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 summer!你懂的……
我的建议是:拉上窗帘、点上线香、多喝冰水、与世隔绝[doge]吃饭嘛就善用橙色蓝色软件……
(我妈看见可能会打屎我)(四五年前她在盆友圈看到一张我和刘会计欢乐吃冰激凌的照片一直到昨天还在念叨我为什么吃冰[二哈]不过她不知道我微博[揣手])
你造,春困,秋乏,冬眠,夏打盹,人类需要顺从四季给我们的指引[春游家族]
这个夏天我唯一提得起精神的事是做甜品
昨天做了提拉米苏。提拉米苏不愧是带我走,一口下去,只想说,我的理智,请你拿走,都拿走……

氛围感到是挺好的,就是很好奇,夏鸣星这张真的是人类可以摆出来的姿势吗[笑cry]感觉需要极大的柔韧性,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韩初代女团一组类似这个动作的写真觉得很漂亮,试了下闪腰了…还有陆沉这张主控有一米四吗[喵喵]感觉我本来是倾向日系画风,但这一年一直追韩漫看了太多太多了,审美也偏向韩系了

流金铄石·再续:关于近期南方热浪的分析和未来展望

自7月中旬以来,南方多地出现了多次高温热浪过程。其中上一周的高温中心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东部等地,如上海追平了1873年以来的最高温度(40.9°C);而这一周高温中心南退但热度不减,浙江中南部、福建大部等地都出现了接近或刷新历史纪录的高温,福州、温州、台州等地更是超过40°C。本文将对南方7月中旬以来高温过程进行简要分析,并给出全国范围内高温过程的展望。

Q1. 近期南方的热浪的直接成因是什么?
A1: 南方的热浪过程,最主要与副热带高压控制相关。

副热带高压可以说是高中地理课本就已出现的老朋友了。不过在气象学上,副热带高压不仅是半球三圈环流里横贯副热带地区的气压带,还是在全球有着具体的多个中心的天气系统—近期南方高温热浪,就是偏强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

那我们怎么看到副热带高压的身影呢?作为一个活跃在对流层中低层(6000m以下)的高压,从海平面气压图或者等压面上的高度图(高压的等压面向上凸,表现为一个高度偏高区域)就能看出。这张7月8日-17日平均的对流层中层的天气图(图1)里,5880等值线包围的区域就是副热带高压的主体区;而背景填色则表明南方的高度场偏高,反映出副热带高压和它所致的热浪偏强。

那么为什么今年的副热带高压如此强势?

当前反常演变的拉尼娜事件,必须要背一个首要的锅。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也是高中地理课本的老熟人了,它们可以说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如影的两面。而这一次的拉尼娜在时间演变上非常特殊——历史上绝大部分拉尼娜事件,都在第一年的北半球夏秋季发展,冬季达到顶峰,随后在第二年开春时逐渐衰减;但当前的拉尼娜事件在去年秋季发展后,并未在今年春季衰减而是进一步略有增强,并在5月达到了强度顶峰(图2)。

万里之外海洋的炎凉,是如何影响到我国的气候呢?当拉尼娜事件增强发展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得更低,并导致上方大气变冷收缩下沉形成地面高压,并因为增强的气压梯度,导致了向西跨越赤道太平洋的信风明显增强。在赤道附近增强的信风诱发了北侧的异常反气旋,并与同为对流层中低层反气旋性质的副热带高压叠加,使得副热带高压显著增强。从图3的同期低空风异常可以看到,最近一段时间赤道太平洋信风(黑色箭头)和副热带高压(红圈)均的确偏强,与上文推论一致。

此外,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冷且出现更强的下沉气流同时,处在赤道太平洋西岸的马来群岛,却因为海温的偏高和岛屿地形的作用出现更强劲的上升气流。这一上升气流会通过南北向的环流圈作用,导致北侧副热带地区出现更显著的下沉,从而有利于低空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图4即示意图)。这在近期的南北向环流异常里也有明显的体现(图5,黑色圈即对应我国南方显著的下沉过程)。

而这两周内高温中心的变化,则与副热带高压南北移动有关—上一周中心偏北控制长三角附近,而本周由于北侧频繁的高空冷涡影响,副热带高压南退,转向长三角以南的浙江中南部、福建等地,导致当地本周高温严峻。

Q2. 全球气候变化,在这次高温热浪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A2: 对于一次高温热浪过程,由于它持续时间(数日到半个多月)和空间范围(数十万到数百万平方千米)相对有限,很难直接地将它与由人类活动主导、全球范围内自完备工业化以来持续一百多年的气候变化关联。但如果问到未来数十年的高温热浪频率和强度的趋势,则可以用气候变化的趋势解释。

气候变化对于全球气温的影响,不仅在于平均气温的升高,更在于气温偏离常态的极端性(统计学以方差/标准差衡量)显著增强,表现为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频率都有增加,其中极端高温因为变暖的趋势更加频繁(图6)。

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很多,如气候变化下北极的升温相对于北半球极地外更大,导致极地和热带间温差缩小,并使得由这一温差驱动的强劲西风带减弱,使得冷暖空气南来北往时受到的阻碍更小(图7);此外,当平均温度升高,大气能容纳的水汽含量(饱和水汽压)也将上升,而更多的水汽凝结时也会释放更多的热量,进而直接加热空气或驱动大气环流的变化。

Q3. 未来一段时间,全国高温有着怎样的趋势?
A3: 简要而言,南方大部的高温将继续,但中心将逐渐从如今的浙江福建一带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华北也将在月底前加入高温行列。相比之下,西部地区(西北地区和四川盆地)高温则只有下周中的一段时间出现。

要详细讲未来一段时间高温形势,就必须从天际的另一片炽烈说起。

自上周起,远在万里之外的西欧、南欧多国出现了异常极端的高温(图8)。在周六葡萄牙出现刷新本国纪录的47.0℃后,周二英国也记录到40.3℃,刷新了2003年创造的高温纪录的同时,也是观测历史上首次记录到40℃以上气温。

这次高温过程,是被一个徘徊在大西洋近岸当地的冷涡所致(图9红圈)——它稳定地将来自撒哈拉大漠深处的炽烈暖气团向北引导,跨越直布罗陀海峡的碧波和伊比利亚的群山,直抵孤悬的英伦诸岛。

但它的影响不只在西欧与南欧的一隅;更辽阔的回响已经在远方的天地呼唤。改变一切的动力,正是在于频散效应——这个强烈的暖性反气旋本身是一个波源,并会向下游(东侧)的西风洪流里激发相应地波列,让能量的传播超前于波动的传播,并提前影响下游的环流形势,如同高空里的巨浪呼啸。很快,它的影响就将在大陆的另一侧际涯浮现(图9黑色箭头)。

首先,它让下游的高空槽明显加深,形成了当前疾驰的高空冷涡(图10黑圈),并携带着北侧的冷空气横扫长江以北大部——北方的高温也被暂时遏制,而退守东南沿海的副热带高压(图10蓝圈)也被压制无法北上。不过未来几天,长江三角洲和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高温依然猛烈,部分地区仍可能出现接近或超过40℃的高温。

但在下周起,事情就向着极度烤熟的方向发展了——随着能制衡副热带高压的冷涡消亡,副热带高压开始肆无忌惮地增强北抬,长江中下游地区将再度被副热带高压控制(图11-12蓝圈),气温将轻松达到37℃以上;到月底,甚至华北大部也将被高温笼罩。而偏南的福建、广东等地虽然高温有所减弱,但每日最高气温依然在35℃左右。

而在这个高空冷涡过后,西部地区也将迎来增强的大陆高压(图11绿圈)——这同样是频散效应的杰作。在大陆高压的影响下,西北地区大部和四川盆地也将再下一周迎来短暂的高温,所幸由于频散波列移动很快,不会像东部地区被稳定的副热带高压长期蒸烤。

而更长时间的展望上,由于前文提及拉尼娜出现反季节的发展,太平洋信风也长期偏强,可以预见今年夏季副热带高压也将总体呈现明显偏强态势,南方大部(甚至包括北方部分地区)的高温也将更加长久且猛烈,需要注意防暑降温工作。

这或许是夏季平凡的一幕,却也可能无言地承载着气候变化的当下,愈发频繁极端的热浪。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7月10日(星期二)明海鑫新闻早报
  • 女儿白血病,妈妈负债30万,爸爸“失联”!网友吵了起来!代理人最后说了句话,很多人沉默了…
  • 比伯表白未婚妻
  • 11月2日美食推荐——重庆聚鑫楼落户武安富强路,传承重庆老味道
  • 生二孩有奖励?辽宁省打算……
  • 火箭少女团新Logo出道,粉丝这次不pick…
  • 金世佳:演员不能什么戏都拍,什么面都露……
  • 你们秀恩爱 贺军翔、杨烁、小沈阳:我们只秀女儿
  • 《火箭少女101》孟美岐16岁抽烟照流出, 未成年吸烟正常吗?
  • 新娘惊喜扮恐龙,新郎开门瞬间吓懵
  • 抖音上别的女生撒娇vs你撒娇的区别
  • 家长注意!别给孩子喝这5种“伪营养”奶!
  • 7.9日 | 新早读来了!村民偷高校价值上千万科研玉米,导致一学生毕业成问题!
  • 【优良家风伴我行演讲集锦】听外公讲过去那些事儿(一等奖)
  • 道明寺打杉菜,对不起,打女人的道明寺不能原谅!
  • 好喜欢 | 每次看威廉和凯特一家的照片都会被甜死,童话故事就是这样编的吧
  • 陈坤当伴郎穿西装帅到爆,矮个子男生应该穿西装显高呢?
  • 《中国新说唱》延期《明日之子2》停播是怎么回事,要出限秀令?
  • 【嘟嘟baby上新】时尚潮宝 宝宝也要潮流范
  • 爆料!金亨利二期接棒华润城未售先火,喝茶费要5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