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樊有宏的故事——一次“神秘”的测谎】

从警33年来,樊有宏先后参与勘查各类刑事案件现场3300余起,利用刑事技术直接破获各类刑事案件600余起,依靠刑事技术为侦办刑事案件提供证据支撑的案件1500余起。樊有宏先后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标兵”、全省公安机关“汪勇式先进个人”、商洛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市公安机关“老黄牛式民警”等荣誉称号。

一次“神秘”的测谎

“第一个问题,钱是否在宿舍里藏着?”樊有宏问。

“我就没有拿钱,还藏啥藏?”李某答非所问。

“刚才不是说好的再测一次,按程序走,如实回答 ‘是’或者‘不是’,和第一次测时一样。”樊有宏说。

“嗯,那你问。”李某不情不愿。

“钱是否藏在宿舍里?”

“没有”

“钱是否交给其他人保管?”

“没有”

“第三个问题,钱是否存银行了?”

“没有”

“第四个问题,钱是否藏在你的车里?”

“没有”

“钱是否埋在宿舍后面的地里?”

“没有”

……

樊有宏问完预先设计的15道问题,接着说:“你可以再回想一下,刚才的回答还有什么更改和补充的,还有什么想要和我说的,都可以说,给你2分钟时间考虑。”

“没有了,该说的都说了。”李某抵触情绪很大,语气很冲,说完别过了脸。

10分钟,测试的时间把握的刚刚好,樊有宏看了一下表。“小样儿,还治不了你?你抵触情绪越大,反映越强烈,

我的信心就越大。”樊有宏从电脑前站起身来看了一眼李某。

钱到底藏在哪儿?樊有宏在李某的回答中早已胸有成竹。

樊有宏走出了派出所,来到案发现场。

“搜他的车,钱就藏在车里。”樊有宏对两位办案民警说。

被偷的钱真能从车里搜出来吗?

这是一起盗窃案。事发2014年8月的一天,洛南县张坪水库除险加固项目部3名员工当天刚领的工资放在宿舍中不翼而飞。3人住一间集体宿舍,工资放在各自床铺的枕头或者褥子下面,共计18000元。

张坪水库位于洛南县伊洛河干流上游,距县城32公里。水库完成除险加固后可解决洛南县城及周边乡镇12.36万人、50多家企业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可供5.3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该项目是当年该县的重点项目,任务重,工期紧,工地上有100多名工人。

18000元在当时算是一笔不小的资金。消息传开,在工地上引起轰动,在工友中引起了恐慌,都担心自己刚领的工资被人偷了,不少人要请假把工资送回家去。

派出所来了,刑警队来了,公安局长来了,县上领导也来了。

破案迫在眉睫。

办案民警个个也是精兵强将,现场勘查,摸排走访,深入调查,研判分析,很快有了初步结果。专案组认为项目部的3名员工有作案嫌疑,但缺乏直接证据,无法确定到底谁是犯罪嫌疑人。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局长发话了,“叫樊有宏来,带上他的‘神秘武器’。”

樊有宏赶到现场,手里提着一个大皮箱。

“高手带着测谎仪来破案了!”消息在工友们中间传开,不少人疑问,“电影电视里看到过这玩意儿,咱这儿的警察能玩转这个?还真能破案?”

经过简单的准备,樊有宏开始了测前谈话。测前谈话是整个测谎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从某种意义上说,测前谈话比正式测试更为重要。受测者在测试中能否出现应有的反应,取决于他在测试前是否处于测谎所需要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正是需要测谎员通过测前谈话来引导和调控的。测前谈话是否顺利、是否得法、是否深透,直接决定着测试的效果甚至影响测试的准确度。

这方面,樊有宏还是相当有经验。此前,他利用测谎技术协助全市其他县区破获10余起重特大刑事案件。

一个小时过去了,3名有作案嫌疑人员的谈话顺利完成,达到了谈话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樊有宏也完成测谎问题的构思和设计。

测谎正式开始。

樊有宏设计了40道相关的问答题。他问,嫌疑人回答“是”或者“不是”,每个嫌疑人测试时间不超过15分钟。

樊有宏盯着电脑,一边提问,一边仔细的观察着电脑屏幕上曲线的变化,不时在记录本上记下要点。

又一个小时过去了,3人依次完成测试。樊有宏心中也有了答案。

“刘某、王某基本排除,李某有重大嫌疑,就审他。”樊有宏对办案民警说。

办案民警一阵兴奋,案子破不了“亚历山大”, “大神”带着“神秘武器”来了之后大家都处于期待之中,现在终于确定了作案嫌疑人。

几名预审能手去审李某,希望能打开突破口一举破案。樊有宏则对案发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勘查。

岂料,审问并不顺利。李某拒不承认,一口咬定没有偷盗宿舍里的工资。因为没有直接证据,也没有找到被偷盗的工资,抓贼未见赃,案子又陷入了僵局。

樊有宏听到情况后,决定三会李某。

“你咋还不交待,得是对我的测谎不服气?”樊有宏故意用激将法。

“就是不服气,我又没拿钱,你问几个问题就说是我,又没有从我身上搜出钱,凭啥说我是小偷?”李某又臭又硬。

“凭啥?就凭我的测谎技术,就凭我破过的案子,还不服气,还嫌没找到钱,敢不敢再测一次?”樊有宏继续激他。

“测就测,有啥不敢的?”李某一条道走到黑。

樊有宏第二次准备提问问题,这次的问题主要围绕藏钱的地点展开。经过和办案民警的碰头分析,得知李某未离开过案发现场,被偷的钱财应该还没有来得及转移,很有可能就藏在现场周围的某个地方。

这次设计的15道问题,全部是涉及案发现场周围可能藏钱的地方。当樊有宏问到李某是否把钱藏在车里时,测试指数出现明显、较大的波动,但李某仍坚持说没有,并且表现出很不耐烦的样子。

樊有宏据此推断,钱很有可能就藏在车里。李某当时是项目部的管理人员,自己有一辆面包车停放在宿舍门外。

工友们听说“神秘武器”测出钱就藏在李某的车里,拍手互庆,奔走相告,纷纷赶来围观办案民警搜查车辆。

可搜查车辆的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两名办案民警在近百名围观工友的众目睽睽下用了一个多小时,搜遍车辆几乎能搜的地方,愣是没有找到藏钱的地方。

是在车上没有找到藏钱的地方?还是测谎的结果有问题?一直自信的樊有宏也不免忐忑起来。

这时,一位老民警李喜良赶来。李喜良从部队转业到派出所当民警,有近20年驾龄,派出所的兼职司机,熟悉车辆构造。在当时,条件较差,一个派出所仅配一辆面包车,会开车的民警少,熟悉车辆状况的民警更少。

李喜良上前,询问办案民警都搜查了车辆哪些部位,然后车里车外仔细察看,又俯下身子观察车底。只见他移动面包车的后排座位,揭开地垫,用螺丝刀卸掉电瓶盖板四角的螺丝,打开盖板,取出电瓶,一个被报纸包着的纸包出现了。

办案民警提取出报纸包,小心翼翼打开,厚厚一沓百元大钞出现在眼前。现场一片欢呼。

“测谎就能破案,这警察也太牛了!”工友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从李某车辆中搜查出赃物的消息传回了3公里外的派出所。李某只好低头认罪,如实交待了作案过程。

图文发布:商洛公安融媒体中心

成大事者,必须经历的三次跃升

成大事者,在成长历程中,有三次极其重要的跃升。

如果跨不上去,你的高度,基本就很难往上了。

— 1 —

从个人贡献者,到人员管理者

第一次跃升,是从个人贡献者,到人员管理者。

这个跃升,是从依靠自己,变为依靠别人。

千万不要小看自己第一次带人,这是对你整个能力系统的彻底重构。

当你只是个人贡献者时,你的能力系统是:

有问题 -> 动手 -> 解决。

而你一旦成为人员管理者,你的能力系统就要重构为:

有问题 -> 抽象化问题的目标和指标 -> 传达要求 -> 看着被人完成 -> 解决。

那么,如何重构能力系统呢?

你必须做到四个重要的升级。

第一个,叫做责任升级。

你要从对任务负责,变为对目标负责。

什么意思?

员工,是对任务负责的。

你交给我一项具体的任务,最好能明确告诉我,完成这个任务的指标是什么?

我把指标做到,这个任务就算完成了。

而经理,是对目标负责的。

假如老板问经理,这事儿怎么干成这样了?

经理说,老板,这事不是我干的,是我的下属干的,我跟他说过好多次,他就是做不好……

经理觉得,谁做这件事,就是谁的错,所以特别委屈。

这个时候你就知道,他只能完成具体的任务,但承担不了经理的责任。

经理,需要对目标负责。

就算是底下的员工没有做好,经理也要负全责。

经理的存在,就是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要解决一切问题,达成最终的目标。

第二个,叫做沟通升级。

你要从用自己的手,到用别人的脑。

什么意思?

很多公司,都是将一个部门专业能力最强的人提拔为经理。

作为经理,你看到下属做得不如你好,常常会忍不住说“放着我来”。

这是刚成为管理者的人,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

作为管理者,你需要从依靠自己,变为依靠别人,这是一次巨大的沟通升级。

当你只是个人贡献者时,你的决策者是你的大脑,你的执行者是你的双手。

你的大脑想到什么决策,双手马上就能干起来了。

决策者和执行者之间的沟通,是没有任何损耗的。

但是,当你成为一个管理者时,情况就复杂多了。

你的执行者不再是你自己的双手,而是下属的双手。

你需要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下属的行动。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把你的决策,同步到你下属的大脑中。

你不仅要跟你的下属沟通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你还要沟通清楚,你为什么要让他这么做。

你得让你的下属发自内心地理解你的想法,这样他才会完整地执行,而不是简单地糊弄。

第三个,叫做关系升级。

你和下属之间的关系,需要从左右的伙伴,变为上下的战友。

什么意思?

上个星期你们还在一起骂老板,结果,这个星期,你就直接变成他老板了。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

我们之前关系那么好,现在应该怎么处理呢?

我是应该把他当作血浓于水的家人,还是无话不谈的朋友,或者是并肩作战的合作伙伴呢?

管理者和下属,只有一种关系,叫做合作伙伴。

你们因为有共同的目标,所以交换彼此的价值。

你可以把感情当作纽带,但本质上,你们的关系,是合作伙伴,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第四个,叫做自我升级。

你的追求要从小我的满足,变成大我的成就。

什么叫小我的满足?

我们每一个人,都喜欢被别人表扬。

你这件事情做得特别漂亮,你好厉害。

你居然能谈下来这么大的客户,我太佩服你了。

……

我们都喜欢听到这样的表扬。

但是,如果我们需要通过这些表扬来获得满足的话,我们的团队就很难做大。

为什么?

因为当你特别在乎别人对你本人的表扬时,你就很难接受别人对你下属的表扬。

当你有一个下属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被越来越多人认可的时候,你会是什么感觉?

如果你感觉被威胁,你觉得你的位置不保了。

那你可能就只能做现在这么大的事。

你要知道,你代表的就是你的整个团队。

你下属的成功,就是你的成功;你下属受到的认可,就是你的认可。

你作为一个管理者,你的心有多宽广,你就能带多大的团队。

责任升级,沟通升级,关系升级,自我升级。

完成了这四次升级,你就会从个人贡献者,成为一个真正的管理者。

这是我们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跃升。

— 2 —

从人员管理者,到团队领导者

第二次跃升,是从人员管理者,到团队领导者。

这次跃升,是从一个将才,成为一个帅才。

什么是将才?

战必胜,攻必克,使命必达。

将才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赢下一场战役。

如何领兵打仗,如何排兵布阵。

如何运用兵力,发挥最大价值,甚至以弱胜强。

岳飞就是典型的将才。

什么是帅才?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帅才要做的,就是做好战略部署。

与谁结盟,和谁为敌?

先攻哪座城,后取哪座池?

哪场战役可以放弃,哪场战役必须胜利?

只有做好战略部署,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取得终局的胜利。

秦皇就是典型的帅才。

那如何才能从将才,变成帅才?

你要完成两次重要的升级。

第一个,叫做战略升级。

你要从“把事情做对”(do things right),到“做对的事情”(do right things) 。

人员管理者,是“把事情做对”。

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带领下属更快、更好地达成公司的战略目标。

而团队领导者,是“做对的事情”。

最重要的职责,是制定公司的战略目标。

要达成什么业绩?

要进入哪些市场?

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对方合作?

未来3年、5年,我们要做什么?

团队领导者,考虑的是战略问题,是经营问题,需要基于更高的维度,做出正确的决策。

而人员管理者,是在决策之下,把它更有效率地完成。

“做对的事情”,是在选赛道。

一旦选错了赛道,就算你开宝马,也只能眼睁睁被吉利超过。

而“把事情做对”,是在赛道上奔跑。

用正确的方法,更快地达成目标。

一旦成为一个团队领导者,你必须拥有全局的、更高维度的、动态的眼光。

你看见的不再是一棵树,而是一整片森林。

你影响的不再仅仅是自己的公司,而是整个生态网络。

你在乎的不再是眼前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未来终局的胜利。

你考虑的不再是今天、明天,而是以后的五年、十年。

第二个,叫做影响力升级。

从人员管理者,到团队领导者,你管理团队的工具,要从赏罚力,变为影响力。

什么是赏罚力?

你做得好,我可以给你发奖金,发股票。

你做得不好,我可以给你扣奖金,甚至把你开除。

这就是赏罚力。

什么是影响力?

影响力,来自于对各方诉求的协同,来自于团队对你价值观的认同,也来自于你个人的魅力。

你要什么?我要什么?他要什么?我们协作在一起,能分别得到什么?

我们能帮助到多少人?我们在创造什么价值?

这些,都是影响力。

影响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武器。

一旦拥有了影响力,团队对你的追随,就不再来自于对赏罚的服从,而来自于发自内心的敬重。

你可以通过树立愿景、价值观,并以身作则,让团队成员彼此激励,产生巨大的凝聚力。

— 3 —

从单点成功,到全面开花

第三次跃升,是从企业的单点成功,到全面开花。

你开了一家店很成功,如果再开一家,能不能继续做大?

你做了一个app很厉害,如果再做一个,能不能持续成功?

你在这个城市称霸市场,如果去下一个城市,能不能延续辉煌?

这就是从单点成功,到全面开花。

这次跃升,是从依靠经验、努力、热情、鞠躬尽瘁、“兄弟们跟我上”,变为依靠系统。

这是系统性思维的更重大的跃升。

单点成功时,你的成功模型是:

有目标 -> 一路往前冲 ->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 达成目标。

如果想要全面开花,你就要把成功模型重构为:

有目标 -> 抽象化曾经实现目标的能力内核 -> 复制能力内核 -> 依靠系统 -> 达成目标。

这其中的关键,是找到坚实可复制的能力内核。

什么是可复制的能力内核?

我举个例子。

你做饭非常好吃,开了一家中餐厅,生意很好。

“做饭非常好吃”,这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可是,它可以复制吗?

精盐少许,这点可以复制吗?多“少许”,叫做少许?

油八分热的时候下锅,多少度叫做八分热?

色泽金黄时起锅。多么金、多么黄,才叫做金黄?

这些都无法量化、不可复制。

很多人说,泱泱美食大国,居然被洋快餐肯德基、麦当劳占领市场。

肯德基在中国开了4000家,就是因为他们炸薯条时,不是用“色泽金黄”做标准,而是在华氏350度的油里,炸2:45秒准时起锅。

而美食大国中国自己,能把餐厅开出这么多家的,少之又少。

连锁餐厅中,开得相对多的,可能就是火锅了。

那是因为火锅的“能力内核”,“独家秘方”的锅底,已经可以在工厂批量生产了。

成功,是结果;能力内核,是成功的原因。

成功,不可复制,但能力内核可以。

所以,想要复制做大,全面开花,你首先要从你的成功经验中,像化学家一样,提取出可量化、可复制的“能力内核”。

记住:

好产品不是能力内核,做好产品的流程才是。

好员工不是能力内核,产生好员工的制度才是。

好用户不是能力内核,获得好用户的方法才是。

一旦找到了能力内核,你就可以运用各种资源、杠杆去复制它,然后做强做大。

从单点成功,到全面开花,这是一次极其重要的跃升。

完成了这次跃升,你以后的成功就不再只是靠运气,而是靠系统。

最后的话

从个人贡献者,到人员管理者。

从人员管理者,到团队领导者。

从单点成功,到全面开花。

这是每一个成大事者,都必须经历的三次跃升。

第一次跃升,是从使用自然动力,到烧煤的蒸汽机的跃升。

第二次跃升,是从烧煤的蒸汽机,到烧汽油的内燃机的跃升。

第三次跃升,是从烧汽油的内燃机,到核反应堆的跃升。

每一次跃升,都是对你之前世界的颠覆。

这三次跃升,是你在商业世界里,必须刻苦修炼,必须通关的十八铜人阵。

有一次不彻底,一辈子难成大事。

成大事者,必须经历的三次跃升

博读 2022-05-22 07:00 




成大事者,在成长历程中,有三次极其重要的跃升。

如果跨不上去,你的高度,基本就很难往上了。

— 1 —

从个人贡献者,到人员管理者

第一次跃升,是从个人贡献者,到人员管理者。 

这个跃升,是从依靠自己,变为依靠别人。 

千万不要小看自己第一次带人,这是对你整个能力系统的彻底重构。 

当你只是个人贡献者时,你的能力系统是: 

有问题 -> 动手 -> 解决。 

而你一旦成为人员管理者,你的能力系统就要重构为: 

有问题 -> 抽象化问题的目标和指标 -> 传达要求 -> 看着被人完成 -> 解决。 

那么,如何重构能力系统呢? 

你必须做到四个重要的升级。 

第一个,叫做责任升级。

你要从对任务负责,变为对目标负责。 

什么意思? 

员工,是对任务负责的。 

你交给我一项具体的任务,最好能明确告诉我,完成这个任务的指标是什么? 

我把指标做到,这个任务就算完成了。 

而经理,是对目标负责的。 

假如老板问经理,这事儿怎么干成这样了? 

经理说,老板,这事不是我干的,是我的下属干的,我跟他说过好多次,他就是做不好…… 

经理觉得,谁做这件事,就是谁的错,所以特别委屈。 

这个时候你就知道,他只能完成具体的任务,但承担不了经理的责任。 

经理,需要对目标负责。 

就算是底下的员工没有做好,经理也要负全责。 

经理的存在,就是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要解决一切问题,达成最终的目标。 

第二个,叫做沟通升级。 

你要从用自己的手,到用别人的脑。 

什么意思? 

很多公司,都是将一个部门专业能力最强的人提拔为经理。 

作为经理,你看到下属做得不如你好,常常会忍不住说“放着我来”。 

这是刚成为管理者的人,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 

作为管理者,你需要从依靠自己,变为依靠别人,这是一次巨大的沟通升级。 

当你只是个人贡献者时,你的决策者是你的大脑,你的执行者是你的双手。 

你的大脑想到什么决策,双手马上就能干起来了。 

决策者和执行者之间的沟通,是没有任何损耗的。 

但是,当你成为一个管理者时,情况就复杂多了。 

你的执行者不再是你自己的双手,而是下属的双手。 

你需要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下属的行动。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把你的决策,同步到你下属的大脑中。 

你不仅要跟你的下属沟通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你还要沟通清楚,你为什么要让他这么做。 

你得让你的下属发自内心地理解你的想法,这样他才会完整地执行,而不是简单地糊弄。 

第三个,叫做关系升级。 

你和下属之间的关系,需要从左右的伙伴,变为上下的战友。 

什么意思? 

上个星期你们还在一起骂老板,结果,这个星期,你就直接变成他老板了。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 

我们之前关系那么好,现在应该怎么处理呢? 

我是应该把他当作血浓于水的家人,还是无话不谈的朋友,或者是并肩作战的合作伙伴呢? 

管理者和下属,只有一种关系,叫做合作伙伴。 

你们因为有共同的目标,所以交换彼此的价值。 

你可以把感情当作纽带,但本质上,你们的关系,是合作伙伴,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第四个,叫做自我升级。 

你的追求要从小我的满足,变成大我的成就。 

什么叫小我的满足? 

我们每一个人,都喜欢被别人表扬。 

你这件事情做得特别漂亮,你好厉害。 

你居然能谈下来这么大的客户,我太佩服你了。

…… 

我们都喜欢听到这样的表扬。

但是,如果我们需要通过这些表扬来获得满足的话,我们的团队就很难做大。

为什么? 

因为当你特别在乎别人对你本人的表扬时,你就很难接受别人对你下属的表扬。 

当你有一个下属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被越来越多人认可的时候,你会是什么感觉? 

如果你感觉被威胁,你觉得你的位置不保了。 

那你可能就只能做现在这么大的事。 

你要知道,你代表的就是你的整个团队。 

你下属的成功,就是你的成功;你下属受到的认可,就是你的认可。 

你作为一个管理者,你的心有多宽广,你就能带多大的团队。 

责任升级,沟通升级,关系升级,自我升级。 

完成了这四次升级,你就会从个人贡献者,成为一个真正的管理者。 

这是我们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跃升。

— 2 —

从人员管理者,到团队领导者

第二次跃升,是从人员管理者,到团队领导者。 

这次跃升,是从一个将才,成为一个帅才。 

什么是将才? 

战必胜,攻必克,使命必达。 

将才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赢下一场战役。 

如何领兵打仗,如何排兵布阵。 

如何运用兵力,发挥最大价值,甚至以弱胜强。 

岳飞就是典型的将才。 

什么是帅才?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帅才要做的,就是做好战略部署。 

与谁结盟,和谁为敌? 

先攻哪座城,后取哪座池? 

哪场战役可以放弃,哪场战役必须胜利? 

只有做好战略部署,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取得终局的胜利。 

秦皇就是典型的帅才。 

那如何才能从将才,变成帅才? 

你要完成两次重要的升级。 

第一个,叫做战略升级。 

你要从“把事情做对”(do things right),到“做对的事情”(do right things) 。 

人员管理者,是“把事情做对”。 

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带领下属更快、更好地达成公司的战略目标。 

而团队领导者,是“做对的事情”。 

最重要的职责,是制定公司的战略目标。 

要达成什么业绩? 

要进入哪些市场? 

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对方合作? 

未来3年、5年,我们要做什么? 

团队领导者,考虑的是战略问题,是经营问题,需要基于更高的维度,做出正确的决策。 

而人员管理者,是在决策之下,把它更有效率地完成。 

“做对的事情”,是在选赛道。

一旦选错了赛道,就算你开宝马,也只能眼睁睁被吉利超过。 

而“把事情做对”,是在赛道上奔跑。 

用正确的方法,更快地达成目标。 

一旦成为一个团队领导者,你必须拥有全局的、更高维度的、动态的眼光。 

你看见的不再是一棵树,而是一整片森林。 

你影响的不再仅仅是自己的公司,而是整个生态网络。 

你在乎的不再是眼前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未来终局的胜利。 

你考虑的不再是今天、明天,而是以后的五年、十年。 

第二个,叫做影响力升级。 

从人员管理者,到团队领导者,你管理团队的工具,要从赏罚力,变为影响力。 

什么是赏罚力? 

你做得好,我可以给你发奖金,发股票。 

你做得不好,我可以给你扣奖金,甚至把你开除。 

这就是赏罚力。 

什么是影响力? 

影响力,来自于对各方诉求的协同,来自于团队对你价值观的认同,也来自于你个人的魅力。 

你要什么?我要什么?他要什么?我们协作在一起,能分别得到什么? 

我们能帮助到多少人?我们在创造什么价值? 

这些,都是影响力。 

影响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武器。

一旦拥有了影响力,团队对你的追随,就不再来自于对赏罚的服从,而来自于发自内心的敬重。 

你可以通过树立愿景、价值观,并以身作则,让团队成员彼此激励,产生巨大的凝聚力。

— 3 —

从单点成功,到全面开花

第三次跃升,是从企业的单点成功,到全面开花。 

你开了一家店很成功,如果再开一家,能不能继续做大? 

你做了一个app很厉害,如果再做一个,能不能持续成功? 

你在这个城市称霸市场,如果去下一个城市,能不能延续辉煌? 

这就是从单点成功,到全面开花。 

这次跃升,是从依靠经验、努力、热情、鞠躬尽瘁、“兄弟们跟我上”,变为依靠系统。 

这是系统性思维的更重大的跃升。 

单点成功时,你的成功模型是: 

有目标 -> 一路往前冲 ->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 达成目标。 

如果想要全面开花,你就要把成功模型重构为: 

有目标 -> 抽象化曾经实现目标的能力内核 -> 复制能力内核 -> 依靠系统 -> 达成目标。 

这其中的关键,是找到坚实可复制的能力内核。 

什么是可复制的能力内核? 

我举个例子。 

你做饭非常好吃,开了一家中餐厅,生意很好。

“做饭非常好吃”,这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可是,它可以复制吗? 

精盐少许,这点可以复制吗?多“少许”,叫做少许?

油八分热的时候下锅,多少度叫做八分热?

色泽金黄时起锅。多么金、多么黄,才叫做金黄? 

这些都无法量化、不可复制。 

很多人说,泱泱美食大国,居然被洋快餐肯德基、麦当劳占领市场。 

肯德基在中国开了4000家,就是因为他们炸薯条时,不是用“色泽金黄”做标准,而是在华氏350度的油里,炸2:45秒准时起锅。 

而美食大国中国自己,能把餐厅开出这么多家的,少之又少。 

连锁餐厅中,开得相对多的,可能就是火锅了。 

那是因为火锅的“能力内核”,“独家秘方”的锅底,已经可以在工厂批量生产了。 

成功,是结果;能力内核,是成功的原因。 

成功,不可复制,但能力内核可以。 

所以,想要复制做大,全面开花,你首先要从你的成功经验中,像化学家一样,提取出可量化、可复制的“能力内核”。 

记住: 

好产品不是能力内核,做好产品的流程才是。 

好员工不是能力内核,产生好员工的制度才是。 

好用户不是能力内核,获得好用户的方法才是。 

一旦找到了能力内核,你就可以运用各种资源、杠杆去复制它,然后做强做大。 

从单点成功,到全面开花,这是一次极其重要的跃升。 

完成了这次跃升,你以后的成功就不再只是靠运气,而是靠系统。

最后的话

从个人贡献者,到人员管理者。

从人员管理者,到团队领导者。

从单点成功,到全面开花。

这是每一个成大事者,都必须经历的三次跃升。

第一次跃升,是从使用自然动力,到烧煤的蒸汽机的跃升。

第二次跃升,是从烧煤的蒸汽机,到烧汽油的内燃机的跃升。

第三次跃升,是从烧汽油的内燃机,到核反应堆的跃升。

每一次跃升,都是对你之前世界的颠覆。

这三次跃升,是你在商业世界里,必须刻苦修炼,必须通关的十八铜人阵。

有一次不彻底,一辈子难成大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分区发布规则:1.水贴专区:日常闲聊/磕糖/催数据/剧情讨论/提问解答/求同款等2.日常物料:GeminiFourth相关单人双人物料/活动图频/剧照等3.考古
  • 华西儿保的费用和去卓正儿保的费用基本一致,因为这些杂乱的数据,混乱的测试,孩子被开过很多次贝利测试,去卓正又显示一切都发育的很好。如果我是儿保医生,我能做好吗,
  • #tay's jottings# 书里说但丁的“神曲被认为是欧洲最伟大的文学作品”2019年11月听一个四川大学老师的讲座“文学:社会的良知与批判”。所谓“饥饿
  • #肖宇梁[超话]##盲盒艺人肖宇梁# xyl#肖宇梁舞与武#我试图用那些漂亮的句子来形容你,但是不行。我字字推敲写出长长一段话,你眉眼一弯熠熠生辉,就让我觉得,
  • )#我与双笙的幻彩国##双笙幻彩国巡回演唱会# 很多年前,还是孩子恋爱,学生时代,XD连枝说喜欢的人生是这样:和三五个交好的性情中人肆意撒欢,高兴就下白城跃入大
  • 来一起看看我们的故事:和其他考研机构相比来说,传播匠显得格外“小而精”;因为我们“很小很年轻”既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也不会制造焦虑提前“抢跑”招生,所以每年报
  • 来广州第一天很开心,哈哈,让我收获了很多,不是参观了多少景点,而是我哥带我去见了他的领导干部,突然收获到如果要上升到管理层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混不进领导层,不是
  • 如果美好的事物只能奉献在理想的高台上,那么它也会在无情的在岁月里挤满灰尘。你上述的一切美好的愿景,都在泪光的闪烁当中,化作你漫长时流里不想仔触及的梦影。
  • 我永远相信一万小时定律,那些晨间的寂静,不眠的星光,清醒的克制,孤军奋战的坚持,暗暗许下的承诺,才是我热爱自己的时刻,那些你坚持的东西,总有一天会来拥抱你。你所
  • #KimRunning[超话]##詹姆斯NBA历史得分王##詹姆斯纪录之夜#在我还在求学的时代,在那个23 vs 24的年代,我喜欢的是24,24更加伟大,24
  • 因为公司造假的时间在2015年到2019年,所以凡是在这个期间内买入股票并且在2021年11月证监会发出立案告知书仍然持有的投资者,都可以因为上市公司的虚假陈述
  • 我知道,这一切是因为自己是幸运的,也是因为身边人给我的爱让我有相信任何美好的能力,哪怕一切都很糟糕,我也会觉得只要太阳依旧升起,我便依旧可以灿烂。过去的一年里你
  • 之前提到过当不知道大饼什么时候跌的情况,可以去看热门山寨,由山寨庄家帮你判断市场是不是真的要跌了。很多朋友还没明白怎么回事,指数就已经涨回来了。
  • 2、近日全新尚未商用的小米90W快充头被挂上二手交易平台,可以看到该机充电头最高20V 4.5A输出,即90W快充功率,有可能会在小米13 Ultra上首发;另
  • 壮阔的,浩瀚的,紧抓的鲲鹏于天地之间与子难分,祂明白孩子注定要离开他:我希望你和我永远连在一起,我希望你永远不要长大不要去遇到其他人不要去爱其他人我怕你受伤怕你
  • 但是7世纪之后,佛寺又经历了“今渐减少”的过程,教义则从小乘向大乘、密宗演变,因此是研究佛教史的宝贵资料。#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老家河南新媒体矩阵# 五世纪•
  • 细嚼经典,是一种选择,对你确定人生高度,是一个考验。方向错,目标又虚无飘渺,更何况未能内省观照、反求诸己的心灵,是无法得到真正的安顿,那又何来宁静呢!
  • ”“身在异国他乡读书,真切体会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殷航向正观新闻记者透露,“不过,今年就有了盼头了,国内入境政策调整了,回国也不再有隔离的顾虑了,所以今年我
  • (比如最近和先生看的电影《利刃出鞘2》里面的坏蛋(不记得叫什么了百度如⬇️)和侦探,到最后都没认清他俩谁是谁,大晚上我俩一起看的,后来自己都不敢一个人去了[衰]
  • #姜太显[超话]##姜太显0205生日快乐# —— 2023太显生日线下Support选址 —— 【规则】: 1⃣️投̸票̸时间:发博起 -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