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云老师:如果你多欲、多求,我觉得那苦得不得了,你永远不会满足的。

【于无量劫。积植德行。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行寂静行。远离虚妄。依真谛门。植众德本。】

  我们也先来看看几个词语:
  “积植德行”:“积植”是积累培植;“德行”是指身、口、意三业清净的行持。
  “贪瞋痴欲诸想”:“贪”是非分的希求;“瞋”是对违逆自己心意的人事环境起怨恨不平的心理;“痴”是愚痴,指不明事理、不明真相;“欲”是指种种欲望。

  下一句是“不著色声香味触法”:“不著”就是不执著;“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六尘。
  我们六根接触到六尘,接触到外面的境界,你是不是心里有变化?你是不是着这个相?所以这个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应该怎么办,就是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不要让我们的清净心被破坏掉。
  “寂静行”是认真积极地自行化他,为人演说,心里不起妄想、不起分别,外不着六尘境界,内不起心动念,这样的心行叫“寂静行”。
  “虚妄”:指虚假不实。
  “真谛门”:指修行成佛真实的方法门径。“谛”是真实的意思。
  那看这一段经文主要是告诉我们什么呢?是讲庄严自性,告诉我们要庄严自性。也就是修行要从根本上修。那什么是根本呢?心是根本。心是根本,我们修行就要修心,修心非常重要。修什么样的心?修清净心、平等心、觉悟的心。

  下面我们看这两句经文:
  〖于无量劫。积植德行。〗
  这两句是总说。说什么呢?说修行的时间很长,不是短时间就可以成就的。
  所以这个告诉我们,“于无量劫,积植德行”,这个“积”就是积累,“植”,是培植。说这个德行要用很长的时间来培养。是不是这个意思?

  我们有同修又问了,那我们具体落实,我们怎么培养?怎么积植这个德行?
  我给大家总结了这么几条,大家看看行不行?供你们参考。
  第一个“积植德行”的方法:发长远心,要有恒心、有耐心,才能有修行的成就。
  因为你发了长远心,你的心是定的。如果你没有长远心,你的心是浮的。所以“积植德行”,一定要注意这个“积”是积累,这个“植”是培植。培植什么?培植德行。这就是我给大家总结的“积植德行”的第一种方法:“发长远心”,让心定下来。

  第二个:“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这两句是德行的根本法。
  前一句“不起贪瞋痴欲诸想”,这个就是《金刚经》里所说的“如如不动”;后一句“不著色声香味触法”,这一句是《金刚经》里讲的“不取于相”。我们都可以找到依据的。

  释迦牟尼佛教导须菩提尊者,告诉他,要“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六祖惠能大师所传禅宗的“禅定”,就是从这句话来的。“不着相是禅,不动心是定”,真正的禅定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着相,这就是禅定。并不是天天盘腿打坐,如果你身体在盘腿打坐,你心却在那里打妄想,那是什么禅定?既没禅也没定。着相就是没有禅,动念头就是没有定。所以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着重于心地的清净。心真正清净,性德显发无量的光明,那是真正的禅定。

  下面说这个“欲”,这个“欲”就是欲望。
  我们人人都有欲望,欲望对于修道人来说,是一种障碍。你的欲望越多,你的障碍越大。这个欲望总不外乎是财色名食睡,超不过这几条。佛法里讲的名闻利养也是欲望。
  “少欲知足”这是佛告诉我们的。因为你的欲望越少,你的障碍就越少,你成就的几率就越高。少到什么程度最好?这老法师告诉我们的,少到吃得饱,穿得暖,有个遮风避雨的小房子就可以了。我说如果你的欲望都能降到这个条件,你没个不成就。如果你心里还想我要这个、我要那个,那就糟了,你的欲望是越来越高了。

  我曾经多次跟大家说,我说我的要求、我的欲望比较低,我就三条,现在是四条:
  第一条,我有个念佛的地方。
  第二条,我有个吃饭的地方。
  第三条,我有个睡觉的地方。
  前些年我就这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我都具备了,其他我再没有所求的了。
  后来,最近这一两年,我又加了一条:
  如果我去香港看师父,我有路费就可以了。

  我现在就这四条要求。所以我就觉得,我心里特别清净,特别踏实,非常自在,非常潇洒。我自己的感受是非常好。我就把我感受好的地方,都告诉你们。

  如果你多欲、多求,我觉得那苦得不得了,你永远不会满足的。

  我举个例子,你看人家房子大,你一比,我的房子小,你难过;你看人家有车,你一比,说他家有车我家也有车,但是他家是名牌,我家不是名牌,你又难过。我说,你总比,你总难过,你没有不难过的时候。如果人生几十年,都是这么比着过的,这么苦着过来的,真是白来人间走一遭啊。太苦了,真是可怜!

  如果我们把这个欲望降到最低处,我们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你说你真正地在修行的道上走,你能不快乐、能不幸福吗?

  如果有的人,说我一天能念十几部《无量寿经》,我念几万声佛号,但是呢,我内心的贪瞋痴慢疑一个它也没少。那怎么办?那我就告诉你一句话,哪怕是你一天能念一百部《无量寿经》,你能念十万句阿弥陀佛,这五个,贪瞋痴慢疑,你一点儿都没减少的话,我就给你一个结论,你完了,你真的完了,你往生不了西方极乐世界了。你佛白念了,经白读了,你念佛不能成就。
  你说,那我怎么办呢?必须得远离贪瞋痴慢疑!一个一个来,不可以跟它们结为伴侣!我告诉你的是大实话、大真话。

  第三个方法,怎么样“积植德行”啊?“行寂静行”。
  这也是经的原文。我们的一切行为中,以“寂静”为最贵。“寂”是清净寂灭。“清净寂灭”是对烦恼、对妄想而说的。如果你不清净、不寂灭,你肯定就是妄想纷飞,因此我们要行寂静行。我们必须把烦恼和妄想除掉,恢复我们本来的面目。我们本来的面目是什么?自性。你的自性是清净的、是美好的、是妙不可言的。你让这些东西把你障住了。所以说,我们完全能够恢复清净的自性。怎么办?行“寂静行”。

  这个“寂静行”啊,它是诸佛与大菩萨的行持。注意这句话,这个“寂静行”谁能做到?诸佛,还有大菩萨。这个行是比较难的。但是我们能不能做?能做。能不能做到?完全可以做到。就看你认不认真去做。如果有人说,我在深山老林里,盖个小茅棚,我到那里去修,我是不是在修“寂静行”?未必。如果你在深山里住了个十年八载的,你出来了,上那个超市里逛了一圈,你心又动了,你那个“寂静行”没了。你在那个草棚里可能是挺寂静的,一出来就不寂静了。你这个“寂静行”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靠不住的。

  所以老法师告诉我们,真正的“寂静行”是在哪里修?在红尘里修。你说我远离红尘,你远离红尘你上哪里去修寂静呢?深山老林里你自己寂静,但是你心没寂静。你身寂静了,这个不行。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有这么两句话,“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意”是什么呢?就是贪瞋痴慢。所以说,诸佛菩萨与众生在一起,他是和光同尘的,你不要脱离这个红尘。

  我记得当年我想要出家嘛,我去求了个签儿。然后那个师父给我解答,第一句话就说“你红尘未了,不能出家。”那我就老实听话,既然红尘未了,我就回去了呗。我记得那年好像是一九九四年吧。到现在多少年过去了,我这红尘不还没了完吗。那既然没了完,咱们就老老实实地了嘛,不要脱离红尘。这是第三个方法,积植德本的方法。

  第四个方法:“远离虚妄”。
  “虚妄”就是不真实,假的。这个我们一说都懂了。我们来到这个世间,说一句大白话,就是来游戏神通来了,就是游戏神通嘛。虽然人家不愿意让我说神通,我还得这么说。我就这么认为的。我就觉得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人世间,就是来游戏神通的。
  游戏神通是什么起作用?是称性起用,就是你的自性在起作用。非常活泼、非常自在、非常潇洒。因为你心地确实是清净寂灭的,所以你就得大自在了。这是我们学佛当下就能得到的真实慧,能够断掉一切苦厄。就看你干不干。
  这是第四个方法吧?“远离虚妄”。就是把假的放下,把真的提起来。这么说大家都明白了。

  第五个方法:“依真谛门”。
  “真谛”就是真理,“谛”是真实的意思,依宇宙人生的真相。你这个你别依错了,如果你依错了,妄想、分别、执着,就统统都围绕着你。你依真理,你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就没有错。
  这是第五个方法。

  第六个方法是:“植众德本”。
  “植众德本”是什么呢?就是让我们修三善根。三善根是无贪、无瞋、无痴。那反过来说,就是贪、瞋、痴。我们如果这个能够认识清楚了,“植众德本”从哪儿做起呢?“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个就是“植众德本”。这是第六个方法。

  那有人说了,现在就一句佛号,我觉得不够用。我应该怎么办?我还想搞许多经、许多咒,还想搞世间的许多慈善事业,我以为这样修才是真正的“植众德本”。我在这里告诉大家,其实你搞错了。这些做法,你是把德和福混为一谈了。你刚才所说的,这是植众福本,不是植众德本。因为你不是植众德本,你得的是人天福报;因为你是植众福本啊,那你得的是人天福报。

  所以说一定要把“德”跟“福”要辨别清楚。德中一定有福,福中不见得有德。

  是这样的关系,功德里一定有福德,福德里没有功德。这几句话要记明白,记住。

  什么叫功德?什么叫福德?怎么样积植德本?
  我们现在如果积错了,我们积植的是福本。你积福本那你就享受人天的福报。

  这一段经文主要是告诉我们怎么样积植德行,我刚才说了以后,大家可能听了印象不深。回过头来,我再给大家总结一下,怎样积植德行,捋一捋这么几条:

  第一条,发长远心。
  第二条,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
  第三条,行寂静行。
  第四条,远离虚妄。
  第五条,依真谛门。
  第六条,植众德本。
  有同修说那个“植众德本”怎么个植法呢?
  一句话:老实念佛。

  咱们整个讲了这么多天,说什么呀?就是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佛号。

  到现在你应该听懂了,最起码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应该有了吧?讲了这么长就说这两件事:《无量寿经》第一经,念佛法门第一法门。
  如果说我说的这六条你还记不住怎么办?你就记住念阿弥陀佛,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全解决了。你不用这么去详细地去记。

刘素云老师《无量寿经》

夫妻是缘,儿女是债,无缘不聚,无债不来。
佛经上说:男人,女人到世界上干啥来了?是了缘来的。无缘不聚,无债不来。咱们做女人的啊,多数都怨恨丈夫,不怨恨丈夫的少。男人也许会说:我媳妇还恨我啊,我还不知道呢。我告诉你,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
女人为什么抱怨的多?因为女人从嫁给男人的那一刻起,就把全身心都交给了这个男人,成家以后,爱这个家,爱丈夫,爱孩子,为了这家拼命地干活,结果,这个丈夫不会说好话,有的男人一辈子不会说一句好话,从来没有说过:“妻子,你辛苦了!” 甚至有的女人干了一天的话,想对老公撒撒娇,讨两句好话听听,就对她老公说:“哎呀,老公啊,我今天没有少干活,累啊。”结果他怎么说?他直着嗓门大声吼吼:“谁不干活了?过日子的,你累,别人不累吗?” 一句话就把女人冲撞得眼泪汪汪,觉得委屈的不得了。回到房间里一个劲地掉眼泪,想:真是气死我了,怎么找了这么一个木头疙瘩,好话都不会说。本来想找个安慰,没有找着不算,还受了一包气。嫁了这么一个不会说话的男人,或者一个倔强的男人,或者一个贪玩的男人,女人在家一定生气,抱屈。
女人啊,你前世欠他,今生才嫁他啊。你今天嫁给了老张家,老李家,你为啥没有嫁到老王家去?因为你欠他才嫁他啊,所以无债不来,无缘不聚啊。有人说:“你可别这么说,要是说我欠我丈夫的,我丈夫本来就对我不好,他要是知道我欠他的,回去,他不得揍我?” 有人说:“我不欠我丈夫的,他待我挺好的。”
男人啊,也会欠女人的。没有债,不会组成一个家庭。有的男人会对女人说:你嫁给我吧,以后所有的家务,什么洗衣做饭拖地,我啥都干,什么也不要你干。只要你能嫁给我。我都愿意。有的女人结婚以后跟人家跑了,后来回来了,这个男人还要她回家的。 这不是欠人家的吗?只是多数女人都是欠男人的。那怎么还债呢?
有的女人骂男人:“我怎么嫁给你这么一个窝囊废?啥也不行。” 见到邻里就贬责自己的男人,见到同学也贬责自己的男人,说自己的男人太没有用,都是自己在忙里忙外,快累死我了。你听了我的课,就不会再贬责自己的男人了。如果你真的嫁给了一个窝囊废,那是前世,他为你效力得太多,今天,你就应该补偿。这不是你倒霉,而是你前生种了那样的因,今生结果了。你前世一手所造的所有业,你今世都得承受。
佛家讲“受了,受了。” 受了,就能了结这个业。你回家心平气和地承受去吧。从今天起,不要再恨了,他就是你前生欠他的多,所以,今生你得承受。有的人骂人骂了半生,甚至骂得连人家的老祖宗也骂上了,到现在还脑袋疼,还不知道怎么回事?成天吃药,都快变成药罐子了。看,人家的老祖宗住在她头顶上,她能好吗?吃多少药也不会好。
女人嫁给什么样的丈夫,都是你的命啊。今天遇到的人,都是命中有的,都是前世种的因,今天才结这样的果。认账吧,无债不来,无缘不聚。男人也是一样,你也从高处下来吧,不要因为自己是男人,就对女人指手画脚。女人也是一样,你也下来吧,要认清自己是谁?前世欠他,今生才嫁给他。
要是你丈夫蛮好,你说你不欠他,那么你是欠你婆婆的。婆媳今生见面就不和,这都是前世的冤亲债主见面了。有的婆婆不理解,说:“我为儿子花了这么多钱,才把她娶过来,结果,她对我凶神恶煞,真是气死我了。真是倒霉啊。”不是倒霉,那是你花钱买回来的冤亲债主。不倒霉,你前世不跟她有因果,她不可能嫁到你家来。那是她气你啊,是你种的因,今生才收获这个果。亲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的,有很多都是因果关系。无债不来,无怨不聚。为什么有的家族一大家子人和睦相处,说话都客客气气?他们是善缘,他们也是来了缘的。
千万不可再抱屈。见到谁,都是缘。认账啊,低下心来,从高处下来吧。做女人哪,你不要低三下四,也不要指手画脚。要明白前世欠他,今生才嫁他。也别吆三喝四,这么些年了,你知道你的丈夫,你的儿子在你的河东狮吼下,受了多少委屈吗?因为你的脾气刚强,他们没有好受过。你一见他们就骂人,就挑剔,他们从来没有感受过你的温暖,你也没有开心过。
该醒悟了,来到我们身边的人,有讨债的,有还债的,有报恩的,有报怨的,都是有缘人。如果有的孩子从小病病歪歪,让你倾家荡产,或者忤逆不道,打爹骂娘,这样的儿女,都是你前世欠了他们的命债,这世是来向你讨债来的。如果你前世欺骗人家太多钱财,这世必定转到你的门上来做你的儿女,来讨债。有的孩子小时候经常要看病,家里的钱都给他看病花光了,长大了还不知道孝顺父母,这样的孩子,你不能恨,不能怨,你只能用爱来对待他,因为你前世欠他太多了。
千万不要再骂了,这样的话,你前世的业未了,有添加今世的恨和怨这样的新帐,即是“旧业未了,又添新业。” 你这一世不想还,来世,利滚利,还会有人抽打鞭赶逼着你去还。救救自己吧,没有化解的怨缘,回去化解吧,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些人都是来了缘的。佛说:众生是平等的。你的丈夫也不是你的私有财产,只是前世跟你有一段因缘,这一世是跟你来了结这段因缘的。
儿女也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他也是众生,只不过,他是前生欠你的,有来还账的,也有前世你欠他的,这世来讨债的。还是因缘所牵。你要是好好琢磨今天的课,那么就会“近人远看”。会从心上把丈夫儿女舍下。为什么佛让你舍下?让你不能把丈夫看成你的私有财产,不能把妻子看成你的私有的。只不过是他前世跟你有因,才有今世这果。
缘尽缘散怎么讲?大家都知道:缘分尽了各离分嘛。佛为什么让我们把“近人远看”?回去要付出你的爱心。这个爱不是现在很多人认同的情感上的爱,什么叫情感上的爱呢?就是你拼命地赚钱,给他吃啊,喝啊,你这样,来世还得轮回,因为情重了,你舍不下他,你和他都会去轮回。赶紧把丈夫从心上撤下来,回家别把他当成丈夫了,他也是众生,只是他前生跟你有一段因果,不知道是善是恶。
你要付出更大的爱来对待他。默默地奉献。回家以后,咱们要把家里的活干起来,屋里,屋外,统统干起来,别抱怨了。抱怨别人就是害了自己。 如果你把夫妻之间的情分看得重了,你还得去轮回,还得去结缘,还得跟人家去见面,你念佛也跳不出轮回。你如今明白了,知道一切有缘众生都是来了缘的,在事上,更得对他好,对他做奉献,要用菩萨的慈悲去对待他,让他过好每一天,一生都要善待他。让身边人开心,你就是在作佛了。
对待儿女也一样。你把他们从心上拿下来,不要过于牵挂,早上起来,你给他准备好早饭,给他爱心,让他感受到温暖,让他开开心心。把他送出大门去上学了,一关上门,你就要把他放下,不要再去想他,马上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最后你能成就,儿女也能借光。

信愿法师:何故偏叹西方,专劝礼念阿弥陀佛,有何义也?(一)

2018/12/18 7:31:00

热度:79

下载DOC文档



  下午藉着大家念佛十天十夜的殊胜法缘,信愿继续来向大家报告《往生仗佛力》。前面我们探讨了二十三段文,下面从第二十四段文接下去看。请大家翻开讲义第五页,第二十四段文仍然是善导大师所开示的法语。这段文是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所开示的法语,《往生礼赞》是善导大师五部九卷的著作之一。有一卷是善导大师教导净业行者,在日夜六时礼拜阿弥陀佛、称念阿弥陀佛,所以《往生礼赞》善导大师教我们日夜精进拜佛念佛,《往生礼赞》就是在说这样的道理。我们道种寺报恩念佛堂启用连续十天十夜日夜不断,大家在念佛堂里面拜佛念佛,就是标标准准根据善导大师《往生礼赞》的教法实践,就是如此。

  我们这样的修行有理论、有方法,完全根据善导大师的净土教法实践。理论方法正确了,你如此的礼拜阿弥陀佛,你如此的称念阿弥陀佛,怎么会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善道大师在《往生礼赞》所开示的这段法语,是设了一个问答,这个问答也是在显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仰仗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照例信愿将这段文读一遍,让诸位来对照一下,讲义第五页第一行。

  「善导大师《往生礼赞》云:

  问曰:一切诸佛,三身同证,悲智果圆,亦应无二,随方礼念,课称一佛,亦应得生。何故偏叹西方,劝专礼念等,有何义也?

  答曰:诸佛所证,平等是一,若以愿行来收,非无因缘。然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是故释迦及以诸佛,劝向西方,为别异耳,亦非是称念余佛不能除障灭罪也。」

  这段法语善导大师说的实在非常的圆满,诸位菩萨做早晚功课的时候,每次读一遍善导大师所开示的法语。如果你深入了解、体会、明白,我相信你对念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一定是心中充满了安心,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件事,在心中是肯定。先看问的意思:

  「一切诸佛,三身同证,悲智果圆 ,亦应无二。」

  这段话就是在说,诸佛所证悟到的果德是完全一样,三身是法身、报身、应化身,每一位诸佛如来都已经完满证悟三身。同证就是诸佛所证悟的三身是完全相同,恢复真如本性开显自性如来。诸位菩萨你我虽然是凡夫,我们有和诸佛无二无别的佛性。信愿经常譬喻,诸佛如来佛性与我们凡夫众生的佛性无二无别,就犹如金矿与纯金,九九九的差别。我们凡夫众生有佛性,但是还没有开显。就犹如一座金矿,还没经过开采冶炼,本质是黄金,但是价值性还没有出来。诸佛如来已经开显佛性,就犹如一座金矿经过开采冶炼之后,成为纯金九九九价值很高。纯金与金矿本质完全相同,可是价值性差别很大。诸佛如来犹如纯金九九九,你我凡夫犹如金矿。

  所以我们要认真修行,就犹如一座金矿要经过开采一样。证悟了真如佛性的诸佛如来,无论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三身同证。就真如本体而言,《华严经》所说的两句话,最能够说明理体相同的道理。「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这两句《华严经》的经文,说出了你我凡夫与诸佛如来,有同样的佛性。所以我们如果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佛道,显露法身,我们也会和诸佛一样三身同证。悲智果圆是说果地上的慈悲、智慧、神通、道力,已经彻底圆满了。悲是慈悲,智是智慧,诸佛如来果地上的慈悲、神通、智慧、道力、化他、光明、寿命,一一都是无量。

  在这里善导大师举出慈悲与智慧,来包括所有一切如来的智慧德能。果圆就是果德圆满,自性就隐含如来的一切果德,所以修行是向内求不是向外求。开发自性所有的智慧德能,将烦恼、无明、业障扫除。犹如将一面镜子,镜面的污垢擦拭干净,恢复这面镜子的清净光亮,这面镜子照人的作用就恢复。犹如将乌云拨开就见到日光,拨云见日,所以修行无论修持任何法门,都是为了要将遮住在自性的烦恼、无明、业障扫除。

  诸位菩萨,我们就是用念佛的方法,将烦恼、无明、业障扫除。也许你会问:「信愿师父,我念佛也是会打妄想,所以我如何念佛同样都还有业障,还有烦恼、还有无明。」没错!我们是这样的凡夫,就是因为这样的凡夫,所以我们才更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告诉我们说,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断烦恼证涅槃分。念佛的殊胜就是殊胜在这里,不必断除见思烦恼,就能出离生死的苦海。这在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所有的法门没有比此更殊胜方便,没有比此更超绝胜异,没有!如果有你告诉我什么法门?出自哪一部经?没有。就是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净土教法使我们不断烦恼证菩提,不必经过多生多劫的修行,断除见思二惑方能出离三界苦海,不必。一生只念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就能解脱生死了办大事。请问诸位菩萨:要将生死这件事了办,容不容易?容不容易?不容易!没有念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要将生死这件事了办谈何容易?

  请问诸位菩萨:如果将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拿掉,你凭什么力量要与死神搏斗?你抵抗得了死神吗?不能,对不对?为什么如此的肯定?别说将来临终你抵抗不了死神,你现在就抵抗不了病魔了。你会生病吗?不会生病的人请举手。你抵抗得了老化吗?抵抗不了。一天一天日子过去,是越来越年轻还是越来越老?越来越老。换一句话说你抵抗不了老化,你也抵抗不了生病,那你更抵抗不了死亡。

  你抵抗不了死神,你不念南无阿弥陀佛,当死神降临的时候你一定非常的恐慌。一个人生命到了最后,就一般的凡夫而言,心情是欢喜还是痛苦的?我相信是痛苦的。你们所看过的临终者,要死了是很欢喜还是很痛苦?很欢喜还是很无奈?很无奈。所以《无量寿经》世尊说「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一个人在生命即将终了时,后悔恐惧会充满在心中,事实上还不只是这两种的心情而已。一般人在临命终不但后悔恐惧,还会伤心、难过、懊恼、不愿,甚至怨恨,有种种的千愁万结充满在心中。诸位菩萨我们抵抗不了死神,我们的生命如果没有依靠在阿弥陀佛,请问我们怎么会有未来?我们怎么会有光明?

  阿弥陀佛知道一般的人在临终时,一定是非常的伤心难过,甚至后悔恐惧,所以发了临终接引愿。誓言要在发菩提心、修诸功德的行者临终现前接引。一个人在临终,通常是身心最苦恼的时候,如果能够以凡夫肉眼亲见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甚至清净大海众菩萨现前,痛苦、伤心、难过、恐慌、后悔,这种种的心情一定会净化为法喜的,对不对?对。所以临终有阿弥陀佛现前的护佑,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千稳万当对不对?对。所以没有念阿弥陀佛要念谁?

  「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念佛前往西方极乐世界,开显自性,就与诸佛如来果德圆满无二无别。所以善导大师才会说:

  「一切诸佛,三身同证。悲智果圆,亦应无二。随方礼念,课称一佛,亦应得生」。

  随意礼拜十方诸佛的一佛,随意称念十方诸佛名号的一佛,应该也能得生,这段话就是在说这个意思。礼是身业礼拜佛,念是意业忆念佛,课称一佛就是口业称念一佛。身口意三业随意礼拜、称念十方诸佛的一佛,应该也能得生。

  「何故偏叹西方劝专礼念等,有何义也?」

  为什么特别赞叹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为什么劝勉专礼拜阿弥陀佛?为什么劝勉专称念阿弥陀佛?到底有什么意义?问的意思就是如此。

  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字「专」,善导大师在设问,用「专」这个字,可见善导大师鼓励净业行者,修学阿弥陀佛的教法是专修,对不对?对。在五部九卷善导大师,一再重复说出这样的道理,在《往生礼赞》也是一样。为什么善导大师鼓励我们专修净土、专礼拜阿弥陀佛、专称念阿弥陀佛?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世尊一代时教所说的法门如此之多,为什么善导大师,这么了不起的祖师,劝勉我们净业行者专礼拜阿弥陀佛、专称念阿弥陀佛?善导大师一定有甚深用意,因为专礼阿弥陀佛、专称阿弥陀佛,对妄念纷飞的凡夫众生而言,容易成就道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人性蕞大的谎言,就是老婆可以再娶,而妈妈只有一个。~杨绛先生又说:"在结婚后的生活里,夫妻的关系应该蕞最为核心的,父母和孩子都是我们生命
  • 不懊悔过去导致现在自己拥有的东西那么少得可怜,也不指责自己总是那么不小心是一次又一次的错过这个那个,而相比起“过分检讨”倒不如把接下来要做的事儿就放心放胆去
  • #昆仑眼瞰天下[超话]#“农体文旅商”产业深度融合 电商直播“激战”正酣长云网讯(融媒体记者 杨燕)亮出好物、卖出好价、带出好量,5月18日,“大美青海·高原足
  • 何况绝大多数的情况是自我和周围的人事物同时逐渐地平庸化,证据就是“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接受自己的平庸”、“理想被现实磨平”这些丧气话的流行。第二阶段,自我
  • 】距离高考还有3天,为了保障高考期间交通安全畅通,营造安静考试环境,珠海交警对部分道路实施交通管制,涉金湾多条道路!交警部门在通往考场的道路安排多组警力巡逻,每
  • 我还挺欣赏张雪峰的,感觉他是在用心的做一件事,也确实帮到了很多人,挺踏实,坚持自己的梦想,一旦实现了呢?平常心就好(*≧∪≦)#张雪峰称多占用员工1天都双倍奉还
  • #成毅赴山海#cy#英雄志预告#❣️ ⋗成毅 ❤︎ 傅诗淇⋖ ❣️ ❷⑥✩‧‧✩‧‧✩‧‧✩‧‧✩‧‧✩‧‧✩‧‧✩‧‧✩‧‧✩哪怕与你隔银河万里,遥不可及,我
  • 中国驻美使领馆再次提醒在美中国公民高度重视财产安全,不在电话中向不明身份人员透露自己和家人的个人信息和银行信息,避免被诈骗分子利用。中国驻美使领馆再次提醒在美
  •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
  • !!
  • 【翻译交流】第二期,分享一首巴洛克时期大诗人Georg Philipp Harsdörffer的诗Abendlied[赢牛奶]大家可以试着翻译一下前三节(当然想
  • “救完第一个孩子时,我觉得自己的体力还可以,因此我又返回去准备救另外两个。好在有附近村民的帮忙,他最终还是将俩孩子救了上来。
  • 然而吊诡的是,我从你的个体表征中窥见一种后现代式的身份流动性,却又难以解构其滥觞所在,或许是你的这种化后设为先验式的脱域,导致了我的经验视景与想象集合的矛盾,这
  •   金海英停在苏棉槿旁边,她抬手,死死地掐住少女的脖颈:  “苏棉槿,你是变哑巴了么?  金海英停在苏棉槿旁边,她抬手,死死地掐住少女的脖颈:  “苏棉槿,你是
  • #喜美[超话]#『关于两小只绝美爱情这件事』p1有点旧喜欺负美儿的感觉了p2p3美儿即使变成猫依然是喜欢趴在喜爷头顶p4这一幕就很经典了,看喜儿心疼自家小姑娘的
  •   我以为他真心后悔,想和我复婚,哪怕我不接受,可是心里总有一些痛快,所以当我听到他和星彩公司合作,看到小猫落在游戏室的围巾时,那种像是被人耍了的感觉,又冒了
  • 但是已经问出口了 结果把他的兴趣吊起来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基于多元曲率分辨算法的混合塑料光谱识别研究】塑料污染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混
  • 我本以为人生最大的遗憾是“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后来才知道“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山海皆可平,难平是人心”我曾以为“浮世万千 吾爱有三 日月与卿 日为朝 月
  • 儿童节那天给儿子写了一封信,有人问我,为什么我这种性格的人会生孩子,实在气质不搭,我想了下,当我活到了三十多岁的某一天,突然发现生命里所有美好的事情我都已经体验
  • 周末考古了一下@王鹤棣_Dylan 以前代言的菲律宾“优衣库”首屈一指的国民品牌Bench。以前提到过,首先这个品牌请了很多国际名人,如P1布鲁克林贝ke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