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五重玄义(一)
(第三段)
玄义不玄、就是含义;玄义之所以玄,原因是对某些鲜为人知的事物作更深层次的探索和认知,认知所形成的理论,故名之为玄义。就通俗而言,玄义可解为含义。
以上七种立题赋予每一部经都有了题目之义,而五重玄义是在立题后对经名及其内容形式,归纳为五个甚深含义,这些含义使每一部经都像人一样,具足了四肢五官,有身体,有形象,有灵魂、有思想、有作为,是一个有活力的人、是一部有活力的经,具足了真正意义上的精气神,能使听闻者充满法喜,这就是五重玄义的意义。
五重玄义即:一、释名;二、辩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这些是对“经”作解释时要求对经文的“体、相、用”,也要一一讲明,体是经的法体、相是经的法相、用是经的妙用,五重玄义里就含“体、相、用”,每一部经都有体相用,体相用是一部经的灵魂,就在五重玄义里,下面对五重玄义作个简要介绍。
1、释名
释名就是对“经名”作出解释,这里介绍的是《妙法莲华经》,那么在讲正文之前就应先解释经名,解释《妙法莲华经》的经名有何含义?妙法这个“妙”,是非同凡响才能称为妙,细说有八万四千,因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说解脱烦恼有八万四千法门,这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妙,总说有三,即:戒妙、定妙、慧妙。本经具足戒定慧三妙。
从教相上分,也有三妙,即:理妙、事妙、义妙。这些妙成就一乘佛、涅槃果。世间法是没有这些妙的,只有出世法才有,才配享用这些妙。拥有众多之妙和殊胜之妙的就是本经圆融无二、纯圆独妙的教理,故名妙法。
在法相上能形容妙法的只有莲华,莲华高贵华丽,秀外慧中,圣洁典雅,出污泥而不染、居尊位而不骄。权教用莲华比喻四圣净土,但这里是圆教,比喻的是一真法界,无二无三,唯一真实之究竟常寂光土。只有高贵圣洁的莲华才能表示佛地之寂光常照和一尘不染。
要达到这种境界,该用什么方法呢?那就是“经”:经者、径也;径者、路也。经:就是从凡夫到成佛所要走的一条路,走完这条路的人,称为佛,称为大圣人。但这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是一条曲折而充满艰险的路,走过这条路的人将他们遭遇的种种风险,告诉后来人,让他们提高警惕,不要走错了路,并讲了很多能顺利走完这条路的经验和方法,这些经验和方法形成文字后,称为“经”。
2、辨体
辨即辨别之意、体指的是本经的经体,本经经体即是诸佛与众生之自性本体。自性本体如不经过实修实证的辨别,就会认错地方、走错路。首先要搞清楚的是本经经体与邪魔外道的辨别,《楞严经》里讲的五十种阴魔,除魔以外,还有很多的外道,他们有以因缘立论、有以自然立论、有以冥谛立论等等,或认欲界诸天、四禅十八诸天为究竟本体,宣扬五涅槃说。
或以断灭六识之想,以六识清净面为体,修无想定认无想天为究竟。或以断灭一切相,认空空、识空、所有空、非空非不空,为究竟本体,认四空天为究竟涅槃。这些外道都是认错了本体而被困在界内,没有了断生死轮回。
其次要搞清楚的就是本经经体与三乘权教法的辨别,声闻乘依《阿含经》为代表的小乘法立论,对轮回之苦的感受最深,依苦谛起修,灭苦入道,认了断生死之七识清净面为究竟,执空不前。
缘觉乘与声闻乘的认识基本一致,因得十二因缘之悟,对形成轮回之苦的原因认识最深,依集谛起修,灭因入道,住识阴清净面,顽空不化。声闻、缘觉是了断界内生死之高级外道,说他们是外道是因为他们没有见性,也就是没有见到八识自性,只见证了七识识精,所以佛在《楞严经》里仍将他们列为外道。
菩萨乘依大乘经典立论,依《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金刚经》、《心经》、《阿弥陀经》、《无量寿佛经》、《大乘起信论》等。修四摄六度,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悲心悯众、慈心行道,证入无生法忍,见自性本体,至十地位,登等觉位。
但等觉位菩萨仍有一品根本无明未断,仍为不究竟。而本经之经体,不落外道、不落三乘;直入一乘,显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出入不二,空有圆融。其相为空、其性为有,此实相无相之涅槃妙心,即是本经之经体。如此认识,可入法华一乘了义,此名“辨体”。
3、明宗
“明”是明白、“宗”不是禅宗净土宗或其他宗派的宗,是宗旨的宗、宗趣的宗。在这里要明白的是本经的宗旨,本经的宗旨是一乘了义教,其中心思想就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宗趣为归向、为成就。开示悟入佛知佛见后成就的就是四智三身佛。
所以佛知佛见十分重要,只有得了佛知佛见者才能成佛,只有树立了佛知佛见的世界观才能学好佛,否则就是乱学乱成,势必偏离正道,落入邪知邪见。
世尊应世示现八相成道,于菩提树下睹明星而彻悟万法缘起性空。八相成道的整个过程显现的就是从凡夫知见到佛知佛见。佛见众生身处恶苦反以为乐,深陷火宅而不思出离,发宏大慈悲,于觉义中安立五乘佛法,接引不同根性的人离苦得乐。
世尊为情爱难断又想来世再得人身者立五戒知见;为厌倦人间,想去天堂者立十善业知见;为厌离生死而智慧不足者立四谛解脱法声闻知见;为尚欠大乘智慧之缘觉立十二因缘法解脱知见;为悲智双运,自度度他的大乘人立不二知见。放下这五种为代表的一切知见,直入无生法忍,即是佛知佛见。
佛知佛见者,知万法本无生、见万法本无灭,于当下一念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所谓横遍十方,指的是以涅槃心摄受十方世界;所谓竖穷三际,指的是明彻前世、今世、来世之三世本源。这是大彻大悟的境界,得此境界者,既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来去自在,随缘化度一切众生,即是佛知佛见。得佛知佛见者才能成就三身四智,趣入大涅槃,如此圆圆满满处,即是本经之归趣。
三身含: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是真实如来藏无垢识,即第八识,此识无形无相、无生无灭,究竟清净。“报身”: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身量广大庄严,唯有得六神通之初地以上的菩萨方能见此殊胜,报身佛为十方菩萨说一切种智,尽未来际而无穷尽。“应化身”:是应世间众生得度因缘成熟而化现于世间,用色身,有生老病死,并示现八相成道直至入涅槃等种种世间相。佛的应化身是佛“成所作智”和神通之力,于十方世界变化示现,利乐有情,忽现忽灭。
四智即:修至圆教七信位菩萨开悟明心时,六识转生“下品妙观察智”,意根即第七识转生“下品平等性智”,仅此六、七二识转识成智,而且是下品转;进入第八地菩萨位时是中品转;最后身菩萨在菩提树下明心时,“大圆镜智”及“上品妙观察智”、“上品平等性智”现前;在夜后分,明星出时,睹见明星而见佛性,“成所作智”现前。
也就是说:成佛的时候第八识才转生“大圆镜智”、前五识才转生“成所作智”。需要明白的是:三身四智,是要成佛的时候才能圆满。这就是常说的: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圆的道理。以上即是“明宗”,彻悟万法归真之义。

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过像《再生缘之孟丽君传》这样的剧了,这才收真真正正的大女主剧。在这里面孟丽君虽然最后是跟了皇甫少华,但我却始终觉得没有人能配得上她。结局到最后算是圆满,但我依旧遗憾女主不能在朝廷要津发挥自己的智慧,这个国家失去了一位真正为国为民的贤臣。其中里面我最喜欢的配角便是老康和梁丞相,这两位都是女主的引路人,梁丞相写给丽君的信我看时已经是潸然泪下。一言以概之,这部剧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十分立体,精彩的演绎为这部剧的核心锦上添花。
这部剧的原著为清代才女陈瑞生所作,原著中的孟丽君更是敢爱敢恨。当时的女性能有这样的觉悟,真的是超前啊。打破世俗的偏见吧,人人平等的那天我们才真的自由了。
“孟丽君便是郦君玉,那个为国为民的郦君玉”

索达吉堪布:世间中最大的魔是什么呢?

现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功利心的社会,学校中也不太灌输利他,培养的基本都是知识技能,让人会电脑、会说话、会写字,会各种各样的知识。

很少灌输“怎样做人、怎样利他”的道理,这样培养出的,往往是只懂技术而不具备完善人格的人。

人的利他、孝心等德行,一部分是先天的,一部分是后天教育熏陶的。而现在,经由后天教育培养的德行非常少,但其实,利他心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素质。

“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会歌中有句话“智慧和慈悲是永远的新鲜话题”,我也这样认为。

只要人类存在期间,都需要智慧,离开智慧连基本生活都无法解决。而慈悲利他心则更为重要,如果缺少它,世界会变得很可怕。

现在最关心的,是人格教育。因为如果缺少这种教育,大多数人都以自我为中心,这样自私自利的一群人对社会能带来什么?大家可想而知。

利他心对个人有没有利益呢?实际上,利他心对个人获得健康长寿和内心安乐,都有巨大帮助。

以前有位心理学家马丁,给学生做测试。让其中一群学生每天过得很开心,只做一些娱乐活动等他们特别喜欢的事。

同时,安排另一群学生每天帮助他人,办慈善商店、做义工和志愿者等。一段时间后,同时测试他们的心态。

结果发现:过得非常开心的那群学生,幸福指数越来越低,快乐的心无法长久;而做慈善的那群学生,幸福指数上升,快乐的心态很长久,身心的健康都有很大提升。

藏传佛教寺院中有部非常流行的书,叫《入菩萨行论》。这里面再再讲:有了利他心会很快乐,很多事情会有随缘的感觉。

相反,没有利他心,自私心越来越强,则会很痛苦。所以,不要认为利他是很可怕的事。

现在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没有灌输“利他最有意义”的价值观。由此导致很多人认为利他是压力和负担,对利他不予认可。有了这种观念,利他心就无法提升。

大人也需要培养利他心,不要认为:我是大人,我是家长,我是知识分子,我是大学老师,不需要培养利他心了。

之前我遇到一个大学老师,他自己讲:“我虽然是大学老师,但其实这个名称让我滋生了很大的傲慢。

因为是大学老师,好像就看不起中学或小学老师以及自己的学生。其实我相续中也没有什么大的知识,所谓的‘大’我配不上。”

我觉得他对自身的评价很公正。凡夫有很多烦恼、痛苦、毛病和缺陷,应经常反省,削弱自我,这样利他心自然会出现,烦恼也会减轻。

有人可能想:有些人有利他的善根,有些人不一定有。实际上并非如此,人之初性本善,利他心是每个人本有的。

对此,佛教中有很明确的观点——一切众生皆具如来藏。如来藏在每个众生心中决定存在,而如来藏的本体能散发出慈悲和善。

《宝性论》中讲:断善根众生也具佛性。其实,并不存在真正断善根的众生,这是佛教中的常识,很关键,所以说,每个众生都有本具的利他特质。

彼得·辛格有一本书,里面说“帮助他人并不是自我牺牲,而是自我实现”。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

一般人帮助别人时可能认为,“我布施钱给他,我很厉害”“路上遇到一个人特别痛苦,我把他送到医院”,或者“一个老人走路很艰难,我扶了他一把”等等。

自认为了不起,在为别人付出,实际上助人者得到了更多,也可以说,你并没有付出而是获得了。

慈慧基金会里资助大学生的一个人,讲:“我原来认为,自己资助大学生很了不起——我有钱又能发心。但今天看来,其实帮助别人对我是一种机会和给予。”

他并没有认为“我给予他”,而认为是“他给予我”。在逻辑学上,有些人对此可能想不清,钻在牛角尖中,一直认为“我是帮助者,别人应该感恩我、回报我”。但这种想法不合理。

现在价值观上,大家一定要树立“谁有利他心就了不起”的观念,有些人稍微有点钱财地位、名声才华等,就洋洋得意,认为很了不起,开始夸夸其谈。

其实真正和释迦牟尼佛因地时为利众生付出宝贵生命相比,凡夫人所做的区区小事,真的是微乎其微。人在宇宙中是相当渺小的,不应该因为一点点小事而自我夸耀、自我宣传。

佛陀曾在不同经典当中讲,如同不净室中不会有香味,凡夫人不会有善妙的行为。实际上,乃至未得菩萨果之前,要完全断掉自私心都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不论你学过大乘佛法,抑或之前从未接触,都要努力培养一颗利他心。如果没有利他心,即使有再高的智慧、再了不起的身份,也没有什么价值。

之前交流中,我发现:有的人也许是家庭或学校的原因,内心具备感恩心、利他心;但有的人,内心充满恶见,善妙的正见及信心、智慧等都非常微弱。

21世纪时,基本的推理思辨能力,许多知识分子都具足,但是否具足感恩心呢?可以说,现在有些人,不要说大乘的利他思想,连最基本的做人的德行都不具足,这确实很可怜。

这种现象在大学群体中比比皆是,所以,家庭和学校里推广传统的利他教育非常有必要。不一定你要改变整个教育制度,这有一定的难度。

重要的是,每一个人要知道现在存在的问题,有危机感。这个问题不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过了一个风暴后就烟消云散。这个问题是精神危机,可能影响好几代人。

忽略人格和慈悲教育,这样培养出的人即使有智慧又能做什么?不要说为家庭、社会或全人类服务,可能连基本的生存能力都不具足,甚至有可能给社会带来危害。

现代教育里,学校里经常看到口才好、能力强的人,但这些人到了高层次时往往会怎样呢?有的就用智慧和能力谋私利,成了贪官污吏。

世间中最大的魔是什么呢?大乘佛教认为,最大的魔不在外面,外面的魔王虽说也很可怕,但内在的自私自利心,才是最可怕的魔。

有利他心的人即便没有外在的财富,这颗利他心也是永久的财富。

比如自己有三万块钱,全部锁在银行里,死的时候,谁都不知道密码,这些最后都变成银行的了;而如果活着时把其中一部分拿出来做功德,就成了生生世世的财富。

所以,大家要想一想利他心的价值。《经庄严论》中讲:求自乐的人不但不会快乐,反而经常产生痛苦;求利他的人不但自己快乐,而且事业圆满成功。

用佛法的智慧观察,利他心的意义和价值超越一切。成佛的唯一因是什么呢?就是利他心。

有的人可能觉得:“我需要生存,怎么能不自利呢?”实际上,基本的自利是可以的,凡夫人对饮食等不得不关心。但如果唯一只想着自己,就不太合理。

可以观察观察,自己从早到晚想着众生、想着帮助众生的心态有多少?这样一观察就可以看出,我们的心还是充满自私的,利他心很少。

嗡嘛呢叭咪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而孙女士认为,对方摸车的动作一看就不简单,虽然看不清楚手里有没有拿东西,但是从孙先生老婆摸车开始,到她的手离开车子,和车上的划痕吻合,难道天下有这么巧的事?
  • 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表达着我们的渴望!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
  • 适当的运动,特别是必要的关节运动,可以增加关节腔内压力,促进关节液间软骨的浸润,减少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化,从而减少或防止骨质增生,特别是关节软骨的增生和退行性变
  • ♾ 让宝宝的照片“油”起来 不想拍工笔画?不会轻易撞款的室内婚纱照…婚纱照不想拍的千篇一律不如选拍一套主题潮拍引爆你的朋友圈…你是雾,是旧梦,是写在糖纸上的诗
  • 我们常说“好运藏在努力里”而与其称之为好运,我想,所谓好运,就是你能在生活中不断改变自己,精进自己,在繁杂的环境中不忘初心。 年少成名,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她
  • 5、学科类政府指导价的坎政府指导价的发布,估计会让很多已经营转非的学科类机构“肠子悔青”能想到会比较低的价格,但是确实没有想到那么低,如果是1对1,按这个价格开
  • 多吃甜食心情好 ,自己次或者是宋人都不错的啊!多吃甜食心情好 ,自己次或者是宋人都不错的啊!
  • 只有笨蛋才会听到哦二号表演-狙击小能手妮百分百击中率三号表演-鬼屋大胆天才进去10分钟都稳如泰山好了好了不表演了❌小妮要回家喝奶粉了孩子都吓哭了不要惹她Jenn
  • 9⃣️月13日/ploog今天也️很充实祝大家都能成为明快的女孩,敞亮真实,喜欢就喜欢、讨厌就讨厌,不妒恨不模糊不虛伪,最最最重要的是不沉溺于那种扭曲压抑又纠的
  • #每日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 【仅qun】 智能机型总在不停为谁制定 是遵从内心指引还是掉进楚门陷阱 是谁 梦里的尽头在不断地敲打我直到都破碎 还是像
  • 以前跌下来了,短期不会因为这个非农而走出方向来,今晚大概率又是天地针,不会有方向的。土重而迟滞,双方当下的发展也应不会特别的顺畅,使门见玄武临动,还是需要查清楚
  • 实话,健康最重要[爱心][爱心][爱心]当你真的躺在这张床上的时候,你就啥都不怕了,相反谁都怕你了。溃疡了半个世纪,天天吃在国内一吃就好的vbvc都还一直不好
  • 人也是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芬香 ——《你心柔软,却有力量》林清玄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每日一善[超话]#[月亮代表我的心]#阳光信用# 走
  • 对于“好品山东”品牌的建设而言,就是要盘活存量、做强增量,让“山东制造”提质升级,转让“山东创造”的名片更加闪亮。今年发布的第一批“好品山东”品牌目录中,14类
  • 小朋友自然喜欢新奇的东西,于是说好要吃面条。虽说是蔬菜面,实际上菠菜添加量只有5%,所以不要觉得吃这个面条蔬菜就够了,还差得远。
  • 在1983年,Vilenkin 发现最普通的暴胀模型就预言了多重宇宙。”而在暴胀理论提出之初,Guth 等人很快发现方程指向一个令人惊讶的结果:暴胀是永恒的,只
  • #每日一善[超话]#[送花花]#阳光信用# 认真工作和努力生活,绝对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应该是在最好的青春里,用最勤劳的汗水收获最完美的生活,唯有这样才是不辜负
  • 我感觉我的命运是被诅咒的,从小到大,从我对男女之间关系有意识的时候开始,我非常喜欢的男生,基本上不喜欢我,我不喜欢的男生又疯狂追求我,来数数我喜欢过的男生,算那
  • 我比流言蜚语先认识他们不曾在他们巅峰时慕名而来 不会在他们低谷时离他们而去,他们藏在手机里 是我触手可及的遥不可及,他们可能一路坎坎坷坷甚至可能会有很多流言蜚语
  • #被朋友当工具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还有谁没看到闫闯老师我都会伤心的OK?最近还感觉到身体壮了(也有可能是胖了)成为一个撸铁girl,有自己要忙的事真好啊,就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