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人生的至高境界《道德经》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译: 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出现之前就存在了。它寂静无声啊,虚空无形啊,它不需要任何条件而独立存在,并且永不改变,它的运行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可以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称它为“道”,勉强命名为“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渐行渐远,最后回归到本始。所以,道是大的,天是大的,地是大的,人也是大的。宇宙中有四种大,而人是其中之一。人顺应于地,地顺应于天,天顺应于道,道顺应(万物)自己本来的状态。

有物混成,为天下母
道是老子学说的核心概念。但“道”究竟为何物,《老子》多章言之,角度不同,以诠释道之妙义。此章为核心篇章之一。

有物混成。此物非彼物,非具象,非形器,就是大道,“道”之体,超越时空,超越经验,超越思维,不可言说,不可思议,混然为一。

但“此物”又确实存在,有象有物,有精有信,无所不在,无时不有。“道”,客观存在,是“有物”,而非虚拟存在;它又是浑沌体,不可分别,无彼此界限,而非万物般形态各异。

先天地生,天地皆为有形之物,而有形生于无形,无中生有,故“道”先于天地而存在。

寂兮寥兮。道之为物,无形无象,无声无色,无边无际,无内无外,不可感知,不可分辨。

道,自本自根,绝对无待,是宇宙第一因,是第一原动力,是一种永恒存在,是一种无条件存在,不因万物变化而变化,它无所不在,运行不息,无始无终,无生无灭,称为独立不改,周行不殆。

道,万物赖之以生,故为天下母。道之为用,生生不息,周行不殆,天地万物,概莫能外,取字为道,取名为大。

大逝远返,万物归一。

大道之行,渐行渐远,曰逝曰远,但远极则返,最远即最近,最终即最始,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大道之行为何终归至初呢?天地万物皆是如此,大道之行,即万物之化。万物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至强,由盛到衰,由生至灭,再由灭到新生,轮回无限,循环往复。

万物之化终点,即回归至起点,“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归于无”,又开始新的轮回,此为大道之行,即“周行”,即“大逝远返”。

“大”即无物不含,无物不生;“逝”即万物自化,离道自往,渐行渐远;“远”即万物自化自往之极;“返”即复归,即归根,重新回归于道。

大逝远返,万物生灭,皆因于道,皆归于道。世人亦应明道从道,超越小我,成就大我,不愧于万物之灵。

人者至灵,与道为一。
宇宙万物,道为根源,道为总则,万物莫不得之从之,故道大。

天者,至高至上,周覆八方,四时有序,自强不息,天地之合,生养万物,故天大。

地者,驮载万物,包容万千,容污纳垢,不改其德,营养万物,不求恩报,是谓厚德,故地大。

人,万物之灵,顶天立地,神通广大,窥见天机,天人合一,可谓人大。

域中四大,人居其一,以彰显其要,人有逐步超越之无限潜力,最终达到与道冥合,究竟解脱。天地人皆不离天道,从道而行,各适其性,则天下和谐共生。

人有知有欲,有自大之心,有妄为之行,往往背道离德,迷失本性,遭受天谴。人要活得好,就要尊道贵德,合于德归于道。

以道观我,几近虚无,灭尽自大之心;以我观道,我即宇宙,畅游天地之间。世人要不断突破自我,心怀众生,成就一个大写之人,包涵万物,心与道合,天人合一,万物一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谓老子思想精髓之所在,老子之道,立足人道,回归天道,人道合乎天道,道本无二,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返朴归真。

大道虽然玄妙无穷,但其根义在于人之超脱与解放。人取法地与天,自不必说,人取法于道,此乃修道心要。天人合一,心道合一,为老子思想落脚点,亦为人生修行之至要。

大道至简,人取法于道,非难于登天,道法自然,人亦自然而已,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几近于道。

心道合一,道法自然。自然就是自在本来之状,就是本性,就是真实,就是简朴,自然而然,本来面目,不贪心,不强求,不做作,不虚伪,不矫情,回归本初,浑然天成。

自然就是道,人之修道行道,回归自然而已,去掉自我,致虚守静,抱小儿之心,负丈夫之气,方可心道浑然一体,纯任自然,得乎大道矣。

反思当下现实,或许最原始朴实简单的东西最具永恒价值与意义,此即道法自然、返朴归真之现实意义。

【庄子:回到本体境地,获得人生的快乐】站在形上的高度看,人生之乐实际上非是获得对大道本体的感悟,对物或人的本来之体的当下感悟应是一切人生快乐的总根源。人活在现象世界之中,始终被纷繁复杂的事事物物牵扯着、拴系着,轻松不得,解脱不得。那么,人怎样才能回到本体的境地,进而获得人生的快乐呢?借用《庄子》的话语:“齐物”、“坐忘”、“丧我”或“无己”。

第一重境界是“齐物”。现象世界里的万事万物,从本体论的立场看,各自都具有自性本体,都依赖于自身而是其所是,每一物,在自己的本体之中,都是一样的、绝对的,都是现象之物之所以存在的最终根据。所以,在依赖于自性本体这一意义上,物与物之间天生就是统一的。《齐物论》说,“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看穿了这一点,就可以获得“道枢”,即顺应物之自然,按照本体自身的面目生存而不为外在关系所左右。

本体状态下的物,就是自然之物。在本体境界里感悟物自身,就是“天人合一”。人与外在的天即物,在本体论上都是绝对平等的实体,人用自己的本体境界去实现与所有物的本体境界的沟通与融汇。我即是物,物即是我。《齐物论》里著名的“庄周梦为蝴蝶”故事,其解不在认识论,而在本体论,“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这正是人生之中我与万物化同的一大乐境。

第二重境界是“坐忘”。“坐忘”就是指终止、切断我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从所有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中孤立出来,泯灭人我以达到无拘无束、怡然自得的逍遥游境界。把有形的外物、意识,全都否弃;把物处于其中的事都作一一剥落或拒绝,最后所剩下来的,才是物之为物的本体之物。郭象《庄子注》说:“坐忘者,何所不忘哉?内不觉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不仅要忘怀天地,而且还要忘怀自己的身体与知觉,这才是通达逍遥境界的最好门径。

人心意识自身是“坐忘”的最大障碍。人心之本体不断生出仁义与礼乐,反过来又把整个人心之本体一层一层地掩埋和覆盖。人活在关系之中,一步一步地把自己的本体迷失。坐忘,应当不在一切关系之中,应当超越于一切关系之外,所以任何来自于关系方面的威胁都是无济于事的。此正如《齐物论》所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第三重境界是“丧我”或“无己”。把物与物、我与物等齐同一,把与物的、与人的一切关系全都忘却,这还不够,唯有忘我才是人生最为快乐的境界。因为物我等齐、人我同一,只是消弭了我与外物、他人的矛盾,但只要“我”的自身意识还存在着,我与外在于我的一切存在体之间就是有隔膜的,我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与外物、与他人的统一。《齐物论》中一句“吾丧我”,道出了整个庄子哲学的绝妙天机。“吾丧我”之“吾”,是指已经感悟了大道本体的我,是我的本体;而“吾丧我”之“我”,则显然是现象世界里的我,是处于关系之中的我、世俗的我。

本体状态下的我,应做到“形如槁木”,即对我的体即我的身躯毫无感觉意识,独立自存,自本自根,一应具足,不索取于外物,也不依赖于外物;还应做到“心如死灰”,则不对外物起分别见识,超越于一切关系。

人如始终抱着我的感觉不放,永远不会达到本体之物的境界。佛教哲学主张“无我”、“我空”,力破我执、我见、我识。没有我,就没有我的世界。没有我,人与人之间就没法沟通来往。但是,我也是一座深山,每个人都被困在其中,而无法走出来。

《逍遥游》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己”就是在心理意识中彻底根除那个能够对现象事物发挥主宰作用的我。至于通过人们的感官去获得对本体大道的证验与确认,则是徒劳的。所以,《人世间》说:“一若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现象之物是一个有,而本体之物却是一个无。庄子的“虚”,无异于佛教哲学的空或无。只有虚、空、无,才是我的住所,才是我心的住所。这就是庄子“心斋”的真正蕴涵。

人的终极状态在人的本体之境中,人的快乐在人对本体之物的彻底感悟中。从物本体上看每一个物自身,都是绝对的真实,都是真实的绝对。所以,物我同化、主客消融、身心合一是人生活在世的绝对之境。只有在达到虚、无我、我空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生死无始终者为友”。#每天读国学#

#庄子#:回到本体境地,获得人生的快乐
站在形上的高度看,人生之乐实际上非是获得对大道本体的感悟,对物或人的本来之体的当下感悟应是一切人生快乐的总根源。人活在现象世界之中,始终被纷繁复杂的事事物物牵扯着、拴系着,轻松不得,解脱不得。那么,人怎样才能回到本体的境地,进而获得人生的快乐呢?借用《庄子》的话语:“齐物”、“坐忘”、“丧我”或“无己”。

第一重境界是“齐物”。现象世界里的万事万物,从本体论的立场看,各自都具有自性本体,都依赖于自身而是其所是,每一物,在自己的本体之中,都是一样的、绝对的,都是现象之物之所以存在的最终根据。所以,在依赖于自性本体这一意义上,物与物之间天生就是统一的。《齐物论》说,“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看穿了这一点,就可以获得“道枢”,即顺应物之自然,按照本体自身的面目生存而不为外在关系所左右。

本体状态下的物,就是自然之物。在本体境界里感悟物自身,就是“天人合一”。人与外在的天即物,在本体论上都是绝对平等的实体,人用自己的本体境界去实现与所有物的本体境界的沟通与融汇。我即是物,物即是我。《齐物论》里著名的“庄周梦为蝴蝶”故事,其解不在认识论,而在本体论,“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这正是人生之中我与万物化同的一大乐境。

第二重境界是“坐忘”。“坐忘”就是指终止、切断我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从所有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中孤立出来,泯灭人我以达到无拘无束、怡然自得的逍遥游境界。把有形的外物、意识,全都否弃;把物处于其中的事都作一一剥落或拒绝,最后所剩下来的,才是物之为物的本体之物。郭象《庄子注》说:“坐忘者,何所不忘哉?内不觉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不仅要忘怀天地,而且还要忘怀自己的身体与知觉,这才是通达逍遥境界的最好门径。

人心意识自身是“坐忘”的最大障碍。人心之本体不断生出仁义与礼乐,反过来又把整个人心之本体一层一层地掩埋和覆盖。人活在关系之中,一步一步地把自己的本体迷失。坐忘,应当不在一切关系之中,应当超越于一切关系之外,所以任何来自于关系方面的威胁都是无济于事的。此正如《齐物论》所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第三重境界是“丧我”或“无己”。把物与物、我与物等齐同一,把与物的、与人的一切关系全都忘却,这还不够,唯有忘我才是人生最为快乐的境界。因为物我等齐、人我同一,只是消弭了我与外物、他人的矛盾,但只要“我”的自身意识还存在着,我与外在于我的一切存在体之间就是有隔膜的,我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与外物、与他人的统一。《齐物论》中一句“吾丧我”,道出了整个庄子哲学的绝妙天机。“吾丧我”之“吾”,是指已经感悟了大道本体的我,是我的本体;而“吾丧我”之“我”,则显然是现象世界里的我,是处于关系之中的我、世俗的我。

本体状态下的我,应做到“形如槁木”,即对我的体即我的身躯毫无感觉意识,独立自存,自本自根,一应具足,不索取于外物,也不依赖于外物;还应做到“心如死灰”,则不对外物起分别见识,超越于一切关系。

人如始终抱着我的感觉不放,永远不会达到本体之物的境界。佛教哲学主张“无我”、“我空”,力破我执、我见、我识。没有我,就没有我的世界。没有我,人与人之间就没法沟通来往。但是,我也是一座深山,每个人都被困在其中,而无法走出来。

《逍遥游》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己”就是在心理意识中彻底根除那个能够对现象事物发挥主宰作用的我。至于通过人们的感官去获得对本体大道的证验与确认,则是徒劳的。所以,《人世间》说:“一若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现象之物是一个有,而本体之物却是一个无。庄子的“虚”,无异于佛教哲学的空或无。只有虚、空、无,才是我的住所,才是我心的住所。这就是庄子“心斋”的真正蕴涵。

人的终极状态在人的本体之境中,人的快乐在人对本体之物的彻底感悟中。从物本体上看每一个物自身,都是绝对的真实,都是真实的绝对。所以,物我同化、主客消融、身心合一是人生活在世的绝对之境。只有在达到虚、无我、我空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生死无始终者为友”。
◎本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余治平),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他们的内心很敏感脆弱,所以双鱼的花心只是伪装自己的道具,实际上,当双鱼爱上一个人之后,就会全心全意付出,只爱一人。天秤座天秤座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总是喜欢搞暧昧,
  • 
よし!最近気温の上下も激しいから、体調気をつけてね元気にライブで会いたいから俺も気をつけるよ‍♂️そしてもうすぐ11月が終わって12月になるという………早くね
  • 除了现场萃取的咖啡,还加入了开心果酱,搭配的还有开心果碎,喝起来果香十分浓郁。每一颗乌梅干都是新鲜的青梅经过传统土法制成乌梅干农家也都会烘的比较干的所以一份一大
  • 「极乐人民普皆一生成佛」普是普遍,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是一生成佛,绝对不要等到第二生,这个前面我们见过了。  实在讲,今天我们明白无量寿,我们知道有阿弥陀佛,我们
  • 这对影视配乐的逻辑也是破坏,模仿者可能把BGM乱入作为一种标准,对影院观众完全是折磨,连耳朵都会失去敏感[二哈]其中里面因为删减所以有两段期待的场景没看到,不过
  • ”梅西是历史最佳“虽然说这种人只剩下很少了,但是如果还有人有疑虑的话,那这次拿下世界杯就能够结束这一切了。”梅西是历史最佳“虽然说这种人只剩下很少了,但是如果还
  • 如果要利肾浊的水呢,肾虚水肿,那么是不是应该选车前子、泽泻、薏仁,像肾虚型的痛风,这三个药,我一般都会加进去。黄芪补气的,能补正气,它又能托疮外出、生新肌,它还
  • 是啊,说到这里,想起今天同事发的朋友圈,“发光不是太阳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好像很久很久没有见到那个会发光很快乐爱生活的自己了,久到我好像都不记得上一次给别人能
  • 准确来说,我第一次听到深深唱歌是当时一档非常火的寻人栏目中他唱的《等着我》录歌镜头切到他的时候,我很惊讶,居然是一个男生嘴里唱出来的女声! 第二次就是是在快本
  • 1994年以来,只有美国、法国两届世界杯的体育场投资低于10亿美金,都是发达国家,前者有橄榄球超级碗,后者有法甲足球联赛。1994年以来,只有美国、法国两届世界
  • 坏消息是,按照最新的统计,约有100人在冲突中被打死,近年来最惨烈的一次,仇恨的种子已经播下,肯定还会发芽的。两个搬不走的邻居,都信仰同一种宗教,还都曾是苏联的
  • 最後の日、久しぶりに欅坂の円陣を一緒にしてもらいました 大好きだ〜わちゃわちゃタイムマシーンでYeah!みなさんが会場で作ってくださったウェーブ、綺麗でした✨楽
  • 前晚他跟他师兄还有朋友打游戏,打到十二点半,越想越气,一口气堵在胸口,我跟人不会吵架的,直接冷战这狗隔天就各种装委屈,回家不敢打游戏也不敢跟我说话,就静静地做事
  • 小兔子的待领日记day1009~末日生存时间穿越荒岛求生我逐渐意识到我不只是喜欢看这一类剧我想作为主角出现我也不知道也许我觉得末日也比现在的情况好很多也许我可以
  • #王一博##正能量艺人王一博##王一博我只喜欢你# 欢迎你们来加入我的世界入场券上面有正义的光源此生面对严厉又仁慈的一切轻松一点 我们一起度过暗夜新的征途愚蠢的
  • #堀未央奈[超话]#☁️2022年もあとすこしですね〜来年はどんな一年になるのかなと今からわくわくしています 人生あっという間で一度きりだから自分が好きな服を着
  • 再说一个最接近无畏施的例子,好像有人好几天没有饭吃,堪堪就要饿死了,也没有钱买东西吃,想要去偷吧?你希望有人行菩萨道,也不用做工,到吃饭的时候,就到一个信佛人的
  • “我们要拍一场落水的戏,早上还是大太阳,导演一说:‘李铭顺,开始下水,’马上乌云密布(莫非李阿哥会呼风唤雨)我们三个人跳下去,水臭得要命,跳了两次,才拍好,剪出
  • #棣欣引力#我回头看看苍兰诀的这几个月,其实我是剧播完后才开始看的,完完全全是剧粉,真心喜欢剧中每一个角色(除了走地鸡)后来也浅磕过dxyl的糖,但小森林播出后
  • 一份感情,可以是自此天涯不相问的骄傲,更可以是低到尘埃里还要开出花来的卑微。”9.“爱意随风的年代,慢慢来也是一种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