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合肥十年# #牢记嘱托 合肥答卷# 【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 合肥跑出发展“加速度”】

数字产业、数字技术、数字农业……“数字+”正成为解锁产业转型升级的“密码”,与此同时,“智慧场景”不断汇聚,也让合肥拥有了更加智能的“城市大脑”。

  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合肥有着广阔的数字经济发展前景。十年蜕变,合肥正在经历全面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数字经济高地。

  “数”看企业蜕变 传统行业快速转型

  以“顺风耳”图聆工业云平台为数字底座,提供“尖刀”应用,在帮助企业解决“老问题”时,利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找到“新解法”。这是合肥本土大数据企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所打造的,安徽省首个政企联合打造的市场化运作的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

  厚植产业新土壤,一批本土大数据企业蓬勃生长,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自2021年9月16日开展大数据企业认定工作以来,合肥共认定774家企业为2021年合肥市大数据企业,认定数量较2020年增长108%,目前有效期内大数据企业已超千家。

  在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当下,一批传统企业紧抓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驱动产业融合创新,实现效率升级和利润增长的“华丽转身”。

  在安徽海神黄酒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由数字化生产设备、5G、数据综合管理系统建立起来的黄酒制造执行系统正在有条不紊运作,整个流程完全实现自动化操作。该企业负责人介绍,车间的数字化改造投入了900多万元,项目使用3年来,公司生产效率提升263.58%,人均产量由原来的每人每天1200瓶提高为4363瓶,销售额和利润额分别增长51%和103%。

  2020年合肥市数字经济规模超4000亿元,占GDP比重超四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9%左右,连续三年被评为安徽省发展数字经济成效明显地区。

  2021年9月,在赛迪顾问数字经济产业研究中心发布《2021中国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白皮书》中,合肥市荣登2021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并获评数字经济发展新一线城市。

  2022年3月17日,《合肥市“十四五”数字合肥发展规划》正式印发,提出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14%,建成5G基站2.5万个,行业型和区域型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大数据企业超过2000家,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超过2000家。

  根植沃土,合肥数字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数”说产业飞跃 大数据赋能亮出“合肥智慧”

  7月24日,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拉开帷幕,不少“合肥元素”惊艳大会,5G卫星互联网全球宽带通信系统、数字地球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产品、车联网大数据、量子加密对讲机等新兴技术产品亮出“合肥智慧”。

  其中,合肥本土企业云玺量子科技受邀参展,带去的量子智能办公外设、量子安全智能印章、量子安全智能签字笔等产品让人眼前一亮。总经理童迎伟感慨,面对数字办公的新兴市场,云玺量子创新融合量子安全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量子安全智能办公生态,从量子信息技术创新到规模化应用,离不开合肥完善的产业链培育。

  创新玩转数字,产业加“数”前行。从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到数字车间、智慧工厂,在这背后,是合肥数字经济产业近十年来的厚积薄发。

  数字战场,“战新”打先锋。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浪潮,合肥以产业发展为基础,聚焦“大智移云”“芯屏汽合”,打造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成为现象级产业地标。

  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报告》,合肥数字产业跻身长三角前五。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3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第一批战新产业集群,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安徽合肥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安徽合肥线上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产业跻身全国城市“八强”,中国声谷实现“双千”目标,集成电路产业集聚企业近300家。

  十年间,产业数字化加速推进。“万家企业登云”超1.3万家,累计建设117家智能工厂和1107个数字化车间;培育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5家,高新区入选首批12个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数字农业紧跟步伐,“智慧农业谷”、庐江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包河区大圩农业物联网小镇等一批数字农业试点示范加快推进。

  产业蓬勃发展,为创新提供蝶变沃土。“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串珠成链,让产业与创新相辅相成。

  十年来,合肥发挥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优势,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类脑智能、集成电路、网络信息安全等领域开展全国领先的数字技术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量子通信、铁基超导等原创性成果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

  聚沙成塔,如今,数字经济产业集聚效应不断释放。蜀山、包河、高新、庐阳4个市级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如火如荼,数据开放共享、应用场景创新、产业生态培育等领域不断传出好消息,一座生长于江淮、辐射向全球的数字经济高地正加速崛起。

  “数”闯技术蓝海 不断扩宽创新边界

  子女放心不下独居老人,双职工父母担心孩子不按规定时间回家……十年前,这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繁琐难题,如今在社区“智慧大脑”的支持下,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这一智能管理系统来自于中徽建技术有限公司的“福居智联,智慧社区”项目,安装上“智慧大脑”的社区将各种智能化设备与社区联动,完成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

  2022年3月,合肥公布首批83个数字经济经典应用场景,“智慧社区”项目位列其中,此外,场景覆盖工业、农业、服务业、建筑业等领域,每个场景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智慧大脑”,在数字算力的支持下飞速运转,城市变得更加“聪明”。

  “智慧场景”不断汇聚,合肥也拥有了更智能的“城市大脑”,背后是能力支撑平台超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2019年10月,合肥能力支撑平台投入使用,作为安徽省首个政务信息能力整合支撑平台,截至目前,平台已打通全市100余个市直部门、12个区县部门近200个信息系统,累计汇集338亿条数据,深度治理23亿条,建设3000余个信息能力;能力调用量超过1亿次,共计减少1亿多次材料提交及审核工作。

  中小学报名“指尖办”,人才安居“零跑腿”,贷款流程从10天缩短到3分钟……数字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合肥,正在展现一幅数据赋能的新图景。

  在“科里科气”的合肥,创新乘数效应日益叠加,这股“智慧风”必然吹向科技创新的前沿地带。

  2021年6月,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巢湖明月”运行,我国先进计算阵营再添重要一员,为合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增添动力。运营一年以来,“巢湖明月”深度融合超级计算、人工智能计算、量子计算等先进计算技术,服务于合肥科技创新、战新产业发展、民生政务等领域;2021年9月,合肥量子城域网正式启动建设,对涉及国计民生的网络信息系统保驾护航,助力全球领先的“量子中心”……

  依托优越的创新环境,合肥跻身全球科研城市榜前20强,数字赋能于具有合肥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必然能在一条崭新而独特的赛道上,闯出一片“新蓝海”。

  正所谓“手中有‘术’,心中有‘术’”,有了“数”的加持,未来生活势必越来越有滋有味。

  (合报全媒体记者 李润媛 刘小容/文 王浩/摄)

【陕西经济年中观察 | 重点项目挑起大梁】延安市省级重点项目开工率100%,汉中市省级重点项目开工率100%,商洛、宝鸡等7市省级重点项目开工率超80%……上半年,陕西重点项目建设呈稳中向好态势。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落实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实施方案,开展重点项目集中观摩活动,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助力项目开工建设,全力扩大有效投资。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稳定在9%以上,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省统计局总统计师胡清升说。
抓早谋实
夯实经济发展“基本盘”
“放!放!……就位!”7月17日,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控制性工程浐河特大桥施工现场,随着指挥员的口令,最后一片梁板缓缓就位,标志着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进入通车倒计时。“春节收假,各标段施工点全面复工以来,各参建单位加大人员、机械设备投入,科学组织施工,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项目负责人张英治说。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陕西扭住稳增长关键,抓早谋实,开年起步就以冲刺的劲头,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年中,省委、省政府又分关中、陕北、陕南三大片区逐市进行项目观摩,鼓舞干劲,疏解难点,加快更新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条”,夯实经济发展基本盘。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截至6月底,陕西620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63.83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55.2%,超时序进度5.2个百分点;222个年度计划新开工省级重点项目已开工180个,开工率达81.1%;各市(区)市级重点项目共开工1990个、开工率达89.6%,完成投资7689.95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60.7%,超序时进度10.7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有力,进度超过预期。
省统计局投资处梁爱萍表示,上半年,陕西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加快,“压舱石”作用凸显。其中,西延、西康、西十高铁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带动铁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2倍;西安地铁8号线、10号线、16号线以及西安外环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拉动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2.6%;西安国际港务区三个道路提升项目、西安桃李春风等大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带动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1.9%。
结构优化
高质量发展增动能
今年,陕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发展从提高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从扩大规模向优化结构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积蓄发展新动能,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
7月25日,烈日高悬,西咸新区泾河新城隆基绿能光伏产业园内,在建工地一派繁忙。这个总投资超260亿元的“大块头”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晶光伏电池生产基地,助力泾河新城打造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
“今年3月签约落地园区的秦创原光伏创新中心·隆基中央研究院今日正式投用。”隆基中央研究院负责人说,研究院正式投用后将陆续引进约4000名高端科研人才,为下一代高效电池产业化提供研发技术支持和专利储备。
高质量项目投资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上半年,陕西620个省级重点项目中,413个产业类项目完成投资1682亿元,占全省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额的66%。其中,182个涉及省重点产业链项目完成投资734.52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为61.5%,超序时进度11.5个百分点;数控机床、乳制品、集成电路等9条产业链项目投资完成率均超70%。
平利县数字经济产业园、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南区等一批项目深入实施、快速推进,陕西转型升级动能持续释放,经济“进中向好”态势更加坚实。
上半年,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占GDP的12.1%;规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均呈现两位数快速增长态势;以金融、信息传输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11.0%,营业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多措并举
关键“引擎”持续发力
重点项目建设交出亮眼答卷,支撑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上半年,聚焦重点项目建设,陕西奋勇争先,攻坚克难,疏堵点解难点,全力以赴抓项目、稳投资、促发展。
——多措并举破解能耗指标难题。陕西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支持,深入挖掘存量项目节能减排潜力,严控“两高”项目规模和能耗总量,引导重点领域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大力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及时修订配套政策,推动三大新能源基地及2022年保障性并网子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引导发电企业与隆基绿能、远景集团等新能源产业链上游企业签订“以量让价”合作协议,保障重点新能源项目加快推进。
——强化重大基建项目资金保障。陕西建立省级重点项目问题事项台账,动态跟踪管理;申报解决1407个项目债券资金需求;协助指导重大基建类项目完善前期手续,申报争取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44批次、169.7亿元;印发《关于开展“支实体、稳经济、促发展”专项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支持设立融资总量不低于1000亿元的专项资金,持续加大对全省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
——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依托省政府稳增长专班机制,陕西全面梳理省级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建立重点项目用地手续进展台账并动态管理、跟踪推进,出台《关于印发落实稳经济要求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配套措施的通知》,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加强项目谋划储备。陕西开展高质量项目建设成效评价,常态化进行项目谋划论证,并结合国家102项重大工程部署,加快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等产业类项目的谋划储备,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势能、提供支撑。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以高质量项目示范带动,陕西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记者 杨晓梅)

【陕西经济年中观察 | 重点项目挑起大梁】延安市省级重点项目开工率100%,汉中市省级重点项目开工率100%,商洛、宝鸡等7市省级重点项目开工率超80%……上半年,陕西重点项目建设呈稳中向好态势。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落实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实施方案,开展重点项目集中观摩活动,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助力项目开工建设,全力扩大有效投资。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稳定在9%以上,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省统计局总统计师胡清升说。

抓早谋实

夯实经济发展“基本盘”

“放!放!……就位!”7月17日,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控制性工程浐河特大桥施工现场,随着指挥员的口令,最后一片梁板缓缓就位,标志着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进入通车倒计时。“春节收假,各标段施工点全面复工以来,各参建单位加大人员、机械设备投入,科学组织施工,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项目负责人张英治说。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陕西扭住稳增长关键,抓早谋实,开年起步就以冲刺的劲头,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年中,省委、省政府又分关中、陕北、陕南三大片区逐市进行项目观摩,鼓舞干劲,疏解难点,加快更新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条”,夯实经济发展基本盘。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截至6月底,陕西620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63.83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55.2%,超时序进度5.2个百分点;222个年度计划新开工省级重点项目已开工180个,开工率达81.1%;各市(区)市级重点项目共开工1990个、开工率达89.6%,完成投资7689.95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60.7%,超序时进度10.7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有力,进度超过预期。

省统计局投资处梁爱萍表示,上半年,陕西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加快,“压舱石”作用凸显。其中,西延、西康、西十高铁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带动铁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2倍;西安地铁8号线、10号线、16号线以及西安外环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拉动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2.6%;西安国际港务区三个道路提升项目、西安桃李春风等大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带动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1.9%。

结构优化

高质量发展增动能

今年,陕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发展从提高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从扩大规模向优化结构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积蓄发展新动能,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

7月25日,烈日高悬,西咸新区泾河新城隆基绿能光伏产业园内,在建工地一派繁忙。这个总投资超260亿元的“大块头”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晶光伏电池生产基地,助力泾河新城打造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

“今年3月签约落地园区的秦创原光伏创新中心·隆基中央研究院今日正式投用。”隆基中央研究院负责人说,研究院正式投用后将陆续引进约4000名高端科研人才,为下一代高效电池产业化提供研发技术支持和专利储备。

高质量项目投资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上半年,陕西620个省级重点项目中,413个产业类项目完成投资1682亿元,占全省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额的66%。其中,182个涉及省重点产业链项目完成投资734.52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为61.5%,超序时进度11.5个百分点;数控机床、乳制品、集成电路等9条产业链项目投资完成率均超70%。

平利县数字经济产业园、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南区等一批项目深入实施、快速推进,陕西转型升级动能持续释放,经济“进中向好”态势更加坚实。

上半年,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占GDP的12.1%;规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均呈现两位数快速增长态势;以金融、信息传输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11.0%,营业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多措并举

关键“引擎”持续发力

重点项目建设交出亮眼答卷,支撑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上半年,聚焦重点项目建设,陕西奋勇争先,攻坚克难,疏堵点解难点,全力以赴抓项目、稳投资、促发展。

——多措并举破解能耗指标难题。陕西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支持,深入挖掘存量项目节能减排潜力,严控“两高”项目规模和能耗总量,引导重点领域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大力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及时修订配套政策,推动三大新能源基地及2022年保障性并网子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引导发电企业与隆基绿能、远景集团等新能源产业链上游企业签订“以量让价”合作协议,保障重点新能源项目加快推进。

——强化重大基建项目资金保障。陕西建立省级重点项目问题事项台账,动态跟踪管理;申报解决1407个项目债券资金需求;协助指导重大基建类项目完善前期手续,申报争取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44批次、169.7亿元;印发《关于开展“支实体、稳经济、促发展”专项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支持设立融资总量不低于1000亿元的专项资金,持续加大对全省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

——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依托省政府稳增长专班机制,陕西全面梳理省级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建立重点项目用地手续进展台账并动态管理、跟踪推进,出台《关于印发落实稳经济要求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配套措施的通知》,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加强项目谋划储备。陕西开展高质量项目建设成效评价,常态化进行项目谋划论证,并结合国家102项重大工程部署,加快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等产业类项目的谋划储备,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势能、提供支撑。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以高质量项目示范带动,陕西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点惊喜有点意外擦了擦眼睛没看错掐了掐自己不是在做梦[允悲]我的小心心有点乱了节奏成绩出来几天了一直在消极颓废周六又要去考试了想着考过的试还是要知道成绩才好于是
  • 两人若是感情关系,对方初见你时就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觉得两个人磁场很契合,或是你的身材长相非常符合自己的理想型,很有想要继续和你深入接触的欲望,而且你散发出来
  • 对于许多80、90后游戏玩家来说,它不仅是一款打发时间的游戏,而是段青春回忆。在DNF手游中,PK玩法是不需要花一分钱的。
  • 榴莲是唯一一种散发着天然丙酮味的水果,丙酮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但是它的存在并不寻常。此外,榴莲还有一个少为人知的好处,那就是它具有安眠作用。
  • 如果不能上市,今天买入,图什么?如果不能上市,今天买入,图什么?
  • 2008年,艾德莱斯丝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被誉为“21世纪最后的手工艺”。#新疆# #我的新疆日记# #艾德莱斯丝绸# « L'Atlas S
  • 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 迟来三年的书面答复,镇长,书记,你们嘴再大也难圆其说,这张纸由镇里送到村民手中就这么难吗?市长不拿好处,没人信了。
  • ”不等原诺开口,陆泽渊低头看了一眼时间,又问,问这话的时候,已经掀开被子下了床,“你把地址发给我吧。”不等原诺开口,陆瑾琛低头看了一眼时间,又问,问这话的时候,
  • 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为3,052,863.47万元,与2022年的2,939,177.26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增长,增长了3.87%。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
  • 整天寸步不离的跟着白芝麻酥,拉姆之友对它倒是无感,甚至还有点想研究它的配料,但是藤萝糕意外的不是很喜欢它,无奈它们之间的话题奶黄包真的能听懂,所以本来三只糕糕的
  • 我发语音说今天天晴了,闷闷的,他夸我可爱。[哆啦A梦吃惊][哆啦A梦吃惊]k的碎碎念最近老是下雨,是雨季来了吗。
  • 持刀人正是孙恩,这个曾与王家来往无数次如今却要造反的男人,他说:“内史夫人风致高远,孙倾慕已久,若与孙某回去……”话音未落,谢道韫已经闭上双眼等待就死,周围一片
  • 从陕北高原到云贵高原,这是一场从西北到西南的壮丽旅程,一路上,你不仅可以领略到黄河的雄浑,还可以欣赏到四川东部独特的小众风景,感受重庆火辣的美味。 #王阳喊你
  • 或许最终我们会意识到,不发朋友圈只是年轻人收缩表达的起点,淡淡的“三件套”也不会是终点。婚嫁生育这样人生阶段的重大变化,让人们有更新社交形象的冲动,除此以外,我
  • #文轩[超话]##文轩 独一无二#“那就祝我们在彼此看不到的世界里熠熠生辉” “ ' .”#烟花升停在星夜[音乐]#·ty见水印塞尔吉奥·拉莫
  • #云南野生食材##这个周末上哪吃##赶上第一口春天##春菜正当时##春菜赏味正当时##春天吃什么##品尝春天的味道##打工人的午餐食堂##吃在上新第一线##春味
  • 赢啦赢啦赢啦(p6是芭蕉妹妹给yf煮的米饭铁饼)开工大吉[单身狗][单身狗]最近一周可以说是一直在摸鱼,小桔也准备开学,俩人下午去健身晚上整伙食,成功给自己整窜
  • ”co/co/na勾起嘴角“我像是会救你的样子吗”ch/an/mi/na祈求的看着眼前的co/co/na,心叹恶魔就是恶魔co/co/na还是忍不住为她抚去脸上
  • 恋牌奶油球奶精粉咖啡伴侣10ml*20颗*3袋 [666] 49.9 [可爱] [开学季] 2024/5/14 14:08:01   他们下班通常是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