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了解五取蕴的时候,还要把这个“取”听清楚。

取分四种: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

先有五蕴,再有五受蕴,再有五取蕴。这个“取”就是抓取不放的意思,从文句上来了解就是不放的意思。非要,非要不行,它有一种“我”,非要不行,我必须,必须要获得的意思。

一、欲取

欲取,欲是五欲,是色、声、香、味、触,也是属于色法,五取蕴里面也是属于色法。欲取就是对眼睛看到的这一种形形色色都是想,一直都是想。你看他想要那样的感受,因为他一直都是见到喜欢的就贪爱执取,见到不喜欢的就嗔恨排斥,思想行为的一种,都是在五蕴之中。这个“我”要去获得,四取里面的欲取。欲取,色、声、香、味、触,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一个“我”,必须要去获得,要获得,属于色蕴里面的欲取。

二、见取

见取就有点重要了,这个见取。因为这里的见取就属于不正见,就是不正确的理解,不正确的认知,这里这个“我”,根深蒂固的这个神我,这个识、神识是属于不清晰的,是不清晰。这个属于我见,属于我见里面的,处处以我的我见,就形成了五种不正见,五种不正确的在见解上的迷惑。见取是在见解上的迷惑的,见惑,它属于见惑。

身见,我们来理解一下。身见,不是这个色身,他把身体当成我了,这里的身见就是把身体当成我了,是哪一个单位,还不是属于神识,神我,攀缘于色,把身体当成我了,这叫身见。其实它就是一种四大,四大和合而已,身体根本就不是一个整体,它并且细分还是三十二个部分,因缘假合的意思,这样就破除了身见。

邪见,这个邪见就是执著于常乐我净,称为邪知邪见。这里的邪见就是彻底地用常乐我净的四颠倒来说明,四颠倒,常乐我净的四颠倒叫邪见,邪知邪见。

边见,边见就是极端,做事很极端,认知不客观,也不中庸去做事,也不中道地去修行,就是极端,那就是执有,执无,在常断二边。八不思想就是破除边见的,八不思想: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这个都是破除边见的。

见取见,是不正确地利益众生,不正确为众生谋福利,不正确的正见,不正确的圣知见,是邪知邪见的身见、邪见、边见的错误上面去努力,这个是属于见取见。

我们最简单打个譬喻就明白这个见取见,一开始的理解是这样子的。电视,电视没有什么受益,看电视还很累,这个电视不过是作者的编剧,作者笔下生花的一种假象,不过是戏剧而已,不过是假的,不要看,看了没啥用。后来他觉得说消遣消遣,他也知道是假的,他的理解上一开始也是不相信的,觉得是不正确的,时间无聊,也是为了打磨消遣。后来看着看着就迷惑了,一旦看到中间故事情节的时候,这个人可恨就起了嗔心。这个人太好了,长得太好了,如果这样的一个帅哥跟我在一起多好,这样的美女跟我在一起多好,这样的房子太好了,如果我也拥有多好,就成为见取见了。如果再遇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环节他流泪了,还拿着纸巾擦一擦,这个属于见取见。

本身不正确,在不正确的做事当中又迷惑了,迷惑以后又被魔术师迷惑了,这个属于见取见。不正确的见解,又在不正确的上面起了一个真实的影响,这个叫见取见。

三、戒禁取

戒禁取见用一个人描述它就很清楚。当时提婆,这个提婆是一个王子,去到了神庙里面看到护法,画到墙上,眼睛很凶,他说:“你凶什么?我把你眼睛挖了。”就这样开个玩笑,说了以后,他的眼睛剧痛,痛得难忍,简直时时不安,非常痛苦,任何名医、御医都是无法疗治。

后来有人建议,听说龙树是高僧,不妨一试。他见到龙树,龙树说:“这个简单,简单可是你要做到,要跟我出家,出家就好。”后来他说:“只能如此了,我是个王子,要继承王位的,出家可惜了。”可是不出家会死,痛啊。

后来他就出家了,出家以后,被龙树摄受以后,他当时修行很精进,也是福报很大,这个提婆后来就成就了,真正地成就了。像《四百论》就是他造的,《四百论》的论主就是他,我们此处是省略的,我们把它称为《百论》,你看《中观论》、《十二门论》跟《百论》称为三论。到了公元401年鸠摩罗什来到汉地,翻译了《中观论》、《十二门论》跟《四百论》,他翻译出来以后,他有一个的弟子叫道生,大力地弘扬,大力地推广,大力地流布,这三部论在我们中国很多人受益。太好了,他们异口同声地立个宗吧,立个什么宗?三论宗,三论宗的起源在我受戒的草堂寺是祖庭,三论宗,三部论立了一个宗,也是很好笑,这是三论宗的缘起,提婆是论主。

这个提婆是王子,他出家不久,被龙树摄受以后,成就很大。在整个印度他的荣誉,他的名声,还有他的智慧,给整个印度(包括国家、出家人)带来很多的利益,很多善的功德,他是一位非常殊胜的尊者。

为什么我们讲到了戒禁取见,有一位也是非常殊胜的婆罗门,他修行非常精进。他说我一定要把提婆降伏,只要我把提婆辩论降伏以后,我很轻松自然的就成为印度第一了。他去了以后,提婆用了一个动作,破除他的戒禁取见,破除他的规矩,破除他的修行,因为这是佛陀禁止的,是错误的。凡是外道有很多戒律,有很多规矩,包括家规,祖上留下来的,还有一个国家一种传统性的,不正确的,佛陀统统称为戒禁取见。不正确、跟修行无益、不利益自己、不利益他人、于解脱是障碍、是错的、是错的知见、是错的戒律、是错的规矩(包括家规、祖规等传统)都是错的,佛陀都把它一律归纳起来,叫戒禁取见。

这一类人来找提婆,提婆可以观因缘,他就用了一个痰盂,痰盂就是文雅一点的说法,其实就是尿桶,他就在小河边洗。这一位婆罗门看:“你洗什么呢?”他还是不回答,问了几遍:“你洗什么?”他还是不回答,因缘不回答就是洗。可是这个婆罗门很聪明,他说:“我已经输了。”因为他看到提婆的动作就很怪,他洗这个尿桶,不洗里面,他洗外面,里面很脏的,他不洗,只洗外面。后来这个外道说:“原来是对我说法,我修行不修心,我修的是身。修行要修心才对,我是修身,我是在外表修行,没有在内在修行。我每天都去恒河洗浴一次、两次、三次,去洗涤罪业、忏悔,是错的,要像提婆一样要修心,不要在外表上修,是这样引导他的。”

从此他就不去恒河洗浴了,就破除了这么一个戒禁取见。他就学着提婆打坐,提婆不教他,他来问提婆也不教他。不教,我看你打坐的姿势我也会,他就偷偷地观看,观看以后,他说:“你这个打坐我也会,回去以后就练,练几年后再来找你。”后来他就学打坐,遍学,这里学那里学,学打坐,学禅定的方法。

他说:“我已经得禅定了,这次提婆不是我的对手了,我一定要把他辩输。”他来了,提婆也知道,就用一个桶提水浇树,他说:“这一棵树你浇了没有用。”提婆还是不理他,他说:“你为何要这样做呢?”提婆还是不理他,他问了几遍,提婆不回答,就是做提水浇树的动作,他说:“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一个真正的高僧,那么殊胜的尊者,不会轻易做这个动作的,他就在旁边思考、思惟。这个婆罗门非常聪明,他说:“我就拜你做师父,我输了。我修的禅,我打坐,我修的禅叫枯木禅。”提婆用桶提水去浇树,浇那个树是棵什么树?是枯树,他故意找了一棵枯树去浇,意思指点他,他修的禅是枯木禅。

就像蚊子叮铁牛,有什么作用?蚊子见到一个牛好开心,这次让我吃得很饱,结果它落下来以后,那是铁牛,受益吗?根本不受益,代表坐禅一样的,坐是坐了,有受益吗?不受益,叫蚊子叮铁牛。看到别人坐你也坐,可是方法呢?没找对,这代表蚊子叮铁牛。

还如同木人看花鸟,这个人真是的,你看还很会欣赏风景,你看艺术满满的样子,坐在花丛之中很会欣赏,大家都赞叹这个人。结果走过去细细一看,不是人,它是木头做的,大家才笑话了,太笑话了,如同木人看花鸟。一看这个人坐得可好了,坐了半天了,坐了一天了,一问,他在想什么呢?乱想,不在禅定的智慧里面,不在内观里面,这叫木人看花鸟。

还有譬喻,如同猴子蹲枯岩,寻食物吃,坐本山空会饿死的,很多人方法不正确,自以为是,我修的是大法,我修的是解脱法,就在那个地方打坐了,不得法,坐了很多年原地踏步,再过很多年,还是原地踏步,一无所获,这叫猴子蹲枯岩,寻食物吃,坐本山空会饿死的。

戒禁取见容易理解,牛戒、马戒,乱修苦行,不正确的知见,不正确的解脱的方法都属于。还有那种我犯罪了,动不动就堕地狱了,这些都是不能如理的。本身他持的戒就不正确,不是佛陀的戒,不是佛陀制的。佛陀制的戒都是道共戒、威仪戒,都是助道的。这属于戒禁取,见惑,惑就是迷惑、见惑。

四、我语取

尤其这个“想”就是我语取,我想怎么说呢,坐下来以后自言自语的时候,想想怎么说,不能这么说,应当那样说,其实都还在说话,都还是有我语取。或者我遇到以后我怎么说,或者有很多人,特别现在的老师,他讲课的时候,我讲的是对的,你讲的是错的,我这节课该怎么讲,就备课,都属于我语取。所以戒禁取我们容易理解,都是在见取里面的一部分,叫四取。

四取里面就是代表这样的话,就有一种抓取不放的意思,所以叫五取蕴,你看欲取里面也是在色里面、受里面、想里面、行里面、识里面。欲取、见取、我语取、戒禁取都是不离色、受、想、行、识,这个叫五取蕴。这个蕴就是“聚”的意思,还有一种叫“和合”的意思,其实就是假合,因缘假合名为蕴,所以五蕴、五受蕴、五取蕴。

明天我们还要继续讲五蕴,这个五蕴跟修行怎样才能够达到无生,怎样才能达到无我,怎样才能够从五蕴之中解脱出来,到底怎么解脱,我们知道它的缘生了,现在我们要彻底地了解无我。

云何言无我,何为一切法?这个佛法要学根本,何为一切法。要有理由,我们修行要有充足的理由来修行。五蕴我们都说了,在《杂阿含》里面有七卷,我们还要探讨一小段时间,五蕴讲得很深。我们一般都是讲四大苦空,五蕴无我,你看达摩来到我们中国,打别人一拳,看你空不空,看你苦不苦,还没找到了缘生法。

我们回去把《杂阿含》第十卷261经“照镜子”这一经把它通达,这一经通达以后很欢喜。这一经是“照镜子”,“照镜子”就是照见五蕴的意思,照镜子就是照见“我”跟“无我”的关系,照见一切都是善跟恶,或者轮回、解脱,一切照照以后都在五蕴上。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一一七集)2001/2/1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014-0117

  諸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我們接著講「五根」的第四句:

  【寂然調順。】

  十善業落實在「定根」所起的作用,就是『寂然調順』。世出世法若沒有定根,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沒有一個堅定的志願,於是他的心是浮動的,見異思遷,很容易受外界的誘惑而動搖心志,這是世出世間法都不能成就。「定」,簡單的講就是「胸有成竹」,自己內心裡頭有主宰。這個主宰不是成見,有些人成見很深,他也不會被外面境界動搖,這個跟我們此地講的完全不一樣。為什麼?我們這個定是從信、進、念而生的。前面有信、進、念,所以這個定是「正定」,決定不是邪定;那一種成見很深的人,好像有定力,那個定是邪定,不是正定。唯有正定才能夠建大功、立大業,能夠利益一切眾生,這是我們應當要修學的。

  定,《教乘法數》裡面,這是一般的解釋,「攝心正助,相應不散」,這是通途的解釋。這個地方的經文給我們說「寂然調順」。「寂然」是心地清淨,清淨心自自然然就產生調順的作用。「調」是自受用,「順」是他受用,普賢菩薩「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我們今天為什麼不能夠恆順眾生?我們沒有「寂然調」的功夫。「調」,用現代的話來說,是「調和、調整」。調整什麼?總的來說,調整一切分別執著。我們不能隨順眾生,就是因為自己有妄想分別執著。能夠把這些東西統統都放下,我們的身心調整了,與性德圓滿的相應。性德像水一樣,它能夠隨著地形,它沒有一個執著,地形彎它就彎著流,地形直就直著流,它決定不固執「我一定要這麼走法」,不會的。能這樣調適自己的身心,他就得大自在。跟一切眾生相處,順境很好,逆境也很好,什麼都好,這樣才真正能做到恆順眾生,於自己絲毫都沒有妨礙,自己的心永遠是寂然不動。

  我們跟一切眾生往來,自己心動搖了,這就大錯誤!如何能做到心寂靜不動?心裡頭就像《壇經》裡所說的「本來無一物」。它「無一物」,當然就不動。我們現在心裡是有物,不止一物,拉拉雜雜的無量無邊,所以心是動的,不是寂靜的。動是妄心,寂是真心。為什麼宗門強調修定?不但是宗門,大、小乘佛法,顯教、密教,宗門、教下,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也就是說,方法、手段不一樣,它的目標都是禪定。我們淨土宗是用執持名號這個方法修禪定,「一心不亂」就是禪定。如果這個法門與戒定慧不相應,這就肯定不是佛法。所以我們要揀別它是不是佛法,這是很簡單的一個方法:它與戒定慧相不相應?相應是佛法、是正法,不相應不是佛法,是邪法。不管哪一個宗派,不管哪一個法門,沒有例外的。所以心要寂靜,心裡頭不能有一物。

  佛如是說,中國古聖先賢亦如是說。古大德講:「無為而無所不為,無所不為而無為。」「無為」是寂靜、寂然,「無所不為」是調順,你們諸位想想,是不是這個意思?所以無為是自受用,無所不為是他受用;無為是不變,無所不為是隨緣。佛菩薩應化在十法界,《楞嚴經》上講「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是無所不為。雖然無所不為,他的心確確實實常住在無為,《楞嚴》上講「常住真心」,他用真心他不是用妄心,應化在世間還是用真心沒有用妄心,這是佛菩薩再來,佛菩薩應化,我們學佛要從這些地方學。

  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我們是初學,我們是凡夫,就用通途這個方法,我們這個心要定在正助法中。什麼是「正法」?淨宗法門,我們今天所依據的《無量壽經》、《彌陀經》,這兩部經都是主張「持名念佛」。《十六觀經》裡面就不一樣了,它裡面所講的有「觀想念佛」、有「觀像念佛」、有「持名念佛」,它說了很多讓我們選擇,不像這兩部經,它肯定教導我們就是持名念佛。那我就知道,持名念佛是正法,我們這個心要常住在這裡。什麼是「助法」?斷惡修善,這是助法。助法非常之多,我們也要抓到它的綱領。印光大師教我們用《了凡四訓》、用《感應篇》做為助修,從《了凡四訓》裡面醒悟過來,真正相信因果,「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善因決定有善果,惡因決定有惡報,所以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我們深明這個大道理,信心就堅定了。順境,絕不起一念貪愛之心;要知道貪愛是煩惱,煩惱就是障礙,障礙你開悟,障礙你往生。逆境裡面決定不生瞋恚,生瞋恚是造業,是嚴重的錯誤;逆境要像諸佛菩薩一樣逆來順受,「我受得很歡喜,甘心情願」,這樣子業障消了。你真正明白這個道理,順境、逆境都是自己的好增上緣。你有智慧,你能夠辨別,你知道怎樣運用,佛家所講的「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我們才體會得到。你會,那真的;你不會,日日是惡日,時時是惡時。惡是什麼?造業。好日是什麼?積功累德。

  由此可知,外面境界有沒有善惡?沒有!好惡完全在自己的心。你以善心看一切法,一切法都善,世間沒有一個不是善人;你以惡心去看,諸佛菩薩都是惡人。這才說「境隨心轉」。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佛在一切經論裡頭勉勵我們用「真心」,真心是純善。「人之初,性本善」,這個善,諸位要曉得,這是純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惡是相對的,不是真善。這是真善,裡頭沒有善惡,惡也是善。我們要懂這個道理,要在這個地方修學,這都是屬於性德,一切眾生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不是從外來的。佛菩薩證得,我們迷失。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幫助我們,讓我們從迷失裡頭再把它找回來,如此而已。

  所以,心決定要安住在正助二法當中。二六時中,這一句佛號決定不能夠失掉,佛家講「失念」,不可以失念,念茲在茲。我們這一生當中只有一個願望:求生淨土,親近彌陀;只有這麼一個願望,有願必成。助修,我們這個身體現在還沒去,還住在這個世間,每天要跟許多人事物接觸,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完全依靠經典的教誨。善導大師講得好:「佛教我們做的,我們認真努力去做;佛教我們不可做的,我們決定不要去犯。」

  從哪裡做起?從十善業道做起,「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 」,從這裡做起,這十句很容易記得。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常常想到,跟佛的教誨對一對,遠離十惡,勤修十善,念念都在十善當中,這是助道。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地方都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都是修十善業的。我們佛念得再好,如果沒有十善業,那個地方去不了。阿彌陀佛歡迎我們去,那個地方大眾不能容納;不是大眾不容,是自己沒有辦法跟他相應。

  由此可知,念佛得修善,不修善不行。我們每天反省檢點,就用這個做標準。我從早到晚起心動念,「不殺生」這一條有沒有做到?有沒有傷害小動物?有沒有損傷他人的念頭?不但是行為上沒有,念頭上都沒有,念頭是念念愛護眾生。今年我們特別提出「愛的教育」,念念愛護眾生,決定不能有一念傷害眾生。別人傷害我,可以。為什麼?他不學佛,他還在迷。我學佛,我已經覺悟了,我不再迷了,縱然別人傷害我,我也不能有絲毫報復的念頭。我有這個念頭,依舊要搞輪迴,只有輪迴裡面才有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我們要想在這一生當中脫離輪迴,傷害一切眾生的念頭不能夠生。

  不要說對人,對一隻螞蟻、對一隻蚊蟲都不可以,牠也是一條命,牠也是一個眾生,造作罪業比我們重,投胎投到這些動物。殺一隻螞蟻跟殺一個人沒有兩樣,在佛法裡面講,完全相同。對於這些小動物的騷擾,不可以有厭惡心,要知道,牠今天來騷擾我,我們過去也騷擾牠,冤冤相報,理所當然。怎麼改進?用真誠心跟牠溝通,誠就靈了;真誠心跟牠溝通,真誠心是一個妄念都沒有,跟牠溝通,我們跟牠說話,牠懂。人真正在行道,小動物都會感動,牠也會護法,牠就不來干擾你了。我們各人有各人生活的空間,我們幫助牠,牠也幫助我們。不但這些小動物,連我們居住附近的花草樹木統統都護法,和睦相處,平等對待,共存共榮。花草長得特別茂盛,讓我們接觸到的時候心開意解,看到這些花草好像它都在笑,我們心境多舒暢!

  如果我們不修善,天天在造惡,小動物騷擾的很多。你看那個花草樹木,你仔細去看,它都好像有很不高興的意思,很不耐煩的樣子,能看得出來!有同修告訴我,他們到這裡來看到館長的照片,他說:「館長照片這麼嚴肅。」有些人看到:「館長照片笑瞇瞇的。」有些人看到館長照片:「一臉不高興的樣子。」真的,這個道場大家如理如法的修行,館長那個照片笑瞇瞇的;如果我們這個道場所做的不如法,她的相貌就像生氣的樣子。同樣的一張照片,你仔細去觀察,確實不一樣,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我們細心就能夠體會到了。如果你心地清淨,那就更清楚、更明白了。

  所以用清淨、用平等、用真誠來調心,處事待人接物自自然然就能與一切眾生調和。調和到極處,「生佛不二」,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本來一體。這個「一體」是什麼?一體是真性。諸位要曉得,佛家講「真性」、講「自性」是一個,虛空法界都是這一個自性變現出來的。見性之後,通了,所有一切障礙都沒有了,一切眾生起心動念,自己清清楚楚。為什麼?他性跟我性是一個性不是二性,怎麼會不知道?就像我們一個人的身體一樣,蚊蟲在手上叮一叮,我們全身都知道,在腳上叮一下、爬一下,我們全身也知道。為什麼?一體,不是局部,是全體。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知道明心見性的人,《無量壽經》上講極樂世界的人,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心遍知,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現在迷了,迷是什麼?迷就是麻木了。麻木不仁,蚊子叮都不知道,麻木了。這一塊麻木了,那一塊並沒有麻木,麻木是暫時的,它會恢復的。所以覺悟就恢復了,迷了就麻木了,就是這麼個道理。

  此地五根裡頭,我們講過信、進、念、定,末後一個是慧。「信、進、念、定、慧」,它有次序,就像五層樓一樣,它有次序,它不能顛倒的。所以這個定跟世間人所講的定不一樣,它必須要具足前面的條件。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首愚上师[超话]#首愚长老:命门在空有之间我们一般人做什么事情,一着相的时候,就会裹足不前的。所以说我闭般舟关那是不要命的。

当年南老师讲《阿含经》的十念法门,十念法门最后一个是“念死”。印光大师的房间也没有挂佛像,只是写了一个“死”字。啊!真正的修行人,把“死”字贴在自己心地里头。所以有名的禅宗的两句话,“未死先学死,有生即杀生”。修道人要经常“未死先学死,有生即杀生”。“有生即杀生”,不是要你拿刀去砍人、去杀人,而是(了)你的念头。我经常说,先不谈了生死,先谈了生灭心。禅宗这两句话,“有生即杀生”,就是念头起来你也要把它化掉;“未死先学死”,我死了以后,一口气不来的时候,我在哪里啊?

等于《楞严经》楞严会上,佛陀好像是跟波斯匿王的对话,把肌肉还给了母亲,把骨头还给了父亲,身上的水还给水,火还给火,肌肉还给了地大,最后有个东西还不掉的,“不汝还者”,还不掉的,“非汝而谁?”那就是你真实的生命。所以有名的禅宗的参话头,参什么啊?参“父母还没有生我之前,如何是我的本来面目?”各位,你有去参吗?有去想吗?

好比说,有一个炮弹正好打到你的身上,“砰”一下子,整个身体都没了,我在哪里呢?你有没有去想啊?这个其实跟《楞严经》中佛陀的这种说法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要跳开这个身体想一想,离开了身体,我在哪里?这是一个关键的地方。跟参“父母还没有生我之前,如何是我的本来面目?”是同一个道理。哪个人找到了,那恭喜你,你总算找到自己了!

当然我们这样观想其实也叫执着起用。刚才讲了,执着头部,会有很多的后遗症;执着膻中穴,也有很多的后遗症;唯有执着命门,你随时想到它,整个精气神就凝聚在命门这个地方。所以“六根融命门,命门融六根”。我自己目前还是这样的实验,把几十年修行的一个(经验供养大家)。啊!三纲九要一出来,我觉得剩下的是怎么样去印证到,这是我要努力、我要去用心的地方。所以大家要好好(实验)!

这命门在空有之间,即空即有,即有即空,是身心的交汇点。所以无相相命门,你到了破相扫相,破得最彻底的时候,哦!身心的交汇点呈现出来了。命门尤其跟我们入胎的因缘有绝对的关系。我预定武夷山十方学堂落成之后,首先要讲的是《佛说入胎经》,我觉得这很重要。我已经有三篇,在北京闭关的时候,有《佛说入胎经》的总说、细说和略说,有我自己所编出来的偈颂,收在我的新书《准提修证禅观记》这本书里。

那真正是生命科学呀!各位,真的是生命科学。从形而下到形而上,形而下到形而上,这是缘起性空;从形而上到形而下,这是性空缘起。这些都是有待我们去开发、去用功、去体会、去参的地方。

好,报身无相现庄严,这句话各位要懂进去。报身,不但表面的,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外在的;内在的五脏六腑、十二经络都通畅了。我们凡夫哪个不着相呀?哪个不希望自己长得漂亮呀、庄严呀?呵呵呵!你一着这个相,小心,随时都会有着相的包袱。唯有彻底到无相,那你的穿着不同了,你的心态不同了。所以,一定要从佛法的正知正见的根本下手。

我经常开玩笑,哎呦!真正的庄严,世俗的庄严,当然会穿着、会打扮,那是表面的。真正的解脱,那是一种无相的,散发出来的那种气质,散发出来的那种正知正见,那才是我们的解脱根本呐!所以,报身无相现庄严,尤其我们身为一个修行人,好好去体会,这是个重点的地方!

好了,先讲到这里吧!所以,要整什么视频,还不是时候,呵呵呵!我对自己都还不满意,一旦有了这视频,等于是……最没有包袱就是无相,没有录音,没有摄影,就没有把柄给人抓了,哈哈!你讲出来的语言、文字、态度,哎呦……我们过去我记得,有一个老参,说我拿电话这样的,说我是傲慢的,呵呵!我都无语了(众笑)。连拿电话是这样,说我是傲慢,那要感谢他。所以最好不要录音、不要摄像。摄像机一直这样的录,等于有把柄在人家手上,说,“你看,很会造假,很会搞噱头。”

刚才提到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是多生累劫广修六度万行,这是一种功德相,是一种智慧相。所以《金刚经》里头提到的,你执着三十二相见如来也错,你说见如来不需要三十二相也错。这也就是《金刚经》为什么一再提到的,“所谓庄严,即非庄严,是名庄严。”要能够无念无相无住,才是真正的庄严。六百卷《大般若经》里头,把《金刚经》从六百卷里头特别抽出来,那是精华中的精华。所以大家对观想,尤其般若慧观,你每天诵一部,诵到一定的时候,很多《金刚经》的道理,哦!越来越清楚。《金刚经》是一部大般若、大智慧的宝典。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说起80后的影视明星大家熟悉热爱的有很多:像杨幂赵丽颖等都是流量非常高的当红影星,大家都非常的喜欢她们的作品甚至她们的人,但是我却对Angelababy杨颖比较
  • 【硝烟四起!最新公募代销保有规模百强来了,“双雄争霸”正向“三国演义”切换】随着公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基金代销规模持续大幅增长,成为各销售机构的“兵家必争之地”
  • 唱一首水调歌头 那明月何时能有 我站在梧桐树下 期待你回眸 若今生牵你的手 又哪怕岁月悠悠 只盼那清风依旧 与你长相守 散不去只剩温柔 这秋风吹去离愁 只感
  • 干燥过滤器:在冷水机制冷循环中必须预防水分和污物(油污、铁屑、铜屑)等进入,水分的来源主要是新添加的制冷剂和润滑油所含的微量水份,或由于检修系统时空气进入而带来
  • 我才知道,因为总是常年外面跑,一年中外卖比家里吃饭多得多,外卖小哥帮了我们很多忙,爱人在年末几天,连续安排人,点餐给外卖的小哥哥小姐姐[心]他默默的做,我深深的
  • 一般来说任何手术操作,没有疤痕就不会有伤口的愈合,所以只要皮表有创伤,皮肤都会留下一定的痕迹,全切双眼皮在完全愈合好后,会留有一道细小的、浅浅的白线,随着时间的
  • 看房或咨询楼盘请加微信:zmy3375(备注需求并开放朋友圈)!本栋及周边另有200-500-1000-2000-5000出租出售可以选择!
  • 摩登的青春气息,文化传承的博物馆,老店的味道,所有在别处流行的一切和广东文化独有的流行,融合在岭南天地。摩登的青春气息,文化传承的博物馆,老店的味道,所有在别处
  • “我本可以,但今天不想。!
  • 所以一切不欢喜都不是谁给你的,全是你烦恼的关系。偏偏分配工作的人一时疏忽——你对自己记得很牢的,很清楚,可是他要记那么多人啊,有时候会弄错,结果这个月多分配你一
  • [赞啊][赞啊][赞啊][赞啊][赞啊][赞啊]打完那通电话突然开始哭哭到现在没有理由可能是因为压力可能是因为委屈可能是因为感动感谢你对我说的话是啊这个世界上很
  • 两眉淡而隔的开,亲人联系不亲密帮助亦不大,自我开解尚可很乐观,但虽开朗也缺乏上进没什么竞争力,事业发展没什么大的进步与成就,不过对丈夫事业、家庭都有一定帮助,比
  • #青岛美食[超话]##青岛美食# 男女老少都爱逛的超市‼️囤年货来这就对了要不说年货还带是大润发啦!爷爷奶奶都爱去的超市!
  • 再黑的黑夜也会迎来黎明再长的坎坷也会出现平路怀抱着一棵永不放弃的希望之心明天就会有温暖的阳光雨露胜利就在你的下一步路要用行动控制情绪不要让情绪控制行动要让心灵启
  • 懒人必备家常靓汤老广的青红萝卜煲猪骨百喝不厌,但我更喜欢白萝卜排骨汤,也更容易买到1⃣️一斤多猪骨飞水2⃣️配料滚刀切大块(常规就是白萝卜(或青萝卜)胡萝卜,玉
  • “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以为别人即使不像自己一样对世界安之若素,也不会离经叛道到哪里去,并在庸常的时日里养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见解:平平常常是人
  • (抱睡我是不起来不走动的 就是我坐在床上抱她 她睡着我就放下)最近发现抱睡她不喜欢了一看到我关灯抱她起来就开始哭闹一闹还是会睡但是抱哄入睡的时间越来越久了且我
  • 新车在英国市场的起售价为103485英镑,约合人民币88万元,揽胜SV车型也已开放预定,售价146200-173200英镑,约合人民币124.4-147.4万元
  • 翻旧东西的时候突然翻到了这个信封记得是前两年高中的时候下的一个很小众的电台app,当时在上面发布了一些想法什么的,后来遇到了一个人说抽奖送明信片,照片都是他自己
  • 悲剧的大叔拿到了黑龙剑居然忘记防御如此简单的技能,大叔,你还是别拿黑龙剑了,拿双截棍的你战斗力高太多了。一口气看完开端,真的好看,很多细节都注意到了,小人物的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