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是注定的,运是可以改变的,多行善,多积阴德。有缘人看见希望改变命运这里开始一、立命之学
第一篇立命之学主要讲述作者自己的故事。袁了凡自幼丧父,母亲命他学医。后来,他在慈云寺遇到一老者,自称孔先生(根据云南县志,此人是著名易学家杨向春,化名孔先生,曾著《皇极经世心易发微》一书),精通皇极数预测未来,说他有当官的命,孔先生告诉袁了凡他某年应当考第几名,某年当廪生,某年当贡生,贡后某年当选为县长,在任三年半就应该告退回乡,在五十三岁八月十四巳丑时,寿终在家里。把他什么时候考取功名,能考第几名,什么时候当官,什么时候寿尽,有没有孩子等都作了预测。一开始袁了凡不太相信,巧合的是,此后的二十年,袁了凡的人生真的按照这位老者所算定的模式进行着,连考第几名等每一次都十分精确地应验了,这让他笃信了宿命论,认为“荣辱生死,皆有定数”,从此没有了上进之心。直到他遇到云谷禅师,二人“对坐一室”,彻夜而谈,终使了凡醒悟,懂得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知道了如何可以改变命运,他说:“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也就是说,道德仁义自己可以力求,功名富贵也可以自己求得,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信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听命于天,听命于他人。从此,袁了凡的人生信念发生了根本改变,从笃信宿命论转到信仰命由我造、福善祸淫的人生观。他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诫我们,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其关键在于多做善事积累福报,在于自身的修为,要多做善事,消除恶念。这就是《立命篇》的主要内容。于是袁了凡开始积极改过向善,积累善业,许愿做三千件善事改命,次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预算的应该得第三,忽然考中第一,预测开始不应验。但袁了凡仍觉自己有很多做得不足的地方,经过十余年,这三千善行才算完成。袁了凡一直没有子女,就继续发起求子的愿,也许愿行三千善事,辛巳年就生下了儿子天启。再发求中进士的愿,许行善事一万条。于丙戌年再次遂愿,中了进士,授宝砥县长。原本孔先生所算定的一生,在努力行善改命后,完全改变了,连寿命也延长至七十四岁而终。
许下做一万件善事的时候,袁了凡的妻子见到袁了凡所做的善事不多,就皱着眉头说:“以前我在家里帮助做善事,所以三千之数得以完成。现在许下了一万善,可是衙门里无事可做,到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呢?”夜间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神人。袁了凡告诉他善事难以完成的缘故。神人说:“只减粮一节,一万善事都已经圆满了。”事情是这样的:原来宝砥的田,每亩应纳粮二分三厘七毫,袁了凡把它减至一分四厘七毫,使上万的人民减轻了负担。虽然神人这样告诉我,但我自己的心里还有此疑惑。恰遇幻余弹师从五台山来,我便把这梦告诉他,并问这个梦可以相信吗? 禅师说:“只要发心真切,那么,一件事就可以抵得上一万件的善事,何况全县减粮,万民受惠呢?”二、改过之法
第二篇讲改过自己的办法,袁了凡认为改过自己要发三心:即惭愧心、畏惧心、勇猛心。惭愧心、畏惧心可以使自己认识到错误,有充足的动力进行改正。勇猛心是指虽然很多人知道道理,但是得过且过,或严重拖延,没有真正实行,而勇猛心正是改过、改命的关键,只有知道道理后勇猛实干才能真正获得益处。并且讲了改过的道理,有从事上改的,有从理上改的,更有从起心动念处除净的。如果没有从理、从心,只是从事的表面强戒不好的事情,但病根还在,东灭西生。故袁了凡认为改过更应该从理、从心。从事改过只是治标不治本,但是急需治标的时候仍可使用。
三、积善之方
第三篇讲积善的办法,讲述了十余个因为积善而获得好报的故事,有讲述其实善恶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善事要分为“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这七个方面,里面有引用几个经典故事。如引用了孔子的故事,子路救人拿了赏赐,孔子说子路做得对;而子贡赎人,没有要赏赐,孔子说做得不对,因为现行虽善,而其流风足以害入,那是似善而实非善。现在所做的虽似不善,而其流风足以济人,则其实却是善的。里面亦列举了十条可以行善的门类并作了相应解释: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佛法。第九、敬重师长。第十、爱惜物命。
四、谦德之效
第四篇谦德之效主要讲谦虚这项美德的效用,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讲述了“天道亏盈而益谦”的道理。并解释道如果一个人有福气,将要成功,就会自然而然有一股谦和吉祥之气外露,里面讲述了数个故事来证明。最后总结了整本书的内容,说明了改命要立志而行,命自我立,有了志向而努力,自然可以改变命运。书中名句:“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我与#佛# 的那些事(我的#学佛# 心理历程)

我在老家的义工之旅(国庆假期篇)
感悟:流着泪把一顿饭吃完

(以下文字有些长)

疫情期间,我带着孩子回娘家住。闲暇时,我带全家人来佛寺走走。我记得父亲曾说过,他烦恼的时候,会过来走走,他内心会变得舒服些。

在一地鸡毛的生活里,忙于生计,我一直没能全身心的来当义工。这事我一直放在心上。佛寺距离我家有二十多公里,如果坐公交车需要辗转好几次,这也是我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秋节那天,我们全家人来佛寺散步,我咨询了法师,什么时候会有皈依仪式。法师告诉我农历九月十九日有皈依仪式。我深深记住了。

我一直不敢确定,母亲是否有意愿皈依三宝。我确实在母亲身上花了时间和心思,我每隔一段时间就分享一些佛法知识给母亲,分享多了怕她消化不了,少了又怕她淡忘。根据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我用佛法知识跟她分析。她一直都安静的在听。在我眼里,母亲的脾性,是属于阴晴不定,容易随风倒的那种。跟母亲说法,我总免不了要小心翼翼。时机要恰到好处。经过将近九个月时间的熏陶,我还不能确定母亲的想法。

对于父亲,我是不抱多大希望的。但我总想找到合适的时机,好好的跟他谈谈所谓的人生,所谓的信仰。父亲是在遭遇总总不顺利的时候,开始不相信菩萨,经常听到他说:我是不会再相信这些东西的。语气中带有怨气。在他意外摔伤头部住院出来时,他更坚定那句话:我是不会再相信这些东西的。那时我还没接触佛法,家里的那尊观音菩萨,有很长一段时间没人打理,甚至都长蜘蛛网了。后来妈妈看不过眼,时不时的上一支香。仅此而已!

直到去年我有幸接触佛法,我知道身边的人很难对菩萨树立信心,所以,我没多说,我把观音像清洗干净。家里人会经常看到我在小佛堂面前上香,诵经,跪拜。最先受到感染的是我两个小孩,他们学着把喜欢的玩具,糖果,鲜花供奉在菩萨面前。当他们看到菩萨面前的美食时,会跑过来问我:妈妈,我能不能拿去吃。我说,宝贝,你可以拿去吃,只要你虔诚念三遍南无阿弥陀佛。孩子们很高兴的照着做。这时,我依旧会听到父亲说:我是不会再相信这些东西的。我依旧选择闭嘴不谈。倒是母亲,她对菩萨是恭敬的。我教她,每天上香时,念三声南无阿弥陀佛。

上个月,父亲从菜地回来,在路上摔倒了,父亲说他脚软没力气。母亲觉得不对劲,赶紧收拾衣物,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父亲去市区的大医院看,当天就办理住院手续。父亲身体一落千丈,脑梗塞,中风,我去医院探望的时候,他没怎么正眼看我,只是在听。医生建议做脑部手术,能降低以后中风的风险。这是大手术,手术风险是有的,但我们全家都觉得,不能医治根本,父亲身体承受力有限,不想这么折腾他。而且我们也承担不起这笔费用。于是住院十多天后出院了。父亲说他手脚比以前有力气多了。

出院后,父亲自理能力变差。还经常在家捣蛋,惹得母亲很是恼火,我开玩笑对着我家六岁多的女儿说:

“现在,我们家有三个小宝贝了,你,弟弟,还有外公。”

女儿问:“外公怎么会是小宝贝呢?他是大人。”

我说:“现在外公就是我们家最小的小宝贝了,大家要多帮忙照顾他,关心他,因为外公生病了,脑袋记不住东西,跟三岁小宝宝差不多。”

女儿笑了,更正的说:“不对,弟弟是三岁,外公现在是一岁的小宝贝。”

“哦,原来是这样吖,好吧,现在外公是一岁的小宝贝了”我说完,她自己都笑了。

父亲天天呆在家里,几乎不出门,家里很多东西被弄坏,上厕所,洗澡常常不关门。女儿抱怨着跟我说。

我告诉她:“从前,你是小宝宝的时候,妈妈每天照顾你,也不知道洗了多少遍拉屎拉尿的衣服,等妈妈以后老了,什么事都不会做,又变回小宝宝,你也要跟我从前待你一样好,这才是一家人,相互照顾是理所当然的。你可以帮忙外公关门,外公做错事,你要告诉他,教育他。你自己说的,外公是一岁小宝贝。我觉得,你是三个小宝宝贝中最聪明的,所以妈妈很放心把弟弟和外公交给你帮忙照顾,有好东西妈妈会第一个跟你分享。”女儿很开心的点点头。

不知不觉间,父亲的腹部一下子变大了,为了让父亲多走动,我决定,每天早起,带父亲去附近的稻田边散步一小时,之后再去上班。父亲很开心的跟着我,我打开手机播放佛曲,一遍又一遍的放着。我摘下一朵花问父亲:

“爸爸,你说,是男人四十一枝花,还是女人四十一枝花呢?”

父亲笑了:“大家只是这么一说而已”

哈哈哈哈!你看,父亲的头脑是清醒的,对吧?

昨天,我又和父亲出来散步,我打开喜马拉雅听书,我总把声音调到最大,以便两人都能听见。当我听到皈依三宝这个词的时候,我调侃的把手臂搭在父亲的肩膀问:“爸爸,你有兴趣皈依三宝吗?三宝就是佛法僧”父亲简洁而肯定的说:“有”

我瞬间惊呆了。这是什么情况?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到前些天。。。


。。。。。。

那天晚上,我把父亲的药拿到他房间,母亲一再强调,要我看着他把药吃完,否则他会偷偷把药吐掉。我看着这一粒一粒的药片,我找了一张纸,把药片包起来,碾碎,再给父亲吃,父亲一口就吃完了,哈哈,多乖巧的小宝贝吖。

我坐下来,指着墙上贴的观世音菩萨图片问:“你知道,她是谁吗?”

父亲想了一下说:“阿弥陀佛”,

我笑着说:“这是女的,穿裙子的喔”

父亲想不出来,我告诉他,这是家家户户都知道的观世音菩萨。我又问:“我们家里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像,当初是谁请回来的吖,我上小学的时候,家里就有的。”

父亲说:“是你母亲请回来的”

我告诉父亲,这是你丈母娘来我们家住的时候,给我们请回来的。

我问父亲:“你觉得,有人会从出生到死亡,一直都是顺风顺水的吗?”

父亲摇摇头说:“不会”

我问:“当我们生活顺利的时候,我们相信菩萨,当我们不顺利的时候,能怪菩萨吗?是菩萨不保佑了吗?”父亲若有所思,没有回答。

我说:“以前,你头脑清醒的时候,我一直不跟你谈这些话题,我知道你听不进去的,现在我只跟你随便聊聊。如果真有菩萨,那她会用什么方式保佑我们呢?保佑我们升官发财吗?可这些都是带不走的身外之物吖”

我停顿了一会儿,继续说:“当一个人什么也做不了的时候,有人煮饭给你吃,有人问你吃的饱不饱,睡的暖不暖,生病了有人带你去看医生,这是不是一种福气?菩萨有没有保佑?”

父亲没说话,我聊起以前我读书的事,聊起父亲年轻时身边的女人。我记得唯一一次我主动找父亲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得把父亲说哭了。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得。我说:母亲虽然脑子笨,比不上你的聪明,但是,当你真有难的时候,即使她回娘家乞讨,也绝不会让你饿肚子。我把这些话说出来,父亲低下头不说话,我能感受他眼眶湿润了,他用手去拭擦。我转移话题,轻描淡写说了几句,最后我让父亲躺下休息,我把小夜灯开上,走出房门。。。。

那天后,家里小佛堂的香炉里,有父亲亲自点上的盘香。。。。

听到父亲说,他也有兴趣皈依三宝,我惊讶之余,是非常的开心。散步回到家,吃了早餐我就去了佛寺。

我一见到负责安排我们义工的孙女士,我笑呵呵的告诉她:“我今天真的非常开心,我父亲答应和我一起皈依”就在这个月的24号。

这是我第二次见孙女士,她微胖的体形,柔软的话语,总让人感觉很亲切。我感觉她很喜欢我,虽然我话不算多。第二次见面,我就这般坦诚直言我内心的喜悦。

义工的工作总是轻松自在,我告诉孙女士,我来这里,是放空自己的。尽管工作得心应手,我却非常的认真和投入。我知道,我不是来玩的。

快到午饭的时候,孙女士让我们一起到山上用餐。我第一次这么真实的看见了女性出家人。她在厨房忙碌,我上前问,要不要帮忙,问了几次,都没人理我。我就走到厨房外面闲逛。我发现这里的建筑颜色我很喜欢,我拍了好多照片。

第一次听说打板这个词,第一次看见义工和出家人在同一个屋檐下吃饭。我跟随着大家,自己盛装菜,我选了白粥。找了位置坐下来。看着墙上挂着的阿弥陀佛画像,看着桌子上贴的文字,虽然不太懂。看着大家很认真的在默念什么,然后吃饭。

我拿起碗筷吃起来。这是多么丰盛的菜式,有莲藕,花生米,黑木耳,豆腐皮,扁豆,青菜。。。都是我喜欢的。吃着吃着,我哽咽了,多么美味的食物,我竟难以下咽。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我感觉自己什么都没做,就能坐着享用他人劳作的食物。想到,我终于和大家一起了。想到,父母亲中,终于有一个愿意皈依三宝了。想到,没有被法师追问我之前皈依的事。眼泪拼了命的流出来,我用手捂住鼻子和嘴巴,我知道眼泪是止不住了,我拿起纸巾擦,又生怕被人看见,这顿饭,我吃得好漫长,好漫长。。。

此刻,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那天的感受,我又重新体验的一遍,泪水,哽咽。。。一个都没有少。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我说不出来。。。

#冒个泡##随手拍#

【来果禅师】:宗门“黄龙三关”

十二月初十日开示(八七第五日)

“未悟以前犹自可,已悟以后事更多。”这两句话,是宗门下的话,要把三藏十二部经翻破了,也找不到。宗门下的话,与教下的不同在那里?教下的,他是不论你们的心行上如何,他是一直说下去;宗门的话,要在你们当下的心行上说;不同的就在这里。

你们就将一个“念佛是谁”参参,幽幽雅雅的,清清净净的,不觉到有人,也不觉到有我,难道还有其他的事吗?还是“念佛是谁”,并没两个;这样子,一天到晚,自自在在,寂寂静静,你们想想:是不是这样子?已悟过来,就不同了。何以呢?你把眼睛睁开一望,就要大叹一声,不悟,到也罢了,这一悟还有这么多的事!多!多!多!譬如甚么呢?就如,我们三十年前住的一个老家,是一间小小的房子,里面摆设器具;今天已经离开了三十年没有到过家里一次,望也没望过。忽然今天到家,一脚把门打开,抬头一望,很不好的:桌案上的灰尘,地下的绿苔,多么厚的!锅里老鼠窠,佛前猫屎、蛛网‥‥‥不晓得有多少;这一看,要说不要这一间小房吗?到处没有我住的地方;不然,又看不下去;只好慢慢的,一件一件的来扫除。所好者,幸喜两只眼睛打开了!若不是打开眼睛,那知道有这许多的不是呢?

这是譬喻,会到法上是甚么?

未悟的人,一天到晚在生死、烦恼中,业障、妄想中,毫不知觉;即使知道,只是从人家的言说中听来,或在经典上见到,没有脚踏实地;外边来的见到,虽见而犹如未见;所以他在用功时,只有工夫在。今天忽然开了悟,就如隔了三十年的老家一间房子,今天一脚到了家一样;眼睛打开一望,才知道还有这么的许多事在!既然有事,当然要一件一件的处理。古人有两句话是证明我们工夫到了这步田地的,他说:“未进门来犹自可,一进门来事更多。”这两句话的意义就与今天说的一样。

对于这许多话与你们讲,真是不要讲;不过,宗门下这许多话,都是圆因、圆种,你们工夫虽未到,把这一种圆种种下去,将来的收获很好很好的。但是,你们这么多的人,那里会没有门头、户口的人?捕风、捉影,光影门头,一知、半解大概有的,不见得没有。那么,能可以把风捉住,影子抓住,也算是难得的。

譬如:我在说家里的事,你们虽然没有进来,门头、户口的人在门外,不可以听听吗?虽属门外汉,究竟我在家里的话,你在门外还听得到;假若动一脚,当然就进门来了。就怕你远隔三千里,门外汉一句话还安不上!连这一类还不许,你知道还有甚么用?不可!到了这一步田地的人,有了这一点受用,虽然有这许多的事,还不以为多;你到了这里,不但不怕多,还要愈多愈好。若要怕多事,到又成了一个担板汉!那里还算明眼人!明眼人做事,全体是事、理双融,最有力量出众的;他这一悟,事、理不住,心、境不住,佛也不住,祖更不住。古人言句说:“毗卢顶上行。”在这悟上,才有神通;虽然有神通,也不是全通,是看你那一个根上栽培得多,先通那一根。大略是这么三种关口:

对于破本参后,就是见性,但未了事;事虽然多,眼睛已经打开,不怕多,能了一件少一件。那么,事是甚么东西?你们还知道吗?譬如:一桶粪摆在那里,今天向外浇,明天也向外浇,天天向外浇,一下子把它浇完了;浇是浇完了,似乎很好的,但是还有臭气在。臭气是甚么?是垢;垢,就是事。了事,就是了垢;了垢,就是了这个臭气。这个臭气是怎么了法呢?向前是用“念佛是谁”浇的;现在去垢,还要“念佛是谁”不要?你们思索一下子!当然以“念佛是谁”刮这个垢。刮过三层、五层还是臭,何以呢?木头把粪吃进去了!木头与粪混合起来,试问如何刮得了?刮不了,怎么办呢?必须把桶子刮成粉子,连粉子都要飘掉才对。为甚么要这样?当知:了垢,是了我们心上的垢;粪与粪的渣滓都是心上的病;今天粪也去了,渣也除了,垢还要刮尽,连桶也不许存。就如心上的病,心病好了,心上的垢光了,连心还要去掉。你们想想:粪去了,粪桶还能摆在这里?垢去了,心还能摆在这里?大家可以明白“了事”的事;所以说时间要久。那力量最大的人悟过来,心也了,事也了;理也通,事也融;可以说“事、理双融,心、境无碍”。但是没得神通。在过去的祖师,大概破这一关的居多。

每每有人说:“既然悟了,为甚么没有神通?”这就是误会。再则,他不知道宗门下的事,所以有很多的人会弄错。得神通,要到得神通的那一部关口;能可以打破向上的关头,佛、祖不住,有余涅槃不住,无余涅槃亦不住,这个时候,才得神通。“顶门有眼”,“脑后加锥”,亦复如是以通为证。

破本参未了事的人,可以说是破祖师关;明心、见性,事、理双融的人,也可以说是破重关;顶门有眼,脑后加锥的人,是破末后牢关。这是宗门“黄龙三关”的正解。

我在当清众的时候,有一位老参师傅,他是四十年的苦行单,住金山、高旻,功行是有的;对于工夫上,知识少一点。他每每与人说话,都是讲他破那一关,开口就说甚么关。有一天,他问我:“破那一关?”我说:“不知道甚么叫关。”他真把我当初参,他说:“这个人连三关都不知道,还算是用功的人么?”我就问他,他说:“第一、是当面关,第二、是山海关,第三、是雁门关。”我听了他这三关,我心里愈好笑!愈可怜他!我又问他:“怎么叫当面关?”他说:“工夫用纯熟了,人家打、人家骂,无论称你、毁你,连念头也不动,就可以过了当面关。”我问他:“你姓甚么?”他跳起来,红了面说:“我又不是在家人,为甚么问我姓甚么?”急的不得了。我问他:“过了当面关,为甚么还有这个?”他听了,似乎不错。歇下来又问他:“如何是山海关?怎么过法?是先过山关,后过海关?”他说:“不是的,生死是海,涅槃是山;爱是海,嗔是山;断爱,就是出生死海;除嗔,就是打破涅槃山。”他说的理还有一点。我问他:“如何是雁门关?”他说:“那深了!恐你不懂!”我说:“你告诉我!”他说:“雁门关,要工夫用到如雁过晴空,过空不留痕迹,才算破雁门关。”你们想想:这许多错见,错到那里去了!后来,我告诉他这黄龙三关话。

再说,有一居士称论某法师,“心明才说是眼明”。心虽明垢未尽,那里没有事的道理?明眼人应有的事,还有怕的道理?真是明眼人,当然是事愈多愈好,何以呢?眼明的人,因为人家见不到的他能见到,所以称他明眼。那么,眼明,鼻子还可以明,耳朵也可以明吗?明,要一切明才对!耳朵也能见物,眼睛也知道有香臭。能、所互融,事即理,理即事;用即体,体即用;用亦复是心,心亦复是事。香板□到手上就是心,心就是香板;小圊是心,心也是小圊。你们想想:能有这样互融,还怕甚么事?

但是,今天你们工夫没有用到这里的人,必须认真的参究,总要用到大悟以后,才算是你们的目的;不到那个时候,工夫不能放手的。你们现在站在这里,我问你:“站在甚么地方?”你们一定会答我:“站在落地砖上。”等你们到了那个时候,我再问你:“站在甚么地方?”你一定答我:“不是站在落地砖上。”不站在落地砖上,站在甚么地方?

参!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天分享的内容则是来自clean劳力士绿水鬼与N厂V12水鬼的对比,其实对于这款劳力士绿水鬼腕表来说,由于腕表的整体热度,也是得到了各界表友的一致认可,对于劳力
  • )*会回评论和私信(但时间不定,除非你骂我我会假装没看见,不然不会刻意不回复你的评论和私信,有时候因为太多折叠了或者被夹了我看不到,所以没有及时回复,但我会尽量
  • 【门框泡水腐烂用华亨修补膏 自己修复,省心省力】【冬季新番《Q弟侦探因幡》声优卡司第3弹、主题曲】 改编自 MOCHI 创作的同名搞笑漫画,电视动画新番《Q弟
  • 神圣的点火仪式昨日在希腊已点燃,即将举行的巴黎奥运会的圣火将在接下来的100天里,从希腊到法国将奥林匹克的星星之火播撒在这个充满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大地上!
  • 4月15日,曹操出行客服人员表示,考虑到该订单时间较为久远,已为邓先生做了免单处理。客服称:由于时间久远,已做免单处理】4月9日,家住李沧区的邓先生叫朋友帮忙注
  • 电影里看完全不会因为是自推觉得出戏,角色有消化的很好演技很棒,清澄一哭我也跟着哭,清澄不高兴的时候我也跟着一起揪心。一开头就是拓珍贵的的睡颜✨清澄像认生的小兔子
  •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7日14时26分59秒#ESO天文酷图##天文酷图# 【反射星云 IC 2631 周围的天空】【信息来源日期:2016 年 2 月
  • !!
  • 这和谈恋爱的逻辑是一样的,驾驭人心,能让别人爽才行,而不是你喜欢的强加给别人,这是无效的游戏,形成不了闭环。这和谈恋爱的逻辑是一样的,驾驭人心,能让别人爽才行,
  • 慢慢的觉得 一笑而过就好,人是为自己而活的,心情不好我可以去吃一顿大餐,放假可以去旅游,没必要因为一些没有意义的人或事内耗自己。【为我的小狮子重开微博DAY84
  • 我好容易对人有恶意[笑哈哈]包括我很难对除了朋友之外的什么人友善(我朋友也跟我一样是一群容易对人有恶意的人)、不可能真情实感喜欢任何一个博主(我一般把互联网博主
  • 我在这里赶海的时候,不光捡到了牡蛎,还有海螺,海虹,海参等,嗯,品类还挺丰富的呢 对赶海有兴趣的家人们可以来这里看看☺·4⃣山海天阳光海岸:“Love”树杈和海
  • 身弱的人真的担不起这份沉重的冤屈啊[哆啦A梦害怕]走到一半我就感觉胸闷难受,最后走出长廊在外面做了好一会儿,胸闷气短到恶心想吐的地步,大概是当初死再那里的鬼子作
  • 很可惜,他没有陪顾一野走完40多年的军旅生涯,让顾一野成为猛兽独行;9、 牛满仓, 典型的小农出身。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陈奕迅《红玫瑰
  • 检察官表示,他们担心可能会有截图在互联网上传播,以及朋友和家人可能认出陪审员,从而就正在进行的审判进行不必要的接触。午休过后,另一名亚特兰大警官走上证人席,开始
  •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之后就一直很厌恶受……恐男深柜最后变男酮,好经典哦,反正就很抓马很切题笑死我了但素他好像香得还挺快的……[微笑]Ridi韩漫目前出到23话了,小说正文将近60
  • ”廖小红听到她的低语,惊喜地说道,“陆总十五岁,不就是你十四岁?”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 真的没想到肖战为了不让代拍和私生拍自己,竟然4月份了还在穿羽绒服,这份毅力是真的让人佩服啊!不得不说这些代拍和私生的脸皮是有够厚的,肖战2月份就已经很郑重的发文
  • #魅力保山# 如果说春天是昌宁的花季,那么,就将夏天的时间留给“湿身”狂欢吧。第二,色身也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改变了,色身也会随之改善,所以身体不太好的话,除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