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第二部城市小说的文化态度和对女性心灵的审视——本报就长篇小说《暂坐》独家专访著名作家贾平凹】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当代文学大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暂坐》,在2020年第三期《当代》杂志推出后,无论在文学界还是社会层面,犹如平静的湖面涌起阵阵涟漪,闪烁出绚丽的光彩,好评如潮,被誉为我国当代文学又一巨著。《暂坐》以现代城市生活为背景,讲述一群中年女性在追求经济独立、个性解放、精神自由以及理想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困境,以及困境中所展现出的复杂人性。小说在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达到了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一个新高度。6月8日,记者专题采访了贾平凹。

记者:贾老师,您好!您的新著《暂坐》,是您的第十八部长篇小说。您在后记里说,这部小说是您70岁前的最后一部长篇,可见您花费了极大的心力。这部描写女性群体形象的小说,是您小说创作题材中不曾出现的“新变化”“新面貌”,您的创作思想是什么呢?

贾平凹:《暂坐》之前,其实还有一个小长篇《酱豆》的初稿,先修改整理出了《暂坐》,然后再修改整理出了《酱豆》。《暂坐》在《当代》杂志推出后,七八月份,两本书将同时出版单行本。到了这般年纪,写作应该是随心所欲的,写自己长久以来想写又没有写的东西。谈不上什么“新变化”“新面貌”,只是像一条水流着,流到哪儿是哪儿,因越往下流的地势不同,流量不同,呈现的状态、颜色、声响越不同而已。

记者:您之前的长篇小说作品多以乡土题材为主,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您的笔触深入到现代城市生活,而且通过这十多位美丽优雅而又各自有一段难以言说的伤痛个人史的女性人物,构成了生动鲜活的“西京”生活故事,这是您在长篇小说艺术上的一个新的突破,能讲讲您创作这部小说的心理动因吗?

贾平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可以说,不了解农村就不可能了解中国。我大多数作品都是写乡土的,写近百年中国的历史演变,而随着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现在城乡的概念进一步模糊,大量农村青年进入城市,农民和市民无法分清,时代变了,社会变了,文学当随时代、社会,文学自然也要变化。我在城市生活了四十多年,应该写写城市生活。其实也写了许多城市题材的作品,除过大量散文外,小说也不少,比如《废都》《白夜》《土门》《高兴》,但还都是写乡下人进了城的故事,而《暂坐》中虽也有从乡下进城的人物,大多已经是完全的城市人了,过的是真正的城市人的生活了。

记者:《暂坐》的创作背景很是贴近时代,您准确而深刻且艺术地反映了当下正在演进中的历史生活,这十多个女性形象非常鲜活而生动,您能讲讲您的艺术原型吗?

贾平凹:小说都是有原型的,但原型在小说写作中仅起到一种诱发写作的冲动和写作的切入,写作起来了就无关于原型。《暂坐》里的那些女子,集中糅合了我所熟悉的一群女性形象,这我在后记里已详细说过。不仅那些女子的故事,还有所在城市的街巷,都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小说是不能对号入座的,一对号入座就荒唐和尴尬了。发现和表现灵魂的真实、情感的真实才是小说的精髓。

记者:《暂坐》采用了“人物+地点”这样的“短片”局部写法,构成了波澜壮阔的“长片”完整风貌,这样的笔法使得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和立体,是一种艺术上的新突破,能谈谈您的艺术心得吗?

贾平凹:小说是怎么写都可以的,尤其现代小说。建筑因地势而赋形,小说以内容决定形式么。《暂坐》是写群像的,又是写日常的,采用“人物+地点”的写法,宜于更好地表现人物,又宜于节奏的紧凑,还可以增加作品的真实感。

记者:在长篇小说《暂坐》里,您采用散文化的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具有浓厚的古典小说韵味,体现了您的审美追求。散文化的小说表现手法,在您的笔下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您是如何结构这部小说的,这样的结构艺术难度和优势在什么地方?

贾平凹:《暂坐》里人物众多,又没有离奇的故事,仅仅有个轮换去医院照顾夏自花的线索,那么,为了写好人物,就得注重日常生活,注重日常生活的细节,注重这些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和表情,这样才能使小说好看。而大量的市井描写,生活的智慧性的感悟则弥漫和充盈其间,才能使小说有一种韵味。为了结构的需要,其中冯迎的死亡、迎接“活佛”,等等,都是有其讲究的。

记者:在《暂坐》里,您塑造了俄罗斯女性“伊娃”的形象,并通过她的“眼睛”来打量当下社会生活、勾连起整个女性形象,通过这个带有“陌生”和“外来者”视角的“伊娃”,您想告诉读者什么呢?

贾平凹:伊娃的角色是小说结构的需要。伊娃的视角其实就是作者的视角。采用“外来者”或“跳出来”的视角,这样更容易表现作者的一些企图:小说并不是仅仅写写故事,也不是只有批判的元素,还应有生活的智和慧。试想,我们在阅读任何一部小说,是不是从中想受到一些思想的精神的启示和感悟、一些生活的智和慧呢?我读小说,就是这样读的,如果其中没有那些思想的精神的启示和对生活的智与慧的感悟,那有些可摘可抄的好句子也行么。否则,就把所读的书扔了。

记者:您在小说里有这么一句话“别说我爱你,你爱我,咱们只是都饿了”——婚姻与爱情的实质不单单是情感,而最重要的是生存的条件,没有生存的条件,爱情就无法附丽,您的这句话是在表达这层含义吗?

贾平凹:这句话是别人说的,之所以用在此,也是表达当下的一些婚姻爱情的实况。世上或许有纯真的爱情吧,但现在的社会里更多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即使走在一起了,也多是“饿”着,“吃了饭”便各走各的。正如此,《暂坐》里的女子追求经济独立,要自我,要自由,要时尚,要潇洒,要文艺范儿,才多是未婚或离婚后的单身。这是别一样的时代,这也是别一样时代里的一群别一样的女子。

记者:《暂坐》后记里引用了一段古文,“墙东一隙地,可二亩许,诛茅夷险,缭以土垣,垣外杂种榆柳,夹桃花其中”——您说“这是她们的生存状态,亦是精神状态”——这句话是否说,当下社会的女性生存与精神状态处在双重的矛盾之中,一是她们各自喷吐着芳华的娇娆,二是她们又处在艰难的困苦之中?

贾平凹:你说得对。《暂坐》中的女子是一群别样的小团伙,她们在美丽着奋进着,同时在凋零着困顿着。我说过,风吹风也累,花开花亦疼。这群人代表着城市的时尚,犹如道边的树,是美的风景,能标示着风向,但大风来了会断枝折股,即便是微风,那叶子也在不停地摇晃翻动。

记者:世界如若老子所说是“混沌”的,那么,“混沌”的世界里“清水出芙蓉”的女性,无论是在心理和情感上,或者是身体上,都担负着比常人或者男性更为沉重的东西,这些沉重的东西,构成了您笔下这十多个女性摇曳的姿容和难以言说的苦痛,这就是女性的两难吗?

贾平凹:是呀是呀,这也是我最初想写《暂坐》的原因。这群人看似光鲜,其实辛酸;热热闹闹簇伙,却每个人都孤独。

记者:《暂坐》与您的《秦腔》《山本》等长篇小说不同,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艺术手法上,走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尤其是您关注女性命运和女性生存,全然展示出一个新时代作家的风貌。可以说,这部小说勘破了当下社会女性精神与生存的真实状况,必将是您文学创作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您怎么认为?

贾平凹:也不敢说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但可能在以后会继续写些关于城市生活的作品。我读过一篇文章,里边写道:“城市越是现代,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越是艰难,其惶然命运的无望,失去信仰的撑持,远离存在的意义,彼此相交集,各自成障碍,表面常来往,实际不兼容,每个人都自我中心,每个人又身处边缘,不见外表的冲突,却在群体中大感不适,既虚弱又脆弱,既无力又无奈,既有所萦怀又无动于衷,情感的损伤无法疗治,精神的苍白难于慰藉。”现在的城市有太多需要我们看到的东西,然后把它表现出来。

记者: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家狄更斯在《双城记》里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您的这部长篇小说,既反映了这个时代昂扬奋进的主流气象,也揭示了这个时代腐朽的“坏”的一面,尤其是您的笔下被“双规”的领导,为当代文学奉献出一个“新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的特殊意义是什么?

贾平凹:那个被“双规”的领导,为此而引发的一系列事情,连同所描写的雾霾,以及所有的市井现象,都是那些女子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背景。因为那群女子只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追求故事为什么发生,从而表达人类生存的困境,并探讨复杂的人性。

记者:除过小说的后记,您还想对广大读者说点什么呢?

贾平凹:有的书宜于快读,有的书宜于慢读,如果读《暂坐》,还是慢慢地读着为好。
来源:陕西日报 记者 柏桦

岁月在脸上刻下沧桑,
情恋随着时间淡忘。
甜蜜中的苦涩才是苦涩,
苦涩中的甜蜜才是甜蜜。

人一生求知己于朋友易,求知己于妻室难。茫茫人海,能有多少人驻留在心中。芸芸众生,又有多少情风雨同行前往?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守望一生,不是所有的情都能相伴一程。都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生没有永久的相聚。你不坦诚,谁对你真诚?你不真心,谁对你持之以恒?情在于心的感动,缘在于人的赤诚。所有的真感情,要的不是一时,而是一生。最默契的交流,莫过于心与心的相通。最长久的陪伴,莫过于情与情的交融。因懂而自然靠近,因知而惺惺相惜,因共鸣而默契灵犀。用心聆听,细腻的心语给以回音;用心相对,透彻的心扉给以透明。心有了所系,情感有了栖息。懂有了所语,心灵有了慰藉。永远的理解与包容,才能让情生动与持恒。

你朋友很多,但真正懂你的人少之又少;你快乐很多,但知你烦恼的人寥寥无几。缘不贵多,贵在知心,懂心;情,重在真心,真意。真正的朋友,知己,感伤时安慰在前;风雨时肝胆相见;困苦时雪中送炭。无论天涯海角,都会时时挂牵;不会因时过境迁,都能默默陪伴,更不会悄声诺迹的消失。

珍惜一个懂你的人,更要珍藏一颗懂你的心。有些秘密一旦说出,心情会马上轻松;有些委屈只要有人懂,心就会豁然开朗。心灵的认同,不是因感情而感动,而是因懂得而触动;内心的接受,不是因聆听而有声,而是因真诚而回应。情感有了交流,沟通才有共鸣,才能走近温暖生命。缘分,不求人人,只求有人相识,相知,懂得足。感情,不在于深厚,而在于珍惜永久。【转载】 https://t.cn/EyPFKKk

我们,无论何时,都先是自己,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后才是别人的朋友或亲戚,兄弟或姐妹,女朋友或者男朋友,儿女或父母,妻子或丈夫。如果一个人认识不清自己,何谈与其他人相处。所以个体也需要在某个时候有自己的时间或地点,来思考、来舒缓、来更加清楚的认识人或者事物。
希望每个人都能留有自己的小天地,让迷惑或者彷徨的自己心灵有所慰藉,得以舒展#今日贴纸打卡# https://t.cn/R0HdTOD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茂名市创森办报送的《线上报名线下植树,茂名首个“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线下植树基地揭幕》在“2020地方十佳新闻”网络评选排名第一,同时,茂名市创森办获得宣传工
  • 有时,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仿佛一切都是为了生活,为了最简单地活下去,可是,在无意中,我们像花一样散发香味,感染别人,那是我们无法预知的,也是无需刻意追寻
  • 其中既有个人资金资助、团队资金资助、表彰奖励、课题经费保障、核心技术人员贡献奖励、职业认证考试补贴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又量身定制提供系统化品质化服务支撑;既积极引
  • 她到好几个同事跟前说,本级领导同意她的排班(本来不同意4人改3人,看我在值班名单里面就同意了)从3组变5组,以后就少值点班了,大家都很开心,说终于不用频繁值班了
  • 我之前给大家讲初升高的数学衔接,主要是从知识点的角度来说的,这其实只能算是一个最基本的衔接概念,其实要想在高中真正学好数学,仅仅是依靠初升高的暑假补充删减掉的初
  • 我的情绪需要找个地方诉说,但是我也不想让别人知道,有的时候妥妥的觉得自己有病,每天在自己给自己设计的死胡同里来回的徘徊,迫切的想走出去但是又始终走不出去。多少次
  • 以直报怨,是一种内在的境界;以德报德,也是一种内在的境界;以德报怨,或许,是有些人自我提升的过程;以怨报怨,或许,也是......花开花落,自有时,该来的会来,
  • 居家的第……天数不清了只知道有惊无险的美好太感人了为了工作 也为了一个人不无聊 来到了同事家前三天每天都超级美好从第四天开始一切都变了居住的这栋楼有确诊凌晨突
  • 敬畏上帝/Fear Of God The California Slip-On Slide"Cream"情侣沙滩涉水休闲运动包头半拖凉鞋“水泥灰”FG80-10
  • 日常琐事:1.临近毕业季大家都很忙,一个学生来报销,同事大哥给她解决了问题,该社交牛逼症同学竟然唱起了:祝福你福寿与天齐~然后鞠躬来了一句:老师祝你一生平安。再
  •   “江西在我国东西、南北的过渡带上,对保护植物多样性有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主任黄宏文告诉记者说:“从2019年起,我们启动庐山森林生态监测大样地建设
  • 但是我又很谢谢她,因为之前从来没有人跟我说过这句话[心][心][心]Nreal Air 2299的AR眼镜已经上手了,亮点上我感觉就是它的重量仅79克,佩戴上非
  • @齐思钧 是我最喜欢的男孩子,鞠最深的躬,背最黑的锅,走世间最坎坷的路,却坚持做最善良的人[泪]@齐思钧 小齐哥,❤️你1810天,我借着你的光,看到了一个全新
  • 随心而任性的做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我是一切的源泉,我也是幸福的本身,我只需耐住寂寞,守住孤独,一心奔向想成为的自己,其他什么都无需顾及
  • 综上所述,这六十二种见解都在三界内,所得果报最高最好的虽然可至无色界,但果报享尽后仍将堕入轮回,可见这六十二种见解都不能了断生死,故称为邪见。世尊说:我知道这一
  • 父母那一辈的人,大多把责任看得比情感体验重要,或是对土地的或是对子孙的,从前我唾弃的东西,认为毫无想象力和浪漫的病症,后来却被我视为珍贵的特质。 [笑cry]计
  • 重庆小面、螺蛳粉、牛肉饭、烧腊、饭团、广式煎扒、麻辣烫、关东煮、沙县小吃、水果捞、炸鸡、奶茶、甜品……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科贸食堂做不到;教学具有特色:带你体验不
  • 毕竟平凡人的爱情里,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情节,也不一定有玫瑰和甜言蜜语,但是,我们都知道,爱对了人,清粥咸菜也是美味。所以在看到那些平淡而又真挚的爱情时,我们依
  •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puujee的爸爸去了乌兰巴托以后便没有回来过,抛弃了妈妈,她,还有弟弟。记录的都是很平淡平常的游牧生活,也许看着会有些许无聊,但是也不碍我在
  • #2022年还有哪些考试#?#2022年还有哪些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