的对象 ——
财色名食睡。

他虽修行,
但他还贪这些利养。

我们也看到,
很多修行人,
包括由修行人所组成的所谓的机构,

大多在开庙店,
一进去,
商业气氛很浓,

烧支高香要多少钱?

抽个签要多少钱?

开个光要多少钱?

他整个的就是求利养。

这样就使佛门的形象受到很大的伤害。
  
要知道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尤其是出家比丘,

如果他真心办道,
一定不会饿死的,
佛菩萨会给他四事供养的,

一切有信心的信众,
四众弟子,
居士会给他供养的。

然而他对这些信不及,
他一定要自己去求供养。

当他的心去求供养的时候,
他就不能究明心地,
不能安心在道业上,

那整个的他就成了一个公司的职员、
老板,

是这样的状态。

在南方的一些寺院,
称寺院的负责人就叫老板,
成了一家公司性质的。

这是
“ 或求利养 ”。
  
第二种是
“ 或好名闻 ”,

好是好乐,
他还离不开虚荣。

希望到处都知道他的名声,
要知名度。

这都是虚荣心在作怪。

于是他就会搞一些新闻炒作,
让很多报纸刊物来登自己的光辉形象,
谈自己做了什么什么事。

做点小事,
都要登报。

这都是
“ 或好名闻 ”。

有的修行人可能不好利,
但是好名。

利放下了,
对名的渴望就更大。
  
第三种
“ 或贪现世欲乐 ”,
贪现世五欲的快乐。

要知道五欲 :

财色名食睡,
地狱五条根啊!

色声香味触,
都是我们轮回的根本。

他看不破这些,
放不下这些,

而且挂着修行人的名义,
还要去贪这些世间的快乐。

有的人就更讲排场了,
出门都要坐名牌的车,

如果不坐宝马车,
都丢不起这个脸。

这是贪世间的快乐,
不能淡泊明志啊!

他因贪这些,
不能淡泊明志,
不能少欲知足,
他那颗心就安定不下来。

世间五欲快乐的滋味很浓,
但是他的道味就没有了。

第四个
“ 或望未来果报 ”,

他修行是想得到来世的人天福报,
或者下辈子做人,
能做大官发大财;

或者修行想得到上天堂的快乐。
  
这些都是邪的发心。

当我们看到这些文句的时候,
真的有点感慨啊。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
可不就没有摆脱

“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的范围。

很多到寺院去的,
到佛教团体去的,

你去问问,
有几个真的是为了求解脱,
求了生脱死成就佛果而来寺院的。

很多人都是求福报,
求保佑自己。

甚至还有一种观念,
认为学佛了,

怎么才能表明你学佛得到利益了呢?

一定要身体比别人更健康,
钱要比别人挣得多,
官要比别人当得大,
才说明你学佛就有利益了。

这些观念还很有市场。
  
于是很多人就振振有词 :

我要积极勇猛地得到这些东西,
我考上博士了,
当上部长了,

证明我学佛有贡献,
有利益了,
别人就会来学佛了。

他要做表范。

甚至得了病,
我一学佛就必须好,
这才能说明我学佛很有利益了。

我们听到这些都胆战心惊,
这可是指错了方向,

发错了心,
这些都是邪的东西啊。

佛教对世间这些五欲的快乐,
来世的福报,

怎么去看待它?

佛教对我们人生当中,

遇到种种的逆境、
障碍,

怎么去看待它?

这要用智慧,
用佛的知见去看待。
  
《 净土十要 》里面
有一篇文稿
《 念佛直指 》,
是元代的妙叶大师写的。

《 念佛直指 》中的
第十七章就讲的是
“ 十大碍行 ”。

妙叶大师非常慈悲,
他知道末法时期的行人,

一学佛法,
他的魔障就会起来。

魔障起来时,
往往透不过这个逆境魔障,

就会退失自己的道心,
使无上甚深的佛法在他身上得不到利益。
  
所以出于这样的一念悲心,
他就写出十大碍行来,
让一切行人先把自己放在一个障碍逆境里面,

使这个障碍逆境成为修行道业、
得到解脱的逆增上缘,

这样障碍反而容易得到通过。

如果障碍得到通过,
这就是以八苦为师,

就能够使一切障碍逆境都增强念佛的信心,
使净土的莲华更为光明灿烂。

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点,
即使你在一个顺境当中,
也会退堕。

他这个十大碍行充满着辩证法,
真是把众生的状况描述得非常的确切。

这十大碍行也不是妙叶大师自己创立的,
他也是依据佛经里面来的。
  
我们来给大家介绍其中几个碍行,
看他是怎么阐释的。

比如对生病的问题,
他说
“ 念身不求无病 ”。

我们修行人不要求无病,
有病是好事啊。

为什么呢?

“ 身无病则贪欲乃生 ”。

你身体没有病,
非常强壮,
这时候你的贪欲就上来了。

大家想一想,
自己生病的时候,
是不是贪欲就会下降。
  
如果身体营养非常丰富的时候,
你什么都来了,
要干这个事业,
要得那个享乐,
贪欲乃生。

特别对比丘来说,
你不要身体太强壮了。

古人说 :
比丘常带三分病。

如果他强壮得像蓝球运动员一样的,
道心又上不来,
那就麻烦了。

下面就是
“ 贪欲生必破戒退道 ”。

这个贪欲心上来了,
他降伏不了,
他就会破戒。

一破戒,
他就成了佛法戒海的一个死尸,

就会被抛弃,
他就会退失他的道业。

所以,
一个修行人要用智慧观照这个病,
病的性是空的,
知病性空,
于是这个疾病就不能对自己产生恼害。

不产生恼害,
这样的疾病正好就是我们修行道业的良药,
“ 以病苦为良药 ”。

所以还要去求无病吗?

有点病是好事啊!
  
再看下面 :
“ 处世不求无难 ”。

你处在这个世间不要求没有苦难,
没有厄难。

如果在世间你没有一切厄难,
你骄傲的心,
奢侈的心就会起来。

太顺利了,
那你就像独生子女一样,
象骄傲的公主一样,
你骄奢的心就会起来,

你就会欺负人,
居高临下,
就必然会欺压其他人,
欺压一切。

所以要体会到人生的苦难,
苦难的本性也是虚妄业力产生出来的,

叫作
“ 体难本妄 ”。
  
所以这苦难也伤害不到我们。

你知道它是虚妄的,
就不会被这个虚妄的苦难所伤害。

就像梦中你遭遇水难火难,
你知道水火灾难很痛苦,

但你知道是梦中的水火灾难,
也不会伤害到你。

“ 难亦奚伤 ”。

所以以患难为解脱,
这患难正好就是你解脱的增上缘。

你在这种患难里面,
正好是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你在患难当中修行,
你将死在安乐当中啊。
  
再看下面 :
“ 谋事不求易成 ”。

你做某件事业不要去求很容易成功,
如果事情太容易成功,
你心里就会生轻慢的心。

轻慢的心上来,
你必定会想
“ 我多有能耐,
多有能力 ”,
这个傲慢的心就会起来。

我们要用智慧观照,
一种事业是不是能成功,
是成功还是失败,

这完全是我们宿世的业力所决定的,
并不取决于你有没有能力。

世界上有能力的人多的是,
为什么他做不成。

赚钱的人都想赚钱,

为什么只有少部分人能赚到钱呢?

所以事情成功,
不是因你的能耐。

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宣化上人 讲述于金山圣寺

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四日

今天我们讲这位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是梵语,又叫曼殊室利,又叫文殊师利,这都是一个人。它翻译成中文,叫“妙吉祥”。

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他是菩萨里头智慧最大的。菩萨,是半梵语,具足叫“菩提萨陲”。这“菩提萨陲”翻译过来,就是“觉有情”。怎么叫觉有情?他是觉悟一切有情的众生。又叫“有情觉”,他是一切有情众生里边的一个觉悟者,一个有大智慧者。中国人欢喜简略省文,所以就叫“菩萨”。那么这位菩萨叫“妙吉祥”,妙就是不可思议,吉祥就是很顺利的,一切事情都很如意的。说如意吉祥,就很顺的。

他在过去生中,在往昔劫里头,他曾经做七佛之师。七佛,就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七佛在过去,都是在我们中国杭州出世的,所以杭州那个地方是个佛地,这是在往昔劫里头,不是在这个劫。

他在《处胎经》曾经说过这样子,说“昔为能仁师”:这个能仁,也就是佛;一切佛都叫能仁者,不是单单释迦牟尼佛叫能仁。这是他过去做诸佛的导师。“今为佛弟子”:说现在做佛的弟子了,为什么呢?就因为“二尊不并立”:二尊就是两位佛,两位佛不能同时出世,“一佛出世,千佛护持。”

那么他互相为师,互相为弟子,所以今为佛弟子,“故我为菩萨”:他说现在做菩萨了。那么做菩萨为着是什么呢?就为着助佛扬化,所以他就乘愿再来,乘着他的本愿再来到这个世界上。

在他出生的时候,有十种的祥瑞现出来。这十种的祥瑞:

第一,就是“光明满室”:他出生的房间,大放光明。

第二“甘露盈庭”:就是外边所下的雨,都是像甘露那么甜,也都下得很清洁的,很甜的。

第三“地涌七珍”:因为它甘露盈庭,把这个地大概也都泡软了;泡软了,所以这个七宝在地里就地涌出来了。七宝是什么?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这七种宝物。

第四,就“神开伏藏”:因为地涌七珍,所以一种神力把这个地,把过去人所藏的宝贝也都现出来了,神开伏藏。

第五,就是“鸡生凤子”:那个鸡本来就生鸡的,可是它孵出凤凰来了,所以这都是很奇怪的,很特别的。

第六,“猪诞龙豚”:猪生的猪不像猪,像龙似的,所以也是一种奇特、祥瑞。

七呢,“马产麒麟”:这个马生麒麟。麒麟不是那个长颈鹿,一般人都是装董二大爷,表示他什么都知道,乱讲乱说的。那个麒麟是一种祥瑞之兽,麟趾呈祥,所以孔子才说:“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如果是长颈鹿,长颈鹿什么时候都有的,怎么会汤唐虞世才有呢?所以今非其时来何求?现在也不是你应该出现的时候,你要出来干什么?所以“麟兮,麟兮,吾心忧!”孔子说:“麟啊!麟啊!你呀!我心里很替你担忧的。”所以一般无知的人说是长颈鹿,这是一个错误的。

马产麒麟,足见这个麒麟不单马能产,若有祥瑞的时候,甚至牛也能产,不过它没有这么一个例,没有这么说。马又可以生白泽,因为什么呢?因为活学活用嘛,马既然能产麒麟,牛就不能生麒麟吗?猪就不能生麒麟吗?一样的。

那么第八,“牛生白泽”:这个牛呢,它生了一种兽,这种兽也通人语,也明白人的意思,甚至于人的思想,想怎么样,它都知道,所以就成为一种神兽。神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叫神;不可以心思言议。

第九呢?就是这个“仓变金粟”:仓的里头,所有的粮食都变成金子了,这是一种祥瑞的瑞兆。

第十呢?就“象具六牙”:象本来是两根牙,那么生六根牙呢?这就是表示“六度”,也表示它六度圆满了;好像普贤菩萨骑着的,就是六牙白象。

文殊菩萨骑着狮子,他骑着狮子,就是现一个威猛的相,他手里拿着一把宝剑,意思是他有大智慧,能斩断一切的无明烦恼、七情六欲。因为人若能斩断无明烦恼、七情六欲,这就有智慧了;你若不能断欲,不能斩钉截铁地断欲去爱,这都是没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一定会断了这个。

他教导善财向南方去寻访善知识,经过一百多个大城市,见五十三位善知识。他又去教化这个龙女,龙女献珠,龙女把这个宝珠献出来,然后龙女就成佛了,也就这么快成佛了。又领导阿难他们结集经藏,在铁围山那个地方结集经藏。

在汉明帝的时候,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到了中国。到中国的时候,他们用白马驮着经来的,所以洛阳就有白马寺。白马寺就是纪念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尊者所建立的。现在这两位尊者的坟墓,还在河南那个地方,所以我们中国是一个凡圣同居的地方,也有圣人,也有凡夫。

在当时,汉明帝就问这个摄摩腾和竺法兰二位尊者,说是:“在中国也有圣人在这儿住着教化众生吗?”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尊者说:“在中国的清凉山(就是山西五台县的五台山),文殊师利菩萨在那儿教化众生。”

因为这个,所以就在那儿建造伽蓝,伽蓝就是道场。因为那时候,这个摄摩腾、竺法兰把文殊师利菩萨在五台山那儿教化众生给说破了,所以建立道场做佛教一个圣地。

文殊师利菩萨他灵验的地方,很多很多的,说也说不过来那么多。这都简单地说一说。

文殊师利菩萨他最注意的是般若,所以他在菩萨里头,智慧也是第一的。这个赞是这样说的:

赞曰:

大智文殊 般若洪炉

炼出诸佛 及历代祖

无量圣僧 皆从此出

清凉妙药 洗涤糊涂

“大智文殊”:说大智文殊师利菩萨,“般若洪炉”:他的智慧就像个大冶洪炉似的,在那儿“炼出诸佛”:他教化出来一切的诸佛,“及历代祖”:历代的祖师也都由他这个大冶洪炉教化出来。

“无量圣僧”:有不知多少贤圣僧,就是开悟证果的、有大神通的这些个圣僧,“皆从此出”:都从这个般若智慧里头产生出来。

“清凉妙药”:清凉,就譬如一种妙药似的,现在不是有清凉油,又有清凉水。“洗涤糊涂”:糊涂,就是无明。我们一有无明,就糊涂了。若没有无明,人都有智慧了。烦恼,粗的来讲,就烦恼;细的来讲,就是无明。无明是障碍一切的智慧,我们若想要不糊涂了,一定要用智慧水,般若智慧水,来洗涤这个糊涂虫,不要再做糊涂虫了。

又说偈曰:

古佛乘愿度娑婆 文殊大智演摩诃

五台接引恒沙众 九华化导稻麻多

百城烟水善财过 千祥云集龙女佛

妙德普现师子吼 华严常作不说说

“古佛乘愿度娑婆”:这娑婆,不是沙婆,那个读娑。娑婆也是梵语,翻译过来就叫“堪忍”,就言其我们人呢,能堪忍这些痛苦。在这个世界上很痛苦的,因为它是五浊恶世。

“文殊大智演摩诃”:说文殊菩萨在这里演大乘的佛法。摩诃就是大。

“五台接引恒沙众”:在五台山那个地方,每年去朝山哪,拜文殊菩萨哪,这有无量众生到那儿发菩提心。

“九华化导稻麻多”:九华山,文殊菩萨也常到那儿帮着地藏菩萨去教化众生。

“百城烟水善财过”:在百城都是有烟有水的,亲自去参访五十三个善知识;善财童子那么诚心,所以以后也证果。“千祥云集龙女佛”:那么他又度这个龙女,八岁就成佛了,所以这都是很不可思议的。因为这个,所以“妙德普现师子吼”:他到处现这个狮子吼,来教化众生。“华严常作不说说”:华严,在《华严经》,本来这若说起来,是没有什么可说的,无法可说。可是无法可说嘛,他还示现说法,来教化众生;这就是因为菩萨他的悲心切切,他念念都是要使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早成佛道。

【编注】恭录自《万佛城金刚菩提海》月刊 第312期

民间故事 :
老农进城赶集,
买下鲤鱼后放生,
鲤鱼说往柳树下面挖地三尺

话说在明朝年间,
蓟州有一位老农,
姓李名三正,
是一个老实巴交的田舍农夫。

他在大山脚下开了几块农田,
平时种植一些瓜果蔬菜,
等到丰收时就挑到镇上的集市里贩卖。

妻子王氏是个手巧的妇人,
懂得刺绣,
平日里经常给大户人家做一些针线活,
一年下来也能赚些银子。

夫妻俩虽说没有大的收入,
但吃穿倒也不成问题。

有一年夏末,
李老汉挑着担子去农田里收菜。

这年风调雨顺,
庄稼长势甚好,
李老汉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
脸上忍不住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 今年的收成不错,
这些菜准能卖不少银子,
希望来年也是个丰收年啊!”

李老汉一边收菜一边小声嘀咕着。

不到一个时辰,
李老汉收满了两担子菜。

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挑起担子径直朝着镇里走去。

走了半个时辰,
李老汉终于进城了。

因为来得有些晚了,
好的摊位已经被其他商贩占了。

李老汉在集市里转悠半圈,
没有看到空位置,
无奈之下,
他只得在集市边上落了脚,
开始吆喝起来。

“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刚采摘下来的,
乡亲们过来看看呀,
价钱便宜!”

李老汉经常来集市里卖货,
因为他的蔬菜和水果新鲜,
价钱实惠,
镇上的人都愿意买他家的货。

久而久之,
彼此也都熟络起来。

“ 李伯,
您给我称一些,
要新鲜的!”

一位乡民说道。

“ 稍等,
我给你挑挑!”

李老汉一边说一边弯下腰挑选水果。

“ 这些新鲜的,
个大味甜,
我再给你便宜一些,

如何?”

李老汉笑着说道。

“ 您做买卖真实在,
那我就多买一些!”

那人说完后,
也弯下身子开始挑选水果。

摊位前的人越来越多,
不到午时,
李老汉的两担子菜就卖了个精光。

他掂了掂手里的银子,
满意地笑了。

随后他挑起担子开始往城外走,
路过一家酒馆时,
飘来一股酒香。

“ 这酒真香啊!
家里好像没有酒了,
进去买一些吧!”

李老汉没有别的嗜好,
忙碌一天就喜好喝上一口酒,
所以他家的酒一直没断过。

付过酒钱后,
李老汉心满意足地往城外走去。

走到城门附近时,
他看见前面有个摊位前围了很多人。

李老汉好奇心起来,
于是也走了过去。

他挤进去一看,
原来是个鱼贩在那里卖鱼,
鱼贩一边吆喝一边与买家商谈着价钱。

“ 娘,
你瞧那条鲤鱼,
它似乎想要从筐里跳出来。”

一个稚童指着一条鲤鱼朝着身旁的年轻妇人说道。

稚童话音刚落,
几个围观买家都顺着手指看了过去。

此时一条满身金黄的鲤鱼正在筐里不停地打挺,
似乎要跃出来。

“ 娘,
你看那条鱼,
它似乎在流泪!”

稚童继续说道。

年轻妇人看了看那条鱼,

笑着说道 :
“ 小孩子别多嘴,
那条鱼没有哭,
只是水而已。

走,
咱们回家!”

妇人言罢,
领着稚童离开了。

李老汉心思细腻,
稚童的一番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弯下腰仔细一看,
果然发现那条鲤鱼的眼圈周围有水花。

“ 这个筐里没有一点水,
天气又十分炎热,
那不应该是水,

难道真的是泪花?”

李老汉暗暗思忖道。

再看那条鲤鱼,
满身金黄色,
而且在鱼头正中间还有一个红色的斑点。

那个斑点十分鲜艳,
乍眼一看如同眼睛一般。

“ 哎呦!
这条鲤鱼和寻常的鱼不一样,

难道这是鱼仙?”

李老汉的妻子整日烧香祈福,
十分相信因果,

夫妻俩闲聊时王氏总说一些神和仙的事,
李老汉耳濡目染,
见到此景首先想到了鱼仙。

“ 老哥,
你要买鲤鱼吗?

这可是罕见的鱼,
你瞧瞧皮毛,
你绝对没见到过。

您若是要,
我可以便宜一些卖给你!”

鱼贩见李老汉不眨眼睛地看着那条鲤鱼,
伸过头询问道。

“ 不瞒小哥,
我长这么大,
还确实头一次见到这样的鲤鱼。

你看它全身金灿灿,
泛着金光,
还有头上的那个红斑,
真是罕见啊!”

李老汉说道。

“ 既然老哥如此喜欢,
那就卖给你了!”

鱼贩拿起那条鱼朝着李老汉说道。

“ 多少银子?”

李老汉询问道。

鱼贩思忖一下,

回答道 :
“ 2两银子,
如何?”

“ 啥?
这也太贵了吧?

我不买了,
你还是卖给别人吧!”

李老汉说完起身就要走。

其他乡民听见后也议论起来,

一个乡民说道 :

“ 就是一条鲤鱼而已,
你居然卖2两银子,
你这明显是在坑人,
你做生意不实诚,
我还是去别家买吧!”

此言一出,
其他人也随声附和,
他们丢下手里的鱼后纷纷离开了。

“ 喂!
你们别走啊!
我都给你们称完了呀!”

鱼贩着急了,
慌忙喊道。

没有人理会他,
乡民们头也不回地走了。

李老汉挑起担子准备走,
鱼贩一把拉住了他,

说道 :
“ 老哥,
您留步!

这条鲤鱼您若是真想要,
我就低价卖给你了!”

“ 多少银子?”

“ 30个铜板,
如何?”

“ 忒贵,
算了!”

“ 您出多少?”

“ 10个铜板,
不能再多!

它再怎么好看,
也终究是一条鱼,
它又不是什么宝贝,

你若不卖,
那就自己留着吧!”

说着,
李老汉抬腿就走。

“ 得,
算我倒霉!

就因为这条鱼,
把我的买卖都搅黄了,
那就10个铜板,
您赶紧拿走!”

鱼贩装好鱼,
递了过来。

李老汉一边掏钱一边嘀咕道 :

“ 跟你说,
10个铜板都是多给的。

年轻人,
以后做买卖要实诚一些才好呀!”

接过鲤鱼,
李老汉赶忙往回走。

他找了一家店铺,
要了一些水,
将鲤鱼重新养了起来,
随后他快步朝着家里走去。

虽说是夏末,
但午时的温度依旧很热。

李老汉怕鲤鱼被晒干,
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盖在上面遮阳。

因为担心鲤鱼,
归家时走得快了很多,
不到半个时辰,
他就到了家。

进了门,
李老汉大喊道 :

“ 老婆子,
快弄一盆水来,
你看看我买到啥了!”

王氏正在屋子里做刺绣,
听闻老伴儿如此一喊,
她放下手里的针线活匆匆忙忙地跑了出来。

李老汉已经将鲤鱼拿了出去,
拎在手里朝着屋子里走着。

“ 你从哪弄来的鲤鱼呀?”
王氏问道。

“ 镇上买的,
你看看这条鱼的样子奇怪不?”

王氏仔细看了又看,
眉头紧锁,

轻声说道 :
“ 老头子,
这可不是一般的鱼啊!

咱不能吃,
赶紧将它放生!”

“ 我买它回来可不是为了吃,
这条鱼非同寻常,
我担心被别人买走,
这才买了回来。”

“ 老头子,
你别耽搁,
快去放生!”

王氏有些惊慌地说道。

“ 嗯!
我这就去放生!”

说完,
李老汉拎着鲤鱼就朝着村北面的大河跑去。

到了河边,
李老汉将鲤鱼放进水里,

轻声说道 :
“ 我不管你是鱼还是仙,
反正你的样子不同寻常,
我和老婆子都不忍心你被别人伤害,
快走吧,
下次可别被人捉住了!”

鲤鱼入了水,
不停地吞吐,
随后一个打挺,
钻入了水中。

游出去很远,
鲤鱼头从水里冒了出来。

它看了看岸边的李老汉,
随后一头扎进了水里,
再也没有浮出水面。

李老汉擦了擦手,
轻轻一笑,

说道 :
“ 这里才是你的家呀!”

说完,
他就回家去了。

“ 今天的菜卖了多少钱?”
王氏询问道。

“ 15个铜板,
不过买鱼用去了10个铜板,
这一坛酒花了5个铜板。”

李老汉回答道。

“ 那今日你岂不是白忙活了?

也好!
买鱼放生终究是一件行善积德的好事,

老天都给咱们记着呢,
以后会回报我们的,
这钱不白花!”

王氏果然是个信奉因果的妇人,
她并没有责怪老头子乱花钱。

而事实证明,
“ 善有善报 ”的道理
并非是虚谈,

就在当天夜里,
被李老汉放生的那条鲤鱼居然找他来了。

朦朦胧胧中,
李老汉听见有人在呼唤他。

他睁开惺忪的睡眼一看,
发现床边上趴着一条鲤鱼,
他再仔细一看,
发现鲤鱼头上还有一个鲜艳的大红斑。

没错,
正是白天里他放生的那一条鲤鱼!

“ 你咋又回来了?

你离开水还能活吗?”

李老汉询问道。

鲤鱼点了点头,
居然开口说话了 :

“ 恩公,
多谢你将我买下后放生,
要不然我早就成了别人家的盘中餐了。

为了报答你的恩情,
我送你一箱银子。”

李老汉一听鲤鱼说话了,
不由得吃了一惊,
身子下意识地往床里边挪了挪。

“ 恩公你别怕!
在你们村子外面的那座破庙院子里,
有一棵柳树。

你往柳树下面挖地三尺,
下面有前人留下的宝箱,
里面是白银。

你快去挖,
记住,
此事千万别和他人讲!”

鲤鱼说完后,
身影越来越模糊,
随后消失不见了。

李老汉摸着脑袋,
心里是一阵诧异 :

“ 鲤鱼开口说话,
这可真是天大的怪事。

还有它怎么知道破庙里有柳树?

还说树底下三尺深的地方有宝箱,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李老汉坐在床上琢磨片刻,
随即他推醒了老婆子,
将此事说给了她。

“ 老头子,
鲤鱼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我觉得你可以挖一挖试试,

万一是真的呢?”
王氏说道。

“ 好!
明日一早我就去破庙那里看看!”

说完,
李老汉躺下休息了。

可是他一直寻思这件事,
没有再入眠。

天一亮,
李老汉扛着铁镐就去了破庙那里。

这座庙什么时候修建的,
没有人知晓。

自打李老汉记事以来,
这座庙就荒废着,
没有人来此烧香祈福。

只是偶尔有路人在此处避雨、
歇脚,

一直也没有祸事发生过。

李老汉走进破庙,
来到院子里,
一眼就看见了那棵柳树。

李老汉没有迟疑,
开始往柳树下面挖。

挖了大约三尺,
忽然挖到了硬物。

他吃了一惊,
心里嘀咕道 :

“ 莫非真有宝箱不成?”

他赶忙蹲下身子用手刨了起来。

片刻后,
一个铁箱子完全露了出来。

李老汉大喜,
将铁箱子抬了出来。

费了半天劲儿终于将铁箱子打开,
而里面的东西着实让他大吃一惊。

正如昨夜里那条鲤鱼所说,
箱子里面装着的正是白银!

李老汉睁大了眼睛,
又用手揉了揉,
等他再次睁开眼睛,
发现箱子里还是白银!

“ 哈哈!
这下子我发财了!”

李老汉抑制住心里的喜悦,
没敢声张,
偷偷将铁箱子带回了家。

“ 老婆子,
你快过来看看!”

李老汉兴奋地说道。

王氏走近后一看,
惊慌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 老头子,
这真的是从那棵柳树下面挖出来的吗?”

王氏询问道。

“ 正是!”

“ 哎呀老头子,
咱们的善心没有白费,
你那10个铜板的确没有白花啊!

咱们得到回报了!”

王氏开心地说道。

有了这箱子白银,
夫妻俩的日子好过了很多,
他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辛苦了。

不过,
他们能有这样的好报,
全是因为他们平日里的善心善行,
这是鲤鱼对他们夫妻俩善心的回报了!

故事完!

总结 :

李老汉进城赶集,
花了10个铜板买下鲤鱼,
后与妻子商议,
将鲤鱼放生。

那条鲤鱼为了报恩,
说出柳树下面埋有宝箱的秘密。

李老汉因为善行得到了一箱子白银,
应了那句 “ 善有善报” 的道理了!

各位看官,
人活在天地之间,

善心善行是最为美好、
实在的修行。

在此多说一句 :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常行善事,
我们总会有回报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计划归乡的脚步踌躇,即便如此,还有那么一群人一直默默的守护在城市平安的前沿一线,医护、公安、消防、志愿者……他们舍一人安危,护万家灯火,#定格温暖瞬间# 拍出
  • 【200台8K电视捐赠社区 京东方助推超高清显示普及】近日,京东方宣布将今年2月全球冰雪赛事期间承载超高清赛事直转播的200台超大尺寸8K电视全部捐出,惠及包括
  • cr.Streamcharts #英雄联盟#一段与滴滴小哥有趣的聊天:我:看这街景琼海不愧是海南第三大城市。司(开始诉苦了):我们这是18线吧(自嘲后又改称六线
  • 雪水烹茶 不管是党姬烹雪的典故,还是黛玉尝不出雨水和雪水被妙玉说是“大俗人”,似乎雪水烹茶是极“雅”的事。 “雪为五谷之精”,确实有记载说雪水“取以煎茶,幽
  • 当然了作为一个小男孩他五官绝对不丑,他的丑是我们本地话的“cen”很多青春期的男孩会被这样形容,大概就是那种,还在长身体有胡子,整个人说不出哪里小气又局促,完全
  • 能改善子女关系的四句话:1.“不管发生什么,爸妈都会和你在一起。13、真的很喜欢那种,没一会儿就问我在干嘛,总和我分享趣事的人,每天粘着我,让我感觉自己被需要。
  • 大家族似的情义浓厚,两个孩子考上了北大,整个村子里拉了两条大红横幅,为他庆祝,父母也是有功劳的,冠上了贤伉俪的名号,路过的木门,贴了红纸条,也许是类似宗祠的机构
  • 」文益禅师一听之下,觉得很窘,同时感到,自己对于佛法还是无知,于是改变主张,解下行囊,留下来亲近桂琛禅师,图片在留下来的这段时间中,他每每向桂琛禅师陈述见解,得
  • 失去的东西最终都会回到我们身边,虽然有时并不是以我们所期待的方式 ——裟椤双树《浮生物语》你嘴凑上来 我对你嘴说这句话就一直钻到你心里省的走远路 拐了弯从耳朵里
  • 10、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 去吹吹风吧 能清醒的话 感冒也没关系11、我野蛮生长 没能成为自己的月亮 能遇见你 是银河慷慨赠我的糖 12、善良是很珍贵的,但
  • 连下楼跑步都想带着平板,跟我说:妈妈,我就带着它不打开,外面没流量,我不会打开它的。三岁以后真是越看越顺眼了,每天都在进步,真开心。
  • #李现 给我点自由好不好# lx#李现人生若如初见# 李现的一句话喊出了多少明星对于私生活一直被打扰的无奈和多少代拍者,个别yxh的猖狂!银幕后的演员也是普通人
  • 产品名称:百宝箱绕珠材质:橡胶木重量:7kg适合年龄:3岁以上包装方式:专业纸盒包装包装尺寸:37*37*39此款百宝箱绕珠是非常大的,一共有七公斤,包括了四个
  • #博君一肖[超话]#[心]#博君一肖# 龟龟们晚上好,新的一年来啦给大家搞个抽奖吧~[心]. 抽一位送↓ 博肖2021年台历(超厚一大本)+两杯啵啵牛乳茶
  • 下次要尝试一下爵士舞与韩国MV的女团舞~比较心动也是因为这家舞社对零基础的新手尊滴很友好,有专门的课程帮你从0到1,而且还有很多优惠活动对咱们很有吸引力总之很想
  • 他笑着觉得龚竣可爱,连呼吸声都忍不住和着对方慢下来:是我的错,你不用怪罪于钟表。龚竣最后又强调:但不是我的问题,我知道的,都怪那个失灵了的时钟。
  • [好喜欢][doge][烟花]早上和我妈突然吵架 突然上头的情绪吧 因为一张票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所想到的“因为害怕这种不被重视不被理解的感觉” 像躲在一个洗衣机
  • 盼望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每一次冰冷的回复:因为违规所以限制,都让我难以接受,如果真的有我不知道的违规情况,下次一定会改正,但是这个qq号对我非常重要的,希望会解封
  • 聚焦在“成果转化”环节,合肥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种子基金,投早、投小、投自主,起到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第一撬动力”作用,目前已支持成果转化项目23个;2014
  • 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北京交通广播 《一路畅通》“这里遇到爱”可以为更多的单身人士带来幸福。这个户型让人一见倾心】众所周知,珠海唐家北围目前的配套正在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