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

孩子们在几周前就吆喝要出去玩,我查看了周边地区疫情后,打算带他们出去逛一下,毕竟快一年没出过远门了。

孩子们听说我决定带他们出去玩后,高兴的家务活抢着干,说啥都答应。我告诉孩子们,我需要一周的时间处理工作,孩子们很配合。

下决心出门后,我后悔了。因为我觉得许多工作必须在一周内处理完,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工作记录,我觉得我不行了,一周之内根本完不成,而且有些工作我觉得必须只有我才能完成,别人不知道怎么做!

在这种心情下,我瞬间感觉压力倍增,不但没有加班加点的处理工作,而且什么事情都不想干,处于半躺平状态。虽然每天按时上班、准点下班,但是工作一点进度都没有,心情一直处于焦虑和烦躁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开始自责、内疚了。为什么前两周不加班把工作干完?为什么要答应孩子?为什么……?

周四了(打算周末领孩子出门),内心更加忐忑,要不然给孩子说下,过几周出去,拖一拖。可是每天回家看到孩子们开心的问,“妈妈还有三天我们就可以出发了”。我内心更加不安!

周四上午下班的时候,我想,不管那么多了,走一步算一步,不往后退,也不总顾着前面,先从简单的、紧急的工作做起来……

下午,提前上班。把所有工作排了一个顺序,紧急、重要的工作先做,其余的可以放一放。整理后,除了几个大件工作,其实也没有那么多需要着急处理的事情。

抱着完成总比完美好的心态,开始工作了。先把需要对外处理的业务办完,开始写材料,在写材料的时候还是静不下心,但是状态必已经很积极了。

星期五下班的时候,材料还没有写完就把需要的文件资料发送到文件传输助手。其实这个时候还没有给领导请假,内心还在犹豫中。


星期六,打算打电话向领导请假,可是迟迟没有行动,害怕请假理由不够充足,害怕不准、害怕……。最后鼓足勇气打电话请假,领导简单问几句就准假了。心情轻松了一大截,心想,是不是自己想多了。

既然假请了,就提前出发吧,上午请假,下午收拾好行李,晚上六点已经和孩子坐上了火车。

到达目的地已经是凌晨了,第二天领孩子逛得时候就想,要是有紧急工作单位让我回去怎么办?没写完的材料突然要用怎么办?反正就是内心忐忑不安,总觉得不可能顺利的出来度假。

星期一,手机内每个微信工作群都开始跳动了,看见这个任务那个安排,这时候心情愈发的不安,虽然陪孩子玩但是心里总是担心这个事情和那个事情。会不会同事不了解这个工作?他们会不会忘记这件事情?总有操不完的心。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拥有自我意识,这个时候我就开始反思了,我有必要这样吗?我有这么重要吗?难道别人都离不开你吗?难道就不能在旅游的途中工作吗?非要把工作、生活界限划的这么清晰吗?

听樊登老师讲书时说过,静生定,定生智。这个时候我觉得自己是要让疯狂的思绪停下来了。

对大脑重新整理、启动!

星期二上午,孩子们玩耍的时候,开始敲自己未写完的材料,可是一点灵感也没有,一个小时只写了四百字,而且觉得词不达意,大脑几次都在暗示算了吧,别写了,可能现在不是写的时候,下午再说吧!屁股刚想离开板凳的时候,有一个声音,你难道还要为这件事而内耗吗?这时又坚持写,还是在拼凑字数。

过了一会,大脑提醒,该吃点东西,该走动走动了。这个时候我听从了大脑的指令,去找了点吃的东西,房间里到处转了转,很不情愿的回到板凳上,又开始敲,心里下了个小小的决心,今天上午必须写完。

就这样辗转好多次,突然不知道哪一次坐在板凳上,灵感就来了,一口气就写完了一大部分,后面写的越来越顺,中午12点多的时候终于坚持写完了材料。

这时候,又想起一位智者说过,人生道路又千万条,大多数人都选择容易又简单的路走,后面的路越走越难。少数人选择难而正确的路,后来越走越顺利。就像写作,刚开始真的很难,几次坚持不下去,到后面灵感慢慢来了反而很顺利。

这下,心里的大包袱终于卸下了!终于不再那么胡思乱想了。虽然在玩的过程中,偶尔接了几个同事电话,但都是询问一些简单的事情,并没有自己想到的事情。

短短的十天时间里,从自责、内疚、担心、害怕、焦虑、紧张、不安到平静、淡定。在这个期间没有一个心情是外界环境强加给我的,而是自己内心世界的波动。

最近在看得一本书《解惑》,心智模式决定你的一生。

生活中的痛苦和烦恼,是心智模式决定的。心智层次的高低与你对世界认知的高低是契合的,只有心智层次的提升对世界认知层次就越高,生活中许多看似无解的事情就能变得不一样。

这段时间完全由大脑控制了自己的思绪,让自己产生各种痛苦的情绪,心智完全插不上手,《解惑》中讲,大脑像台计算机,想要觉醒,就意味着脱离计算机,变成编程人员,用自我意识超越意识。

生活中的许多智慧要靠自己去学、去悟,亲人、老师、同事、领导不可能告诉你,因为他们也不知道。

这次经历,也让自己有了更深的觉醒,希望通过自己的提升能成为影响亲人、朋友、同事的人,让他们能减少生活中的内耗、自责和焦虑,改变从小受父母、老师那种如果不怎么怎么样就怎么怎么样(坏的结果)、命令式等传统的教育方式。活出自我。

感受当下,此时此地此事!

“我这样掉头有错吗?他就拿斧头威胁我”。7月25日,山东淄博,因为一次不规范的调头,两个司机开起了斗气车。更夸张的是,轿车司机将大车逼停后,拎着一把斧头下车威胁大车司机。大车司机这样调头对不对?

(来源:百姓关注)

事发道路是一处双向6车道,行车记录仪显示,事情的起因就是一次调头。当时轿车和大车(一辆拖车)均自南向北行驶在同一条车道,轿车在前,大车在后,行驶至一处调头路口时(该调头路口就是长隔离带中间的开口,无红绿灯),轿车和大车都要调头。

当时轿车在前,已经转弯准备掉头,但对向车道有车,于是其停车等待了一会儿。等到对向车道没车时,其缓慢加速准备调头,但此时大车在后,瞅准时机加速调头,因为大车在轿车后面,此时其实是大车在轿车内侧,调头走了一个更小的环,更方便调头,类似于内道过弯,大家看视频就清楚了。

因为两台车同时调头,大车速度又比较快,以致于大车险些擦到轿车,轿车车主因此有点路怒。两车均掉过头后,大车行驶在中间车道,在前,轿车行驶在最左侧车道,在后。此时,轿车加速,直接越过白色实线变道超过了大车,并行驶在大车前,然后有缓慢减速现象。

被对方这么针对,大车司机似乎也生气了,其先是从右侧超车,然后直接越过两个车道,将轿车逼到了最右侧车道,而最右侧车道上有一辆电动车正在行驶,大车两次变道的行为,致使轿车险些撞到电动车。然后,轿车司机加速将大车逼停。

接着就发生了开头那一幕,轿车司机将大车逼停后,直接拿着斧头下车威胁大车司机,但大车司机并未开车门,也未下车,双方互相吵了几句后各自离开。

目前记者已就该事件咨询当地交警部门,接电话的交警称要看看视频,再查看监控,然后约谈当事人并作出相应处理。

1、大车的调头到底有没有问题?

必须说,大车的调头行为确实比较危险,大车很长,调头所需要的空间比较大,轿车本来在其前面也要掉头,此时大车不顾轿车的安全,强行加速调头,已经危及了轿车的安全。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3条规定,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前车正在左转弯、掉头时,后车不得超车。

很明显,轿车在前,且正在调头,大车紧跟其后,未等轿车掉完头就抢先调头,已经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如果出现交通事故,大车将负全部责任。

2、轿车越过实线变道超车,违章的同时,是否构成追逐竞驶?

轿车险些被大车擦到,然后其越过白实线超车,且超车的位置处于一处斑马线,属于违反禁止标线指示的行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要扣3分,罚款20-200元。

从视频中看,轿车虽有斗气的嫌疑,且已经违反禁止标线指示的行为,但危险性并不高,应该还是限于道路违章的范畴。

3、大车被超后,连续跨越2个车道反超轿车,则已经涉嫌犯罪。
 
视频可以看出,大车被超后,连续两次变道反超轿车,甚至在最右侧车道有电动车的情况下,将轿车逼到最右侧车道,不仅属于违章,还涉嫌构成刑法中的危险驾驶罪。

《刑法》第133条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构成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款。根据最高法指导案例,追逐竞驶的“情节恶劣”,主要有5种表现形式:

一是追逐竞驶造成了交通事故;二是追逐竞驶伴随有其他多次道路违章行为,如连续实线变道、驾驶改装车辆等;三是追逐竞驶主观恶性较大,如多次追逐竞驶,酒后追逐竞驶等;四是在特殊时段、特殊区域、或者驾驶特殊车辆追逐竞驶的,如在道路交通繁忙区域追逐竞驶的;五是驾驶有乘客的运营车辆追逐竞驶的。

本案中,大车司机驾驶拖车追逐竞驶,且连续两次变道,符合第4点,很可能已经涉嫌危险驾驶罪。

4、轿车司机逼停大车,然后拿斧头威胁对方的行为该怎么认定?

轿车司机拿斧头威胁他人安全,但还处于口头威胁的阶段,也并未给对方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

根据该法第42条规定,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本案中轿车司机持斧头威胁,应该被认定为情节较重的情形,将被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最后,具体责任该怎么认定,该怎么判罚,还有待交警和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在这里要提醒:

千万不要开斗气车,开车本身就是一项高度危险行为,开斗气车更是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当作儿戏,纵使驾驶技术再好,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或许0.1秒的差错,就会阴阳相隔。

最后想问大家,你认为本案中轿车司机和大车司机,哪个责任更大,哪个性质更恶劣呢?欢迎留言讨论。

【#官方回应张晓林公益事件# :所做公益有瑕疵,属个人行为】 最近,一段视频在网上流传,内容让许多人感动落泪。视频里,一个3岁的小女孩走到一座雕像前,对着雕像又亲又抱,眼眶湿润,久久不肯离去……

这个女孩名叫培培,雕像之人是她已故的父亲张晓林。据媒体报道,从2014年开始,张晓林扎根四川大凉山开展教育公益,通过个人的力量募资帮助大凉山地区建立了39座希望学校,直至2020年初因病去世。

张晓林的事迹和公益精神再次被热议,但此时事件突然发生“反转”——微博上出现了一则爆料帖,指称张晓林借慈善募捐敛财,并对他的私德提出种种质疑。这则微博的内容引起大众一片哗然,被广泛转发。

公众信任是公益的生命线。如果一位大家心目中的公益楷模人品崩塌,对于公益项目的开展将是致命的,这一点已经有许多先例和教训可鉴。

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

是是非非

据媒体报道,张晓林是江苏如皋人,2014年因为一次偶然的自驾旅行,被大凉山的贫困面貌和孩子们的教育困境所触动,踏上了公益之路。一开始,他只是给大凉山的孩子们募捐和派发物资,后来开始通过个人力量募资修建希望小学。截至2020年,张晓林共参与捐建了39座希望学校(最后一所由其妻子吴美丽完成),并购置课桌等硬件教学设施。

在媒体的公开报道中,6年时间里,张晓林除了筹建希望小学,还为大凉山的孩子筹建22间浴室、8个引水工程、6座桥、2条路,发放物资700多吨,等等。因为他对公益的投入,曾被评为“时代楷模第十五届中国十大公益道德模范”。

2020年初,张晓林因患肝癌去世,留下了妻子和一名1岁的女儿。两年后,女儿培培拥抱爸爸塑像的视频在网上流传,意外引发一场关于张晓林和他所做的公益的是非之争。

7月17日,微博ID为“陈蕙”的人发帖质疑张晓林。陈蕙的认证信息为“资深导师,美国瑜伽理疗协会、全美瑜伽联盟最高资质E-RYT500教师”。陈蕙指称,张晓林所建的希望小学大多为空壳小学,是他用来募捐敛财的工具;张晓林并无慈善募捐资质,他拿着一份当地教育局盖章的私人募捐账号申请书,诱骗捐款人捐钱。

陈蕙自称也在凉山做公益,并接触过张晓林,之所以发长文披露张晓林是“一个骗子”,是因为不希望有人再借着公益之名行欺骗之实,消费大家的善心与同情心。

陈蕙还指责张晓林私德有亏,称自己认识一位“会跳肚皮舞的安徽大男孩”志愿者宝山,说张晓林威逼利诱宝山的女朋友,和她发生了性关系。

《中国慈善家》记者联系到宝山,他明确表示不认识“陈蕙”,帖子里有关他的内容都是虚构的谣言。

宝山说,他早在2014年就在大凉山结识了张晓林,那时他们都才刚开始涉足公益。他们所做的事情主要是通过朋友圈募集一些衣服和鞋,然后派发给大凉山的孩子。那时,宝山还是学生,经常利用寒暑假去大凉山做公益。

“我根本不认识这个陈蕙,帖子里关于我的内容纯属无稽之谈,你一定要查出是谁在造谣。”宝山在电话里告诉《中国慈善家》。

在宝山眼里,张晓林做事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网友质疑他敛财,不太可信。在山里建学校,运输成本挺高的,有时材料成本还赶不上运输成本。”宝山说,“真能敛那么多钱(网传上千万元),那得多少人给他打钱啊,不可思议。再说,如果他有那么多钱,也不至于后来看病的时候那么麻烦。”

宝山告诉记者,张晓林生病时,自己去探望过他。那时,张晓林家经济状况并不太好,治疗所用的药非常昂贵,一盒药可能要一两万元,当时他们夫妻俩还为看病的钱发愁过。

还有人质疑培培抱着爸爸雕像的视频是“摆拍”。《中国慈善家》联系上当时在场的一位知情人阿洛。她是张晓林曾经帮助过的一位贫困生,今年刚刚大学毕业。

阿洛告诉《中国慈善家》,视频大约是在两个月前拍摄的,当时,吴美丽正带着培培在大凉山探访,在张晓林援建的一所希望小学开展公益活动。

那天,吴美丽忙着给学生分发物资,培培就自己跑去存放爸爸石像的教室。之前她看到过这个塑像,知道它置放在哪里。培培对着塑像开心地喊“爸爸”,伸出双手拥抱。过来找女儿的吴美丽看到了这一幕,眼泪就掉下来了,她抱起女儿,一家人抱在了一起。

阿洛和朋友正好经过,看到这感人的一幕,有人便拿起手机记录了下来。“我对我说的话负责,当时没有一点的摆拍,都是朋友抓拍的。”阿洛说,“朋友拍完就传到了网上,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突然就火了。”

阿洛说,不管是在学业上还是生活上,张晓林都曾经给过她很多帮助。“他在大凉山做的公益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只要来实地看一看、问一问、听一听,就不难证实。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质疑他是骗子。”

而关于张晓林塑像的来由,公益人士何雨情告诉《中国慈善家》,在张晓林去世后,她到大凉山为张晓林拍摄一个纪录片,在采访当地教育部门和希望小学的老师和学生后,何雨情很受感动,就想为张晓林做一个铜像,在第39所希望小学建成剪彩仪式上使用。

何雨情说,制作这个铜像需要10万元。雕塑家朱英元知道张晓林的事迹后,无偿为塑像提供制作,而材料成本费由爱心人士捐赠。

一位和张晓林一起共事多年的公益人也向《中国慈善家》证实,张晓林建希望小学、修桥这个事实都是存在的,毕竟,建学校都要经过当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才能建得起来,不是像有些网上传言说的那样,“租两间房子、挂个牌子”就能糊弄出一个希望小学。

“至于他建的学校现在有没有用,要看具体的情况,初期肯定是有学生的。”这位公益人士坦言,他知道张晓林曾经修建过一条桥,修好之后没多久就垮了。“至于他是否从中获利,只有他和他的家人知道了,因为他没有机构,都是个人行为。”

关于发帖质疑的陈蕙其人,记者采访了多位事件当事人以及大凉山公益圈人士,均没听说过有这个人。目前,陈蕙已经删除了相关微博。记者试图联系其本人,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做过很多实事,也存在很多瑕疵

针对张晓林的质疑已经引起官方的关注,凉山州和昭觉县均成立了调查组,分级调查,逐个学校进行核实,目前现场调查工作已结束。

7月21日,昭觉县教育局工作人员在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表示:“这两天我们都是加班加点,调查核实这件事。我们也成立了调查组,派人到多个地方去核实。”他透露,目前调查掌握的信息显示,张晓林确实为大凉山的教育做过不少实事。

一位陪同调查组前往现场调查的教育系统人员告诉《中国慈善家》,从现场的情况看,张晓林所做的项目的确存在,但调查组无法知晓其项目具体的花费情况。

“学校该新建的新建,浴室该改进的改进,水窑该打的都打了,但这些项目最终花了多少钱谁也不知道,(学校)碑文上没有体现项目额度,也没有体现谁捐了多少钱,这些信息教育局不清楚,学校不清楚,村委会也不清楚,也只有他自己清楚。”前述人员说。

调查组相关人员告诉《中国慈善家》,张晓林在大凉山做公益,和其他公益人横向交流很少,很多人对他和他所做的事情不太了解。调查组认为,张晓林做的公益更多是一种个人行为。

这位教育系统人员坦言,自己也是因为这次舆情,才知道了张晓林和他的教育公益。“我个人理解,这不太正常,毕竟我对大凉山的教育公益还是掌握得比较全面的。他做了这么多年公益,且不管质量如何,数量是有的,学校都摆在那里。但从公益项目规范的角度而言,建学校应该有计划、有设计、有招标,最后有验收,而张晓林的项目在这些问题上瑕疵比较多。”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贾西津在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表示,长期以来,由于设立公益组织的法律限制,很多公益人不得不用个人身份做事。但个人公益行为由于在公开透明方面存在天然不足,一直以来饱受诟病。

在贾西津看来,个人账户接收捐赠,对捐赠者没有任何法律保障,对接收管理方来说也没有保障,容易引起公众的质疑。

“没有监管,也没有公开透明,对真正的公益人是不利的,所以建议公益人先要设置好自己的公益架构、制度和规则。”贾西津认为,即使个人公益行为,也应该通过组织路径来实现公益目的,比如通过慈善组织、民非等一般社会组织,还可以通过代管、专项基金、甚至公司来达到公开透明的目的,这样对公益人士自身也是一种保护。

贾西津建议,如果受条件限制,只能以个人身份做公益,要尽量给自己建好规制。“比如要有专门的账户,至少有两人进行钱账分开管理,清晰保留账目明细,并主动公开,尤其要向利益相关方有所交代,请他们参与监督。”

(@中国慈善家杂志 作者: 温如军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以次充好:西班牙冒牌粉红葡萄酒大量流入法国
  • 创投 | 大象声科获小米和Qualcomm创投战略投资
  • 就现在!上海迪士尼惊现一只11米高的巨型唐老鸭!
  • 还在赌球?贵阳警方破获特大网络足球赌博案,涉案价值近4亿
  • ◆景德镇最牛司机!疑因开车下河洗车被困 挖掘机出马救援
  • 世界杯:法国vs比利时比赛结果预测
  • 【夏季联赛】周琦24分钟12分8篮板5盖帽 火箭战胜快船
  • 10岁娃因"超高"被要求补票 法官起诉迪士尼案开庭
  • 企鹅号:“英国夫妇中毒案”的中毒女子死亡,该谁负责?
  • 马斯克本周来华参加活动 或与特斯拉在沪设制造厂相关
  • 三小伙颠球成功挑战张家界天门山999级“天梯”!
  • 哇唧唧哇,你撞李志枪口上了
  • 全球金融:特朗普被司机起诉“无情” 美法院驳回特朗普请求 黄金丰收季来了
  • 告别塑料:星巴克将禁止提供塑料吸管!而这款用纸浆做的吸管惊艳亮相,快来试试!
  • 打白条吃喝23万是怎么回事?具体什么情况?
  • 读新闻
  • 图片识别,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及识别
  • 7月10日(星期二)明海鑫新闻早报
  • 女儿白血病,妈妈负债30万,爸爸“失联”!网友吵了起来!代理人最后说了句话,很多人沉默了…
  • 比伯表白未婚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