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36周发现孩子有肿瘤,爸爸的选择是…父母和孩子之间,都是生死之交

生孩子,就是一场冒险。

小生命的降生,总是伴随各种美好的词汇:喜悦,惊叹,娇嫩,怜爱…

然而,并不是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一帆风顺。

网上曾经有这样一个提问:

如果你在产检时发现孩子有严重的病,你会留下他还是打掉?
这个问题难以想象 ,又何其残忍。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个爸爸的真实经历。

我儿子,在产检的时候一直很顺利,每次 B 超、彩超,都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在预产期前 20 多天,B 超发现腹部有一肿块,大小 41mm × 38 mm × 44 mm,对于一个未出生的宝宝来说,是相当大一坨了。

对于这个突发情况,我感觉毫无真实感,甚至觉得是梦里的情景。

毕竟长达 10 个月的孕检,什么问题都没有,最后半个月才出现这么大一块东西,实在是毫无心理准备。

像所有的电视剧里演的一样,医生问我:孩子留不留?这个话题太沉重了!

要知道,那已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

全家人都倾向等孩子出生后再处理,大家都抱着最好的希望。

孩子不会有事的。

十四天后,孩子出生了,3.3 公斤,看上去非常可爱。

出生后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肿瘤,第三天就做了 B 超。

结果非常不理想,甚至比预想中最坏的情况还要坏。

结果显示,孩子左下腹有一包块,实性,大小约 62 mm × 42 mm × 42 mm,考虑为神经母细胞瘤,部分侵袭椎管内。

那种晴天霹雳的心情我怎么能够写得出来?

曾想过各种可能,设想就算是肿瘤,就算治疗费用昂贵,无论如何艰难,总能够拿掉的。

但看到「侵袭椎管内」这几个字,即使没有专业医疗知识,我们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整个家庭像掉进冰水里了。

难以理解,命运为何如此不公?

为什么是我们?为什么是我们?为什么是我们?
哭,喊,嗟叹,各种哀嚎,这都默默地在我心中进行,并不能表现出来,不能让家里陷入更坏的情况。

既然决定留下孩子,就一定要尽力到底。

家里没有出现任何埋怨,大家都很积极面对。

照顾好产妇和 baby,搜集各种医学资料,联系每个想到的能帮忙朋友亲戚,联系医院医生等等,都决心要打一场硬仗。

儿子在出生后 20 天,做了人生中第一次 MR。

机器太吵了,打桩机一样,小家伙不可能睡着静静地做检查,必须用镇静剂。

刚出生十多天的孩子,早上 5 点多就从家里出发,去大医院排队,又吃镇静药又打镇静针,结果还是不肯乖乖睡好,让第一次检查失败。

排队一个星期后再去,这次一早就不让他睡,不让他吃,到了临做检查的时候才一次让他吃,吃饱好入睡,同时还要加镇静剂,想到都让人心疼。

耗时差不多一个小时,在外面等真是心焦,很担心门忽然打开护士出来说又失败了。

检查结果比原来的更坏了:

左中下腹膜后有一软组织肿块,大小约 58mm × 42mm × 49mm,考虑为恶性肿瘤。

累及左侧腰部分椎间孔及沿扩大的椎间孔到达椎管硬膜外区,硬膜囊及左肾和左腰大肌明显受压移位。

一个月后又在另一间医院做了一次 MR,结果显示:

左侧脊柱旁及背部肌间隙内多发不规则肿块,最大约 50mm × 43mm,肿块部分经椎间孔进入椎管内,相应椎间孔扩大;左肾明显受压移位,且与肿块相贴

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髂内外动脉也相应移位并部分被包绕。结论考虑腹膜后神经源性恶性肿瘤性病变。
坏消息真是一个接着一个,虽然很伤心,还是默默把眼泪往肚子里咽了。

拿着检查结果,把这方面有名气的医生都跑了遍,凌晨就起床去医院排队,围在病房门口等个把小时就为了和医生谈上几句话,几百块挂一个专家号还得抢等等,都是常态。

然而,每去一次医院,我们的心就变冷一点。

神经母细胞瘤是比较常见的婴儿肿瘤,在婴儿肿瘤致死原因排前几名。

我孩子的情况除了肿瘤外,最麻烦的是肿瘤还入侵了椎管,包饶脊髓马尾丛,任由肿瘤继续增大或者处理不当。

损伤了神经的话,瘫痪是分分钟的事。

最后听说某个医院最出名的两个医生,一个主攻手术,一个主攻化疗,让我们去找找。

最后我们决定先去找主攻手术的,因为觉得化疗对这么小的孩子伤害太大了。

他看了结果,说非常难办,因为这个肿瘤不仅仅是肿瘤那么简单,入侵了椎管,就涉及到神经外科的事。

他擅长儿科手术,但神经外科的事情要别的医生解决。

在我们哀求下,他答应把我们排进每周一次的专家会诊。

苦等一个星期,终于到了专家会诊,一大早去到门口,已经聚了不少人。

一群医生在一个小房间里拿着一堆案子在讨论。

大家在外面眼巴巴地等,没人说一句话。

终于出来了,所有人争着挤过去,都想争取尽量多的时间跟医生交流,我们也一样,但听到的回复只有简单几句。

神经外专家说:「这个孩子的脚现在应该已经不能动了。」

我们的主治医生说:「这个案子没有办法处理。」

没聊几句就阻止了我们的追问,因为还有很多人缠着他。

没可能啊,我的孩子的腿现在正常得很,一点瘫痪的迹象都没有。

除了有时有点不自然的颤抖。

我们当然继续不停挂号,不停求他想办法。

最后主攻手术的医生说:「外面的肿瘤他可以处理,但你要先去找神经外的主任,问他能不能搞椎管里面的,可以我才能做外面的,只做外面不做里面没意义。」

没办法,我们又排一个星期队去找神经外。

神经外的主任说,要搞里面的:「先叫儿科的把外面的清除掉,才能想办法。」

后来他不忍心看我们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花了不少时间跟我们说明手术的难度。

首先处理腹腔内的肿瘤并不是特别难,但也是一台大型手术。

这么小的孩子,风险已经非常大,更麻烦的是椎管内的手术。

这要把脊柱两块壁板切除,才能把工具伸进去很小心很小心地清理。

这个过程风险很大,毕竟这么小的婴儿。

一不小心伤到神经,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瘫痪;而且要把肿瘤清理干净,也是非常不容易。

清理干净后,因为两块受力壁板已经去掉了,脊柱撑不起来,只能打钢钉。

成人打钢钉还好,但婴儿是不断生长的,钢钉不会生长,很快就会把脊柱弄变形,只能每隔一段时间重新打一次,每次都是一个难度巨大的手术,这个过程一直维持到他长大。

这两台手术做下来,不是一般人能撑得住的。

即使这样,也没有人能保证,这个肿瘤不会复发。

最后他还说,每天那么多病人求医,儿科那边专家肯定找把握较大的来处理了,我们案子风险太大,没人想接的。

我不清楚他是不是在吓唬我,但他说的也是老实话,做手术的风险,我自己心里也有数,即使医生肯做,我也很纠结要不要冒险。

手术这条路走不通,我们就去了找做化疗的。

几百块挂了个号,全过程不超过 5 分钟。

医生说,「孩子太小了,不能化疗,去找做手术的吧」,把我们赶了出来。

继续去找名气没那么大的医院,也回到普通医院看,还咨询了国外的医院,意见都一致。

名气没那么大的医生,反而跃跃欲试,化疗也可以,手术也可以,都有医院愿意做。

但是,即使化疗了,也只是把肿瘤缩小,方便手术而已,手术一定不能免的。

这回轮到我们犹豫了,毕竟孩子只有几个月大,治疗的风险比不治疗还要大啊…

到这个阶段,路基本上走绝了。

我们能做的,就是每个月坚持做 B 超,观察肿瘤的长势。

从开始的 4CM,3 个月就长到了 8CM。

8CM,一个成年人的拳头那么大,塞在一个 3 个月大的孩子肚里。

这情形我都不敢想象。

不过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忘记他这个病的存在了,每天和他开开心心的生活,和正常人一样。

与其冒巨大风险在可怕的手术下挣扎,苟延残喘,没有尊严地活着,不如面对现实,接纳肿瘤的存在。

无论他生命长与短,都希望他过得快快乐乐。

所以我给他起的名字,单名一个瑜字,意思是他出生就带着一块玉在肚子里,并且要接纳它的存在。

希望他们能和睦相处,好好活下去。

然后,事情开始出现了转机。

8cm 的下一个月,并没有长到 9cm,而是变成了 7cm。

再下一个月,7cm 变成了 6cm。

肿瘤的血流信号,从开始的丰富,到稍丰富,到稀疏。

到 6 个月大的时候,再做了一次 MR,已经变成了 39mm × 30mm。

此时肿瘤还有填充椎间孔,但椎管内已经看不到肿瘤了。

肿瘤在缩小!!肿瘤在缩小!!肿瘤在缩小!!
这种快乐,同样不能用语言去表达,那么多的压力,那么多的焦虑,这个时候终于得到了一点点放松。

拿到检查结果的这天正好是我生日,真是没有比这更好的生日礼物了!

谢天谢地,更感谢小 baby 他自己,是他自己赢得了这场战斗,是他坚强地为自己争取到了人生。

我真是感动得无法言语,是他给我们整个家庭重获新生。

希望他以后能一路走好,坚强地活好自己的人生。

之后我们就放松了对肿瘤的监控,3 个月才检查一次,每次检查我都感到很紧张,担心死灰复燃。幸好,肿瘤慢慢地消失了。

一年后,我们给孩子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包括 B 超,验血。

结果显示各种指标正常,B 超反复扫描已经找不到一丝肿瘤的影子了。

一个 8 cm 大的包块,已经完完全全被他身体吸收了。

医生说,神经母细胞瘤 4S 期是有自愈的可能性,是唯一一种可以出现自愈的肿瘤。

文献记载几率大概为 1%,但医生也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肿瘤也能够完全吸收。

我的孩子,他就是我的英雄。

现在,小家伙现在天天上兴趣班好忙,9 月就升中班了。

他还有了一个两岁的弟弟。

两兄弟感情不错,他会给弟弟讲故事,喂弟弟吃饭,过马路保护弟弟。

当然,还会抢弟弟的玩具,跟弟弟吵架。

我们现在,忙乱,并快乐着。

我们这个例子属于小概率事件,没有参考价值。

希望不会给大家带来误导。

一般问题产检应该都能检出,正如其它回答说的那样,问题严重就应该打掉,道理大家都懂,产检本身就是这个目的。

像我们这种到临出生才爆出来的问题,我真的无法回答。

试想怀胎十月,天天盼望着TA的到来,到可能第二天就要见面了,才忽然要做这种残酷的抉择…

我们是下不了手…

而且信息量也不够,只有生出来才知道是好是坏,难不难处理。

这种情况只能看各家情况自行判断了,很考验判断力和运气。

希望没有人再需要面对这种困境了。

真的,无论做了什么决定,都要考虑最坏的情况,自己能不能承受,然后就积极面对,负责到底。

尽人事听天命。

有很多事情很无奈,真不是一句道理那么简单。

建议还是着重参考其它回答,小概率事件真不能作为参考。

再次祝愿所有宝宝都健康,不要再遇到我们这样的难题了。

1984年,姜黎黎被查出癌症晚期,她流着泪对男友说:“分手吧,你再找人生伴侣。”男朋友边擦泪边摇头。没想到医生随后的一句话,让两人喜极而泣。
时间追溯到9年前,沈阳招聘演员现场,人山人海,2000名俊男靓女成群结队面试,可电影厂的名额只有3个。
经过激烈角逐,姜黎黎成为了其中的一个幸运儿,令她万万没想到,自己进厂遇到的第一个人,会成为日后让她托付一生的人——汪宝生。
当时,汪宝生已是电影厂的演员,那天,姜黎黎提着大包小包,刚一进厂,对面走来一年轻男子。
姜黎黎问他:“演员剧团的办公室在哪儿?”热情的汪宝生帮他拿着行李,一直送她到办公室,还陪着她办理了各种手续。
说来也巧,姜黎黎刚好被分到了汪宝生的演员组,更为巧合的是两人接拍了同一部戏,虽然姜黎黎还是学员身份,但已经有不少戏找她,这也让很多人羡慕不已。
可姜黎黎毕竟是第一次拍戏,没有经验,不过,好在同剧组的汪宝生对她照顾有加,不厌其烦地指导她,渐渐地,两人互生好感,可“不幸”也随之而来。
当时厂里有明确规定,不允许学员谈恋爱,有些人故意“为难”姜黎黎,为此,厂里开会批评了姜黎黎,有些人还要将她送到农村去劳动。
为此,姜黎黎没少流眼泪,就在这关键时刻,汪宝生站到了姜黎黎的身前:“要去农村我去,你们不能为难姜黎黎。”
就这样,汪宝生被下放到农村劳动近3年,而姜黎黎也被关了禁闭,一年内不允许拍戏,那段时间,很多人都绕着她走。
来自外界的压力,并没有让这两人屈服,相反,他们勇敢相爱,不能见面就互相写信,可有些人仍会扣压信件。
这时,一些好心人看不下去了,悄悄地帮他们传递信件,甚至还有不少导演要求放姜黎黎出来拍戏。
当时,姜黎黎演的电影公映后,得到了一致好评,尤其是林克导演,找到厂里:“她这么小的年纪,能犯什么错?出了问题我负责。”
就这样,姜黎黎恢复了拍戏,等她把情况写信告诉汪宝生时,他一边读一边流泪,很快,三年就过去了,汪宝生回厂里后,两人能正大光明地在一起了,同时,姜黎黎也迎来了一个“大机遇”。
当时,张圆导演为电影《红牡丹》挑选女主演,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姜黎黎,可厂里却有些人持反对意见,说姜黎黎太文静,不适合演女侠。
但导演却坚持用姜黎黎,因为他看过姜黎黎的一次表演,这个角色非她莫属,果然如导演所料,《红牡丹》一上映,好评如潮,电影中蒋大为唱的《牡丹之歌》也红遍了大江南北。
与此同时,姜黎黎的名字一夜而红,之后,更是拿了不少奖项,还登上春晚担任主持人,风光无限,反观汪宝生的事业并没有大的起色。
当时,有人对姜黎黎说:“你现在这么火,难道没想过换一个男朋友?”姜黎黎听到这句话,坚定地说:“我们共患难,经历过的不是一般感情能比拟的,恋爱就是冲着结婚去的。”
可就当姜黎黎在事业与爱情最美好的时候,一次“意外”,让她的人生跌到了谷底。
那年,姜黎黎在拍戏时,突然晕倒,被送到医院后,医生认为她是癌症晚期,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汪宝生大脑一片空白,在手术单上签字时,他全身颤抖。
姜黎黎知道自己得了很严重的病,在病床上,流着泪深情地对汪宝生说:“分手吧,你再去找人生的伴侣。”
可汪宝生却边摇头边落泪,没等汪宝生说话,姜黎黎又因发烧晕了过去,那段时间,汪宝生一步也不敢离开姜黎黎,或许,是他们的爱情感动了上天。
最后,专家会诊时,确认姜黎黎的病是良性的,但也要做手术,整整6个小时,手术非常顺利,出院后,经历过生死的两人相拥而泣,任谁再也不能让他们分开。
就这样,汪宝生一边拍戏,一边照顾女友,经过一年多,姜黎黎的身体终于恢复,经历了一切坎坷,两人低调完婚,次年,女儿汪江出生。
等孩子稍大后,姜黎黎再复出拍戏时,已经接不到太满意的戏,但她并没有失望,而是把时间更多地用在了家庭上,做汪宝生背后的女人,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如今,两人已经结婚30多年,但感情依旧如初,或许,是经历过太多坎坷与困难,两人的心贴得更紧了,他们真挚的感情,值得敬佩。
回顾他们两个的感情之路,每一个挫折都可能会让这段感情走向结束,但两人却都坚定地有一个信念,不离不弃。
其实,一段感情或者婚姻,总会遇到种种不幸,但两人如果不离不弃,一切困难都会被克服,一切都将过去,风雨过后才会有彩虹。
正如:“不弃不离同白首,相亲相爱共春秋。”

葛朗台是小说里的人物。他是个暴发户,但却十分抠门。他一年四季穿一双袜子、一年只理发两次。
他印证了一句台词:“越是有钱就越是抠门。”
没想到多年后我们的娱乐圈也有不少明星正印证着这句话。
一、郭麒麟。
德云社如今在全国有四五家分社、在北京有四五个剧场、社里有四五百号人、名下有四五家企业,堪称家大业大。
所以,郭麒麟妥妥地就是一个富二代星二代。而且他自己也小有成就,在相声、影视、综艺等领域都有发展。
但他却不仅一点都不张扬反而特别低调,低调到抠门的程度、低调到完全不讲究什么“生活品质”。
就像目前他还是在北京租房子住,为了省钱他总是能凑合就凑合:灯坏了他也懒得换、买莲蓬头他就买最便宜的那种。
上《拜托了冰箱》时要把冰箱带到节目现场,郭麒麟因为担心自己的冰箱太空没什么可看的,他就想弄一些食材放进去充数。
但他又不是买的真食材,而是写了一些食材的名字在纸片上充当食材——居然意图让别人通过脑补看节目,这也真是省到了极致。
何炅当场目瞪口呆,忍不住大呼“这真是我见过最抠的人了!”
重点是,他即使只是写的“食材”也都只是一些芒果、酸奶之类的普通东西而已。不像有些明星满冰箱都是燕窝虫草之类的高级食材。
抠门不?
有点。
不过更准确地说,他这其实就是会过日子而已。这很可能跟他小时候的家教有关。
郭麒麟在节目里说他小时候父母不怎么给他零花钱,他也就不好意思要了。
从小就这么内敛自律,看来人的一些品格是跟贫富无关的。
二、谢娜、杨迪、魏大勋。
这三位放到一起说是因为他们仨自成一派了,而且作为“抠门”一门的领头人谢娜必须放在首位。
谢娜能有多抠?
她住酒店一般都会把酒店里的一次性牙膏牙刷甚至拖鞋都带走。
她跟何炅一起吃饭是从来不会买单的,有必要的话她会采取“上厕所”等各种方式逃单。
据杨迪爆料,说有一次他去谢娜家做客,吃到她家里的一袋锅巴挺好吃的,就夸了两句。
结果谢娜居然让杨迪用手机拍下来然后自己去买。把杨迪气得:都吃一半了还让我拍下来!
不过杨迪也不是省油的灯。
谢娜怀孕的时候有一次他去探望。
他拿了个名牌的大袋子过去。
谢娜满心好奇地打开,结果发现竟只是一袋核桃。
是不是真生气不知道,不过谢娜记了这事挺久的。后来在节目上她还开玩笑说:“我当时就该跟他翻脸。”
谢娜的另一个“徒弟”魏大勋也是深得她的真传,而且更厉害的是,魏大勋还总是能把抠门这种事干得那么理直气壮。
吃饭不买单是常事,连跟王源这些弟弟们一起吃饭也是对方买单。还振振有词:“你让他们买单他们会感觉很快乐!”
他从来不愿意跟王嘉尔一起吃饭,因为两个都是不爱买单的人。
魏大勋说“不买单”是他们这个门派的规矩,“吃饭是不能花钱的,花钱叫什么?叫‘有辱师门’。”
这几个人也都是不差钱的主。“抠门”或许是他们在综艺节目里的一个梗,或者是一种人设,但时间长了倒真让人有点真了。
因为他们的实践和“理论体系”都太完善,“门主”谢娜直言:“抠”不是一个缺点,而是一种生活态度。
三、王力宏。
在“抠门”这件事上,上文提到的几个人对王力宏只怕也是望尘莫及的了。
王力宏1995年出道至今横跨歌坛影坛,也是常青树一棵。几亿身家他是有的。然而他对物质上的追求却简直低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他自己不买衣服。
出席活动、走红毯的衣服都是借的。不仅如此,他给孩子穿的衣服也不讲究穿名牌,他甚至还想给孩子也借衣服穿。
他所言不虚,有网友扒出他有一件衬衫穿了14年、一件演出服穿过了57场演唱会。
包括用品也是。
他曾经有一个行李箱,用了近十年,破洞了之后才换。换的时候还恋恋不舍地发了个动态纪念。
在他的观念里,买跑车是暴发户的行为,他曾经一万多块钱买过一辆二手车给自己当生日礼物。
他一辆车从2008年开到2021年,车子刮花了也不补漆,说这样增加了辨识度,减少浪费找车的时间。
更过分的是王力宏上节目时居然还穿破洞的袜子。
在《吐槽大会》上他被陶喆当面揭穿,说他家里有很多破洞的袜子。并且当场检查,结果那场节目王力宏还真是穿着破了的袜子。
这点倒真是跟葛朗台有点像。
但王力宏虽然看起来也“抠”,他跟其他人又有些不同。
明人不说暗话,在我看来王力宏可能是因为有一点点“邋遢”。他懒得打理自己,就像他有时候连胡子也不剃。
一副视颜值如粪土的样子。
不过更大的原因是他把更多的钱用到了公益事业上。
翻开王力宏的百科词条可以看到,他做的公益几乎和他获得的奖项一样多:捐助学校、助养儿童、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包括前阵子河南暴雨的时候他捐助的款项多达143万。
看来正如他所说,他赚到的钱有10%是用在了音乐创作上,剩下的90%则用在了公益事业上。
对自己抠门那叫节约,对别人抠门那才是真的抠门。
你还知道哪些明星是真抠门,哪些明星是真节约,又有哪些明星是不抠门也不节约的吗?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如果有一天,我父母躺在里面了,我还能足够理性的做决策吗?主治医生见过太多这样的情况了,他和我的想法是一样的,因为一直躺在ICU烧钱不说,还是个没有结果的事情。
  • ​说起来npc好紧跟时事,新号并没有继续做主线,我在他们嘴里是spy[允悲]​另外感觉最后的歌真的好温暖又好忧伤,感觉每句话都对应一个版本,这一路走来真的失去了
  • ”“这是谁家的小狗~这么乖呀~”我想动物也有表情吧,你很久见不到我们的时候会哭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会咧着嘴巴笑知道自己做错事被我教训的时候会心虚知道我们起床了要出
  • 念一个旧人,Ta是那深情的眼眸,Ta是那温暖的怀抱,Ta是我岁月中的一段故事,永远纠缠在我的思绪间。岁月的故事永远在流转,让我们永怀那份热爱和感慨,继续书写属于
  • 换你你肯定不会干,你会说“这不是明摆着给烧嘛”这不就对了,请永远记住一个厂商所要存活的基本是有钱,有了稳定的资金和能力才能让这个企业运行下去。做一个强大的人未来
  • 能做到无添加已经很牛了,关键它还很实在,大粒的香菇和牛肉,吃起来相当的过瘾,小瓶装的,如果有孩子的,可得看好了,不知不觉就吃多了[允悲]关键是,这三种酱优秀就算
  • 大家都知道一档节目没有选手就没有节目(希望大家争气点)不要让浙江卫视把舆论转给灿星(舍车保帅)(他们都有舆情监测部门,不可能看不到舆论,只是不想发声罢了)2,王
  • 首先,我被它的外观所吸引。而且,影豹的悬挂系统调校得非常好,不仅能够提供稳定的行驶感,还能够过滤路面的颠簸,给我带来舒适的驾驶体验。
  • 自选青梅休闲零食小吃酸话梅乌梅雪梅酸甜可好,开胃神器老人小孩都可,精选9种口味组合,你喜欢的它都有,优选品质鲜果,一口鲜脆爆汁,爽口清甜,没事儿来一颗,该补库存
  • 人家都是一个劲的造神、编伪史,都要证明自己的伟大。如果是善意的事,哪怕很细小的事也要去做。
  • 我不是杰伦的铁杆歌迷,小时候也听杰伦的歌可是那个时候觉得他的歌词很难懂,曲风又有点怪怪的,少年不知杰伦好,我是在上班以后,在我最难过的那段日子,杰伦的歌曲反复循
  • 内上师和密上师的意思是以自心本性为师,因为上师是指引你的人,而究竟上来说,你是受到内在的自己所引导。同样地,根据金刚乘,一切事物都是清净的,而不是我们所标示的样
  • 除此外,开业现场,被窝整装还联合北京金羽翼残障儿童艺术康复服务中心发起#装点孤独装点爱# 点爱#主题公益活动,现场打卡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爱心帆布包和量房券!配图: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现在的苦难,等你解决过后再回头看,可能也算是一个比较美好的回忆。”——文俊辉“希望大家能珍惜现在身边的
  • 小时候对三十岁的期待是,变得超级漂亮,嫁给超帅的伴侣,住进大别墅,有很多钱很多钱,一生平安顺利。又有一个#自闭症# 娃的妈妈反馈“飞龙医生,我家孩子回来3个月,
  • “因为不是让你去办的,”我冷冷地勾唇,“口头说着要温澜永远消失,实际上还是心软了。”她脸上不再苍白,反而透出一种神采飞扬,“你看这次他多紧张,立马替我安排去D
  • 我那天理所当然又爆发了,“我求你以后别这样了” “好”过了没多久,我妈发信息和我说,“不要不开心啦,今晚请你吃东西,吃小龙虾。又开始ptsd;“想你开心的人是我
  • 佛像身躯微微前倾,低低地垂下眼帘,既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内省精神,又关注着芸芸众生,饱含悲天悯人的慈悲情怀;佛像衣褶线纹疏密有致,流畅生动,如绢似绸,轻敷
  • 我常常会想象那一幕,万千千层酥和你一起合唱,我一直都在,因为你期待,我一直都在,你可以期待…过去的35年,还有以后的若干年,我们相互陪伴,一直都在。这也是我为什
  • #忘羡30天推# 【DAY21】#蓝忘机魏无羡天生一对# 含光君这样的,我就很喜欢这个人,我带回蓝家了那你就一晚上这样吧自以为心若顽石,却终究人非草木都是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