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处》

四念处是一种很复杂、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与五停心:即数息、不净、慈心、界方便、因缘等五门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概略地介绍四念处。

佛经上记载,在释迦牟尼佛即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强忍住悲痛,请佛就未来佛法的弘传,开示最后的遗教。释迦牟尼佛咐嘱阿难四件事:其一,在日后结集佛法经典之时,每一部经的经文皆以‘如是我闻’为起始,表示这是由佛陀亲口宣说,阿难亲闻。其二,以戒律为师。其三,依四念处行道。其四,对于犯戒而不受劝告的比丘,用默摈、不理睬他的方式,让他心生悔意,自行归善。由此可知,四念处是佛陀教法中很基本而重要的一个方法。

五停心和四念处密切相关。就禅观次第言,五停心属于奢摩他,是止;四念处属于毗婆奢那,即观。五停心最主要的作用,是针对散心和乱心的人,使他们能够循着方法把心集中起来,渐渐地达到定的程度。修五停心得定以后,立即从定出来,用有漏智慧观察四念处的身、受、心、法,一直观想,进而达到发无漏慧、出三界的目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修五停心可以得定,但不能开悟,在定中心亦无法修;必须是得定之后,从定出,以有漏慧来修四念处,从四念处发无漏慧。有定有止,再修观,从观发慧,这个与天台宗所讲的止观均等不同。如果不得定便修四念处,或是修五停心得定后许久,定力退失,才修四念处,都是不对的。

什么是四念处呢?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四种观想。身,就是我们的身体;受,是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种种接触刺激的感受;心是对于受所产生的反应、执着;法是身、受、心所产生的一切。就个人来说,身受心本身就是法,身受心之外没有法。除此,凡因缘所生的,皆是法。

用这四种的观想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为了要对治四种颠倒的错认和执着。四种颠倒即是净──清净的净,乐──快乐的乐,常──永恒的常,我──我为中心。由于有这四种颠倒,所以不能出三界,所以沈沦流转在生死中。四种颠倒里的根本法是‘我’,因为‘我’,而错认存在是常的、永恒的。永恒感从那里来呢?从接受而来,受从那里来?受从身体而来,身体是物质的,心是精神的,但是精神不离物质而作用,身受心动,身心的感受加起来,就成了我,这是小我。从物质界小我的身体,到禅定中有定的感受的大我、大身,都假想以为恒常,执着以为有我。修四念处,正可以破四颠倒,出三界。

(一)观身不净

观察我们的身体,用‘观’的方法来观它。在一般的说法里,此处往往解释得和五停心的不净观一样。但是我认为,如果是不净观,就是尚在五停心的阶段了,所以应该不是不净观。若从《俱舍论》来看,它不是重视于身体的不净;换句话说,不是身体很脏、很臭的那个不净,而是烦恼的根源叫作不净。观‘身是烦恼根’,所以不清净。

(二)观受是苦

通常,人对于身体的诸受,误认为是乐、是清净,这种颠倒想所导致的,就是宝爱这个身体。每个人都贪爱自己的身体,谁不贪爱自己的身体呢?割舍自身的一块肉拿去给狗打牙祭去,没有这样的事。观受是苦与观身不净是连带的,因观身不净,而观察到身体所带来的并不是好事,都是麻烦事、不清净的事,所谓不清净,指的是烦恼的根源,制造罪业、生死的根源。一般的人把身体当作净、把感受当作乐来看,根本没有想到它是生死的根源。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个身体的种种呢?有时肚子饿了,吃的时候,吃得很饱,很舒服;口渴了,喝水的时候,喝得好舒服;累了,上床睡一觉,睡得好舒服;热的时候,有凉风徐徐吹来,吹得好舒服;恋爱的时候,亲密地拥抱,也觉得好舒服……。做舒服的事,感觉身体很可爱,于是起颠倒想,以为身体是受乐的根本。痛苦的时候是有的,但不会记得住,只记得好的,所以会对身体产生执着。

很多人不能认同佛教讲苦,他所感觉到的都是乐。但若深入地分析、观照下去,就会发现,所有一切的乐,都是苦的因素,都是带来苦的原因;而苦是没有止境的,乐是非常有限的。这一生的苦,连续到未来生的苦,即便是这一生,到最后,此身还是会死亡、会败坏,结果还是苦。所以说有受皆苦,‘乐’不过是一个假象。因现象的本质是无常,无常故苦。

(三)观心无常

心是什么?前面已提及,心是从身体的感受,而产生的反应和执着。我们的心,念念不停地跟着所有的受在变化。既然是刹那不断地改变着,这心当然是无常的。可是,一般人总认为心是永恒的,譬如:男女间的山盟海誓,海可以枯,石可以烂,我们的心永远不变……之类的,此即‘常心’。

执着我们的心是恒常的,这种幻觉,是因为不能观照到心念的变化。所以错认昨天想任何事的,是我的心;在三年前、十年前、五十年以前,那个动脑筋在想的,也是我的心;身体也许变了,我的心没有变,环境变了,我的心没有变。其实,不是我的心在动,是我的念头在动。他无法想到心之所以为心,实际上,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间的连锁、连结,不能如是观察,则会愚痴、固执地想象成是同一个人的心,在不同的时间,想着不一样的事。其实心念刹那变异,本是无常。

(四)观法无我

对于身、受、心三个项目,我们如果从身观察起,身受心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都在交互变化。既然是能够变化的,当然不是常的,既然是可以变化的,里头有没有‘我’呢?如果能够变化的是我,那在变化的过程中,究竟‘我’在那里?所以一切法,不管是心法或是色法,无一不是因缘和合的暂时显现。暂时显现其间,每一点每一点连缀起来,便成为一桩事。从时间上看,是一个过程,从空间上看,是一个集合体,可是这种集合体仍然持续在变,过程也不断在变。‘我’在那里呢?那个是我呢?身体是我吗?心是我吗?接受的‘受’是我吗?通常认为,身体是我,我在接受,我在想,所以身受心通通是我。但把这些东西放在空间、时间上来看,就只是因缘的结合、因果的关系,‘我’是不存在的。

用什么来观身、受、心、法?用慧。在什么时候来看?在得到五停心的定以后。停于定,止于定时,心根本不动。若得定以后,心能够动,这不叫念头,叫慧,是很清楚的观照。

以慧来观身、受、心、法的时候,这个慧本身有被它所观的对象。如果观一观又停掉,不能持续地一直观下去、观完成,那是代表刚刚开始用功的阶段。可是渐渐修观,先观身,观身能够不断,再观受;观受能够不断,观心,又能不断,三种连起来观,一气不断,此即四念处观成,进入世第一位,已在得阿罗汉果、出三界前的阶段了。

四念处的进程分成四个层次,即暖、顶、忍、世第一位,并要配合十六行,即十六特胜来修,所以观成是非常不容易的。所谓十六特胜,它的目的是要证四圣谛: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四圣谛怎么修呢?就是从四念处而修。在观四念处的时候,把四圣谛加进去一起观,四圣谛每一谛中有四行,四四一十六共十六行。

观四念处得力,才知道四圣谛的苦谛究竟是什么。能够了解到苦谛的实义,才能真切地生起不退的信心,直到证四圣谛,已能每一刹那、每一刹那,都连续地、不断地、不退地观照明彻,而且就在观上面不会再离开了。故证四圣谛已具无漏慧,出离三界,永断生死。

#佛教[超话]#轉發法鼓山傳燈院
知道一切都是由自己的心識所造、心識所變,好的、壞的、善的、惡的,全在於自己的心識。一切歸於自性,這就叫作「轉識成智」,轉變有煩惱、有執著的心識,成為無煩惱、無執著的智識,這就是彌勒菩薩的唯識觀。

《楞嚴經》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是全部;「都攝」是全部收攝不用,也就是六根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全部不用,這個時候還要淨念相繼。如果念阿彌陀佛能念到這個樣子,那就能開悟,即使不開悟,也能在臨終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摘錄自《觀音妙智》文殊菩薩評析二十五圓通法門 (十二)
文/聖嚴法師 圖/常豫

「若以空性觀,昏鈍先非覺,無覺異菩提,云何獲圓通?」

空大,虛空藏菩薩因為觀空大而得圓通法門。但是不要誤會,如果我們也去觀空大,所看到的空大是昏鈍的,這不是覺知,不會有開悟的可能,既然跟無上菩提沒有關係,又怎麼可能得圓通呢?

昏鈍就是太虛空。想像中之太虛空,沒有太陽、沒有月亮、沒有星星,什麼都沒有,只有昏與鈍。昏,是黑暗,看不到任何東西,昏昏沉沉的樣子;鈍,是不明朗,照不到任何東西。虛空藏菩薩觀太虛空的時候,體驗到一切萬法都是虛妄的、不存在的,他從虛空而體悟到一切現象自性本空,自性本空實際上就是非空非有,那才是真正的空,這就變成無為法裡的「虛空無為」,而不是有為法看到在天空中的太虛空。虛空藏菩薩所看到、所體驗到的虛空,絕對與一般人用肉眼所體驗到昏鈍的虛空完全不同。他悟到的虛空是明徹通透,沒有一樣東西是真正存在,所以一切法全部都在虛空之中,因此他的名字就叫作「虛空藏」。藏,是藏著,藏著他的悲願,也就是佛的慈悲與智慧,都藏在虛空之中。

「若以識性觀,觀識非常住,存心乃虛妄,云何獲圓通?」

識大,識是心的活動以及心的事實,心一共有八個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彌勒菩薩觀識而成圓通,然而一般人所看到的識,是心念的活動,心念隨時在動,永遠在動,而且是虛妄不實的。既然是虛妄不實的東西,怎麼可能因它而獲圓通?這是不可能的事。彌勒菩薩觀的唯識,著眼於「萬法唯識,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變,三界唯心所造,從這方面去審察、去觀想,不僅僅只是看心的活動。

既然知道一切都是由自己的心識所造、心識所變,好的、壞的、善的、惡的,全在於自己的心識,那還有什麼痛苦與煩惱呢?一切歸於自性,這就叫作「轉識成智」,轉變有煩惱、有執著的心識,成為無煩惱、無執著的智識,這就是彌勒菩薩的唯識觀。可是剛剛開始學佛的普通人,所看到的都是分別心、執著心、煩惱心——「我要」、「我不要」;「我喜歡」、「我不喜歡」;「這個是我的」、「那個不是我的」,無法從心識領悟到、體驗到唯識的道理,所以不可能用觀識而得圓通。

「諸行是無常,念性元生滅,因果今殊感,云何獲圓通?」

念大,此為大勢至菩薩的圓通法門。「行」是五蘊的行蘊,心的念頭是非常微細的變動和延續,所以念是無常的、是生滅的,不是圓通所悟到非生滅的境,因此,「因」是生滅法,「果」是非生滅法,這是兩回事,這兩樣東西完全不相應,怎麼能用念來修得圓通法門呢?大勢至菩薩用心念來念佛,已到達淨念相繼而不間斷,因此而得圓通。一般人解釋的「淨念相繼」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裡沒有雜念,不打妄想,就這樣一直念下去就能開悟,可是如果沒有圓通,淨念不能相繼,目前雖然靜一下,等一下煩惱又會出來,這是間歇性的。其實,淨念相繼是念頭裡已經不再起任何的煩惱妄念心了。《楞嚴經》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是全部;「都攝」是全部收攝不用,也就是六根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全部不用,這個時候還要淨念相繼。如果念阿彌陀佛能念到這個樣子,那就能開悟,即使不開悟,也能在臨終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楞嚴經》裡有二十五位菩薩因修行而得圓通,每一位菩薩所修的法門都使他們徹底開悟。然而,從文殊師利菩薩的角度來看,他並不否定那些菩薩們得到圓通,而是擔心眾生執迷不悟,聽到二十五種法門,門門都可以得圓通,就抓住那種種方便門不放,認為這樣就得圓通了。所以文殊師利菩薩一門、一門的破,說這不得圓通,那也不得圓通,全部不得圓通。這是文殊師利菩薩慈悲,要破眾生的我執,並不是否定二十五位大菩薩的悟境。

問與答

信眾:念話頭是否也可以「話頭相繼」?念話頭時的妄念,是否也有地、水、火、風的特性?

師父:是可以「話頭相繼」。念話頭時只要念一句話頭就好了,要將地、水、火、風、空、識、念等七大全部丟掉,裡頭有什麼東西出來,不管它,不要給它分析。不過,念話頭而生疑情,不破疑團,僅能入定,不能開悟。

信眾:虛空藏觀虛空,一切無常、一切無我,那麼慈悲與智慧有沒有可能產生?

師父:不是可能,而是一定會產生,因為其中的自我執著什麼都沒有了,必定會產生慈悲與智慧的力量。

《四念处》

四念处是一种很复杂、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与五停心:即数息、不净、慈心、界方便、因缘等五门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概略地介绍四念处。

佛经上记载,在释迦牟尼佛即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强忍住悲痛,请佛就未来佛法的弘传,开示最后的遗教。释迦牟尼佛咐嘱阿难四件事:其一,在日后结集佛法经典之时,每一部经的经文皆以‘如是我闻’为起始,表示这是由佛陀亲口宣说,阿难亲闻。其二,以戒律为师。其三,依四念处行道。其四,对于犯戒而不受劝告的比丘,用默摈、不理睬他的方式,让他心生悔意,自行归善。由此可知,四念处是佛陀教法中很基本而重要的一个方法。

五停心和四念处密切相关。就禅观次第言,五停心属于奢摩他,是止;四念处属于毗婆奢那,即观。五停心最主要的作用,是针对散心和乱心的人,使他们能够循着方法把心集中起来,渐渐地达到定的程度。修五停心得定以后,立即从定出来,用有漏智慧观察四念处的身、受、心、法,一直观想,进而达到发无漏慧、出三界的目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修五停心可以得定,但不能开悟,在定中心亦无法修;必须是得定之后,从定出,以有漏慧来修四念处,从四念处发无漏慧。有定有止,再修观,从观发慧,这个与天台宗所讲的止观均等不同。如果不得定便修四念处,或是修五停心得定后许久,定力退失,才修四念处,都是不对的。

什么是四念处呢?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四种观想。身,就是我们的身体;受,是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种种接触刺激的感受;心是对于受所产生的反应、执着;法是身、受、心所产生的一切。就个人来说,身受心本身就是法,身受心之外没有法。除此,凡因缘所生的,皆是法。

用这四种的观想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为了要对治四种颠倒的错认和执着。四种颠倒即是净──清净的净,乐──快乐的乐,常──永恒的常,我──我为中心。由于有这四种颠倒,所以不能出三界,所以沈沦流转在生死中。四种颠倒里的根本法是‘我’,因为‘我’,而错认存在是常的、永恒的。永恒感从那里来呢?从接受而来,受从那里来?受从身体而来,身体是物质的,心是精神的,但是精神不离物质而作用,身受心动,身心的感受加起来,就成了我,这是小我。从物质界小我的身体,到禅定中有定的感受的大我、大身,都假想以为恒常,执着以为有我。修四念处,正可以破四颠倒,出三界。

(一)观身不净

观察我们的身体,用‘观’的方法来观它。在一般的说法里,此处往往解释得和五停心的不净观一样。但是我认为,如果是不净观,就是尚在五停心的阶段了,所以应该不是不净观。若从《俱舍论》来看,它不是重视于身体的不净;换句话说,不是身体很脏、很臭的那个不净,而是烦恼的根源叫作不净。观‘身是烦恼根’,所以不清净。

(二)观受是苦

通常,人对于身体的诸受,误认为是乐、是清净,这种颠倒想所导致的,就是宝爱这个身体。每个人都贪爱自己的身体,谁不贪爱自己的身体呢?割舍自身的一块肉拿去给狗打牙祭去,没有这样的事。观受是苦与观身不净是连带的,因观身不净,而观察到身体所带来的并不是好事,都是麻烦事、不清净的事,所谓不清净,指的是烦恼的根源,制造罪业、生死的根源。一般的人把身体当作净、把感受当作乐来看,根本没有想到它是生死的根源。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个身体的种种呢?有时肚子饿了,吃的时候,吃得很饱,很舒服;口渴了,喝水的时候,喝得好舒服;累了,上床睡一觉,睡得好舒服;热的时候,有凉风徐徐吹来,吹得好舒服;恋爱的时候,亲密地拥抱,也觉得好舒服……。做舒服的事,感觉身体很可爱,于是起颠倒想,以为身体是受乐的根本。痛苦的时候是有的,但不会记得住,只记得好的,所以会对身体产生执着。

很多人不能认同佛教讲苦,他所感觉到的都是乐。但若深入地分析、观照下去,就会发现,所有一切的乐,都是苦的因素,都是带来苦的原因;而苦是没有止境的,乐是非常有限的。这一生的苦,连续到未来生的苦,即便是这一生,到最后,此身还是会死亡、会败坏,结果还是苦。所以说有受皆苦,‘乐’不过是一个假象。因现象的本质是无常,无常故苦。

(三)观心无常

心是什么?前面已提及,心是从身体的感受,而产生的反应和执着。我们的心,念念不停地跟着所有的受在变化。既然是刹那不断地改变着,这心当然是无常的。可是,一般人总认为心是永恒的,譬如:男女间的山盟海誓,海可以枯,石可以烂,我们的心永远不变……之类的,此即‘常心’。

执着我们的心是恒常的,这种幻觉,是因为不能观照到心念的变化。所以错认昨天想任何事的,是我的心;在三年前、十年前、五十年以前,那个动脑筋在想的,也是我的心;身体也许变了,我的心没有变,环境变了,我的心没有变。其实,不是我的心在动,是我的念头在动。他无法想到心之所以为心,实际上,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间的连锁、连结,不能如是观察,则会愚痴、固执地想象成是同一个人的心,在不同的时间,想着不一样的事。其实心念刹那变异,本是无常。

(四)观法无我

对于身、受、心三个项目,我们如果从身观察起,身受心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都在交互变化。既然是能够变化的,当然不是常的,既然是可以变化的,里头有没有‘我’呢?如果能够变化的是我,那在变化的过程中,究竟‘我’在那里?所以一切法,不管是心法或是色法,无一不是因缘和合的暂时显现。暂时显现其间,每一点每一点连缀起来,便成为一桩事。从时间上看,是一个过程,从空间上看,是一个集合体,可是这种集合体仍然持续在变,过程也不断在变。‘我’在那里呢?那个是我呢?身体是我吗?心是我吗?接受的‘受’是我吗?通常认为,身体是我,我在接受,我在想,所以身受心通通是我。但把这些东西放在空间、时间上来看,就只是因缘的结合、因果的关系,‘我’是不存在的。

用什么来观身、受、心、法?用慧。在什么时候来看?在得到五停心的定以后。停于定,止于定时,心根本不动。若得定以后,心能够动,这不叫念头,叫慧,是很清楚的观照。

以慧来观身、受、心、法的时候,这个慧本身有被它所观的对象。如果观一观又停掉,不能持续地一直观下去、观完成,那是代表刚刚开始用功的阶段。可是渐渐修观,先观身,观身能够不断,再观受;观受能够不断,观心,又能不断,三种连起来观,一气不断,此即四念处观成,进入世第一位,已在得阿罗汉果、出三界前的阶段了。

四念处的进程分成四个层次,即暖、顶、忍、世第一位,并要配合十六行,即十六特胜来修,所以观成是非常不容易的。所谓十六特胜,它的目的是要证四圣谛: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四圣谛怎么修呢?就是从四念处而修。在观四念处的时候,把四圣谛加进去一起观,四圣谛每一谛中有四行,四四一十六共十六行。

观四念处得力,才知道四圣谛的苦谛究竟是什么。能够了解到苦谛的实义,才能真切地生起不退的信心,直到证四圣谛,已能每一刹那、每一刹那,都连续地、不断地、不退地观照明彻,而且就在观上面不会再离开了。故证四圣谛已具无漏慧,出离三界,永断生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汗]提到普洱这个地方,想到的是普洱茶,但查了资料后发现,普洱茶并不是普洱生产,现在的普洱市只是普洱茶交易集散地,但我们外地人固然以为,普洱就是普洱茶,来了才发
  • #圣微[超话]#当记忆翻涌成海我却只想撷取一朵浪花它聆听过星星的故事月光的吟哦大海的呼吸还有美人鱼的歌声我想用它点亮一棵珊瑚去装饰你的梦若时光飘落成沙我却只想捡
  • 咱们现实一点讲一个♂顾家,爱老婆、爱孩子会忍不住晒宝宝分享成长故事会大大方方使用社交平台po出妻子、一家人的任何相关的细节会不错过每个节日不一定出镜露脸,n种方
  • 世界美发化妆品著名品牌,轻柔丝滑,改善发质,去屑止痒,持久留香,让秀发滋润光泽散发出阵阵幽香,大瓶装,超划算!】下单再送5件礼!
  • “在装修的过程中,一家人体验了男耕女织的乐趣,生活其乐融融。许希峥、王文强这对夫妻把自己的山居梦变成了现实,他们在武当山深处打造了一座民宿——清风小筑,过起养花
  • !最后感叹一下:生活在妙不可言的等待中,等待随便哪种未来。
  • 谢谢拥有你们的九年,谢谢你们的出现让我平淡无光的人生有了新的意义,谢谢你们的努力出现在我的青春,谢谢你们在我每一个熬不过去的关口给予我力量!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教育
  • #每日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每日一善# 善良有爱以美好的,欣赏周遭的事物;以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以负责的,做好份内的事;以谦虚虚的,检讨自己的错误;
  • 今天我们探索的是小恐龙的秘密,小恐龙在大型恐龙的世界里是如何生存的呢?小型恐龙也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比如集体生活、集体寻找食物,同时尽量避开大型恐龙的地盘,或者趁
  • 她感叹到,哎,又是老板赏饭吃的一天,加油搬砖去。她的又一位同事要离开了,部门又在末位淘汰,房地产行业本身就内卷得厉害,每个岗位都竞争白热化,虽然她是985本硕,
  • 就这么一句话,说一次笑一次,把自己笑的直不起腰来,我也跟着笑,却完全不知道他到底在笑啥…每年他到迪拜都要来看看我这个老东家,吃饭的时候,我就会把这个掉牙笑话拎出
  • #明日方舟[超话]##明日方舟# 诸位,我在偶然间参与了一场精彩的辩论。 我们就“九色鹿是否该在ash使用纯英配的前提下出日配”作了一场精彩的辩论。 可惜最终
  • 很多时候,演员会因为很多原因而错过了一个好剧本,一个好角色,也相当于错失了令自己的演艺事业更上一层楼的机会。比如因为粉丝反对而拒演《三十而已》中“ 顾佳”一角,
  • 卜者列传:《管辂》 管辂字公明,平原人也。容貌粗丑,无威仪而嗜酒,饮食而戏,不择非类,故人多爱之而不敬也。 父为利漕,利漕民郭恩兄弟三人,皆得躄疾,使辂筮其所由
  • 如何触摸财富之道的核心?如何打造自己的财富系统?
  • 记者走进市区部分居民生活区、老年人养护中心和市特殊教育学校,实地探访供热情况,并跟随维修人员走进市民家里,看看专家是怎么让暖气热起来的。彭凯强介绍,如果用户家是
  • ~ 海露瓶身是特殊设计的,所以能在没有防腐剂的前提下使用后保存三个月左右!有效缓解用眼过度引起的眼睛干涩、疲劳等症状!多眨眼,防干眼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
  • (PS:我还专门在网上配了床脚增高垫,所以也不用担心分开放时床太低的问题)·这款叠床的性价比还挺高,颜值也不差,挺有北欧极简的味道。·然后我们也是偶然发现宜家的
  • 这点最佩服姚晨,她很聪明,在《都挺好》里就避开了少女时期,把机会留给年轻的新人,不是一样很出彩吗?这点最佩服姚晨,她很聪明,在《都挺好》里就避开了少女时期,把机
  • 有昔日喺香港坐慣冷氣房嘅上班族,移英後在社交平台發帖有感而發話,「在英國第一日開工,回想30多年職場生涯,都是返寫字樓,都是穿皮鞋,但今天是工業安全鞋」喎。#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