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2月,亓星辰带战士们在洞内休息,战士们很快睡着,他在石堰屋子给大家站岗,忽然十几个鬼子,正朝他们走过来,“坏啦!被鬼子发现了? ”为了引开敌人,他急忙把匣枪插进怀里,扛起一个高梁秸爬出洞去。

30日,深夜寒风凛冽,冻的人发抖。亓星辰和武工队的十几个同志,冒着严寒,翻山越岭,绕过敌人的炮楼、据点,来到笔架山前。

因一时摸不清情况,他们又累又冻,亓星辰便领大家钻进山上一个石屋子里休息。在这里,同志们互相依偎着,一坐下都很快睡着了。

亓星辰为了能使战士们安全地睡觉,他便找到另一个石堰屋子给大家站岗。

他一面望着洞外,听着动静,不由得想起母亲死在鬼子的刺刀下,更激起了他为母报仇的决心。他发誓:不打败鬼子,不解放人民,死不甘心!

第二天,太阳刚出来,他忽然从洞口发现了山坡上来了十几个鬼子,正朝他们走过来。

“坏啦!他们被鬼子发现了? ”为了引开敌人,他急忙把匣枪插进怀里,扛起一个高梁秸爬出洞去。

正在此时,他被鬼子发现了,鬼子大声叫喊: “苦力!一一苦力!——”、“站住!——站住!”

他装作没听见,不管鬼子喊叫,只能加快脚步,向前走去。

鬼子见不听他们的话,就朝他一边打枪,一边追赶过来。他干脆把高梁秸一丢,飞也似地跑了起来,一连跳了数道地堰。很快就钻进山林里藏了起来。鬼子追来搜查了一阵,也没多久留,就走了。

鬼子走后,他才意识到,刚刚跳地堰时,不小心把脚脖给折断,腿疼厉害,不能走路了。后面,他爬着折了一根小树枝当拐杖,来到一个山洞里藏了起来。

那天,他一个人在山洞里没吃没喝的苦熬了一天。

好不容易熬到太阳落山了,他又拄着棍子来到张五子联络点,张五子一见到亓星辰,又惊又喜,最后在联络点同志的帮助下,笔架山的侯队长也被带领到此处来了。

这时,警卫员张传财对亓星辰说:“这里离我家不远,今夜我先回家一趟,与家里商量好,来接你们去。”

最后在警卫员家人帮助下,他和战士们就藏到金洞里去了。

金洞很深,里边干燥,离公路又不远,敌人也不敢相信,他们会藏到这里。侯队长负责站岗,监视敌人,其他同志就安然入睡了。

次日早晨,侯队长爬进洞来,向他报告发现了敌情。亓星辰立即叫醒大家,开会商议对策。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路边公路上,会被敌人发觉。

但他们只能在洞里等着,洞太深,地形也复杂,鬼子轻易不敢下洞。根据这突然发生的情况,他们决定:万一被敌人发现,他们就在洞里拼一死战。

他们正在商议的时候,庞家庄的抗日村长戴学斋,从洞口爬了进来。

他说:“你们被鬼子包围啦!”他也说不清是怎么被坏人发觉的,说:“鬼子先包围了张传财同志的家,扑了空,把他一家人都抓起来了。这不又把我抓来,说洞里有八路军,他们不敢进洞,硬逼着我进来叫你们投降。”

亓星辰对戴学斋解释说:“鬼子叫你下来,是试探性的,并不真知道我们在这里。你现在回去,欺骗鬼子,就坚定地说洞里没有八路”

听完这些话,戴学斋同志决心,回去欺骗鬼子。

临走时,亓星辰又对他说“如果敌人点着灯进来,你想法弄灭它,尽量与鬼子纠缠,拖延时间,磨到太阳落山就好了…”

戴学斋照他的嘱咐爬出了洞,欺骗鬼子说:“皇军,洞里没有八路!”

鬼子队长不相信,又威吓戴学斋,领伪警长再下洞去。

形势越来越危险了。从洞石缝里,他们望着老戴一手端着盏小油灯,一手扶着地向里爬。伪警长紧跟在他后头问,“哎!你说真的没有八路军?”

老戴看着前边,故意弄灭了油灯,说:“没有!”
伪警长更怕死,他见灭了灯,洞里一片漆黑,骂着说:“妈的!怎么把灯弄灭了?没有八路就快回去!”

伪警长又向鬼子报告说:“真的,没八路。”

鬼子仍然有疑,又不敢亲自下洞,就向洞里藏毒气,又堆上柴禾燃烧,企图毒死、熏死他们。

幸好,这是一个死洞,烟气不好进。他们向里躲了又躲,呛得直流眼泪,老想咳嗽,谁也不敢大口喘气,不敢说一句话,鬼子折腾了二个小时,在同志们坚持忍耐下,他们看洞里没有一点动静,最后才滚开了。

过了很长时间,他们听听洞外没一点动静了,亓星辰和侯队长才朝洞口爬击。他们也不知四周到底有没有埋伏,为了安全,他们没有立即出去,直等到天完全黑下来,才转移了。

这次鬼子的突然袭击,战士们的平安,是因为戴学斋、张传富等人被抓,但他们虽受尽了酷刑,扔没有暴露他们。正是这些同志用生命保护了他们。

斗争虽然残酷,但战士们依靠群众,在很意外的情况下,都能逢凶化吉,转危为安。因此,我们也不该忘记那些协助抗战的群众们。

【新华述评 | 禾下乘凉梦 一梦逐一生——怀念袁隆平】5月22日,一位91岁的老人走了。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楼前,三捧青翠的稻束静静矗立。不知是谁,采下老人毕生为之奋斗的梦,向他祭献。

灵车过处,人们夹道相送;汽笛声声,祝他一路走好。一颗稻种,填得满天下粮仓。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生故事。

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老百姓把袁隆平刻进自己心里。

(一)君似雁随阳,为民谋稻粱

袁隆平逝世后,人们悼念的文辞中有这样一个热词——国士。何为国士?谓其“才德盖一国”,抑或“一国勇力之士”?用在袁老身上恐怕都不能概其全貌。因为还有对人民、家国、民族的责任和爱。

2019年9月17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当天,他还在试验田里查看杂交水稻生长情况。行动不便后,湖南省农科院在他的住宅旁辟出一块试验田,他在家里就能看见水稻。

当双脚无法再踏入稻田中,他的心,仍时刻扎在广袤田野里。

是什么让他对稻田如此眷恋?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1956年上映的电影《上甘岭》中,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在异国他乡的坑道里,唱起《我的祖国》。

稻浪飘香,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思恋,对温暖的念想,对和平的向往。

那一年,26岁的袁隆平开始了农学试验。不久后,他的研究从红薯育种转向水稻育种。这一转身,改变了他的一生,也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生存境遇。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忆。新中国成立前,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而立志学农。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

“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立下誓言。蓬勃向上的新中国给袁隆平提供了践行农业报国誓言的广阔舞台。日益强盛的祖国就是他躬耕科研的沃土。1984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国家下拨的第一笔经费就高达500万元。”袁隆平回忆,中心因此迅速建起了温室和气候室,配置了200多台仪器。

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

这是一条艰辛求索的路。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

他默不作声,背上腊肉,转乘几日火车,去云南、海南、广东,重复一场又一场试验。

为稻种追寻温度与阳光,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粮稳,则天下安。水稻种植是应用科学。对科学家袁隆平而言,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无上——技术手段不断更迭,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是丰收。

近年,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年增产水稻约250万吨。中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界证明,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养活14亿人民。

“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二)“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5月22日下午,灵车缓缓驶出医院。长沙宽阔的主干道上,许多车停下来鸣笛致意,人们涌上街头,齐声呼喊:“袁老,一路走好!”

此时此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网络上写下:“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

反饥饿,不仅是中国人的斗争,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在55个国家/地区内至少有1.55亿人陷入“危机”级别或更为严重的突发粮食不安全状况。

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们无法置身事外,不能无动于衷。

海外人士说,这位老人研究的,是根除饥饿的“东方魔稻”。

如今,“东方魔稻”,在全球40余个国家种植超过800万公顷。

2010年,时任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乔塞特·希兰写道:人们问我为什么如此有信心可以在我们这一代消除饥饿,中国就是我的回答。

2017年2月,《自然·植物》杂志发文认为,中国的水稻生物学、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引领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

一位科研工作者,为何有超越国界的魅力、领先世界的技艺?

当你看见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的新版货币,你会更加理解——货币图案是杂交水稻,它让这个曾有200万人面临饥荒的国家,结束了进口大米的历史。

杂交水稻,成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中国方案”。让全世界吃饱饭,是中国农业科学家科学精神的诠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注解。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毕生的夙愿。

他说:“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他,做到了!

(三)真如少年

5月23日上午,长沙明阳山殡仪馆。细雨霏霏,祭奠者排起长队。

人潮中,有许多手持鲜花、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莘莘学子。他们面庞青涩,神情肃穆,安静有序地跟着队伍一步步前移,然后,深深鞠躬。

一天前,当灵车驶过长沙街头,许多青年齐声呼喊:“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同一时间,无数人在网络上默契地传递同一句话,“袁爷爷,我一定好好吃饭。”

一群年轻人,以纯真的承诺,告慰一位老人至诚的梦想。

袁隆平生前,每一次在青年人中公开亮相,都堪比“大型追星现场”。尖叫、鲜花、掌声……在“95后”“00后”眼中,他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偶像、顶流明星。

“我与他好像有过一面之缘,在饭桌上,在课本里。”“明明素未谋面,我却泪流满面,像失去了爷爷一样”……一位91岁的老人,为何成为中国青年热爱如斯的“网红”?

没有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更踏实的安全感,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最直白的表达。

没有比“喜看稻菽千重浪”更持久的喜悦感,这是最生机勃勃的画面,最扣人心弦的憧憬。

那些身处大千世界、见识五彩斑斓的年轻人,总是被袁隆平人格中最朴素的力量击中——那就是“真”,真如少年。

他倔强,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依然坚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

他坦诚,功成名就后,面对测产失败全无包袱,“跌跤就跌跤,再爬起来就是了”;

他幽默,步入鲐背之年,总是自称“90后”,笑言要和青年研究者比比脑瓜子;

他活跃,过了80岁,还能在气排球比赛中打满全场,而且担任主攻手;

他浪漫,工作至深夜,会心血来潮拉着夫人的手奔到河边,跃入水里畅游;

……

“你们正值如花的年龄,也正是充满梦想的时候。但是,仅仅停留于做梦是不够的,我希望你们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这句对大学新生的寄语,敲响了无数中国青年的心房。

(四)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

时针拨回5月22日上午,弥留之际,亲友围在袁隆平床边,唱起他最喜欢的歌。

他走得安详,嘴角带着笑。有人说,袁老那么思念母亲,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还有人说,他一定是进入了梦乡。梦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袁老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这是袁隆平的梦,也是后来者的梦。

他没有留下最后的话语。可他想说的,人们却能看见——

从云贵高原到华北平原,从洞庭湖区到江南水乡,无数农民还在等待第三代杂交水稻从试验田走向生产田;在新疆、山东、黑龙江等地,已有超过10万亩海水稻试验田丰产,许多角落还在等待“再造亿亩良田”的理想步步实现……

未竟的事业,科学的价值,正待我们去坚守,拼搏,开掘。

“书本里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才长得出水稻。”这是袁隆平送给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成长秘诀——唯有实践,方不辜负真理。

即使身处重病之中,袁隆平最牵挂的还是科研。

入院之初,他每天都问医务人员:“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有一次,护士回答28℃。袁隆平急了:“这对第三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

他病重时念念不忘的,是叮嘱学生们要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

这是一位科学家的本色——爱国为民、刻苦钻研、全心奉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袁隆平仍在奋力燃烧自己,烛照后学。

生命有尽头,科学无止境。

一代科学巨擘陨落,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激励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你听!

传承的决心,如稻穗饱满——

“我追的星陨落了,会有更多的星亮起……”

青春的誓言,如稻苗蓬勃——

“请放心,您这位‘90后’没有完成的,还有其他‘90后’顶上!”

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

(记者袁汝婷、刘良恒、周勉)
https://t.cn/A6VIm6oa

#洪洞大槐树# #寻根大槐树#
作为山东人,我在很小的时候,家乡老辈人常常流传着这样的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这首民谣,讲的是从明朝初期洪武大帝朱元璋开始,跨越五十多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向国内多个地方大量移民以填补因前期战乱而地区凋敝的故事。据说,那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官方移民,是明朝移民的最大重点,凝结着大批先人呼天抢地而又无可奈何的的悲欢离合。明朝时期,我的祖上也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移到山东菏泽定陶的,到了我这一代,已经是迁徙后的乔家第二十一世了。
山西洪洞的大槐树为什么如此令无数人牵肠挂肚、耿耿于怀?原来,当年先辈移民们被迫无奈诀别故土之时,凝眸古老的大槐树,当地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鹳鸟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先辈移民潸然泪下,万般无奈忍痛离去。从此,山西洪洞大槐树就成为移民们惜别家乡、苦不堪言、永难忘却的内心深处都一道最显著的伤痕。
在山西洪洞,那一棵古老的大槐树呀,魂牵梦绕了多少移民和他们后辈的悲酸与渴望。今天,在山西省洪洞县古老的大槐树迁民遗址,在这个被海内外无数华夏子孙喻为家族之“根”的地方,在我期待了几十年的祖居地,我终于前来拜谒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山东老家村里的老人们常常给我讲述许多祖居地就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的前尘往事,我还记得小时候村里很多人家都喜欢种植大槐树,我不知道那是不是家乡一辈又一辈的乡亲们对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祖居地的刻骨铭心的怀念和弥补之一种特殊的方式。但我很小的时候就暗暗发过一个愿,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到我的祖居地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去好好祭拜和缅怀。
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山西洪洞大槐树下,来到了我的祖先曾经生活、曾经流汗也曾经洒过斑斑热泪的地方。而且,今天是我的农历生日,命运冥冥之中把我安排到数百年前我祖先曾经生活和诀别的这方厚土时,似乎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和非同凡响的地方,让我的生命得到了一次跨越时空、震撼心灵的洗礼与重生。
啊!山西洪洞的大槐树呀,这个凝聚了我列祖列宗无尽悲喜交加的地方,今天我是恭恭敬敬、饱含热泪寻根和拜祖来了……
发轫于明代初期的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移民,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活动。如今,大槐树移民后裔已经是遍布天下,但越来越多的移民后裔纷纷来到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触摸和缅怀先辈的痕迹。
我也是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乔家后人第二十一世,第一次来到这里,仰望古槐,盘桓眷恋,感悟祖先曾经背井离乡之艰难和灵魂深处最刻骨铭心的浓浓乡愁。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大诗人贺知章的的笔下,由于阔别家乡太久了,重归故里时,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
是人非的现实,充满了无限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但,这首写于贺知章晚年辞官还乡之时的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尤其家乡儿童淡然的一句“笑问客从何处来”,弦外之音亦如空谷传响,构成了晚年老迈衰颓的诗人饱经沧桑的内心重重一击。在引发诗人的无穷感慨之际,我们也看到了诗人家乡儿童那充满自然逼真、友好善良的生活情趣。
其实,我作为六百年前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山东后裔,这次回归洪洞祖居地,也是十分感慨和感动。
虽然这次在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时光匆匆,但祖居地祭祖园工作人员的一些细节依然令人十分难忘。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工作人员告诉我,由于明朝时期的那场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规模和时间跨度历史上很大、很久,现在大槐树移民的后裔已经是遍布世界各地,所以每年前来寻根祭祖的人很多。有些远方来的大槐树移民后裔,由于种种原因一时经济上紧张了,工作人员知道后会免购门票通过。甚至有的返程的后裔路费不够了,工作人员知道后慷慨解囊相助。
我听了这两个细节后十分感动。是的,人生总难免一些或一时的落魄,但在一时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往往是最感人的温暖和最持久的动力。在这方面,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工作人员做的非常好,细节虽微小,却亲情溢满。这股浓浓的亲情呀,宛如春天那温暖的阳光,激荡着一个又一个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心……
所以,我说:“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不仅规划建设做的好,你们重视亲情,点点滴滴理解、欢迎、关心、关爱移民后裔的心更令人敬佩。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所有工作人员,你们是在做一件传承祖辈历史、凝聚乡土乡情、宽慰无数移民后裔的伟大良心工程!”
晚上,在我辞别洪洞大槐树之际,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部分工作人员十分盛情地款待送行。为表达感恩、感念和依依不舍之情,我现场赋诗一首并书写馈赠:“六百余年等一回,祖上山西洪洞人。我来恭拜槐树下,无尽感慨话古今。”
啊!我与我的山西列祖列宗,已经风云跨越了六百多年。六百年前,我的祖先诀别山西洪洞故土,一路颠沛流离定居到了山东菏泽。但自古以来所有的大槐树移民后裔,从来都没有忘记过自己祖先的土地。而今,我终于来到了我列祖列宗无穷无尽无比神往的故土母地大槐树下。虽然六百年的沧海桑田,早已物是人非,但永远不变的是大槐树下铺天盖地的浓浓亲情。
此时此刻,我在想,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影响力和穿透力如此之大、如此之强,维系期间的不正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最看重的亲情吗?而亲情就是什么?亲情,不就是那故土甘甜的小米粥吗?它曾经哺育我们的祖先繁衍生息。亲情,不就是今天许多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工作人员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眸、一句句温柔的话语和一份份贴心的关爱吗?在我们这些明朝山西大移民后裔从四面八方纷涌而来时,祖先的这方热土,给了我们如此的温暖如春、如此的幸福如蜜、如此的乡音乡情!

乔领

2021年5月10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可工作人员说:“纯 天 然的东西就是万物造的,它都会有瑕疵的,你180000买到的就是这种品质,你想要更好的钻,那就要更贵。”沈女士听后非常的气愤,她说:“我既
  • 作为一家足迹遍布全球60个国家的家族企业,Wendelbo以现代的背景为依托,手工设计和制造出创新而经典的家具产品,不仅外观精美,而且时尚舒适。邦德荷蒙圆桌专为
  • 偶然碰上同样一人行的姐姐找我帮她拍照,然后意外和这位陌生人进行了一段融洽短暂的互拍旅途,听说她这些天走过的旅程,新生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羡慕,我也好像出门玩
  • 愿你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4. “ ᵕ̈ 偷偷许愿 | 把夏天收拾好 和九月做朋友”5. “8月再见 Hello 9月 所有的结束都是的开始୨୧”6.
  • 偶尔轻轻走来的依然婆娑婀娜,难得感觉“那等在季节里的容?,华a如莲花般开落”的凄惨,总有伤感于那句“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的颓废。偶尔轻轻走来的依然婆娑婀娜,难
  • 合适九月发的文案/秋天文案/朋友圈文案1、这个夏天没能等到你,秋天还能等到你吗2、九月不用来了、我爱的人已经黄了3、秋天会有炒板栗和新的遇见4、希望九月一切顺利
  • 病例1657男,28岁,集中隔离点筛查发现。病例1653男,28岁,集中隔离点筛查发现。
  • 十二星座3月23日工作运势射手座:拥有巨大的潜力,如果能做好规划并且愿意积极主动去做,一步一脚印,脚踏实地努力会有很好的回报,维护好人际关系对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 他说,我爱你,我会携着你的手,走向生命的终点。虽然你还是不太会说话,但小嘴叽里咕噜也能自成一派,表达的欲望愈发强烈,在你的身上,真正感受到兴趣的力量,因为小汽车
  • 他们看面相,就能看出是个极聪明的人,做事活泛,容易发现很多隐藏的商机。山根和鼻梁上的恶痣,不仅影响到你的婚姻运势,(容易二婚),还影响事业发展,事业发展多不顺,
  • 《最美的时候遇见你》 在这部电影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女生的爱 敏感 多疑 粘人而与初恋 “郭阳”又异地 怎会保证忠诚以及爱情的新鲜度有个镜头给的是 女主
  • #摩登兄弟首场演唱会# #刘宇宁成长风暴# #摩登兄弟[超话]# ꧁摩登兄弟♛刘宇宁꧂ mdxd♚lyn 人生路上过客很多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终点遇见你的那一
  • 聚焦在“成果转化”环节,合肥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种子基金,投早、投小、投自主,起到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第一撬动力”作用,目前已支持成果转化项目23个;2014
  • #电视剧周生如故[超话]##周生如故播出一周年#唯一一个看了走不出来的剧,第一遍看完在任何地方看到他们都会忍不住流泪,十一皱一下眉头我都会哭看了一生一世,买了原
  • 【梓润法语】#昆明学法语##昆明法语# 巴黎最古老的咖啡馆Le plus vieux café de ParisLe Procope (13, rue de l
  • 日特价500~800元精装公寓单间房子在天河这边,靠近棠东地铁站,步行10分钟左右家具都很齐全,简单布置一下就是自己的一个小窝啦快节奏的工作中也需要慢下来的生活
  • ワンクール、本当にお疲れ様でした‼️#tbs #金曜ドラマ#石子と羽男#赤楚衛二#ディレクターズカット版10月1日配信ni#ノイミー##谷崎早耶# 推 2022
  • 当年还觉得居然这样都行,直到毕业几年后回家,发现我家这边邮局的转运中心真的开在了火车站……原来我学的东西真的有用啊[融化]修行的本质就是一日三餐有时我们连最基本
  • [haha][太阳][爱你]就像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一样仿佛刚闭上眼睛 再睁眼时居然又一年了“一是婴儿哭啼 二是学游戏”“三是青春物语 四是碰巧遇见你”记
  • #抑郁[超话]#有没有山东济南的朋友知道 妙如意互联网医院的,想问下真的有这个医院吗,靠谱吗因为妈妈可能抑郁转精分,实在不知道怎么办,送本地医院她肯定发疯,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