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祖开示:佛教大纲,不外五宗】

文钞原文:
佛教大纲,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禅,密,净也。律为佛法根本,严持净戒,以期三业清净,一性圆明,五蕴皆空,诸苦皆度耳。教乃依教修观,离指见月,彻悟当人本具佛性,见性成佛耳。然此但指其见自性天真之佛为成佛,非即成证菩提道之佛也。密以三密加持,转识成智,名为即身成佛。此亦但取即身了生死为成佛,非成福慧圆满之佛也。此三宗,均可摄之于禅,以其气分相同也。以故佛法修持之要,不过禅净二门。禅则专仗自力,非宿根成熟者,不能得其实益。净则兼仗佛力,凡具真信愿行者,皆可带业往生。其间难易,相去天渊。
故宋初永明寿禅师,以古佛身,示生世间,彻悟一心,圆修万行,日行一百八件佛事,夜往别峰,行道念佛。深恐后世学者,不明宗要,特作一四料简偈,俾知所趣。其第一偈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盖以其人既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法之中,又复唯以信愿念佛一法,以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观经上品上生,读诵大乘,解第一义,即此是也。犹如戴角虎者,以其人禅净双修,有大智慧,有大禅定,有大辩才。邪魔外道,闻名丧胆,如虎之戴角,威猛无俦。有来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净双修接者,则以禅净双修接之。应以专修净土接者,则以专修净土接之。无论上中下根,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乎。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弹指顷,华开见佛,证无生忍,最下即证圆教初住,亦有顿超诸位,至等觉者。圆教初住,即能现身百界作佛,何况此后位位倍胜,直至四十一等觉位乎。故曰,来生作佛祖也。
  
其第二偈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者。以其人虽未明心见性,然却决志求生西方。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子忆母,志诚念佛,则感应道交,即蒙摄受。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恶,临终苦逼,发大惭愧,称念佛名,或至十声,或止一声,直下命终,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非万修万人去乎。然此虽念佛无几,以极其猛烈,故能获此巨益,不得以泛泛悠悠者较量其多少也。既生西方,见佛闻法,虽有迟速不同。然已高预圣流,永不退转,随其根性浅深,或渐或顿,证诸果位。既得证果,则开悟不待言矣。所谓,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
  
其第三偈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者。以其人虽彻悟禅宗,明心见性,而见思烦恼,不易断除。直须历缘锻炼,令其净尽无余,则分段生死,方可出离。一毫未断者勿论,即断至一毫未能净尽,六道轮回,依旧难逃。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尚未归家,即便命终,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谓耽搁也。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此境一现,眨眼之间,随其最猛烈之善恶业力,便去受生于善恶道中,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五祖戒再为东坡,草堂青复作鲁公,此犹其上焉者。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也。阴,音义与荫同,盖覆也。谓由此业力,盖覆真性,不能显现也。瞥,音撇,眨眼也。有以蹉为错,以阴境为五阴魔境者,总因不识禅,及有字,故致有此谬误也。岂有大彻大悟者,十有九人,错走路头,即随五阴魔境而去,著魔发狂耶。夫著魔发狂,乃不知教理,不明自心,盲修瞎炼之增上慢种耳。何不识好歹,以加于大彻大悟之人乎。所关甚大,不可不辨。
 
其第四偈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有谓无禅无净,即埋头造业,不修善法者,大错大错。夫法门无量,唯禅与净,最为当机。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悠悠泛泛,修余法门。既不能定慧均等,断惑证真,又无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以毕生修持功德,感来生人天福报。现生既无正智,来生必随福转,耽著五欲,广造恶业。既造恶业,难逃恶报。一气不来,即堕地狱,以洞然之铁床铜柱,久经长劫,寝卧抱持,以偿彼贪声色杀生命等种种恶业。诸佛菩萨,虽垂慈愍,恶业障故,不能得益。清截流禅师谓,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诸善,名为第三世怨者,此之谓也。盖以今生修行,来生享福,倚福作恶,即获堕落,乐暂得于来生,苦永贻于长劫。纵令地狱业消,又复转生鬼畜,欲复人身,难之难矣。所以佛以手拈土,问阿难曰,我手土多,大地土多。阿难对佛,大地土多。佛言,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犹局于偈语,而浅近言之也。永明禅师,恐世人未能将禅净之真义,观察清晰,故作此偈以明之,可谓迷津之宝筏,险道之导师,厥功伟矣。

~印光法师文钞·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阿弥陀佛圣诞!(下)

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

释迦后身之智者,说十疑论而专志西方。弥陀示现之永明,著四料简而终身念佛。(《增广文钞 ·印施极乐图序》)永明说四料简,直指即生了脱之法。自昔诸宗高人,无不归心净土,唯禅宗诸师,专务密修,殊少明阐。自永明倡导后,悉皆显垂言教,切劝修持矣。

——(《增广文钞·庐山青莲寺结社念佛宣言书》)

四料简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
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
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
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印光大师在《净土决疑论》中对《四料简》作过详细阐释: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其人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法之中,又复唯以信愿念佛一法,以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观经上品上生,读诵大乘,解第一义者,即此是也。其人有大智慧,有大辩才。邪魔外道,闻名丧胆。如虎之戴角,威猛无俦。有来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净双修接者,则以禅净双修接之。应以专修净土接者,则以专修净土接之。无论上中下根,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乎。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弹指顷,华开见佛,证无生忍。最下即证圆教初住。亦有顿超诸位,至等觉者。圆教初住,即能现身百界作佛。何况此后,位位倍胜,直至第四十一等觉位乎。故曰,来生作佛祖也。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者。其人虽未明心见性,却复决志求生西方。以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子忆母,志诚念佛,则感应道交,即蒙摄受。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恶,临终苦逼,发大惭愧,称念佛名,或至十声,或止一声,直下命终,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非万修万人去乎。然此虽念佛无几,以极其猛烈,故能获此巨益。不得以泛泛悠悠者,较量其多少也。既生西方,见佛闻法,虽有迟速不同。然已高预圣流,永不退转。随其根性浅深,或渐或顿,证诸果位。既得证果,则开悟不待言矣。所谓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者。其人虽彻悟禅宗,明心见性。而见思烦恼,不易断除。直须历缘煅炼,令其净尽无余,则分段生死,方可出离。一毫未断者,姑勿论。即断至一毫未能净尽,六道轮回依旧难逃。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尚未归家,即便命终。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谓担阁也。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此境一现,眨眼之间,随其最猛烈之善恶业力,便去受生于善恶道中,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五祖戒再为东坡,草堂清复作鲁公,此犹其上焉者。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也。阴,音义与荫同,盖覆也。谓由此业力,盖覆真性,不能显现也。瞥,音撇,眨眼也。有以蹉为错,以阴境为五阴魔境者,总因不识禅及有字,故致有此胡说巴道也。岂有大彻大悟者,十有九人,错走路头,即随五阴魔境而去,着魔发狂也。夫着魔发狂,乃不知教理,不明自心,盲修瞎炼之增上慢种耳。何不识好歹以加于大彻大悟之人乎。所关甚大,不可不辩。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有谓无禅无净,即埋头造业,不修善法者,大错大错。夫法门无量,唯禅与净,最为当机。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悠悠泛泛,修余法门。既不能定慧均等,断惑证真。又无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以毕生修持功德,感来生人天福报。现生既无正智,来生即随福转,耽着五欲,广造恶业。既造恶业,难逃恶报。一气不来,即堕地狱。以洞然之铁床铜柱,久经长劫,寝卧抱持,以偿彼贪声色,杀生命等,种种恶业。诸佛菩萨,虽垂慈愍,恶业障故,不能得益。昔人谓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诸善,名为第三世怨者,此之谓也。盖以今生修行,来生享福,倚福作恶,即获堕落。乐暂得于来生,苦永贻于长劫。纵令地狱业消,又复转生鬼畜。欲复人身,难之难矣。所以佛以手拈土,问阿难曰,我手土多,大地土多。阿难对佛,大地土多。佛言,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犹局于偈语,而浅近言之也。夫一切法门,专仗自力。净土法门,专仗佛力。一切法门,惑业净尽,方了生死。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即预圣流。永明大师,恐世不知,故特料简,以示将来。可谓迷津宝筏,险道导师。”

宋初永明寿禅师,以古佛身,示生世间,彻悟一心,圆修万行,日行一百八件佛事,夜往别峰,行道念佛。深恐后世学者,不明宗要,特作一四料简偈,俾知所趣······此八十字,乃如来一代时教之纲要,学者即生了脱之玄谟。

——(《文钞三编 ·上海护国息灾法会第四日》)

#佛法看世间##佛教#

●选入净土门

————

道绰禅师得出结论说:“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
.
净土门是一开之后永不关闭的法门。释迦牟尼佛在《佛说无量寿经》里边,亲口交代说:“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 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将来到了灭法时代,所有圣道教典不复存在,“经道灭尽”,也没有出家人了,也不知道戒定慧三 学了,根本听不到“发菩提心”这样的说法了,连三世因果的道理都很难听到,只有这一部《佛说无量寿经》还存在。《佛说无量寿经》所标示的是念佛的法门。那 时候的众生,三学的名字也听不到,烦恼深重无比,寿命最多只能活十岁,他要看今天我们念佛堂的各位莲友,那就像佛一样了:善根深厚,还能在这里听法,深信 因果,念佛求生极乐,在家里还有念佛堂,还有种种经书,等等。那个时候没有这个条件。佛为什么特别留下这一部《佛说无量寿经》而不留下别的经典呢?别的经 典想留也留不下来,因为众生的根机不堪了。别的经典都是介绍自力修行的法门,众生修不了,怎么留得下来呢?没人研究了,自然就消失了。《佛说无量寿经》是 他力、念佛的法门,再烦恼深重,这句佛号,长了嘴就会念,愿生净土,就能往生。所以,这部经特别留下来,灭法时代众生都可得度,何况现在?远远超过灭法时 代了。
.
.
通过祖师的教判,我们得出结论:

欲速离生死,二种胜法中,

且搁圣道门,选入净土门。
.
.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要快速离生死,成就佛道。“这辈子不行,下辈子再来”。那不是一个有道心的人。圣道、净土两种殊胜的法门当中,圣道门暂时放到一 边,虽然我们也很想开发智慧、得到法益,但在此土,依我们的根机是不可能得到的。集中精力选入净土门,一旦到达净土,不证自证,自然得无生法忍,三明六通 一切具足,一切经教全部通达。
.
.
有的人学问很大,但是还没有选入净土门,那是没有看到自己是处在什么样的时代,也没有认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众生。
.
.
在这个时代,选择净土门,是很有智慧、很有福报的。

2.正杂二行
正行与杂行
.
.

进入净土门之后,大家都非常明朗:“我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怎样去往生呢?不是靠我们自己在这里凭空想象:我怎么怎么样,大概可以往生了。要依据经教。今天介绍善导大师的“正杂二行判”。
.
.

往生净土,有两种修行方法,一个叫正行,一个叫杂行。
.
.

正行的人,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万不漏一,个个往生;杂行的人,百中难得一二,千中难得三五。
.
.

这么一听,各位心里都会想:我要选择专修正行,而不应该修杂行。
.
.

什么是正行?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三心释”里讲到“就行立信”,讲到行有正、杂两种,其中正行有五种:

(1)读诵正行。为了往生极乐,一心专读诵《佛说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等,以及昙鸾、道绰、善导这些祖师的教释,这叫读诵正行。
.
.

为往生极乐而读诵净土三部经以及上述祖师所开展的念佛思想之外的经典,叫做读诵杂行。比如说,有人想往生净土,不是来了解这三部经,而是去读《地藏经》、《法华经》、《心经》等,这些都是杂行。
.
.

我可以想象得到,有的莲友听了之后,心里有不舒服的感觉:“我修了这么长时间,搞了一个杂行!”感觉不痛快。下面我们慢慢来分析。
.
.

所谓“正”,是纯正、正直的意思,纯正而不杂,正直而不拐弯。
.
.

为什么读这三部经称为正行,而读三部经以外的经典称为杂行呢?因为这三部经讲的纯粹是极乐世界庄严景象、往生极乐的方法,没有讲别的。佛讲的八万四 千法门,是对应不同的根机,开设不同的法门,这三部经专门讲往生西方净土。在别的经典里边,也有讲到往生西方净土的,那个叫做“旁依”,附带提到极乐世 界。比如说《楞严经》里边有“念佛圆通章”,《楞严经》的宗旨,不是专门讲极乐净土的,而是附带地讲到往生净土,这也说明佛在宣讲别的大乘经典时,导向净 土门,他是引导修学《楞严经》的人进入念佛的法门。那我们专门学净土法门的人,就不需要走回头路。所以,正依净土三部经,是纯粹的。
.
.

所谓正直不拐弯,不是说东修西修,修得很多。比如说我们从南京来到大连,我们首先要察看地图,或者察看列车时刻表。出发之前,我们是去查从南京到大 连的时刻表呢,还是去查从南京到北京的时刻表呢?那一定是查到大连的时刻表,时刻表是指示我们从南京到大连的方向。佛所讲的每一部经典,都是一条成佛道 路,如果要往生极乐世界,净土三部经就好像列车时刻表一样,如果我们不去察看到西方净土的经典,我们去查阅别的经典,方向就不一样了,把时刻表查错了,你 搞得再熟悉,也不能到目的地啊!要到大连来,把到北京的时刻表背得滚瓜烂熟,那有什么用呢?如果去了北京,必须再从北京转车才能到大连,对不对?不转车不 行。所以,如果读诵《金刚经》、《楞严经》、《心经》等,要往生净土,那一定要回向,不回向不可能到净土来的。修五戒十善,也一定要回向,因为这些不是直 接到达净土去的,是拐着弯、需要回向才可以到达的,那就不正直了,所以称为杂行。这个道理大家一旦明了,就很容易把杂行放下。
.
.

我们要往生极乐,一定要专门读诵净土三部经,这三部经专门讲述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阿弥陀佛的誓愿、众生往生的方法。

(2)观察正行。为了往生极乐,一心专观察、忆念极乐世界的庄严。
.
.

如果观察药师净土、兜率内院的庄严,那就是杂行了。就好像我们想要来看大连的风景,当然是把大连的地图册、风光册打开,哦,海边、沙滩、景点,如何如何,心向神往。如果想到大连来,把上海的风光册打开,那跟大连扯不上边,就不能称为正行了。
.
.

观察正行也是从读诵正行而来的,我们读诵净土三部经,了解极乐世界黄金为地,四色莲花,微妙香洁,天雨妙花,七宝池,八功德水……我们通过读诵,心 里面就会想象、欣慕极乐的庄严,这就叫做观察正行。我们在心中对比:娑婆世界多么污染哪!尘沙飞扬,人心险恶,恶人、恶世界、恶烦恼……不像极乐净土,到 处都是清净、光明、喜乐,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我们通过读诵净土正依经典,自然发起仰慕、欣求的心,这就是观察正行。

(3)礼拜正行。为往生极乐,一心专礼阿弥陀佛。
.
.

为往生极乐而礼拜别的佛、菩萨,就叫做礼拜杂行。这里或许有人也有疑问:“佛弟子应该普礼十方佛,怎么只礼阿弥陀佛一佛?别的佛暂且不提,释迦佛是 本师,那能不礼吗?”当然应该礼。可是要懂得,为往生极乐,阿弥陀佛一佛为我们发了誓愿,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一佛所发,“发愿逾诸佛”,阿弥陀佛的誓愿超 过十方诸佛的誓愿,唯有这尊佛能够救我们到西方净土。为表达我们的净土信仰,所以专礼阿弥陀佛。如果要感念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了这么好的净土三经,给我们 介绍一向专念的法门,我们至诚顶礼,这自然可以,不算杂行。如果说:“我光礼阿弥陀佛怕不够,还要请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来帮帮忙。”那就 叫杂行了,心不专一了。
.
.

能礼阿弥陀佛一佛,即是礼拜十方诸佛。因为阿弥陀佛是十方诸佛的法界藏身,是十方诸佛的本师、本佛,俗话说:“千经万经,不离阿弥陀经。千佛万佛, 不离阿弥陀佛。”专礼阿弥陀佛,统统包括在内了。专礼、专诵阿弥陀佛,决定可以到净土去,能到净土去,十方诸佛随你去朝拜,随你去听闻教法。

(4)称名正行。为了往生极乐,一心专称阿弥陀佛名号。
.
.

为往生极乐,称念阿弥陀佛以外的佛菩萨名号或者咒语,认为“光念阿弥陀佛一佛名号,怕功德不够,不能往生,再加上《往生咒》、《大悲咒》、《十小 咒》……”这都属于杂行,因为不符合前面所讲纯正、正直——这是最最重要的一点。首先,我们心态上杂了,对弥陀一佛的信仰不够纯正、不够专一。心态上杂 了,修行的方法就杂了,三心二意,阿弥陀佛也要靠,药师佛也要靠,咒语也要靠。凡夫的想法觉得:这样比较有把握,好像双保险,统统仰靠不是更好吗?这种想 法情有可原,但是道理上不符合佛法,甚至也不符合生活常识。比如说乘船过海,有没有人左脚搭一条船、右脚搭一条船?“如果左边这条船不保险,右边还有一条 船”。我想不会有哪个人这样坐船的。一定要怎么样呢?首先要考察这条船是不是到达目的地的,它稳固不稳固,能不能抵抗大风大浪,油量够不够,舵手的技术怎 么样……如果是坚固大船,选定这条船,不改变,肯定到达目的地。如果是小木筏子,驾驶技术又不怎么样,我们就不敢坐了。并不是说我们一方面坐大船,一方面 再搞一个小筏子,好有一个依靠保证——大船都靠不住,小木筏就更靠不住了。很多莲友,一方面说“我靠阿弥陀佛的大誓愿”,念六字名号,另外一方面再修一条 自己的小船,所谓行善、积德、布施、诵经、持咒等,“我再修一点,万一名号靠不住,再靠我的修行”。这个想法实在是没有道理的。名号如果靠不住,那些有 为、有漏、染污的杂行杂善,是不可能让我们出离生死的。所以应该一条心,这一条愿船坐稳当,一路到底,决定到达彼岸。
.
.

阿弥陀佛的誓愿说:“十方众生,称念我的名号,如果我不能使得你往生我的净土,那我就誓不成佛。”这个誓愿是特指阿弥陀佛的名号,没有说念别的佛的 名号能到净土去。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主人,他以愿力召唤、接引我们到净土去,愿力的体现就是六字名号。专念六字名号就叫做称名正行。

(5)赞叹供养正行。为往生极乐,专门赞叹、供养阿弥陀佛一佛。
.
.

如果为往生极乐,除此之外,赞叹、供养别的佛菩萨,来作为帮助的话,叫做杂行。
.
.

善导大师的话很明确,一点也不含糊。大家可以比照自己来看。
.
.

念佛就是要把它独立出来,是“不插助”的法门。念佛法门是独立的法门,因此它才成为一宗,靠别的插助,就不是念佛的法门了。念佛不靠我们的智慧,也 不靠我们的修行,也不靠我们的善根、身份、学问,单依名号而往生。如果有“插助”的心理,说明我们不了解名号,对弥陀一佛信仰不够,不知道唯有弥陀一佛为 我们发了誓愿。
.
.

五种正行的反面是五种杂行,善导大师跟我们讲:“自余诸行,虽名是善,悉名杂行。”除了五正行之外,所修行的,虽然都是善法,但是就往生极乐世界这 件事情而言,那就叫做杂行了。这是根据宗门的目的、方向的不同而分正杂的。比如禅宗的人,打坐参禅求开悟,对他们来讲就是正行,对我们净土宗来讲,那些就 是杂行了。宗旨不一样。净土宗的宗旨是往生极乐。五正行和五杂行是就往生极乐这一目标而确立的。
.
.

正行有五得,杂行有五失。正行与弥陀亲、与弥陀近,纯而不杂,不用回向。杂行与弥陀疏而不亲,“虽可回向得生,众名疏杂之行”,杂行要往生,一定要 回向,因为它本来不是往生极乐的因行,不是直达车。净土宗“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就好像从娑婆世界到极乐世界的一条隧道一样,我们踏上六字名号所铺设的 这一条笔直的愿力大道,自然的,不用回向,也不用天天在佛前发愿,不用多讲,只要念佛,自然往生净土,这是名号自然的功能和效果。就好像水的功能是解渴, 这是客观的现象,不依人的不同而改变。如果水不能解渴,那还有资格叫水吗?如果称念名号的人不能往生,这六字名号就不能出现在世间。
.
.

专称六字名号必然往生,是名号的功能让我们往生到净土去,这个叫做他力念佛。这是名号本身的力量,不是我们自己的力量。就好像坐船过海,船的功能是过海的,无论什么人,一坐上船,必然可以到达彼岸。
.
.

正行与杂行比较起来,我们要选择正行,放下杂行。
.
.

舍不舍得放下呢?
.
.
知道怎么样修行能够往生,我们应日夜去追求;修行往生不定的话,那当然要放下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好想把他踹醒问问他究竟是什么意思,但再想想两次他生气的原因,第一次是传情书,第二次是不信任,又没有那个底气。  一直到进入房间,大哥都不肯理我,我也讪讪的不
  • #热水[超话]# 《被抢相公后,她成了侯府主母》陆妙心陆静禾程琅 《十年后重逢,疯批大佬绷不住了》宋星瑜《沈潞江景琛》 《江笙陆衡》《孟颜苓商屿寒》《徐清苡
  • 3、预算不高,就尽量买大品牌的特价产品,踩坑的几率会小很多,售后安装也有保障。 9、吊顶不是装修的必需品,它唯一的作用就是遮梁和遮丑;没需求,装一圈石膏线即可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脑袋测得出的东西叫智商脑袋测不出的东西叫智慧……胸口摸得着的尺寸叫胸围胸口摸不到的尺寸叫胸襟……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叫视线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视
  • 《爱的供养》罗媛张良小说全章节版阅读无弹窗 半夜,罗媛刚刚从睡梦中惊醒,她准备去上个厕所,却在路过导师房间门口的时候, 听见这个声音的时候,看着从门缝里散发
  • 千古谋略二十策 #中宏凯创读书会# 1. 制敌在谋不在众。 出自宋·尹洙《叙燕》。克敌制胜的关键在于用智慧、谋略,而不在于人多。此言军事斗争中“斗智胜于
  • 在生产领域,基于“uR­L­LC+TSN+网业协同”的确定性网络,助力工业生产的精准控制。随着5G新体验、新连接、新业务的不断涌现,中国信科在5G-A高容量通信
  • 单黄鬼王于2019年3月升级,机芯为经典丹东3235机芯,机芯稳定性也很强,但对于手表外观也做了非常吸引人的模具,也使手表从外到内恢复,以下也对这些手表的细节进
  • 完了完了 emo 时间了 白天憋着眼泪也很累 哎 放弃一个人原来这么难想起来刚开始用另一个 vx 加的他 去看了下 果然有聊天记录呢 仅存的了[悲伤] 我也不知
  • 不过整首歌曲表达下来,却并没有任何的违和感,还是特别精彩的呢,而且硬糖少女刚出道就能够和黄渤合作,也是她们的一大进步。硬糖少女刚开始的口碑并不是特别好,可是慢慢
  • 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对抗组织审查,搞迷信活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不如实报告个人有
  • 眼看政策出台在即,让我们记住这些为了政策出台,做出过贡献的专家们:1、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2、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
  • 【Tips】满16岁会打游戏即可 不免费进 拒绝空手套白狼 组里气氛好 可随时北京时间录屏单量 纯绿且单子多耐心带崽崽 详情看下图有意愿的宝宝私聊!祝大家都早
  • 从春天里启程,在春雪中前行,开年的塞上山川,别样的美丽、别样的振奋人心:自治区政府决定全区县级以上政务服务大厅试运行周末“不打烊”;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泰怡信息
  • 每一款都有其独特的元素设计,非常显眼并且极为耐看,性能也是均十分出色,无论是百搭经典的劳力士间金款还是颜值颇高的欧米茄星座间金款、顶配的复仇者间金款,均十分优异
  •  #每日一善[超话]#[泪]#阳光信用# 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慈善是有同情心的人们之间的互助
  • 向山水寻志趣,向烟火求未知,日用常行内,处处皆有可益,一盏寒窗前,尽观四季,澹澹兮流水生烟,斑斑兮波光片金,萧萧兮惊鸿一现,漫漫兮雪压竹咽,一念起,世事只不过一
  • 带状疱疹刚开始发病的时候可能不容易引起重视,因为表面上你看不出来,就只是单纯的疼。突然刷到这个 想起来之前的男朋友给我买了一箱 这也不贵 就两三百块钱的事情 但
  • 龙早已经脱离了某种生物性,而是翱翔在宇宙之间的苍龙七宿,是记录岁月的六龙历法,是苍茫大地的山河蜿蜒,是人生的浮沉、更是文明的注脚。[馋嘴] 生活是一场变幻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