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学其实不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也不是一个精神医学的概念,但是会和这两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拒学是一个行为,在这个行为现象的背后,可能蕴藏着比较重要的心理问题或精神科问题。比如说,情绪痛苦,甚至是焦虑症和抑郁症的问题。

根据学者的研究发现,大约1-2%的适龄学生会发生拒学行为,并且拒学的学生多集中在三个年龄段,分别是5-6岁,10-11岁,13-15岁,这也正好是面临刚入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转折时期。

拒学的表现其实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孩子虽然去上学,但是整日闷闷不乐,不断地打父母的电话;有的孩子则是拒绝离开家门;有的孩子在上学的路上惊恐万分;有的孩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去学校。当拒学的孩子被要求去上学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极度的痛苦,甚至会表现为肌肉紧张、呼吸急促。经常会觉得自己病了,比如头痛和胃部不适。

那么什么原因会导致孩子不愿意上学呢?小孩子会恐惧离开父母,大孩子会恐惧老师或其他儿童,青少年会恐惧社交。拒学的孩子比较容易有精神科的问题,往往会被诊断为,分离焦虑、社交恐怖、广泛性焦虑障碍、学校恐怖症,少部分也会被诊断为,惊恐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如果考虑一下他们的父母就会发现,由于分离焦虑而拒学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更有可能患有惊恐障碍;而诊断为恐惧症的孩子拒学,往往父母也会患有恐惧症或社交恐惧症。

那么如何帮助这样的孩子呢?有一种家庭评估的技术,就是试图通过理解孩子在家庭中,对于父母之间的交流有多么的关注,以及父母在解决他们夫妻之间问题时,会如何影响到孩子的心身健康,从而具体和明确的发现孩子拒学在家庭中的原因,以及发现通过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从而改善家庭关系和氛围,继而让孩子不再纠缠于父母之间,看到不上学的好处渐渐消退,从而放心走向学校。

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孩子的拒学问题会和夫妻扯上关系,这个就是家庭关系的奥秘了。孩子对于父母的关系会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感兴趣的多。往往在心理诊室里看到,最关心妈妈眼泪的人就是孩子,最能说出妈妈心声的那个人就是孩子,有的时候孩子在诊室里昏昏欲睡,但是一旦谈到父母的冲突立马精神了起来。所以在婚姻中,那个看似最容易受伤的人往往权力最大,因为孩子的心不知不觉已经和TA连在一起了,一起恨着TA的恨,痛着TA的痛。

因此在家庭评估中,我们可以准确的通过观察孩子的生理表现,从而发现父母以及他们没有解决的问题是怎么参与到孩子的生病过程中的。最终帮助家庭找到“家锁”,打开孩子不上学的“心结”。#厌学# #心理[超话]# #青少年#

#我的心理学与生活# ~ 7 今天内容稍微少一些,426-430页。焦虑障碍。感受:我一直以为焦虑障碍主要是指焦虑症,然而文中的分类其实有挺有意义的,作者认为焦虑障碍分为: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恐怖症(社交、特殊)、强迫症(强迫其实也是一种焦虑的表现、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很好的分类!时间不够就读少点~

在跟很多的来访者工作的过程中,你会很明确的发现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不同的人会被激发出不同的情感。

有的人会被激发出正向的情绪和积极的意象,他们会觉得很开心很幸福,会想象自己得到自己喜欢的,幸福的感觉。

这些积极的想象,会进一步推动他们去靠近自己喜欢的,让他们的表现流畅愉悦,最终促进了一个良好的结果:他们如愿以偿的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

但有的人在面临自己喜欢的东西或人时,就会被激发出紧张焦虑等比较负面的情绪,有的甚至会进入应激状态,陷入持久的焦虑和担心,似乎这些喜欢的东西或人非但没有给他们带来愉悦,反倒是带来了紧张压力和挑战。

他们也确实容易是像面对一个挑战或应对一个压力的样子,去靠近自己所喜欢的东西或人,或者这种压力或挑战太让他们难受了。

以至于在最后的关头,他们退缩了,无法有能量或勇气去面对这个挑战或压力,最后的结果很大概率上是负面的:他们最终与他们所喜欢的东西或人失之交臂。

这两种不同的人,在心理学的研究历史上,其实并不陌生,在大约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就提出了心理学史上著名的个人成就动机论:

阿特金森根据他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人类可以按照成就动机的不同,被划分为“避免失败”和“追求成功”两类人。

对于“避免失败”的人来说,做事的动机主要为了避免失败,因此这些人会尽力避免生活中的风险,努力让自己活得安全。

而对于“追求成功”的人来说,生活的主要目的是追求自己想要的,因此这类人不害怕冒险,他们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并能调动自己的潜力全力以赴。

在念大学20多岁的时候,对这个理论我没什么太大感觉,但是当我在有了很多的临床实践,经历过那么多的人和事后,对这个理论,我颇有一种“初识不知曲中意, 再听已是曲中人”的感概。

因为无数的人,包括你周围的人,甚至你自己你家人已经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用他们真切的人生经历,见证这个看上去躺在教科书里冷冰冰的普通原理。

简而言之,持有这两种不同信念的人,他们人生底层的逻辑就不一样,人生的底色也不一样,从而构筑的人生脚本的主题、色调就不一样,因而人生的动力和故事也会完全不同。

对于“避免失败”的人来说,他们努力致力于活得安全,所以眼睛和精力会总是盯着那些生活中可能会让自己遭受危险的东西,负面的东西。

他们的精力主要用于保护自己,可想而知,他们过的是一种充满防御的人生,能量似乎都是内收的。

而对于“追求成功”的人来说,他们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不在乎失败,不在乎付出,他们的着眼点,在于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那些想要的人、事、东西会让他们兴奋,他们锐意进取,兴致勃勃,能量是一个向外扩张的状态。

而我上文提到的朋友,大概就是一个“避免失败”人群的典型代表人物。

所以当同样去面临一个自己想要的“可能”——自己心仪的东西或人,他们表面上看上去都想要这个东西,但实际的潜意识层面想要的却并不一样。

有的人是潜意识和意识比较一致,有的人是非常不一致,甚至相反,他们表面上看上去是想要这个东西,但潜意识深处可能实际想要的是别的东西:比如不能失败,比如获得认可和接纳,甚至获得受虐。

那自然,最终就不可能得到自己表面上想要的结果:拥有这份工作,或拥有这个人,或拥有幸福。

03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哪些潜在的潜意识限制

1)我注定不可能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往往是因为从小到大,自己得到喜欢的东西次数太少,甚至没有或被剥夺,甚至因为曾经因为自己喜欢的东西而遭受惩罚,就容易在潜意识里留下这样的信念。

我的一个来访者说,小时候,只要他喜欢什么,他的妈妈就会毫不留情把他喜欢的东西拿走或者没收,硬生生地不让他如愿以偿。这个来访者长大后,每次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内心升起一种绝望感:

他不仅不会觉得自己可以得到那件东西,而且会觉得自己应该主动远离,因为面对那件东西,自己不仅不能享受它,可能还会因为它带来灭顶之灾。
“与其那么痛苦,不如一早就远离”。
一个内心认为自己注定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人,会容易认为这个世界是注定要让人失望的,他们会认为世界上不存在他们想要的东西。

他们很容易过早地去冷眼看人生,浇灭内心的热情,活成人生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更不用提创造自己的现实人生。

而他们这样冷眼冷语的活法,又真的会容易阻挡住热情,最终真的容易收获这样的人生,实现他们潜意识的信念。

2)我不配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总是在贬低中长大的人,会很容易认同这些早年评价,认为自己很差,不配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不相信自己配得上喜欢的东西或人,他们自惭形秽,容易退缩紧张,手足无措。

面试时容易紧张焦虑的人,大多属于这类人,在面临喜欢的事物或人时,他们更多的是担心自己表现不好会被嫌弃厌恶,而无法自如地把他们热情表达出来。

这是因为可能他们早年在热爱着父母时,总是不被父母接纳,总是被推远,被嫌弃,久而久之,他们跟喜欢的东西或人就构建了这样一种关系:

靠近时总是害怕被嫌弃、厌恶、拒绝。他们的关注点此时就变成了如何避免被厌恶、被拒绝,而不是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爱意和热情,自己想得到它的诚意和信心。

简而言之,他们不再信任自己,不再相信自己可以配得上喜欢的东西,而是希望别人(面试官)会根据他们的表现,赐予他们这种确认。

就像他们的父母曾经剥夺了他们信任自己的能力,把他们是否值得可信的权利把持在自己手上,而孩子需要战战兢兢的每次去确认一样。

但是往往这种时刻,面试官都不想选择一个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人。

因为此时他们虽然在面试,他们潜意识追求的是被接纳和认可,他们真正关注的是是否会不被认可,而不是在真正的关注这份工作。

同样,我的好朋友在大学时,虽然喜欢那个女孩,但是他潜意识想获得是认可和接纳,获得值得被爱的确认,他还没有精力腾出来去想此时这个女生会是什么感受。

他更想的是女生给他更多确认和勇气,甚至主动来接纳他,所以他错过了这份感情。

而这不过又一次印证了他的潜意识:他不好,他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3)“我不能失败”
我上文提到的朋友,大概就是一个“避免失败”人群的典型代表人物。

他之所以在人生的重大关头会很紧张焦虑,患得患失,是因为他太害怕失败了,太害怕自己会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

他的关注点此时全聚焦于风险和可能的负面结果上,他很想去控制这个结果,结果就导致他被这种害怕给控制了,从而导致一次次的发挥失常。

此时阻碍他们成功的潜意识信念就是:“我不能失败,失败是很难接受的。”

这个朋友在从小的教育中,父母对他的错误很难抱持,认为犯错是件很严重的事情,也就让他从小对失败或者犯错有一种强烈的恐惧感。

在面临很多挑战性的事情时,压力过大,甚至错过机会,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安全的小范围里,最后“宁肯不做,也不能犯错”。就像他对待大学的恋情,因为太害怕被拒绝了,然后白白错过机会。

越是害怕失败的人,越容易活在挫败中,除非你真的放下对失败的恐惧(破除潜意识限制性信念)。所以,人生是修行。

4)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很难
还有一些人会把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想的很难。这种人大概是最多的,占比最高的。因为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充斥了大量的限制性。
我有一个来访者,想换一个工作,可是现在40多岁,面临年龄上的压力,似乎周围的环境也在强调这一点,40多岁,不是一个占优势的年龄和因素。

如果我们认同这种限制,我们就可能让自己认命,安慰自己不要乱折腾了,或者认同这件事很难等等。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

褚时健74岁从大牢里出来,并且身患糖尿病,无论从哪点来说,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他的人生就这样了,不可能有翻盘的机会了。但是褚时健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并没有被这些“庸常的见识”限制住。他选择了重新开始,依然去追求他想要的。然后就像你们看到的,他成功了,创造了奇迹一样的晚年。
还有摩西奶奶,70岁开始画画,竟然风靡全球。

我觉得这并不是奇迹,而是这些人没有被周围的限制性信念限制住,从而活出了不受限的人生。

所以,人生,如果你真的想要一件事,你就有很大的机率,可以实现它。

但是如果一开始,你自己都不相信,你就无法调动你的潜力和资源,你看到的将全是障碍。

生活是个自我预言的过程,这有点唯心论,但是经过大量实践表明,事实就是这样:
“选择相信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

不相信爱很简单的人,就会把爱的历程搞的曲折反复,悲欢离合,死去活来,才能得到那么一点点爱,他们认为这样得到的爱才是真爱。

相信挣钱很难,钱都是需要省出来的人,就会把大量的精力用在节约上,从而让自己的生活确实过的总是勤俭节约,重要的是他们在勤俭节约里找到了成就感。

对此,巴菲特的话非常犀利:
一旦你有了省钱的脑子,就不会有精力培养一个挣钱的脑袋,所以,你穷得很稳定!

是的,你是怎么想的,你就会把精力投入到你想的方面,然后就会收获所想的现实,在某种程度上,人生就是这么回事。

要摆脱这些,我们要首先去觉察自己的限制性信念,去观察自己,早年的负面信念过于严重的,可以尝试通过成长或咨询的方式让自己反转过来。

这同时也在提醒我们对待后代:不要老打击你的孩子,而是要尝试去鼓励他,信任他,让他保有希望的火焰,并对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建立这种感觉:

“只要我愿意,我去努力,得到我喜欢的东西,没那么难。”

重要的是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要大胆追求,不害怕失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要对任何人有道德上的洁癖,这个世界上的任何灵魂,都是半人半鬼,凑的太近,谁都没法看。 ​​​” 拖延症晚期终于是写完了21年度的述职报告,觉得自己确实是适合
  • #中之人基因组[超话]##实况主的逃生游戏# 全员大乱炖什么的最棒了,其中单拎出来最喜欢的一对是杏阳ww 第一话有个小糖是羊驼在为难阳美子时是杏也解的围,阳美
  • |因为要做核酸而喜得Work From Home的一天 ———————————————————————— Step 1: 出门买咖啡和早餐 Step 2: 回家
  • [月亮][鲜花][太阳] 立春春满迎春到,花开四季艳阳照 鞭炮声声辞旧岁,龙蟠虎跃卧金门 万里山河安无恙,风月同天无边好 百事顺心皆如意,吉祥康健人未老
  • #普京称乌克兰加入北约完全不可接受# 北约不打算出军 美国打海盗去了 意大声说:谴责 德小声说:+1 英不得不说:忙着给女王陛下治疗新冠肺炎中,勿扰 立陶宛
  • #贝灵顿[超话]##minidog贝灵顿[超话]# What a lucky day!!!❤️家长们收图~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借着新年的福气等来Kiss的七个
  • 为感谢一直关注我的小心肝儿们,顺便涨粉儿冲下kpi[二哈],这次必须把压箱底的珍藏拿出来#抽奖# 。经典《中华遗产》过刊,市面上买不到的那种,有08、12、13
  • 【工作10年,没有鸡汤,只有现实,每一句都是干货】 1、职场中面对的笑脸多是因为你“有用”,而不是人好。 2、职场中没有朋友,只有利益,凡是与利益冲突,翻脸只
  • #为爱迁徙Radio# 攻粽号——『为爱迁徙』今晚为你带来 【千鹤剧场】你是落在我世界里的一束光 【重要通知】为爱迁徙电台2022年度招新来啦 快来
  • #Procreate[超话]# 有需要课的姐妹吗 5 打包和持续更新更划算~gua老师、狄大萌、画画的漫漫、 野生奶冻、蓉儿、MMMello、一吱爱画画、森妮、
  • 针灸进驻冬奥 圈粉无数——作为针灸人 你可以自豪! 针灸,作为传承发展了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传统技术,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神秘的东方吸引力。正因为每一位针灸
  • 水问 ——简嫃 台大的醉月湖记载着一个故事,关于一名困情女子投水的传说。我想,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而这种死也是最纯洁的。我是名弱者,欣赏了悲剧
  • 陆陆续续有学校出分数了,总体来看今年数学分数和2021相比差距在5分左右比较正常。 分数有低有高的这个是正常的,不需要去比较,但是一句话就是付出就有回报,相比于
  • #区块链[超话]#比特币晚间我们35100附近点位布局进场做多,行情符合预期目标,小幅度拿捏950点位,虽然不多但对于今日来回插针走势行情也是及时解渴,恭喜跟上
  • #谜之微笑##晚安#yui229再晚,也要嫁给爱情,世上只有该结婚的感情,没有该结婚的年龄,什么事情都可以将就,只有结婚这件事情没办法将就。因为你要的不是一张证
  • #磐石1号# 【青神公安扎实筑牢安防阵线】   为应对新形势新挑战,青神公安通过强化科技赋能、提升巡防等级、加强情报信息研判等多种手段,以“磐石1号”专项行动为
  • #网络诈骗[超话]# 【钱站阴阳合同曝光】粉丝投稿:钱站,阴阳合同,商定借款8万,而合同金额确实86400元。但实际到款只有8万。涉嫌砍头息,合同金额86400
  • 《假如王一博穿越成百里二郎》45: 回到百里府月华君才问二郎:“二郎入宫,圣人可有何谕旨?”王一博坐在茶炉旁边,倚靠在凭几上,边伸手揉着膝盖边说:“别提了,我
  • #無厘頭碎碎唸[超话]# 我真不理解誒 這分明就是強行be 我真搞不懂為什麼蘇摹總是默默承受一切 什麼也不說 你斬血了留下白瓔自己一個活幾千年 你覺得她真的
  • 在晚上三撒就要回校继续上课到年底的强烈要求下,为了满足高中生吃蛋糕的美好愿望,提前过了四周年纪念[心] 今天一起去逛超市,我骑着电动载骆大哥,要左转的时候问骆大