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一个晴朗的早晨,我在原宿后街同一个百分之百的女孩擦肩而过。

不讳地说,女孩算不得怎么漂亮,并无吸引人之处,衣着也不出众,脑后的头发执着地带有睡觉挤压的痕迹。年龄也已不小了——应该快有三十了。严格地说来,恐怕很难称之为女孩。然而,相距五十米开外我便一眼看出:对于我来说,她是个百分之百的女孩。从看见她身姿的那一瞬间,我的胸口便如发生地鸣一般的震颤,口中如沙漠干得沙沙作响。

或许你也有你的理想型女孩。例如喜欢足踝细弱的女孩,还有眼睛大的女孩,十指绝对好看的女孩,或不明所以地迷上慢慢花时间进食的女孩。我当然也有自己的偏爱。在饭店时就曾看邻桌一个女孩的鼻形看得发呆。

但要明确勾勒百分之百的女孩形象,任何人都无法做到。我就绝对想不起她长有怎样的鼻子。甚至是否有鼻子都已记不真切,现在我所能记的,只有她并非十分漂亮这一点。事情也真是不可思议。

“昨天在路上同一个百分之百的女孩擦肩而过。”我对一个人说。

“唔,”他应道,“人可漂亮?”

“不,不是说这个。”

“那,是合你口味那种类型喽?”

“记不得了。眼睛什么样啦,胸部是大是小啦,统统忘得一干二净。”

“莫名其妙啊!”

“是莫名其妙。”

“那么,”他显得兴味索然,“你做什么了?搭话了?还是跟踪了?”

“什么都没有做。”我说,“仅仅是擦肩而过。”

她由东往西走,我从西向东去,在四月里一个神清气爽的早晨。

我想和她说话,哪怕三十分钟也好。想打听她的身世,也想全盘托出自己的身世。而更重要的,是想弄清导致一九八一年四月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在原宿后街擦肩而过这一命运的原委。里面肯定充满和平时代的古老机器般温馨的秘密。

如此谈罢,我们可以找地方吃午饭,看伍迪·爱伦的影片,再顺路到宾馆里的酒吧喝鸡尾酒什么的。弄得好,喝完说不定能同她睡上一觉。

可能性在扣击我的心扉。我和她之间的距离以近至十五六米了。问题是,我到底该如何向她搭话呢?

“你好!和我说说话可以吗?哪怕三十分钟也好。”

过于傻气,简直象劝人加入保险。

“请问,这一带有二十四小时营业的洗衣店吗?”

这也同样傻里傻气。何况我岂非连洗衣袋都没带!有谁能相信我的道白呢?

也许开门见山好些。“你好!你对我可是百分之百的女孩哟!”

不,不成,她恐怕不会相信我的表白。纵然相信,也未必愿同我说什么话。她可能这样说:即便我对你是百分之百的女孩,你对我可不是百分之百的男人,抱歉!而这是大有可能的。假如陷入这般境地,我肯定全然不知所措。这一打击说不定使我一蹶不振。我已三十二岁,所谓上年纪归根结底便是这么一回事。

我是在花店门前和她擦肩而过的,那暖暖的小小的气块儿触到我的肌肤。柏油路面洒了水,周围荡漾着玫瑰花香。连向她打声招呼我都未能做到。她身穿白毛衣,右手拿一个尚未贴邮票的四方信封。她给谁写了封信。那般睡眼惺忪,说不定整整写了一个晚上。那四方信封里有可能装有她的全部秘密。

走几步回头时,她的身影早已消失在人群中。

※※※

当然,今天我已完全清楚当时应怎样向她搭话。但不管怎么说,那道白实在太长,我笃定表达不好――就是这样,我所想到的每每不够实用。

总之,道白自“很久很久以前”开始,而以“你不觉得这是个忧伤的故事吗”结束。

※※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地方有一个少男和一个少女。少男十八,少女十六。少男算不得英俊,少女也不怎么漂亮,无非随处可见的孤独而平常的少男少女。但两人一直坚信世上某个地方一定存在百分之百适合自己的少女和少男。是的,两人相信奇迹,而奇迹果真发生了。

一天两人在街头不期而遇。

“真巧!我一直在寻找你。也许你不相信,你对我是百分之百的男孩。从头到脚跟我想象的一模一样。简直是在做梦。”

两人坐在公园长椅上,手拉手,百谈不厌。两人已不再孤独。百分之百需求对方,百分之百已被对方需求。而百分之百需求对方和百分之百地被对方需求是何等美妙的事情啊!这已是宇宙奇迹!

但两人心中掠过一个小小的,的确小而又小的疑虑:梦想如此轻易成真是否就是好事?
交谈突然中断时,少男这样说道:

“我说,再尝试一次吧!如果我们两人真是一对百分之百的恋人的话,肯定还会有一天在哪里相遇。下次相遇时如果仍觉得对方百分之百,就马上在那里结婚,好么?”

“好的。”少女回答。

于是两人分开,各奔东西。

然而说实在话,根本没有必要尝试,纯属多此一举。为什么呢?因为两人的的确确是一对百分之百的恋人,因为那是奇迹般的邂逅。但两人过于年轻,没办法知道这许多。于是无情的命运开始捉弄两人。

一年冬天,两人都染上了那年肆虐的恶性流感。在死亡线徘徊几个星期后,过去的记忆丧失殆尽。事情也真是离奇。当两人睁眼醒来时,脑袋里犹如D·H劳伦斯少年时代的贮币盒一样空空如也。

但这对青年男女毕竟聪颖豁达且极有毅力,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再度获得了新的知识新的情感,胜任愉快地重返社会生活。啊,我的上帝!这两人真是无可挑剔!他们完全能够换乘地铁,能够在邮局寄交快信了。并且分别体验了百分之七十五和百分之八十五的恋爱。
如此一来二去,少男三十二,少女三十一岁了。时光以惊人的速度流逝。

四月一个晴朗的早晨,少男为喝折价早咖啡沿原宿后街由西向东走,少女为买快信邮票沿同一条街由东向西去,两人恰在路中间失之交臂。失却的记忆的微光刹那间照亮两颗心。
两人胸口陡然悸颤,并且得知:

她对我是百分之百的女孩。

他对我是百分之百的男孩。

然而两人记忆的烛光委实过于微弱,两人的话语也不似十四年前那般清晰。结果连句话也没说便擦身而过,径直消失在人群中,永远永远。

你不觉得这是个令人感伤的故事么?

是的,我本该这样向她搭话。

【我说文艺】林森:“知青”原点与时间之书 ——论韩少功长篇小说《日夜书》(下篇)

“日”与“夜”之二:革命与日常

《日夜书》在革命与日常之间处理得最有意味、最为复杂的人物,显然是马涛。作为叙述者陶小布的妻子马楠的哥哥,在《日夜书》中,马涛占据了极大的篇幅,也是全书中韩少功刻画得最耗心力的一位人物。马涛是一位“革命者”,或者说自以为的“革命者”,他读书甚多,有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体内涌动着革命者的坚韧,不少的知青都被他的魅力所倾倒,包括小说中的“我”——陶小布。除了有革命的理想,马涛也有胆量,在因密谋被揭发入狱之后,他仍然不改其志,他犹如永动机,一直喷涌出“革命”的力量。而且,他身上保持着这种状态数十年,直到多年后身处国外,仍是一副引领全世界思想革命的派头。在这个意义上,马涛是一个超脱之人,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世俗生活,为了某种“理想之光”便把一切都压了上去,从不后悔。我们可以不认可他的思想,可我们又很难不为他这种追索的毅力所震撼。马涛的让人难忘,当然不仅是因为这“伟光正”的一面,甚至可以说,韩少功刻画他、读者记住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另外一面。作为革命者的反面,马涛在日常生活当中,完全没有了那种面对历史、面对思想、面对时代的如鱼得水,他失去了那种“对自己入迷的书过目不忘,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某一段,甚至能准确锁定哪一页,讲一个小说或电影里的故事,也能风生水起和准确无误”的“超能力”。在日常生活当中,他“把姓王的喊成姓刘的,把杀猪的叫成弹棉花的,把人家的三大姨叫成四姑娘……”饭烧焦了,他路过几次也不熄火。马涛的这种“与生命相脱节的纯粹来自知识演绎的思想狂妄。他内心的自我膨胀和傲慢来自于知识给人带来的心理优越,他忽略了思想的奇葩只有落实到常识的现实才能开出真实的花”。马涛把一家人尤其是马楠伤害极深,陶小布作为旁观者,在讲述之时饱含愤恨。马涛对家人、朋友的伤害是持久性地,他甚至把自己的女儿笑月也丢给马楠,基本放弃了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这也酿成了小说结尾处笑月自杀的惨剧。而马涛本人,对那些被他伤害的人毫无知觉,只认为所有人都轻慢了他,他的“伟大”被所有人扼杀了——他认为马楠为保护他而在他下狱期间烧掉他的手稿,造成了他曾提出的某个伟大思想未被承认,这对他是摧毁性的。马涛的这些自以为是和思想狂妄,都身披一件“伟大”的外衣,他永远觉得身边人没有给他创造足够多的条件,让他一展身手,于是把“匕首”一次次刺向最亲的人。

革命的轰轰烈烈和日常的鸡毛蒜皮,在这里形成了某种刺眼的对比。一个个疑问也由此诞生:以牺牲身边最亲的人来完成的“革命”,是否具有合法性?连最亲的人都可以如此肆意践踏的理想,是否仍然值得尊敬?革命与日常的摩擦、冲突,是否就像“夜”未能融于“日”?

日”与“夜”之三:身体与精神

《日夜书》里,韩少功极力回归传统长篇的表达,更多地以故事本身来讲述,作者的强行介入不多,但也还是有。韩少功在故事讲述的中间,插入一些章节,分析人物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有“泄点与醉点”“准精神病”“器官与身体”等几个章节。“泄点与醉点”先分析了这两者的不同,这两个描述生理高潮的概念,“泄点”相当于饮食当中的“吃饱”,“醉点”相当于饮食当中的“吃好”。之后则是分析N、安燕、姚大甲、吴天保、贺亦民等人的性经历,试图从这里头,挖掘性经历与他们的性格演变、命运走向之间的隐秘关系。“准精神病”则是以蔡海伦、马楠、万哥、马涛几人的某些几近精神病的性格表现作为分析对象:蔡海伦无论任何场合,都把女权挂在嘴边,把所有的话题都引向关于女权的争论;马楠任何时候都让陶小布表达对她的爱,以此来证明他没有变心;万哥是一个穷怕的人,到南方最早开放的城市见识一番之后,心态失衡,导致后来被骗,而这个经历颇多的人,最后变成了喋喋不休的“营养专家”;马涛永远活在他的伟大理想和现实庸常的摩擦当中。“器官与身体”则主要是关于贺亦民的奇人奇事,贺身材很矮,也不识几个字,要谈女朋友还得请别人介绍《红楼梦》等名著中的典故,以方便其“找话题”,就是这么一个人,竟极有偏才,发现了电表上的极大漏洞,长期用电而表不走动,他还有多项技术专利……这个奇人也是畸人,他的腿与腰、手、脑、舌、耳、心等器官被韩少功缓缓道来。

身体作用于精神,精神也支撑着身体。很显然,这相对、相反的概念,被插入完整、线性的叙事当中,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花活儿,而是要在人物的命运向前发展的时候,稍微歇一歇,停下来思考那些被故事裹挟着往前的人物,除了社会的、时代的浪潮裹挟,还有没有一些不被注意的因素,潜在地影响着那群人的生命走向?作为个体,精神方面的追求、喜好甚至怪癖,其实也在左右着一个人——虽然这可能很难被我们所看见。除了精神,身体、样貌也跟一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贺亦民就是一个例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泄点”和“醉点”,这本是身体上的反应,可这种身体反应,又往往抵达精神层面。身体和精神,显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连一体、互相转化的,就像“日”与“夜”的永远相连,不可分割。

日”与“夜”之四:少年与老年

《日夜书》里,人物从知青时期的少年,变成活在当下,逐步退出职场的老年。针对少年时期,韩少功少见地在自己的长篇小说当中书写爱情了——而对情感的书写,往往被视为韩少功的一个“薄弱环节”。《日夜书》不仅仅写爱情,甚至也有了性描写,这更是韩少功作品中罕见的。马楠为救哥哥马涛,去找徐副主任,被夺了初夜。后来的第22章、23章里,陶小布和马楠两人进行着让人唏嘘心碎的“第一次”。所谓的性描写,当然不是为了描写性,而是在对话、动作当中,写出马楠和陶小布所受到的身体、心理伤害。陶小布失败的第一次,当然是因为介怀马楠被徐副主任夺取了初夜——虽然他极力否认;马楠后来没法生育,跟当初的徐副主任是不是也有着某些隐秘的关系?这些被时代抛到山沟沟里的少年人,其被时代给予的伤害,通过一次“失败”的性关系,被折射出来。他们下乡之前的那种冲天豪情,被现实雨打风吹去。可以看出,韩少功在书写知青这一段少年生活的时候,既对那个时代保持着警惕性的思考,“将与自己同时代并且命运交集在一起的人作为麻雀,加以刻薄地剖析”,也有对这一段少年经历保持着某种刻骨的痛惜。

老年这一段,韩少功还写了职场,写了办公室政治。比如说第28章突然出现的陆学文,这个在厅长陶小布手下任副厅长的活宝,和陶小布来了一场“宫斗”。韩少功也写到了家庭里的日常,马涛和妻子离婚后,把女儿笑月丢给了马楠,陶小布和马楠之间为笑月的教育,发生了诸多摩擦。而马涛作为一个“时代英雄”,自以为在国外能呼风唤雨,却不过落得一个被鄙夷、嘲笑的下场,他开启一场国内之旅时,已经身患绝症,仍再次把陶小布等人折磨得七零八落。陶小布只能把这当成一个绝症之人的最后任性,把所有委屈吞回肚子。

抛弃掉历史的浪潮,仅仅时间本身,仅仅是少年变成老年的过程,就让人如此触目惊心。这种时间不舍昼夜的流逝感,通过少年和老年的对比,更显清晰,这也是属于作者的感怀,如黄灯所言,“在史铁生无法克服生理的极限早已离世之后,在张承志已越来越远离主流并自动边缘化的形单影只中,韩少功是否感到了一代人被历史的风吹雨打之后的落寞和悲凉?”

“日”与“夜”之五:畸人与英雄

《日夜书》里,韩少功一反《暗示》当中人物和故事只提供例证的方式,开始用心刻画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关于这一点,韩少功自己也说:“《日夜书》讲的是一些‘50后’国人的故事……他们是畸人,也是英雄。说畸人,是他们困于社会和时代的局限,有怯懦,有幻想,有自负,有盲目,有粗鄙……说英雄,是他们抗打击,能折腾,用于反抗,富于激情,相当于一片蓬蓬勃勃的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度和底层根系。”韩少功本人特别清楚这一代人身上的两面性,他看到了那些同龄人,在这数十年里的人生轨迹和恩怨纠葛,在这里,有人性暗淡的一面,也有人性光辉的一面;有时代不堪的一面,也有时代动人心魄的一面。很显然,真正有价值的思想、真正感人的人物,都绝非仅有所谓“正面”“正能量”的那一面,一定是两面甚至多面的混杂交织,其丰富性才足以让人从不同的入口进入,其丰富性才经得起推敲和细品,畸人和英雄同为一体两面,也是“日”与“夜”混杂交织的一种。

可以看出,韩少功在《日夜书》里,通过一组组相对概念的对照、彼此映射,来构建他心中的“50后”一代人的生命历程。它们有时是界限分明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日就是日夜就是夜;可更多时候,它们又是混合交织、互相转化的,黑可以逐步过度到白、日可以慢慢变成夜。所谓《日夜书》,有日、有夜,也得有“书”,有记录的冲动、有书写中的沉思和犹豫,才能组成这一代人、这一个时代的故事。

感性的“回归”

《日夜书》有着结构方面上的考量,比如说,大量的插叙、倒叙,使得过去的时空和后来的时空,得以穿插、映照。这种手法的运用,对于大体上知晓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读者,阅读障碍不算太大,可对于境外的读者,其进入难度肯定是存在的,以至于《日夜书》的台湾繁体字版、韩文版,不得不“将这部小说里的情节布局稍作调整”。除了跳跃和闪回的大量运用,还在一些章节中间插入“泄点与醉点”“准精神病”“器官与身体”等几个章节,隔断完整的阅读,让读者有放慢脚步、略作沉思的时间。

《日夜书》的首版简介上写着“知青一代的精神史,具有社会广角与人性深度的心灵书写,灵动的言表与深刻的思辨自然融合,当代文学独步标高之作。”“当代文学独步标高之作”这话我们可以当广告词来理解,前面的话则是对这部小说的概括。相对国内其他作家的作品,这句话是没有问题的,但相对韩少功自己的作品,其“思辨”其实是在“后撤”的,因为韩少功最擅长的思想,在这部小说里,得到了最大的“压制”。《马桥词典》和《暗示》中,韩少功本人经常会跑出来,和作为叙事者的“我”混为一体,而且,因为这两部小说中,那个叙事者“我”都是没有姓名的,这就让作者韩少功和叙事者“我”的串场特别厉害。而在《日夜书》中,这一做法基本绝迹,韩少功本人隐遁了,只有作为叙事者的陶小布存在。从这一个小切片便可发现,韩少功在努力压制着思考的冲动,让故事本身去阐释,让故事自然生发意义,也就是说,在《日夜书》里,感性在大面积“回归”。

为什么在思考一代人命运的作品当中,韩少功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思辨,而“臣服”于故事本身?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在于,韩少功或许认为,他本人的思辨与历史的“真实”相比,他更愿意诚实地记录,而不是交出个人的思考——又或许,年满耳顺之年的韩少功,内心萦绕着当年知青生活里遇到的念念不忘的人,他的记录冲动远远大于他的思考冲动。“岁月流逝,数十年一晃就过去了。弹指之间,千年变局。天地之间,唯心是归。当熠熠闪光的那么多人和物正变得模糊,相伴相守的日子渐次凋零,受惠者的一眼回望岂是多余?……放下技法,放下风格,放下创新野心,放下禁忌掐算和风险规避,一切从内心开始,便成了一件轻松的事。”把这些既畸人又英雄的旧日故交记录下来,以免他们被遗忘在历史的烟尘处,是韩少功写《日夜书》最大的缘由。把这些后来成为了官员、工人、民营企业家、艺术家、流亡者的知青一代如实呈现,让后人从活生生的人物和生活中,感受当时的历史现场,便是《日夜书》最大的价值。

也正是出于这最质朴的记录、“书”的初心,“感性”在《日夜书》里得到了“回归”,《日夜书》也成为韩少功笔下最像传统长篇小说的作品。韩少功的中短篇小说,完全符合我们对经典中短篇的理解,很少在作品当中直接以思辨性的语言进行介入,而多以故事来自然呈现。可长篇小说里,他的探索性太强,于是老老实实地讲故事,成为了一种“奢侈”,《日夜书》的出现,算是一个意外的特例。


——原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年5月
----------------------------------------------------
林森,作家,《天涯》杂志副主编。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小镇》《捧一个冰椰子度过漫长夏日》《海风今岁寒》《小镇及其他》,长篇小说《关关雎鸠》《暖若春风》《岛》,诗集《海岛的忧郁》《月落星归》、随笔集《乡野之神》等。曾获茅盾文学新人奖、人民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华语青年作家奖、北京文学奖、长江文艺双年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海南文学双年奖等,作品入选收获文学排行榜、中国小说排行榜、《扬子江评论》文学排行榜等。

【#南充# 一江两岸,大势所趋!南充滨江价值4.0再升级!】为什么南充会选择“以江为轴,拥江发展”?这与南充的地貌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翻看南充地图,我们不难发现,南充属于丘陵地带,四周被山体包围,平原集中在嘉陵江两岸,面积相对较小,而城市的发展却要依托于平原,这也导致了南充城市资源几乎都聚集于此。

以江为轴的发展,势必离不开桥。桥连通两个平原,实现资源的平衡,促进城市发展,这4座桥代表了4个时代,同时也见证了南充滨江价值的不断提升。

滨江价值1.0
白塔嘉陵江大桥

40多年前,嘉陵江犹如天堑,阻隔了嘉陵江两岸人民的生产、生活。1975年7月1日,一桥飞架嘉陵江,从此天堑变通途,白塔嘉陵江大桥基本建成通车了,一年后全部竣工,这也是南充打开东进通道的重要节点。白塔嘉陵江大桥建成通车后,便捷了一江两岸的居民出行,人流量变多,商业氛围愈加浓厚,才有了在当时看来恢弘大气的赛丽斯, 摩肩接踵的模范街和人声鼎沸的五星花园。

此时,南充商圈初现,滨江1.0时代正式开启,但是由于开发技术的局限性,此时的滨江价值不高,仅有居住、商贸、零售等功能。

随着南充的几次城市规划,确立了城市主体布局:沿江、分片、大分散、小集中。嘉陵江两岸被赋予了更高的期待,人们对美好生活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南充人在多年的期盼中迎来了新的滨江时代,也迎来了五星商圈不曾有的商务性,滨江价值升级到2.0。

滨江价值2.0
上中坝嘉陵江大桥

2004年2月,上中坝嘉陵江大桥开建,2007年5月30日建成通车。自三桥通车后,他就在南充市民的日常出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顺庆、高坪两地居民跳出了白塔嘉陵江大桥单一通行道路的束缚,实现了快速的连接与沟通。

三桥的通车方便了两岸的休闲娱乐,他所带来的客流量,为嘉陵江两岸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相较1.0时代,此时的2.0有了不一样的变化,他连通的泰合和天来为南充商圈增加商务性,为南充的商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商务经济日趋成熟。
南充城市发展格局在交通、产业、空间上开始一体化发展,“跨江东进,拥江发展”成为主旋律。
但是较为单一的商业性质并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人口与消费能力,居民需要更多大体量且内容丰富的商业体,南充快马加鞭将滨江3.0时代提上日程。

滨江价值3.0
下中坝嘉陵江大桥

2009年11月,下中坝开发建设正式启动,下中坝嘉陵江大桥于2010年2月开建,2012年11月通车。四桥的通车激活了下中坝区域,带动了南门坝和江东新区蓬勃发展。也间接加强了嘉陵、高坪区域的交流。

坐镇一江两岸的1227广场、王府井这两个商圈重新定义了南充商业综合体,彻底告别五星商圈的大卖场时代;下中坝金融广场补充了四桥辐射范围内的商务性,推动南充大力发展现代经济,有望成为南充炙手可热的“商务聚集地”。同时人们的消费能力也有了大幅度提升,使得滨江价值3.0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但是,回顾刚刚所讲的,我们会发现这三座桥的建立基本上都是立足于南充内循环,且都未跳脱出这个固定思维,没有以国际化的视角来看待桥的建立能为南充带来什么。但是时代在快速发展,城市发展终将与国际接轨,跨过眼前,便能迎来新的视界。所以将军路嘉陵江大桥来了,滨江4.0来了。

滨江价值4.0
将军路嘉陵江大桥

将军路嘉陵江大桥于2018年10月开建,预计2021年建成通车,将设双向6车道,建成后,或将成为南充最宽的跨江大桥。

这条充满国际视野的大桥,连接了一条国际化的发展方向。高坪方向连接着会展中心——以“立足南充、辐射成渝、面向全国”为定位,打造集会议、会展、商业、商务于一体的地标性综合建筑体,成为南充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将军路大桥还将连通南充现代物流园,到2025年全面建成时,年货物吞吐量或将达8000万吨,将成为川东北物流集散中心和区域最大进出口基地。

顺庆方向连接的燕儿窝中央文化商务区,在原炼油厂旧址上改建而成的文化产业新型园区,以石油文化为核心目的地,打造生态修复策略展示区,南充文化印象核心地,艺术文创产业孵化器,充分体现南充文化内涵,发扬南炼精神,汇聚南充文化。

以寻求城市与环境,文化与商务之间的和谐为出发点,可以预见,一江两岸,厚积薄发,燕儿窝中央文化商务区将成为南充集商务、商业、休闲和生活为一体的全新文旅目的地。

南炼工业底蕴成就新产业,是中央文化商务区的核心要素,也是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将军路大桥串联起了会展中心和燕儿窝中央文化商务区,将城市发展目光上升到了国际高度,同时也促进了滨江价值的再度升级,4.0时代即将来临,而下一个城市发展风口,转向将军路大桥坐落之处——市政府新区。

滨江价值带动区域价值升级

滨江价值的不断升级,也是区域价值的不断升级。市政府新区作为滨江价值的受益者,能够同时享受到燕儿窝中央文化商务区以及会展新城强大配套资源的辐射,同时还坐拥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师范大学附中(已挂牌)等优质教育资源。

名校资源撬动区域价值。西南石油大学拥有近万名学生及教职工,固定的教育人口推动市政府新区的学区经济发展。西华师范大学附中(已挂牌)严苛的淘汰考核制,带来的是高质量的教学水平,这也势必会提升学校升学率,高升学率带动入学率,循环往复,人口不断流入,区域学府底蕴不断增加。

市政府新区还拥有其他区域没有的厚重人文底蕴——罗瑞卿故居,舞凤镇清泉坝村,罗瑞卿大将在此生活了整整20年。历史和现代碰撞、与现实交织,市政府新区的街巷不断焕发着新活力,那只能修缮不能复制的历史文化,是南充革命历史的沉淀,是红色岁月的结晶,也是市政府新区独有的味道。

城市中轴线向滨江大道转移,滨江价值4.0的悄然崛起,让该区域价值一升再升,推动着市政府新区乃至整个南充市的经济水平的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提高,由此不难看出,市政府新区在经济发展、宜居程度上,都将在未来发生质的飞跃。

区域价值升高的同时也会带动居住价值的提升。滨江学府于滨江价值4.0之上,由中润恒远地产倾力打造,所在的市政府新区独享罗瑞卿故居人文底蕴和南炼工业底蕴,毗邻挂牌的西华师大附中、西南石油大学,坐拥优质教育资源带来的人口红利;图书馆、科技馆、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南充大剧院等商业和生活配套,可满足业主精神文化视觉享受;多条城市交通主干道,沟通东西、联系南北,贯穿整个城市,交通通达,是不可多得的主城区轻奢学府人文华宅。

7月29日蓝光竞得清泉坝90亩地块,综合楼面价约4434元/㎡,预估均价1W元/㎡左右,而滨江学府目前均价8500元/㎡,手握滨江价值4.0红利,为购房者让利。与学府为邻,与菁英为伴,傲立嘉陵江,致献南充理想人居。

项目目前已经封顶,且绿化已经呈现,商铺也即将呈现,进入准现房销售阶段,南充品质人居时代即将来临!#直播南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日份开心# 前阵子抱着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买了本工具书 想让自己学着做手帐 结果没想到 竟然是一本可以缓解焦虑的实用书! 作者不愧是‘手帐治疗师’!!
  • ʙʟᴜᴇ •͈ᴗ•͈ ♡ 随手拍 频繁记录 和大哥干饭路上的快乐 车上转头瞬间看到晚霞 或许总要有点遗憾 只拍到了一点点 从朋友圈偷了一张美丽霞光 和大哥
  • [喵喵]77の种草时间——小猫咪能有什么坏心思呢[喵喵] 小猫咪真是最最最最可爱的生物了,今儿就来分享一下我和小助理的六只猫咪[偷乐] 1⃣小饼干,它应该是
  • 胡美中&李大胜胡美中是一位美丽有气质的教师,李大胜是没有文化的大象饲养员,两人看起来一点都不般配,当初结婚时也是“别有所图”,美中希望能找一个能够接受自己带着年
  • 求英語十級村民解答金大俠筆下人名翻譯。 1.張無忌 2.令狐沖 3.喬峰 4.韋小寶 5.任我行 6.洪七公 7.黃藥師 8.楊過 9.楊康 10.李莫愁 11
  • 每日一语:原来这是积累福报的机会 当遇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是否愿意停下来为他们想想办法?或许在不经意间,受帮助的不仅是别人,而且还有你自己。因为任何一次助
  • 력량과 수단을 총집중하여 가을걷이와 낟알털기를 하루빨리 끝내자 완강한 의지로 불리한 조건을 극복하며 총돌격 경애하는 김정은동지께서는 다음과
  • 【求选择】姐妹们好!想买一件牛角扣大衣,做了好久功课,最后在这三款里纠结,麻烦大家帮忙选选~ 我的选择标准:1.颜色:我被一位小姐姐种草(p4),很喜欢日系深灰
  •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超话]# “斯莱特林的纸鹤只飞向心爱之人” 新社团招成员啦![doge]我们欢迎各色各样的魔法师们进入社团,每晚21点的社团活动会准时由社长
  • ·//一个分享 爷爷今天生日。在这随时随地认识新侄子侄女,感叹下我也真的是个大人了,小孩都长的好快,跟在我屁股后长大的弟弟也高的我要抬头看。 从小到大听到大的故
  • 十多天没有吃垃圾食品了!小吴昨天回家悄摸跟我说:一会带你去吃大叔炸串哦,于是我俩晚饭都没在家吃就跑回即墨买炸串,然后找了个停车场在车里看着武林外传享受快乐。 直
  • 塔罗牌占卜全年运势破解实例:雇主预测2022年运势,预测后本年健康运很差,疾病很多,按破解方式即可,二月有送殡事件,建议不要去,4~9月事业发展很强,适合创业,
  • #临汾博爱生殖医院# 临汾评价好的妇科医院临汾博爱医院妇科怎么样 临汾好的妇科医院  阴道炎发作 可能导致尿急尿痛   有些女性有尿急甚至是尿痛的症状,是
  • #电影我是监护人终极预告#《我是监护人》发布终极预告,王砚辉真情忏悔再现教科书般演技,在父亲絮叨的独白声中,饰演不被偏爱的女儿的尚语贤蓦然发现:其实亲情和爱意一
  • 喜忧参半,受命于天,活好自己。 《花田半亩》有一句话,深以为然:生命中,我们都接到不同的剧本。 有的平淡,有的浓烈,有的是笑,有的是泪,甭管怎样,我们总要演好,
  • 最近都是两三点睡,黑眼圈无敌到美颜相机都救不了的程度 每天都说要早睡但是每天都在放屁[ok] 天气冷了,开始囤积肥肉了 其实感觉我们这代人愿不愿意结婚生小孩,会
  • 虽然我们东海,这么多年来已经收获过很多很多爱了,但我始终觉得不够,远远抵不上他付出给所有人的爱。我常常希望他能够做他想做的事简单舒适快乐,有他爱的人始终陪伴让他
  • #COS外套#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半星] 早秋穿搭|秋天爱穿的小马甲和马丁靴 又到了穿马丁靴的季节 贝母色的靴子好穿百搭 休闲风必备
  • 【整个伊万里都是我的户外瓷器博物馆】 ★手牵手走4座桥迈向幸福★ 伊万里市 最有名的是坐落于市郊的大川内山,是江户时代佐贺藩主锅岛家的御用秘窑,小小的山城非常有
  • #知否瞎眼四子##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赵丽颖盛明兰# 今天忙得没时间追直播。现在一边修改HQ报表,一边看知否。 看到这一幕我真的是。。。又想笑又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