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差不多。同时期的。佛陀确实有两个老师。但不是老子。是数论派的两位瑜伽士。你如果说其中有一个是老子。也可以。但佛陀认为他们的法不究竟。佛陀已经从他们那里能修到无色界的顶天。非想非非想处天。还是认为不究竟。后来又在菩提树下。接着修。悟出了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才成就了佛果。佛陀本来想把自己开悟的法传给那两个老师。可惜佛陀开悟之后,他俩都死去了。前面给你说了时代差不多。佛陀是公元前565。老子是公元前571。都是周朝时期。佛教和道家差不多时代。道教要晚的多,道教是东汉。
你说的偶像,我从来没把佛当偶像。如果造像就是偶像的话。那老子也是偶像了。佛法在于觉悟。在于脱离生死烦恼。不是拜偶像。佛经初传,确实用了老庄的词语和思想,方便佛经适应和能理解。同样道教的道藏也借用了佛法里的词语和思想。这是历史事实。所以早期佛道不分,到了鸠摩罗什时期。僧肇法师写了肇论。破六家七宗的佛道混合。到了玄奘时期,采用了新译,就没有老庄词语了。两家确实有相通的地方。根本上不同。对于生老病死和宇宙起源上不同。
六祖不认识字。但有语言。六祖也是听五祖开示而开悟。也属于有船。就像六祖说的:看到天上的月亮了吗?它就像是佛经中的道理,我的手指就像是经书中的文字。手指可以指出月亮的存在,但手指并不是月亮,看月亮也不一定非要通过手指呀。这就是为什么有禅宗,有净土宗了。知道月亮的不需要手指。不知道月亮的就需要手指指出。不指也可以通过语言说出。不同根性的。就用不同的法。假如对不知道月亮的。也不用文字,不用语言。不用手指。那他永远不知道月亮。(这是个比喻,月亮代表佛性)如果用文字,用语言。(佛经)而众生执着于文字。语言。就是以假为真了。佛陀时期并没有文字记载。而是语言。话语。仍是一种载具。不然的话。佛陀可以什么都不说。众生开悟成佛了。佛陀拈花一笑。迦叶破颜而笑。就是不需要语言文字的。对声闻说声闻法。对菩萨说菩萨法。就是有了语言文字。相当于老子虽然说知者不言。他一样留下了五千言。不是争强弱,而是辨别不同。辨别不同是争强弱的话。骂人杀善人也是修善法了。是的,按照烦恼即菩提的说法。佛性与万物无二无别。但众生有执。如果万物与佛性无二无别。众生皆是佛。为啥还有凡夫?因为妄想执着。执着自然生,无因生。都是妄执。不能拨云开雾。见到本性。楞严经云:其中的十二类众生,本具的妙明觉性,圆满周遍的真心,是与十方如来,并没有二样,没有差别的。按照成唯识论说:阿赖耶识是含藏一切生灭种子。心物种子都在阿赖耶识中。因缘成熟受果报。阿赖耶识是妄执。是覆盖天空的云。转识成智。成大圆镜。就是佛。而阿赖耶识包含万物生灭种子。都在众生的识之中。其实都是与阿赖耶的妄执。大圆镜是无执性。哪有什么万物与佛性?说是无二无别。都是大圆镜智。本无万物与佛性之分。怎么又套到庄子里面去了?庄子说道在屎尿。为啥不拿屎尿当饭呢?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恰恰更说明了大圆镜智。金刚经云: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就是破执。就是破掉阿赖耶识的含藏生灭种子与末那识我执的种子。就是大圆镜智。就是空性。就是真心。就是圆成实性。庄子齐物论!既然齐物。道生一二三生万物。就应该万物等同。为何人有的一出生就是富豪家庭?有的一出生盲聋黯哑?怎么齐物?道都不齐。物怎么齐?如果齐物?道就应该是齐的。为何有的长命百岁。有的半路夭折?更甚胎死腹中?道体有分别吗?无分别怎么有的出生的分别?北方旱,南方淹。怎么齐物?如果说道只管生成天地万物。不负责管理万物。万物中的一切种子。都应该出自道。如果有一个种子不出自道。那道就不是唯一性。不要说了一些话,就说抄袭庄子。佛道确实有一段融合期。但事物的生成和修行方法上不同。一个是道生,一个是因缘假合生。一个是所有的万物都是主因和助缘产生的结果。本性空。没有自体能产生万物的。如果有这个字体就应该包含万物的种子。就应该和万物有相同性。万物有生,字体也应该有生。万物有灭,自体也应该有灭。如果自体无生无灭。万物应无生无灭。自体齐,万物齐,字体不齐,万物也不齐。因为自体是一切根本因。如果万物的性与自体不同。万物就不应该是自体而有。
看来你对佛法有误解,说众生平等,是说的佛性平等,众生都有佛性。没有说众生的分别心有平等。如果说众生的平等心有平等。那就是外道了。如果连最基本的众生平等都不理解。那还谈什么众生平等?既然无大无小。当无痛苦无欢乐。无灾难无和平。道体之中当没有这些。那灾难,痛苦就不从道而有。道就失去了其唯一性。就构不成道为本源。唯一性了。其心若镜。多角镜是歪的。请问既然心如镜。烦恼分别从哪来?如果从自身来。自身因道有,还是因道无?其心如果如镜一样。道也应该如镜一样。万物应该如镜一样。为何还有生灭。常无常。狂风暴雨。地震瘟疫?前面已经说了区别。这里再说一下。道既然齐一。万物就该齐一。因为万物来自道。齐一就该等同。而不是有的一出生就死,有的一出生就是尊贵家。有的没出生就胎死腹中。齐物论的齐一是齐一。但看在哪里说齐一。如果按佛法来说。道只是方便说。本无什么齐与不齐。都在空性中。空性不能落在一边。所以佛法在于破执,不在破法。我就是按道教的说法说的。把佛性按道说的。如果道体不生不灭。不落一边。就是空性。道体,佛性。涅槃。都是船。目的就是达到空性的彼岸。
你这样说,又落入了执着。道性齐一,万物应该齐一。如果万物不能齐一。道性也不能齐一。为什么呢?道生一二三生万物。如果万物与道性不同。万物就不是来自道。万物如果与道性一样。万物就应该齐一。首先我不知道你是属于那一派。感觉你不是纯粹的道家。像是杂家。而且我提出的很多问题你都没有回答。反过来反问我。佛法广大。五眼六通。是阿罗汉和菩萨佛陀的境界。不然我在这里还学什么呢?不用在意我能不能理解。你只管回答就好。我只想知道问题的答案。
首先你不回答,怎么知道我不能理解。牛不喝水,强按头喝。但我不是牛。我也愿意听你回答。所以请回答吧。你哪里回答的?你不用管我上不上班。现在不是探讨得上班的问题。我再发一下你没有回答的问题。我这两天都有时间。都可以给你探讨。所以回答问题之外的事情不用在意。 https://t.cn/R2WxpeZ

接上回,我们继续聊《金刚经》,上回说到须菩T问佛: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T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T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好,今天,我们来看《金刚经》第三品 大乘正综分

那么下面儿弗祖就要说,怎么才能降伏!我们得看人弗祖的整个儿的一个论证的依据,对吧。

然后呢,我们就挨个儿去解释,ZUI后总结。

弗祖到底是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把这事儿给论证了,就让别人能够去“住”,就时时刻刻的想着,我得利益众生,我得帮助他们,对吧。第贰个呢,就说我如何降伏其心,那说白了,就是你发了这个心,你为什么要降服它,说白了就是不愿意去帮助别人,那你怎么才能说服自己不愿意帮助别人的一颗心,或者是降服住。

为什么要降服住呢?说白了,就是你必須得有一个更有利的一个手段,然后去压制他,或者是破除他。你没有的话,你肯定不能用降伏这两个字,对吧。你可以用说服,那没必要用降服,降服的话,就要遇到反抗会很大,很难处理,然后你才用降服。

好,这里面儿呢,这个弗祖说了一句话,就是怎么降服呢?人可没说如何住啊,先没说如何住,先说的是如何降伏其心?

什么叫降伏其心?如应如是降伏呢?怎么降服呢?

就是说,所有壹切众生啊,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T,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好,中间儿先说一众生之类,对吧。说了一大堆,你这个不用去想,这个仏祖呢,就基本上把他认知范围内的所有的众生的形式,都说了。这就基本上你可以认为是所有三千大千世界壹切众生的形式,都在这块儿了。所以,你明白这点就行了。

然后呢,像什么这个啥,若有想若无想,还有非想的,这都是不同众生形式,对吧!你达到这个无Se界天的时候,就能接触到这种众生了,对吧!然后有色无色的,有色的那就可能是物质界的,无色的可能就是非物质界的对吧!这个你就不用去太多去关心了,反正就是壹切众生。

那仏祖说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个壹切众生,他要干啥呢?人说了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中,就说白了是什么呢?我要把这些所有的众生全部都灭度了。

那灭度是啥意思呢?就都给它那个度化到轮回之外去!然后都让他们“涅盘”了。

这里面先说“涅槃”是什么意思?再说“灭度”是啥意思?

涅槃就特别简单,明白这个还得插个小故事

【就是当初仏祖成立佛教,醉重要的就是“我有一法可涅槃”。

这个什么叫“涅槃”呢?就当时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成立佛教的时候,他是说是什么呢!就是众生都苦嘛!他一世一世的轮回,对吧。因为,在佛教产生之前,人家婆罗门教已经有轮回的这么一个概念了。那么,既然已经有轮回的概念了,而且也有这个什么六道十道的这些概念,这些婆罗门教已经有了。那么这些概念有了之后,那会怎样呢?哎~人们就会发现一个东西,就你修的再好,你只是在轮回内,或生或死,或富或贵,所有的东西就像一叶浮舟似的,然后飘来飘去,飘来飘去,或在山上,或在低谷,没有什么区别。

那所以,有些人就觉得很烦。我凭啥要这儿,我不想这样,我不想这么来回飘来飘去的。那怎么办呢!有没有一种办法,你别让我这么来回的变来变去了,那我这修的再好有啥用啊!一碰到一个事儿,然后呢,结果走歪了,直接跌下去了,之前的福报全没了。就跟咱们之前看的影视剧,有些生命,然后在一个地方守了一个村子200多年。您是有很大福报,福报是不小,然后投生了之后得瑟了,那这你以为你得瑟了,你富贵了,你就碰到所有的东西,真的是一件好事儿吗?对吧,这都在消耗你的200年的福报。

咱就这么说,让你现在不吃不喝,攒上200年的元子,突然在某十年里边儿使劲的得瑟的花,你也能变成富人。有意义吗?没意义对吧?所以很多人他也想到这个问题了,他就很痛苦。然后呢,弗祖就说了,那我有一法可以涅磐。

什么叫涅槃?出这种生生死死的这么一个过程。无论你升的多高,比如说天人,欲界天、Se界天、无Se界天,醉后,我想办法能让你出去,既然涅磐了,之后还会不会再有生死的?没有。

那你通过这个东西,你是不是可以反推过来一个事情,就生死这件事情,有生有死的这件事情,只是轮回内众生的一种属性。就和在欲界天之下会有男女,没什么区别,它只是一种轮回属性。你在这里面儿,无论你多牛啤,就算你就是天地级的,或是帝君级的,然后呢,你也会有生有死,只不过是你生死的时间要比普通人类要长得多,但是也会有生死啊,只要在这里面儿就有生死,对吧。那你可能出了这个地方儿呢,可能就没有生死的这么一个概念。然后所谓的长生啊,可能真的就是在这个级别上,对吧,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一点。这个就是涅盘。】

然后“灭度”是什么呢?就是不再来了。度是度化,这个大家都明白。灭是什么呢?就不再来了,不再折腾了,对吧。

所以这句话呢,就是说我要把所有的壹切的众生,甭管他是什么形式的,我都想办法给他送到轮回之外去,这个就是弗祖想要干的事儿。那你干完这些事儿,—把这个无量,无数无边的所有的众生都灭度了之后呢!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所有海水的水滴都归海了,就干了一个这么事儿。

然后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为什么呢?何以故呢?结果说,须菩T,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即非菩萨。他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说白了,就是壹切众生演变,生死演变,有生有死的这种演变,皆是轮回之内的法则,说白了就是这轮回之内,他有生死,出轮回,那不就没生死吗?那出了轮回的众生,回归了,都归海了,那哪还有众生啊!对吧。

就像陆地上的所有水的形式全没了,陆地上也不会有生命了。壹切生命演变或者是水的各种形态的演变,皆是水脱离大海的一种形式。

比如说就像咱们今天在这里看到本文的大家都是一样的,你身上和我身上都有水,我们身上的这些水,都占了我们体重的70百分之,对吧。所以你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什么,你是什么70百分之的水和30百分之的这个物质结合的一个产物,与我同宗同源。咱俩不同的就是那30百分之的部分,70百分之的东西,咱俩都是一样的,但我们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来自于 大 海,对吧!包括你喝的矿泉水,包括小溪,包括湖泊,包括地下水,包括厕所里的臭水,皆来自于 大 海,同宗同源。

我们之所以认为我们不同,只是我们有了自己的意识,就像雨生于天而落于地,就是雨的一生,然后落了地之后呢,那你比如被留在小溪里,或者被植物吸收,那又开始了他的一生,那吸收了之后呢!比如说,被兔子吃了,跑到兔子身体了,又开始了水滴在兔子里的一生,对吧。

所有的生,皆是演变。当这些所有的水全部都回到大海里的时候,陆地上没有生命,这些所有的生命都只是水在陆地上的一种演变啊!

那就像我们可以认为,就是说有一种原始能靓或者是生命体,就是大家跑到轮回里边儿了,才会有生死,才会有众生。一旦都出去了,便没有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就没有众生,都是假象。

就像我们现在,你和我,虽然咱们拥有不同的意识,但是我们皆是不同的水,都是相同的水,在不同的身体上的一种演变,僅此而已,没有区别。

所以,这里面用到的一个菩萨,菩萨的意思是菩T萨埵。那菩T萨埵是什么意思呢?就觉者有情,为什么叫有情呢?觉者,觉者的话,你出去了,你不回来了,那叫觉者对吧,然后呢,但是觉者有情是什么呢?就是你出了村儿之后,你还看了一眼村儿里,你觉得会有一种不舍,然后,你又回到村儿里边儿去,你想把一个一个人都带出村儿。这叫觉者有情,对吧!

但是如果一个菩萨有我相,人像,众生相,受者相,他就不是菩萨,他就不叫菩萨,所以不能叫做觉者有情。

你不能说他没有度化,他度化了。但你不能说是真政的觉者。

你这里面唯壹能够破除菩萨的是什么呢?你看,咱上面说的是什么呢!我灭度了,我有没有干好事儿?干好事儿了。然后,我利益众生了,我灭度了。然后呢!只要你灭度的时候有众生念,有生的概念,或者有相的概念,那你就不是菩萨。说白了是什么呢?你的觉悟有待提升,你不能说他没有情,他也有情,但是你只能说是什么,他的觉悟不够,也就说没达到出轮回的那个觉,所以叫小觉。所以,在这里它属于是这么一种情况。

分别缘起下

复次世尊。如余处说。缘有四种。所谓因缘。等无间缘。及所缘缘。并增上缘。世尊。今者依何缘说无明缘行。依何缘说次第乃至生缘老死。世尊告曰。我依诸行总相宣说。有四种缘。今此义中。我惟依一增上缘说无明缘行。次第乃至生缘老死。此增上缘复有二种。一远二近。复言世尊。此增上缘云何为远。云何为近。世尊告曰。非理作意若未生时。无明随眠能为诸行远增上缘。生已便作近增上缘非理作意所引诸行。与六识身相应俱有同生同灭。若未生时。彼能为识远增上缘。彼若生已。便能为识近增上缘。未死没时。识为名色远增上缘。既死没已。识为名色近增上缘。如以其识望彼名色。如是以其所引名色。望彼所生名色亦尔。如以
名色望彼名色。如是六处望彼六处。触望于触。受望于受亦复如是。如以无明望彼诸行。无明望爱。爱望于取。取望于有。亦复如是。如以其识望彼名色。以名色等望名色等。如是以有望生亦尔。若在胎藏。婴孩童子少年时。生能为老死远增上缘。诸根成熟命将尽时。应知能作近增上缘。复言世尊。如彼有因有缘有由。法门经说爱是业因。有何密意。世尊告曰。有所摄业用爱为因。是为此中所说密意。

复言世尊。此因缘由三种别义。云何应知。世尊告曰。诸能引发后生种子。是其因义。若兴此生作依作持令得生起。是其缘义。既命终已。导引近生令得生起。是其由义。如是应知三义差别。

复言世尊。言缘起者。是何句义。世尊告曰。如是诸分。各由自缘和合无阙。相续而起。如是名为缘起句义。

复言世尊。惟有此生相续缘起。为更别有所余缘起。世尊告曰。我说缘起。略有八门。一者说有受用世俗境界缘起。谓缘眼色生于眼识。三事和合便有其触。触为缘受。如是广说。二者说有任持缘起。谓缘四食诸根大种安住增长。三者说有食因缘起谓求诸谷田种水缘发生牙等。四者说有一切生身相续缘起。谓由能引能生。诸分别生一切所引所生。五者说有一切生身依持缘起。谓诸世界由诸因缘施设成坏。六者说有一切生身差别缘起。谓由不善善有漏业。施设三恶人天趣别。七者说有清净缘起。谓依他音。及依自内如理作意。发生正见能灭无明。无
明灭故诸行随灭。广说乃至。由生灭故老死随灭。

复言世尊。如无明等次第为缘。能生行等。为即如是次第灭耶。佛言不尔。复言世尊。何缘次第而说彼灭。世尊告曰。为欲显示由先诸分不生功能。令后诸分得不生法。故次第说。然非不为生相灭法有次第转。八者说有自在缘起。谓善修治静虑为缘。诸修定者随所愿乐。如是皆成终无别异。如是名为我所略说八门缘起。

复言世尊。如佛所说。因业故生。因爱故转。依何密意作如是说。世尊告曰。无明为缘。先于诸有。造作增长种种福行。或非福行。或不动行。引发摄受种种生身种子差别。于此有中若爱未断。由此爱故能令行等转成其有。有起后有自体功能。如是功能不离于爱。依此密意故说是言。因业故生。因爱故转。

复言世尊。若世尊说爱是转因。何缘但说取为有缘。非爱缘有。世尊告曰。若离于取。有爱不能为缘转变非福行等。令成有支生诸恶趣。又若离取。诸无有爱。不能为缘转变福行不动行等。令成有支于不定地及于定地生诸善趣。是故非唯爱为有缘。然彼有支定缘于取。

复言世尊。如大因缘法门经说。汝阿难陀。若于彼彼有情类中。无有生者应无如是如是类生。若一切生都无有者。应不施设生缘老死。依何密意作如是说。世尊告曰。依所引生及所生生。二种密意。作如是说。又依老死远增上缘。及依老死近增上缘。二种密意。作如是说。

复言世尊。先为略说缘起句义。其缘起义犹未为说。云何应知。世尊告曰。诸缘起义。略有十一。如是应知。谓无作者义是缘起义。有因生义是缘起义。离有情义是缘起义。依他起义是缘起义。无动作义是缘起义。性无常义是缘起义。刹那灭义是缘起义。因果相续无间绝义是缘起义。种种因果品类别义是缘起义。因果更互相符顺义是缘起义。因果决定无杂乱义是缘起义。如是应知缘起略义。

复言世尊。如余经说。缘起甚深。云何应知如是缘起甚深之相。世尊告曰。即依十一缘起略义。应知缘起五甚深相。何等为五。一因甚深。二相甚深。三生甚深。四差别甚深。五流转甚深。应知缘起甚深之相。复有五种。何等为五。谓相甚深。引发因果诸分甚深。生起因果诸分甚深。差别甚深。对治甚深。应知缘起复有五种甚深之相。何等为五。谓摄甚深。顺次甚深。逆次甚深。执取甚深。所行甚深。是名无明等起殊胜。

复言世尊。云何无明转异殊胜。世尊告曰。略有四种转异无明。何等为四。一者随眠转异无明。二者缠缚转异无明。三者相应转异无明。四者不共转异无明。复言世尊。谁有何等转异无明。而说无明为缘生行。世尊告曰。外法异生非理作意所引四种转异无明。由此为缘。生福非福及不动行。如是所说外法异生所有福行及不动行相应善心。一切皆是非理作意所引等流。内法异生若放逸者。彼除一种不共无明。所余无明引发放逸。为缘生行内法异生。若不放逸勤修学者。及圣有学三种无明。引发妄念为非福缘。然此非福。不能为缘招三恶趣。故此非福。我不说为无明缘行。如是所说不共无明。内法异生虽不放逸。而修学者亦未能断。诸圣有学应知永断。又不放逸内法异生。若造福行及不动行。彼是正法如理作意。相应善心之所引发。解脱为依回向解脱。而引发故。虽于善趣感殊胜生。而非无明起增上缘。然能作彼四种无明。断增上缘诸圣有学。不共无明已永断故。不造新业。所有故业由随眠力未永断灭。暂触还吐。如
是所有无明缘行。生生渐灭不复增长。由此道理。应知内法诸有学者。不缘无明更造诸行。是故惟依外法异生。我说顺次杂染缘起。最极圆满。非住内法。是名无明转异殊胜。

复言世尊。云何无明邪行殊胜。世尊告曰。彼四无明。于诸谛中。皆能发起增益损减二种邪行。复言世尊。如何名为增益损减二种邪行。世尊告曰。由四颠倒。谓于非法见为是法。或于是法见为非法。或于生天解脱道中。非方便者见是方便。是方便者见非方便。如是名为增益邪行。诸有诽谤一切邪见。如是名为损减邪行。是名无明邪行殊胜。
复言世尊。云何无明相状殊胜。世尊告曰。应知无明有二种相。一者微细自相殊胜。二者遍于可爱非爱俱非境界共相殊胜。所以者何。缠缚无明。尚为微细难知难了。况彼所有随眠无明。相应无明。尚为微细难知难了。况彼所有不共无明。遍于一切可爱非爱。俱非境界。覆真实相显虚妄相。共相而转非余烦恼有如是相。是故殊胜。余身见等共相烦恼。亦用无明为依而
转。是名无明相状殊胜。

复言世尊。云何无明作业殊胜。世尊告曰。应知无明略有二种所作事业。一者无明普能造作一切流转所依事业。二者无明普能造作一切寂止能障事业。复言世尊。何等名为一切流转。世尊告曰。若是处转。若是事转。若如是转。我总说为一切流转。复言世尊。是何处转。世尊告曰。于三世处由我分别。复言世尊。是何事转。世尊告曰。内外六处由我取执。

复言世尊。云何而转。世尊告曰。诸业异熟相续流转。由我分别由邪分别。复言世尊。云何名为一切寂止。世尊告曰。一切寂止略有四种。一者寂止所依。二者寂止所缘。三者寂止作意。四者寂止果成。是名无明作业殊胜。

复言世尊。云何无明障碍殊胜。世尊告曰。应知无明障碍胜法。障碍广法。复言世尊。如何无明障碍胜法。世尊告曰。言胜法者。能摄五根令其和合。所谓慧根障碍。此者即是无明。是故说名障碍胜法。复言世尊。如何无明障碍广法。世尊告曰。言广法者。闻所成智。思所成智。修所成智。障碍此者即是无明。是故说名障碍广法。复言世尊。如说无智名为无明。此唯智无名无明耶。世尊告曰。非唯智无名为无明。复言世尊。若唯智无名为无明。斯有何过。世尊告曰。若尔无明应不可立决定体相。所以者何。闻所成智体上。无有思所成智。思所成智体上。无有修所成智。一切世间修所成智体上。无有一切出世修所成智。出世有学智上。无有诸无学智。无学声闻智上。无有如来等智。若如是者。应即是智即是无智。如是无明应不可立决定体相。又我于彼三善根中。说有无痴。应但痴无说名无痴。然非痴无说名无痴。故非明无说名无明。而别有一心所有法。不知真实说名无明。如别有一心所有法。了知真实说名为智。又唯明无名无明者。应无如是一切无明十一殊胜。是故应知。非唯明无说名无明。是名无明障碍殊胜。

复言世尊。云何无明随缚殊胜。世尊告曰。乃至有顶三界有情。于诸谛中所有无智随眠随缚未缺未减。由彼有情说名具缚。又此无智。善趣恶趣因果差别。无色有情有其下品。色界有情有其中品。欲界有情有其上品。如是成就三品无明。诸有情类当来可生。一一法尔三品随缚。此说异生。若诸圣者渐次永断。若具上中定有中下。或有中下而无上中。又阿罗汉。虽尽诸漏脱烦恼障。应知尚有所知障。摄无明随缚。如是无明。应知极远随逐有情。唯除诸佛余皆随缚。是名无明随缚殊胜。复言世尊。云何无明对治殊胜。世尊告曰。有二妙智对治无明。何
等为二。一依他音。或不依止少分有量法界妙智。二依他音全分无量法界妙智。

复言世尊。少分有量法界妙智。为何所缘。有何行相。作何事业。世尊告曰。少分有量法界妙智。缘四圣谛十六行相。作无明等烦恼业。生一切杂染离系事业。

复言世尊。云何应知生苦之相。世尊告曰。是内缘苦所依性故。是外缘苦所依性故。是俱缘苦所依性故。复言世尊。内缘苦者其相云何。世尊告曰。所谓病苦老苦死苦。复言世尊。外缘苦者其相云何。世尊告曰。非爱和合。所爱别离。求不得苦。复言世尊。俱缘苦者其相云何。世尊告曰。所谓略说五取蕴苦。

复言世尊。云何名爱。世尊告曰。谓于现在自体贪着。复言世尊。后有爱者其相云何。世尊告曰。谓于未来自体希求。复言世尊。云何喜贪俱行爱耶。世尊告曰。谓于已得摄受资财现前境界。深生味着。复言世尊。云何名为彼彼喜爱。世尊告曰。谓于未得摄受资财非现境界。种种追求。

复言世尊。云何此爱永断无余。世尊告曰。见修所断烦恼断故。下分上分诸结断故。毕竟断故。未来苦果诸爱断故。现在苦果诸爱断故。是名此爱无余永断。复言世尊。云何弃舍。世尊告曰。诸见所断烦恼断故。复言世尊。云何变吐。世尊告曰。诸修所断烦恼断故。

复言世尊。何缘圣谛唯有四种。世尊告曰。如是四谛。普摄一切染净因果差别性故。

复言世尊。何缘四谛如是先后次第说耶。世尊告曰。由是世间诸病病因病灭良药相似法故。复言世尊。入见道时。于此四谛为顿现观为渐现观。世尊告曰。有别道理名顿现观。有别道理名渐现观。何别道理名顿现观。谓自内证真谛圣智。于真智境非安立义。总相缘故名顿现观。何别道理名渐现观。谓初业智及后得智。观察自相及因果相。由作行相别相缘故。名渐现观。

复言世尊。若有如是四圣谛者。何缘世尊复说二谛。谓世俗谛及胜义谛。世尊曰。即于如是四圣谛中。若法住智所行境界。是世俗谛。若自内证最胜义智所行境界。非安立智所行境界。名胜义谛。

复言世尊。如是四谛。于圣非圣皆悉是谛。何缘如来唯说圣谛。世尊告曰。如是四谛。于非圣者。唯由法尔说名为谛。不由正智决定信故说名为谛。于诸圣者。亦由法尔说名为谛。亦由正智决定信故。说名为谛。是故如来唯说四种名为圣谛。

复言世尊。全分无量法界妙智。为何所缘。有何行相。作何事业。世尊告曰。此智亦以如是四谛。为其所缘。除谛相想清净行相。入一切种诸谛行相。于作有情一切义利。趣向行相。少分有量法界妙智。若诸声闻。于作有情一切义利。无有弃背趣向行相。若诸独觉。于作有情一切义利。弃背行相全分无量法界妙智。能作一切烦恼所知二障离系所依事业。又作证得一切种智极净法界所依事业。又作救济一切有情一切灾患所依事业。是名无明对治殊胜。[鲜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个婆子,急急忙忙跑进来:“后花园的门被关了,好像是四少奶奶在那里待客。;而后,花丛深处,有男人的脚步声:“美人儿在哪里?
  • 到了九十年代的《本命年》《北京,你早》《站直了,别趴下》《混在北京》《找乐》《夏日暖洋洋》《生活秀》九十年代末的《甲方乙方》(但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城市,就几乎
  • 有一天他们约了我出来去爬山,我心中犹豫不决,但我还是去了,因为我相信他他这么爱我,肯定不会的。但我相信我的男朋友会站在我这一方的,因为他说过他最爱我了,可是我能
  • 而在发布会上,穆里尼奥自然承担了最大的火力,意甲开季6战只赢一场,穆里尼奥创生涯最差开局,但即便如此,穆里尼奥也没有低下自己高昂的头颅:“这是我执教生涯中最糟糕
  • 宾州大学不会告诉你的是,卡里科在宾州大学过得很不愉快,因为申请不到经费被踢出永久教职轨道,成了临时工。即便如此,2012年宾州大学还是逼着她退休,把她赶走,她只
  • 似乎是看出了她的意思,男人又眼皮子一掀,说:“你还担心会报复到 似乎是看出了她的意思,男人又眼皮子一掀,说:“你还担心会报复到你身上?
  • 纪伯伦说,这个世界有两种痛苦,一个是野心没有实现的痛苦,一个痛苦是里心成就后的无聊。也愿我们在记忆中储存足够多的美善,能够与邪恶对抗,而不和它同流合污。
  • 前两天回家办大病补助恰逢中秋节,我和大姑姑在门口说话,他们开车来看奶奶,因为我确实瘦的夸张,大表叔看到我之后,眼神愣住了三四秒问大姑我是谁。如果我的记忆没错的话
  • #灵隐寺出奶茶了#杭州虽然是美食荒漠,但茶和糕点却是闻名全国南宋胡记X狮峰联名的“松风和鸣”礼盒:4口味龙井茶酥+雨前龙井茶包+仿宋瓷梅花盏,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
  • 相遇一个懂你的人,是跨越山水后来自心与心的重逢,是梦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相遇一个懂你的人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明朗,相遇一个懂你的人,那种
  • 沈宴州急了,他抓住姜晚芙的手:“桑宁,你是不是有什么苦衷?沈宴州急了,他抓住姜晚芙的手:“桑宁,你是不是有什么苦衷?
  • 这个结局是你自己选择的,其实你是心甘情愿的吧,你是开心的吧,你永永远远和你的义父,你的神农氏,和你的袍泽们葬在一起,他们中曾有人轻蔑你,但仍然和你战至终章,甚至
  • 小夭看他熟练的擦拭面板,拿面粉,和面,烧火,炼油,不禁发出了感叹“要是让旭知道涂山氏的族长居然在厨房做菜,估计又得骂我是妖女了”璟看着她笑了一下“不必让他知道,
  • 爱是始终觉得亏欠 我现在在准备养小狗 还没买到我的小狗就觉得亏欠未来的她了 我怕她寂寞 怕她觉得我的家无聊 怕她一直在等待里度过 怕我给不了她很好的条件 怕她不
  • 武汉记一些日常小事想要永远刻在记忆里长途跋涉13.5小时凌晨3点终于到达小姨家就着烧烤啤酒吃着螃蟹大家聊着天不知不觉到了早上6点吃到了舅伯买回的热乎乎的豆皮过完
  • 李莲花身上很松弛的感觉很吸引我,吸引到我一个从来不追星的人去为了成毅下载注册微博,超话打卡,给我一脚踢入坑底。这学期开学着实无聊,看了在哔站很火的莲花楼的剪辑,
  • 我这一生所求甚多,求樽中酒满,求良夜尽欢,求琼燕复又还,求一轮皓月照得世人不离散,可这世间世事无常,又有多少人能所得皆所愿,想到此生山高水远,陌路殊途,再无法与
  • 姜晚芙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沈宴州奶奶此时走到她面前,握紧她的手:“桑宁啊,我听说你对这个联姻有意见? 似乎是看出了她的意思,男人又眼皮子一掀,说:“你还担心会报复
  • 【同心战“疫”】这“疫”刻,温情阻隔了疫情晋江法院干警们日夜兼程,默默坚守岗位疫情不散尽,我们不离岗所有的抗疫瞬间汇聚成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点点滴滴温暖着大家一路
  • “我帮你宣传宣传”也是大多数人常用到的客气话,其实对于真正有实力的人根本不太需要别人帮他宣传,因为他都已经很忙了,甚至回头客都忙不过来,根本没有想扩充客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