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道#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修行是如何“得道成仙”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得道成仙为最终旨归,无论外丹术还是内丹术都只为了修道成仙。只有长生久视、成仙成真,才能标志着得道。道教因其追求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而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宗教,故又被称为神仙道教。

“仙”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宗教中认为是靠修炼得道而长生不死的人,或是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说文》:“仙,人在山上貌,从人山。”《释名•释长幼》中有:“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林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说文》解释“僊”时又说:“僊,长生僊去,从人僊。”僊,本意用作动词,表示“轻舞飞升”之意。如《诗经•宾之初道》中有:“屡舞僊僊”。“仙”字,早期都写作“僊”。神仙的概念,最早追溯到《山海经》、《列仙传》等中的神话故事。

道家道教经典中也有对于神仙的描述。例如,《庄子》书中有很多关于神人、至人、真人、圣人的描述。《齐物论》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后来道教的有关仙的思想可以说最早是继承于这些观念。例如,葛洪说:“列仙主人,盈乎竹素矣。”(《论仙》),“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为本末,非虚言也。”(《对俗》)

“成仙”的追求自古有之,只不过道教将神仙之说理论化、宗教化并且实践化了。悬置道教“得道成仙”之现实是否可行不论,事实上道教的神仙观念和“得道成仙”的追求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美学的意蕴。这种美学意蕴体现在“逍遥”二字之上。体现在道得仙成的精神境界之逍遥、生死观念上的逍遥、追求成仙路径之逍遥。如此“逍遥”的美学意蕴对于现代社会中,异化、物化的个人来说,无疑具有着纯净心灵的作用。

一、 得道:精神之逍遥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中,有对自由自在境界追求的“逸”、“游”的性格。在飘逸、游弋、逃逸、出游的同时,也具有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归”、“返”的性格。道家道教所提倡的“道”正满足了人们“出离”与“回归”二争力的融合。

老子所述的“无形大象”之道,“先天地生”而孕育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具有着“弱”、“柔”、“虚”、“静”、“冲”、“朴”等特点。道“惟恍惟惚”,无法用逻辑语言来形容,故在老庄那里“运用了大量的形而上下混然不分的‘大象’来投射出、引发出至道的意境。像‘冲’、‘虚’、‘谷’、‘水’、‘婴孩’、‘风’、‘山木’、‘解牛之刃’等等。”

而一旦把握了道、体道之后,便可以逍遥而无待。“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

而“道”不是一个高高悬起的神秘之物,道可以体现在任何人、事、物之中。“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庄子•知北游》)

正因为“道”是周遍咸的,所以体道的“逍遥”不是厌世的或者是形而上的。也没有人能够在实在的意义上离世独立。如此体道的精神样态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睨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人生的境域,无论悲苦喜乐,就是道的境域。没有什么形而上的终极,世间就是终极。如此之体道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

这种周遍咸的道的观念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道教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观念。例如,葛洪说:“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抱朴子内篇•对俗》再如,杜光庭曾说:“老君垂教,以清静为用,无为为宗,清静则国泰身安,无为则道成人化。”

二、 成仙:生死观念之逍遥

道教重视“生”,重“人”,重“肉体”。如:《太平经》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无上秘要》卷五说:“天地万物,人为最贵也”、“夫人是有生最灵者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说:“夫禀气含灵,唯人为贵。”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说:“有生最灵,莫过乎人。” 道教注重对人体生命的保养、“保精爱气啬神”。

《太平经》说:“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常患精神离散,不聚于身中,反令使随人念而游行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太平经合校》卷一三七~一五三《太平经钞》壬部一九上) 追求肉体不死、羽化升仙,表现出道教企图达到对于生命的自主自控,即身成仙的逍遥自在。

一方面,道教非常重视肉体;另一方面,道教亦表现出在境界上对生死问题超越的“逍遥”。一般观点认为道教和道家的生死观是矛盾的。例如认为葛洪重肉体长生,而庄子就是对死置之度外。其实,葛洪是从修仙的迫切实践角度来谈生死、成仙。他怕人们不重视“生”,错过了即身成仙的机会,人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生命。葛洪说:“天之大德曰生。生者,好物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抱朴子•勤求》)而庄子讲的是一种“亦可……亦可……”的境界。拥有一种“无待”、“无累”的境界,便亦可接受生,亦可接受死。“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庄子•大宗师》)“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庄子•齐物论》)在对待形神问题上,陶弘景也有“亦离亦合”的观点。陶弘景说:“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 简单地说,佛教生死观的思维方式是“非……非……”的双遣方式,从缘起入手,让人体悟“空”,从而破我执、法执。道教的生死观讲究形神亦离亦合,亦可离亦可合。思维方式是“亦可……亦可……”、“方……方……”。讲究一种对肉体生命的自控自主,讲究修炼之方法,同时又对肉体生命并不执着,对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目标不存在“机心”,天然自然,随遇而安,逍遥自在。

其实,在道教修炼成仙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着对“生”执着的“机心”,就会存在着羁绊和束缚。“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当“生”成为一种束缚心灵的追求目标,人就“有累”、“有待”,心灵的世界就会背遮蔽。“富贵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庚桑楚》)这样就达不到体道的逍遥自在,就一定不会“得道成仙”。只有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物我两忘的“撄宁”之逍遥境界,才能成就最终的“得道成仙”。

三、 以何得道成仙:方法之逍遥

道教是一个非常重实践的宗教。要达到“得道成仙”,有许多的方法,如符箓、咒语、服食、房中、存神等等。然而只有到达方法上的超越与逍遥,从依技成仙转化为依艺成仙,才能真正得道成仙。

实践证明,存有机心的外丹服食等技术方法,不能解决得道成仙的问题。故道教非常重视内丹术,强调性命双修,重视内在精神涵养与外在炼形体和服食的结合。

在精神内养的方法上,《庄子》重视心斋、坐忘。“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

道教修炼中也重视这种“忘”、“斋”、“化”的内在精神涵养方式,如谭峭说:“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化书》)

“技”,只是纯粹的方法;忘掉“技”之后的“艺”,是融合了“道”的出神入化的“逍遥”。在《庄子•达生》中讲的“削木为鐻”的巧匠梓庆的故事,《庄子•田子方》中宋元君将画图的故事,以及《庄子•养神主》中著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讲的都是在如此心斋、坐忘、体道工夫之下,使得无论是雕刻、绘画甚或是解牛,都成为鬼斧神工的“艺”而非仅仅是“技”。“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庄子•大宗师》)

道教“得道成仙”正是在此多重“逍遥”的美学意蕴下,才真正具有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气魄。

文章来源:网络资料

《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第十二段(第十品)#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佛告诉须菩提说:“你意下如何?如来曾经在燃灯佛所,是不是得到了什么法?”这里说的如来指的是释迦牟尼佛本人,而燃灯佛则曾经是释迦佛的老师。燃灯佛是梵文、意译定光。是佛教中纵三世佛之过去佛,为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尊贵。
释迦如来主修今生、是现在佛;燃灯佛则修过去、为过去佛;弥勒主修未来、为未来佛。燃灯佛为佛教三大教主之一,因其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为燃灯佛,又名定光佛。
据《贤愚经》卷三〈贫女难陀品〉所载:过去久远时期第二阿僧祇中第九十一劫时,阎浮提(地球)世界有一个大国王,名波塞奇。大王有个太子名勒那识只,太子出家学道而成佛。这个时期,有一位名阿梨蜜罗的比丘,日日燃灯供养彼佛,佛于是为这个比丘授记,授记他当来成佛,名“定光如来”。这就是阿梨蜜罗比丘往昔燃灯供佛,因此得佛授记而成为燃灯佛的因缘。
那么释迦佛又是什么因缘得到燃灯佛的授记呢?据《瑞应本起经》卷上所述:释迦牟尼过去世曾是虔诚敬佛的善慧童子,当时他曾重金买下一枝稀罕的五茎莲花,供养给燃灯佛。由于莲花是佛教中的圣花,《妙法莲花经》即以莲花来象征佛教教义的纯洁高雅,五茎莲花更是圣花中之珍品。因此,这个供养使燃灯如来深为高兴,佛在欢悦之余,给这位佛子(释迦的前身)授记,预言他将在九十一劫之后的此贤劫时成佛,名释迦牟尼佛。
释迦佛问须菩提:“我曾经在燃灯佛所学法时,于法有所得不?”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这个回答是个大问题,学法之人,如果不得法,怎么能够成佛呢?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理解,如果释迦佛在燃灯佛所是因为得了什么法才成的佛,那么释迦佛得的是什么法呢?什么法才能够成佛呢?真有这么容易的事,得一个法就能成佛?诸佛大慈大悲,又何必旷劫不懈地以手指月,苦口婆心地作种种比喻呢?只需将这个成佛之法传出来,一切众生不早就成佛了吗?这样多省事,哪里还会有什么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由此可以推理,成佛不是在某一位佛前得了什么法就能成佛,因为一切法都是虚而不实的,用虚而不实之法、成实实在在之佛,这是大相径庭、南辕北撤的。十方如来除了三大阿僧祇劫的精勤修行外,最终都是在空了一切法、觉了一切义的当下一念中成就的佛道,这一念是清清净净,一尘不染、一法不生的。所以具有大般若智的须菩提说:“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理在于此!
佛说:“须菩提!你意下如何?菩萨庄严佛土不?”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佛说:是何缘故说不也呢?须菩提回答说:“因为庄严佛土者,既非庄严,是名庄严。”这又是个问题,既然是庄严佛土,为什么又要说既非庄严,而名为庄严呢?
要解开这个问题,先认识下什么是“佛土”?佛土又称作佛国、佛国土、佛界、佛刹。指佛所住之处,或佛教化之国土。但佛土不仅指净土,包括凡夫居住的现实世界(秽土),只要在佛教化的世界内,都称为佛土。地球属于三千大千世界里极小的一个微尘世界,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是释迦牟尼一佛所教化,所以都称为佛土。
佛土有不净(秽土)、不净净(不净土中之净土)、净不净(净土中之不净土)、杂(净秽相杂土)、净(纯粹净土)等五种,此五土是依众生之业而感受,故称众生土;又因其为佛所教化之国土,所以又称佛土。佛土于天台宗分为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无碍土、常寂光土等四土之说。四土即:
1、凡圣同居土:指有佛、有菩萨、有天人、有凡夫等凡圣共住之国土,有净秽之别,秽者如娑婆世界、净者如西方极乐世界等。
2、方便有余土:指修方便道之空观与假观而断除见惑与思惑,出分段生死,但尚未断除尘沙及根本无明惑,为藏教小乘、通教二乘、别教三十心之菩萨等所生之土。
3、实报无碍土:指修真实法之中观,断除尘沙及少分根本无明之别教初地、圆教初住以上之菩萨所生之土,名实报无碍土。
4、常寂光土:此为断除三惑二障、成就三身四智,圆成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及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功德之大圣人,指成佛者所住之国土。
以上所说为有相佛土,有相佛土出自无相一心,由此可知,心净则国土净、心净则佛土庄严。净者干干净净,干干净净不是从外相上去庄严,外相庄严非真庄严,唯有心地清净才是真庄严。所以须菩提说:“如果菩萨有庄严佛土的想法,就落入了有相中,在有相中庄严佛土,不是真正的庄严,是名庄严,名也只是个假名而已。”须菩提的这种说法得到了世尊的赞许。
佛说:“是这么个缘故,须菩提!诸位菩萨摩诃萨应该像须菩提说的那样,于无相中生清净心,不能在有相的物质世界里生心,也不应该在听到声音、闻到气味、尝到味道、接触到人或事、或触景生情的种种思想里而生心,应该无所住而生其心。”
菩萨怎样才能做到无所住而生其心呢?佛讲了不要在六尘外境中生心,也就是说:要离一切相!怎样才能离一切相呢?离一切相不是要脱离现实生活,而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人我现象及事物现象,都不要生执着,因为这些现象都是幻相,如果执着幻相,就会认假为真,失去真真,这个真真,就是我们要生的心,这个心,知善恶诸法而又能远离善恶诸法,这个能知善恶诸法又能远离善恶诸法的心,就是佛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心。
佛说:“须菩提!打个比喻,譬如有一个人,他的身相非常高大,高大到什么程度呢?像“须弥山王”一样的高大,须菩提!你意下如何?这个人的身相大不大?”
这里说的“须弥山王”是什么意思呢?须弥山是梵语、译为妙高山。因此山是由黄金、白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所以称妙;诸山不能与之相比,所以称高;其高度有八万四千由旬,方圆也有八万四千由旬。由旬有大中小之分,大由旬为六十里、中由旬为五十里、小由旬为四十里,这里不论用哪一种计算,都非常之高大,所以称为“妙高山”;妙高山为诸山之王,故又称其为须弥山王。
佛问须菩提:“如果有人身如须弥山王,是身为大不?”须菩提回答说:“甚大、世尊!”佛说:“是何缘故说其甚大呢?”须菩提回答说:“因为佛说这种甚大之身是非身,非身就不是真实的身,不是真实的身,只能叫名大身,这个名也是个假名,为什么是假名呢?因为这个人的大身,都是假的,所以这个名称自然也就是个假名。”
那么什么才是真实之身呢?真实之身就是法身,法身的高大不是须弥山王所能够相比的,须弥山王虽为众山之王,但其高大也不过八万四千由旬,而法身之高大是没有尺度的、是无量无边的!况且须弥山在成住坏空的坏空劫里,是要被毁灭的;而法身却是永恒的不坏之身。
这就是佛说大身非身,并以手指月,引导众生在大身非身中去找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真身法身之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法身没有住处,但却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实际为无住而无所不住,这无住是空相、无所不住是实相;空相是小乘小涅槃、实相是大乘大涅槃;从空相至实相、从小涅槃至大涅槃,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真实处!

#和刘宇一起读书#
养耗帖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随着会计作用扩展,会计职能演变为基本职能和拓展职能。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这里所说的“簿记”指的就是会计;“过程”是指生产过程;“观念的总结”可以解释为反映或核算;“过程的控制”可以解释为监督或控制,对生产过程的核算和监督就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对经济活动预测、决策、分析和考核,成为会计拓展职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她先是劝说“这样子好像不太好”我来了一句“明久仁波切都说了躺着也能冥想,我现在就是在放空自己,那又何尝不是对于佛教的一个实践呢?看到有人像我朋友一样带着狗狗,大
  • 表带:316L不锈钢、PVD玫瑰间金、黑色仿鳄鱼纹表面小牛皮底皮带仿lv皮带自从本人进入腕表这一“高大上”的行业以来,身边的朋友时不时的有让我帮着推荐表的,第一
  • 你实在是痛的没办法了,去医院配了吗啡镇痛剂,你打针之前,把我们所有人都叫去了房间,一一和我们道别,我真的都没有办法再去回想,只能一直流泪,恐怕你觉得,这是你最后
  • #房地产##15个副省级城市房价##投资##价值##环闻网##环闻汇##24h财经干货# 作者:吕梁远房价下跌的5大征兆,当你碰到几个的时候,你可要小心了第一、
  • 笑掉大牙[哈哈][哈哈]作为一个书局科普果,一直奉行专注自家,所以很多涉及到对比数据的我从来没说过,但是经历过昨天黑磁条1.0 2.0 3.0以后,必须说一次了
  • 当自己与什么人和事物合二为一融合成一个整体之时,不评判且没有分别心之时,这时候获得的生命体验,就是 “禅”。独处的时候,自己的独一无二为最佳体验;与别人相处的时
  • 浪琴名匠系列,浪琴表拥有悠久而卓越的传统,浪琴腕表中的名匠系列,更是名声赫赫,成为了浪琴经典的代名词,今天为大家推荐的这一款名匠表款,更是经典中的经典,38.5
  • 老爸说昨天姑姑带了些饺子馄饨来,问要不要煮了吃,想着好几天没出去觅食了,加上感觉早上不会那么热,便骑车出去了,随后发现这个决策是愚蠢的。尽管今早才刚从人生第十次
  • 我滴妈我把我大脑一闪而过的想法写出来一看,好心脏一女的#生活手记#比如原来的写字楼餐厅,离人群的地方越近,生意就会越好,甚至无关口味。4、房租在周围算是便宜的一
  • ”出自《镖人》最近困扰我的事情也不少:“苦难总是慢镜头”困扰的最多的还是工作的事情,真的好烦好烦真的好烦…真的很不想上班、、、对某人产生了一种依赖感,有事没事就
  • 若能长出麦仁,那是再好不过;若是与果实无缘,我这个野麦子,享受了每一缕阳光,也扛过了每一场大雨,幸好,此时文学相伴。​​​好看啊 [心][心]最后一集也太奈斯了
  • 江淮A5 PLUS以接近中级车的空间与舒适体验、更运动的造型风格、更高效实用的智能交互、更多安全及科技配置,成为主流家轿市场的重要力量;并以7万元级的超高性价比
  • #汽场全开#线下有车聚相会,线上有新春环游记直播,巅峰极速马力全开,欢天喜地陪你过小年!✨【马王杯表演赛】法拉利LaFerrari登场,马王第一波的实机爆料就在
  • “我偷偷看见了,”它的语气很骄傲,“我家那位总是能从楼下的藏宝柜里开出粮最多的那个。”我又好气又好笑地问:“不是才去体检吗,你健康得感觉能比我活的都长,怎么就快
  • 手里被塞了这五百块钱的时候,广默都给气笑了,他冷笑一声,忍不住揪着导演的手,冷声道:“你刚刚的说法我不接受,在不告知安全风险的情况,你让我家殿……我家小姐置身于
  • 那年今日的 | 220413 胜宽INS评论 p1:百忙之中真的辛苦啦 我们明浩哥了不起 拍拍ㅎ 油管更新胜宽相关 p2[GGOYO-ILER] EP.4
  • 上午总值调休,在家线上会议,一直被老板质询人形立牌是否抽奖,一直被diss重要的事没有优先做[微笑],需要我的每日to do list云云(后来才知道是被同事背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徐汇区回应小米规划上海总部地块被收回#:该地块已由商办混合用地调整为住宅用地】近日,小米于三年前摘得的上海徐汇滨江一宗商业办公用地发生变更引发关注。(澎湃新
  • 之前一直不想买电子秤是不想给自己太大心理压力 怕辛辛苦苦一顿折腾下来没瘦反而胖了会很挫败 不过最近还是觉得有数据的记录会更有实感所以还是买了今天一上秤 嘿嘿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