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子午流注、真太阳时、平太阳时等问题答之前微博评论区网友留言(第二)

上篇有点跑题,这篇继续拉回来讲古天文、历法与观测。

我们现在知道了:古人对宇宙时空、天地万物的认识,是来自于实际观测。
而现代人对宇宙时空、天地万物的认识,大多来自于人为设定。

举个栗子:我们所说的东经120度,这个就是从位于威林格治天文台旧址的“零度经线”标志点,推算出来的。
而这个“零度经线”,本身就是人为设定的。

那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宇宙大道,肯不肯被人为设定呢?

换句话说:人体与宇宙浑然一体,每时每刻受天体运行、四季轮回、日廛月宿、阴晴圆缺…各种影响,体内气血运行会不会受科学家设定的规则去运行呢?
这个问题已经非常明确了吧?

那么,我们该怎样去判断人体气血运行的规矩呢?
古中医留下两首歌诀,都是根据实证得来,千百年经过无数次验证的气血运行规律。

第一个是:子午流注歌诀,也叫十二正经纳地支歌诀: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膀申肾酉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第二个是:十二正经纳天干歌诀: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是大肠辛属肺,壬系膀胱癸肾藏。
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这两首歌诀指明了人体气血运行、脏腑相旺的时辰,相互映证之下,可以用来指导中医对疾病的诊断、辨证、以及治疗。

我们知道:单独的十二地支,本身就是一套完美的时间、方位坐标系;同理,十天干也是。
但是这两个坐标系统,表现的细节并不完全一样。

十二地支表达的内容偏于宏观,十天干表达的内容偏于微观。
这样,当我们把这两套系统联合起来使用时,它基本上就可以无所不包、涵盖我们日常中所见的绝大部分问题。

所以,不仅仅是中医在使用这套干支系统,我们其他绝大部分跟古文化有关系的学术门类,都离不开干支系统。
只不过,大部分人只把这套系统用于计时,用来推算年月日和时辰。
这就有点大材小用了。

不过即便是如此大材小用,干支纪年、计时法,它最小的单位是字:“昼夜下百刻”,“时刻不息”的那个“刻”。
一刻等于三字,一字等于4.8分钟。

当然这只是官方通用的记录单位,天文观测计时还有它更为精确的另一套计时单位,比如度、时、分、秒、毫、丝、忽…

而干支纪年、计时法的最大计时单位,目前已知是“元”。
一元复始的那个“元”。

一元有十二会,一会有三十运,一运有十二世,一世有三十 年。 一元之年数为「一元」即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年。

所以,一日有12时辰=100刻=300字;
1月 = 30日;
1年 = 12月;
1世 = 30年;
1运 = 12世;
1会 = 30运 = 10800年;
1元 = 12会 = 129600年。

这个时间单位体系是北宋天文、历法、儒学、数学、音律、易学…(此处省略若干字)大师邵雍制定的:没办法,他用来推算的那个东西太过于庞大,没有合适的计时单位了。

所以,仅仅是用于计时,干支系统也已经近乎完美,不可思议。

古人在观测日月出没、五星轨迹,并且测算它的时候,逐渐弄明白了宇宙的真相。
从此,中国人的三种宇宙观确立起来。

第一种,叫作盖天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我们日常生活中,出门向东还是向西;城市规划、家里盖房子、种地起个田垄、修个水沟…
所用到的,统统都是盖天说,它距离我们最近。
也只有盖天说中,才有东南西北和上下的概念。
(画重点,要考)

第二种,叫作混天说:《浑天仪注》:“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
天表里有水,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行。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则半覆地上,半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天转如车毂之运也。”

翻译一下就是:“天”就像个鸡蛋一样,大地像个蛋黄,悬空在空中。
浑天仪的制造原理,就是这一段,它能把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周天四千多颗星辰的运行轨迹投射下来,用以记录和绘制星图。

第三种,叫作宣夜说。
关于宣夜说,中国古代典籍中的记载是最多的,比如:
“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天地本太空一气,静极则动,变而为二。轻清向上,为阳为天;重浊向下,为阴为地。”——《大丹直指》

“一者,形变之始也。轻清者为天,重浊者为地,冲和气者为人。”——《列子·天瑞篇》

“夫鸿蒙分判,阴阳始列。轻清上浮者为天,其质阳也;重浊下凝者为地,其质阴也。”——《清静经图注·序》
………

而事实上,宣夜说也最符合目前天文学探索发现之后的结果,它与现代天文学的观测结果不谋而合。

但是在古代,一个没有中心的天文学说,对于王权来讲,是没有价值的。(王权所在,必须是天地之中心,比如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个星座的核心,是中央土,所以皇家一切用品都是赭黄。)

而且只用盖天说加上混天说,我们就完全可以制定出精确的历法,指导农时,乃至预测日食月食、彗星回归、气候异常…

那么,宣夜说就只能成为一种在学术界流传的“隐学”,官方观测机构的理论依据中,是无法找到它的身影的。

絮絮叨叨扯了好多文字,总算是大概交代清楚一些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
那么,我们现在就得到了一下信息:

平太阳时是人为设定的结果;
真太阳时是真实观测的结果;

我们的“农历”,根据“观象授时”这样一种方式,结合平太阳时和真太阳时制定的一部历法。
这样一部经过四千多年观测、120多次修订、传承至今的天文计时历法。
这部历法,实际上包含的信息量非常之大,只是以前没人告诉我们罢了。

举个栗子:告诉一些老人今天的农历日期,哪怕是阴天下雨,老人也能告诉我们今天是上弦月还是下弦月,月亮升起应该在天空的哪个方向。
“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龙尾伏辰”
“三星在户”
……

这些,曾经都是老百姓口中的天文学,大字不识的农夫村妇,也能脱口而出的天文学知识。

除了中国农历,我们目前在世界上找不到任何一部历法,可以同时显示日月星象、气候变迁、物候变化的。

这一部结合了天文实际观测历法、又被无数往圣先贤不断修订改善,达到尽善尽美的历法,它代表的,实际上是宇宙时空在每个时间节点的真实变化。

而人类,作为整个宇宙中的一份子(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份子),时刻在受宇宙运行的影响。(最常见的就是女生月经的周期,受月相影响。古人为什么给它取名叫月经?)

人体内一切能量的运行,是有迹可寻的,天象变化,对它影响非常大。
(大家可以试着记录一下自己的精神状态和睡眠,感受一下满月和朔月时的不同。)

“子午流注”、“灵龟八法”、“飞腾八法”……
各种基于经络学的时间治疗方法,背后的核心理论,就是天文历法。

从“714”工程开始,七十年代,国家就开始筛选、培养航天员,在航天员的生理健康指标中,就有一项是根据“子午流注”去测定他的状态是否可以满足任务需要。
这套系统一直沿用到后来的“863”工程、以及后来1992年重新提上日程的载人航天,直至今日。

所以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才有了中医膳食保健、中医四诊上天等一系列中医项目与航天的融合,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这些事。

福利时间 | #Redmi G游戏本#搭载旗舰音效#DTS:X Ultra# 新鲜发布!沉浸式3D音频技术为玩家提供更丰富真实的游戏声场,超强体验更畅快!

关注@DTS官微,转发本条微博,并@ 3位好友玩家,聊聊你对游戏音效的感受与期待,我们将在9月29日(下周三)抽取3位幸运朋友送出百元电影卡!一起为热爱发“声”,快来参与吧!@小米笔记本

【药香蓉城

国内首展“发现中医之美——中国传统医药文物特展”盛大启幕】大医精诚今犹盛,古方药香溢蓉城。
9月17日,成都博物馆2021年压轴大展“发现中医之美——中国传统医药文物特展”在一层特展厅面向公众正式启幕,为蓉城观众展现一个视角独特的中医药历史,一个蔚为大观的中国传统医学世界。

该展系国内首个历年出土中医药文物荟萃特展,系统地呈现了中国传统医药博大精深的内容和举世瞩目的成就。展览获得了国家文物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物局、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广旅局等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整合了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全国数十家单位的精品文物,飨以观众一场文化盛宴。
辩证唯物思想、著名医家典故、本草炮制技艺、养生导引功法、古代传染病防治……传统医药文化的精华向观众娓娓道来;殷墟龟甲、马王堆缣帛、天回竹简、武威木牍、龙门石刻、敦煌卷纸、明清线装古籍……千年医书隔着时空徐徐展开;满城汉墓灌药器、何家村窖藏药盒、西夏文药方抄本、夏颧墓手术器具、清宫御医药方……珍贵文物缓缓揭开神秘面纱。

2021年9月17日~12月12日,包括近百件一级文物在内的300余件(套)展品将通过巧妙设计的展陈,深入浅出的阐释,引领观众探索中医之美,从文物里唤醒历史记忆,从历史里读懂中华文化,从文化里获得民族自信。

天人合一 仁心仁术
揭示中医至真至善之美
“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当然也是美的结晶。
中医之美是什么?

成都博物馆策展人杜康向记者表示,中医之美并非指表面的视觉之“美”,而是指美在它致力追求“天人合一、调和致中”的至真之理,美在它躬身践行“仁心仁术、厚德济生”的至善之道。求真,即探求生命和疾病的真实情况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规律,是人们保健延年、治愈疾病的前提。因此真正的医学一定是寻找真相、探索真理的求真之学。行善,即对别人的病患等不幸产生同情怜悯之心,并付诸努力帮助其脱离痛苦,这种利他的行为就是善行。因此真正的医术一定是帮助他人避免或脱离苦难的行善之术。历史上流芳百世的医学名家无不是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者。可以说,求真与行善本身就是“医”的天然属性和要求。从美的本质而言,美是真和善在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统一。因此,中医的求真与行善本身就是“美”。这种美高度融合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种美教会人们在拥有健康的时候珍惜健康,帮助人们在失去健康的时候恢复健康。这种美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保驾护航,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岐黄之道 天人之际
尽显中医博大精深
展览分为“天人合一:对生命与疾病的认知”“仁心仁术: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症下药:本草与方剂”“手到病除:针灸等非药物疗法”“防患未然:疫病的防治”五个单元,囊括了安阳殷墟、长沙马王堆、成都老官山、西安何家村在内的多个重大考古发现。
从史前骨针到明代针灸铜人像,从晚商甲骨文到民国古籍,展览以医学的理论到实践,以其自身的内在逻辑为主线,对中医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简明扼要地梳理和展示,阐述了中医药所蕴含的科学文化内涵。
安阳殷墟甲骨上的“疒”与“疫”字证实了早在商代人们就开始区分不同病种。成都老官山汉墓的“天回医简”被认为极可能是古代神医扁鹊医派的失传医书,是现存最早的医学专门著作,打通了汉代医学传承的一大关键环节,扁鹊经脉医学由齐入蜀,对中国医学作出过重要贡献。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养生方》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有关养生学的文献之一。举世瞩目的敦煌文书里,存有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新修本草》,也存有世界上最早的食疗专著《食疗本草》……
千年典籍、精细器具、经络人偶、疗病秘方……在观众与文物的对望中,千年前的药香袅袅而至,唤醒一脉相承的文化记忆。

生生之学妙手回春
草本针灸融汇天人义理
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世界,从远古先民使用石器和火治疗伤病开始,到中西医汇通派名医张锡纯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中医医院,许多“第一”和“最早”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与创新。
在第一单元“天人合一:对生命与疾病的认知”展厅,至少在3000前年西周时期就已出现了“阴阳”和“五行”学说。它被用来诠释生命因“和”而生,因“和“而续的动态平衡,展现了古人对世界认知的初步思考,表达着中国哲学的精神内核和中华文明一以贯之的生命观。
展览还将一个个中医学界如雷贯耳的医学“大牛”带到观众面前。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葛洪、孙思邈、李时珍……这些在教科书上出现的千古名医,其背后不仅是传说和故事,还有中华民族对于生命健康、人类福祉孜孜不倦的求索。
展览中明代著名医家夏颧(1348~1411年)之墓出土的外科手术刀,已具现代柳叶刀雏形,精制的医疗器械反映出当时外科的发展水平。

蜀韵川医相辅相成
巴蜀医道承袭天府文化
从东汉精通脉诊、针灸的涪翁、程高、郭玉等著名医者,到唐代昝殷著成中国最早的妇科专著《经效产宝》;从北宋蜀医唐慎微编撰出最早图文并茂的《证类本草》,到清代的《中西汇通医经精义》、最早进行中西医结合探索的唐宗海,四川也是中医药发展的深厚土壤。
展厅内,由故宫博物院提供的东汉时期的一级文物“太医丞印”桥形钮铜印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医生用印,它可能曾被东汉川籍名医郭玉所用。郭玉深得另两位蜀地名医涪翁、程高真传,精通脉理,有“一针即瘥”(瘥:痊愈)的针刺神技。
在本次展览中,成都天回镇老官山三号汉墓出土的天回医简,也将亮相于众。这是目前一次性出土医学竹简数量最多的考古发现。据推测,该墓主将扁鹊、仓公的医书带至蜀地,与该墓同出土的经穴漆人一起,完整地反映了扁鹊、仓公的“经脉医学”体系,也展现出中医在秦汉之际的针灸学成就。
从老官山汉墓到天府中药城,川医川药成为“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灵地。得天独厚的中药自然资源,综合的科研水平,雄厚的产业基础,健全的中药商贸流通体系,让成都这座沉淀有千年中医底蕴的城市得以创新包容的天府文化孕育出时代发展潮流下的巴蜀医道。

交互融合 延伸拓展
一展一问联通展厅内外

本次展览还将首次推出成都博物馆“一展一问”互动活动。自本展起,成都博物馆将以每个展览为基础,面向观众征集与展览相关的问题。不管是想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还是对医药文化好奇,只要你有与展览相关的问题,就可以用“一句话”的形式,在“成都博物馆”的官方平台(知乎、微博)留言或私信,成博君将对大家的问题进行收集梳理,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以“一句话”快问快答的形式和观众们互动。
除了“一展一问”外,成都博物馆还将邀请名医名师开展清宫医药、考古出土医简、养生文化等多种主题的讲座活动,深入浅出地科普中医药学。系列线下活动将为观众带来千年古医药学与现代传播的美妙融合,感兴趣的朋友请关注成都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获取活动信息,活动名额有限,请及时抢票哦!
千百年来,中医药文化传承着中华文化基因,早已潜移默化进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展览通过对珍贵展品的解读,为我们呈现中医博大精深的内容和举世瞩目的成就,通过诠释中医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浸润,讲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完美融合的中国智慧。
医学是人类文明高度的重要标尺之一,中医药对于人体自身乃至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宏观把握,与中华文化追求大同、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一脉相承。站在文化万潮奔涌的今天,我们以一场精心准备的展览,提振中医事业发展,回望历史发展脉络,追寻中华精神内核,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熊猫][音乐][神马]食堂一楼教职工一点儿都不好吃 也不是很实惠哈哈哈哈哈之之之之他们晚上聚餐吃火锅 然后拉我去食堂饺子铺偷蘸料.....我说等下老板把你
  • 近期唯一的一天休息时间真的过的非常充实很感谢一大早就在楼下用电锯的邻居们从早上8点到现在嘈杂的电锯声就没停过突然觉得可能是想让我们这些年轻人不要荒废了周末吧隔壁
  • 2009年★第十二届当代书画家作品邀请展“银奖”★第七届中韩书法艺术交流展★全国名家书毛泽东诗词提名邀请展2010年★第八届中韩书法艺术交流展2011年★山东省
  • 现场采访的时候港区公司建设部的宋书伟告诉我:“说困难确实有困难,接到任务的时候还是春节假期,开始都担心人员不能到位,没想到大家接到电话二话不说都来到现场,另外由
  • #预测##算卦##立堂口# 也不是所有的有仙家的都适合立出道堂,出道堂的要求会更高一些,领仙弟子自身不一定能达到,所以不要去执着出马还是出道,只要走正路不走邪路
  • 看着一桌子好吃的,依依按捺不住了,小手指指一下这个,指一下那个,哪个都想要,但是依依能吃的没有多少,后面依依吃了点清蒸鱼跟大龙虾,小馒头之类的,也算依依吃过大餐
  • 她俩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 超级超级重要, 什么三个人的友谊会有一个人孤独, 都是屁话, 不存在的, 超级超级喜欢她们俩, 两个小傻子以为我对谁都那么好, 怎么可
  • 사실 많은 부분이 모호하다. 그러니 계속 답을 찾고 있었어.. 계속 자신을 증명하는 길에 가고 있는데. 가끔은 넘어지기도 하고.. 근데 여전히
  • 涩琪出道8年后在本月4日发行了首张SOLO专辑《28 Reasons》展现了与众不同的魅力,在iTunes的“TOP Album”排行榜上占据了全世界30个
  • 有一种伤害,说不出来,就让人沉默,有一种努力,不能成功,就失去自己。人有流泪的时候,也有沉默的时候,做到的,未必不被人嫉妒,做不到的,未必被别人看得起,是非只是
  • 我有时候也会在想自己这么努力这么拼命挣钱到底为了什么,以前的执念也早就被打破了,我也已经达成了我去年的心中所想了,那我是在期待什么呢?#言之 随笔##牛同学的来
  • 我想说的是,我们如果仅仅发狠,在互联网上叫喊追责、严惩事故发生的处理或在场者,是没用的,而且那样做也未必公正。当我们面对一个伤病严重并有危险的人时,当我们看到一
  • 站都站不住,她穿了一晚上真牛逼靠switch赢的四颗星星哈哈哈哈,其他一点意思莫得被人夸是开心的 但是被两百人共享照片还用做宣传想想多少有点无语毕竟其他照片丑的
  • 看门的大爷说最开始建这个地方是一个疗养院,当年修京昆铁路的时候很多工人吸入太多灰尘,得了肺上的病,八十年代后面才慢慢建起了医院,门口牌子上的字是专门给我们这些来
  • 如果能得到5000万欧元或更高的报价,拜仁应该愿意和他们的波兰巨星以及巴萨就转会展开谈判。莱默尔相关转会新闻汇总【天空体育】记者Florian Plettenb
  • [泪][泪](我以后就安安心心吃芹菜吧#哈利波特魔法觉醒[超话]# 吃瓜啦[吃瓜]昨天匹配到一个传统雷队友,我卢娜对面召唤,我前排清怪(英勇脸.jpg)剩最后一
  • 【7月新番「幕末Rock」漫画化决定 主要制作阵容追加!】7月开播的「幕末Rock」近日公开了动画的相关视觉图及主要制作STAFF,并确定在一迅社旗下漫画杂志「
  • 因此,有能力保证为各微店提供货真价实的对路商品。因此,有能力保证为各微店提供货真价实的对路商品。
  • 真正的爱国就是抵制了一段时间再没脸没皮的用其他国家的产品?【麦吉丽mageline】拥有R标,质量是过硬,不要把我们的产品和其他三无产品拿在一起做比较!
  • 【公考常识必考内容-人文常识】​#事业单位[超话]# #河北省考[超话]#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 #河北公务员# #金岸标公考#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