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穿山甲的夫妻, 生出一个长着穿山甲身躯的女儿!(真实照片)

七世纪的佛教大成就者月称论师在《〈中观四百论〉释》中早就说过:“前世躯体所留之疤痕,于后世身躯上亦会出现,其因乃在于因缘聚合之缘起力现前。

以喻明之,譬如于一茅棚中置一钵酸奶,若有鸽子于茅棚屋脊上走动,酸奶表面即会浮现出鸽子爪痕,而鸽子并未亲临酸奶之上。因缘际会,鸽子爪印即可留存于未接触之酸奶表层。”

同理,众生前世之身躯并未完全、彻底地迁移到今生,但前世身体的部分特征依然会借后世之躯体得以再现,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即是前世所造的善业、恶业。

《入中论》云:“有情世间器世间,种种差别由心立,经说众生从业生,……”;“此处生余处,贤劣由业造。”众生从人道转生于旁生道,又从旁生转生为地狱众生,从地狱再转生到饿鬼界,接下来又流转于人道、天界等等,漫长的轮回生涯中,众生曾将自己的身体舍弃过无数次,除了自己所造做的善恶业之外,再没有别的什么原因可以操纵这一切的发生,就连身体的形状、美丑等特征也是由业力掌控的。

佛经中再三强调说,如果一个人能坚持行持安忍,则其身形必定调柔、端庄。佛经中还说,“今世相好庄严,乃由过去世修持安忍道而来;今世相貌丑陋,乃前世生嗔恨心所致。”

一九八二年七月十二日及十三日的《中国时报》上,就报道了一件非常发人深省的事,由于原文很长,故此处摘录、整理如下:

一九四八年的一天,马来西亚联邦森洲淡边村,一位名叫张秋潭的农夫在果园耕地时忽然从土中刨出了一只穿山甲。这只穿山甲浑身上下长满了如牛角一般坚硬的鳞片,它一直以地洞为穴,经常吃的食物则是蚂蚁等小动物。

看到它,张秋潭马上就想把它逮着,结果在围捕它的过程中,这只穿山甲一下就钻回地洞中去了。此时,张秋潭的三个儿子,还有他那已怀孕四个月的妻子彭仙全都赶了过来,众人一见穿山甲顿时杀心大起,于是全家老少一齐动手开始了围剿穿山甲的行动。

无计可施之时,他们想到用烟熏火烧的办法也许可以把它从洞中驱赶出来,全家人便立即在洞口堆积了很多木柴并放火点燃。结果忙活了半天,却再也未看到穿山甲的影子,一家人于是大失所望地黯然而归。

五个月之后,彭仙临盆的日子终于到了,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是,她生下的这个女孩竟长有与穿山甲一模一样的身躯、形色,整个相貌令人恐惧万分,就连母亲彭仙见到后也不由吓晕了过去。

村里人知道了这件奇闻后,害怕这个怪物长大后会伤及自身,因此他们立即来到张秋潭家,要求他务必交出这个女孩。张秋潭夫妇知道把女儿交给他们后,这个孩子很有可能被众人杀死,于是夫妻俩就哄骗村人说生下的怪物已经死掉了。

从那以后,张氏夫妻便把孩子隐匿起来,并一直让她在暗无天日的斗室中隐名埋姓地整整生活了三十多年。直到一九八二年的三月间,这个半人半穿山甲的众生才被当地人发现。人们看到尽管她依然存活于世,但并没有伤害别众的心思与能力,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大家便放弃了对她加以看管甚或处死的念头。

后来,马来西亚《新生活报》的记者还请来皮肤科专家为其治疗,但医生们均认为这种病症实在无药可治。八二年四月七日,作家柏杨先生到马来西亚发表演讲,《新生活报》社长周宝源与总编辑吴仲达两位先生曾把此事向柏杨先生描述过一番,末了又建议先生最好能亲自看望一下这个奇特的女人。

柏杨先生最终还是亲眼见到了这个女人,探视归来,他即如是议论道:“我无法形容张四妹(此人姓名)女士的形象,一定要我形容的话,我同意森洲淡边村村民的称呼:‘穿山甲人’。

她头发全无,光秃的头顶,双眼几乎呈五十度的角度向上吊起,鼻子塌陷,嘴唇突出,牙齿像坟岗上凌乱残破的墓碑。其中一个门牙却像大象的牙一样,冲破尖耸的嘴唇。满身鳞甲,令人看了发抖。更恐怖的是她的眼睛,没有眼睑,像一条鱼一样,两眼圆圆的瞪在那里,而眼眶则又像一个烧红的铁圈。”

图片

一九六三年春天,新加坡两家报社《星洲日报》、《南洋商报》都报道了这一事件:马来西亚吉打洲一渔夫从海中捕到了一只乌龟,由于此人极其痛恨海中的海龟经常弄破自己的鱼网,于是他便拿这只乌龟撒气。

他把乌龟高高吊在一株大树上,任其被烈日暴晒并最终使之因饥渴窒息而死。几个月之后,他的妻子生下一个儿子,那个孩子的双手、双足简直就跟乌龟的四肢完全相同。

孩子虽说头上长有眼、耳、口等器官,但它们的形状却与乌龟的身体部件无有两样。报纸不仅对之进行了报道,还配发了这个孩子的照片,众人见后各个震惊无比。

图片

一九九九年的夏天,中国四川省也发生了这么一件令人感慨万千的事情:一养鸡专业户将自己所养的鸡大批卖给屠宰者及鸡贩子,令其宰杀以谋取利润。其妻后来生下一个女孩,这个孩子的双手与鸡爪一样,直接与胸部相连,而且肠子也暴露在体外,让人深觉恐怖异常。四川电视台也对此事进行过报道,很多人都亲眼目睹过。

上举这些事例绝对是不善业成熟后的果报,若非如是,则杀乌龟之人、杀穿山甲之人、杀鸡之人,他们的儿女何以会成为与乌龟、穿山甲、鸡相类似的众生?

如果有人问:佛经中不是说自己造的业不会成熟在别人身上吗?此话确实千真万确,但这些与乌龟等动物相类似的众生之所以会变成这样,其转生之因依然得从各自的前生业力上去找寻。也就是说,他们今生转生为这样的形态,是因为他们前生就造过能致自己后世如是转生的因!

至于父母等其他人所造作的强有力的罪业,则使子女前世的恶业迅速成熟,此中道理在《俱舍论》中有详细宣说。

图片

因此我们理应了知,即生之身体要得以形成,必须具备父精母卵等现在聚合之因缘、前世五处以及宿世所造之善恶业等三种条件,它们聚合之后,今生之身躯即告成形。

这番道理并非像某些外道宗派认为的那样,说什么一切都是由业所造;亦非如世间顺世外道等认为的那样,说什么一切都是现在之四大合和而后产生的。佛教无论在见、修、行、果的哪一个方面、哪一个阶段,都不会堕入两边,这就是无等大师释迦狮子如来所建立之唯一自宗,也即一切学说之王。

女博士6年逛遍中国菜市场:拥挤嘈杂但活色生香(上)

文章来源: 一条 于 2022-07-06 02:24:1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人立场!
(被阅读 23092 次)A- A A+

钟淑如是一名人类学学者。

为了研究中国菜市场,

6年里,她走访了全国,

更打入海南33个菜市场内部,

亲身体验摊贩的生活,

跟300多个菜场熟客做朋友……

菜市场展现了一个城市生活的底色,

它虽然拥挤嘈杂,但活色生香。

她希望把中国菜市场的全观图景都摸个明白。

为什么在中国,超市就是干不过菜场?

菜场对城市生活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如今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未来,还会有菜市场吗?

自述:钟淑如

编辑:陈星

责编:倪楚娇



厦门八市菜场里,海鲜是菜场的主角



北京三源里菜市场,海鲜区是最富贵的地方,澳龙、帝王蟹比比皆是



海南的水果摊,以各种新鲜的热带水果著称



云南昆明篆新菜市场,以豆花米线、豆腐石板烤加秘制蘸水、酸酸的腌菜膏为特色



哈尔滨道里菜市场,到了冬天,蔬菜被冻得梆硬

我叫钟淑如,是一名人类学学者。在过去的6年里,我做了一个关于中国菜市场的研究。

8岁我就开始自己买菜做饭了,所以我对菜市场有一种天然的感情。只要有出差、旅游,我一定会去当地的菜市场看看。

每个城市都很有特色,比如在贵阳,市场里有超过20种豆腐,是不是很难想象?再比如福州,菜市场是嵌在居民楼的第一层里的,非常方便,但居民别想睡懒觉了。



沈阳西塔农贸市场,集满了朝鲜族特色的食材

后来长大后到美国念博士,我发现在美国找不到菜场。每个礼拜,我只能和美国人一样,到超市买菜,把一周的食物都采购回家,塞满冰箱。

在美国,80%以上的生鲜交易是被沃尔玛等超市巨头控制。1994年家乐福也已经进入中国了,我就很好奇,为什么在中国,菜市场可以生生不息?而且中国的超市就是干不过菜市场?



对菜市场的印象,大多是潮湿、嘈杂,混杂着各种气味

中国的菜场嘈杂、潮湿、看起来很没有秩序,还混杂着各种复杂气味,摆着各种各样“非标准化”的新鲜食品,生肉、活鱼和熟食靠得很近……它吸引人的点是什么?

我买了那么多年菜,我对菜市场的里边的东西是怎么来的,它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流通体系,居然一窍不通。

这些原因叠加起来,就让我决定了要对菜市场好好地深究一番,作为我的博士论文。



钟淑如在海南的菜市场做研究

我是从海南开始研究的。

海南人喜欢饭后到海边散步,我就在海边逮人聊天,就这样聊了300多个。问10个海南人,可能有9个半的人,他们最日常的消费场地还是菜市场,这是为什么?

因为在菜市场获得的新鲜,是其他的任何一种购物渠道都没有办法比拟的,新鲜就是中国菜市场的灵魂。



苏州葑门横街菜市场,时令鲜味层出不穷



厦门八市离第一码头很近,渔船上捕捞的海鲜第一时间就运来市场



云南昆明篆新菜市场,春夏的鲜花和菌子,秋冬的野菜,四季供应着最新鲜的应季菜



雨季时的云南菜市场,是菌子的世界,羊肚菌、鸡枞、竹荪、红菇、牛肝菌……

我做了一百多个摊贩的详细调查,他们每天平均工作时间十二小时以上,全年几乎无休。小小的档口,一家人的生活都在那里。

我陪着鱼贩红姐到码头进货,每次都是深夜一两点出发,在码头里挑货拣货,清晨五六点鱼货送到档口,交给看摊的搭档。红姐回家休息一会,又过来帮忙卖鱼,直到晚上七八点收摊,每天如此。

我还帮忙卖过几个月的马鲛鱼,虽然每天只去半天,也已经体会到那种累,也深刻明白,市场的新鲜是摊贩的辛勤劳作赋予的。



国外超市的蔬果、肉类都通过冷链等标准化生产线生产

西方对我们的饮食文化非常陌生,对“新鲜”的定义跟我们不同。

以猪肉作为例子,对海南人来说,早上5、6点钟去到市场买到的猪肉,摸起来还是热的,就是新鲜的。

外国人认为的新鲜,是通过冷链和现代科技赋予的。他们追求的是冷鲜肉,猪杀了之后,要排酸,肉才会变得软嫩。经过这个过程,才是好的肉。这个就跟我们的认知完全不一样。

你说中国消费者喜欢哪一种?肯定是喜欢前者。



北京三源里菜市场,拥有139个摊位,每个摊位都极具特点和美感



厦门八市,琳琅满目的海鲜

所以,中国菜市场在国外有一种污名化的印象。

某些国外媒体把它当作是一个肮脏、不卫生、病毒滋生的温床。疫情以来,铺天盖地的声音,要求彻底关停中国菜市场。像非典、H5N1禽流感,每当这种大的传染病出现,都会有一定的舆论指向,指责菜市场是载体。

这件事情完全是国外媒体的一些误读。他们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容易把中国的菜市场当作一个现代化和卫生的对立面。

其实近年来随着菜市场的更新改造,购物环境已经极大提升。菜市场和现代化可并行不悖。



“参与式观察”的方式,就是自己也成为摊贩

图为钟淑如与一位摊主的合影

我在海南待了14个月,想尽了办法去体验菜市场的生活。

我先是用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趁摊主闲着的时候去搭讪,表明自己研究员的身份。但一开始大家觉得我是来做批发生意的老板,因为从来没有人在市场里面搞过研究,都以为我是来窃取他们的商业机密的。

我出现第一天好多人就把目光紧盯着我了,各种打量。大家就会好奇,说小妹你是谁?或者让我走开,说这里生意不好做,别来抢生意。

后来我是靠熟人介绍,才加入了一个卖马鲛鱼的摊位。到后面因为我每天都去,大家发现我真的是在干活,又是不收钱的,才渐渐熟络。

有时候帮他们卖菜、卖猪肉,还会被他们叫去辅导孩子作业,收货、送货,到码头进货,这都是小case。

还有到乡下参加一些活动,帮着巡视收账;有的送货餐馆会欠钱就去收钱;还有叫我帮忙写离婚协议书的,我还真的帮他写了。



通过走访码头、集散地,和每个人的交谈,厘清海鲜产业中的结构

田野调查期间,我记录了113个海南菜市场摊贩的人生故事。113个摊贩之中,1/3来自外省,2/3是海南人,海南人里面1/4来自三亚本地。

做研究,很大一部分就是靠跟每个人聊天,我会特别关注他们的社交网络。

特别是一开始谁资助他们做生意的,怎么进入这个圈的,主要供应商是谁?他们认为的主要竞争者是谁,他们的熟客是谁?慢慢摸清楚里面的社会分工结构,看他们怎么参与到菜市场的生态里。

也慢慢摸出了,一座菜市场对于一座城市和其中的居民,意味着什么。



在菜市场开店,成为不少农村移民在城市扎根的方式

像在大城市里的菜市场,里面的摊主一般都是周边农村的移民。比如,北京望京的某菜市场里,76%的摊贩是农村移民。

在菜市场做生意进入门槛低,收入不错,是农村移民热衷的职业选择,也承载着他们在城市扎根的希望。

慧姐就是海南本岛人,出生在渔港,她十三岁开始跟着妈妈挑着箩筐,在村里游走卖海鱼,十五岁开始单干。她个头不高,能量十足,仿佛每个进市场的人她都认识,还要寒暄:“为什么不来我这里买鱼!”声音很有穿透力,被叫住的人基本无法躲藏。

她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归结为两点,一是拼劲足,二是诚信。“骗人一两,短寿一年”,绝对不做一次性生意。因此,她累积了一批忠实的客户,大多数是餐厅、学校、工地等机构性客户。



菜场中有不少像慧姐一样的农村移民摊贩



#三联美食# “不是所有的面加上海鲜就能叫海鲜面。”在浙江,所有面馆老板都会和我强调这句话,至于什么才是海鲜面的精髓,每个地方的摊主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海鲜,有人说是汤,还有人说是碗的大小,总之没有人提起面或者粉。

在我这个北方人看来,这样的说法让面很没有面子。直到吃上一口海鲜面的时候,所有为了面的那些惋惜情绪仿佛一笔勾销了,农作物与海产品的所有恩怨在这碗面里和解,这是海产与陆产的完美结合,条状的主食和鱼虾蟹贝共同沐浴在充满海水味道的白色浓汤里,飘出诱人的香味。

浙江人好闯荡,温州人领先一步,其中乐清人走得最远,所以在各地都能看到乐清海鲜面馆。北京的小海鲜面、上海的黄鱼面大多是这种面的分支。如果问浙江人哪里的海鲜面最好吃,就会引来争执,似乎只有尝遍了浙江各地的海鲜面,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细微差别。

海鲜面大致可分为两个派系:渔港派和城市派。城市派菜单固定,碗里的海鲜标准化,且汤大多是提前熬制好的鱼高汤,在浙江之外的地方,售卖的大多是这类海鲜面。

这种面强调的是面、海鲜与汤的平衡感,吃饱是刚需,海鲜是佐料。在象山、舟山、岱山、松门这些典型的海港区,渔港派的海鲜面则显得有些“失衡”,但,这是一种极富美感的失衡,因为碗里的海鲜很强势,占了主导,面在碗中像个小配菜,分量不大,吃不吃两可。

两个派别没有明显的分界,各自安好,倾向“私人定制”。渔港派似乎吃起来更随心所欲,我个人是倾向渔港派的,因为那里总有更多选择。

抵达舟山的当晚,我和渔民出了海,回到酒店睡醒时已是第二天晚上10点半,舟山市区的大多数餐厅在9点多就关门了,只有海莲路上还有几家尚未熄灯的餐厅,其中三家面馆并排开着,两家生意冷清,唯有那家“飞珠面馆”,人影绰绰。

走进去的时候,端着炒锅的女老板正向客人推销着最后一只红膏蟹,那客人和我一样来自北方,他从未吃过蟹面,女老板笑了笑,“你就听我飞珠的吧,舟山人从小就这么吃”。毫无疑问,这句话打消了客人的疑虑。

这家面馆的清汤面售价不过10元上下,海鲜任由搭配,稍不克制,就会点出一碗百元的面。安康鱼肝、大头红虾、梅童鱼和带鱼,我给面加码的时候,飞珠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太晚了不要吃太多!”她清点着塑料筐里的海鲜,心里算着价格,嘴上还关切地问着:“刚下班吗?这么晚才来吃饭?”还没等我回答,她就已经算好了钱,“85块”,说着就转身做起面来。

厨房空间不大,设计得很合理,墙边是一排炉灶,每个灶上放着一口炒锅,每只锅只烧一碗面;二十几样海鲜摆在靠门的一边,鱿鱼、望潮、黄鱼、梅童鱼、蛏子、红虾、青虾、白蟹、鱼杂、带鱼、马鲛鱼、虾潺……码放整齐,方便进来的客人选择,炉灶和海鲜台的一侧码放着酱油、耗油、糖、盐、味精等调味瓶,飞珠的操作台被她擦拭得格外干净,墙上几乎没什么油污,这种格局和舟山的大多面馆相差无几。

不同的是这里的烟火气,它不是一种具象的炊烟袅袅,而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似乎一走进这里,就会从飞珠身上得到一种安全感。

她做菜的样子很利落,清油炒虾,油烟刚冒起来,顷刻加入一大碗水,待开锅了,再放安康鱼肝和梅童。“鱼肝要煮久一点,梅童煮的汤是最好的鱼汤。”我不知道这样的介绍飞珠每天会重复多少次。她说话慢条斯理,显得很有耐心,她又问道:“是不是喜欢嫩一点的带鱼?”她的判断很准确。

带鱼、米面、菜依次下锅,最后飞珠转身从桌子下面的大锅里盛了一勺汤,神秘地倒了进去,我问她这是什么汤,她笑着回答:“秘密。”不多时,面煮好了,飞珠转身拿过一个碗放在桌上,那碗大得像个小洗脸盆似的。

她端起锅,一股脑倒了进去。这面量不小,比着碗口冒出一个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所有的面都把料放在了上面,有一种披金戴银的努力,飞珠没有刻意摆盘,倒出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吃面时仍旧能听到有人喊号:“黄鱼、蛏子米线。”“谁加的熏鱼?”声音此起彼伏,大家都井然有序,一碗碗面端上来。

看着客人不多了,飞珠给自己煮了一碗蔬菜素面。她吃得很专注,那碗素面就像是她的安慰剂。我本以为像飞珠这样的人是喜欢热闹的,看到这一幕突然想到了厨师安东尼·伯尔顿说的“大厨的那种孤独感”。

我率先打破了安静,和飞珠聊了起来。飞珠姓杨,父亲和哥哥都是舟山的渔民,她从小帮家里照顾生意,做久了也熟悉了各种鱼。上世纪90年代初,她决定用自己的名字开家面摊,用青春对赌明天。

周围的人也支持她这么做,认为飞珠天生性格好,爱说笑,好干净,适合做生意。从那时开始,飞珠的生意确实总比同类的铺子好一些。

从街头面摊慢慢变成面馆,孩子转眼间上了大学,日子一天天地过,飞珠的性格好像一点都没变。这几年喜欢拍美食的人多了起来,这碗出色的舟山海鲜面也开始被更多的人知道了。有一天,飞珠的面馆上了《早餐中国》,自此生意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每天清早7点多,舟山大街上还是空荡荡的时候,飞珠便会完成当天的采买,提着装海鲜的黑袋子往店里赶。生意从上午10点开始火爆,很多人站在店里等着空位,一时间小小的面店挤得像沙丁鱼罐头,飞珠说“要一直忙活到晚饭后”,并且经常喊来老公和家里的亲戚帮忙烧菜、斩蟹。

聊着聊着,飞珠给我展示了她的秘方,那是杂鱼、鸡脚、猪骨、猪皮和老汤一起熬制而成的汤,用于面出锅前的点睛。

旁边一对从上海来的夫妇正在分吃一碗面,有个北方客人听出了他们的口音,问道:“上海的黄鱼面不够好吃吗?”男人回答,总吃也会腻,城里的海鲜面永远是固定的搭配,虾、螃蟹,秋天搞个大闸蟹,无非这些,“好多小海鲜在上海是吃不到的”。

仿佛正宗的海鲜面必出自“老太婆”之手。在餐饮的江湖上,“老太婆”是个封号,也是名头,是藏匿在普通人中的烹饪高手。总之在浙江,名叫老太婆的面店比比皆是。象山古城旁边,就有一家名叫老太婆的面馆。从古城出来的时候,我们赶上了寒潮,于是一头钻进去取暖。

面馆老太婆是洪阿姨,她说“今天是象山气温最低的一天”。海面上的风很大,大小渔船纷纷回港,抛锚、停泊,长居海上的渔民大多上了岸。

每当坏天气来临的时候,便能换来数日的假期,渔民们换上陆地上穿的冬装,在市巷中穿行,除了到小店买买海货之余,还能逛逛小店,给远方家里的小孩邮寄些玩具、衣服或海产品。

象山紧邻宁海和三门,饮食上自然会受些影响,当地的海域相对开阔,鱼的种群也有些不同。象山渔民说,在杭州,翻过一座山,口音就变了,口味也变了,话听不懂,饭吃不惯,除了这碗海鲜面。

洪阿姨推荐了跳跳鱼。10厘米长的乌黑小鱼,在塑料池里张着嘴,匍匐、跳跃,看起来很是可爱。老太婆抓起几条,用菜刀“哐哐”拍了几下鱼头,案板上一片血迹。她娴熟地用刀从尾鳍处往鱼嘴划开,掏出内脏,攥着鱼身,用温水冲了几下,随即用小刀斜向鱼头开始刮鳞,试图不对鱼肉造成损伤。

煮面的过程十分简单,不一会儿洪阿姨端着碗走了出来。跳跳鱼和大排的组合很是奇妙,肉香和鱼香滋润了寡淡的碱水面。洪阿姨说,南方人喜欢米面,北方人喜欢麦面,碱水面南北通吃,就像大排和跳跳鱼,海陆双汇。

汤里漂着碎肉颗粒,定睛一看,不是肉,也不是火腿,而是鱼干。“象山冬天的面汤是要喝完的,出海的人不能喝酒,喝碗热汤也可以御寒。”洪阿姨拿了些鱼虾干货,继续说:“小鱼、小虾米、干鱼骨,这些便宜的干海货都可以熬汤,汤烧得越白越好。”

吃着这碗粗犷的海鲜面,我突然想到,在浙江,海鲜面的精髓大概就是“煮海”吧。随后,我常常用一碗“海水汤”的味道去形容海鲜面,有些面馆老板听不太懂普通话,微笑着点头,说,“N撅的浩béi浩”(你觉得好就好)。

《一碗海鲜面,体会大海的韵味》文 |黑麦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龙门石窟要建数字展示中心】龙门数字展示中心项目主要建设集散广场、接待大厅、球幕影院、数字影厅、数字化展示厅、数字文创中心、研学课堂和其他配套服务设施等,初步确
  • 三亚理文索菲特度假酒店酒店占地191000平方米[微风]位于海棠湾,举步至沙滩看海效果特别好,早晚慢慢溜达就能到海边[太阳]距国家5A级景区蜈支洲岛的登船港口仅
  •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实地走访多地4S店了解到,车企正积极配合推出多项汽车消费补贴及优惠活动,不少门店单店销量增长翻倍,客流量明显增多。而通过诸多新政策的实施,有望
  • #阳光信用[超话]#都说岁月无情,只有有情之人,才会读懂岁月的情深如水,才能欣赏到它的温婉低眉。#心语人生[超话]# [音乐]都说岁月无情,只有有情之人,才会读
  • #有一种无悔叫高三# 不知不觉,距离自己2007年高考已经15年了时光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我也是因为高考才有了更多的选择刚刚天哥说“妈妈,我今天体育课出了很
  • 南通第六届新媒体高级研修班下周开班】“一网通全球,万物皆传媒。”师资力量强大的第六届新媒体高级研修班将让我们享受宣传舆论精神大餐!
  • #英国租房君[超话]##英国租房##英国租房[超话]##英国留学生租房##伦敦租房资讯快报##伦敦租房信息##伦敦租房##英国伦敦租房##伦敦留学生租房##机动
  • 而且古代的书籍种类也并不多,还是儒学那一套东西为主,而且当时对文化的把控也非常严格,不是什么书都让出版的。所以古代人一般都通过读书来消磨时间,不过书的价钱并不便
  • 而喜欢着这个故事的我,最终选择了离开。#入坑杨紫瞬间# 说到入坑大家都会提到家有儿女,但是大家入坑可能大约都是香蜜,战长沙,亲爱的热爱的,甚至是后来的女心理师
  • 这种不用考虑以后又安于现状的生活 以后应该再不会有了吧工作没忙完背着电脑到处逛真的很重,发现世纪汇开着就进去兜兜,丝芙兰刚好有一直种草的香水,试闻了也很喜欢,店
  • 但是我现在比较想把运动换一个词,叫“增加每日活动量”不要让人一想到减肥就觉得要上健身房,要做无氧要跑步,对于不爱运动的人来说,一想到这些事情精神就萎了。所以结合
  • 财运:财富运程极佳,周三、周六会有许多赚钱契机,多听长辈意见,更能大获丰收。事业:事业颇优,进展顺顺利利,手边的工作一件件完美收官,周四还能得到领导表扬;不过周
  • ”#update最近# 五一踏青浅记录一下[微风]明万历年间的抗倭千户所城,曾经城墙远眺皆沧海古村落-胜坑村,和潺潺溪水不同,生活几近凝滞⌛️天姥山,未见云海是
  • 房屋装修:外立面贴外墙砖;公共通道地面贴砖,墙面贴墙砖,顶面刮瓷粉;楼梯间(步梯)地面水泥清光,内墙面及顶面刮瓷;18层:客厅地面贴复合木地板,内墙面及顶面刮瓷
  • 还嘀咕着买的些啥好吃的哈哈哈哈哈。[泪][泪][泪][泪]真的会很感动的哇!#华晨宇[超话]#可能是我和花花的人生经历不一样吧,我听小镇花会不自觉代入自己,有一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62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81.39亿股,占流通A股64.30%比亚迪:公司简介: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包含新能源汽车及传统燃油汽车在
  • 5.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5.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
  • ♥GMjack bye;Black Peter;Ma Mars;jack hi; bi-bi; six bears;热销六大型号板材、金属框架 配全套202
  • 有道理,打不过就加入[哆啦A梦微笑]6.学校读研究生阶段还是要以研究工作为主,算项目写报告还是偏离了主业,所以日本什么时候才能开放入境啊,我太难了[允悲]2.这
  • #井桁弘恵[超话]#第10話ご視聴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言葉"で救われた白川さん思い返してみると皆さんの周りにも救ってくれた素敵な&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