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有情?童磨的爱因何而生?
——公式书《鬼杀队见闻录2》上弦之二部分解读

写这篇分析的原因是前两天在wb上看到有人号称“童磨对待琴叶和别人不同,没有吃了她而是土葬了”、“童磨招式里的莲花源自琴叶”、“是公式书2写的”(该po发在超话,现已删除

我???整个一大问号❓

别人看的都是假的公式书是吗??
明明公式书2里谈及琴叶只有寥寥几笔带过,说的也只是童磨曾收留过琴叶,但在琴叶抛下猪猪后就杀了她……都不知道土葬这个说法是怎么传出来的[黑线]

关于招式的谣言就更是离谱,真看不出来他的“万世极乐教”来源是什么吗?招式里的莲花元素分明来自佛教,除了莲花他的招式里甚至还有“菩萨”,是不是也和琴叶有关??
是【因为莲花本就是他的象征物,所以插图才用了莲花】,而不是【因为插图画了莲花,所以他的招式里才有了莲花元素】好吗……连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都完全没搞清楚,童磨当了几百年的鬼,招式能是因为琴叶想出来的?这脑补有多离谱还用说么[费解]

况且要是说到CP的实锤,反而是锤了童磨对蝴蝶忍是“因初次感受到的激烈心跳而面红耳赤”以及有着“强烈的积极性”——具体表现为对着忍激情告白并且邀她一起下地狱[允悲]
P3【強烈な前向きさ】【初めての高鳴る鼓動に頬を赤らめる】

实际上,仔细分析完童磨这个角色后就会顿悟,为什么童磨对忍会产生这样的情感,我甚至在回顾时忍不住惊叹一些细节方面的刻画,原作的描写加上公式书的解读,能完完全全剖析出童磨这个鬼的思维逻辑和行为模式。
这个角色的一切言行皆出之有因,包括他生前的态度与死后的转变,那些对比冲突绝不是毫无计划地“想到哪里画到哪里”。

按公式书所说,童磨小时候觉得人类实在可悲,看着自己父母欺骗教徒号称他能聆听神谕,但他明明“既听不到神谕也根本就不信神佛”,更是觉得“盲目依靠神佛来支撑心灵的人类愚蠢而又可怜”,还因此流下了眼泪。
P4【極楽浄土の存在は全く信じておらず神の声を聞いたこともなかったため、神や仏にすがる人間を愚かだと哀れみ、涙を流した】

神奇的是,童磨虽然曾因“人类的愚蠢可怜”而落泪,但在面对父母的惨剧时,他却丝毫“不觉得悲伤与孤独”,只是在想“血的味道太重需要通通风”——人类的感情对他来说如同镜花水月,面对死亡他根本就不为所动。
P5【悲しさや寂しさを感じず、血の匂いを換気することなどを考えていた】

根据这些描述,其实可以推得童磨并非没有感情,而是没有“和人类相同的感情”。

他的思维逻辑生来就异于常人,无法与普通人共情,也从未觉得死亡是悲伤可怖的,甚至在自己临死前心里都没有涌现出惧意或悔意这类“像人类那样的情感”。
P6【死を目前にしても恐怖や悔しさはなく、人間らしい感情を覚えることはなかった】

而在童磨的认知里“拯救人类是自己的使命”,“吃掉信徒”就是他的拯救方式——这部分也有原作里他在死前的独白作为佐证,他认为自己“为了人类和这个世界尽心竭力,做出了无数的贡献”……也就是说,他是真的有在兢兢业业地当他的教主[笑cry]
P7【善行として人間を喰い、解放へと導く】【人間を救済することは使命だと信じて疑わなかった】

所以童磨你……就是一直把自己当作卡密对吧???
而事实上他又不信神佛,所以甚至可以说,在他的认知里神佛都无法与自己相比较……

因为从小就与众不同,所以他认为自己是区别于人类的存在,虽然缺乏人类角度的认知,但会因为感到人类可悲可怜而流下眼泪——这不是没有感情,而是不理解“人类的感情”。
童磨把自己认作为人类的救世主,“觉得人类很可怜”。尽管他也很好奇人类的感情,但内心深处却并不认为高高在上的自己必须要去理解这些。
P8【真意では人間は気の毒な存在だと哀れみ、見下している】

所以,不要再谣传什么土葬了,如果真的有仔细解读童磨这个鬼,又怎么可能还会认为土葬代表了在他心中与众不同,代表了“真爱”?
对于童磨来说,只有被他吃下去才能达成救赎……他把琴叶土葬?这得是多重的惩罚??不要为了磕CP而ooc角色啊。
不论如何,事实就是对于童磨来说,琴叶与其他所有等待自己拯救的可怜人类一样,没有什么不同,没有什么特殊,对待人类他向来一视同仁——都需要他的救济,也都需要被他吃掉。

他会因为香奈乎的激将法而生气,正是因为香奈乎说他“很可怜”、“很愚蠢”——这威胁到了他身为救世主的尊严与权威:人类作为被怜悯被拯救的对象,又怎么能反过来对救世主怜悯鄙夷呢?

这样看来,对童磨来说“作为鬼被杀死”,或许正是“神明堕为凡人”的一个过程、一种暗喻。
他已不是高高在上的救世主,落入凡尘坠入地狱,也就意味着他才终于拥有了“初次心动”的可能性。

至于他为什么会心动,其实原作早已给出了答案。

在死后见到忍时,他甚至不清楚她究竟是谁,后来却因为忍的一句话而瞬间改变了神色:
“我坚信自己的战友之中,一定有人能将他消灭。”

还记得回忆里童磨曾为了什么而流泪吗?
——“盲目信仰神佛的人类愚蠢而又可怜”

但是在这里,忍的信任并不是寄托于虚无缥缈的神佛,而是寄托给了一直以来并肩作战的同伴——她所相信的是人类自己。

对于童磨来说,这句话直击心灵,正是蝴蝶忍在他眼中变得与众不同的开始。

曾经不信神佛又如何?
他都能在躯体消亡后再次和她相见。
他都能在失去心脏后初次感受心跳。

那么,邀请心上人一起走一遭地狱,又有什么不可以?

#童忍# #鬼灭之刃#

其实这是一句暗语,
怎么样,
开悟了吗?

惠能回答 :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米已经舂好了,
但是还有点不干净,
需要筛。

什么意思呢?

见道了,
但是还不透彻。
  
惠能大师没有广学经教,
到了
“ 本来无一物 ”的境界,

也就是教下所讲的法我空境界,
类似的说法,

还有
“ 若人识得心,
大地无寸土 ”

“ 虚空粉碎,
大地平沉 ”

“ 泥牛入海无消息 ”,

讲的都是禅宗的重关境界,
这时能够泯一切相,

一切现象不再是障碍,
但是还有无相的执著,
所谓还有微细的能所。

惠能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知道那还不成熟、
不透彻,

完全不以为意。
  
《 坛经 》的后面,
惠能大师针对大通和尚给智常禅师的开示,
有一首偈颂,

讲的就是这个阶段的局限性 :

“ 不见一法存无见,
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
自己灵光常显现。”

不见一法,
还有无相境,

就好比还有一层薄云,
遮住了本有的智慧,
不得透彻。
  
“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不知一法,
住于这样的空知当中,
就好比太虚中有闪电一样,

有极微细、
极迅猛的妄念流注。
  
如果认此为了义的佛之境界,
认为这就是到家了,

那就会错认路头,
错失提升机会,
不会再有更透彻的境界。

所以叫
“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
  
这个时候应该如何用功呢?

“ 汝当一念自知非 ”,

这时应该反观己心的过患,
就能够破除无明,

打开本有的灵光,
让它念念现前。

这是六祖大师彻悟以后对智常禅师的开示。
  
当时六祖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以他自己的能力,
不能够马上进一步突破。

但是他以自己的宿慧,
知道这个境界还不行,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六祖大师彻悟此心的因缘
  
五祖弘忍大师用锡杖拄地板三下,
就离开了。

惠能大师心知这是一个信号,
于是晚上三更,
他悄悄来到丈室,
这时五祖大师正在等着他,

然后
“ 以袈裟遮围,
不令人见 ”。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传法因缘,
直接涉及到释迦牟尼佛教法下,

三大语系佛法中受众最广的汉传佛教的高度,
直接涉及到整个汉地众生的法身慧命。
  
五祖大师
“ 为说《 金刚经 》,
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讲到《 金刚经 》的三分之一,

第十品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的时候,

惠能大师
“ 言下大悟,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这时自性与万法才彻底统一,
打开了佛智,
真正地彻悟。
  
于是他就向五祖大师汇报,
来表达他的悟境 :

“ 何期自性,
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
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
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
能生万法!”

何期,
就是
“ 原来 ”或
“ 谁曾想 ”的意思,

原来自性本自清净,
本不生灭,
本自具足,
本无动摇,
能生万法!

这时惠能大师,
全身揽入法界,
法界即自身,
自身即法界。

《 楞严经 》中讲
此时的境界,
用了一个比喻,

“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
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

若存若亡,
如湛巨海流一浮沤,
起灭无从。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这是对
“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的

“ 此心 ”
最好的注解。
  
“ 祖知悟本性,
谓惠能曰 :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若识自本心,
见自本性,

即名丈夫、
天人师、
佛。’”

五祖大师这时知道卢行者彻悟了,
这才是真正的明心见性 ——
到家的境界。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不识本心,
学法没有真实利益。

这是站在成佛第一义的高度来说。

因为佛性本自具足,
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关键在于打开本心,
其他的都是因缘法。

但是站在世俗谛的角度,
对于我们来说,
一瞻一礼都有功德,

所以
“ 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

哪怕我们以妄想心到了寺院,
称诵一句佛号,
都是成佛的因。

这是从两个层面来讲的,
不可偏废。

《 坛经 》里面讲的
很多都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知识、
概念、
结论,

都是为了对治我们种种的邪见,
非常活泼,
我们不能断章取义,
执于一端。
  
这是六祖惠能大师发明
“ 此心 ”、

彻悟
“ 菩提自性 ” 的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相当于禅宗三关 ——
初关、
重关、
牢关。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也经常引起误解,
我们看看六祖大师如何开示。
  
六祖开示智通禅师说 :

“ 三身者,
清净法身,
汝之性也;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千百亿化身,
汝之行也。

若离本性,
别说三身,
即名有身无智。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听吾偈曰 :

‘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
谛信永无迷。

莫学驰求者,
终日说菩提。’”
  
法报化三身,
是我们修行总的目标,

那么六祖大师如何来开示禅宗所成就的三身佛的内涵呢?
  
“ 清净法身,
汝之性也。”

我们本有的菩提自性就是清净法身;

“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打开菩提自性,
彻悟自性的智慧,
即圆满报身;

“ 千百亿化身,
汝之行也。”

利益众生的菩萨行,
一切身口意的运作都是我们的化身。
  
那么本性与三身的关系呢?

“ 若离本性,
别说三身,
即名有身无智。”

如果离开本性说三身,
那么三身就没有智,
此时就谈不上什么三身。
  
“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如果了悟三身并非实有,
也就是没有遍计所执自性,
那么就证得了四智。

对于报身无有自性可以这样理解 :

报身有两种,
一个是他受用,
一个是自受用。

前面讲的
“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

是自受用报身,
是证悟法身的智慧;

菩萨的色身,
是他受用报身,
不同的福德因缘,
感得不同,

与众生的缘不同,
众生看到的也不一样。

千百亿化身,
指的是我们利益众生的身口意三业的运作。
  
能够了知三身无有自性,
就能够打开法身所具备的四智菩提,

所以叫
“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

禅宗所成就的三身,
是自性三身。

直接发明自性,
然后打开四智。

诸佛所具有的四智,

就是大圆镜智、
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
成所作智,

它对应我们凡夫的八识。

以肉身直入佛智,
这叫
“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
这是禅宗顿悟成佛的法门。
  
对于四智的内涵,
六祖大师接下来又开示说 :

“ 大圆镜智性清净,
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
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
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
繁兴永处那伽定。”

大圆镜智是指我们清净的本心;

“ 平等性智心无病 ”,
这时第七末那识已经转变了,

不再有一切凡夫所共有的根本心病 ——
我执;

那么妙观察智呢?

第六意识转变为妙观察智,
它清净无染,
观察一切事物没有执取,
见一切法而不起分别想;

前五识则转变为成所作智,
这是利益众生的悲用。
  
一定要打开大圆镜智,
“ 在千人万人中,
不背一人,
不向一人 ”,

这才能称为禅师。

如何成就四智?
  
“ 五八六七果因转 ”,

“ 六七因中转,
五八果上圆 ”。

第六意识和第七末那识在因地转成智慧以后,
第八阿赖耶识和前五识在果地才能圆满。
  
若依教下唯识宗的教理,
第六意识第一次转智是在初地;

第二次转智是在七地末八地初,
证得无生法忍;

第六意识彻底转成妙观察智是在佛智境界。

那么第六意识一转,
末那识跟着转,

第六意识转变成妙观察智,
第七末那识同时跟着转变成平等性智。

此时,
阿赖耶识才转成大圆镜智;

前五识,
跟着转变为成所作智。

这是八识转智的次第,
是基本规律。
  
那么禅宗的祖师,
于转处不留情,

念念亲见本性,
不管动静,

都恒与法身相应,
处于那伽大定之中,

这时八识同时圆成四智,
这是禅宗不共的修行路线。

菩提自性在何处?
  
《 坛经 》中六祖大师这样开示 :

“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我们生命的真性是本有的觉知之性,
菩提妙心我们本有。

但是,
由于我们没有认识它,
所以
“ 起心即是妄 ”,

起心动念都是妄念。

“ 净心在妄中 ”,
我们清净的本心就在我们的妄念中。

那么如何来把它发明呢?

“ 但正无三障 ”,

只要把我们的种种妄心、
邪见都止息,

就能够打开我们本有的觉性,
破除三障。
  
《 坛经 》中还开示 :

“ 真如有性,
所以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正是因为有真如妙心,
所以我们才能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 ——

我们的根身世界当时即坏。

我们之所以有
“ 在眼曰见、
在耳曰闻、
在手执捉、
在足运奔 ”

这样的生命基本特征和能力,

正是由于我们有无限自由、
无限广大的觉性。

这是不可复制的,
不是进化而来的,
不是从哪里生出来的,
也不会死去。

人工智能再发达,
也不可能有佛性,
这是我们学禅之人应该特别明确的一个认知。
  
《 坛经 》中还开示 :

“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如果能在我们的妄心中见真心,
打开了真心,
也就是发明了此心,

“ 有真即是成佛因 ”,
这才是成佛的正因,
直了成佛。

《金刚经》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第十六段(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一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稀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稀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稀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这个时候,须菩提听了佛开示的《金刚经》,深解其中义趣,感动得又是鼻涕、又是眼泪的;喜极而悲、乐极而泣。非常恭敬地对佛说:太稀有了,世尊!佛以有相说无相,开示这种非常深奥的经典,我虽用往昔久远劫前所得“慧眼”来观察,也未曾听闻过如此精妙绝伦之经。
这里说的“慧眼”是什么意思呢?此眼是肉眼、天眼、 慧眼、 法眼、佛眼这五眼之一,为阿罗汉及辟支佛所证,此眼能彻见苦集灭道及十二因缘,得宿命通,能知自己及众生多生累劫以来,死此生彼、死彼生此等种种宿业因缘,还知道现时或未来受报的来由。对一切诸法能知其缘起,具有拣择善恶邪正之法的独特功能,已超越生死轮回,不再受身心世界的束缚。
得慧眼之人,已见识过多生累劫以来的大凡小事,对每一生每一世的种种事情,都能记忆犹新,所以须菩提说他用慧眼观察生生世世以来,也曾听闻过诸多的佛教经典,但还没有听闻过像《金刚经》这种义深如海的经典。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如果有人,能得以听闻到《金刚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应当知道,这个人已成就“第一稀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那么什么是“实相”呢?实相全称为“诸法实相”。“诸法”是指世出世间一切法,这一切法,各有差别现象,比如山是山、水是水;人类是人类、动物是动物等各种现象,都在一切法的范围内;而“实相”则指的是生一切法的真实体相,具有平等实在、不变之理。为大乘佛教之标志,相对于小乘之三法印而称大乘一实相印。一实相印唯佛所自证究竟,非名字、语言所能显示。是一切外道、声闻缘觉等二乘人,所未能究明的真实相,以不可得空为第一义真实谛。
诸法实相随众生理解程度的深浅,所见就各不相同,比如世俗所说之诸法实相,仅用于世间有为法,并非真实;外道所说之诸法实相,贪著于有一个真我,堕于邪见中,心有爱着,也非真实;声闻法中虽以无常、苦、空、无我等观诸法之实相,然智慧浅薄,发心太小,仅求自我解脱生、老、病、死、苦,贪著于小涅槃,不能得究竟之实相。
唯有菩萨于初发心即发四弘誓愿,起大慈悲,供养一切诸佛,以上根利智,舍弃净观、不净观、乐观、苦观等妄见心力之诸观,而观诸法之非净非不净、非我非无我;最后统统舍弃一切禅观,达于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由此证悟究竟之诸法实相。
得诸法实相者,已远离不生、不灭、不断、不常等诸戏论,常用般若实智观照一切法,于毕竟空、妙有、如如、虚空佛性、非有非无中如如不动,彻见诸法实相,此诸法实相即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说:以清净心,听闻信受《金刚经》,就能生“实相”,此实相能成就第一稀有功德。那么什么是第一稀有功德呢?第一是没有比起更上的了、稀有是非常少见。也就是说,以实相所得之功德,非常少见,无与伦比。这是什么功德如此第一稀有呢?这是成佛的功德。那么怎样才能得到成佛的功德呢?听闻信受《金刚经》即生实相,生此实相,就能得到第一稀有功德。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其实这个实相,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也就是说实相者,不是实相,不是实相是什么呢?要知道是什么的缘故,这个缘故就是如来说的名实相。
不是说实相成就第一稀有功德吗?不是实相了,这第一稀有功德又怎么成就呢?实相不在语言文字中,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都不是实相,都不是实相了,自然就没有了第一稀有功德。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实相呢?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才能证悟实相,才能得到第一稀有功德。所以,如来用语言说的实相,只是一个名称,名实相。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我今天非常有幸,听闻了实相无相的《金刚经》,对经中的实相般若法,能够相信、能够理解,也能受持,这些对我来说都不是难事,但是,如果在当来之世,“后五百岁”,如果有众生,得以听闻《金刚经》,对经中所说甚深之法,能够相信、能够理解、能够受持,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第一稀有!
“后五百岁”是什么意思呢?是这样的:释迦牟尼佛自传道以来,即产生了法运,此法运共分为三个大的时期,称为三期法运,即:一期正法、二期像法、三期末法。用时间区分一般认同,佛住世及涅槃后的五百年内,称为正法时期;正法结束后的一千年,称为像法时期;像法结束后的一万年,称为末法时期。我们现在处于佛教的末法时期。这里说的“后五百岁”,指的是像法和末法时期。
须菩提说:在末法时期,如果有人得以听闻到《金刚经》后,能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稀有。是何缘故说其为第一稀有呢?因为此人已经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是何缘故说此人已无四相了呢?因为这种人已彻底明白了我相并不是自己真实的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不是真实相,而是非相。是何缘故说这些相都是非相呢?因为这种人还明白了,离一切相、则名诸佛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只要能远离身心内外一切有形无形之相,就成佛了,十方诸佛就是这样成佛的,成佛就这么简单!如果我们也有这样的认识,那么我们的知见就与诸佛是一样的,虽然还没得佛果位,但已进入到成佛的因地,成佛也就是铁板钉钉、铁定的事了!
佛告诉须菩提说:你说得对!是这样的、是这样的!如果有人得以听闻到《金刚经》后,不惊慌、不恐怖、不畏惧,应当知道,这种人甚为稀有。是何缘故说这种人甚为稀有呢?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什么是第一波罗蜜呢?第一波罗蜜即六波罗蜜法中的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在六波罗蜜中,排位第六,而称为第一,是因为般若波罗蜜是前面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五波罗蜜之体;前五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之用,般若波罗蜜为诸佛般若正智,是实现诸法归宗的第一法,故称为第一波罗蜜。
佛在这里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很显然,佛将这第一波罗蜜也否定了,为什么要否定呢?因为佛说的第一波罗蜜已经着了语言相,而真正的第一波罗蜜是实相中的空相,一旦沾上语言相,就不是第一波罗蜜了,不是第一波罗蜜了,自然就会遭到否定。
但完全否定也是不恰当的,因为第一波罗蜜在名相上毕竟还是第一波罗蜜,虽然还是第一波罗蜜,这也不过是一个名称而已。这个名称就像以手指月一样,第一波罗蜜是指月的手指,通过手指见到月亮就对了,月亮就是第一波罗蜜的实相。实相必须是在离一切心相和法相的基础上才能体悟得到,体悟到的这个实相就是佛。所以佛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这就是如来讲第一波罗蜜的真实含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茅台迎宾酒(紫)甘冽醇厚,山东人直爽热情,“风味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香”的茅台文化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山东文化相融合,当茅台迎宾酒(紫)走进好客山
  • 她说:“这些数据显示,sacituzumab govitecan-hziy有可能解决HR+/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严重接受预处理后的一个重要未满足需求。该研究
  • 【#通州马驹桥杨秀店村出现确诊病例# 采取封管控措施】#通州马驹桥杨秀店村封管控# 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发布消息,6月11日0时至24时,北京新增34例本土确诊
  • 1棵树同时长出14种水果的自然奇观,且果味截然不同,独具特色,游客常常驻足感叹从未见过此种长法;“全”园内种植近五十种水果,全年都可以在园区采摘到水果;“香”特
  • 【润本旗舰店】润本防叮咬止痒驱蚊喷雾50ml*2瓶【12.9元】【7元券】 【微博发的商品都在我的小店中,直接去小店找吧】 【种草君给大家普及个小知识哈,花露
  • 视而不臧,我思不远。视而不臧,我思不閟[1]。
  • 俄罗斯拥有很多世界级巨作,想要真正品读这些作品并非易事,但仔细摸索,耐心阅读,你一定会打开一个通往俄罗斯文学的金色大门。在外国文学的范围里,首先俄罗斯作品中的人
  • 之所以我们是众生,是因为心中有妄想,分别有个我,执着有个佛。在人生过半的时候,回首前尘的我们会发现,机关算尽其实都是枉费心思,真还不如但凭本性、顺其自然。
  • 繁花繁花繁花@胡歌[心] @胡歌[心] @胡歌 [心]胡歌胡歌胡歌苦苦等宝总~最近又又又在看仙剑三 嗑到了景雪 好甜还很逗趣 以前看只觉得景天又痞又无赖 小混
  • #刘宇#看了b站的那个不要笑挑战出不来了[笑cry]这两天的快乐源泉。晚上睡觉要抱猪猪才能睡[可怜]然后第二天早上 就会发现 猪猪被一jio踢到了床底[可怜][
  • 尽管于母亲而言,父亲是罪恶和羞辱般的存在,但于她而言,父亲却是唯一给过她点滴温暖的人。身为女儿,随着年龄增长,渐渐会觉得这个情绪似乎不是自己的,很想摆脱可又摆脱
  • 您将这些「三花两叶」内容变成您的内容,打开一个公共帐户,打开一个微「三花两叶」博,将这些东西变成您的,以及其他喜欢它的人,并喜欢转发它。方法16借用名人 我‮微
  • 他们说太可惜了,不过,你还年轻,失去了可以再找回来。安置好了张逸后,便走进了小灶,从台上取了砂锅,放入未用完的草药,倒了水,放在一旁的小炉上煎,又从一旁取出个小
  • 雷克萨斯LX570 八座 Sport Plus 金属漆、凌志标照地镭射灯、21轮、遥控启动、外置脱钩、车身防擦条、流水式转向灯、138升双油箱、 SPORTPL
  • ▪商場呎租50至120元華懋租務副總經理張家駿透露,商場現正招租,租戶組合多元,1期設中高檔次的食肆,佔商場樓面約三成,以及擬定設有手信街;2期設計較年輕,目前
  • 振德医疗 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120只15.9袋鼠医生 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120只14.9金士达医用外科口罩unifree I sit at my window
  • 李嘉明 首支单曲#男人泪#全网上线,一起来听听属于他的心声。QQ音乐:酷狗音乐:网易云音乐:酷我音乐:#act第五人格[超话]# 【正在进行】2021 IVL秋
  • #日行一善[超话]# [鲜花]#每日一善[超话]# 像一阵风 流过指尖 时光已渐远 无论历经多少蜿蜒 心里依旧翩翩少年 策马扬鞭 青涩的脸 Oh~ 花开正鲜艳
  • 」行动转趋积极的姬奈,以及完全没察觉到的谅——明明近在咫尺却难以突破,两位青梅竹马总是擦肩而过,上演了一出甜蜜但又令人叹息的恋爱喜剧#雨湖的动漫##TT上学记#
  • AM 12:12+ 吸收了一上午日光精华的小菠萝,突然过来急切找我。事实上在这之前,也莫名和我眉来眼去的对视了几次,远距离若有所思的瞅着我。平常则是傲慢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