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 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复兴水稻 立下“军令状”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全村上阵 一举成功
  说干就干,郑加林和大伙一起忙了起来。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小小一粒米 可做大文章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https://t.cn/A6az1baa

爸爸李


李泽言把那封跨国邮件发出去后,正准备下楼,接到了你的电话,时间刚刚好。

“喂?我们到楼下大厅啦!!”
“喂喂——?”
“嘿嘿……你又要跟爸爸“喂喂”啦?”

他刚想开口回你话,下一秒,独属于小朋友的,奶呼呼的稚气童声就从听筒里冒了出来,李泽言闻言勾了勾嘴角,连眉眼都不自觉变得柔和起来……

女儿两岁了,正是最可爱的年纪。既没有上学的苦恼,又会说些话,尤其爱学着大人说话。

或许是他上次出差给小朋友带了个电话机玩具,她最近特别爱玩打电话的游戏,在家里像个小跟屁虫一样跟着他走——当然,也不排除是跟着动画片学的可能性。

小朋友很乖,听你说爸爸在忙的时候从不捣乱,只有在他闲下来的时候,才喜欢凑到他身边,仰着头拽拽他的衣角,然后把手比作电话的样子放在耳边,满眼期待地看着他:“爸爸——喂喂?”

大概没有哪个爸爸能拒绝。于是某位忙碌的李爸爸,总会耐心地放下手中的事,摸摸女儿的脑袋,用手比作电话回应她。

“喂?”
……

今天周日,从你听说他临时有份重要文件需要回华锐起开始扁嘴,到听他说“最多半小时就能忙完”后,又一副“多云转晴”的样子,就不难猜出你对今日早有计划。

“所以……我的节日,是完成某人去游乐场吃棉花糖的愿望?”
“哎——非也非也!!怎么能说是为了完成我的愿望呢?”

他佯装点头赞同,实则想听听看你这次又要搬出什么新鲜说辞。

“那你说说。”
“唔……虽然是父亲节,但是李总能过上这个节,我还是功不可没的嘛!!”
“嗯,”他点点头,“话是实话。不过某人下次想去游乐场,可以直接说。况且……”

他向你靠近,似笑非笑看着你的眼睛,暗暗放低了音量。

“我似乎也出了一点力。”

你脸颊一下子就烧起来了,偏偏小朋友正拿着她的布娃娃路过,不知道怎么的被她听了去,后者完全不知其中道理,反而沉迷于学爸爸说话……

“一点力——!”
“???李泽言!!!”
“李泽言——!”
……

脸红得要命的你,完全没料到事情走向的李泽言,和不明情况一心学你俩说话的女儿。

场面一发不可收拾,最后还是你说陪小朋友玩模拟做饭玩具成功她的注意力……

·
李泽言应答着,先回答你,再回答女儿。

“知道了,我这边结束了。马上下楼。”
“喂?宝宝,爸爸马上就来。”

今天的原计划是去游乐场,所以他也只穿了休闲装。虽然不晓得你给他搭配的那套又藏了什么小心思,但他还是配合地穿了。

电梯门开,远远看到他的身影,你把怀里的女儿放到地上,让她慢点跑去找爸爸。

于是李某人刚出电梯门就看到这样一副场景:

你今天和小朋友穿了亲子装。
女儿扎着两个小辫子,头上戴一顶鸭鸭帽,鞋子也是鸭鸭鞋——跑起来会有点咯吱咯吱响的那种。

周末时分,华锐大厅没平日那么多人。小孩子也不懂什么害羞或不好意思,于是在大厅里的每一个人,都听到李总的小女儿奶声奶气喊“爸爸”,然后像一只小鸭子一样,迈着不太稳的步子跑到他怀里去。

他抱住女儿,给她举高高。

难得窥见李总温柔的一面,临时加班的员工都会心一笑。

“小鸭子的衣服是谁给你买的?”

“嗯……妈妈!!”女儿指着你,在李泽言怀里笑。

“怎么样?是不是很可爱!!”
他看了一眼女儿,又看向跟女儿编了一样头发穿了鸭鸭衣服的你,“嗯,是很可爱。”

“对了!!宝宝要把什么送给爸爸呀?”你在一旁提醒着,把那张卡纸递到女儿手里。
“一个卡给爸爸!”
“对啦~然后要跟爸爸说,节日……?”
“快——乐——!”

“嘿嘿……宝贝真聪明!!”
你凑过去亲女儿的小脸蛋,全然没留意,他的眼神一直落在耐心引导女儿祝他节日快乐的你身上。

“好,谢谢宝宝。”

李泽言接过卡片,里面有一幅画,应该是女儿学前班画的——
歪歪扭扭的太阳,歪歪扭扭的树,勉强辨认出的拉着手的一家三口,还有一朵漂亮的,一看就不出自小朋友手笔的花。

然后就对上你的眼睛。

“怎么样?爸爸喜欢吗?”

心脏的某一处就这样无预兆地柔软下去……

似乎很难描绘这一刻的感觉。
其实这么大的孩子,还不懂节日的意义,能用心引导表达心意的,只有某个笨蛋。

好像想起小时候,母亲也是这样,帮他一起做贺卡送给父亲,直到现在,他才彻底读懂这份兜兜转转爱意。

他吻了宝宝的脸颊,又去吻你。

阳光很好,一切都很好。

时间在这样的午后无限延长,小朋友在怀里唱着动画片的歌,另一只手牵住你的手,还有那句凑到耳边只有你听懂的话:

“……我很喜欢。”

很喜欢很喜欢。

【【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津云新闻记者 陈庆璞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因为她还是学生我是半个工作的人,我是需要有存款的(因为我想买房、我没房子)最近赚的变少➕上花销大我就可焦虑,前两天大哭一场跟小徐倾诉了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实在承受
  • 我还记得跟YY唠叨过的,人在创作的时候往往需要两样种子,一是历练,一个便是悲伤,要么你去经历一些东西,在你生活中所遇到的、所见的、所闻的、你因而有所感悟的东西,
  • 8宫代‮的表‬是你的偏财,但是和5宫炒股或者‮买是‬彩票‮种这‬偏娱乐‮的化‬财运不同,它‮偏是‬向于和‮有你‬关的事情或者人,给你‮来带‬的钱财。常常是顶级S
  • 因为在攀登珠峰遇难的登山者中,百分之六七十都是在下撤过程当中发生不幸的,他要活着回去!从珠峰顶端,再退回四号、三号、二号营地,直到离大本营越来越近,张洪7天7夜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对于许多过去从未购买过特定品牌产品的人来说,官网和公众号都属于特意去搜索才能获取信息的渠道,而土味营销则能依靠反差感,更快地吸引到潜在消费者LOEWE最近几个季
  • 欣赏自己,善待自己,经营好自己,总有一天你会闪射出耀眼的光芒人生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我总说你是我的月亮而我是宇宙里遥遥望向你的星辰虽然各有轨迹未必相见但
  • “不,不是”“如果你确定不想待在蓖垚身边了,就找个男朋友,重新过好自己的日子,别给蓖垚希望,也别让自己纠结了,我看你现在这样,心里也难过,我也希望你幸福。”“为
  •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 全文8000+,希望你喜欢这个温暖的故事因为BAE和heads们是一个温暖的家庭呢❤️‍上一棒:@BAE_FAN_CLUB下一棒:@BAE_FAN_CLUB#準
  • 我们都懂得,一个好的心态是美丽人生的必备条件,我们悄然成长着,一直在路上。#阳光信用#|#每日一善#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
  • 2000年初,你在国内不敢买房,想这想那,还是你自身认知水平的问题。以前我会这么想 但 我知道不是的,承认自己是不重要的角色,不被别人在意 ,是作为一个大人应该
  • ” “我知道,这件事是我们四个人的小秘密,我不会再让别人知道了” “你今天真棒,我感觉你又成长了,学到了很多!结果,我的娃们,又来“报警”了(我真的笑死哈哈
  • 在这里,他们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面具,为不同的理由说谎,但他们的目的却如出一辙,那就是: 要在悬疑竞技主持人的行列里出人头地! 《无妄推理社》测评: 首先作为一个
  • 抱歉因为我各方面原因希望宝宝的属性和我没有产生矛盾的可能会心动优先考虑共号宝宝的点:1(重中之重)能帮打排位(不仅低保)(目前我人五屠三)(超级喜欢会打监管的宝
  • 求地藏菩萨给你的快乐,可不是这样,是了生死、使你开悟。 求地藏菩萨给你的快乐,可不是这样,是了生死、使你开悟。
  • 9.感谢你不是超人,却为我变成了万能。9.感谢你不是超人,却为我变成了万能。
  • 还有……”她扫过沙发布上的水渍,提醒道:“父亲很喜欢段阿姨送的这个沙发,您现在弄脏了,他会生气。有了想法,沈钰染让管家帮忙找人清洗沙发后,便给谢修延发了条消息:
  • +也是这一眼之后,唐月舒就有些浑浑噩噩的,她的耳边只有林母不停的喊林川的名字,叫他别走。唐英芝烦的要命,不仅唐月舒生病让她烦,还有这几天公司的事情也让她生不出什
  • 那我们可以是朋友的吧,网上陌生又熟悉的那种,现实生活中永远不会有关系不会干扰的那种[吹风车]——(本来写到这里就想停下了,可是我一写就停不下来了。我很庆幸自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