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信佛,
有没有想过佛陀希望我们信甚么

佛教的终极思想是成佛,
进入佛的境界
( 净土 )

谈及
「 信佛信甚么 」,
理所当然是信佛!

佛不是神,
我们不用怀疑佛是否存在,
起码释迦牟尼佛在歷史上是一个人。

信佛与不信佛与我们何干?

为甚么我们要信佛?

佛教徒信佛,

是信佛所言、
所教的
「 终极 」
思想,

亦即人死后的最终归宿、
依止之处。

佛教的
「 终极 」 思想是甚么呢?

是成佛,
悟佛知见,
入佛境界
( 净土 ),

得大安稳、
得大自在,

寂灭为乐。

作为宗教,
佛教不止于有
「 终极 」 思想,
给佛教徒,

乃至每个人一个明确的、
崇高的人生目的,

而且必须提出达到这个目标的具体方法。

但人知道佛有多少,

佛的知见是不可说、
不可思议,

所以,
人如果没有值遇佛、
认识佛、
信靠佛,

并有佛在旁,
与佛同行,

得佛悲救、
持佛愿力、
仗佛功德,

人是几乎不可能悟佛知见,
入佛境界,
往生净土,
度生成佛,
成佛度生。

因此,
释迦牟尼佛在八十岁入灭之前,

推介一位最适合我等娑婆世界众生根机的
「 现在佛 」,

让我们常常值遇彼佛、
信靠彼佛,

常常有彼佛同行,

得彼佛悲救、
乘彼佛愿力、
仗彼佛功德,

从而入彼佛境界
( 净土 )。

佛陀所指的彼佛,
正是阿弥陀佛也!

佛言 :
一佛即一切佛,
一佛土即一切佛土,

所以,
任何众生只要得一佛悲救、
乘一佛愿力、
仗一佛功德,

从而入一佛净土,
即入一切诸佛净土,

因此,
释迦牟尼佛希望我们信佛,
就是信阿弥陀佛!

何以见得?

佛陀出世及十方诸佛的本怀,
是信受阿弥陀佛本愿名号功德力救度

《 无量寿经 》
明佛陀的出世本怀,

在于
「 光阐道教,
欲拯群萌,
惠以真实之利 」,

而整部
《 无量寿经 》
从头到尾只介绍阿弥陀一佛及其极乐世界一土,

宣示弥陀本愿名号功德力救度、
念佛往生的净土法门。

佛陀在卷下说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成就文 :

「 十方恆沙诸佛如来,
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诸有众生,
闻其名号,
信心欢喜,
乃至一念,
至心迴向,
愿生彼国,
即得往生,
住不退转。

唯除五逆,
诽谤正法。」

即得往生,
住不退转,
即必成佛道。

佛陀的出世本怀,
也是十方诸佛的本怀,

就是
「 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

实即赞叹无量寿佛
( 即阿弥陀佛 )
名号,

如阿弥陀佛第十七愿言,
因为有闻名号者能生起对名号信心欢喜,

并欲生其国,
即得往生,
必成佛道。

出世本怀所说的
「 真实之利 」 者,

是人
「 得闻彼佛名号,
欢喜踊跃,
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
为得大利,
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

说明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上不可思议功德。

「 大利 」 即是
「 真实之利 」,

指称念弥陀佛名、
往生净土之利,

是阿弥陀佛本愿成就之利,
惠施给予念佛众生。

信释迦牟尼佛及一切诸佛者,
应决定深信阿弥陀一佛,

念释迦牟尼佛及一切诸佛者,
应一心专念阿弥陀一佛,

因为得闻及称念
「 南无阿弥陀佛 」
这句名号,

致使念佛人永离轮迴之苦,
即得往生净土,

常住涅槃之乐,
进入佛的境界,

得大安稳、
得大自在,

寂灭为乐。

诸佛出世种种方便,
不欲直令制恶修福,
但劝即令求生净土

佛陀在
《 观经 》
第三地观文,

言 :
「 佛告阿难 :

汝持佛语,
为未来世一切大众,
欲脱苦者,
说是观地法。」

其后在流通分释 :

汝好持是语者,
持无量寿佛名!

未来世一切大众者,
泛指末法浊世一切凡夫;

欲脱苦者,
即欲捨苦出生死的人,
详见下段。

善导大师在
《 观经四帖疏 》 释上段,


「 欲得捨此娑婆生死之身,

八苦、
五苦、
三恶道苦等 ,

闻即信行者,
不惜身命,
急为说之。

若得一人捨苦出生死者,
是名真报佛恩。

何以故?」

轮迴六道生死之苦是诸苦之本,
佛不忍见众生长时受苦。

续云 :
「 诸佛出世,
种种方便劝化众生者,
不欲直令制恶修福,
受人天乐也。

人天之乐,
犹如电光,
须臾即捨,
还入三恶,
长时受苦。」

大师深明佛意,

知道世人信佛、
学佛,

欲以制恶修福,
求得受人天乐,

但还要堕入三恶道,
没法彻底离苦得乐,
究竟解脱。

续云 :
「 为此因缘,
但劝即令求生净土,
向无上菩提。

是故今时有缘相劝,
誓生净土者,
即称诸佛本愿意也。」

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是劝世人厌捨人天福乐,

欣求愿生极乐净土,
趣向无上佛道,
乃称诸佛本愿意!

有流见解心非一,
故有八万四千门;

门门不同亦非别,
别别之门还是同

我们信佛的因缘各有不同,
彼此学佛的目的亦有别,

所以,
信佛的程度有深有浅,
学佛的利益有多有少!

但诸佛出世因缘的悲心同,
教化众生目的是等无别。

善导大师在
《 法事赞 》
( 以偈释《 阿弥陀经 》)

有偈释
「 如是 」
头两个字,
发人深省,

如下:

诸佛大悲心无二,
方便化门等无殊;
捨彼庄严无胜土,
八相示现出阎浮;
或现真形而利物,
或同杂类化凡愚;
分身六道无停息,
变现随宜度有流;
有流见解心非一,
故有八万四千门;
门门不同亦非别,
别别之门还是同;
同故即是如来致,
别故復是慈悲心。
 
《 阿弥陀经 》
是一部总结性的经典,
此经不单止总结了净土法门的三部正依经典
——

《 无量寿经 》、
《 观经 》 及
《 阿弥陀经 》 ——

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净土,
而且总结了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

因此,
佛陀在无问自说下,
畅说如来出世本怀,

是「 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 」----

阿弥陀佛本愿名号功德力救度法,
故有
「 弥陀化身 」 之称的善导大师,

从佛陀一代时教的高度来看待和演绎
《 阿弥陀经 》,
另一番深义。


1、庸人败于惰,能人败于傲

世上两种人必定惨败,一种是懒惰之人,另一种是骄傲之人。前者什么事都想在“明日”再做,结果总是一事无成;后者瞧不起天下所有人,自认为自己最聪明,常常招来他人的不满和怨恨,于是往往受人诋毁、咒骂,最后被恶意的诽谤所吞没。

2、不必一味讨好别人

讨好每一个人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讨好每一个人,等于得罪每一个人。刻意去讨好别人,只会使别人产生厌恶。亲近别人要自然,“投机”心态要改变。有时间讨好,不如踏踏实实做事,讨好别人总是靠不住,自己努力才实实在在。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

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坏的生活不在于别人的罪恶,而在于我们的心情变得恶劣。让生活变好的金钥匙不在别人手里,放弃我们的怨恨和叹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们主观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观上却没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总想等待别人来改善生活。不要指望改变别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4、用心做自己该做的事

人生是如此的短暂,哪有心思去浪费呢?有智慧的哲人曾经说过:“大街上有人骂我,我是连头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这个无聊之人!”我们既不要去伤害人家,也不要被别人的批评左右,还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先踏踏实实学好本领再说。特别在少年时要全力以赴学本领,不要分心。

5、别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学会自己欣赏自己,等于拥有了获取快乐的金钥匙。欣赏自己不是孤芳自赏,欣赏自己不是唯我独尊,欣赏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赏自己更不是固步自封------ 自己给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给自己一点愉快,自己给自己一脸微笑,何愁没有人生的快乐呢?经常要自己给自己过节,学会寻找愉悦的心情。

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

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庸俗的评论会湮灭自己的个性,世俗的指点会让自己不知所措。为钱而钱会使自己六亲不认,为权而权会使自己胆大妄为,为名而名会使自己巧取强夺。真实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会变成一张张碎片随风飘扬,世俗的我已变得面目可憎。

7、极端不可取

有些人常常因为忧虑过度,而导致自己精神失常;有些人却因为麻木不仁,造成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前者常为寻找理性而痛苦,因聪明过头而衰亡,愚蠢的根源在于什么都懊悔。后者不知悔恨为何物,整天稀里糊涂地生活,活着与死去没有什么区别。

8、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自己的伤痛自己清楚, 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 自己的快乐自己感受。也许自己眼中的地狱,却是别人眼中的天堂;也许自己眼中的天堂,却是别人眼中的地狱。生活就是这般的滑稽。不要总疑春色在人家,关键在于自己心态的调整。

9、喜欢自己才会拥抱生活

盲目自大自尊,是骄傲无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弃,是消极悲观的人生。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困难,喜欢自己比喜欢别人更不容易。拥有健康的恰当的自尊心理,面对挫折会表现得格外坚强。不为外界的诱惑而丢失自我,不为一时的挫折否定自己。时时客观冷静地评价自己,每每乐观中肯地赞赏自己。若连自己都不爱,还能爱别人吗?喜欢自己吧!

10、福中有祸,祸中有福

莫被一时之得失冲昏头脑,一味陶醉于暂时的胜利。自己一定要居安思危,切莫居功自傲,洋洋得意。陶醉胜利,意味着驻足停顿,陶醉胜利,意味着失去警惕。人生路上要永不松懈,胜利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路标。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只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莫为一时之得所迷惑,谁笑得最晚,谁笑得最开心。

11、重要的是活得充实

把每一天过好是最大的幸福,快乐源于每天的感觉良好。总忧虑明天的风险,总抹不去昨天的阴影,今天的生活怎能如意?总攀比那些不可攀比的,总幻想那些不能实现的,今天的心灵怎能安静?任何不切实际的东西,都是痛苦之源,生命的最大杀手是忧愁和焦虑。痛苦源于不充实,生活充实就不会胡思乱想。

12、愉悦的根基在自己身上

一般人总是将人生的愉悦,寄托在外界的事务上,依附于世俗的认同上。百般看重地位、财产,以及待遇、名誉等东西,自己一旦失去这些,便是沉重的打击,常会痛不欲生,其幸福和快乐的根基也随之毁灭。假如自己真是这样过生活,那么快乐离我们是相当遥远的。为什么要让别人来评价自己的快乐程度,把握好自己。

13、感觉幸福就是幸福

许多人都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幸福;有的虽然得到了,其代价却巨大无比。许多哲人都说,幸福是种感觉,就如同“佛”就在你我心中。幸福的感觉随满足程度而递减,与人的心境、心态密切相关。先哲们说:得之愈艰、爱之愈深,拥有幸福,常思艰难。一个人总是感觉不到幸福,是自己的最大悲哀。幸福是种感觉,不知足,永不会幸福,知足者常乐!

14、别人的恩泽要牢记

目光短浅的人总是“忘恩负义”,危机时到处求助,事成之后再不露面。求人时信誓旦旦,得逞后胡作非为。这种人最被人鄙视。“忘恩负义”让朋友伤心,“忘恩负义”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忘恩负义”只得益于一时,却会永远失信于人。切忌过河拆桥,过河拆桥会断了自己的后路。

15、凡事要留有余地

每一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遭遇到完全不同的“三种人”。第一种是能够理解、欣赏和器重自己的人;第二种是曲解、中伤甚至排斥自己的人;第三种人是与自己毫无关系、无关痛痒的人。第一种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应当尊为师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第二种人对自己造成深深的伤害,需要智慧地远离,而不是烦恼和计较。对于第三种人要以礼相待、和平共处。了解不同的人,区别对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人,于己于人均是件痛苦的事情。以自己的威严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只是口服而心不服,而且日久必生反抗之心。以自己的固执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仅是默忍或是隐怒,但是日久也可能反目成仇。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与社会和谐,才能真正得到别人的认同。人与人是不可能一致的,不要以我为中心。

17、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

身处顺境必须格外谨慎,否则容易乐极生悲。人生得意的时候容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于是恶念和恶行就会趁隙而入。身处逆境必须格外忍耐,否则容易早早夭折。人生失意的时候容易失态,一失态就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于是消极和绝望就会趁隙而入。笑看人生潮起潮落,守住自己的心。

18、人生应当欢乐有度

适当的娱乐活动能调节情绪,无休无止的欢乐却易转益为害。物极则反,数穷则变。“大凡快意处,即是多病处。”“棋可遣闲,易动心火”一味狂欢尽兴是肤浅的人生,换来的往往是痛苦的悔恨。尽兴有度是达观的人生。乐极生悲不局限于娱乐方面,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欢乐与悲哀是伴生的,欢乐有度会使欢乐常伴。

19、多理性行事少意气用事

做事不能只凭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意气用事必有麻烦。有时自己的知觉是错的,事情并不是想象的这般简单,表象总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于反复折腾,理性做事不会出现大的差错,理性做事才不会使自己后悔莫及。切记:凡事都不能太冲动!不能只跟着感觉走,多思考才能不后悔。

20、多理性行事少意气用事

做事不能只凭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意气用事必有麻烦。有时自己的知觉是错的,事情并不是想象的这般简单,表象总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于反复折腾,理性做事不会出现大的差错,理性做事才不会使自己后悔莫及。切记:凡事都不能太冲动!不能只跟着感觉走,多思考才能不后悔。

#人生感悟##心情日记# https://t.cn/RI43yf9


1、庸人败于惰,能人败于傲

世上两种人必定惨败,一种是懒惰之人,另一种是骄傲之人。前者什么事都想在“明日”再做,结果总是一事无成;后者瞧不起天下所有人,自认为自己最聪明,常常招来他人的不满和怨恨,于是往往受人诋毁、咒骂,最后被恶意的诽谤所吞没。

2、不必一味讨好别人

讨好每一个人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讨好每一个人,等于得罪每一个人。刻意去讨好别人,只会使别人产生厌恶。亲近别人要自然,“投机”心态要改变。有时间讨好,不如踏踏实实做事,讨好别人总是靠不住,自己努力才实实在在。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

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坏的生活不在于别人的罪恶,而在于我们的心情变得恶劣。让生活变好的金钥匙不在别人手里,放弃我们的怨恨和叹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们主观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观上却没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总想等待别人来改善生活。不要指望改变别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4、用心做自己该做的事

人生是如此的短暂,哪有心思去浪费呢?有智慧的哲人曾经说过:“大街上有人骂我,我是连头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这个无聊之人!”我们既不要去伤害人家,也不要被别人的批评左右,还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先踏踏实实学好本领再说。特别在少年时要全力以赴学本领,不要分心。

5、别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学会自己欣赏自己,等于拥有了获取快乐的金钥匙。欣赏自己不是孤芳自赏,欣赏自己不是唯我独尊,欣赏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赏自己更不是固步自封------ 自己给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给自己一点愉快,自己给自己一脸微笑,何愁没有人生的快乐呢?经常要自己给自己过节,学会寻找愉悦的心情。

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

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庸俗的评论会湮灭自己的个性,世俗的指点会让自己不知所措。为钱而钱会使自己六亲不认,为权而权会使自己胆大妄为,为名而名会使自己巧取强夺。真实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会变成一张张碎片随风飘扬,世俗的我已变得面目可憎。

7、极端不可取

有些人常常因为忧虑过度,而导致自己精神失常;有些人却因为麻木不仁,造成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前者常为寻找理性而痛苦,因聪明过头而衰亡,愚蠢的根源在于什么都懊悔。后者不知悔恨为何物,整天稀里糊涂地生活,活着与死去没有什么区别。

8、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自己的伤痛自己清楚, 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 自己的快乐自己感受。也许自己眼中的地狱,却是别人眼中的天堂;也许自己眼中的天堂,却是别人眼中的地狱。生活就是这般的滑稽。不要总疑春色在人家,关键在于自己心态的调整。

9、喜欢自己才会拥抱生活

盲目自大自尊,是骄傲无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弃,是消极悲观的人生。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困难,喜欢自己比喜欢别人更不容易。拥有健康的恰当的自尊心理,面对挫折会表现得格外坚强。不为外界的诱惑而丢失自我,不为一时的挫折否定自己。时时客观冷静地评价自己,每每乐观中肯地赞赏自己。若连自己都不爱,还能爱别人吗?喜欢自己吧!

10、福中有祸,祸中有福

莫被一时之得失冲昏头脑,一味陶醉于暂时的胜利。自己一定要居安思危,切莫居功自傲,洋洋得意。陶醉胜利,意味着驻足停顿,陶醉胜利,意味着失去警惕。人生路上要永不松懈,胜利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路标。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只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莫为一时之得所迷惑,谁笑得最晚,谁笑得最开心。

11、重要的是活得充实

把每一天过好是最大的幸福,快乐源于每天的感觉良好。总忧虑明天的风险,总抹不去昨天的阴影,今天的生活怎能如意?总攀比那些不可攀比的,总幻想那些不能实现的,今天的心灵怎能安静?任何不切实际的东西,都是痛苦之源,生命的最大杀手是忧愁和焦虑。痛苦源于不充实,生活充实就不会胡思乱想。

12、愉悦的根基在自己身上

一般人总是将人生的愉悦,寄托在外界的事务上,依附于世俗的认同上。百般看重地位、财产,以及待遇、名誉等东西,自己一旦失去这些,便是沉重的打击,常会痛不欲生,其幸福和快乐的根基也随之毁灭。假如自己真是这样过生活,那么快乐离我们是相当遥远的。为什么要让别人来评价自己的快乐程度,把握好自己。

13、感觉幸福就是幸福

许多人都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幸福;有的虽然得到了,其代价却巨大无比。许多哲人都说,幸福是种感觉,就如同“佛”就在你我心中。幸福的感觉随满足程度而递减,与人的心境、心态密切相关。先哲们说:得之愈艰、爱之愈深,拥有幸福,常思艰难。一个人总是感觉不到幸福,是自己的最大悲哀。幸福是种感觉,不知足,永不会幸福,知足者常乐!

14、别人的恩泽要牢记

目光短浅的人总是“忘恩负义”,危机时到处求助,事成之后再不露面。求人时信誓旦旦,得逞后胡作非为。这种人最被人鄙视。“忘恩负义”让朋友伤心,“忘恩负义”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忘恩负义”只得益于一时,却会永远失信于人。切忌过河拆桥,过河拆桥会断了自己的后路。

15、凡事要留有余地

每一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遭遇到完全不同的“三种人”。第一种是能够理解、欣赏和器重自己的人;第二种是曲解、中伤甚至排斥自己的人;第三种人是与自己毫无关系、无关痛痒的人。第一种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应当尊为师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第二种人对自己造成深深的伤害,需要智慧地远离,而不是烦恼和计较。对于第三种人要以礼相待、和平共处。了解不同的人,区别对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人,于己于人均是件痛苦的事情。以自己的威严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只是口服而心不服,而且日久必生反抗之心。以自己的固执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仅是默忍或是隐怒,但是日久也可能反目成仇。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与社会和谐,才能真正得到别人的认同。人与人是不可能一致的,不要以我为中心。

17、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

身处顺境必须格外谨慎,否则容易乐极生悲。人生得意的时候容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于是恶念和恶行就会趁隙而入。身处逆境必须格外忍耐,否则容易早早夭折。人生失意的时候容易失态,一失态就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于是消极和绝望就会趁隙而入。笑看人生潮起潮落,守住自己的心。

18、人生应当欢乐有度

适当的娱乐活动能调节情绪,无休无止的欢乐却易转益为害。物极则反,数穷则变。“大凡快意处,即是多病处。”“棋可遣闲,易动心火”一味狂欢尽兴是肤浅的人生,换来的往往是痛苦的悔恨。尽兴有度是达观的人生。乐极生悲不局限于娱乐方面,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欢乐与悲哀是伴生的,欢乐有度会使欢乐常伴。

19、多理性行事少意气用事

做事不能只凭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意气用事必有麻烦。有时自己的知觉是错的,事情并不是想象的这般简单,表象总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于反复折腾,理性做事不会出现大的差错,理性做事才不会使自己后悔莫及。切记:凡事都不能太冲动!不能只跟着感觉走,多思考才能不后悔。

20、多理性行事少意气用事

做事不能只凭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意气用事必有麻烦。有时自己的知觉是错的,事情并不是想象的这般简单,表象总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于反复折腾,理性做事不会出现大的差错,理性做事才不会使自己后悔莫及。切记:凡事都不能太冲动!不能只跟着感觉走,多思考才能不后悔。

#人生感悟##心情日记# https://t.cn/RI43yf9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句阳光,叫醒耳朵!宁夏,早安!
  • 法院详查银行流水及徐某提供的10张借条发现纰漏,这竟是徐某、小华母子恶意串通,企图多分离婚财产!法院详查银行流水及徐某提供的10张借条发现纰漏,这竟是徐某、小华
  • 当然做妻子的也不能肆意“践踏”丈夫的自尊,女人如水,水是柔顺的,是以柔克刚的,如果事事要强、要老公百依百顺、全面掌控老公,这样也不利于家庭和婚姻的稳定,家中的财
  • #治愈不开心# #紫萱阁[超话]#【悟道】在这趟生命的列车上,我们体验着一切的美好和伤痛,失败和泪水,书写着一个个永生难忘的故事,和我们同行的有缘人,不能永远留
  • PS:未成年的指挥官,请不要饮酒哦~~[并不简单]↓ ↓ ↓转发参与互动就有机会获得我们的#转发抽奖# 投食啦!(๑•̀ㅂ•́)و✧将抽取1位指挥官获得食物「满
  • #李现人生若如初见# lx#李现良乡# 不要分流,带李现转发那条视频,带上面两个话题发原创博,丢阅读群加热,视频播放量不够,这么好的诬告片要让更多人看到。 李现
  • 凡是色物,就是起碍之障质。色呢,就是起碍之障,就是我们所看得到的东西,看到了以后,它就是具体的形象形色。
  • 之所以后来和永琪成为情侣,多半也是朋友们半推半就的“自洽”她真正想要什么样的爱情,小燕子恐怕自己也不会知道。《还珠1》里的小燕子是情窦尚未开的情感小白,她对于男
  • 过去的岁月只剩下模糊的背影,那些美好或辛酸的记忆,只不过是某种形式的纪念。把握今天,活在当下!时光如烟,往事如梦,绚丽的青春在岁月里燃尽,往昔的繁华在岁月里凋零
  • 感悟: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自古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每个人的看法不同看到得东西不同,所有每个人的境界不同,凡事都有
  • 2020武汉乡村文化旅游节期间,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将为市民游客提供五大惠民礼包:一是发布首批星级旅游名宿名单,推出星级旅游民宿特价体验房。市民游客到乡村旅游景区
  • 网络黑社会、毒流量为了黑艺人,把正当的国庆期间出游、娱乐活动污蔑为非法聚集,造谣的时候连川美在重庆都不知道,说在成都。这大半年来,网络黑社会造谣诬陷、人肉素人、
  • 此咒即是观世音菩萨的微妙本心,久远劫前,观音菩萨自己就是持此咒而修行的。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不为人知的奥秘每位学佛人都知道“六字真言”是大慈大悲观世
  • 冯明远的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股票(001410)10大重仓持股集中度仅仅22%,目前这里面大部分是消费电子,然后分散布局了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半导体等(二季度换
  • 1.一夜之间 秋天来了2.那天跟王瑞博说想养个不掉毛的 但还是选择了金毛 聪明又可爱3.时雨的妆:我p的4.“永远别回头 往前看就好”5.三个月之前王小狗就说了
  • 好吧,我承认,我挺幸福的【每日作文素材】运用角度:幸福感 知足常乐 [太阳] 曾经以为,要得到许多许多才算拥有幸福,于是我们急切地去追求,却常常被更大的贪念和欲
  • #夜深人静,记录生活#今天xiaoyan姐家十二点到晚上十二点哇哦办公室年轻人️好吃绿茶好吃绿茶饼好吃喝了客家黄酒➕红酒➕白酒把杯子碰倒了两次[笑cry]周末愉
  • 该案是全国第一次成功破获利用呼叫转移盗取支付平台用户资金的案例。海口警方破获利用呼叫转移盗取支付平台用户资金案】近日,海口警方成功打掉一个盗窃某支付平台用户资金
  • 我感动的点非常奇怪,第一次在开始没多久,叶先生说读书的第一天,伯父拿了一块木头蒙着红布,让他们拜孔子的牌位;第二次是镜头拂过小院的银杏和柳树,叶先生说其实树叶的
  • 很多人在刚分手的时候,只顾得上自己伤心的情绪,但根本没有反思过,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感情的失败。#失恋了怎么挽回前男友前任前女友怎么挽回异地恋异国恋爱情同性恋失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