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五六十万存款,处于什么水平?
存款五六十万,只能买个厕所的言论,最近仍然在发酵。

很多人都被一些网络的媒体给误导了,那些街头采访更是比较片面,只是为了博眼球。

我们可以用真实的数据,来揭开事情的真相。

中国有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这是国家统计局2019年的真实数据。

什么概念,1000元/月,一年1.2万元,50年不吃不喝,才能赚到60万的存款。

6亿人什么概念,中国14亿人,占比43%。

有些人会说,这部分人可能是老人和小孩,那老人一个月不够1000元的收入足够开销了吗?孩子每个月也是一台碎钞机,不会消耗存款吗?

存款这件事上,真实的中国,和网络上的中国,还真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如果没有大病的困扰,五六十万,完全足够一对老夫妻,安安稳稳地过下半辈子。

五六十万,在一线城市可能确实只能买一套厕所,但是在中国大部分的土地上,都可以有一套非常像样的房子用于居住了。

五六十万的存款,是大部分家庭望尘莫及,可遇不可求的存在。

我们再看一组数据。

2021年,我国的存款总数突破100万亿,人均存款7.31万元,2022年1季度末,人均存款更是上升到了7.88万元。

因为这三年的疫情,让人们的存款意识大大的提升,防患于未然的心态也是存款快速增长的关键。

但是这个数字,即便是折合成一家三口,也就20万出头,距离50-60万,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如果这个统计,去掉头部的大佬,单纯按中位数去做平均,那么人均的存款数,应该只有1-2万元,甚至可能更低。

在很多地方,一个家庭要拿出5万10万存款,都是很困难的,这才是中国最真实的存款情况。

网络能够触达的地方,都是相对比较发达的区域,人均收入不错的区域,所以出现认知的误差,也是很正常的。



资产五六十万和存款五六十万,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有五六十万存款的人,资产一般都有几百万,甚至更多。

而有五六十万资产的人,可能只有几万的存款,甚至有一些资产百万的,也只有几万的存款。

而那些叫嚣着一线城市五六十万只能买个厕所的人,可能不仅没有存款,还是一个负债大户。

千万别把所谓的身价太当一回事了,真金白银在手里可以花的钱,才是重点。

工薪阶层要存下五六十万,其实难度是非常高的。

假设一个三线城市的家庭,夫妻二人的月收入在1万元左右,月开支在6000元,每个月存4000块。

那么,60万需要存150个月,也就是12年半的时间。

别总觉得月薪破万很容易,在一些小城市月薪过万的占比其实很低。

如果换到大城市,纵然月薪过万很容易,每个月的开支也不是在一个层次,随便租个房,一个月就三四千的成本了。

更何况,那些所谓平均收入过万的城市,其实中位数的收入,也就在6000-7000之间,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

绝大多数人的收入,都是被平均的。

这就好像一家企业的老板,年入百万很轻松,但员工的收入可能就只有5-6万一年。

然而平均一下,收入可能就一年过12万了,平均收入就是破万了。

所以,真实地收入水平,其实也会比大家想象中来得更低一些。

存款的本质,是收入和支出的差额。

高收入人群,存款的难度更小,只要控制住消费即可。

但低收入人群,存款的难度特别大,因为很多必要的消费都是刚需。

一线城市的人在收入高的同时我,往往开销很大,房贷车贷、孩子教育等等,是所有费用支出的大头,牢牢占据着消费的顶层。

底层的消费,就算基于需求而言的必要支出。

收入和支出的差额,就是剩余的财富,至于这笔财富是直接放在银行里存款,亦或者进行其他方式的投资,其实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这只是一个金钱存在的形式而已。

想要存款多,开源节流都很重要,一边是赚钱的进口,另一边是花钱的消费。

想要存款池子里的钱多,那么拧开水龙头,拧紧放水的另一端就很重要了。



有车有房,再有个五六十万,妥妥的人生赢家。

现如今对于五六十万不满足的人,大部分都拿房子来说事。

确实,在某一些城市,五六十万的可能都不够买房的首付,而买房过后,不仅五六十万不够,还会负债累累,可以说这么点钱,杯水车薪。

但是放眼全国,这样的城市又有几个呢?

至少大部分城市里,不论是房价,还是物价消费,五六十万都已经相对足够了。

这里的足够,并不是说你不去工作,就指着靠五六十万躺平,够花一辈子,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这里的足够,指的是五六十万已经超越很多人,完全足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很有品质,称得上是人生赢家了。

我们很多人被物质所蒙蔽,眼中的人生一定要比别人更好,追求物质是没有极限的。

我们肯定不会去和穷人比,但经常喜欢和周围的人比,希望自己活成朋友圈里的佼佼者。

而随着自己的脱颖而出,朋友圈又更进一步,遇到了更优秀的人,于是又开始追赶这些人。

所以,不论是五十万,还是五百万,你都会觉得不够,甚至会觉得焦虑。

即便你已经站在了金字塔尖,你也会发现你的上面还有人。

对于普通人的生活,一房一车一些存款,家庭幸福才是一切,平平淡淡才是真。

但大部分人都不甘于平庸,尤其是会在网络上进行攀比,心态不平衡,最终可能成为键盘侠,并且产生很深的认知误差。

很多人甚至觉得现在月薪上万的遍地走,三五万的都是一抓一大把,而实际情况其实并不是这样。

你的一抓一大把,都是在你的认知圈内的,如果你看看全国,就会发现自己的格局太小了。

而这个社会人为地制造出一些焦虑,其实本身的目的不坏,是希望大家能往前看。

但实际情况是,网络的发酵,让本应该努力奋斗的年轻人,成了戴上面具的键盘侠,发表着各式各样不知天高地厚的言论。



除了存款,我们还要考虑收入能力。

生活的水平好不好,质量高不高,存款只是很小的一方面。

如果你的赚钱能力不错,年收入有个20-30万,那么存款少一点,问题也不大。

如果你没什么赚钱能力,那即便有个50-60万的存款,过日子还是得收着点,花钱不能大手大脚。

钱不仅是存下来的,更是赚出来的,这一点很重要。

虽说五六十万不少,但在一场大病,一场大的意外面前,可能也远远不够。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单独地拿存款作为一个衡量标准,要综合去看。

所以,我们既要学会存钱,还要学会怎么赚钱,包括怎么做投资,怎么去做资产配置,最后还要理解财富和生活的意义,把钱放在该放的地方,让生活过的更好。



#一条plog告别六月#
不知道该怎么告别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这个六月
​总感觉图片积压了很多
​但是不知道该发些什么
​因为我手中所握紧的
​大多都是自我却纯粹的快乐

​高考,毕业,出分,报考

​好像很多个人生中的重要瞬间都挤在了这个多雨的六月

​不知怎的
​大多时候我开始词不达意
​开始觉得周遭的一切都很无趣
​看着快要见底的综艺
​越来越少打开音乐软件
​看的小说也减了大半

​我开始害怕就这样度过了别人口中最轻松愉悦的假期

​可是当懒惰的因子滋生蔓延
​我发现我开始无法控制自己

​或许短暂的沉沦没有罪
​可是梦醒时分的空虚无奈却会成为狠狠一击

​我该做些什么呢?
​连表情都开始变得单一

​我说不出来了
​或许这一切会藏在回忆里
​又或许会被我遗忘在某个冬季

​“我们赶不上日落了吗?”
​或许吧
​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去看下一次太阳升起

#科研进展# 【AOSL: 来自海洋的讯号: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数代人的努力】

  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个全球性挑战,如何全面而有效的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是核心问题。近日,来自美国、中国和法国的联合研究团队在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上发表一篇题为“The ocea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guides both adaptation and mitigation efforts”的综述性论文,从海洋变化的角度,论述了海洋在气候变化中的关键作用,并讨论了气候变化应对所需要的措施。

  海洋,占全球地表面积的70%、总面积达到36100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达3800米;海水的平均密度为每平方米1025千克(是大气密度的1000倍)、比热容为每千克每摄氏度4200焦耳(4倍于空气)。这些物理和热力学特性决定了海洋是全球气候的主要控制因素。同时,海洋也是地球上大部分生命的生存繁衍之地,人类及社会经济活动广泛依赖于海洋,海洋环境的系统性变化会给人类及生态系统造成系统性风险(图1)。

从能量循环的角度来看,海洋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气候系统对温室气体的响应过程。

  大气中温室气体不断增加,会吸收地表向外释放的长波辐射,从而减少整个地球向外释放的能量,触发地球系统能量不平衡。如果没有海洋,由于大气和陆地比热容较低,它们将快速(数年之内)响应地球系统能量的增加,使得大气和陆地升温,升温导致地球向外释放的辐射能量增加,进而使地球系统能量收支重新达到平衡,气候系统稳定在一个新的平均状态(图2)。

  然而,在真实世界,由于海洋的存在,地球系统对大气温室气体增加的调整过程被“放缓”:海洋通过海流和湍流混合过程,不断将地球系统多余的热量带到深海,从而“冷却”地表,使得地表温度上升不至于那么剧烈。这就是海洋的“热惯性”。这种情况下,相对较低的地表温度上升幅度所增加的地球系统能量释放,不足以抵消温室气体固定在地球系统中的能量,这导致地球系统处于能量收支不平衡的状态(图2)。当然,这个过程中各个圈层都有很多反馈过程参与,包括大气水循环的反馈、云反馈、和冰等有关的反照率反馈等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目前地球系统的能量收支不平衡量值约为0.5-1 Wm-2:地球系统依然在被持续加热,这其中90%的热量都储存在海洋中。

未来,如果全球能够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即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地表温度上升趋势将被遏制,即可以实现《巴黎协定》的2度控温目标。然而,由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依然处于高位,地球系统依然处于能量不平衡状态。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而非温室气体排放量),决定了大气吸收长波辐射的多少(即辐射强迫的量)。因此,只有当地球系统能量收支重新达到平衡之后,气候变化才会真正结束。此时的气候变化进程主要取决于两个相互角力的过程:一为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清除”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的强度和速度;二为海洋热量向深海输送的强度和速度。前者会降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减少地球系统的净能量不平衡的量;后者将多余的能量储存在深海。由于深海缓变特性,例如北太平洋深层水需要约一千年的时间才能循环到海表,因而从“碳中和”到地球系统能量收支重新达到平衡的过程将持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之久。

  由此可见,由于海洋的特性,气候变化至少在数百年尺度具有不可逆转性,这为人类和生态系统应对海洋变化提出一系列挑战,意味着人类需要数代人的努力去应对持续变化的气候。因而,从海洋变化的角度,人类需要进行多时间尺度的规划和统筹。

  在近期(从现在到约2030年前后),全面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至关重要,海洋的变化和几乎所有的SDG息息相关(图3),全面部署和实现SDG目标将为人类和地球生命的福祉提供一个良好的决策框架和行动路线。近期,也需要努力建立一个可以监测全球海洋“健康状况”的海洋观测系统,包括主要的物理(温度、盐度、海气通量、海流等)和生物地球化学变量(溶解氧、酸度、碳通量、海洋生物量、营养盐等)。目前,几乎所有海洋要素都没有真正覆盖全球海洋的观测系统。由于几乎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立建成覆盖全球海洋的观测系统,国际合作及科学技术创新是必经之路。

在中期(大约2050–2060年前后),全球需要逐步减排并实现碳中和目标。IPCC多份报告均指出:实现净零排放将使得地表温度维持稳定,极大地减少气候风险。同时, 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和措施必须同步施行:既要进行减排努力、也要积极应对即将发生的气候变化。此外,全球海洋观测系统需要得以维持和完善,以持续监测海洋变化。

  在远期(在2060年之后),包括深海变暖、海平面上升在内的海洋变化都将持续,冰川和冰盖的变化预计也将持续,因而依然需要持续应对这些变化,所以气候适应和减缓行动至少需要持续数百年—数代人之久。在该时间尺度,应对一类特殊的事件:“低概率, 高影响”事件将变得尤为重要(即发生的可能性较低,但一旦发生影响极大的事件)。此类事件包括大西洋经圈反转环流的突然减弱甚至关闭、海洋生态系统跨过临界点、难以挽回的冰盖崩解和质量损失等。这些事件一旦发生将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应充分纳入长期规划。

  本论文作者包括美国圣-托马斯大学John Abraham、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成里京、美国宾州州立大学Michael E. Mann、美国大气研究中心Kevin Trenberth、法国麦卡托海洋研究所Karina von Schuckmann。

Citation:

  John Abraham, Lijing Cheng, Michael E. Mann, Kevin Trenberth, Karina von Schuckmann, 2022. The ocea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guides both adaptation and mitigation efforts,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https://t.cn/A6X4BcCD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犹记起在你二十岁的时候,我愤然地码了一篇文,自知做不到妙笔生花,写不透世事浮华,更道不尽你的磊落光明。以前我总会多愁善感些,见不得长亭古道外的不辞而别,而现在大
  • 如果在你们的婚姻出现问题后,他有了新的情感寄托对象,从别的异性身上感受到被爱的可能,就会撤回对你的爱、期待,很容易坚定地要离开你。如果能感受到另一半的爱,就会觉
  • 【打开自我,发大心,行大愿】#世间三千问# 您好,师父,我因上学时自卑、多虑,见人脸红恐惧,现在虽然都看开了,不自卑了,但头脑发紧的症状却未见好,主要是让我见人
  • #为什么相爱变得越来越难# 在人际中有一个“人生节点理论”当你有一定的信息基础,有时候你就会发现一些“节点契机”比如对方突然遇到重大挫折情绪低落,或者即将面对一
  • 2021.7.03-9.05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魔都的展太让人羡慕了,继巴黎之后,圣罗兰时尚展来上海了现场如同沉浸在充满灵感的宇宙空间,探索跨越品牌30多年
  • 6月22日,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慧湾建设项目建设的舱单协同、理货协同、查验协同等9大系统通过专家组验收。在通关、查验、物控等业务现场设立“陆海新通道专窗”
  • 真的!救命啊救命 我真的好想去啊[泪][泪][泪][泪]哭死我 今天出去居然没感觉 几个小时前才上好的牙套自锁扣 [微笑]回来整一口硬的就掉了 等着下个星期
  • 知足常乐,称为知福;需要的东西够用就好,不浪费,这是惜福;惜福的人,懂得约束,懂得付出的艰辛;培福的人,是智者,眼光很长远;知福的人,是管理者,懂得物尽其用。生
  • 不过每次女娃回归我最期待的就是舞台妆造,火花和汤包好绝,但这次有点一般吧。《we fresh》:好吧风格与我无缘小十七《world》:很十七孝琳《no than
  • (记者 于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南阳[超话]#【山东这十年|今年完成交通投资3000亿 将谋划总投资1.1万亿的一批重大项目】 10月13日上午
  • 结果发现众多学者对汉英字幕的翻译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的起承转合性与译例的影视热点性,以及翻译策略的基本性上,无形中体现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断进步。[微风]肋骨过度
  • 5)The Photographer in the Garden:花园里的摄影师们,记录花间最美好的时光。8)我的花事:异想天开的空间和美丽的花朵。
  • #sky光遇[超话]#昨天打算卖号的,后来没舍得,今天在遇境认识一个小萌新,我们点火后,互相看了一会儿,我在赌身高,噗一下我变高了,然后她就拿出白蜡烛了,我们解
  • 搭配精致一点的衣服毫无问题,就是说忽然也变成都市丽人了,本来感觉就是“一棵流浪的树”。对了,这款包还有个“彩蛋”:在包身正反两侧表面我以为是缝线的地方,竟然各隐
  •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有供应链消息指出,包括日本罗姆和恩智浦半导体等车规级MCU芯片供应企业,被传将于9月以后上调部分车规芯片产品出厂价格,涨幅在10%至20%不等
  • 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慈善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以善修心,以善洗心,以善造心,以善治心,人就会快乐和幸福。
  • #王源[超话]#∣#灿烂灿烂旷野人生版预告#∣ #灿烂灿烂# ∣#王源代言鲜橙多#∣ #王源灿烂灿烂杀青# ∣#得力品牌代言人王源# “天空如墨也如焰火,顺着光
  • (原来东哥已经看明白了苏宁出现的问题[doge])东哥接着讲到:很多兄弟开始夜郎自大、沾沾自喜,以为掌握了定价权,丝毫不再关注我们的低价优势,这样下去早晚会成为
  • ”她还提到,就连法律系以外的人都看出这道题说的是她,有人在Facebook的一个匿名讨论页面上传播表情包和“meme”(模因)造谣她是艾滋病患者。弗雷娅说,法律
  • 积极顺应消费维权新常态和体制改革新形势,高效履行市场监管职能,不断创新和完善投诉举报办理工作机制,在受理、处理、综合服务消费维权等方面积极探索,确保投诉举报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